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docx
- 文档编号:3565401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5.29KB
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docx
《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
一、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任务和“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8171.86亿元,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2059.87亿元,增长12.1%,城乡居民收入达到26420元和8689元,分别增长8.4%和9.5%,
(一)针对下行压力精准施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1.工业全年增长7%。
2.是力促投资稳定增长,积极争取国家对水利、交通等重大项目的支持,开展央企进陕、民企进陕、京企进陕活动,与各大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8万亿元,增长8%。
3.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1%,物价指数上涨1%。
四,现代农业园区增加到2350个,粮食生产“十二连丰”,苹果产量稳居全国第一,
(二)全面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新支柱产业加速成长并在应对经济下行中发挥重要作用.
1.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扶持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闪存芯片、汽车电池项目和年产1500万部手机生产线相继投产,天然气重卡和混合动力轿车销量位居全国第一,国产大运和新一代新舟支线飞机研制取得重大突破,一批国家级大数据中心正式运行,非能源产业增长13%,高新技术产业增长25.9%,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7%,旅游总收入达到3005.8亿元。
2.坚持“三个转化”思路推进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陕西煤化继延长集团之后跻身世界500强,能源化工产业经受严峻考验继续发挥支柱作用。
3.通过政策引导鼓励轻工、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食品工业快速发展,客货运输量成倍增长,建筑业增加值达到全省GDP的9.8%。
多点支撑、多元带动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经济加快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三)“四化同步”统筹推进区域城乡协调互动,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
1.是按照“建设大西安、做美城市、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思路,推动全省城镇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2.是坚持一市一策分类指导,各地竞相发展的局面进一步形成。
3.是全面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承载功能不断增强。
(四)坚持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生态建设正在向系统化迈进。
1.大力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拆改燃煤锅炉3867台,淘汰黄标车7.8万辆,关中削减燃煤300万吨,西安收获了251个蓝天,较上年新增40天。
2.全面启动新一轮渭河综合治理,累计投资245.5亿元,安澜河、生态河、景观河目标正在变为现实。
强化秦岭保护和汉丹江综合治理,有效遏制了秦岭北麓违法乱建现象,确保了南水北调中线水质安全。
统筹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湿地恢复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造林绿化490.7万亩,建成“百万亩湿地”和“百万亩森林”。
3.积极开展农村生态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改水改厕,治理面源污染,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健全高污染、高排放企业退出机制,加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实行垃圾集中处理,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3.2%,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4%,单位GDP能耗下降3.3%,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超额完成。
(五)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陕西已站在对外开放的前沿位置。
1.围绕国家论坛和品牌展会精心搭建高端合作平台,参加欧亚经济论坛的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从首届的13个增加到53个,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圆桌会议机制正式建立,西洽会和农高会向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展会转型。
2.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积极创建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围绕大通关加快推进贸易便利化,与国内13个口岸城市建立合作关系,铁路航空物流集散中心初具规模,全省海关增加到6个,“长安号”纳入国家“中欧快线”年发送138列。
3.发挥在国家外交大局中地位提升的优势,巩固发展与国外的省州友好关系,深化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办学机制,积极推进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艺术节和旅游博览会常态化。
4.坚持高水平引进来、高标准走出去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6.21亿美元,引进内资5658.63亿元,分别增长10.7%和13.7%,境外实际投资6.66亿美元,增长47%,进出口总额突破300亿美元,增长12.8%,增速位居全国第5位。
(六)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追赶超越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1.以简政放权为重点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2.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目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3.以土地产权制度为核心深化农村改革,土地承包确权颁证加快推进,有力促进了党的各项农村政策全面落实。
4.以服务实体经济为重点加快金融改革步伐。
5.以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为目标实施分配制度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激发活力、提升生产力的关键举措,仍需加大力度、持续推动。
(七)千方百计办好民生实事,全省人民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1.虽然去年财政增收压力明显加大,但“两个80%”仍然得到全面落实,全省民生支出3582亿元。
2.坚持就业优先与鼓励创业创新相结合,重点群体就业得到充分保障,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8.5%,新增城镇就业44.3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93.8万人。
3.扩面提标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居全国第12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府最高补助额达到200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月460元和年2500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财政补助分别高出国家标准20元,居民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水平分别达到人均2344元和户均1407元,乡村教师、精简下放人员等二十多个特殊群体的利益保障机制不断完善。
4.保障性住房顺利实现三年23%的保障面,移民搬迁步入常态化轨道并在全国推广,年内又有45.1万户城镇居民迁入新居,129万人实现脱贫,其中搬迁21.9万人。
5.加快实施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城区中小学校建设,狠抓普通高中办学质量和中职教育规模发展,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6.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分级诊疗制度,组建各类医疗集团和联合体37个,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全面铺开,完善城镇居民大病保险体系,全省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97%,为基层招录医学本科生1803人、培养全科医生1520人。
7.以30个重大文化项目为统领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全面实现,采取购买公共服务形式开展各类演出3000余场次,配备全民健身器材4.7万余件,一批文化精品力作亮相央视或全国舞台。
(八)强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法治型、服务型、阳光型政府建设步伐加快。
1.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部署,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持续贯彻八项规定精神,切实加强审计监督和效能监察,全面实施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率先推行公车改革,省级“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8%。
2.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决纠正“四风”突出问题,坚决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坚决严惩不作为、乱作为行为,查处政府系统违纪工作人员3278人。
3.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主动接受省人大依法监督,自觉接受省政协民主监督,
4.进一步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全面实行政务公开。
十二五完成情况
“十二五”确定的12项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15项预期性指标基本完成,实现了由欠发达省份向中等发达省份的历史性跨越!
1.是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总量列全国第15位,财政收入翻一番,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2.是固定资产投资是上个五年的3倍,新增高速公路1700公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3300万人次,国际航线由8条增加到36条,高铁从通达一个省会拓展为“一日交通圈”,西安开启地铁时代,渭河三年变清目标如期实现,引汉济渭和东庄水库工程加快推进。
3.是创新潜能有效释放,相继被国家列为创新型省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五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63项,主导制定国际标准17项,去年技术交易额721.7亿元、专利授权量3.34万件,分别是五年前的7倍和2.9倍。
4.是对外开放短板加速弥补,实际利用内外资年均分别增长18.6%和20.5%,对外直接投资是“十一五”的3.6倍,进出口增长率连续位居全国前列,世界500强落户总数达112家,经济外向度从7.9%提升到10.4%。
5.是一系列重大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社保、医疗、商事和新型城镇化等领域的探索被国家推广,社会普遍关注的避灾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开创了全国脱贫攻坚的新路径,有效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6.是“两个80%”全面落实,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跑赢生产总值,就业水平稳中有升,社会保障惠及城乡各个群体,230多万户居民通过安居工程迁入新居,170多万人依靠移民搬迁告别深山,
!
二、“十三五”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三五”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在提高质量与效益基础上,经济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3万亿元、人均超过1万美元,城乡居民收入赶超全国平均水平,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个陕西”建设迈上更高水平。
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面临着严峻挑战:
1.经济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较大,尤其是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下滑,致使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
2.受资源环境约束和市场波动双重影响,产业结构的深层次矛盾更加显现,增长动力不足问题十分突出;
3.群众收入、脱贫攻坚、生态建设、对外开放等短板虽有重大突破,但与群众的期待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4.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实现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面临着新的巨大挑战;
5.在政府自身建设方面,不仅廉洁从政需要持续强化,解决不敢担当、为官不为问题更为迫切。
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陕西发展的重大机遇:
1.在于科技、人才优势凸显和不断增长的标准、专利、技术交易成果,为创新驱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在于国家赋予我省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先行先试的使命和诸多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可获得更多的支持;
3.在于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将在日趋激烈的个性化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4.在于连续的高增速积累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5.在于民生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极大保护和发展了生产力;
6.在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大格局拓展了我省发展的空间;
7.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和3700万三秦儿女人心思进、万众追梦焕发出的强大动力。
1.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
2.把协调作为内在要求,着力构建可持续的发展结构。
3.把绿色作为必要条件,让生态文明融入发展全过程。
4.把开放作为必由之路,建设内陆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5.把共享作为本质要求,不断为三秦百姓创造新福祉。
三、2016年的主要工作
今年,我们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精心谋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切实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实现“十三五”开好头、起好步。
主要预期目标为:
经济增长8%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和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物价涨幅控制在3%左右。
(一)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统筹推进“去产能”和“三个专项行动”。
今年规模以上工业计划增长9%左右。
1.精准研判国际市场价格变化,向管理和技改要效益,寻找新的石油产销平衡点。
重点开发陕北和彬长煤矿,逐步关停渭北老矿区。
2.分类推进国企改革,优化国有资本配置,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
3.争取中央专项奖补资金,坚决淘汰“僵尸企业”、高污染企业和产能过剩领域无竞争力企业,妥善安置分流人员。
1.在此基础上,实施改善消费品供给、降本增效和制造业升级三个专项行动。
分类施策支持有市场有效益企业扩大销售,积极扶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鼓励首台首套优势装备推广应用,完善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扶持政策。
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推动企业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
2.从降低交易、人工、物流、财务成本和税费、五险一金、电力价格等方面发力,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进行直供电和低电价区改革,打好降本增效“组合拳”。
3.全面评估技改资金使用情况,发布指导目录,实施150个重点技改项目。
按照补短板要求强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1.继续加强“米字型”高铁网建设,全力加快包西、西成高铁等项目进度,努力推进陇海铁路功能北移。
以加密高速路网、增强等级公路联通能力和建制村通油路为重点加快公路建设,切实抓好黄陵至延安、宝鸡至坪坎、平利至镇坪高速和沿黄公路、搬迁集中安置点连接线建设。
统筹规划建设大西安轨道交通和关中城际铁路,支持西安加快地铁建设,启动机场三期扩建项目。
2.加快建设引汉济渭、东庄水库、斗门水库、亭口水库、延安黄河引水等项目,掀起新一轮水利建设高潮。
3.依托神府、榆横、延安、彬长四大煤电基地,尽快建成至河北、山东、江西“两交一直”特高压输电通道,加快建设镇安抽水蓄能电站。
4.积极推进光纤到楼到户,普及城区公共无线网络,不断扩充出省带宽,督促运营商落实降费提速政策,建设“宽带陕西”。
以我为主精心谋划后续重大项目和滚动投资计划,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今年增长10%左右。
围绕市场化目标健全要素配置体系。
1.充分释放创新要素活力。
2.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创新投入方式,通过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推行股权投资、搞好以奖代补、开展风险补偿、完善财政贴息和政府购买服务,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向产业。
3.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陕发展,健全地方金融体系,争取两家民营银行获批,探索建立政府、银行和担保机构合作机制,积极发展金融租赁和消费金融,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或发行债券,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4.继续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依法收回违规用地,盘活存量,提高效率,确保稀缺资源优先用于重大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项目。
5.加快形成供水、供气、供热、环保等方面的价格市场化决定机制,对高耗能行业实施差别惩罚性和阶梯电价,全面实行居民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
聚焦突出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
1.全面公布市县两级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继续减少和规范行政许可事项,全面实行投资项目审批监管线上运行,加快推进“证照分离”,完成行业协会商会行政脱钩试点,争取列入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改革试点。
2.推进工商、质监、食品药品和城市管理等监督执法重心下移,落实政府属地监管职责,切实解决市场秩序、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市容市貌、社会诚信领域的管理缺位问题,把该放的全部下放,该管的坚决管好。
3.继续改进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的公共服务,坚持县乡村三级群众办事干部代办制度,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将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
(二)努力重塑体现创新引领与适应消费需求的产业体系按照中高端要求优化工业结构。
加快培育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主体。
1.是通过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互动促进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培育壮大新支柱产业。
2.是根据国家战略创新体制机制、策划重点项目,积极争取列入国家航空发动机专项和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支持,带动相关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3.是围绕更多军工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民用企业深度参与军工生产两大目标,积极探索军民融合有效途径,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布局,吸引配套企业聚集。
4.是超前部署石墨烯、量子通信、第五代移动通信、自旋磁存储等前沿技术研发平台和研究项目,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
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带动产业和拉动消费的作用。
1.是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2.是引领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
3.是围绕“互联网+”发展新型业态。
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
1.坚决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新增基本农田50万亩,治沟造地8万亩,发展节水灌溉耕地80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500万亩,总产超过1100万吨,从今年起就粮食安全对市县政府“一把手”实行年度考核。
2.推进果业提质增效,壮大优势畜牧业,实施菜茶品牌化生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让农户分享全产业链价值收益。
3.农业支持政策向规模经营主体和产业融合项目倾斜,大力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积极促进土地流转,带动农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4.加快粮食加工转化,大力推广耕地质量建档立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实行耕地休耕轮作,健全现代种业、果蔬苗木、畜禽良种和蔬菜育苗繁育体系,发展农产品销售、仓储、物流等市场化服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
5.全面落实党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确保财政投入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优化产业聚集承载空间。
1.以现代农业园区条例颁布为契机,着力完善产业体系和配套设施,促进园区提质增效。
2.继续支持各县工业集中区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3.推动国家级高新区和省级开发区进行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更加主动地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4.建立地方与央企合作新机制,进一步搞好航空、航天、兵器等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建设西咸新区国家航空城实验区和汉中航空智慧城。
5.支持杨凌建设世界知名农科城,在更高层面上发挥示范效应。
6.支持西安高新区托管省内其他开发区,争取在更大范围内享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让创新要素渗透到全省各个领域。
(三)进一步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城乡发展规划管控。
1.加快形成总规、详规、专项规划相结合的规划体系,全面推行“多规合一”,确保城乡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2.以城镇群为主要形态推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3.全面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四)更加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创建自由贸易试验区。
1.积极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建立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外资管理模式,抓紧提升海关特殊监管区品质,争取获批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
2.下大气力优化投资环境。
3.积极推进对外经济合作。
(五)系统抓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1.继续开展重点领域综合整治。
2.全面落实节能减排各项要求。
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分别削减1.5%、1.5%、1.5%和2%。
3.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体制机制。
(六)以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
1.坚决打好“五个一批”精准脱贫攻坚战。
2.进一步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3.更加注重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
4.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1.以推行权力清单为契机,将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2.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
3.切实强化责任担当和执纪问责,努力提高各级政府的执行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6 政府工作报告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