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
- 文档编号:3515554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3.12KB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
《童声里的中国》2、唱:
《好一个土娃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通过对比体验新中国儿童甜蜜生活的幸福感。
2、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尝试不同方式表现中国娃形象,大胆表达内心感受。
教学重难点:
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
教学过程:
1.欣赏《童声里的中国》A导入: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谈话开始导入欣赏。
B边欣赏,边在过门处即兴加入声势。
C扮成不同国家的小朋友,随音乐节拍模拟玩足球的姿势、动作。
2.欣赏《好一个土娃子》A听:
丁善德钢琴组曲《快乐的节日》片段:
《郊外去》《扑蝴蝶》《跳绳》《捉迷藏》,并给出相应的图片。
B想:
启发学生根据音乐形象选择标题。
C再现童年:
配合音乐表演。
感受钢琴音色,感受玩游戏时的快乐情景。
3.新授歌曲《好一个土娃子》A听范唱,感受歌曲表达的海娃对大海不可割舍的依恋和赞美。
B分析歌曲。
给歌曲分句,在谱中标上分句记号,做到心中有数。
C将歌曲中分句节奏写在“海螺”“海星”“贝壳”等图片后,藏在教室里,让学生在《好一个土娃子》音乐声中寻找。
音乐停,大家分享赶海的“收获”;练读卡片上的节奏。
D将两句衬词的越剧比喻成“海浪的声音”、“海风的声音”,让学生听辨并模唱,常准大三度音程与小三度音程。
E歌曲结构不规整,节奏多变,采用分句教唱法学唱。
F、采用多种形式唱熟歌曲,表达出海娃对大海的不可割舍的情感。
4.课堂小结
第二单元绿海林涛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
《银色的桦树林》2.听:
《美丽的喀纳斯湖》3.拓展:
班得瑞乐队与轻音乐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和歌唱《银色的桦树林》,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体验不同音乐体裁所描绘的春景,感受中外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法和风格特点。
2.能用明朗、愉悦的情绪,纯美的歌声演唱《银色的桦树林》。
感受歌曲美的意境。
3.通过欣赏班得瑞乐队演奏的作品,了解当代音乐这种音乐体裁的表现方式,拓展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
歌曲结构和旋律的分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
同学们,春天到了,在这个风和日丽、充满花香的季节里,你最想做什么?
(踏青、春游)那今天我们就寻着花香,一起去踏青春游,感受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吧!
(二)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春野》
1.在《美丽的喀纳斯湖》的背景音乐中,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
听前设问:
听到了什么?
仿佛来到了哪里?
感觉怎样?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精美的画面。
3.出示《美丽的喀纳斯湖》主旋律,分别用“啦、哒、噜”等衬词模唱主旋律。
在每一乐句尾,教师指挥部分学生模仿鸟叫“喳喳喳喳”,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发声练习。
(四)学习歌曲
1.完整地欣赏歌曲,说说歌曲中哪两句完全一样?
哪两句比较像?
哪一句完全不同?
2.根据学生回答,分别用不同色块表现歌曲中的相同与不同的旋律。
(点击课件)3.试唱曲谱。
4.对于第三句中的“5#45.”,要先听琴声再模唱,教师可以用手势提示,并提醒学生要轻声唱。
5.跟琴学唱歌曲。
6.完整、熟练地演唱歌曲。
7.通过对比演唱,根据学生的回答,为歌曲加入力度记号,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五)拓展1.教师介绍“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和歌曲作者李叔同。
2.出示《送别》,边欣赏边跟唱。
(六)教师课堂小结,结束教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银色的桦树林》,二声部轮唱。
2.我的创造
(1)3.听《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春的“诗情画意”,尝试二声部轮唱,并能完整熟练地演唱。
2.在“我的创造”音乐活动中,能运用“同头换尾”的技巧创编简单的旋律。
3.通过欣赏歌曲《森林狂想曲》了解其浓郁的地域风格特点,领略祖国的美丽风光。
教学重难点:
歌曲意境的创设和表现,旋律创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银色的桦树林》1.用LU轻声哼唱歌曲旋律。
2.有感情地齐唱歌曲。
3.师:
刚刚我们是用齐唱的形式来表现歌曲的,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呢?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并请一些学生上来表演。
4.尝试用二声部轮唱,并完整地演唱歌曲。
教师对学生的声音提出一些要求。
5.小组合作,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内容,提醒学生动作的设计要富有诗的意境。
6.分组展示歌表演。
(二)、我的创造1.唱一唱前两个乐句。
观察歌曲前两个乐句有什么联系?
(两个乐句节奏是相同的。
两乐句前段相同,只是结尾稍加变化。
)最后得出歌曲创造的一般规律:
同头换尾的手法。
2.感受两种“尾部”不同的音乐效果。
3.学生进行创编。
4.作品展示
(三)欣赏《森林狂想曲》
1.师:
大家知道著名的国家名胜风景区九寨沟吗?
它位于四川省北部,有“人间仙境”的美誉,被列为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
师:
有一首歌曲是这样唱的:
“在离开很远的地方,总有一双眼睛在守望,她有着森林绚丽的梦想,她有着大海碧波的光芒。
到底是谁的呼唤那样真真切切,到底是谁的心灵那样寻寻觅觅。
哦神奇的九寨,人间的天堂。
”让我们赶快来欣赏《绿色的祖国》吧。
播放歌曲《绿色的祖国》同时欣赏九寨风光。
2.欣赏完歌曲,学生谈谈感受。
3.再次欣赏。
(四)小结
1.请学生课后收集自己喜欢的表现“春”的音乐作品。
2.布置学生自制沙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
《美丽的喀纳斯湖》《森林狂想曲》2.唱:
《银色的桦树林》《绿色的祖国》3.学习舞蹈。
教学目标:
1.1.通过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和《森林狂想曲》,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体验不同音乐体裁所描绘的春景,感受中外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法和风格特点。
。
2.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两首音乐的形象及风格。
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森林狂想曲》
1.聆听《美丽的喀纳斯湖》《森林狂想曲》乐曲开头一段。
说说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
2.介绍作者。
3.让我们完整地来欣赏乐曲。
老师出示图形,请学生在欣赏时,听到音乐段落,选择出相应的图形。
并说出你的体会。
总结歌曲的结构:
A+B+A‘传统的三部曲式结构。
4.以“春”为主题,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小组合作,用动作形态表现各具特色的“春之图”。
(动作形态是动态和静态的结合,可以表现冰雪融化、春暖花开等不同的动作组合)随音乐律动。
(二)学习歌曲《银色的桦树林》《绿色的祖国》
1.导入用“啦”边跳边哼唱歌曲主歌部分旋律。
2.学生模仿,解决切分节奏3.听了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
4.再次欣赏歌曲,学生跟师一起跳。
6.学习歌曲舞蹈7.练习舞蹈8.随着音乐一起跳。
(三)课堂小结
第三单元梨花英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京调》(笛子与乐队)2.动:
我的创造:
填词演唱西皮流水旋律3.拓展:
西皮、二黄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京剧特有的声腔、节奏特点。
2.能分辨京剧中“西皮”和“二黄”两种不同的声腔,并能为“西皮流水”填上歌词进行演唱。
3.在听、唱、动的活动中走进国粹京剧,了解有关京剧的基本知识,增添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京剧声腔、节奏、旋律的特点,填词演唱“西皮流水”
教具准备:
钢琴、cd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一、听《京调》(笛子与乐队)1.出示竹笛,听赏竹笛音色,介绍笛子家族2.完整听(笛子与乐队)演奏的《京调》问:
音乐的情绪如何?
(活泼生动)师:
乐曲主要用笛子模仿了京剧的唱腔。
3.简单介绍京剧知识4.分段听相同的段落,用手势或颜色的变化表达5.分段听辨不同段落的情绪
二、动:
我的创造:
填词演唱西皮流水旋律
1.了解“西皮唱腔”和“西皮流水”的特点(“西皮腔”脱胎于梆子腔,其旋律高亢激昂,具有明显的北方特点。
)(西皮流水曲调流畅,旋律琅琅伤口)2.听“西皮流水”的旋律3.跟着音乐轻轻哼唱旋律4.填词再跟琴演唱(西皮的旋律特点多轻快、跳跃,指导学生填词时应多为一字一音)5.为乐曲起名6.表演,在“西皮”曲调中走碎步
三、拓展:
西皮、二黄
1.介绍相关知识“西皮”和“二黄”本是京剧中两种不同的声腔。
“西皮”唱腔的京胡定弦为“6—3”;“二黄”唱腔的京胡定弦为“5—2”弦。
“西皮腔”脱胎于梆子腔,其旋律高亢激昂,具有明显的北方特点。
“二黄腔”的起源有两种说法:
一说起源于江西的宜黄腔;一说源于徽调。
都是南方剧种,所以其南方音乐特色较为突出。
2.欣赏二黄慢板的代表性片断,与西皮流水做对比。
四、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
《急急风》2.唱:
《谁说女子不如男》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有关京剧的常识,能分辨京剧人物的行当,说出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2.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谁说女子不如男》,较好的唱出一字多音的拖腔,尽量唱出韵味。
3.能分辨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异同,了解京剧的发展与革新。
教学重点:
了解京剧不同于其他剧种的特点,如语言特色、伴奏乐器、旋律特点。
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来了解古老的京剧,增强兴趣。
教学难点:
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异同
教具准备:
钢琴、cd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一、简单反馈—复习导入播放以下京剧片断,小组抢答问题:
你能说出戏中人物的行当吗?
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杨门女将》《淮河营》《红娘》《白蛇传》《赤桑镇》《武家坡》《智斗》
二、听赏讨论—听赏分辨
1.听《急急风》
(1)简介人物身份后听赏
(2)他们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人物在剧中的性格形象分别有什么特点?
(3)这三个人物的行当?
(旦角、老生、花脸)你是怎样分辨的?
(旦角:
明亮、婉转;老生:
苍劲、挺拔、近于真声;花脸:
浑厚、高亢、洪亮)(4)体会和传统的京剧相比有哪些不同?
给你带来什么不同的感受?
(化妆、念白更生活化)
三、新歌教学
1.听赏全曲2.提问:
这是什么行当的唱段?
最后的笑声你能来模仿一下吗?
3.老师范唱4.用听唱法学唱歌曲5.表演《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段
四、欣赏《前门情思大碗茶》师:
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广为流传的京味歌曲,曾有多位歌唱家用民族、通俗等不同的演唱方式演绎过,已经成为海内外中国人怀家乡、念故乡、爱家园的一首著名歌曲。
1.音画结合边听边欣赏北京的景观(前门、北海、玻璃厂、豆汁、窝头、大碗茶等景观)2.跟录音轻声哼唱,体会歌曲的韵味。
四、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1.听:
《京剧锣鼓》2.唱:
《梨园英秀》3.动:
歌表演:
《梨园英秀》4.拓展:
京剧脸谱欣赏
教学目标:
1.乐于模仿戏曲中一些简单的身段、动作,并与同学合作表演“急急风”中“走圆场”,增强与他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感受京剧的独特表现力。
2.能熟练有感情的演唱《梨园英秀》,体会剧中融合的锣鼓经、数板、西皮音调等诸多戏曲元素。
教学重点:
唱好融合了京剧元素的儿童歌曲《梨园英秀》
教学难点:
了解锣鼓在京剧中的重要地位,并能跟着音乐演一演。
教具准备:
钢琴、cd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听:
《京剧锣鼓》1.看京剧的录象2.了解京剧锣鼓的作用3.听赏《京剧锣鼓》生:
开唱锣鼓4.念一念、奏一奏5.跟着(急急风)学走圆场
二、唱:
《梨园英秀》师:
让我们再来欣赏一组少儿京剧表演1.欣赏7岁小票友刘小园的京剧表演2.初听歌曲,找出曲中京剧的特点?
(锣鼓经、西皮风格旋律、数板等)3.用听唱法学唱歌曲4.分组演唱歌曲(一组念锣鼓经、一组数板、一组演唱)5.歌表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锣鼓经”、“数板”、“走圆场”进行表演。
三、拓展:
京剧脸谱欣赏
1.搜集脸谱:
课前搜集京剧脸谱(如“邮票上”、“舞台上”、“烟盒上”、“电话卡上”)2.说唱脸谱:
欣赏《说唱脸谱》的歌曲,师介绍脸谱的由来和相关知识,了解颜色与人物性格、品质、命运之间的关系。
3.画脸谱: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人物画一画京剧脸谱。
四、小结下课
第四单元田园交响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
《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让学生感受交响乐。
2.学生能够了解一些交响乐的特点和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感受、体验交响乐的特点和基本知识,从而能够进一步热爱艺术。
教学难点:
长音的对比欣赏,增强感受
教学过程:
1.了解交响乐
2.了解《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藏民歌,听赏《在那东山顶上》3.学唱歌曲
(1)第一遍放录音范唱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这首歌曲的演唱顺序怎样的?
(2)学唱歌谱a、教师弹奏全曲,学生用“lu”哼唱(提醒声音竖起来)b、分乐句跟老师唱谱,注意二四拍的强弱规律c、重点学习10——13小节,引导学生体验站在高处放声高歌的感觉。
师一句句教唱,着重教七拍长音。
用手势来表示七拍及下滑音。
(用游戏比赛来解决难点)(3)第二遍放伴奏音乐,学生跟唱。
4.进一步感受歌曲
5.学习《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
6.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
《田野在召唤》
教学目标:
1通过《田野在召唤》的欣赏,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田野在召唤》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2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教学重点:
唱好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衬词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欣赏《田野在召唤》
二、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师:
同学们,放牧不仅是草原地区主要的生产活动,也是高原地区的主要生产活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青藏高原放牧的小朋友。
1.生初听歌曲。
2.师:
从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绪?
生议一议。
3.师:
这首歌曲中哪些地方让歌曲具有典型的藏族风格,我们听第二遍感受一下。
生复听歌曲并议一议。
4.师小结:
装饰音的独特用法加上特有的衬词使这首歌曲具有典型的藏族风格。
同学们,你学过或听过的藏族歌曲,哪些也使用了类似的衬词和装饰音?
生议一议。
5.师小结:
同学们,藏族歌曲的最大特点恰恰是这些特有的衬词和装饰音。
下面就让我们来学唱歌曲《放牦牛的小卓玛》。
6.出示乐谱,学唱歌曲。
a、用“LU”发音,跟琴模唱旋律b、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了解“卓玛”是藏语美丽的意思,藏族人常把小女孩叫做“卓玛”。
c、跟范唱默唱自学,说说难点。
d、师带生逐一解决难点。
e、生完整跟琴唱。
f、男生唱,女生伴舞。
(用上节课学过的藏族舞蹈动作。
)
三、小结
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感受了蒙古族和藏族不同风格但都以放牧为主题的歌曲,这类歌曲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收集一些并相互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
《红蜻蜓》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习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律动:
《童年》
同学们,美好的童年总是给我们太多的回忆,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快乐的童年,会唱的同学一起唱。
(放课件)
2美丽的童年给你留下哪些深刻的印象?
(放风筝、爬山、、、)
生回答(放课件)欣赏童年的图片。
师:
是的童年是美丽的,难忘的像一首动人的歌,诉说着美好的童年。
你听、、、
二、新授:
1听范唱
提问:
这是一首什么拍子的歌曲?
什么速度?
情绪是怎样的?
2乐曲如此的美妙,展示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呢?
让我们在来欣赏一遍吧!
A找生描述
B用手中的画笔画下来。
3师介绍:
同学们画的太好了,说的也好把老师仿佛也带到了童年。
这是一首日本歌曲,名字就叫做《红蜻蜓>,多年以前,在日本美丽的富士山下,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当山上的桑树接满桑果的时候,小女孩就会在傍晚的时候,挎着一个小竹篮上山去采桑果。
这时候,在空中布满了美丽的晚霞,很多的红蜻蜓在晚霞中满天飞舞,这景色真美啊!
小女孩被眼前的美景深深的吸引。
沉浸在这美好的记忆,从此永远地刻在了小女孩的脑海中,不能忘怀,多年以后小女孩长大了,当她回到故乡,重新来到山上。
不禁回忆起童年时代的朋友—红蜻蜓。
童年多么难忘啊!
让我们一起来静静地再来聆听一遍吧!
4用“呜”哼唱歌曲。
5我们来有感情的,带着对童年的回忆之情朗读一遍歌词好吗?
6下面让我们一起轻声唱起来。
7找出难点:
A红蜻蜓B红蜻蜓呀C竹竿尖山
8一起唱一遍
三、歌曲处理:
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我们应深情一点、慢一点的速度去演唱。
四、思想教育:
日本发生了特大地震,许多人失去了家园和亲人。
让我们在蜻蜓上为灾区人民写上祝福语。
(贴到黑板上)
同学们起立,让我们真诚的为他们祈祷,祝愿他们幸福安康。
愿这个世界不再有战争,愿人间永远充满爱,
让我们一起深情的唱起《红蜻蜓》。
愿晚霞中的红蜻蜓把我们的祝福传遍世间的每个角落!
唱着个走出教室。
第五单元荡漾的深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划船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划船歌》,能运用音乐力度变化来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在演唱过程中能体验作品的人文内涵与艺术魅力。
2、对《划船歌》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音乐情绪的感受及表现。
2.歌曲教学中的一字多音及歌曲地方风味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师: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听赏音乐,感觉一下,你好像坐在什么上面?
(听歌曲伴奏音乐,随老师的手势上下起伏)
2,欣赏印度尼西亚风光(介绍人文背景)
师:
小船摇啊摇,载着我们去向何方呢?
二,欣赏《划船歌》
1, 师:
印尼的船工们热爱自己的生活,一边劳动的他们还愉快的哼唱着劳动的歌。
(欣赏范唱,学生律动)
2, 再次欣赏并且提问:
小船要带我们去何方呢?
船工们心里又在想什么?
(理解歌词意思)
3,让我们坐上小船一起出发吧!
随琴用“噜”哼唱旋律!
用手划旋律线。
4、随琴唱谱,感受旋律的走向
5,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师:
这一部分旋律中出现了许多的附点节奏,他们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对比唱加了和不加附点的旋律)
6,教师指导学生用自然轻柔的盛宴歌唱。
7,学唱第二部分
学唱第一句
师:
小船由远处慢慢地向我们划来,越来越近。
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歌声表现?
——提示:
唱两遍,第一遍用怎样的力度来表现?
。
。
。
。
。
。
学生按要求明显地做出声音力度的对比。
渐强
师:
你听,发生什么事情了?
呼呼的北风向小船吹来,我们的声音应该怎样呢?
面对北风的来袭,船公们不畏艰险,奋力向前划行,这句我们以怎样的力度来唱?
f
学生把这两句唱一唱
师:
请你找出歌曲中重复的乐句。
这句为什么要重复出现?
教师小结,学生唱一唱
学生完整地演唱《划船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唱《外婆的澎湖湾》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能感受到乐曲所描绘的不同意境,能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2.能用优美、质朴的声音唱出对大海、家乡、母亲的深挚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音乐的变化,调整演唱的力度及情绪。
2.用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二、听赏
三、歌曲
1.听音乐,朗诵诗歌听一段海浪的声音,请学生描述自身的感受。
师:
现在,你们仿佛置身在哪里?
2.微微的海风吹来,掀起阵阵波涛,多么美妙地感觉啊,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吧!
模仿海浪的声音,“hu”分三组,一组一组叠加。
提醒学生注意气息的控制,字头突出,渐弱处理。
3.随音乐朗诵歌词优美的海景使人陶醉,清新的海风使人舒畅,让我们怀着这美好的感觉一起来念这首小诗吧!
(朗诵歌词)4.哼唱旋律用海风的声音来哼唱旋律。
5.找出重点乐句在什么地方海风大了?
海浪高了?
6.学唱歌曲重复乐句在情感上的作用。
(心情激动,内心的呼唤……)演唱时应该如何表现?
(更深情,力度更大一些……)学生演唱(齐唱、分组唱、领唱与齐唱)听唱前半部分7.完整表现歌曲齐唱(深情地)女生领唱+齐唱
四、拓展
这是一首赞美大海,赞美家乡的歌曲,以往我们还学过哪些同类的歌曲呢?
课后搜集一下,相互交流。
五、总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听《蓝色多瑙河》《海滨音诗》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蓝色多瑙河》,使学生初步了解圆舞曲的风格和音乐特点。
2、通过欣赏分析、讨论、对比乐曲《海滨音诗》,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场面和情景,感受节奏、节拍、旋律、速度、力度对表现音乐情绪的作用。
3、通过听赏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学习用音乐表达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认识音乐表现手段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
在课堂中创设出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激动的情绪氛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互问好。
(二)、导入新课:
学生欣赏乐曲、老师提出问题:
“你们知道刚才欣赏的乐曲的曲名吗?
它的作曲者是谁?
”学生听后回答。
(三)、课题出示——欣赏《蓝色多瑙河》
1、简介乐曲的创作背景。
2、作者介绍:
约翰·施特劳斯(1825年-1899年),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演奏家。
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誉为“圆舞曲之王”。
主要作品有:
轻歌剧、圆舞曲及其它舞曲共四百余首。
3、作品简介:
《蓝色多瑙河》在奥地利被称为“奥地利第二国歌”。
这首浸满维也纳乡土之情的圆舞曲,格调高雅、优美动听,渗透着作者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深情厚意。
4、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
(1)、这首圆舞曲由几个部分组成?
(2)、体裁与形式是什么?
(3)、创作及首演时间?
(四)、分段欣赏与讲解。
1、序奏:
分成两个段落,乐曲一开始奏出轻弱的震音,使人理想到薄雾缭绕、寂静的多瑙河晨景。
柔和地、充满希望的上行音符,仿佛多瑙河从沉睡中苏醒。
逐渐增强的力度,宛如东方晨曦初露、充满生机。
2、第一圆舞曲:
主题来自序奏的主要音调,抒情、明朗的旋律,使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已来到多瑙河。
3、第二圆舞曲:
主题跳跃、起伏,给人热情、爽朗,朝气蓬勃的感觉。
4、第三圆舞曲:
主题优美、典雅、端庄而稳重。
5、第四圆舞曲:
主题呈现出妩媚清丽、优美动人的特点。
接下来是一段舞蹈节奏,兴奋活泼、热烈奔放。
6、第五圆舞曲:
主题旋律起伏回荡,柔美而又温情。
接下来是一段热烈而又欢腾的音乐,形成了全曲的高潮。
7、尾声:
乐曲最后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五)、回答问题:
1、这首圆舞曲由几个部分组成?
答:
答:
三部分。
全曲由序奏、五首小圆舞曲、尾声构成。
2、体裁与形式是什么?
答:
管弦乐圆舞曲。
3、创作及首演时间?
答:
1867年。
(六)、圆舞曲的特点:
格调高雅、优美动听,乐观向上、振奋人心。
(七)课堂小结: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时间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是美的艺术。
通过作品欣赏,你能跨越时空感受到多瑙河的美丽吗?
你听到了流淌在音符之间作者的爱国之情吗?
请把你的真实感受告诉大家。
(八)、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小作文:
《音乐欣赏课后的感想》。
第六单元情系江淮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凤阳花鼓》
教学目标:
1、宏扬民族文化,学唱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了解民族打击乐器,并初步掌握它们的演奏方法和使用效果。
2.通过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学习,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了解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通过简单节奏伴奏,使学生能用鼓、锣为歌曲《凤阳花鼓》伴奏。
4、初步接触平湖的地方曲艺——钹子书,并为本市的民俗文化特色感到自豪。
教学难点:
1、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对歌曲的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还有对此类作品的的音乐形象的感受。
2、歌曲中衬词的正确演唱。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打击乐器若干 钢琴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接触音乐以来学习和欣赏了不少的民歌,下面老师哼唱几首,考考大家,它们分别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太阳出来喜洋洋》 (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苏教版五 年级 下册 音乐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