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稿陈文莲.docx
- 文档编号:3541019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44.24KB
初稿陈文莲.docx
《初稿陈文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稿陈文莲.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稿陈文莲
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论企业内部控制创新
学生陈文莲
指导教师张德红
专业会计学
层次高起本
批次072
学号W140101072041
学习中心太原生态工程学校
工作单位山西省农业厅
2010年9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摘要:
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转与管理效益的前提和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企业内部控制是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实施情况的好坏,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
因此,应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并强化其实施。
本文阐述了健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创新的认识。
关键词:
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创新
1前言1
1.1研究背景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1
1.3研究目的和意义1
2目前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2
2.1市场竞争加剧降低了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热度。
2
2.2风险评估缺位,风险意识薄弱。
2
2.3内部监督不力。
2
2.4会计信息系统使得内部稽核和审计的难度加大。
2
2.5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制约。
2
3对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创新的几点认识3
3.1实现内部控制的国际趋同。
3
3.2大力推行内部控制的全面自我评估制度。
3
3.3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3
3.4在人员配置上,由单一型的审计人员向复合型的审计人员转变。
4
3.5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搭建内控运行机制的技术平台。
5
3.6加快企业文化建设,为内控制度的运行提供良好的人文内控环境。
5
3.7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主体体系。
5
4结论6
后记6
参考文献7
1前言
1.1研究背景
企业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会计控制是与保护财产物质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
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有些控制措施既可以用于会计控制,也可用于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转与管理效益的前提和基础,完善的运行机制是内控制度有效运行的措施和保障,同时,内控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也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内在要求,因此建立完善的内控运行机制有其必要性。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西方理论界对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研究对财务控制理论发展起到了启示性的作用。
但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显示,其触角主要集中在财务经济学,而对纯粹财务管理学范畴重视不够;对财务控制的研究集中在金融控制和内部控制(审计领域),对财务控制的内涵及外延未进行深入研究
我国财务控制理论研究充分借鉴了西方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国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现状,初步建立起了财务控制理论体系框架。
但仍存在较大不足,主要表现为:
1、研究客体主要集中物力资本财务控制,触角还未触及人力资本财务控制。
这是与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相脱节的。
2、偏重于借鉴西方财务理论和经济学理论,忽视从财务管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财务控制问题。
,也未建立完整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理论体系。
1.3研究目的和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其主要作用:
一是有助于管理层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二是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三是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除此之外,保证单位内财务活动的合法性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
从企业本身出发,面对市场经济日趋白热化的竞争,要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不仅仅要抓住每个能为企业带来盈利的机会。
同时更应该做的就是要加强内部控制,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使企业各项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达到资本结构最优状态,即实现利润最大化。
2目前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2.1市场竞争加剧降低了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热度。
近几年来,企业数量不断攀升,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企业盈利水平很低。
市场竞争的压力使得商业企业忙于应付突发事件、注重短期效益,而忽视了内部控制,就是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也普遍存在执行性差、效果差等情况。
2.2风险评估缺位,风险意识薄弱。
目前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市场风险、信贷风险、营运风险等以及随着交易类型和工具的变化所面临的兼并收购、破产重组、电子商务等。
在诸多风险中,最主要的风险是营运风险,但无论何种风险,企业都应该建立可以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并确认高风险领域,以加强管理,另外企业管理制度中往往缺乏风险管理方面的内容,在进行决策时,往往根据以往经验,而缺乏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这使得企业的经济行为具有很大的潜在风险。
2.3内部监督不力。
内部控制的执行不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内部监督失位引起的,在我们调查中,有近60%的企业认为内部监督缺乏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运行情况不理想的原因,在企业的日常活动中,财产物资内控管理薄弱,物资购销制度松弛,存货采购、验收、保管、运输、付款等职责未严格分离,对多年来的毁损、报废、短缺、积压、滞销等不作处理,致使巨额潜亏隐藏在库存中,再加上经济往来中审查制度不健全等,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这反映出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监督不够重视,内部监督体系残缺不全、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或流于形式,内部审计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整个监督环节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2.4会计信息系统使得内部稽核和审计的难度加大。
不仅仅是内部控制、就是企业的其他活动也都需要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各种信息的及时、准确、全面地采集、录入、分析、传输和应用。
据相关部门的调查,重视信息化建设的企业仅为国内企业总数的40%。
如果要对公司的信息系统进行审核,则必须考虑以下事项:
是否使公司机密内部资料暴露和泄密,伤害公司的竞争能力,使公司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对会计系统进行审核,审核人员不仅要精通会计知识还需要对所要审核会计信息系统比较了解和具备处理复杂电脑数据的能力,为此进行的培训大幅增加了审核所需的时间和成本。
2.5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制约。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了“内部人控制现象”。
首先董事会定位不明,缺乏分工。
现阶段我国多数公司的董事会既未能将自己看作是所有者的“守护神”,也没有履行好对经营者的监督职能。
这种权责不分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内部控制如同空中楼阁,形同虚设,因此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例如德勤在2009年5月统计分析了上交所353家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公司,然后挑选了近40家沪深有代表性公司进行了重点访谈调查。
参与调查的上市公司涉及房地产、航空与交通运输、金融业等八大行业。
调查结果显示,82.35%的企业组织了内控梳理工作,35.29%的内部审计开始更加关注风险和控制,但是仅有17.65%的企业检查了其治理结构是否合理。
由此可见,企业更加重视流程层面的控制活动,而忽视了内部控制这一重要基础,我国企业传统的“重管理轻治理”的现象依然无实质性改善,局限了内部控制的内容和范围,缺少与管理相结合的过程。
如今我国经济体制变化迅速,企业发展日新月异,内部控制的大潮风起云涌。
如何解决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制定有中国特色、有行业特色、有各企业特色的内部控制将是一个长久的课题。
3对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创新的几点认识
3.1实现内部控制的国际趋同。
企业内部控制中要有企业风险哲学文化,建立整体风险观和风险组合观,确立风险型内部控制理念。
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和企业文化是成功执行内部控制系统的关键。
企业应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立体的适应内外部环境需要的内部控制模式。
该模式将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的各个层面、各项活动。
一流的企业管理要有高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支持。
当前要大力推动内部控制系统的应用,帮助企业设立好的内部控制系统。
3.2大力推行内部控制的全面自我评估制度。
进行环境控制和风险评估,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的关键。
当今社会经济环境的风云变化,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提高,其内部控制的机制也将受到影响。
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不可能脱离其赖以存在的环境及企业内部各种风险因素,而须以环境及其风险的分析入手。
企业管理者运用一系列的风险评估的方法、技术、程序等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断企业所受的风险性质与程度。
董事会和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和评价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和化解风险,减少损失。
3.3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是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和前提。
在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时,首先必须明确的是采用何种评价标准对内控整体乃至具体的内控项目进行评价。
考虑到内部控制的战略目标、经营目标和合法合规性目标,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可以选用结果评价标准和过程评价标准。
结果评价标准就是要考核内控目标的实现程度,是基于内控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结果考核指标,可以针对内控的绩效目标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并规定相应指标的合理标准来进行评价。
过程评价标准的制定可以按照内控项目来进行,按照风险管理思想,根据风险管理框架中的要素来设定控制标准。
即按企业内部控制项目分别设定评价标准,每一个项目都设计有一系列的具体评价标准。
主要包括该项业务的内部控制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和监控方面,力争涵盖该项业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控制点。
很重要的一点是无论选取何种内控评价标准,实务操作中均会涉及到选取的指标和权重的确定,其中选取的权重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内控评价的结果。
但不可避免会存在权重确定的主观随意性,从而不能保证结果的精确性,因而应探讨更为合理的权重确定方法。
当前,我国要求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上说明企业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制度。
未要求披露公司内部控制的详细信息或在年报中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价。
各国的内部控制规范都要求,公司董事至少每年对内控系统的有效性进行一次审查,向股东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在年报中发布内部控制声明。
可见,我国在内控评价报告方面与国外还存在着差距。
因此,我们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企业情况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评价、企业风险评估整体评价、企业控制活动整体评价、企业信息与沟通整体评价和企业监控整体评价;要明确评价与报告的责任主体、内容与方式,以加强信息的沟通。
3.4在人员配置上,由单一型的审计人员向复合型的审计人员转变。
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是一种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以胜任其“智囊”地位、履行其“治理”职能。
复合型人才强调的是一种综合的职业胜任能力,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IIA(1999)颁布的内部审计人员能力框架(CFIA)强调内审人员应具备认知和行为两大能力。
其中,认知能力包括技术技能、分析/设计技能、鉴别技能;行为能力包括个人技能、人际关系技能、组织技能。
CFIA针对每一项技能进行详细的解释,包括多项细化条款,最多的一项“综合判断的鉴赏技能”包含了46条解释条款,而最少的一项“技术技能”也包括15条细化内容。
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内审人员的任职要求,加上大多数企业领导对内审工作重视不够,因此配置的内审人员成分单一,大部分内审人员来自会计和审计专业,知识匮乏、审计技能单一,素质普遍较低,不具备内审人员所要求的专业胜任能力。
因此,COSO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认为,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控制风险、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组成,是一个覆盖整个经济实体的系统,所有部门岗位都在其中充当着角色,董事会、管理人员、内部审计人员,以及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对内部控制负有责任。
这在内部控制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了内部控制“全员参与”的思想,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过程中强调全员参与,对于增强员工内部控制的主动性、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益等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为评价对象的内部控制系统包含多重目标,涉及企业多个层面和各项业务,可以说每一项作业和每一个员工都是控制的对象,仅仅依靠个别部门实施评价工作显然是不够的。
而且,随着生产技术、信息技术和企业组织结构的不断发展,知识和信息在组织中呈现出向一线集中的趋势,使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评价的难度加大。
企业的唯一选择就是转变思路,让更多的员工参与到“以自身为控制对象”的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
员工参与内部控制评价的方式,包括参与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和运用内控评价体系实施评估。
员工的广泛参与,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员工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意识;另一方面有利于对企业和业务层面的各类风险进行更透彻的分析和评估,对控制政策和程序的完善性进行有效评价。
3.5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搭建内控运行机制的技术平台。
会计信息化可以有效地保障内部控制运行机制的正常运行,压缩会计寻租空间,减少监督成本。
通过会计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会计运行效率,更合理地处理会计信息,建立多元会计报表体系,同时的把技术、管理等资源纳入监控范围,扩大信息容量,使整个内部控制运行机制上升到一个新水平。
由于计算机具有的特点,制定完善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来实现系统内各类会计资料的存储。
要保管好存储会计数据的介质。
所有会计资料必须有会计主管和系统管理员的签字才能存档;建立健全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必须建立一个不依附任何职能部门的,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受公司最高层直接领导,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3.6加快企业文化建设,为内控制度的运行提供良好的人文内控环境。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征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生活方式、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由于文化本身的特性(无形性、相对稳定性),它在内控制度运行中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该注重对企业文化的培养与优化,使企业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增强企业成员归属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内控运行机制的设立与完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必须能动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思想观念、治理结构、技术手段等各方面的变革,总之,要达到内控制度运行机制完善无虞,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将管理意识、制度意识深深根植于员工的思想观念之中,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行为控制和约束在既定的目标范围之内。
通过“自控”实现其目标,反过来推动公司持续发展的理念及动力。
3.7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主体体系。
第一层次,是企业内部的自我评估(CSA)。
CSA是指为实现目标、控制风险而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恰当性实施自我评估的方法。
第二层次,是由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及其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机构。
其评价主体依循委托代理关系,由委托人负责实施,这是内部控制评价的核心部分。
第三层次,是社会中介审计。
第四层次,是政府监管部门。
这一评价主体,依据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从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的角度进行评价,主要包括经常性监督和定期评价。
总之,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必要保障。
只有企业全体职工齐心协力,相互支持,相互激励,企业内部控制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4结论
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先进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论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并针对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为适应生产经营管理需要而产生的,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既要遵循传统内部控制的原则,又要研究新的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
后记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实践,人们逾来逾感到强化管理的重要,也在积极探索如何才能加强管理。
内部控制的概念被国际同仁所强调,引起了中国金融界,特别是银行界的关注。
自从1997年人民银行发出“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以来,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普遍开展了整章建制的工作。
这一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绩,但是新形势下的内控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这项工作又常被误解为仅仅是金融机构的事,生产企业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缺乏认识。
其实,所有制及其组织结构并不是现代企业最本质的东西,最本质的是企业内部的控制文化和控制机制,中国国营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强化其内部控制。
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已经研究和创造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中国企业界的迫切任务是运用先进的内控理论和方法,强化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
对部分国际先进内控理论和原则的分析,阐明内控的内涵及其与管理和内部审计的关系,分析内控创新对公司治理的重要作用,以便促使经营管理者加强有效控制。
本文通过解决中国的企业问题尚需要深入触动微观机制的最本质的问题,即企业的控制问题。
体制改革不是万能的,要紧的是微观机制的改造。
我国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
转变经营观念,增强控制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是我国企业迎接市场竞争的基本前提。
只在宏观经济范围提控制还不够,也不能在微观经济中片面以改革取代控制。
其实,变革本身就意味着一定的风险。
片面强调改革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忽视了控制方式的跟进和强化,就使公司的改革同微观治理机制相脱离。
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治理公司的重要手段,在国际上的研究已日渐成熟。
三大目标和五大组成部分构造了内控系统的整体框架,帮助人们更全面和更深刻地理解内控及其控制对象,使企业能够以内控为有力武器,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和监督评审五方面开展工作,为实现各项操作性目标、信息性目标和遵从性目标而自觉奋斗。
此篇文章的诞生,要感谢所有参考文献当中的各位编者及中国农业大学远程教育的各位指导老师、山西太原生态工程学校成人教育部的各位老师。
在这里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陈雯卉.内部控制文献综述[J].消费导刊,2008,(5).
2徐依依.浅析企业内部控制[J].消费导刊,2008,
(1).
3杨世鉴.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综述[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2).
4李青,张岩.SOX法案对我国内部控制的影响[J].消费导刊,2008,
(1).
5余中福.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
(1).
6花薇,陈留平.国际内部控制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企业活力,2008,
(2).
7钟黎明,钟源.基于企业价值增值的内部审计研究[J].价值工程,2008,
(1).
8曹世民.试谈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8,
(1). 9刘素珍,张杰.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机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
(1).转贴于
10陈铃。
关于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1
11于增彪,等。
现代企业内控制度:
概念界定与设计思路[J].会计研究,2001
12李凯英。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与完善[J].辽宁财专学报,2002
13曹威,程鹏鹃,张彩玉,《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科技资讯》,2006年06期
14朱瑞华,《试论我国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企业活力》,2006年04期
15解宝贵,《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研究》,《商场现代化》,2006年10期
16刘晓红,李秀菊,《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商场现代化》,2006年11期
17周密,金治中,《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的目标模式——政府与市场分析》,《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稿 陈文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