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docx
- 文档编号:3506829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59.44KB
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docx
《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
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
1主要编制依据
1.1公司《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程序》;
1.2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程序》、《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1.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1.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8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程序
项目部开工前确定、选择识别范围,结合自身特点识别危险源,按经验判定风险级别,填写《危险源调查表》。
质安部门组织有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小组,按评价准则进行评价、归纳,整理成《危险源评价表》,最后形成《重大危险源清单》。
《危险源调查表》、《危险源评价表》、《重大危险源清单》,由项目部技术部门编制,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后送项目部经理审批;项目部的危险源管理方案由项目部的项目经理审核后由公司总工审批,并由项目部技术部门根据重大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编制应急和响应预案。
项目部要随时对作业现场的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情况进行检查,在安全日记中予以记录,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
质安部门每月一次对项目部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情况进行检查。
作业班组在每天上班前对操作工人进行安全交底,组织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点时做好自检、自查工作,发现重大隐患及时向上级汇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当发生事故,应对危险源进行重新识别、评价。
项目部对在有粉尘、强噪音、光、放射、震动等特殊条件下作业的人员,应严格按有关规定发放和使用劳保用品,并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3危险源识别
3.1危险源辨识分类
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首先应对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分类。
分类可任选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一种:
3.1.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分类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
第一类物理性危险源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
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塔吊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如:
钢筋、木工机械传动带无防护罩,土方作业安全距离不够。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如:
电线接头未包扎、电焊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产生火花。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液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如:
手风钻、空压机、通风机工作时发生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液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如:
手风钻工作时的振动。
(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
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
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如:
激光仪发出的辐射。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堆料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危害);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如:
气割产生的高温颗粒。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氮、氧气泄漏。
(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如:
二氧化硅粉尘。
(12)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其他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第二类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如:
氧气瓶、油漆。
(2)自燃性物质;如:
煤。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如沥青熔化过程中产生毒气。
(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如:
稀释剂。
(5)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第三类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他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第四类心理、生理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第五类行为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失误);
(2)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
(3)监护失误;
(4)其他错误;
第六类其他行为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3.1.2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分类
(1)物体打击,是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如落物、滚石、锤击、碎裂、砸伤和造成的伤害,不包括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爆炸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是指本项目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如机动车在行驶中的挤、压、撞车或倾覆等事故,在行驶中上下车、搭乘电瓶车或放飞车引起的事故,以及车辆挂钩、跑车事故;
(3)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等伤害。
如工具或刀具飞出伤人,切削伤人,手或身体被卷入,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被转动的机具缠压住等。
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伤害;
(4)起重伤害,是指从事各种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不包括触电、检修时制动失灵引起的伤害,上下驾驶室时引起的坠落;
(5)触电,指电流流经人身,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隧道、洞室透水淹溺;
(7)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指造成人员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不包括非企业原因造成的火灾;
(9)高处坠落:
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包括脚手架、平台、陡壁施工等高于地面和坠落,也包括由地面坠入坑、洞、沟、升降口、漏斗等情况,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
是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等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
适用于因设计或施工不合理而造成的倒塌,以及土方、岩石发生的塌陷事故。
如建筑物倒塌、脚手架倒塌,挖掘沟、坑、洞时土石塌方等情况。
(11)锅炉爆炸:
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
(12)容器爆炸:
容器(压力容器、汽瓶的简称)是指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且事故危害性较大的承受压力载荷的密闭装置。
容器爆炸是指压力容器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即物理性爆炸。
包括容器内盛装的可燃性液化气在容器破裂后,立即蒸发,与周围的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到火源时形成的化学爆炸,也称容器的二次爆炸;
(13)其他爆炸:
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
(14)中毒和窒息:
指人体接触有毒物质,如在误吃有毒食物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或在废弃的坑道、横通道、暗井、涵洞、地下管道等不通风的地方工作,因为氧气缺乏有时会发生突然晕到,甚至死亡的事故称为窒息。
不适用于病理变化导致的中毒和窒息事故,也不适用于慢性中毒和职业病导致的死亡;
(15)其他伤害:
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称为其他伤害。
如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钉子扎伤等。
3.2危险源的辨识内容
3.2.1工作环境:
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3.2.2平面布局:
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3.2.3运输路线:
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
3.2.4施工工序:
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3.2.5施工机具、设备:
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3.2.6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
如提升、起重设备等;
3.2.7特殊装置、设备:
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
3.2.8有害作业部位:
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3.2.9各种设施:
管理设施(指挥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院卫生所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
3.2.10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3.3危险源辨识准备
在危险源辨识前,负责此项工作的施工人员应作好充分准备:
3.3.1项目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在人员、时间和其他资源上给予支持和保证;
3.3.2必须由懂专业、有经验的人员组成辨识小组,如生产副经理、技术负责人、技术员、安全员、班组长、机械司机、管库员、现场施工人员;
3.3.3识别和应用的法律法规要全,基本覆盖本项目的所有施工、作业(工作)及设备(设施);
3.3.4对参加辨识的人员应掌握辨识范围和类别的基本情况,了解法律法规对本项目安全具体要求;
3.3.5资料准备齐全。
3.4危险源辨识方法
3.4.1调查法:
辨识小组按3.2内容在现场进行调查、辨识;
3.4.2安全检查表辨识法:
辨识小组按3.2内容编制安全检查表,进行辨识;
3.4.3经验法:
辨识小组按3.2内容,结合以往经验进行辨识;经辨识的危险源填入《危险源调查表》内。
4危险源评价
详见项目部危险源评价表。
风险评价应由有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成立评价小组,在熟悉作业现场、相关法规、标准、评价方法后方能进行。
4.1专家打分评价法
4.1.1由评价小组(一般5~7人)对本项目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逐个打分,根据分值大小确定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
在评价时要考虑:
A伤害程度;B风险发生的可能性;C法律法规符合性;D影响程度;E资源消耗等因素。
其分值大小见《危险源评价专家打分法分值表》。
4.1.2评价时,对应《危险源评价专家打分法分值表》,几人同时对某一危险源进行打分,然后由主持人将各位专家的分值相加,再除以人数,所得分数即为危险源和级别分数。
综合得分在12分以下为一般危险源,12分以上为重大危险源;当A=5和B=5时,也应定为重大危险源。
评价情况填入《危险源(专家打分法)评价表》内。
危险源评价专家打分法分值表
评价项目
伤害可能的程度
应得分值
A伤害程度
严重
5
一般
3
轻微
1
B发生的可能性
大
5
中
3
小
1
C法律法规符合性
超标
5
接近标准
3
达标
1
D影响范围
周围社区
5
场界内
3
操作者本人
1
E资源消耗
大
3
中
2
小
1
4.2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4.2.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其赋分标准见下表: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6
相当可能
0.2
极不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0.1
实际不可能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
人员暴露于危险
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
人员暴露于危险
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0.5
非常罕见的暴露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
分数值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分数值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7
严重,重伤,或造成较小的财产损失
40
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3
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
1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4.2.2由评价小组专家共同确定每一危险源的LEC各项分值,然后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
D=LEC
4.2.3将D值与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中的分值相比较,进行风险等级划分,若D值大于70分,则应定为重大危险源,。
危险源评价情况填入《危险源(LEC法)评价表》内。
根据风险值D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分数值
风险级别
危险程度
大于320
一级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予案)
160-320
二级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予案)
70-160
三级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编制管理方案)
20-70
四级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小于20
五级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无论是专家打分法还时LEC法,危险等级的划分都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应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5重大危险源清单
详见重大危险源清单。
5.1重大危险源的确定
通过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D法)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根据经验,危险性分值在70分以下,可将危险源纳入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控制。
当分值在70分以上,则被认为是不可容许或不可接受的风险。
施工中存在着这样危险的作业、活动、设施和场所就是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具有伤亡人数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征。
险源一般出现在:
坍塌、基坑开挖、起吊作业、多人高处作业、锅炉压力容器、油料、易爆物品贮运等。
重大危险源的确定要防止遗漏,不仅要分析正常施工、操作时的危险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分析支护失效,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因素。
5.2重大危险源的控制
对于重大危险源,必须明确须达到的目标,确定完成时间,由责任部门制定专项安全施工方案,通过资金保证,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来落实安全技术措施。
工程部应对专项施工方案及其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5.2.1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满足以下原则:
a)应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相关方的其他要求;
b)要进行充分评审,广泛听取意见,方案应附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
c)符合建没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规定条款的,必须经专家论证;
d)随着认识的提高、施工进度的发展,重大危险源会发生变化,专项施工方案应随之不断更新或补充。
5.2.2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有以下三种:
a)消除风险。
若可能则完全消除危险源,若淘汰落后工艺、设施等。
b)降低风险。
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努力降低安全风险,如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作业时,按要求做好临边防护及隔离措施,定期对支护、边坡变形进行监测等。
c)个体防护。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模板支撑、拆除时,操作人员穿戴好安全带、安全帽、工作鞋等。
5.2.3重大危险源的控制程序如图1所示:
5.3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5.3.1凡符合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中所列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等于或大于临界量的重大危险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上报和管理。
5.3.2工程项目中存在重大、重要危险源时,应进行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并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公司工程部组织专家审查认定。
5.3.3对重大危险源都要有完善的安全技术控制防范措施和组织措施(包括对人员的培训与指导,提供安全的设备,对工作人员的水平、工作时间、职责的确定,以及对外部合同工和现场临时工的管理)。
5.3.4凡被列入重大、重要危险源的项目,实行三级安全管理控制,即:
(1)所在班组危险源的安全检查表每天每班检查1次。
(2)工区危险源的安全检查表每周检查1次。
(3)项目部危险源的安全检查表每月检查1次,负责检查重大危险源的消防工作。
5.3.5对危险源检查中查出的隐患,要按照职责分工,立即落实整改并及时将整改结果记录存档,对查出的重大隐患或暂时无法整改的项目,要以书面形式,对口上报项目部主管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接到报告后,要立即组织危险评估并将落实整改意见报项目部主管领导。
5.3.6质安部要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危险源评估与整改、应急计划与措施、消防安全管理),并对控制管理结果及应急救援工作落实情况和器具保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格考核。
5.3.7重大及部分重要危险源应由主要领导主持制定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报公司工程部批准后实施。
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包括下述内容:
a.任命现场安全事件的管理者和现场主要管理者,并确定他们的义务和责任。
b.成立应急控制中心组织,并其明确地点。
c.明确设施内外报警和通讯联络步骤。
d.评估潜在事故的危险性质、规模以及紧急状态发生时的可能作用。
e.在紧急状态下现场工人的行为,包括撤离步骤、紧急处置措施、工程抢险措施、现场医疗急救措施。
f.在紧急状态下其他人的行动。
g.制订与外部机构联系的计划,其中包括与紧急救援服务机构的联系。
2)一旦现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被确定后,应确保所有工人以及外部应急服务机构了解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
并每年演练1次,落实该计划全面执行的情况,从中发现不足和缺陷。
3)项目应尽快修改应急预案以适应现场设施和危险物的变化,修改后的内容应通知所有与应急预案有关的人员。
6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方法
危险源管理方案是实现目标和指标的行动方案,应包括的内容:
⑴目标和指标。
⑵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措施、方法。
⑶方案的执行部门及相关负责人。
⑷投入资金的预算。
⑸时间步骤和期限。
6.1安全管理
6.1.1目标、指标
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制度落实。
6.1.2主要措施
⑴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落实到人。
⑵各层次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逐层次严格管理。
⑶各层次制定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并逐层考核。
⑷建立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并认真执行。
6.1.3启动时间:
2011年10月19日(项目开工时间);完成时间:
2013年1月11日(项目竣工时间)。
6.1.4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执行部门:
湖南省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攸县发展中心工程项目部
负责人:
蒋社祥(项目经理)
主管部门:
质安部门
主管领导:
周波(项目负责人)
6.1.5费用:
依据项目合同安全费用足额用于工程。
6.2防止倾覆事故的管理
6.2.1目标、指标
杜绝大型机械拆装、脚手架搭拆发生倾覆事故。
6.2.2主要措施
⑴制定大型机械拆装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并送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执行。
⑵对机械拆装的全过程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⑶大型机械拆装应由有拆装资质的队伍拆装,拆装人员应该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⑷拆装全过程应派专人监护。
⑸拆装人员应按操作规程说明中拆装工序拆装,严禁违规操作。
⑹大型机械组装结束后,应先进行自检查,试运转后请当地主管部门检测合格后,挂牌运行。
⑺根据工程情况和选用脚手架的类型,编制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公司技术负责人批准。
⑻各种不同类型的脚手架应按各类脚手架搭设规范进行搭设和验收。
⑼在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应注重架体与建筑结构的拉结,杆件间距与剪力撑的设置,脚手架与防护栏杆,悬挑梁及架体稳定,脚手架荷载,制作组装,安全装置和验收与交底等几个重大环节,保证脚手架安全可靠。
⑽各类脚手架搭设完成后,项目部应组织技术、安全部门验收。
⑾暴风雨,防汛期间,应组织对脚手架的专项检查,发现隐患,应及时整改,做好排水工作。
6.2.3起动时间:
每次装拆前及装拆过程;完成时间:
拆除完成
6.2.4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执行单位:
湖南省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攸县发展中心工程项目部
负责人:
将社祥项目经理
主管部门:
质安部门,设备部门
主管领导:
刘剑锋
6.3防止坍塌事故的管理
6.3.1目标、指标
杜绝发生模板安拆、基坑坍塌事故
。
6.3.2主要措施
⑴模板、大模板施工前应首先进行结构设计,保证模板能承受各类荷载。
⑵模板、大模板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组织方案,并经公司技术负责人批准。
⑶施工中,应对各类模板、大模板吊运、安装、砼振捣过程,模板支撑系统,模板存放、模板验收、作业环境等和模板拆除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⑷安装和拆除大模板,吊车司机与安装人员应经常检查索具,密切配合,做到稳起、稳落、稳就位,防止大模板大幅度摆动,碰撞其他物体,造成倒塌。
⑸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机械、机具或其他物料集中堆放,以避免产生过大的集中荷载,造成坍塌。
⑹、各种模板支撑,必须按照模板支撑设计方案要求,立杆、横杆间距必须满足要求,不能减少和扩大,特别是采用木支撑施工法,防止模板砼施工时坍塌。
⑺在各类模板、大模板拆除时,应按模板拆除安全技术规程执行,不得成片撬落或拉倒。
⑻根据土质和周边的情况编制深基础围护技术措施。
⑼根据区域基础施工状况,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经公司技术负责人批准及专家论证。
⑽进行深基础支围措施安全技术交底。
⑾基坑、井坑的边坡和支护系统应随时检查,发现边坡有裂痕,疏松等危险征兆,应立即疏散人员采取加固措施,消除隐患。
⑿注重坑边荷载,基坑四周不得堆放积土、积土应及时清运,且周边不得堆放材料和大型机械。
⒀挖掘土方应按方案要求逐层施工,不应一次开挖过深,并做好排水措施。
6.3.3起动时间:
项目开工时间;完成时间:
项目竣工时间
6.3.4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执行单位:
湖南省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攸县发展中心工程项目部
负责人:
蒋社祥项目经理
部门:
质安部门
主管领导:
李成都
6.4防止物体打击事故的管理
6.4.2目标、指标
杜绝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
6.4.2主要措施
⑴严格执行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⑵高处作业时禁止向下方抛物。
⑶清理的固体废物应袋装吊下,严禁抛洒。
⑷凡吊装物体(钢材、砖、钢模、钢管等)应捆绑牢固,并有专人司索、指挥。
⑸大型机械拆装作业的配件、工具等应装入工具袋防止落物。
⑹凡拆除的脚手架钢管等应递送至地面,脚手架、模板上的工具、机具、材料应放置稳妥,防止落下。
⑺加强施工过程的检查,防止落物伤人。
6.4.3起动时间:
项目开工时间;完成时间:
项目竣工时间
6.4.4责任单位和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大 危险源 管理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