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docx
- 文档编号:3526049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86
- 大小:113.61KB
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docx
《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记叙文阅读
【课标解读】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具体解读:
“课标”对七到九年级学生要达到的阅读能力只做了概括要求,但具体到每一年级每一册书肯定是有侧重点的,一方面,课文的难度在逐步提高,例如七年级上册的记叙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与八年级《老王》课文的难易程度就不同;另一方面,阅读能力,例如概括主要内容,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等方面是难以表述其区分度的。
总的原则,朝着总的目标,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
再结合“课标”对阅读评价的要求:
“要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因此近几年中考记叙文多围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把握主旨,结合语境理解词句,借助手法分析形象,揣摩技巧品味语言以及重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个性表达等方面来出题。
为便于复习,我们将中考可能涉及的记叙文考点进行细化,给出具体的答题思路和技巧,结合具体点训练题,在第一轮复习中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希望老师们在训练阅读技巧的同时,一定要强调对文本的理解。
【复习目标】
1.熟练掌握记叙文基础知识。
2.了解以下记叙文考点,并掌握相关的答题思路和技巧:
①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所写事件。
理清记叙的顺序及倒叙、插叙的表达作用。
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了解详略安排的作用。
能辨析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能够从文段内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建议】
1.训练题如果没有条件印刷,教师可根据学生手中资料进行调整。
答题技巧最好印发给学生,人手一份。
2.现代文阅读教学重在做题训练,但在训练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总结和领悟做题的技巧,切忌只对答案,不找规律。
3.建议教师在训练时,首先要求学生读懂阅读材料,也就是要读懂主旨,可从以下三点入手:
①快速把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②快速把握情节。
③快速概括文章内容。
其次要读懂题意。
题也要从三方面入手:
①审读题干的语言,抓住关键词,知道题目问的是什么。
②关注题目的考点。
③留心分值的设置,排除干扰。
4.应注重训练学生答题的规范性,答题语言表述要准确简洁。
【知识汇总】
一、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考点一:
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所写事件。
常考题型:
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写了关于谁的几件事/一件事。
或者“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①必须包括两个要素:
人物+事情;“谁做了什么”或“谁怎么样”
②其他要素如:
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可用这样的模式:
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
考点二:
品味题目
常考题型:
①为什么以此为题?
②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③试分析题目的作用。
④给文章加(换)题目。
答题技巧:
文章的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
它的作用主要有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文章的线索、揭示文章的中心、点明写作对象等作用。
答题技巧:
①先看题目本义:
词语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写作内容如主要事件人物等)
②再思考深层含义:
中心(主旨):
与中心的关系(揭示了,点明了)
人物:
与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情感;是作者感情触发点)
结构:
线索、悬念
表现手法:
象征
③最后分析其效果:
运用比喻、化用诗词、引用歌词、一语双关等,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等,可以从—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
主题上结合中心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
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附此类题答题示例:
①《背影》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
②《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
③《变色龙》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考点三:
记叙线索及作用
常考题型:
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答题技巧:
线索种类:
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等。
线索判断技巧:
A看题目,B看议论抒情句,C看多次出现的字眼
作用:
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示例:
①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我的第一本书》以“第一本书”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④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如《我的叔叔于勒》以“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遣送出海—热切期盼—狼狈躲避。
⑤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⑥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考点四:
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常考题型:
某句话或某段采用了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
必须了解的几种描写形式
(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
种类:
一是人物描写:
A.正面描写:
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对话)描写、心理描写。
作用是:
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
B.侧面描写作用是:
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二是环境描写:
分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
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
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B.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
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揭示人物性格和命运产生的原因。
考点五:
分析人物形象
常考题型:
阅读全文,请概括某人的性格特点(特征)。
如《我的母亲》中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答题技巧:
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答案可以这样组成:
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
考点六:
分析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常考题型:
请分析某段(某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题技巧:
评价某语段或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1)内容上:
结合文段(文句)内容概括即可。
点明中心(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
(2)在结构上:
在文章开头:
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
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在文章结尾:
总结上文、照应开头、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升华主题、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
考点七:
品味句子或语段
常考题型:
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
答题技巧:
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
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对策:
①了解用词之美:
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点明中心。
②掌握答题技巧:
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伸义、双关义。
类型2:
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对策:
A.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修辞之美------修辞要领及作用:
答题套路:
这句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
(修辞手法+内容+作用)
注意:
在写作时必得结合文章的具体内部实质意义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附:
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抒发作用
(1)比喻:
形象活泼、简洁凝练地描写物质、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活泼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
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到达形象活泼的效果。
(3)夸张:
凸起特征,揭示素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
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
使句式整洁,结构一致,形式柔美,音韵,互相衬映,互为增补。
(6)重复:
强调某种意思,更能凸起文章主题,观点鲜明。
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
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诘:
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
使内部实质意义更真实、准确、深刻、紧密。
(10)对比:
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凸起文章的中心。
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作用:
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
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
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
(作用:
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
④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
(作用:
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
B.注意答题格式:
我喜欢xx句,因为它xx。
考点八:
分析写作手法及作用
常考题型:
某段(文)采用了什么写法?
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
常见写作手法及作用如下:
(1)象征手法:
……象征……,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3)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4)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5)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考点九:
分析加点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常考题型:
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或理解某句话的含义。
答题技巧:
对重要加点词语的考查
所谓的“重点词语”,指的是含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在句子中有特定含义的词语、有指代作用的词语、起修饰限定作用的词语等。
1.理解词语的含义中考对词语含义的考查往往不直接考词语的字面义。
解答此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通读全文,把握主旨。
其实不单单是做词语含义理解题,做任何题的前提都是把全文仔细阅读一遍,把握住文章主旨再去做题才能有的放矢。
②依据语感揣摩词义,结合上下文,联系语境辨别、验证。
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下有时其含义不同,因此,解释词语含义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③结合修辞手法理解词语含义。
这就要牢记一些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④结合作者的情感倾向理解词语。
把握住作者的情感倾向对解释那些“贬义词褒用”、“褒义词贬用”等特殊用法有很大的帮助。
2.理解句子的含义这类试题一般会选择那些有丰富内涵的句子或结构复杂的句子来设题。
回答这类题应注意:
①内涵丰富的句子要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弄清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用化虚为实的方法理解;结构复杂的句子要采用紧缩的方法,去掉附加成分,抓住主干。
②句不离段,即参照本段的中心意思去理解句子。
如果所考查的句子就是本段的中心句,那么理解了本段的意思,再难理解的句子也能迎刃而解。
③根据句子的位置理解句子含义。
总结句有总括全段或全文的作用,理解它要从上文找答案;过渡句既总结上文,又领起下文,理解它就要前后结合;起始句总领下文,理解它可先理解下文。
④理解句子的修饰、限定成分。
修饰、限定成分常常能帮助我们打开理解句子的窗口,从中挖掘出句子的深层含义。
考点十: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常考题型:
文中某句中的“这”指代什么?
答题技巧:
①常考的指代词有:
这、那、这些个、那些、其他、以上、云云、此……;②通常为往前找前一句或前一段。
③找到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不是适合。
考点十一:
记叙的人称及作用
常考题型:
选文某人称来写有什么好处?
答题技巧:
①第一人称:
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记叙。
作用:
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和力和真实感。
②第三人称:
以第三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
不受时空限制,可以从多方面叙述。
③注意:
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可能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
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和力,便于感情的交流。
考点十二:
开放性阅读试题
常考题型:
①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触感染和启示;②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部实质意义的理解;③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④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好坏,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的见解;⑤调动知识的堆集,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接合(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著名的句子等);⑥发挥联想、想象补写有关内部实质意义;⑦对文中的表现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技巧:
这种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实质意义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
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进修要领、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答题套路:
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切合文题要求,所谈内部实质意义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①抒发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
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等标志性语言。
先用“我认为……。
”言简意赅地表白自己的观点。
②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③抒发内部实质意义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④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⑤语言要通顺,抒发要流畅。
【检测训练】
(一)天使的礼物
刘继荣
⑴黄昏,儿子一如既往地推我去广场散心。
二月的风变得暖起来,但是吹到脸上依然带着股寒意,就如我此刻的心境。
⑵刚坐上轮椅的时候,医生笑呵呵打趣,说我最多只能享用三周。
可是如今漫长的三个月过去了,我依然坐在轮椅上。
广播里正放着《吉祥三宝》,真羡慕那个丰腴健硕的妈妈,想必她到了80岁还能健步如飞吧?
不像我,三十几岁就坐在轮椅上了。
⑶儿子兴致勃勃地问:
“情人节送什么礼物好?
”[来源:
]
⑷我漫不经心作答:
“那要看对方喜欢什么,如果是心爱的,一句话、一首歌也是好的。
”说完才觉惊骇,他刚上一年级,居然提出这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不禁想起上学期他曾说与一小女生相爱,我问,怎么爱?
他答:
“我们下课后一起在草坪里找灵芝草,给妈妈治病。
”现在,灵芝草没找到,居然懂得过情人节了。
⑸忽然间,在淡金的晚霞里,一首英文歌响起来,我不禁感慨:
“人长耳朵,就为享受这样美的声音吧!
”儿子动容。
⑹回家后,儿子替我按摩,他见过医生为我做按摩。
手法倒是学得有模有样,可力度远不够。
窗外传来孩子的笑闹声,我发现
了儿子的心不在焉,顿时心生黯然,命他快快去玩。
⑺第二天黄昏,竟然又听到那首歌,是洒水车在唱,一时间,只觉得漫天繁花落了又开,连时光都淹没了。
回过神来,才发现儿子早出去了。
⑻钟点工临走时提醒我,说整个寒假儿子日日在闹市区出没。
那一带网吧颇多,里面未成年人也很多,要我千万管紧孩子,她说她的儿
子就是在网吧里毁了的。
我心里百味杂陈,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
⑼可儿子似乎总是很忙,没等我谈到正题,他就鱼一样溜了。
是的,外面春日融融,谁耐烦整
日对着一张蜡黄的面孔呢!
⑽每一次,听着楼道里咚咚远去的足音,每一步,都似踩在我心上。
想起从前他寸步不离地守候着我,小朋友叫去踢足球一概不理,如今,怯得连边都不肯沾了。
⑾长叹一声。
吃药罢,这一粒吃掉的是老公的轿车车灯,那一粒咽下的是儿子模型飞机的翅膀,家人的梦想悉数掉进我胃里。
一时间我忍不住泪
流满面。
⑿突然,气喘吁吁的儿子冲进来:
“嘿,妈妈,情人节快乐!
”我惊呆了。
捧着他递过来的礼品盒不知所措。
儿子一叠声地催我拆开,是一张唱片。
他替我放进CD机里,音乐水一般漫过来。
正是我最爱的那一首。
⒀我哭笑不得,原以为这礼物是送给那个小女生的,现在居然给了我!
望着那张汗津津的脸,纵有千个疑问我也只能咽下。
⒁傍晚,儿子又推我出去,他指着华丽的橱窗得意地说:
“哈,我又找到一个错字!
”顺着他的手指望过去,花团锦簇的五个大字:
情人节快乐。
哪里有错?
⒂见我疑惑,他急忙用手指在我手心画着:
“是亲人的‘亲’,不是事情的‘情’,明天我要告诉老师去。
”原来是这样,他一直以为是亲人节,所以误把礼物给了我。
⒃这时,一个陌生的中年人朝我们走过来。
他很友好地问:
“小朋友,你找到了吗?
”儿子回答:
“找到了,谢谢叔叔。
”我诧异地望着他们。
那人说,他是负责在广场播放音乐的。
有天晚上儿子去找他,询问下午放的一支英文歌的名字,他说妈妈喜欢听,想买给妈妈。
一下
午放了那么多唱片,哪里能记得清呢?
于是把所有的英文歌拿来一首首试放,最终也没有找到,但他却记住了那个执着的小男孩。
⒄洒水车过来了,开到我们身边缓缓停下,一个年轻人探出脑袋笑着问:
“找到了吗?
”
⒅原来,那首叫做《斯卡布罗集市》的英文歌,正是这位司机帮助找到的。
他也一直惦记着这个倔强的小男孩,惦记着他能否买到唱片。
[来源:
数理化网]
⒆洒水车开走了,我们继续向前。
路边一个老太太在卖音像制品,她笑咪咪地问儿子:
“找到了吗?
”我与儿子一道感激地回答:
“找到了!
找到了!
”我的声音里竟有了微微的哽咽。
⒇我终于知道,我的孩子没有去网吧,也从来没有冷落我,他一直都不曾放弃对那棵灵芝草的寻找。
反复地听那首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个痴痴的孩子所感动,可我知道,这份礼物,足以温暖一个母亲的一生。
(选自
《最感人的情感小小说——穿过风雪的音乐盒》,有删改)
1.请结合文章说说“天使的礼物”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4分)
2.文章第⑻段中画线句“我心里百味杂陈,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的心里百昧杂陈?
(4分)
3.如何理解最后一段中“痴痴”一词的意思?
文章主要通过哪一件事来表现儿子的“痴”?
(4
分)
4.“找到了吗?
”“找到了!
”文中多处出现这个问答,分别表现了问答双方怎样的心理?
(6分)
5.一个小小的孩子,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了母亲的一生,令人动容。
读了全文,你有什么感想?
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5分)
(二)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顾晓蕊
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
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②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
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
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
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
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
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
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
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
“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
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
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
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⑥妈妈说:
“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
”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
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
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
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⑧那一刻,安静极了。
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
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
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
他侧过身来,说:
“姐姐,给我照张相吧。
”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
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
“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
”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⑩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
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
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
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
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选自《阅读与鉴赏》,有改动)
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以“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为题有什么妙处?
(2分)
2.根据提示,将方框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3分)
线索一:
挺拔的槐树花香醉人→→重生的槐树更加繁茂
线索二:
少时的弟弟快乐健康→→
3.联系语境,品析下列句子和加点的词语。
(4分)
①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
4.第⑧段“两行清泪落了下来”一句中加点字“泪”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既有
之情,又有之情。
(2分)
5.根据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中“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一句的理解。
(3分)
(三)走进一片雪花的温暖
包利民
①越是寒冷的天气,雪花落得越勤。
其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