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试验指导书.docx
- 文档编号:3556549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428.14KB
基因工程试验指导书.docx
《基因工程试验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工程试验指导书.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因工程试验指导书
基因工程实验指导书
THEEXPERIMENTALGUIDEFORGENEENGINEERING
马月萍崔振波编写
东北大学理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二零零六年一月
实验须知
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基因工程原理学的重要环节,它使同学们在验证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加深理解教师讲授内容的同时,还能使同学们得到基本实验技术、技巧的锻炼,为将来从事生物学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打下一定基础,因此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为此,必须做到:
一、实验前预习实验指导书并复习有关内容
二、按实验指导及教师的要求进行观察,记载,写好实验报告,字迹要整洁、清楚。
三、爱护实验仪器、设备,注意节约药品和各种实验材料,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严禁私自拆卸仪器及调整仪器附件,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四、注意安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报告指导教师。
五、保持实验室安静,不得在实验室内喧哗,不得迟到和早退,实验完毕将实验用品放回原来位置,各组轮流打扫卫生。
实验一质粒DNA的小量提取与纯化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质粒DNA的制备原理。
2.掌握用碱变性抽提法提取与纯化质粒DNA操作技术。
3.掌握水平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质粒DNA技术。
二实验原理
质粒是一类在细菌细胞内发现的,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一类独立于染色体外,能够自主复制的环形双链的DNA分子。
质粒DNA可持续稳定地处于染色体外的游离状态,但在一定条件下又会可逆地整合到寄主染色体上,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并通过细胞分裂传递到后代。
质粒DNA编码的蛋白质往往赋予寄主细胞一定的表型特征,如各种抗性质粒、降解性质粒、致病性质粒等。
质粒DNA的提取与纯化是基因工程操作中常用的一项技术。
质粒DNA的制备方法很多,其中常用的是碱裂解法小量制备质粒DNA。
一般它们包括三个基本的步骤:
细菌的生长和质粒的扩增;菌体的收集裂解,质粒DNA的提取;质粒DNA的纯化。
1.细菌的生长和质粒的扩增
从琼脂平板上挑取一个单菌落,接种到含适当抗生素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对于高拷贝的质粒(pUC系列)来说,只要将培养物放到标准的LB或2YT培养基中生长到对数晚期,就可以大量提取质粒,而不必选择性地扩增质粒DNA,但对于拷贝数较低的质粒(如pBR322)来说,则需在得到部分生长的细菌培养物中加入氯霉素继续培养若干小时,以便对质粒进行选择性扩增。
因为氯霉素可以抑制寄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从而阻止了细菌染色体的复制,但是质粒则仍可继续复制,在若干小时内,其拷贝数持续上升。
2.细菌的收集、裂解和质粒DNA提取
细菌的收集可通过离心来进行,而细菌的裂解则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包括用非离子型去污剂、有机溶剂或碱处理及加热处理等。
质粒DNA提取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寄主菌(一般是大肠杆菌)DNA与质粒DNA之间的两种主要性质差异:
(1)大肠杆菌的染色体较一般的载体质粒DNA大得多。
(2)从细胞中提取得到的大肠杆菌DNA是变性的线性分子,而大多数质粒DNA是共价闭合的环状分子。
(3)环状质粒DNA较细菌的基因组DNA耐碱性强,细菌裂解物用碱性缓冲液处理后细菌的基因组DNA首先被裂解,通过离心与菌体碎片和各种蛋白质一起沉淀下来,环状质粒DNA存在于上清液中。
3.质粒DNA的纯化
纯化质粒DNA的方法很多,通常使用的方法都是利用了质粒DNA相对较小和共价闭合环状这两个基本性质。
多年来,绿化铯-溴化乙锭剃度平衡离心一直是制备大量质粒DNA的首选方法,然而该过程既昂贵又费时,为此发展了许多代替方法,其中主要包括利用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分级沉淀(聚乙二醇和LiCl分级沉淀法)等分离质粒DNA和宿主DNA的方法。
对于小量制备的质粒DNA,经过苯酚抽提,RNA酶消化和乙醇沉淀等简单步骤去除残余蛋白质及RNA,达到纯化的目的。
质粒DNA分子具有三种构型:
共价闭合环形DNA(cccDNA,SC构型)、开环DNA(OC构型)和线性分子(L构型)在细菌体内,质粒DNA是以负超螺旋构型存在的。
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不同构型的同一种质粒DNA,尽管分子量相同,但具有不同的电泳迁移率。
其中走在最前沿的是SCDNA,其后依次是LDNA和OCDNA。
三实验器材、试剂及材料
1.实验器材
超净工作台、台式离心机、微量加样器、恒温培养箱、恒温摇床、核酸电泳仪、电泳槽、小型混合器、冰箱、试管、1.5ml离心管
2.实验试剂
(1)LB培养基1L
蛋白胨10g
酵母浸膏5g
NaCl10g
固体加15gAgar,定容至1L后,高压灭菌20分钟
(2)溶液I
50mmol/L葡萄糖
25mmol/LTris.Cl(pH8.0)
10mmol/LEDTA(pH8.0)
一次配制100ml,然后高压灭菌15分钟。
4℃保存。
(3)溶液II(现用现配)
0.2mol/LNaOH
1%SDS
(4)溶液III
5mol/L乙酸钾60ml
冰乙酸11.5ml
双蒸水28.5ml
配制好的溶液III含有3mol/L钾盐,5mol/L醋酸(pH4.8)
(5)乙醇
(6)RNA酶
(7)50xTAE缓冲液:
242gTris-碱,57.1ml冰醋酸,100ml0.5MEDTA(pH8.0),定容至1000ml.(用时稀释为1x)
(8)0.8%琼脂糖
(9)6x凝胶加样缓冲液:
0.25%溴酚蓝,0.25%二甲苯青FF,40%(w/v)蔗糖水溶液。
3.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
Top10
亚克隆载体:
pUC19,2.68kb
四实验步骤
1.碱法小量制备质粒DNA
(1)挑取新鲜琼脂培养板上的单菌落,接种在3mlLB培养液中(含50μg/ml氨苄青霉素),37℃振荡培养过夜。
(2)取1-1.5ml培养液移到1.5ml离心管中,12000rpm离心1分钟,收集菌体。
(3)弃上清,将细菌沉淀悬浮于100μl冰预冷的溶液I中,强烈振荡混匀,室温搁置5分钟。
(4)加200μl溶液II,盖严管盖颠倒离心管几次以混合内容物,不要强烈振荡,置冰上5分钟,使细胞膜完全裂解。
(5)加150μl溶液III,倒转几次混匀,冰上放置10分钟。
此时酸中和碱,质粒DNA复性,染色体和蛋白质不可逆变性,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同时钾盐使游离SDS沉淀。
(6)12000rpm离心5分钟,沉淀染色体DNA及不溶的变性蛋白,取上清到一个新的离心管中。
(7)上清液用等体积的Tris-HCl饱和酚:
氯仿:
异戊醇(25:
24:
1)抽提1~2次。
(8)上清液用等体积的氯仿:
异戊醇(24:
1)抽提1次。
(9)上清液加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混匀后室温放置10分钟
(10)12000rpm离心10分钟得到质粒DNA沉淀。
(11)弃上清,加1ml70%乙醇漂洗沉淀,12000rpm离心5分钟。
(12)弃上清,将管倒置放在滤纸上,待乙醇完全蒸发。
(13)加入30μlTE缓冲液或ddH2O,溶解DNA,加入1µlRNaseA后混匀,37℃30分钟,消化小分子RNA。
-20℃放置备用。
2.质粒DNA的快速电泳检测
质粒DNA的浓度通常通过电泳来估算,取2ul质粒加入上样指示剂,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3.1%琼脂糖凝胶的配制
(1)加100mlTAE或TBE缓冲液于三角瓶中。
(2)称取1克琼脂糖,于微波炉中加热至完全熔化
(3)冷却至60℃左右。
(4)加上溴化乙锭母液(100mg/ml)至终浓度为0.5ug/ml(5ul),轻轻摇匀。
注:
溴化乙锭(EB)为剧毒物,操作请戴手套。
(5)轻缓倒入封好两端和加上梳子的电泳胶板中,静置冷却30分钟以上。
(6)将胶板除去封胶带,加入电泳缓冲液(TAE或TBE)中,轻轻拔除梳子,即可上样。
五注意事项
1.菌体生长时,一般新复壮的菌落为3~4小时,保存的菌落常需要12小时甚至更久,菌数不能太浓,因为衰老期的菌体其内源性DNase的释入,使得不易提取质粒,但是菌体数太低质粒将太少。
2.菌液离心后,上清应除干净,以免影响后面的酶切。
3.抽提用的苯酚和氯仿不能残留,否则将影响酶切。
4.沉淀后,用乙醇洗涤操作要适当,既要洗尽盐又要防止质粒的流失过多。
六思考题
1.高拷贝的质粒为什么不需要在含抗性的培养基中进行选择培养?
2.如何将质粒DNA与寄主染色体DNA分离开?
3.质粒DNA分子有几种构型,在琼脂糖凝胶中迁移率如何分辨?
4.溶液II的作用是什么?
5.DNA分子在电泳缓冲液中带正电荷还是负电荷,在电场中的移动方向如何?
实验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质粒DNA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质粒DNA的原理及其操作方法。
2.进一步学习水平式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限制性内切酶是在细菌对噬菌体的限制和修饰现象中发现的。
细菌细胞内同时存在一对酶,分别为限制性内切酶(限制作用)和DNA甲基化酶(修饰作用)。
它们对DNA底物有相同的识别序列,但生物功能却相反。
由于细胞内存在DNA甲基化酶,它能在限制性内切酶所识别的若干碱基上甲基化,就避免了限制性内切酶对细胞自身DNA的切割破坏,而对感染的外来噬菌体DNA,因无甲基化而被切割破坏。
所以限制性内切酶是该细菌细胞的卫士,它与DNA甲基化酶一起构成了保护自己的、抵抗外源入侵的DNA的防御机制。
如果入侵的噬菌体DNA没有完全被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破坏,残留的噬菌体DNA在复制时,由于DNA甲基化酶的存在,同样地也在识别部位进行修饰---甲基化。
限制性内切酶对这种复制后的噬菌体DNA就奈何不得,以至大量繁殖起来,使受体细胞也因此遭到灭顶之灾。
目前发现的限制性内切酶有数百种。
EcoRI和HindIII都属于II型限制性内切酶,这类酶的特点是具有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上的特异核苷酸顺序的能力,能在这个特异性核苷酸序列内,切断DNA的双链,形成一定长度和顺序的DNA片段。
EcoRI和HindIII的识别序列和切口是:
EcoRI:
GAATTC
HindIII:
AAGCTT
G,A等核苷酸表示酶的识别序列,箭头表示酶切口。
限制性内切酶对环状质粒DNA有多少切口,就能产生多少个酶解片段,因此鉴定酶切后的片段在电泳凝胶中的区带数,就可以推断酶切口的数目,从片段的迁移率可以大致判断酶切片段大小的差别。
质粒的加工需要工具酶,限制性内切酶是重要的工具酶之一。
将质粒和外源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再经过退火DNA连接酶封闭切口,便可获得携带外源基因的重组质粒。
重组质粒可以转移到另一个生物细胞中去,进而复制、转录和表达外源基因产物。
这样通过基因工程可获得所需要各种蛋白质产物。
三实验器材、试剂及材料
1.实验器材
超净工作台、恒温水浴锅、台式离心机、微量加样器、核酸电泳仪、电泳槽、紫外透射仪、冰箱、1.5ml离心管、一次性手套
2.实验试剂
无菌H2O、10×酶切缓冲液、EcoRI限制性内切酶、电泳加样缓冲液、琼脂糖、1×TAE缓冲液
3.实验材料:
质粒DNA(pUC19)
四实验步骤
1.混合下列溶液于一个无菌的1.5ml离心管中,形成20μl的反应体系。
无菌H2O14μl
质粒DNA3μl
10×酶切缓冲液2μl
EcoRI限制性内切酶1μl
上述离心管内反应液混合均匀,然后置于37℃恒温水浴锅中温育2h。
2.从恒温水浴锅中取出装有反应液的离心管,加入4μl电泳加样缓冲液终止反应,混匀。
用0.8%水平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透射仪鉴定酶切结果。
五注意事项
DNA制品中的污染(如蛋白质、酚、氯仿、乙醇、EDTA、SDS、高盐浓度)均能抑制酶切活性。
这种抑制可通过增加酶作用单位数(10-20U/µgDNA)、增大反应体积以稀释可能的抑制剂或延长反应时间来加以克服。
六思考题
1.常用的限制性内切酶属于哪一类内切酶,切割能产生几种末端?
2.影响限制性内切酶的因素有哪些?
如果一个DNA酶解液在电泳后发现DNA未被切动,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
3.用双酶切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不能用同一种缓冲液时,该如何进行酶切?
4.琼脂糖凝胶电泳中DNA分子迁移率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实验三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的原理和技术
2.掌握转化的技术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克隆技术中,转化(transformation)特指以质粒DNA或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组子导入细菌的过程。
转染(transfection)是指噬菌体、病毒或以它作为载体构建的重组子导入细胞的过程。
对于以噬菌体为媒介,将外源DNA导入细菌的过程,有人称之为转导(transduction)。
转化这一概念来源于遗传学:
细菌细胞吸收外源DNA发生可遗传的改变叫转化。
转化是一个自然存在的过程。
细菌处于容易吸收外源DNA的状态叫感受态。
重组DNA转化细菌的技术操作关键就是通过化学方法,人工诱导细菌细胞进入一个敏感的感受态,以便外源DNA进入细菌内。
这项技术始于Mandel和Higa1970年的观察,他们发现细菌经过冰冷的CaCl2溶液处理及短暂热休克后,容易被入噬菌体DNA感染。
随后Cohn于1972年进一步证明质粒DNA用同样的方法也能进入细菌。
CaCl2转化法的基本原理是:
细菌处于0℃,CaCl2低渗溶液中,菌细胞膨胀成球形,转化混合物中的DNA形成抗DNase的羟基一钙磷酸复合物粘附于细胞表面:
经42℃短时间热冲击处理,促进细胞吸收DNA复合物;在丰富培养基上生长数小时后,球状细胞复原并分裂增殖,被转化的细菌中的外源基因得到表达,在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可选出所需的转化子。
在CaCl2转化法的基础上,人们逐渐探讨了其它化学转化法,如MgCl2、CoCl2等。
也有人对CaCl2转化法加以改进。
另外电击转化法由于操作简便,转化率较高而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
三实验器材、试剂及材料
1.实验器材
无菌工作台,小型高速离心机,恒温摇床,恒温箱,-20℃冰箱,恒温水浴器,吸头,枪,试管,培养皿,1.5ml离心管
2.实验试剂
LB液体培养基,LA液体培养基及LA琼脂平板,0.1mol/LCaCl2(CaCl2先配制成lmol/L,用0.22μm的滤膜过滤后贮存,使用前稀释至0.1mol/L,并用0.45μm的滤膜过滤后使用)。
3.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
Top10或DH5α菌株,
四实验步骤(CaCl2转化法)
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宿主菌DH5α在LB培养基上划线,37℃培养16~20小时。
(2)挑单菌落移至含3mlLB的试管中,37℃强烈振荡培养过夜。
(3)第二天早测OD600值,经计算取出一定体积加入50mlLB中,使OD600约为0.015。
37℃振荡培养大约三小时,测试OD600值至0.5~0.6,这时细菌生长大约在对数生长期。
(4)将50ml培养基分至两个50ml离心管中,4℃,4000rpm离心10分钟。
(5)除尽上清液。
(6)共加入17m1(50ml的1/3倍)0.1M预冷的CaCl2(可先用lml重悬沉淀)。
(7)置于冰上30分钟。
(8)4℃,3000rpm离心10分钟。
(9)去掉上清。
(10)加入2mlCaCl2重悬细菌沉淀,分装。
(11)可立即使用或保存于4℃(不宜超过一周),或加15%甘油于-70℃保存。
2.转化
(1)对于已构建成功的高浓度重组质粒,取50μl感受态细胞,加入0.5μl重组质粒DNA;对于连接反应产物,一般加入3~5μl连接反应产物。
(2)置于冰上30分钟。
(3)于42℃热激90秒,立即置于冰上,3-5分钟后补加LB液体(无抗生素)800ul,于37℃振荡培养大约1小时。
(4)取(3)中转化菌适量(200μl),涂布于LB平板(氨卞青霉素50ug/ml)。
37℃过夜培养,通过质粒DNA提取鉴定重组子。
五注意事项
1.CaCl2浓度
Ca2+浓度是影响转化的重要因素。
随着CaCl2浓度的提高,转化效率提高,在0.075~0.1M时达到峰值,而超过0.1M效率反而下降。
2.感受态细胞的保存
后冰浴法制备的感受态细胞保存时间为30分钟时,转化效率和常规法无显著差异。
感受态细胞在4℃保存的时间越长转化效率越高,3天左右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吓降,但两周之内使用均可。
六思考题
1.什么叫感受态?
2.为什么使用对数生长期的菌体细胞制备感受态?
3.影响转化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4.在感受态细胞制备与转化过程中为什么始终需要冰浴环境?
实验四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体外扩增质粒DNA
一实验目的
掌握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原理及其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简称PCR)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
典型的PCR反应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和适温延伸等三步反应组成一个循环周期,通过多次循环反应,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
其主要步骤是将待扩增的DNA置于高温下使之解链;人工合成的两个寡核苷酸引物在低温下分别在目的片段两侧与DNA两条链互补结合;DNA聚合酶在72℃将单核苷酸从引物的3’端开始掺入,沿模板从5’向3’方向延伸,合成DNA的新互补链。
PCR技术能在试管中建立反应,经数小时之后,就能将极微量的某一特定的目的DNA片段扩增106倍以上,而无需经过烦琐的基因克隆程序便可获得足够数量的精确的DNA拷贝。
它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结果也较为可靠,为基因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对整个生命科学的研究与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可用于基因的分离、克隆和核苷酸序列分析、突变体和重组体的构建、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基因多态性分析、遗传病和传染病的诊断、肿瘤机制的探索及法医鉴定等诸多方面。
PCR技术在分子克隆和DNA分析中有着如下多种用途:
1.制备双链DNA中的特异序列作为探针;
2.由少量mRNA制备cDNA文库;
3.由cDNA克隆某些基因;
4.制备大量DNA以进行序列测定;
5.突变的分析;
6.染色体步移;
7.RAPD、AFLP、RFLP、等DNA多态性分析。
PCR反应体系应具备以下原料:
DNA模板、寡核苷酸DNA引物、热稳定的DNA聚合酶(如TaqDNA聚合酶)、反应缓冲液,脱氧核苷三磷酸底物dNTP等五部分组成,缺一不可:
1.模板
单双链DNA或RNA都可以作为PCR的样品。
若起始材料是RNA,一般须先通过逆转录得到第一链cDNA。
虽然PCR可以仅用极微量的样品,但为了保证反应的特异性,一般还宜用μg水平的染色体DNA或104拷贝的待扩增片段作为起始材料。
原材料可以是粗制品,某些材料甚至仅需用溶剂一步提取之后即可用于扩增,但混有任何蛋白酶、核酸酶、TaqDNA抑制剂以及能结合DNA的蛋白,将可能干扰PCR反应。
2.引物:
引物是决定PCR结果的关键因素,下列原则有助于引物的合理设计:
(1)引物的长度以15~30bp为宜,其Tm=4(G+C)+2(A+T),一般(G+C)的含量在45~55%,应尽量避免数个嘌呤或嘧啶的连续排列(尽量避免有三个以上连续相同的碱基),碱基的分布应是随机的。
(2)两个引物在3’端不应出现同源性,避免引物形成内部二级结构,3’端的末位碱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Taq酶的延伸效率,研究表明选T,G,C为最好。
(3)人工合成的寡聚核苷酸引物最好经过PAGE或离子交换HPLC进行纯化。
(4)引物浓度不宜偏高,浓度过高有两个弊端,一是容易形成引物二聚体(primer-dimer),二是当扩增微量靶目标并且起始材料又比较粗时,容易产生非特异产物。
一般来说,用低浓度引物不仅经济,而且反应特异性比较好,一般用0.25~0.5pmol/µl较好。
(5)新订的引物来了以后,在未开盖前稍加离心,然后用TE配成较高浓度的母液(约100µM),保存于-20℃。
取出其中一部分用ddH2O配制成10µM或20µM的工作液。
3.Taq酶的用量
在100µl反应液中,一般加入2.5U的酶量,足以达到每分钟延伸1000~4000个核苷酸的掺入速度。
酶量过多导致产生非特异性产物。
但是不同的公司或不同批次的产品常有很大的不同。
由于酶的浓度对PCR反应影响极大,因此应当进行预实验。
一般100µl反应混合物用2~4U酶较为合适。
4.反应缓冲液
用于PCR的标准缓冲液含:
50mMKCl,10mMHCl(pH8.3,室温)和1.5mMMgCl2。
Mg2+的浓度对反应的特异性及产量有显著影响。
浓度过高,反应特异性降低,浓度过低,使产物减少。
在各种单核苷酸浓度为200µM时,Mg2+为1.5mM较合适。
若样品中含EDTA或其它螯合物,可适当增加Mg2+的浓度。
在高浓度DNA及dNTPs条件下进行反应时,也必须相应调节Mg2+的浓度,一般以1.5~2mM(终浓度)较好。
5.dNTP的浓度
高浓度dNTP易产生错误掺入;而浓度过低,则降低反应产物的产量。
PCR常用终浓度为50~400µM的dNTPs。
四种脱氧三磷酸单核苷酸的浓度应相同。
如果其中任何一种的浓度明显不同于其它几种时,就会诱发聚合酶的错误掺入作用,降低合成速度,过早终止延伸反应。
此外,dNTPs能与Mg2+结合,使游离的Mg2+浓度降低。
因此,dNTPs的浓度直接影响到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Mg2+浓度。
三实验器材、试剂及材料
1.实验器材
TC-512PCR仪、超净工作台、台式离心机、微量加样器、核酸电泳仪、电泳槽、冰箱、紫外透射仪、0.2ml离心管、一次性手套
2.实验试剂
dNTP、Taq酶、模板质粒DNA、引物、10×PCR缓冲液、无菌H2O、电泳加样缓冲液、琼脂糖、1×TAE缓冲液
四实验步骤
1.在0.2ml离心管依次加入下列反应产物:
样品
对照
无菌H2O
15.0μl
16.0μl
10×PCR缓冲液
2μl
2μl
dNTP(10mMeach)
0.5μl
0.5μl
引物(10µM)
0.5μl
0.5μl
引物(10µM)
0.5μl
0.5μl
模板质粒DNA
1.0μl
0.0μl
Taq酶
0.5μl
0.5μl
总计
20.0μl
20.0μl
将上述试剂在微量离心管中仔细混匀,尽量避免产生气泡。
置于离心机上迅速离心片刻。
2.在PCR仪上设定以下程序:
94℃变性5min,1个循环
94℃变性1min;55℃退火1min;72℃延伸1min;30个循环
72℃延伸10min,1个循环
3.将样品置于PCR仪上进行扩增
4.用0.8%水平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透射仪鉴定PCR结果。
五注意事项
1.PCR反应应该在一个没有DNA的干净环境中进行
2.所用的所有溶液都应该没有核酸和核酸酶的污染。
3.所有PCR试剂中使用的水都应该用新鲜蒸馏的去离子水高压灭菌后分装备用。
4.所有试剂或样品准备过程中都要使用一次性灭菌的塑料瓶和离心管,玻璃器皿应洗涤干净并高压灭菌。
5.PCR的样品应在冰浴上化开,并且要充分混匀。
6.扩增反应应设不加模板的阴性对照。
六思考题
1.PCR反应体系中包括哪些成分?
2.设计引物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3.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提高PCR扩增产物的特异性?
4.PCR技术的应用范围?
实验五大分子DNA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植物DNA提取的基本步骤
二基本原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因工程 试验 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