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
- 文档编号:3553981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4.27KB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金坛市城西小学李息梅
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第六册第六单元是由《“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狼和鹿》、《放飞蜻蜓》、《习作6》以及《练习6》组成的。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讲述的是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故事。
《狼和鹿》讲的是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
《放飞蜻蜓》讲了陶行知看到孩子们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让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最后并放飞了蜻蜓。
三篇课文都是关于“人与动物”的故事,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以此为视角反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有着深厚的思想内涵。
《习作6》是在学习本单元课文基础上的一个延伸,让学生通过阅读例文,学习作者对周围的事件发表个人的看法。
《练习6》共安排了五个板块的内容:
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想想做做和学写毛笔字。
处处留心和想想做做是本次练习的重点。
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中年级学段教学的要求,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允许、不管……都……”造句。
能读准多音字:
提防(dī)、血泊(pō)。
2、能正确、端正、美观地书写本单元的生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狼和鹿》。
5、懂得要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6、学会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
7、读背《练习6》中的八个成语和有关环保的古今贤文。
8、调查学校的绿化情况,并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9、通过阅读例文,能根据需要,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有关材料,写成一篇观点清楚、说服力强的短文。
单元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记叙文,文本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可读性强。
在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方面是很好的“例子”,读与思的关系应该是我们在设计教学时更多考虑的问题。
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能绘声绘色、热闹地朗读,还要能平心静气、认真地思考。
教学中,紧扣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语句,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研读,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内涵。
让学生在读中懂得深刻的道理。
篇目教学分析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
文本解读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汤姆钓到了一条从未见到的大鲈鱼。
由于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所以在爸爸的要求下,汤姆很不情愿地把鲈鱼放掉了。
从此,他再也没有钓到这样的大鲈鱼。
但是,爸爸的坚定的话语牢牢地铭记在汤姆的心里。
通过读文,让学生懂得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规定。
课文的标题特殊,是文中爸爸对汤姆说的一句话,以此为题,契领全篇。
课文层次分明,叙事清楚,将人人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这样一个主题寓于一个动人的故事之中,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传神,读起来感人至深,意味无穷。
教学目标分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能正确、端正、美观地书写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汤姆心情的变化;读懂父亲话
语的含义,从而知道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4、练习用“允许、不管……都……”造句。
教学资源运用
1、鲈鱼的资料。
(图片、视频)
2、配套的《新补充读本》。
3、《补充习题》、《语文练习册》、《习字册》
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端正、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新词,能用“允许”造句。
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汤姆心情的变化;读懂父亲话语的含义,从而知道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2、能用“不管……都……”造句。
3、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让学生在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领悟爸爸的严格教育带给汤姆的终身影响,从而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课时教学构想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新词。
3、查找有关鲈鱼的资料。
一、启发探究,激发兴趣。
1、同学们,如果你们去钓鱼,你会选择在什么时候?
今天我们将要来学习一篇描写晚上钓鱼的故事,请认真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
2、谁来读一读课题?
这个课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课题有什么不一样?
3.看了这个课题,你们脑子里产生了什么想法?
想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弄清楚哪些问题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根据自读课文要求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遇有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想一想或做上记号;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指名读词语、齐读)
3、学生交流自己已理解的或还未理解的词语。
4、在理解“允许”的基础上练习运用。
(1)上课时,老师允许同学们。
(2)马路上,警察叔叔不允许。
(3),得到了父母的允许。
(4)人类,这是大自然不允许的。
自己运用“允许”造句。
5、请你们挑选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或许通过读能解决刚才的问题。
可以大声读,小组读,默读,同桌读……
6、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指名分节读)
7、交流课前的疑问。
(相机交流鲈鱼的资料)
8、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9、指名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0、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主要内容说清楚。
(课件出示:
汤姆,但爸爸,最后,汤姆。
)
这三句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句话是起因,第二句话是经过,第三句话是结果。
三、分析生字,描红书写
1、认读本课的生字。
2、学生说说怎样记住生字的字形。
3、教师指导书写“垂、毫”。
4、学生描红课后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5、完成《习字册》中的生字书写。
课时作业设计
1、继续书写《习字册》中的生字。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了解到了什么?
2、请同学快速读课文,画出课题所在的句子。
3、出示句子:
“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齐读
4、导入:
汤姆钓到的是怎样的鱼呢,为什么要把它放了呢?
二、品析词句,感知“钓鱼乐”。
1、课文的哪几小节写的是汤姆钓鱼的过程呢?
2、找找汤姆钓鱼动作的词,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感受到汤姆钓鱼动作的连贯娴熟和作者用词的准确。
)
3、汤姆钓的是一条怎么样的大鲈鱼呢?
出示填空题:
这是一条( )的大鲈鱼。
(如:
“这是一条汤姆不愿放掉的大鲈鱼。
”“这是一条可能是汤姆这辈子再也钓不到的大鲈鱼。
”“这是一条汤姆从未见过的大鲈鱼。
”)
4、讨论:
如果你就是当时的汤姆,你钓到了如此大的一条鱼,你的心情怎样?
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5、指导朗读,读好2——4小节。
三、体味对话,受到教育。
(一)体会汤姆的心情变化
正当小汤姆为自己钓到大鲈鱼而感到高兴之余,爸爸却要让汤姆必须把这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放掉,汤姆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5-12节,看看汤姆的心情都有哪些变化。
(同时老师指点:
默读就是不出声地读,一边读一边用眼睛来捕捉最能表现汤姆心情的语句,还要用心来想一想汤姆心情都发生了哪些变化,还可以动动手把你找到的句子划下来,哪些词语最能看出汤姆的心情变化,或者是哪些句子。
)
2、交流反馈。
(1)“为什么?
”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指名读这句话,然后请同学说说从这句话中体会出汤姆怎样的心情。
(2)他只好慢吞吞地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把鱼放回水中。
说说读了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
(3)汤姆叹了口气,心想:
我这辈子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鱼了。
A指名读,说说从这句话中又体会出汤姆怎样的心情。
B换位思考:
如果你是汤姆,你这时会怎么做呢?
(二)品味父亲的严于律已。
1、汤姆钓到了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而兴奋不已,但最终在爸爸的要求下,很不情愿地把大鲈鱼放回了湖中,他是那样的无可奈何,那样的失望。
如果我是汤姆,钓到了如此大的大鲈鱼,我也舍不得把鱼放掉。
那爸爸又为什么一定要让汤姆这么做呢?
2、同桌学生读一读、演一演汤姆和爸爸的对话。
3、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后让学生评价。
(在学生评价时引导学生理解“斩钉截铁”)
4、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辩论,让“父亲”和“汤姆”各自找出理由来说服对方。
(让他们在辩论中明白:
鱼必须放掉,必须遵守社会的规定,从而能更好地读好父亲的话。
)
5、读汤姆和爸爸的对话,想象当时他们的神情、动作、语气,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提示语。
(《补充习题》56页)
爸爸说:
“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
“为什么?
”汤姆说。
爸爸说:
“现在是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
汤姆说:
“放心吧,爸爸,没有人看见我们,也没有人知道我们在这个时候钓到了鲈鱼。
”
“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爸爸说。
(此环节的设计,是在学生感情朗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补写提示语。
让学生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四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
四、读悟最后一小节,加深理解。
1、一边读一边想: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那晚的情景”和“坚定的话语”分别指什么?
)
2、汤姆把大鲈鱼放掉了,他后悔吗?
为什么?
(通过学生读文回答问题,明确“一条鱼和做人的道理,哪个更重要?
”)
3、联系实际,说说对“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的理解。
(练习册46页)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许多规章制度我们必须严格执行,也有更多的社会公德我们要自觉遵守。
你能用上“不管……都……”说一说吗?
2、过马路的时候,不管有没有,我们都不能。
3、在考试的时候,不管有没有,都。
4、在公园里,不管有没有,都不能。
5、学生自主用“不管都”说一句话。
6、大家说得多好呀,社会是个大家庭,只要人人都讲公德、守规则,我们的生活会更井然有序,会更加温馨美好!
六、练习复述课文。
1、学生按照“去钓鱼—钓到鱼—放掉鱼”的顺序自主练习复述课文。
2、四人小组练习复述,并推荐一人上台复述。
课时作业设计
1、继续练习复述课文。
2、积累妙词佳句。
(本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让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感
受最深的词句或段落进行摘抄或背诵,丰富语言积累。
)
3、读《新补充读本》上的课文助读《面对小夜莺感到羞愧(外一则)》。
18、狼和鹿
文本解读
《狼和鹿》这篇课文通过讲凯巴伯森林附近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故事告诉人们:
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课文层次清楚,寓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中,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好教材。
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来构思全篇。
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统一。
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小鸟歌唱,鹿群嬉戏,恶狼出没,欢乐与危险同在,进攻与提防并存,组成了自然统一体。
失衡--狼被捕杀,灾难降临。
文章从两个方面展开叙写:
一是人们组成狩猎队捕杀凶狼,消灭鹿群的天敌;二是鹿群从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长,造成严重饥荒和疾病流行。
最后得出保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道理。
教学目标分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能正确、端正、美观地书写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生字新词。
3、能在阅读文本中,体会加引号的词语的意思。
4、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读了课文后的感想。
5、通过朗读感悟,懂得事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从而知道要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资源运用
1、多媒体课件。
(凯巴伯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
2、生物链的资料。
3、配套的辅助读物。
4、《补充习题》、《语文练习册》、《习字册》
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狼和鹿》这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端正、美观地书写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生字新词。
3、初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1、感悟、品味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能体会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读了课文后的感想,懂得事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知道要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重点及难点: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在品词、品句、品文中真正融入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课时教学构想
第一课时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
有关狼和鹿的资料,并将资料制作成知识小卡片
一、交流课前资料,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动物朋友(狼、鹿),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2、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质疑。
3、狼是贪婪而凶残的,鹿是活泼而美丽的,那课文中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出示一段话: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引发学生自觉质疑:
为什么贪婪而凶残的狼会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活泼美丽的鹿却成了破坏森林和毁灭自己的“祸首”了呢?
出示图片,凸显矛盾,让问号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鲜明的印象,引领学生去解决问题。
】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检查课前预习课文情况。
(1)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读。
(2)齐读。
(3)练习多音字组词:
提tí()dī﹙﹚
泊pō﹙﹚bó﹙﹚
倒dǎo﹙﹚dào()
2、出示自读要求:
(1)读顺句子,读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用“—”划出自己最喜
欢读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或是查字典理解生词的意思。
(3)想一想: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你能解决刚才的哪些疑问?
3、学生带着要求自由读课文,。
4、交流生词的意思。
5、检查读书情况 (指名学生读课文)
6、选出自己读的最棒的小节读给同桌听一听。
7、交流学生刚才的疑问。
8、让学生尝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9、教师给学生提供句式,有条理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鹿;后来,森林变得,鹿。
这是因为。
)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
2、学生观察生字,说说写的时候注意些什么?
(凯右下方的竖提容易写错,葱中间的点不能忘)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凯”。
4、学生用钢笔描红书后的生字,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课时作业设计
1、能正确、端正、美观地书写《习字册》上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和搜集有关大自然生态平衡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导入: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看看狼和鹿曾经生活过的那一片森林。
二、前后对比,读中感悟。
A第一组:
森林的变化
(一)一百多年前的森林
1、轻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描写森林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再读一读。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看图想象,感受森林的生机勃勃。
看到了这一大片美丽的森林,你想到了哪些优美的词语?
3、出示句子:
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1)师:
瞧,这就是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你们说,这是一片怎样的森林?
“你喜欢这样的森林吗?
说一说你的理由。
”
(2)想象,感受图中没有的美好景象,进一步感受森林的生机勃勃。
(比如:
天空蓝湛湛的,铺满新绿的草地上,野花竞相开放,小河波光粼粼。
)
(3)能用你的朗读向大伙儿展示看到的美景吗?
(指名读)
小结:
凯巴伯森林是快乐的,和谐的,葱绿的树木,美妙的歌声,欢快的身影,真是生机勃勃。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把这森林的美景深深地印在脑海中吧。
(二)一百多年后的森林
1、出示句子:
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指名读)
2、读了这句话,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景象?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时的凯巴勃森林吧(课件)
3、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景象。
(体会“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4、朗读品味,感受森林的一片荒凉。
师:
小树没有了,嫩枝啃光了,树皮、草根、这一切都没了;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真令人痛心呀,用你的声音,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你此刻的心情吧!
(指名读,齐读)
(三)对比朗读。
(女生读生机勃勃的森林,男生读死气沉沉的森林。
)
B第二组:
鹿群的变化
1、出示句子:
小鸟在枝头唱歌,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师:
这时的鹿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活泼,美丽,健康,快乐,)
2、快乐中存在着危险,嬉戏时也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
但是一切都是那么和谐,美好,狼被捕杀后,鹿群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3、读读第三自然段,划出有关的数字。
4、交流:
(1)数量变化:
10万只——4万只——8000只病鹿
(2)状态变化:
现在的鹿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5、比较句子:
小鸟在枝头唱歌,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
C默读课文一、三自然段,完成表格。
森林的样子
鹿的情况(数据)
通过对比你明白了什么
狼被杀前
狼被杀后
(1)默读课文第一、三自然段,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2)小组汇报交流表格的完成情况。
(再次感知课文内容)
三、合作学习,探究明理。
1、出示: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补充习题》60页)
2、学生自读第四小节,思考:
“功臣”是谁?
为什么称它是“功臣”?
“祸首”又是谁?
为什么称它是“祸首”呢?
3、交流,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
4、出示:
因为,所以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因为,所以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四、练习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1、学生按照复述提纲自主练习复述课文。
(平衡--失衡--道理)
2、四人小组练习复述,并推荐一位代表上台复述课文。
3、教师、学生评价复述情况。
五、回顾课文,说说感想。
1、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生态平衡的资料。
2、教师补充《生物链》的资料。
(练习册47页)
3、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最想说什么呢?
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
5、同学们,我们从狼和鹿的故事中读出了各自的感受,各自的体会,明白了许多道理。
大自然,就是一张用生命编织的网,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植物都是网上的一个结,一根线,我们必须严守自然规律,去维护这生命之网,不再重复狼与鹿的悲剧。
课时作业设计(选择其中的一个)
1、将《狼和鹿》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告诉他们一旦生态遭到破坏,我们的家园将受到重创。
2、将《狼和鹿》的故事改编成小小课本剧,有兴趣的同学来演一演。
(应该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我们的孩子永远记住这个历史教训。
)
3、读《新补充读本》上的课文助读《蛇与庄稼》。
4、小练笔: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
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
”此时,人们、鹿群、狼群分别会怎样想呢:
选择下面的一个句子做开头,把他(它)们的想法写下来。
《补充习题》64页
(1)人们如梦初醒……
(2)鹿群恍然大悟……
(3)狼群感慨万分……
19、放飞蜻蜓
文本解读
本文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通过讲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的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心爱护和谆谆教导。
“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这三部分环环紧扣,前后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课标》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理解。
本文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通过角色朗读等形式,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从而激起对蜻蜓极其他动物植物的有关知识的求知欲,并领略老一辈教育家的风范。
教学目标分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端正、美观地书写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3、学习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
4、通过朗读课文,了解有关蜻蜓的知识,知道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
树立要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资源运用
1、通过网络、书籍等语文课程资源查找有关蜻蜓的资料。
2、陶行知先生的资料以及他写的几首小诗。
3、配套的辅助读物。
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放飞蜻蜓》这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落。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端正、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根据提示语读好人物的对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
3、试着设计一条保护有益动物的标语。
4、学习课文后,知道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
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2、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诲。
课时教学构想
第一课时
一、游戏,揭示课题。
1、学生猜谜:
尾巴一根钉,眼睛两粒豆,有翅没有毛,有脚不会走。
2、同学们,你对蜻蜓有哪些了解呢?
3、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蜻蜓的课文,(板书:
放飞蜻蜓)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能点燃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学生在自己提出的问题驱动下,积极思考。
)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范读课文。
2、出示本课的生词,指名学生读,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3、自读课文:
(1)一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二读,能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可以四人小组讨论。
(3)三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读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小学语文 第六 单元 教材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