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课件资料.docx
- 文档编号:3518628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8.38KB
班级管理课件资料.docx
《班级管理课件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管理课件资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班级管理课件资料
第一章小学班级与小学班主任
第一节班级与班主任
一、班级
班:
同一年龄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根据学校的安排固定聚集在一起。
级:
处在一定的教育阶段上的班
班级:
是一定年龄阶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组成的学校教育基层组织。
(一)班级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
现代社会的班级是与“班级授课制”的建立联系在一起的。
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莫斯。
但公认的班级授课制的奠基人是捷克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
从实践和理论上阐明了这一学校教育制度。
“国语学校的一切儿童规定在校度过6年,应当六班,如有可能,每班一个教室,以免妨碍其他班次。
”《大教学论》
(二)班级是一种教育组织
班级不只是许多个体的简单集合,它一旦建立就作为一种教育影响因素而存在。
在班级中,教师的影响通过班级环境对学生发生作用,班级本身也成了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校是一个大的教育组织,班级是学校的基层教育组织。
二、班主任
(一)学校班级的出现产生了对班级管理者的需要
夸美纽斯《泛智学校》
(二)我国班主任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的班级授课制严格意义上始于是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正式创立。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
凡初等小学堂儿童之数,六十人人以上一百二十人以下,例置本科正教员一人;其力足添副教员一人。
国民初年,级任教员、学级主任
我国在教育实践中最早使用“班主任”这一名称的是在老解放区。
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小学校制度暂行条例》:
“每班设主任教员一人,一班学生在四十名以上者,得增设助教员一人。
”1942年,《小学训导纲要》:
“实行教导合一制,必须加强班主任的责任,否则教导主任忙不过来。
”
1949年7月,《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新区目前国民教育改革的指示》中,说“废除、训教分立制度,实行教导合一,这一原则从两方面实施”
(1)教师不只教书,而且要参加具体的指导工作;
(2)组织上训育与教务统一。
在学校组织上校长下设教育主任。
取消级任主任,班主任任教员。
”
新中国成立后,曾一度在中小学设级主任,后撤销级主任设班主任。
1952年起,我国学校班级管理者正式命名“班主任”。
1988年,《小学德育纲要(试行草案)》和《小学德育纲要(试行稿)》颁发,同时颁发小学和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
小学班主任与中队辅导员的区别:
共同点是:
班主任与辅导员都属于德育工作的范畴,都是为了培养新一代,使他们全面发展,成人成才。
不同点有:
v1、职务归属不同。
班主任出自教育行政管理序列,由校长领导和任免,只有班级一个层面。
辅导员是出自少先队组织序列,党委托共青团直接领导少先队,辅导员由共青团选派担任,其中包含中队辅导员、大队辅导员、校外辅导员、省县(区、镇)总辅导员等多层级。
v2、称呼称谓不同。
老师、学生、班长、组长、班委会等,是班级管理序列的称呼;辅导员、队员、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中队委员会等,是少先队组织的称呼。
v3、教育手段相对有差异。
班主任工作侧重培养良好班风、班貌、班纪、班规,通过班会针对性进行教育。
少先队强调让队员在组织生活和参与丰富队活动中、在体验和感悟中自我教育。
(三)班主任是一种特殊的管理角色
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同时还是教育者,是发展中的儿童的精神关怀者。
理解:
1、班主任最根本的教育理念,最重要的教育品质就是对学生的精神关怀;
2、给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为“精神关怀者”,由于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的关系,这样的教师角色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且受到学生的欢迎。
v给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为“精神关怀者”,强调教师对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所应担负的职责
v精神关怀:
主要是关怀学生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及其成长与发展,即关怀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和精神成长;关怀他们当下精神生活状况和他们未来的精神发展.能与学生心灵沟通,如德国思想家布贝尔说的“我——你”对话。
精神关怀内容:
v是很广泛的,关心,理解,尊重,信任是关怀情感的基本表现,也是学生基本的精神需求,因而也是班主任专业劳动的基本内容;因而学会关心,理解,尊重,信任学生,是对班主任专业化的必然要求,而真正学会,学好也是一个过程.
v斯霞老师是爱心育人的典范.
v关心是一种关系,也是一种品质,并非每个教师一开始工作就具有关心品质的,关心品质的获得,如何关心是需要学习的
总之,班主任的教师角色和管理者的角色又常常是融合在一起的。
在管理中实施教育,在教育中实施管理。
三、小学班级与小学班主任
(一)小学班级
在我国,小学班级大致由6岁至12岁的少年儿童、同一年龄段上数十位学生固定地组成,班额一般认为以45人为宜。
小学班级是学习组织;平行中有少先队组织;是一个班队合一的组织。
(二)小学班主任
v1、角色定位——小学班级的管理者
v2、小学班主任的双重管理者角色(既是班主任又是少先队辅导员)
(三)小学班主任工作是一种专门性的工作
班主任特有的专业化的主要内容:
v---形成适宜的班级教育目标的能力
v---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能力;
v---组织班级教育活动的能力;
v---优化班级文化的能力;
v---形成班级教育合力的能力;
v---人性化班级管理能力;
v---具有发展性评价的能力
第二节班级管理与小学班级管理
一、管理的概念
是社会组织活动中的现象,它是组织管理者运用自己被赋予的领导权力,采取计划\组织和协调等管理措施,为实现组织目标开展的活动。
二、班级管理
班主任对班级所实施的管理,是对班级组织的领导工作。
(一)班级管理的两种理解
v两个层面上的理解:
1、学校领导对班级的管理(外部管理)
2、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内部管理)
班主任按照学校计划和教育目标的要求,充分利用和调动学生班级内外的力量,进行班级教育任务的组织、指导、协调、控制等各种活动。
(二)说“小学班级管理”
小学班级管理是小学班主任对小学班级组织的领导。
小学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组织中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针对小学班级管理对象的特点,设计、组织、协调、控制、引导班级组织内的一切活动,以实现预定的组织目标。
1.小学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班级管理服务的对象也是小学生。
2.小学班级管理应具有阶段性和针对性。
3.小学班级管理必须具有发展性
第二章、正确认识小学生
回顾:
教育学视野中的“学生”
霍华德·加德纳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最为人知的成就是“多元智能理论”,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
加德纳认为,支撑多元智能理论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和知识领域相联系的八种智能:
语言智能、节奏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动觉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1.言语—语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intelligence)
指听、说、读和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认交流的能力。
2.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rhythmicintelligence)
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3.逻辑—数理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intelligence)
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
4.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intelligence)
指感受、辨别、记忆和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
5.身体—动觉智能(Bodily-kinestheticintelligence)
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6.自知—自省智能(Intrapersonalintelligence)
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
7.交往—交流智能(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
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
8.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intelligence)
指个体辨别环境(不仅是自然环境,还包括人造环境)的特征并加以分类和利用的能力。
一、把握特征,认识小学生
(一)意义非凡的过度时期
1、学习与游戏分化
2、由口头语言和具体形象思维向书面语言和抽象逻辑思维过度
3、从自我中心向集体观念的产生
4、开始步入青春期
(二)稳中有变的身体发育
1、新陈代谢旺盛
2、体格发育,快速增长
3、骨骼逐渐骨化,肌肉力量尚弱
4、乳牙脱落,恒牙盟出
5、心率减慢,呼吸力量增强
6、脑细胞分化基本完成
7、生殖器官开始发育
学生发育过程中的几种现状:
近视眼居高不下
龋齿患病率极高
体重失常,体型变形
学生高考体检合格率低
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2003年初北京颁布新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时,《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出的是“遇到坏人坏事主动报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出的是“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遇有侵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自护自救”。
虽然删去了“见义勇为”这个字眼,但更深的要求是让学生“学会生存”。
亟待加强的班级保健
•落实班级保健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卫生(用脑卫生、用眼卫生)
•环境卫生(教室无纸屑,墙壁无污痕地面无痕迹,桌椅无刀印,花木无折损。
自然角、花草园)
•个人卫生(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不在进食时说话,不吃零食,不吃生冷的东西,饭前便后要洗手,起居要按时,早睡早起,睡眠要充分,平时要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换内衣,勤洗澡,勤理发等,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废物等保持公共场所卫生的良好的个人习惯。
)
•安全教育
•常见病的防治(近视、蛔虫、龋齿、脊柱弯曲)
•
贯彻班级保健的措施和要求:
班主任应该经常组织活动,对学生进行卫生保健方面的教育。
对不同季节的流行病或传染病的防治要作重点的宣传教育。
(晨会、主题班会、黑板报)
建立合理的作息时间制度,建立卫生监督、定期体检制度,建立卫生扫除制度、卫生检查评比制度等。
•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习惯。
(三)多姿多彩的精神世界
元凯是个聪明伶俐的男孩,在一年纪学习时还比较认真,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但到了二三年级,他上课没有以往专心可,作业也马虎,考试不该出错的地方也老是出问题,学习成绩急剧下降,言谈中流露出不爱学习的情绪。
妈妈对他经常讲道理,从明确学习目的到端正学习态度,从个人的前途谈到祖国的未来,从家庭的幸福谈到四化建设,费了不少口舌,他却瞪着眼睛直摇头。
有时他也下定决心认真学习,可总是不能坚持,气得妈妈直掉眼泪。
这一阶段儿童的典型特征:
•1、趋于完成的认知结构
•2、走向深刻的情感表现
•3、有所提高的意志力量
•4、潜力无限的个性特征
二、教师的思考:
李镇西在《教育所思》中有句话,人不可能永远处于儿童时代,但他却可以永远拥有一颗童心。
你觉得小学班主任拥有一颗童心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童心是儿童心理特征中最能够反映儿童之为儿童的最本质生命力量的心理内容和一般特性,主要包含或体现在儿童的个性倾向性领域和认知过程中,如个体需要与动机的本能性质和非功利性、对外界及自身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凭感觉认识事物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旺盛的想象力及其非定向性和新异性,活跃的联想力及其天然灵活性与跳跃性等等。
②鲜明的童心是将儿童从成人世界区别开来的分水岭。
③童心是成人参与创造性实践的重要心理条件
班级管理的重要条件:
教师童心
小学班主任要拥有鲜明的童心
了解小学生成长的特点,小学班主任应该:
关心、理解、热爱、尊重、等待、唤醒、激励、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儿童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很乐意和同学进行接触、交谈却不懂礼貌,有些还比较自私;特别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尊重老师的行为和评价;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相应的劳动习惯,对其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和特别敏感;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有当好学生的愿望,只是不熟悉学校的生活,不了解学校常规,常会无意中做错事。
他们渴望参加光荣的少先队组织。
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他们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一些行为常规,而且愿意努力遵守。
在上课听讲、完成作业、遵守公共秩序,尊敬师长、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认识不深刻,动作不到位,行为不规范。
他们习惯过集体生活,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活动;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好表现自己,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能树立近期的奋斗目标,都想争取成为好学生,并希望参加少先队的一切活动。
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仍然是其共同的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淡薄;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集体主义感情有所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
感情容易激起和爆发,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虽已能从事需要一定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产生动摇。
三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表现。
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但道德认识水平仍较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四年级学生正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变的过程中。
他们的独立意识开使增强,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地听老师的话,也不满足于接受课堂教学。
他们爱着课外书,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发生兴趣。
同学之间在学习上出现了较明显的差距,兴趣爱好也有所分化。
他们对集体生活已经比较熟悉和习惯,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也逐步树立起集体荣誉感,并有了广泛交友的愿望。
他们的活动范围比以前扩大,接触社会比以前多。
但他们看问题仍然比较幼稚,对复杂的是非常分辨不清,对日常生活的基本准则虽然知道,但往往不能自觉执行,自控能力较差。
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
品德心理上具有以下特点:
能认识和掌握一定的道理观念,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但他们的见解极易受外界影响左右而时常变化。
道德感情开始多变而且不轻易外露。
开始以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事或社会现象,但仍有片面性。
对学校的教育内容趋向思考选择接受。
已有的行为习惯日趋稳定,但对新提出的行为要求则容易知行脱节。
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占优势,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
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
同学间开始进行个人简单交往,往往偏重于情感而分不清是非。
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开始注重穿着打扮,自尊心进一步增强,自主性要求日趋强烈,但仍然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
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六年级学生在小学里边处于大哥哥大姐姐的地位,他们一方面对母校和老师充满感情,另一方面又不满足于小学生活,向往进入新的更高一级的学习环境。
六年级学生独立意识和成人感增强,他们不希望老师家长把他们当小孩对待,但他们在独立处理人际关系和其他实际问题上还很不成熟,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帮助。
六年级学生接触社会的面比以前广,吸取的信息也更多,对社会现象和国内外新闻比较关心,但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不强,还不善于正确地进行判断与辨析。
六年级学生敬仰英雄和名人,爱抄名人名言,想当英雄,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又缺少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他们对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要求比较熟练,但又不会觉得不屑做或不能坚持做;同学间在学习上的差距已较明显,部分同学有松劲厌学情绪。
第三章关键性认识小学班主任
一.小学班主任生涯
(一)小学班主任的五大苦恼
1.衡量教师业绩的标准是学生成绩;
2.教育主管部门检查太多;
3.难在独生子女教育;
4.班级人数太多;
5.难在家访。
(二)小学班主任的一天
(三)小学班主任的快乐
1.收获感动
2.收获喜悦
3.收获自己
㈣我眼中的小学班主任
二.小学班主任的角色与素质
●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需求环境
(一)新世纪的特点与趋势
1.新世纪的基本面貌:
发展与危机
人口、环境、资源三者的动态失衡;经济、宗教、政治的摩擦,战乱更是难以避免。
2.新世纪的现实诉求:
生态化与可持续、文化多元与和谐并存
需要生态化的不仅是自然环境,更包括人在心态与素质上的自新。
同样,人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所有发展中最根本的命题;人在文化素质上的提升更是保持文化多元的核心动力;人的道德自律与尊重他者也将始终是实现和谐并存的最基本法则。
3.新世纪的生产要素:
知识与信息
中国到目前为止仍然处于令人担心的位置上。
我国GDP增长虽快,但“中国创新的综合指数大约在世界上排名第28位,处在中等偏下的水平”[1]。
近10余年来,我国学者发表的论文数量一直在增加,然而,国人在国际上发表的科学论文,被别人引用的次数普遍较低。
[2]在软件产业发展方面,到2005年我国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水平较低。
[3]此外,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也难以让人乐观。
[4]
4.新世纪的宏观态势:
开放与变革
开放与变革带来了多样化与复杂化,每个人都被要求具备应对的基本能力,这就是学习与学会。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关心。
(二)新世纪对小学教师的专业诉求
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作为整个教育体系良性循环和确保质量的最基本支持力量,是标志国家发展与未来公民自身发展的矢量,它自身的品质深刻地预示了国家发展与未来人自身发展的方向并权威地代表了一个国家为发展所储藏的第一笔能量。
一是支持社会发展。
教师就是人类文化发展中承前启后的中介和纽带,教师就是以对未来一代施加特定影响为其职责的人。
二是支持未来儿童的终身发展。
未来儿童要在终身发展的意义上全面发展,至少要具备如下素质:
⑴要拥有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储备;⑵要拥有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学习与发展提供最基本的技术支持;⑶要拥有良好的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自我协调能力;⑷要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的专业能力;⑸要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自我实现提供指引,等等。
其中最根本的或许是如下三点:
⑴具有高尚的品格;⑵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⑶具有创新能力。
三是支持自身发展。
首先要投入地教学
其次要不懈地学习、研究、合作
尤其要坚持要求自己勇敢地、不懈地开展创造性的实践
尊严与欢乐的源泉,是两个赫然的大字——创造!
●小学班主任的角色
教育型管理者
平等的对话者
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者
心理工作者
联系家庭的纽带
●小学班主任的素质结构
(一)教师的素质结构
教师素质是为了学生的教育与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活动及学生身心发展产生直接而显著影响的身心两方面品质的总和。
⑴常人素质:
身体、人格
⑵专业素质
教师从事其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和利用的,决定其教育教学与管理效果的,对学生身心发展构成直接影响的素质,主要包括专业情意、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①教师的专业情意
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对教育、教学专业的一种深厚的感情[1],是教师相对于其职业活动所形成的需要、动机、兴趣、期待、理想、信念、价值观以及童心、快乐体验等诸多心理元素的结合物,这种结合物具有着一种新质,这就是师爱。
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业务素质的首要成分,是师德修养的灵魂所在,是教师的为师之本、敬业之基、爱生之根、成功之母,也是决定一名教师是否胜任工作的第一要素。
直接动因:
价值认同
品质特征:
职业承诺
本质属性:
教师良心
②教师的专业知识
教师的知识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的结构内容:
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科学文化知识
③教师的专业能力
一般能力:
一般能力就是一名教师的智力水平
特殊能力:
主推能力、助推能力和基础能力
主推能力:
班主任工作(教育与管理)能力、教学能力;
助推能力:
研究能力、学习能力、监控能力、交往能力、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等5种能力;
基础能力:
教学基本功,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等。
(3)教师的素质结构特征:
一、从状态特征上,必须具有全面性、整体性和专业性;二、从机制特征上看,必须具备联动性、转化性和发展性。
(二)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特殊性
⒈专业情意的鲜明性
⑴鲜明的师爱
⑵鲜明的童心
具有鲜明的师爱和鲜明的童心,应是一个专业情意健全的小学教师的最基本的特征。
鲜明的师爱是小学教师专业情意的核心,鲜明的童心是小学教师所特有的一种专业性格,也是展现或表达其鲜明的师爱所必须依赖的形式。
小学教师在专业情意上不但要有爱有心,而且必须鲜明,因为只有一下子就让孩子感觉到,才能打开孩子的心灵之门。
⒉专业知识的广域性与综合性
⑴专业知识的广域性
①一般科学文化知识的广域性。
主要体现在一般科学文化知识的广域性和向艺体与劳动技能知识适度延伸方面。
②向艺体与劳动技能知识适度延伸。
除了培养小学儿童的人文修养、艺体、劳动技能以外,小学儿童(尤其是低年级)的心理发展水平与特点要求教学直观、形象,因此,必须依托必要的艺体与劳动技能才能有助于达成教学心理化。
●总体知识结构的综合性。
教师总体知识结构的互补与转化关系包括:
一、教育类各学科基础知识与心理类各学科基础知识之间的互补;二、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的互补;三、小学学科知识与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知识之间的必然关联与转化;四、艺体知识和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知识之间的互补关系;五、教育心理学类知识、学科知识与教学法知识之间的总体关联。
小学儿童生命个体具有高度复杂性;小学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能的强烈;小学儿童的认知、情感及整体人格都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奠基阶段;小学儿童尤其是低年级小学儿童,是用形象思维来感知世界的。
●学科知识的综合性。
3.专业能力的全面性与特长性
小学教师要在小学教师基本功、艺体和劳动技能方面比之中学教师具有超长能力表现。
4.总体素质结构的高专业性
①小学教育的基础性要求小学教师在为儿童提供思想启蒙与奠基方面理应具有高度的专业性;②小学教育职业活动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要求小学教师理应达成相应的胜任力;③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教师教学行为必须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其教学活动也应更讲究教育教学技能。
“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
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班级 管理 课件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