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赏析的答题技巧或步骤.docx
- 文档编号:3553472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9.06KB
高中语文诗歌赏析的答题技巧或步骤.docx
《高中语文诗歌赏析的答题技巧或步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诗歌赏析的答题技巧或步骤.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诗歌赏析的答题技巧或步骤
sleep睡sleptslept高中语文诗歌赏析的答题技巧或步骤
write书写wrotewritten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一、答题总则:
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基本规律:
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
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二、熟悉并分清古典诗歌的类别(从内容角度划分)。
熟悉以后,可以快速推断出诗歌的内容,以及常用什么手法。
譬如:
1、写景抒情类。
如山水田园诗,这类诗,内容当然是写所见所闻的自然景物,手法常从修辞角度和抒情方式角度考查。
2、即事感怀类。
如送别、登高等,这类诗,不外乎即景生情,睹物思人,即事有感,譬如惜花、伤春、悲秋等等,手法多样。
3、咏物言志类。
如咏物诗,则托物抒情、托物言志(总说),怀才不遇、坚贞不屈、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积极进取、孤傲高洁、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内容),象征、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双关、比兴等等(表现手法)。
4、怀古咏史类。
这类诗,则怀古伤今、怀古伤己、借古讽今(总说),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思想内容)、用典、联想、对比、衬托、扬抑、讽刺(表现手法)。
5、边塞征战类。
这类诗,多着意于绝域风物的描写,以抒写军旅之苦辛、戍卒之离思乡情或表现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英雄气概兼儿女心肠”的创作模式,但也有例外。
喜用术语:
豪迈、慷慨激昂、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生活凄苦、思乡思亲、报国无门、归家无望、苟且偷安、连年征战、穷兵黩武、悲愤、哀痛、愤懑等等(思想内容),烘托、渲染、对比、双关、讽刺等等(表现手法)。
三、明了考查诗歌的几个角度:
语言分析、形象分析、评价写作技巧和风格、评价思想内容。
四、读懂诗歌的主要途径:
从题目入手、从作者及时代入手(知人论世)、从试题提供的注解入手,然后结合诗歌的类别(见上文)、常见意象的文化内涵进行推断。
五、常见题型的回答要点。
1、语言的考查。
(多是分析“诗眼”的题目)设问的方式及答题角度和步骤:
(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风格)?
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析:
这种问题是就整首诗而言,因此记住常用术语就可无往而不胜。
如:
用语清新、雅致,不落俗套;平淡质朴(朴素自然),全用白描,不加修饰,返璞归真;凝练简洁,绚丽多彩;委婉含蓄,清静幽深;清新明快,如行云流水;雄伟奇特,慷慨悲壮;使用叠字叠词叠句,生动形象,具有音乐美、修辞美等等。
注意:
答题时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才能少扣分。
(2)找出这首诗的“诗眼”,或找出用得最传神的实词(虚词)并分析其好处。
解析:
答题步骤——先找出此词,肯定其用得好,然后结合诗句解释其表面和深层含义(即这个词描绘出了什么景象或展现了什么画面或意境),最后答使用它产生了什么效果以及表达了什么感情或感受。
“效果”常用评价语可参见上文的解析,譬如:
运用动词、形容词的作用或效果是准确、生动、贴切;数量词、副词往往是起强调或使文气更贯通的作用;叠词往往是增强语言韵律感或强调作用;颜色词可以渲染气氛,增加画面感、色彩感,表达心情。
(3)诗中的某个字(句)为什么
forgive原谅forgaveforgiven
shine发光shoneshone
2.以d结尾的词,把d变成t。
如:
build—built,lend—lent,send—sent,spend—spentkeep保持keptkept
lose遗失lostlostshow显露showedshowed/shown语文答题有技巧的。
当初高考语文一百三多,每次模考一百二以上,从未失手。
现在给高中的学子传授答题经验~这些是只会念答案老师不会讲的,想听的进。
保证语文成绩有提高。
古诗看到题之后一定先分类,分成唐诗、宋诗、豪放词、婉约词。
不同的类型回答时内容是不一样的。
因为唐诗是以情入诗,宋诗是以理入诗。
比方我们正常生活中表达思乡,成天把思乡挂在嘴边是低级的表达情感的表现。
写景才是王道,比方写明月,进而写到家乡的月~比方写捧起家乡的黄土狂吻。
这比单纯的语言表达强多了。
请同学们记住,唐诗都是以景写情,触景生情的。
反应到答题上,你要记得这样几句话。
写上了老师绝对给分:
以景写情,触景生情,诗人通过对某某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某某感情,情景相生,使无形的人的愁思有形化,使有形的景色沾染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下面举例子,最后总结唐诗得分三步走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廖乱边愁说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这是唐诗啊!
更进一步是边塞诗,我们通过后两句来体现怎么答题
一般出题格式是这样的:
某句写的好不好,好在哪里,去掉行不行之类的。
这是历年出题的唯一套路,其他出题方法和这个是等价的,因为他让你回答的内容是一定的。
这里举例,上诗中后两句表达好在哪里?
,通过对本题的解答说明答题的三步走战略 答古诗题,在卷面上写出来的东西第一步是翻译。
第二部是叙述好在哪,第三步是总述 第三步综述:
这样描写情景相生,需的情实的景虚实相生。
更富有感染力。
答题完毕 第一部翻译:
诗人前一句通过廖乱和边愁两个字描写主观感受,后一句秋月长城是对边塞景物的捕捉与描写 第二部好在哪:
诗人通过对秋月长城萧索空阔景物的描写使无形的作者的边愁有形化,跃然纸上更富有感染力。
诗有形的边塞景物沾染了作者浓烈的愁思。
总结起来,答题点得分点给分点有三个,这三部打全了,老师不敢扣分。
第一个得分点就是找到诗人写景的句子或词,进行简单的翻译,说明写的是什么景,表达的是什么情。
例子中抓住的是秋月长城,是边塞的景,情是廖乱的情是边愁。
紧扣边塞的景,边愁第一部的分就得到有形的景(答题时具体写出是什么景,如秋月长城)与无形的愁相结合,使作者无形的愁思有形化更形象更感人,使有形的景物沾染了诗人的主观愁思 语文的作用就是让我们学会一个字扯如果多加一个字那就是蛋 第三步更重要、告诉批卷的:
总结起来,诗人的表达技巧是情景相生虚实相生,写作方式是触景生情 我们现在进行唐诗的扫尾工作。
再叙述叙述出题人的出题方式,和在三步走基础上的不同答题技巧 关于第一个题眼,就是找到写景的最传神的那个字呗。
比方用烂了的例子春风又绿江南岸“然后翻译这句所在的句子,然后走我的第二部和第三步” 这是从写景上出题。
下一个主观感受,是从抒情上出题,先说明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再接第二部第三步 有时候更简单,三步走里只问你一步。
比方两个诗歌的对比杜牧的包羞忍耻是男儿和王安石的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的主题思乡对比 那就只答第一部和第三步呗,先说说全诗写了什么,再说写的东西表达了什么这正是三步走战略的第一部与第三步 表达技巧:
对比,联想,拟人,回文,顶真比喻想象夸张,衬托 我心飘摇悬似旆君意的的高如鸿。
好在哪?
第一部:
诗人描写了飘摇的旆和意志高昂的鸿雁,写描(翻译)写了作者内心的飘摇与友人赴官的意满 第三步表达了诗人不得志的惆怅与对友人赴官的真挚祝贺与向往。
上边两个大家都会了吧。
第二部:
诗人通过将心情与飘摇的旆和高鸿作比喻,自己的失意与友人的得意做对比,虚实相生 我们来看这道题,第二部得分点是比和对比,有了它不丢分喻 我们再练个想象的“风彻红旗冻不翻”好在哪?
下面我不说想象比喻什么的了,你们自己来说。
我出题了“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好在哪?
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好在哪?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好在哪?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始君王不动心好在哪?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好在哪?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好在哪?
垂死病重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好在哪?
第一部和第三步是不变的,找准第二部你要回答的内容套进去。
最基本的那两句最先学的有形化什么的别忘 可是唐诗总用到这样的表达技巧。
唐诗是以景生情的,表达方法有比喻、联想、想象、夸张、对比、顶真、等做复习题时遇上了我这没有的自己往上加。
快点记笔记这句话:
以乐景衬哀情而哀者更见其哀 这就是烘托,这就是反衬。
阅读题碰到烘托反衬字样的,或者明显看出来是烘托反衬作用的都答这一句 上边有一道“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题,答对比是对的,答答上反衬也是对的。
以乐景衬哀情而哀者更哀,同学们感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荒*和半死生的将士的悲哀了么?
一.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 3.同情人民地疾苦 4.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2.保家卫国的决心 3.报国无门的悲伤 4.山河沦丧的痛苦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 1.羁旅思乡之情 2.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3.边塞思乡之情 4.闺中怀人之情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2.情深意长的勉励 3.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昔盛今衰的感慨 3.借古讽今的情怀 4.青春易逝的感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6.告慰平生的喜悦
二.六种答题模式:
(一)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
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2.答题步骤:
①描写初始中展现的途径和画面(翻译——忠于原文)。
②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以下4组) 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
③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时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
①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
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滩上静睡不动。
②这是一幅明净炫丽的图景。
③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二)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怎样的表现手法?
怎样的艺术手法?
怎样的技巧(手法)?
怎样抒发感情的?
2.答题步骤:
①明确告诉其手法。
②结合诗句证明为什么。
③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3.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骆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
此时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答:
①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②天位方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③两处反衬都突出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三)分析语言型:
1.提问方式:
此诗有什么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艺术?
2.答题步骤:
①从以下六个词中选一个或几个。
雄浑豪放;委婉含蓄;华美绚丽;朴实简练;运用口语;叠词互用。
②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③运用这种语言表现作者因---而产生的---感情。
3.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①此诗特点是清新自然,运用口语。
②“黄莺儿”是儿话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儿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③这样非常自然的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四)炼字型:
1.提问方式:
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
给出一字,是否同意。
2.答题步骤:
①解释此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翻译此句(忠于原文,语言优美)。
③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答:
①同意。
“看”在诗中是指回望。
②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
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然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五)诗眼型:
1.提问方式:
关键;不能删掉的词。
2.答题步骤:
①解释词义。
②点名中心。
③是全诗的关键。
(位于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不在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一“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
①“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②这种相思之情是从听到“折柳”引起的。
承上启下。
③是全诗的关键
【万能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
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
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
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动词: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
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
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
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
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
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
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
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
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
;“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
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
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 说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
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
具体说明_____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
把____和______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____的_____特点. 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七、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
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
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
承上启下(过渡)。
没有打完,但也可以了。
freeze结冰frozefrozen
know知道knewknown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答: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诗歌 赏析 答题 技巧 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