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七八支队.docx
- 文档编号:3538529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1.10KB
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七八支队.docx
《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七八支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七八支队.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七八支队
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七、八支队
英勇善战的渤海子弟兵——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七、八支队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鲁东工委成功发动和组织了寿光牛头镇、潍北蔡家栏子和昌北瓦城抗日武装起义,组建了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七、八支队。
这两支部队,转战寿(光)昌(邑)潍(县),东进胶东、回师清河、南下沂蒙,为创建清河抗日根据地、胶东抗日根据地、鲁中抗日根据地和鲁南抗日根据地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山东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是我们英勇善战的渤海子弟兵的骄傲。
(一)昌潍建军1、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七支队1937年10月,中共鲁东工委成立,书记鹿省三、组织委员张文通、宣传委员杨涤生。
11月前后,鹿省三在潍(县)北和昌(邑)北一带领导地下党员开展抗日活动。
12月底,鹿省三在潍北华疃村主持召开昌(邑)潍(县)武装起义领导人会议,决定成立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七支队,支队长王培汉、政委鹿省三、参谋长栾新斋、政治部主任王一之。
1938年1月27日,中共潍县县委在潍北蔡家栏子村集结400余人发动抗日武装起义,起义武装编为三个中队:
1中队(高里、前后河套、一孔桥、李家埠、桥西花园、河南等村人员)中队长张玉波、指导员郭焕中,2中队(耿家小庄子、牟家温庄、码头、安国、柳科等村人员)中队长杨殿选,3中队(池清一带人员)中队长孙效东、指导员牟子芳。
随后又编4中队,中队长姜道木、指导员赵寄舟;三天后在高庄成立特务中队,中队长牟汉华。
2月5日和14日,中共昌邑县委两次在昌北瓦城发动抗日武装起义,起义武装100余人编为两个中队:
1中队中队长陈龙飞、指导员翟瑞符,2中队中队长陆升勋、指导员董振才;15日,鹿省三率潍北起义部队开赴瓦城与昌北起义部队会师;16日,张鸿礼、朱文淑和郭家瑞等20余人在安丘县大朱旺村发动抗日武装起义,成立国民革命军山东八区第三十四别动大队,军事指挥员张鸿礼、政治工作负责人朱文淑。
3月2日,何凤池、何凤鸣和田化宽等在潍县东曹庄带领100余人发动抗日武装起义,成立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七支队2大队,大队长何凤池、副大队长冯国祥;6日,七支队在昌邑肖家营驻地突遭日伪军袭击,部队失散,仅30余人随支队部转移到火道村李福泽家隐蔽;中旬,昌北起义武装在瓦城集结了200余人,潍北起义武装集结了300余人,恢复七支队1大队番号;20日,七支队西永安村(昌邑县)整编,代理支队长张鸿礼、政委鹿省三、参谋长刘光汉、政治部主任王一之,700余人,下辖三个大队和一个特务中队:
1大队(潍北武装改编,四个中队)大队长魏培德、政委于效辉,2大队(张鸿礼部改编,两个中队)大队长张鸿礼(兼),3大队(昌北武装改编,两个中队)大队长陈龙飞、政委郭焕中;特务中队(昌北武装一部改编)中队长陆升勋、政委薛绍庚。
2、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1937年11月下旬,中共寿光县委在牛头镇召开县委扩大会议,筹备抗日武装起义;不久,成立了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军政委员会,主席张文通,委员马保三、王培汉、王云生、李文和王文轩。
12月29日,军政委员会领导寿光县各路抗日武装在牛头镇发动抗日武装起义,打起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大旗,指挥马保三、政委张文通、副指挥韩明柱(翌年1月10日到任)、政治部主任杨涤生,下辖四个中队和特务队、骑兵队:
1中队(王高、邢姚武装)中队长王克礼(后王西安、王其今、吕中和)、指导员王永周,3中队(南北台头、南北洋头武装)中队长郑德卿、指导员王文介,5中队(南河、吴家营武装)中队长吴吉亭、指导员陈梅五,7中队(丰顺、王家庄武装)中队长兼指导员王文轩,特务队(牛头镇抗敌后援队和崔家庄武术队)队长李文辉、指导员陈梅五(不久调5中队)。
1938年1月中旬,八支队发展到700余人,300多支枪;下旬,发展到1000余人,近1000支枪。
2月5日,八支队打响寿光三里庄伏击战,击毙日军3人,击毁日军军车1辆;不久,曾在国民党韩复榘部队担任营长的孟祝三(柳疃战斗后投靠寿光土顽张景月部)带40人枪参加7中队,孟祝三担任中队长;23日,副指挥韩明柱指挥部队在小韩庄迫使河北省一个伪军大队(大队长韩堂)缴械投降,获枪70余支,俘虏68人。
3月16日,八支队在寿光傅家庄集结,部队发展到2000余人,长短枪1000余支,下辖1、3、5、7、9、11、12、15八个中队和特务中队、骑兵队、交通队;18日晚,特务中队与7中队收缴地主武装朱子芹部60支枪;紧接着,八支队整编为三个大队(1、3、5)和三个直属中队(特务、骑兵、交通),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和卫生部。
3、八路军鲁东游击指挥部1938年3月23日,因七支队肖家营被袭损失较大,中共鲁东工委命令八支队东进昌潍,协助七支队巩固发展;在西刘家营村,土顽张景月部白朴臣营袭击我部,被我击溃,缴获战马6匹。
4月2日,七支队1、3大队和八支队1大队柳疃拔点战斗受挫,伤亡较大;5日,中共鲁东工委决定部队东进胶东,并成立鲁东游击指挥部,指挥马保三、政委鹿省三、副指挥韩明柱、参谋长李福泽、政治部主任王一之、供给部主任翟绍先、卫生部主任王义亭,下辖两个支队和特务大队、骑兵队:
七支队支队长张鸿礼、参谋长刘光汉,八支队支队长王云生、参谋主任马健生,特务大队大队长陆升勋、政委薛绍庚,骑兵队队长陈介章;7日,鹿省三被张鸿礼指使坏人枪杀,不久张文通接任指挥部政委,刘光汉接任七支队支队长;10日,七、八支队开赴胶东。
(二)东进胶东1938年4月中旬,七、八支队与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在掖县会师,获得物资供应上的巨大援助;26日,七、八支队进驻黄县(鲁东游击指挥部留驻黄山馆),武装收编黄县杂牌武装国民党第五战区游击指挥部第十六支队第九纵队王景宋部1支队,缴获长短枪300余支;是日夜,在昌潍南部单独活动的七支队2大队在何凤池带领下归建,打退围攻黄山馆的招远国民党山东抗日第五纵队焦盛卿部,缴获长短枪100余支。
5月13日,七、八支队与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组成抗日联军,指挥马保三、政委林一山、参谋长赵修德、政治部主任宋澄;下旬,李福泽、刘先汉带七支队两个大队打响掖县白沙战斗,协助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打退平度国民党顽固派张金铭部进攻。
6月2日,鲁东游击指挥部收编国民党龙口海关武装纪永芳部和龙口公安局武装李梅生部:
龙口海关武装改编为八支队机炮大队,大队长纪永芳、政委王文轩;龙口公安局武装改编为13大队,大队长李梅生、政委李杰。
注:
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七支队2大队1938年3月2日,何凤池、何凤鸣和田化宽等在潍县东曹庄带领100余人发动抗日武装起义,成立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七支队2大队,大队长何凤池、副大队长冯国祥;月底即发展到800余人,下辖五个中队和一个土炮队、一个特务队:
1中队中队长高文然,2中队中队长宋鸿祥,3中队中队长孙文阁,4中队中队长侯梦久,5中队中队长徐子安,土炮队队长郭家洛,特务队队长程锡荣。
4月,2大队先后奔袭寒亭朱里镇,歼灭汉奸武装百余人,缴获长短枪50支;然后夜袭眉村乡驸马营,消灭反动地主武装60余人,缴获长短枪40余支、战马3匹、自行车30余辆;下旬,联合国民党地方势力“韩二虎”(韩化南、韩寿臣)部共同破袭胶济铁路,扒毁坊子至南流段,致使胶济铁路瘫痪十余天;继而,2大队又攻打眉村梁家岗土匪和上房汉奸武装据点,缴获一批枪支弹药;月底,2大队发展到1300余人。
5月,2大队开赴胶东,归建七支队,在黄山馆打退围攻鲁东游击指挥部的招远国民党山东抗日第五纵队焦盛卿部,缴获长短枪100余支。
6月底,2大队编入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为3区队,区队长何凤池、政委于晓辉(余辉)。
6月底,七、八支队在掖县平里店合编为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指挥马保三、政委张文通、副指挥韩明柱、参谋长刘光汉,4000余人,下辖三个区队和三个(特务、机炮、骑兵)大队;1区队区队长李福泽、政委张子明,3区队区队长何凤池、政委于晓辉(余辉),5区队区队长魏培德、政委王永周。
7月4日,李福泽率部(《八路军山东纵队史》149页记载为1大队)协助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粉碎了参谋长赵森堂等国民党顽固分子的叛乱阴谋。
(三)回师清河1938年7月下旬,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回师西进,经昌邑、潍县、寿光进入小清河以南地区;途中在掖县沙河镇击溃红枪会拦截;政治部主任王一之在昌邑不慎溺于潍河牺牲。
8月,博兴抗日人民志愿军2中队开赴临淄苇子河,与八支队会师,后在焦桥村改编为八支队直属特务2大队,大队长陈竹村、政委傅敦吾、副大队长刘西元。
9月上旬,八支队配合三支队奔袭焦桥,毙伤俘敌近200人,打退了临淄、桓台、长山、邹平和博兴一带的王尚志、李笑文、宋雨田、张景南、高竹筠、周胜芳、张景鲁、杨翔南等十一路土顽围攻,巩固了小清河南抗日游击根据地。
注:
博兴抗日人民志愿军1938年1月,博兴县五区郑家乡乡长、爱国进步人士陈竹村在中共党员蔡秉虔帮助下,毅然举起抗日旗帜,组织了一支二、三十人的抗日武装——博兴五区人民抗日自卫团。
3月中旬,博兴县党组织以博兴五区人民抗日自卫团为基础成立博兴抗日人民志愿军,大队长陈竹村、教导员张文韬、副大队长刘西元,下辖三个排九个班,100余人,长短枪100余支。
5月,博兴抗日人民志愿军扩大到两个中队200余人,驻店子一带,活动于广(饶)、博(兴)、临(淄)边区。
8月,博兴抗日人民志愿军2中队开赴临淄苇子河,与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会合,然后西下邹长,在焦桥村改编为8支队直属特务2大队,大队长陈竹村、政委傅敦吾、副大队长刘西元。
11月8日,八支队11大队和13大队在临淄六天雾村与“扫荡”之敌(日军第七师团铃木联队)展开激战,5区队13大队69中队被敌重兵包围,除17人突围外,副区队长李梅生、大队长孙善卿、大队政委王博昌、副大队长张玉波以及68中队大部同志壮烈牺牲;9日,八支队一部在长山县蒙家庄设伏,日军五六十人退守村边坟地,副指挥韩明柱在激战中为争夺日寇机枪而英勇牺牲,黄昏后部队撤出,毙伤日伪军200余人;16日,八支队与三、四支队联合夜袭周村,破袭铁路,予敌沉重打击。
(四)南下沂蒙1938年11月底,八支队机关与1区队于益都以西,3区队和5区队于淄河以东分两路跨过胶济铁路,南下沂蒙山区;南下途中,9中队与机炮大队在博山天津湾南山伏击源泉镇“扫荡”归来之敌,击毙日军69人,我无一伤亡。
12月上旬,八支队相继进入沂水县南麻、临朐县三岔店和蒋峪一带;27日,八支队改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八支队,支队长马保三、政委张文通、副支队长胡奇才、参谋主任马健生、政治部主任艾萍(赖萍),下辖三个团:
1团团长李福泽、政委张子明,3团团长何凤池、政委王文轩,5团团长魏培德、政委王永周。
1939年1月,八支队特务大队编入山东纵队特务团,团长陆升勋、政委王云生。
2月至5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期整军,八支队1、3、5团整编为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基干1营和3营;八支队特务营与山东纵队第九支队合编为山东纵队第一支队特务营。
注:
1、山东纵队第八支队特务大队1939年1月,八路军129师津浦支队1营与山东纵队第八支队特务大队合编为山东纵队特务团,团长陆升勋、政委薛绍庚(3月王云生接任);5月,沂水县独立营编入特务团(推测应该是先改编为山东分局党校警卫连,然后编入)。
1940年3月,山东纵队特务团缩编为特务营;5月,山东纵队以特务营为基础组建特务1团,团长李发、政委张玉华;以原129师津浦支队1营(1939年6月护送徐向前从冀南去山东的部队,前身是1938年7月以夏津、平原、恩县和禹城等县地方武装合编的八路军129师冀鲁边区游击支队)和沂水独立营基础组建特务2团,团长王吉文、政委刘涛。
1941年9月,山东纵队特务1团、2团合编为山东纵队1旅3团,团长王吉文、政委张玉华。
1942年8月,3团编入八路军115师教导1旅为3团;12月,3团取消营建制,直辖五个连。
1943年4月,3团转隶鲁南军区建制。
1944年5月,费西独立营编入3团;6月,3团兼鲁南一分区;7月,尼山独立营1、3、4、5连编入3团(兼鲁南一分区)为2营。
1945年9月,3团改编为山东军区8师22团。
1946年1月,22团随师编入山东野战军仍为22团。
1947年2月,22团改称华东野战军3纵8师22团。
1949年2月,22团改称第三野战军7兵团22军65师194团。
1958年3月,194团改编为南京军区舟嵊要塞区定海守备区守备58团。
1963年11月,定海守备区撤销番号,守备58团直属舟嵊要塞区。
1967年8月,舟嵊要塞区直属守备58团转隶重建的定海守备区建制。
1969年11月,定海守备区守备58团改称南京军区守备17团,建制关系不变。
1976年5月,定海守备区再次撤销番号,守备17团再次直属舟嵊要塞区,同时,原定海守备区守备14团编入。
1985年9月,舟嵊要塞区直属守备17团改称舟嵊守备区守备17团。
革命战争年代,该团先后涌现出“人民英雄连”(现为舟山警备区海防17团定海海防营步兵1连,该连2排为“立训文选排”)、“打不烂铁七连”和“立训文选排”(现为舟山警备区海防17团定海海防营步兵1连2排)等英模单位,被鲁南人民誉为“北有老三团、南有老五团”,后来发展为舟山警备区海防17团。
今天驻扎在浙江普陀的南京军区73233部队即为该部。
2、山东纵队第九支队1938年7月,爱国进步人士、原国民党蒲台县长王林肯在安丘西南部召忽一带,以蒲台县抗日大队(原蒲台县警察局武装)为基础组建抗日武装;11月,安丘抗日武装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九支队,支队长王林肯、政委傅骥,主要活动于安丘歧山、召忽一带,不久即发展到200余人;12月,九支队改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九支队。
1939年1月,九支队收编国民党莒北杂牌军一个营300余人;2月至5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期整军,山东纵队第九支队与八支队特务营合编为山东纵队第一支队特务营。
1940年2月至5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期整军,一支队基干1营、3营(欠12连)和临朐县五大队(新组建的地方武装,1941年冬,1团2营叛逃事件推测为该部)、冶源特务中队合编为1团,团长李福泽、政委王文轩;特务营、基干3营12连和临朐县独立营合编为3团,团长刘遇泉、政委王文介。
注:
临朐县独立营1938年12月,临朐县在暖水河村成立独立团,团长李少寒、政委冯少伯、政治处主任高启云,140余人,下辖三个连:
1连连长冯志亭、4连连长张汉芬、7连连长李仲恭。
1939年2月,临朐独立团与安丘、博山和临淄地方武装整编为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2大队,大队长冯志亭、指导员高奋,直属中共淄博特委领导。
8月,2大队再次改编为临朐县独立营,营长高奋、政委李逸民、副营长赵季武、副政委王涌涛、特派员孙布,初辖一个中队,不久扩编为四个中队。
1940年5月,临朐县独立营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3团为1营。
1940年9月至11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期整军,一支队1团改编为山东纵队1旅1团,团长李福泽、政委王文轩;一支队3团改编为山东纵队1旅4团,团长刘遇泉、政委王文介。
注:
1、山东纵队1旅1团1942年8月,山东纵队1旅1团编入八路军115师教导1旅为1团,团长杨万兴、政委王文轩、副团长刘元生、参谋长高文然、政治处主任丁西元。
1943年3月,八路军115师教导1旅1团编入鲁中军区战斗序列(1团三个营合编为两个营,鲁中军区2团4营调入编为3营),团长李福泽、政委王文轩、副团长兼参谋长钟本才。
1945年9月,鲁中军区1团改编为山东军区3师7团;10月,7团随师挺进东北。
1946年1月,7团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辽东3纵7旅19团;7月31日,19团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辽东3纵7师19团。
1948年1月,19团改称东北野战军3纵7师19团;11月,19团改称第四野战军40军118师352团。
该团在辽沈战役锦州攻坚战中首先突破锦州城墙,随后又在辽西会战中捣毁廖耀湘兵团前进指挥所及所属三个军的军部,1营(登陆先锋营,现为摩步118旅1营)在海南战役中作为第一批部队偷渡上岛。
1950年10月,352团随师入朝参战,先后参加第一至第五次战役;6连1排侠下站西北打坦克战斗(1950年11月29日)被收录进《教学战例选编》(排进攻打坦克战例,西安陆军学校训练部1983年8月出版)。
1953年8月,352团回国。
1975年8月,352团启用81202部队代号。
1985年9月,352团改称沈阳军区陆军40集团军步兵118师352团。
1998年10月,118师缩编为摩托化步兵118旅,352团1营改编为步兵1营,2营撤销,3营(前身是有红军血统的八路军115师教导2旅4团4连、5连和11连于1940年10月下旬组建的山东纵队特务营,1943年2月,编入鲁中军区2团为4营)调入摩托化步兵119旅(现为机步旅)为步兵1营。
2、山东纵队1旅4团1940年12月,山东纵队4支队新2团(1940年11月,泰安、莱芜、新泰和博山地方武装合编,团长叶声、政委薛绍康)并入山东纵队1旅4团。
1941年8月,4团编入山东纵队4旅为11团,团长叶声、政委王文介。
1943年2月,11团兼鲁中军区第三(泰南)军分区,1营和2营地方化,3营改编为基干营。
1944年11月,鲁中三分区组建9团,鲁中三分区基干营(原11团3营)改编为1营,营长李福恩、教导员林开征。
1945年9月,鲁中三分区9团1营编入鲁中军区警备3旅9团仍为1营。
11月底,1营编入山东解放军9师27团,仍为1营。
1947年1月,1营改称华东野战军8纵23师69团1营。
1949年2月,1营改称第三野战军8兵团26军78师232团1营。
1950年11月,1营随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二、四、五次战役和金化、铁原防御战。
1954年10月,1营随师编入海军长山要塞区(其后发展情况不详)。
232团在淮海战役中抢占运河,为主力西进合围黄百韬兵团打开了通道赢得了时间,被新华社以“运河桥头争夺战,围歼黄匪立首功”为题进行了报道,值得一提的是1营为先头营,2连突袭八家杨村揭开了运河铁路桥争夺战序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八路军 抗日 游击队 第七 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