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docx
- 文档编号:3541923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885.17KB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docx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汐子中学班级:
姓名
第一章地球
1、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1)麦哲伦环球航行;
(2)看帆船出现的过程(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3)月食现象;(4)地球的卫星照片;(5)登高望远(站得高看得远)。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
纬线
经线
定义
与赤道平行的圆。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
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赤道最长,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指示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特点
相互平行;
相交于南北极点;
4、低纬度:
纬度0°~30°中纬度:
纬度30°~60°高纬度:
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判断:
北纬(N)在北半球,南纬(S)在南半球,
赤道(0°纬线)是南北半球和南北纬度的划分界线。
6、东西半球的判断:
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划分界限;
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界线;
小于20°W、160°E——东半球;
大于20°W、160°E——西半球。
7、经纬度变化规律——向北增加的为北纬(N),向南增加的为南纬(S);
向东增加的为东经(E),向西增加的为西经
8、经度划分与东西半球划分示意图:
说明:
经度小于20°的西经在东半球,经度小于160°的
东经也在东半球;其余在西半球。
【小小在东,大大在西】
第三课第四课.地球的运动
9、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定义
方向
周期
地理意义
自转
绕地轴旋转
自西向东
约1天
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太阳东升西落
公转
绕太阳旋转
自西向东
约1年
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变化、五带划分
(2)简单的时差计算。
①由于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北京在东八区)
②经度每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
(3)地球的公转(4)太阳直射点运动规律示意图:
节气
太阳直射点
日期
昼夜长短变化状况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四周
夏至
北回归线
6月22日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
冬至
南回归线
12月22日
昼短夜长
昼长夜短
北极圈内极夜,南极圈内极昼
春、秋分
赤道
3月21日
昼夜相等
昼夜相等
昼夜相等
(5)五带的划分:
依据:
不同纬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示意图:
(一热两温两寒)
划分界限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个()体。
生活中能证明的例子有:
海边看船、
月食、
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登高看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2.()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从西班牙出发,向西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和(),证明了地球是个()体。
3.地球的赤道半径是()千米,极半径是()千米,相差21千米,说明地球是个()的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赤道周长()千米,表面积( )平方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1、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2.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是( )。
赤道是()纬线,也是最长的纬线,赤道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纬线的形状是(),长度()相等,由赤道向两极逐渐(),指示()方向。
3、纬度以赤道为界,分为()和(),越向上度数越大是()纬,越向下度数越大是()纬,纬度最大是()。
4.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赤道垂直的半圆是(),也叫(),经线的形状是(),指示()方向,长度()相等。
0°经线也叫()。
5.经度以0°经线为界,分为()和(),越往右度数越大是()经,越往左度数越大是()经,经度最大是()。
6.将纬度0°~30°称为()纬度,30°~60°称为()纬度,60°~90°称为()纬度。
7、()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原因是这两条经线基本上从海洋上通过,可以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划分在两个半球上;以()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8、经度划分与东西半球划分示意图:
说明:
经度小于20°的西经在东半球,经度小于160°的东经也在东半球;其余在西半球。
【小小在东,大大在西】
9.普通经纬网的判读【180°经线以东为()经,180°经线以西为()经。
】
A点的经纬度是(),在南北半球的()半球,在东西半球的()半球;D点的经纬度是(),在南北半球的()半球,在东西半球的()半球。
10、在地球的北极点四面方向都朝(),在南极点四面方向都朝()。
第三四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地球的()。
自转的方向是(),周期是()。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轨迹是(),从南极上空看是()。
【北逆南顺】
2.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地球的()。
公转的方向是(),周期是(),约()天。
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地球自转产生是地理现象有:
()、()。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
4、“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地球的()
5、.地球上的时间东边比西边早,东西方向上因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称为()时。
6、.
北半球的人们通常将3、4、5月作为()季,6、7、8月作为()季,9、10、11月作为()季,12月及次年1、2月作为()季。
7.根据(各地活动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划分为(五)个温度带:
(南北回归线)是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南北极圈)是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
热带终年(高温炎热),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四季明显);寒带终年(严寒),有极昼极夜现象。
8、人们以一天为单位安排作息时间,地球自转带来的(时差)现象有关。
9、图中适当的位置上填写五带的名称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五带的划分是根据_各地活动太阳光热的多少_。
(2)五带的分界线是_回归线和极圈_。
(3)赤道所在的带有________现象,两极所在的带
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4)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北温带。
第二单元地图
第一课.地图的基本要素
1.(比例尺)、(方向)、(图例)是地图的三要素。
2.在地图上辨明方向有三种方法:
通常情况下,上()下()左()右();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箭头所指的是北方;
在经纬网地图上,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
3.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有3种表示方式:
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当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地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大),表示内容(简略)。
第二课第三课.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1.(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A与B的相对高度等于A的海拔减去B的海拔(或者高减低)。
2.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常见的5种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地形类型
海拔特征
地表形态特征
平原
200米以下
广阔平坦
高原
500米以上
起伏和缓
山地
500米以上
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丘陵
不超过500米
相对高度较小,坡度和缓
盆地
没有一定的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3.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高线)。
从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可以判断坡度的大小,等高线稀疏坡(缓),等高线密集坡(陡)。
4.掌握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这6种地形部位等高线示意图(P25)
等高线形态特征:
地形部位
地形部位特征
等高线特征
山峰
中间高,四周低
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标高由外向内递增
陡崖
垂直的山坡
等高线重叠
鞍部
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
山谷线最高处
山脊
中部高,两边低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
两边高,中间低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5、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用(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
第三单元海洋与陆地
第一课.海陆分布
1、人类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加加林)。
一、海陆分布
1.海洋占71%,陆地占29%(三分陆七分水);世界海陆分布不均匀。
2.无论怎样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二、大洲
(1)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2)面积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
(3)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4)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5)热带面积最大的大洲是非洲。
(6)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是北美洲和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是南极洲。
(7)赤道穿过:
大洋洲、亚洲、南美洲、非洲(谐音记忆“大雁南飞”)。
(8)0°经线(本初子午线)穿越的大洲:
欧洲、非洲、南极洲。
(9)洲界:
①亚洲、欧洲: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了黑海和地中海)
②亚洲、非洲:
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
③南、北美洲:
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④亚洲、北美洲:
白令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
南美洲、南极洲分界线:
德雷克海峡。
三、大洋
(1)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
太大印北。
(2)太平洋面积最大,北冰洋最小。
(3)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
(4)大西洋呈“S”型
(5)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是北冰洋,全部位于东半球的是印度洋。
2、.地球上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占(71)﹪,简单的说,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北半球与南半球比较,北半球大部分是(陆地),但北极却是一片(海洋);南半球大部分是(海洋),但南极却是一块(陆地)。
东半球和西半球比较,东半球(陆地)集中,但是地球不管怎么划分为两半,(海洋)面积都是大于(陆地)面积。
4.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
【亚非北美南美南欧大】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太大印北】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四大洋中,(太平洋)面积最大,(北冰洋)面积最小,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北冰洋),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
5.重要的州界线:
①、亚、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
6.东西半球图:
位于东半球的大洲主要是(亚)洲、(欧洲)洲、(非洲)洲、(大洋)洲,位于西半球的大洲主要是(北美)洲、(南美)洲。
(西)半球(东)半球
第三课.海陆的变迁
六、沧海桑田
(1)证据:
我国东部海底有古河床遗迹;台湾海峡发现古代森林遗迹,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3.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内容:
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以海洋为主。
板块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板块运动有两种表现为(张裂)和(碰撞)。
(碰撞)的地方容易形成高山;(张裂)的地方容易形成裂谷或者海洋。
八、主要火山和地震带:
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
九、世界两大山系: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和科迪勒拉山系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
第一课.天气、气候与生活
1.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多变)的;用阴晴、气温高低、风力大小、雾、霜冻等来描述。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相对(稳定);(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所以气候用气温和降水情况来描述。
2、(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星拍摄的地球云层运动状况的图像。
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
3、一个地方的空气污染指数为65,空气质量状况为(良);一个地方空气污染指数为355,空气质量状况为(严重污染),应避免户外活动。
4、常见天气符号
5、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空气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200
201--300
301以上
空气质量级别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第二课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气温的变化:
(1)测定气温一般采用(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记作()。
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气温年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二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2)不同地区,气温的年变化不同。
热带、温带、寒带的判断方法:
①热带:
终年高温炎热;②寒带:
终年严寒;③温带:
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年较差大。
2,气温的分布
1.在地图上将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叫(等温线)。
同一条等温线上,气温(相等)。
等温线闭合的地方会出现一个气温中心,中心气温低是(低温中心);中心气温高是(高温中心)。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差(小)。
2.(维度因素),(海陆位置),(地形)是影响气温分布的三个因素;其中(纬度因素)是最主要因素。
3.气温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1)世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即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影响因素(纬度因素)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影响因素(海陆位置)
(3)山区(青藏高原地高天寒),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度)——影响因素(地形)。
4、(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的等温线平直,原因是(南半球主要为海洋,受到的影响相对单一)。
第3课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1.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2.降水的形成:
湿润空气受热上升,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后凝结,形成降水。
3.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1)赤道附近(多)雨,两极(少)雨←纬度因素[赤道附近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
(2)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多)雨,内陆地区(少)雨←海陆因素(距离海洋近,容易受到海洋湿润空气影响)
(3)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朵)雨(中国江南水乡),大陆西岸(少)雨(阿拉伯半岛沙漠)←季风因素
(4)地形雨:
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地形因素(高大山脉挡住了来自海洋的湿润空气)
(5)世界雨极是(乞拉朋齐),世界干极是(安塔卡玛沙漠)。
第4课.世界气候类型
1)热带气候类型(四种)
气候类型
分布
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等、马来群岛)
(南美洲分布最广)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非洲分布最广)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和内陆地区(非洲分布最广)
全年炎热干燥
(2)温带主要气候类型(六种)
气候类型
分布
气候特征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纬度较低的亚热带地区大陆东岸
(亚洲分布最广)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
中纬度地区的大陆东岸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纬度地区的大陆内部
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少
温带海洋气候
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欧洲最广)
全年温和湿润
3、能读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1、气候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2.热带主要有四种气候,分别是(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风)、(热带沙漠)。
这四种气候的特征:
共同点是全年(高温),但降水量的地区差异(大)。
其中(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多,(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少,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干湿(雨旱)季分明。
3.热带四种气候的分布:
①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南美洲的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最广;②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非洲、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两侧,非洲最广;③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非洲撒哈拉地区最广;④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4、温带主要气候的特点。
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凉爽、冬季温和、降水均匀;②(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5.温带气候的分布:
①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纬度在40°~60°之间的大陆西部,西欧最广;②地中海气候除了南极洲外,其余六大洲都有分布,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③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日本北部;④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洲和北美洲离海洋较远的内陆地区,自然景观主要是温带草原或者沙漠;⑤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国东南部,如长江中下游流域。
6.寒带气候包括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
7、在中纬度的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等地区,由于海拔高,终年低温,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
8.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常考。
学会看图并描述气候特征:
第五课.影响气候的因素
五、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
(1)气温: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降水: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海陆因素
(1)气温: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2)降水:
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3、地形因素
(1)气温:
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2)降水: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六、人类活动与气候
1、气候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1)影响民居:
南半球——坐南朝北;北半球——坐北朝南;
(2)影响服饰:
热带——一年四季穿单衣;寒带——年四季穿厚衣;温带——随季节变化。
(3)影响农业生产:
我国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淮河以南一年两熟;海南岛一年三熟。
北方以旱地为主,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南方以水田为主,农作物有水稻、甘蔗、油菜等。
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有利影响:
建设农田防护林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很低,修建蔬菜大棚保证了蔬菜生长的热量条件。
(2)不利影响:
①人类滥伐森林,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沿海低地国家被淹;②人类使用冰箱、空调等排出有毒气体破坏大气层中臭氧层,使臭氧层出现空洞,危害到人类健康;③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许多地区形成酸雨,腐蚀建筑物,对动植物、水体等造成危害。
(3)防止全球变暖的措施有:
①控制人口数量。
②减少对煤、石油等常规能源的利用,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③研制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无污染的新能源。
④保护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亚寒带针叶林等原始森林,大力植树造林。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位置)、(地形因素)。
①纬度因素:
纬度不同,获得太阳光热不同,气候也就不同;
②海陆因素:
沿海多雨,内陆少雨;因为水陆热力性质不同,所以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
③地形因素:
在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C;另一方面,地形雨:
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山脉的走向)
2、说出影响下列地区气候的因素:
(1)、青藏高原纬度较高,但是气候寒冷。
(地形因素)
(2)、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
(纬度因素)
(3)、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海陆位置)
第六课人类活动与气候
1.气候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1)世界各地气候复杂多样,不同地区的人们为了适应气候而形成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
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不同的农作物需要不同的气候条件。
①南船北马、南稻北麦、南柑橘北苹果等例子的解释;
②灾害性的天气、气候异常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危害。
例:
干旱、洪涝、台风、沙尘暴、冰雹、
(2)人类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一方面人类可以改善局部气候条件,另一方面人类的活动不当会导致气候恶化。
第五单元世界的居民
1、2011年10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70亿。
2、人口增长的快慢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低,发展中国家高。
4、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人口总数最多。
5、人口分布的疏密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
人/平方千米)
6、人口稠密区: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7、人口稀疏区:
极端干旱的沙漠、过于潮湿的雨林、终年严寒的高纬和地势高峻高原山区。
8、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
9、人口停止增长或不断减少带来的问题:
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等。
10、措施:
必须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11、根据人类体质特征分为白种、黄种和黑种
三大人种。
12、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中部、
大洋洲;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国。
13、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14、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
15、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伊斯兰教徒被称为穆斯林。
16、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称为聚落。
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型。
17、典型的世界文化遗产:
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
安徽西递宏村,意大利水城威尼斯、
希腊雅典卫城。
18.
三大宗教
创始人
发源地
分布地区
宗教活动场所
基督教
耶稣
中东
欧洲、美洲、大洋洲
教堂,顶部尖而圆
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
阿拉伯半岛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
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清真寺,顶部浑圆
佛教
释迦牟尼
古印度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佛寺、庙宇,塔形
基督教:
尖顶、有十字架
三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地理 年级 上册 知识点 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