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3549425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338.72KB
娄底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解析版.docx
《娄底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娄底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娄底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解析版
湖南省娄底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6分)
1.(2分)(2013•娄底)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干冰升华
C.
蜡烛燃烧
D.
菠萝榨汁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
A、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干冰升华只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菠萝榨汁是将菠萝中汁液提取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点评: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2分)(2013•娄底)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洁净的空气B.可口的饮料C.新鲜的牛奶D.蒸馏水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解答:
解:
A、洁净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可口的饮料中含有水、碳酸、添加剂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
C、新鲜的牛奶中含有水、蛋白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
D、蒸馏水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3.(2分)(2013•娄底)娄底正在争创全国卫生城市,明文规定市民不得在公共室内场合吸烟.不吸烟的人能闻到烟味的原因是( )
A.分子很小B.分子之间有间隙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由原子构成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
解:
由于烟分子在不断运动,在空气中进行扩散,所以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也会充满烟味,不吸烟的人能闻到烟味.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际生活中分子运动实例的解释能力.吸烟有害健康,所以要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4.(2分)(2013•娄底)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稀释浓硫酸
C.
CO2的验满
D.
倾倒液体
考点: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液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气体验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二氧化碳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2分)(2013•娄底)央视最近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主要介绍“饮食健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鱼粉、明胶合成鱼翅B.白酒中加入超量塑化剂使口感更好
C.在排骨汤中放入食盐调味D.鸡饲料中添加各种抗生素使鸡速成
考点: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专题:
化学与生活健康.
分析:
A、根据鱼粉、明胶合成的鱼翅不含有生物质考虑;
B、根据塑化剂的危害考虑;
C、根据食盐的用途考虑;
D、根据抗生素的危害考虑.
解答:
解:
A、鱼粉、明胶合成的鱼翅不含有生物质,不含有鱼翅具有的营养成分,不利于人体健康,故A错;
B、塑化剂DEHP的作用类似于人工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所以白酒中加入超量塑化剂使口感虽然更好,但不利于人体健康,故B错;
C、食盐是一种主要的调味品,鸡汤中没有食盐就淡而无味,故C正确;
D、大量使用抗生素会带来较强毒副作用,直接伤害身体,所以鸡饲料中添加各种抗生素使鸡速成有害人体健康,故D错.
故选C.
点评: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要熟记生活中常见的有毒物质.
6.(2分)(2013•娄底)“环境是我家,爱护靠大家!
”下列标志中,与保护环境无关的是( )
A.
B.
C.
D.
考点:
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专题:
公共标志型.
分析:
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与保护环境有关,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与保护环境有关,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停车标志,与保护环境无关,故选项正确.
D、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与保护环境有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2分)(2013•娄底)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
A.中子数不同B.电子数不同
C.质子数不同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考点:
元素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不同点是质子数不同.
解答:
解: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不同或核电荷数不同,所以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选C.
点评: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8.(2分)(2013•娄底)中国梦•小康梦.我市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许多村庄道路两侧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关于太阳能路灯所用材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铝合金灯柱属于金属材料
B.灯泡中填充氮气做保护气
C.硅电池板中的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D.透明的塑料灯罩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
考点: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常见气体的用途;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据此行分析判断即可.
B、根据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排序及元素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D、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
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铝合金灯柱是用铝合金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灯泡中做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
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硅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有机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特征:
人工合成、有机物、高分子,透明的塑料灯罩是用塑料制成的,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金属材料的范畴、了解氮气的性质与用途、熟记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与元素分类、合成材料的特征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9.(2分)(2013•娄底)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
A.骑自行车上学
B.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保护森林
C.用淘米水浇花
D.提倡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木筷、塑料杯等
考点: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根据题意:
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骑自行车上学能减少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B、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保护森林,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C、用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D、一次性用品制作过程消耗能源和资源,多作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木筷、塑料杯等能增大消耗的能量、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故选D.
点评:
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10.(2分)(2013•娄底)2013年1月19日,首个《国际防治汞污染公约》发布.图为元素汞的信息,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
A.汞属于非金属元素
B.汞的核电荷数为80
C.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g
D.在化学反应中,汞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结合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汞,是唯一一种常温下是液态的金属元素,故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汞的原子序数为80,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可知,汞的核电荷数为80,故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不是200.6g,因为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故说法错误.
D、从汞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1.(2分)(2013•娄底)某同学的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实验数据,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得12.8g食盐B.用体温计测得体温为37.5℃
C.用10ml量筒量取5.6ml稀盐酸D.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值为3.5
考点:
称量器-托盘天平;测量容器-量筒;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A、托盘天平称量物质准确度为0.1g,可以用托盘天平称得12.8g食盐;
B、体温计最小刻度为为1度,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可以测得体温为37.5℃;
C、量程为10毫升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可用10ml量筒量取5.6ml稀盐酸;
D、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值为3.5,PH试纸无法达到如此高的精确度.
解答:
解:
A、用托盘天平称得11.7g食盐,因为托盘天平称量物质准确度为0.1g,所以实验数据合理,故A正确;
B、用体温计测得体温为37.5℃,因为最小刻度为为1度,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所以实验数据合理,故B正确;
C、用10ml量筒量取5.6ml稀盐酸,因为量程为10毫升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所以实验数据合理,故C正确;
D、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值为3.5,PH试纸无法达到如此高的精确度,实验数据不合理,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量筒的使用和溶液的酸碱度得测定方法.
12.(2分)(2013•娄底)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30
55
20
70
反应后的质量/g
0
100
X
5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X的值为( )
A.50B.70C.40D.15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由题意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可求X值.
解答:
解:
由题意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可列式:
30+55+20+70=0+100+X+5,解得X=70;
故选B.
点评: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3.(2分)(2013•娄底)从物质的组成角度解释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
A.酸都能在水中电离出H+B.酸都含有酸根
C.酸中都含有氢气D.酸中都含有氧元素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
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
根据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据此性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酸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故选项正确.
B、酸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而不是含有酸根,故选项错误.
C、酸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酸中不含氢气,故选项错误.
D、酸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而不是酸中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从而加深学生对酸的通性的理解.
14.(2分)(2013•娄底)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分析生成物的种类;分析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等.
解答:
解:
A、由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后生成了一种新的化合物.故A说法不正确;
B、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发生了变化,说明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故B说法不正确;
C、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C说法正确;
D、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模型能直观地表示了变化的微观过程;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5.(2分)(2013•娄底)现有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钠溶液三种无色溶液,小丽认为可用下列四种试剂进行一次性鉴别,你觉得不可行的是( )
A.无色酚酞溶液B.pH试纸C.Na2CO3溶液D.紫色石蕊溶液
考点:
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A、无色酚酞试液遇到酸或中性溶液都不变色;B、pH试纸可测出溶液的酸碱度;C、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D、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变蓝色.
解答:
解:
A、稀盐酸是酸,澄清石灰水是碱,氯化钠溶液是中性溶液,酚酞试液遇到盐酸、氯化钠溶液都不变色,所以不能鉴别开,故A正确;
B、稀盐酸是酸,澄清石灰水是碱,氯化钠溶液是中性溶液,用pH试纸可测出溶液的酸碱度,所以完全能鉴别开,故B错;
C、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与氯化钠不反应,所以能鉴别开,故C错;
D、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变蓝色.稀盐酸是酸,澄清石灰水是碱,氯化钠溶液是中性溶液,所以能鉴别开,故D错.
故选A.
点评:
在解此类物质的鉴别题时,首先要知道需要鉴别的物质性质的不同,然后根据各自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进行鉴别,或者利用本组中鉴别出的物质在鉴别其他的物质.
16.(2分)(2013•娄底)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碱性较强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A、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分析判断.
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
解答:
解: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不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原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如C2H5OH,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D、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碱性较强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构成物质的微粒、氧化物的特征、中和反应的特征、常见酸碱指示剂的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2分)(2013•娄底)小红对某无色溶液所含溶质的记录,合理的是( )
A.
HCl、NaOH、NaCl
B.
KNO3、NaCl、FeCl3
C.
NaOH、Na2CO3、NaCl
D.
CuSO4、H2SO4、NaCl
考点: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专题:
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无色溶液所含的溶质彼此之间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解答:
解:
无色溶液所含的溶质彼此之间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且不存在有色离子.
A、HCl、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两者不能共存,故选项所含溶质的记录不合理.
B、三者之间不反应,但FeCl3溶液呈黄色,故选项所含溶质的记录不合理.
C、三者之间不反应,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所含溶质的记录合理.
D、三者之间不反应,但CuSO4呈蓝色,故选项所含溶质的记录不合理.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对于无色溶液所含的溶质,要注意彼此之间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18.(2分)(2013•娄底)下列四个图象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水的电解
B.
木炭在密闭容器内燃烧
C.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D.
某温度下,向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考点:
电解水实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压轴实验题.
分析:
A、根据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进行解答;
B、根据木炭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立刻生成二氧化碳并且随着木炭的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多直到木炭燃尽解答.
C、运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要加热一会才能产生氧气且高锰酸钾反应完毕后氧气的质量不再增加解答.
D、运用某温度下,向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当达到饱和后溶液质量不再增加解答.
解答:
解:
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而不是质量比,故A不正确.
B、木炭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立刻生成二氧化碳并且随着木炭的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多直到木炭燃尽,从图中看二氧化碳质量不变应该不断增加,故B不正确.
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要加热一会才能产生氧气,从图象看不应该开始就生成氧气,高锰酸钾反应完毕后氧气的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而不是一直增加,故C不正确.
D、某温度下,向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当达到饱和后溶液质量不再增加,所以开始溶液质量不断增加,当达到饱和后溶液质量不再增加,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对应一致,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空1分,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共31分)
19.(3分)(2013•娄底)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表达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符号或文字填空:
(1)钙离子 Ca2+
(2)二个氢原子 2H (3)5N2 5个氮分子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
解:
(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娄底市 中考 化学试题 wor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