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政局的变动1.docx
- 文档编号:3529451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19.34KB
清朝政局的变动1.docx
《清朝政局的变动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朝政局的变动1.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朝政局的变动1
清朝政局的变动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总理衙门的设立;辛酉政变;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勾结;上海会防局成立;汉族官僚势力扩大。
.能力方面:
通过对清朝政局变动的背景、表现和影响的讲解与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必然联系,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总理衙门、借师助剿等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多角度、深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对清政府政策调整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
清政府的政策调整带有屈于下列强侵略,力图剿杀农民革命的时代特点。
通过对清朝政局变动影响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
判断事物的结果、影响必须从较长的历史阶段进行考查分析。
.学法指导方面: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清朝政局变动的背景、表现和影响,让学生学习把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的思维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总理衙门、辛酉政变的史料,帮助学生学会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史料处理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清朝政局变动是本课的重点。
全课要抓住它对历史产生什么影响,理解变动二字的含义。
咸丰同治时期,太平天国革命和第二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不得不调整对内和对外政策,以巩固统治。
清政府改变了对外国列强虚骄排斥的态度,开始承认在技术方面不如西方,政策上也由勉强抵抗转变为相互勾结;在满汉地主联合统治的权力结构中汉族地主阶级的地位显著上升。
上述这些调整,主要表现在总理衙门的设立,辛酉政变后,慈禧开始控制清朝政权;清政府开始通过借师助剿,与侵略者勾结,地方汉族官僚势力扩大。
.难点分析:
对总理衙门如何评价是本书的一个难点,教学要使学生理解总理衙门设立的背景作用,理解它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总理衙门设立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大门被西方列强打开,外交事务日益增多,需要一个专门机构进行外交活动。
西方列强在《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签定后,为了更好控制清政府,要求遣使驻京直接与清政策交往。
清政府为应付这一局面,正式建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总理衙门从1861年设置到1901年改组为外务部,存在四十年之久,其职权范围,涉及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通商、交通等各方面内容。
这个机构的设立,其被殖民势力控制并为其服务的特点,具有半殖民地性质的色彩,可以说是清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课堂教学设计
师:
在前几节课的时间里,大家学习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内容,这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给清政府带来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
生:
师:
回答正确。
太平天国占据东南半壁江山,英法联军入侵清政府的心脏地区,这两个事件使清政府面临内外忧患的局面。
特别是外国列强的入侵,军事侵略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随之而来的经济侵略,加速了封建经济的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形成。
0年代开始,清政府的政局正发生着重要的变化,清朝政局为什么会变动?
政局变动表现在哪里?
政局变动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什么影响?
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要来研究的内容。
清朝的政局为什么会变动,其实同学们刚才自己已经接触到了这个问题。
谁能细致地归纳出清朝政局变动的原因?
一、政局变动的背景
生:
师:
同学们总结归纳得不错。
60年代初,清政府面临内忧——太平天国起义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外患——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加重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为了镇压人民革命,巩固清朝的统治,清政府不得不调整了内、外政策。
.农民战争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2.侵略战争威胁着清王朝的统治
师:
如果政局发生变动,那么可能在哪些方面有所体现?
你能较快地从课本中找到政局变动的表现吗?
生:
师: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有的同学是通过观察课本中提供的照片,找到变化的表现——通过慈禧太后的照片、通过总理衙门建筑的照片;有的同学是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本的知识内容,概括大家归纳的结论,大致可以看出:
从60年代开始,清政府的中央机构、中央掌权者、地方掌权者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还有清政府对外国列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1.中央机构的变动2.中央掌权者的变动3.对外国列强态度的变化4.地方掌权者的变化顺着同学们的思路,我们逐个对这些变化进行分析:
从课本中提供的阅读文字中,分析出进入19世纪60年代清王朝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增加了中央机构?
生:
师:
总理衙门设立的背景是随着中国大门被西方列强打开,外交事务日益增多,需要一个专门机构进行外交活动。
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为什么没有与列强交往的外交机构?
生:
师:
正如大家所说的:
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视外国为蛮夷小邦。
在这样的思想认识下,不可能有平等的与外国交往的机构存在。
这正是闭关锁国政策在对外交往中的反映。
师:
鸦片战争后,中国大门被打开,为什么仍然没有一个直接进行外交交往的机构?
设立五口通商大臣办理对外交涉事宜,但是由两广总督或两江总督兼任,说明什么问题?
生:
师:
大家回答得很好。
仅在南方设立五口通商大臣,这说明清政府仍试图把同西方列强的交往限制在通商领域,把对外交往视为临时措施,这些都说明统治者仍坚持天朝居中驭外的虚骄思想。
西方列强在《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签定后,为了更好控制清政府,要求遣使驻京,国际交往的外交关系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清政府为应付这一局面,于咸丰十年十二月十日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辛酉政变后,身为议政王兼首席军机大臣的奕主持总理衙门各项事务,总理衙门成为办理外交和总督各种洋务的中枢,实际上是清政府的内阁。
这是一个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中央机构。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新设立的中央机构呢?
大家可以从总理衙门主管的事务、这个新机构设立的过程、外国列强对这个新机构的看法,并尽可能用到课本提供的资料。
生:
师:
同学们引用了许多材料来分析中央机构的变化。
有的同学引用了1885年美国公使的一段言论,证明列强早想直接控制清王朝中央机构,以达到驾驭清政府的目的;引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两国公使开始通过总理衙门向清政府施压的例子,来说明总理衙门在屈从列强的侵略要求。
有的同学从照片中的奕的身份入手,对问题进行了分析。
奕以议政王的身份主管总理衙门的事务。
总理衙门地位高、权力大,外国列强可以通过对总理衙门施加压力达到他们的侵略目的。
有的同学对总理衙门的评价,肯定了它有利于加强与外国的联系,打破了长期以来中央政府对外国情况的封闭保守状态的一面,值得肯定。
有的同学根据总理衙门大门的匾额中外谋福四个字,分析到了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得出结论:
这是清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应该说:
总理衙门的设立,与近代许多事务一样,都具有它的双重性,既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又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内政外交。
师:
在总理衙门设立前,清王朝内部就存在着咸丰皇帝与奕的矛盾、咸丰的亲信肃顺、载垣等大臣与奕的矛盾,现在他们之间的矛盾又增添了什么新内容?
生:
师:
回答正确。
在原有矛盾的基础上,现在又新增加了如何对待侵略者的矛盾,同学们也看到了列强明显支持奕集团。
这样清王朝内部的矛盾逐渐明显起来。
在英法联军占据北京期间,清政府的政治中枢已随咸丰帝到热河,奉咸丰旨意留下议和并获得外国人好感的奕声望大增,形成以他为首的政治集团。
在英法联军撤除北京后,奕一再奏请咸丰帝回京,肃顺等人出于大权独揽、排斥奕的考虑,竭力阻止咸丰回京。
这样在清朝中央实际形成了热河与北京两个权力中心。
那么辛酉政变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
你能概括地说一说吗?
生:
师:
大家的分析是正确的,1861年8月,咸丰病死。
使肃顺集团与奕集团之间的矛盾激化。
26岁的皇太后慈禧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女人,她想乘新皇帝载淳年幼之际,夺取最高权力,并开始与奕勾结,试图实行垂帘听政取代八位大臣辅设。
在遭到肃顺集团的强烈反对后,单独与奕密谋,决定发动政变。
师:
政变后清朝的统治权力落后了慈禧等人手中。
你认为有哪些因素是政变取得成功的条件?
能通过课本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吗?
生:
师:
同学们分析得很仔细。
总结大家的发言,有的同学认为政变之前,奕集团获得了相当多的支持是成功的重要原因;有的同学从奕的话中,得出了结论,外国无议,如有难,惟奴才是问,证明此次政变是在外国列强的暗中支持下进行的,所以才能迅速成功:
还有的同学认为此次政变过程中只处理了辅政八大臣,没有牵涉其它各级官员,引起的波动较小,这也是政变成功的因素。
同学们归纳得很好,充分利用了课本中的材料。
得出的结论也正中要害。
这次政变,是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是清王朝掌权者的变动。
既然政变得到列强支持,那么政变后的清王朝在对外政策上有什么新的变化?
从哪些材料中可以看出来呢?
生:
师:
对!
同学们通过慈禧在宣布处理辅政大臣的话中找到了依据。
慈禧特意把不能尽心和议,……以致失信于各国和坚决反对回銮列为辅政八大臣的罪状,这让列强感到满意。
大家认为这是清政府对外政策的明显变化。
那么对外政策具体体现在什么方面?
生:
师:
归纳得很好,具体表现为借师助剿。
为什么非要借师?
生:
师:
大家说得对。
因为清政府的军队不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的对手,而清政府再借助外国侵略者的力量,就可能战胜起义军。
1862年1月,上海成立的中外会防局,这是中外反动势力的军事勾结。
所以我们说借师助剿是清政府对外国侵略者态度变化的突出表现。
同学们再分析一下外国侵略者对此有何反应呢?
生:
师:
大家从英国公使致英国外相的信中,归纳出侵略者对此表示满意的态度。
为什么中外以动势力双方都感到满意?
生:
师:
是的,双方对能够镇压中国革命感到满意:
清政府能继续维护统治,列强能维护自身在华利益了。
辛酉政变后,除了对外国侵略者态度发生了变化外,清政府在内政上有了新的政策,新在何处呢?
生:
师:
对!
清王朝在用人方面长期以来奉行倚重满族官员的方针,辛酉政变后,慈禧开始倚重汉族官僚势力,这就是新的政策。
清王朝一直担心汉族官僚势力增大,为什么此时却开始重用他们?
生:
师:
同学们归纳了两个原因,其一是曾国藩这样的汉族官僚率领的地主武装在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慈禧太后要巩固统治,不得不倚靠这些汉族官僚。
其二是外国列强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也支持了这些地方官僚。
这样,汉族官僚的势力在清政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请同学们再归纳总结一下清王朝政局变动的表现。
生:
师:
大家总结的不错。
总理衙门的设立既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又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辛酉政变后,清政府借师助剿中外反革命势力正式勾结了。
太平天国革命也使清政府改变了对汉族官僚的政策,汉族官僚势力得以增强。
那么像借师助剿、汉族官僚势力增强这样的变化,有没有更长远的影响呢?
比如,汉族官僚认识到军队的重要性。
因此,要拯救清朝的统治,必须要有一支新式方法训练、采用新式武器装备的军队,而他们正可以利用自己的掌握的一定权力进行摸索。
下节课我们将要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清朝 政局 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