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
- 文档编号:3522862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99.49KB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备课本
班别
科目
任课教师
二〇学年第学期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1.科学是……········································1
2.做一名小科学家·······································2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4
2.校园里的植物·········································6
3.校园里的小动物·······································8
4.动物·植物·人·······································9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
1.生命离不开水·········································12
2.观察水···············································14
3.神奇的水·············································15
4.地球上的水···········································17
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
1.常见材料·············································19
2.纸···················································20
3.纺织材料·············································22
4.金属···············································24
5.塑料···············································25
第五单元提出问题
1.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27
2.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28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1、科学是……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折叠小人”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提出问题。
能够从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知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
2、知道科学是什么。
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想知道,爱提问。
教学准备
插图、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2、提问:
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科学是什么。
(1)讨论“什么是科学?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
(2)引导学生看课本第2页插图,开阔一下视野。
(3)提问:
图上的人在做什么?
(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说明。
)
(4)谈话:
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
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
(看书中图片)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
(学生交流)
(5)师生小结: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1)可采取放录音故事、老师讲故事、学生自己阅读等不同方法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
(2)提问: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琴纳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医生。
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他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
(3)正因为有了这个新发现,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问题?
此后,他又分别做了些什么事情?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试验证明——试验成功了。
(5)你能按照上面的提示,复述一遍琴纳的故事吗?
学生复述故事。
(6)搜集资料,找出其他科学家在研究活动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理解科学是什么。
(1)教师讲解并演示活动方法,学生尝试操作。
(2)要求学生边做边观察,然后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
(4)提问:
有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学生回答,若没有学生能说出来,教师作简单介绍)
三、课堂总结:
1、提问: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告诉我们科学究竟是什么吗?
2、学生分组交流,并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的想法。
3、总结:
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
(板书)
2、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能够从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
2、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曲别针、卡纸等。
学生准备:
剪刀、彩笔、夹子等;课前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科学家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会站立的纸鹦鹉导入:
(1)教师出示会站立的纸鹦鹉。
(2)谈话:
今天科学课老师带来了一只纸鹦鹉,它能够站立在老师的手上。
好玩吗?
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呢?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制作纸鹦鹉,探究其中的奥秘
1、教师介绍做纸鹦鹉的材料。
2、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指导。
3、尝试:
让纸鹦鹉站在自己的手指或是纸环上。
(或成功或失败)
4、引导学生思考:
鹦鹉为什么能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
怎样才能让鹦鹉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
5、分组试验,商量可行办法。
(提示:
把想到的办法简单记录在活动记录纸上。
)
6、分组汇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简便性。
7、教师做整个活动的总结。
活动二想办法让更多的东西“站在”手指尖上
1、提问:
除了让纸鹦鹉站在你的手指上,你还能让其他东西(比如:
铅笔、尺子等)也站在你的手指尖上吗?
2、学生分组活动。
3、谈话:
别上回形针试试,换作夹子试试。
4、交流发现,寻找相似之处。
(1)提问:
刚才大家在研究其他物体是否能站立时有什么发现呢?
(2)学生交流、汇报。
(3)谈话:
同学们想想看今天我们科学课上是如何去研究的?
三、总结拓展
1、讲述:
科学研究是个复杂的过程,有些结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出的,有些甚至到现在都内有得到准确的答案。
2、谈话:
运用大家发现的原理,可以让许多物体“站”起来,你能利用这个原理制作一个玩具吗?
3、你们准备怎么做?
做之前需要准备些什么?
4、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巩固课中的学习发现。
四、布置任务
下节课把制作好的玩具带到班上来,交流大家制作的方法。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目标
1、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
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1、教师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
(校园内)。
2、观察记录纸。
3、调查用的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引入:
你喜欢什么植物?
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
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
想去观察吗?
二、活动讨论:
1、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2、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
(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学生讨论)(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3、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4、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
(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三、观察汇报:
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观察到的那棵树是怎么样的?
1、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用动作比划你看到的树冠的形状。
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
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2、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
画一画,你所观察到的树的叶子,大树。
展示一下你捡来的树的果实。
你看到的树皮是怎样的呢?
你用什么办法把树皮给同学展示一下。
(教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学生到校园内拓树皮。
)
小结:
用画画,拓印做记录,搜集实物标本等方法,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3、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
大家都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
)
教师将落叶、树皮拓片分发给学生每人1份,让学生到校园去寻找大树。
四、课后作业:
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
第二课时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观察大树和讨论,大家对于大树这种植物已经了解得较为透彻了。
下面请大家说一说你在校园内的观察中,还看到了哪些生物?
学生汇报:
1、说一说你的记录纸上的内容,是如何获得的?
2、你还在哪些地方发现了什么生物?
在操场上发现了青蛙、蜻蜓、卷叶虫、蝴蝶、蚂蚱等小动物。
还在操场上发现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花。
3、大家有没有把它画下来呢?
三、讨论
1、我们观察到了这么多的动物和植物,大家为什么认为它们是有生命的呢?
它们能长大。
它们的生长都离不开水。
它们都需要养料。
它们都对刺激有反应。
……
2、生物体有生命特征和生命需求两类,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它们。
(记下大家的理由,把最重要的内容勾出来。
)
三、小知识
生物:
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四大类。
所有的生物都表现出生命的特征:
生物体都有生长现象。
生物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通过吸取营养物质,个体会由小变大,显示生物体的生长特征。
生物体都能生殖和发育,都有应激性,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有新陈代谢的作用等,这些特征都是生物所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也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四、它们是有生命的物体吗?
说一说,书上的几幅图的几种东西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没有?
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山涧中的流水;机器人;天上的白云、地上的草原;
插在玻璃瓶子中的鲜花。
2、校园里的植物
教学目标
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植物,认识到植物是各不相同的,知道植物都有相似的形态构造,有共同的需求。
2、会对各种各样的植物进行观察比较,能描述一些常见植物的不同特征,能找出不同植物的相似之处。
3、体验认识植物的乐趣,感受到植物的美,产生亲近自然的感觉。
意识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应该珍惜,不损伤一草一木。
教学准备
1、教师在校园内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
2、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生物包括什么?
2、你知道哪些植物?
你对这些植物有什么了解?
二、从整体认识植物
1、了解学生事先观察到的校园植物:
说说你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
(可说名称,也可描述外形。
)
2、指导如何观察,提出观察要求:
下面我们要到校园里去观察这些植物。
(出示表格,讲解要求)
我认识的校园
里的植物名称
生长环境
生长特点
(可以写也可以画)
高矮排队
(按由矮到高顺序排出)
3、学生实地观察,教师随时指导。
4、汇报交流。
5、小结:
植物的外部形状是各种各样的。
三、从局部认识植物
1、提出观察任务:
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
2、讲解如何观察树皮:
先摸,有什么感觉?
再拓树皮,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
3、讲解如何观察树叶:
在树枝的一个节上看叶子是怎样长的?
把它画下来。
4、讲解如何观察花:
比较两种花形状的不同,也把它画下来。
5、师生观察后交流。
6、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点?
(集中在都有根、茎、叶、花、种子等结构特点上,都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生命需求上,都能长大,都要呼吸……)
四、认识植物多样性,给植物分类
1、看教科书,提问:
你认识这些植物吗?
还认识哪些植物?
2、谈话:
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3、校园里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
1、观察动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知道动物的多样性。
知道动物有相同之处,如都有运动的能力,都由小长大,繁殖后代,都有对食物、水、空间等的需求。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会观察、比较和描述动物的不同和相同,并能够通过画图和文字表述、交流动物的异同。
学会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意识到动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1、教师提供两种动物,供学生观察。
2、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探究活动
1、观察蜗牛。
(1)谈话:
我们先来观察蜗牛(出示蜗牛)。
(2)提问:
在观察时应该注意什么?
师生讨论后总结出:
A不要发出大的响动,以免它受到惊吓;
B不要用手直接触摸,以免它受到伤害;
C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会发现更多的特性(怎样出壳、怎样爬行);
D观察时要把观察到的记下来或画下来。
画的时候不光要画它的外形,还要标清它身体的各个部分,一定要画的真实,不要进行艺术加工。
(3)学生观察、记录、展示、交流。
(4)研究蜗牛的食性。
(5)研究蜗牛对刺激物的反应。
2、观察蚂蚁、观察鱼。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蚂蚁或鱼。
三、概括小动物的共同特征
1、谈话:
我们仔细观察了蜗牛、蚂蚁和鱼,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讨论:
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3、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1、提问:
你认识这些动物吗?
还认识哪些动物?
2、谈话:
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交流分类依据。
五、课堂总结
补充讲解英国动物学家珍·古德博士的故事。
通过读科学家的故事,了解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出,要像科学家一样继续探索生命世界的奥秘。
4、植物·动物·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物、植物、人等生命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征,要有一定的空间、能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等。
(2)知道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人和动物、植物都享有生存的权利。
2、过程与方法:
(1)会比较植物和动物的相似和不同。
(2)会比较人与黑猩猩的相似和不同。
(3)能通过文字、语言交流比较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与其它生物和谐共处。
(2)意识到要为自己及其它生物保持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
(3)养成爱惜生命、爱小动物、爱护花草树木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
1、可供观察的动植物图片。
2、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两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到了植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动物之间都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今天我们接下来探讨一下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相同与相同不同。
(板书课题)
二、动物和植物的观察与比较
1、找出兔子和萝卜的不同之处,看谁找得多。
再找找兔子和萝卜的相同之处:
把你比较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萝卜
兔子
不会运动,需要土壤……
它们能长大,需要水……
能运动,吃……
2、再找一找其它的动植物进行比较。
荷花
青蛙
3、讨论并汇报。
(1)兔子和萝卜有哪些不同之处?
兔子:
能运动、要吃青菜和萝卜、全身长毛、耳朵特别长、……
萝卜:
不能运动、生长需要土壤、有根和叶子两部分组成、叶子是绿色的……
(2)兔子和萝卜的相同之处有哪些?
它们都能长大,都需要空气、阳光和水分,都需要养份……
二、人与黑猩猩的比较
四人小组间相互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并把小组的意见填写到下面的表格中。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漂亮。
人与黑猩猩的
相似之处
人和黑猩猩的
不同之处
都需要吃食物
人会制造东西
都能繁殖
人会说话
都要呼吸
黑猩猩有浓密的毛发
都可以走路
黑猩猩会爬树
……
……
学生讨论,充分表达各小组意见,班级集体交流后,把记录纸上要求的内容填完整。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比较了动物和植物之间如兔子和萝卜的不同和相同,虽然兔子是吃萝卜的,但兔子和萝卜间还是有许多地方是相同的,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另外我们还比较了动物和人的区别,发现我们人类和动物一样,也是有生命的物体,也需要水分和空气以及食物才能长大。
那么,植物、动物和人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二、观察并记录
观察教材两幅图,说一说,动物、植物和人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似之处?
(把讨论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通过我们的讨论和学习,我们可以归纳出动物、植物与人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动物、植物、人
它们的外部形态、运动方式、排泄方式,以及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等各不相同。
都有新陈代谢过程;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三、课堂小结
动物、植物和人的众多相似之处说明了什么?
人类也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保护动物,珍惜植物,把自己也看作大自然的一份子。
生命的世界包含了我们所看到的一切自然界中存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四、拓展
根据教材的插图,各种各样的笔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幅圈图来表示。
请你用同样的方法把有生命的物体——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生物
钢笔
植物
动物
自动铅笔
人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
1、生命离不开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
2、过程与方法:
学会提取植物体内的水,初步学会安装“观察小草喝水”的装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西红柿、其他蔬菜和水果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上一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们认识了我们眼中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所有的生命都必须有一样东西做保障,那就是——水,水是生命之源。
这个单元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命之源——水。
(板书课题)
二、写一首赞美水的小诗
因为有你,
小草变得嫩绿;
因为有你,
鱼儿游得欢畅;
……
因为有你,
地球才这样美丽。
学生写完后,让写得优美的同学上台朗读,激发学生热情。
三、了解水的作用
通过刚才同学们所描写的优美的小诗,我想同学们了解了水在许多方面的作用。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每人说10个动物、植物和人离不开水的事例。
人要喝水,不喝水就会渴死;
洗脸、洗手、洗澡,讲究卫生少不了水;
浇花、种庄稼都需要水;
……
(根据学生列举的事例,小结归纳出水的作用——有生命的世界都离不开水)
四、探究常见物体的含水量
1、动动手。
想多种办法,把西红柿里面的水挤出来,看看它含有多少水。
可以怎样做?
2、也可以选择其他含水分较多的蔬菜或水果来做实验。
3、小组讨论:
怎样比较胡萝卜和土豆哪个含水多?
五、活动
1、给下面的扇形图涂颜色(用淡蓝色表示水所占的面积)
A人体65%是水;
B鸡蛋76%是水;
C鱼85%是水;
D蔬菜90%是水。
2、试验:
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实验方法:
将小草植入一个玻璃瓶子中,在瓶内倒入100毫升的水,再在水上滴一层水以防止水分蒸发,然后进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把观察结果写在记录纸上。
六、小结
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2、观察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学会做溶解实验,理解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多种感官(眼、鼻、舌、手、耳朵)认识水、并能在观察中发现水的性质。
(2)能用语言、文字描述观察水的结果。
(3)初步认识物体的方法,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
教学准备
烧杯、滴管、蜡纸或锡纸(铝箔),方糖(或食盐)、木筷子、墨水、曲别针(或小钉子);酱油、牛奶、白醋、糖水(或盐水)、雪碧、水六种液体及热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上一节课研究了生命离不开水,那么为什么生命离不开水呢?
让我们通过实验,揭开它的奥秘。
二、用感官观察水,描述水
有这么多的方法,谁能安排一个合理的观察顺序?
为什么这样安排?
现在,请两个同学一起来观察这杯水,它是什么样的?
记在同一张纸上,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秘密最多?
学生实验,师巡视。
汇报观察结果。
师选择性板书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颜色等相关的学生用语。
三、再用感官,应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
(1)同学们运用鼻、舌、眼睛、耳朵、手发现了很多水的一些秘密,你想发现更多的水的秘密吗?
(2)出示牛奶,有色饮料等,它们与水一样吗?
只要比一比就能发现水的更多秘密。
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
(学生进行比较,师巡视指导)(汇报交流)
(3)出示玻璃、毛玻璃等,它们与水一样吗?
(透明)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
(汇报交流)
(4)总结:
谁能说说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水是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颜色、透明的液体。
(5)通过比较,我们学到了更多的水知识。
再比一次,同样是水,矿泉水和池塘的水有什么不同?
(认识周围的水环境,了解水污染的一些情况。
)
四、区分常见液体中的水
今天我们研究了水,现在能把水找出来吗?
大家试试看。
1、出示:
醋、牛奶、酱油、雪碧、酒、矿泉水、油,请学生找出哪一杯是水,说说理由。
(1)分组活动。
(2)汇报交流。
2、教师介绍辨认方法:
“一看、二闻、三尝”。
3、是不是所有的液体都可以直接闻或尝?
(不认识的物体不能随便尝,以防中毒)
五、拓展
实验探究水滴大小与流动快慢的关系。
1、分别将1滴、2滴、3滴、4滴、5滴水滴在塑料盘的同一“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三年级 上册 科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