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第一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docx
- 文档编号:3504856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25MB
陕西省宝鸡市第一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docx
《陕西省宝鸡市第一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宝鸡市第一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宝鸡市第一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语文
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1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土。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1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超期服役的“哈勃”
哈勃的历史,可追溯至1946年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天文学家斯必泽的论文《在地球之外的天文观测优势》。
在文中,他提出了太空中的天文台的几点优势,为以后设立太空望远镜奠定了基础。
但直到1970年,美国航空航天局才付诸行动。
当时面临的最现实问题是,空间望远镜轨道平台肝耗费的资金,是一个天文数字。
美国国会对空间望远镜的预算需求提出了许多质疑,甚至一度剔除了所有关于空间望远镜的预算。
在美国天文学家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才恢复了一半预算。
资金的缩减导致望远镜的镜片口径由3米缩为24米。
作为共同合作的伙伴,欧洲航天局提供了部分经费和一些望远镜上需要的仪器。
作为回馈,欧洲的天文学家可以使用不少于15%的望远镜观测时间。
由于预算经费急剧膨胀,预计在1983年发射的太空望远镜,发射日期一再延迟。
直到1990年4月24日,太空望远镜才由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送入轨道。
它被命名为“哈勃”,以纪念发现宇宙膨胀的天文学家史德温·哈勃。
从此,天文学进入了“哈勃”时代,这是天文学研究的黄金时期。
哈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空望远镜,体积跟一辆大型巴士差不多,被称为一座完整的“太空天文台”,包括全部自动化仪器设备,主镜、副镜、成像系统、计算机处理系统,中心消光圈、主副镜、消光圈、控制操纵系统和图像发送系统等。
它的工作意义重大,神奇无比。
在距离地球大约353英里(约568公里)的轨道上,它以每秒5英里的速度运行,大约1个半小时内绕地球旋转一周。
它能观测星群中的任何一颗星星,能研究宇宙的大小扣起源,以及宇宙的年龄;它能分析河外星系,确定行星、星系间的距离;它能对行星、黑洞、类星体和太阳系进行研究,并画出宇宙图和太阳系内各行星的气象图……它使人类观测宇宙的视野扩大了350倍,使人类看到宇宙中140亿光年前发出的光。
全世界2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科学家利用它进行了近百万次科学观测,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撰写了数千篇论文。
2011年7月4日哈勃对一颗位于1000先年之外的系外行星进行了观测,目的是判断其大气中是否含有水汽。
这是哈勃望远镜21年的职业生涯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那天,它完成了第100万次观测任务。
现在,哈勃累计飞行了大约45亿公里,这相当于海王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它每月观测产生超过80G的数据,印刷成书,足以填满两个美国国会图书馆。
哈勃21年的经历,就像一部人生传奇。
它是个恪尽职守的“劳模”,但这个“劳模”付出的代价相当惨重。
自从进入太空后,哈勃一直在超负荷工作。
因使用过多,它的陀螺仪、太阳能电池板、影像摄谱仪、绝热毯、冷却剂等都出现过故障。
历经五次修复,哈勃才恢复正常,此外还有其它许多大大小小的“手术”。
哈勃的设计寿命只为15年,早已开始超期服役。
在哈勃升空后不久,美航天局就开始研究设计下一代太空望远镜以替代哈勃,即现在的詹姆斯·韦伯望远镜。
但是,原定计划韦伯会在2007年升空接替哈勃,但由于成本严重超标,韦伯发射也是一推再推,据说最早也要到2015年9月才能升空。
这意味着哈勃至少还得再硬拼4年。
科学家说,哈勃望远镜停运后,它可能会被回收,也可能在控制中心的指挥下,最终坠落到海洋里。
烈了那一天,全世界的天文学家都将怀着虔敬的.a'情向这个克勤克俭的“劳摸”“志哀”。
(摘自2011年8月30日《作家文摘》作者:
书荣沉舟。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国天文学家斯必泽1946年就提出了在太空进行天文观测的若干优势,由此奠定了设立太空望远镜的基础,这是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历史渊源。
B.美国航空航天局到1970年才开始着手太空望远镜的研制工作。
面对美国国会对这项工作提出的许多质疑,美国的天文学家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C.欧洲航天局为太空望远镜的研制提供了部分经费和一些所需要的仪器。
美国方面则以不少于15%的望远镜观测时间的使用权作为给对方的回馈。
D.1990年4月24日,以发现宇宙膨胀的艾德温·哈勃的名字命名的哈勃太空望远镜被送人太空,天文学研究从此进入了黄金般的“哈勃”时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哈勃在距离地球大约568公里的轨道上运行,相当于一座完整的太空天文台,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空望远镜,体积跟一辆大型巴士相仿。
B.哈勃的工作意义重大,它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全世界数以千计的科学家利用它进行了近百万次科学观测,在此基础上推出了许多科研成果。
C.啥勃无比神奇。
它能对字宙的大小、起源和年龄进行研究;能分析河外星系,确定行星、星系间的距离,能对星群中的任何一颗星体进行观测。
D.哈勃的工作量异常惊人。
迄今为止,它至少完成了100万次观测任务,如果把它观测所产生的数据印刷成书,足以填满两个美国国会图书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_由于资金严重不足,哈勃的镜片比原计划缩减了0.6米。
进入太空后,它克勤克俭地超负荷工作,经历了五次修复和其它许多大小“手术”。
B.21年来,哈勃在太空运行约45亿公里。
它的经历就像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它拓宽了人类观测宇宙的视野,为人类揭开了宇宙的许多奥秘。
C.从2005年起,哈勃就开始超期服役。
因成本过高,它的“接班人”韦伯迟迟不能“上岗”,这意味着哈勃至少还得再硬拼4年才能完成使命。
D.哈勃这个恪尽职守的“劳模”已经衰老了,几年后它将被回收或者坠落人海。
届时,全世界的天文学家都将怀着虔敬的心情关注哈勃的归宿。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宗方权听天下事听:
治理
B.诏迁官知楚州粮料院知:
了解
C.长卿矫制使还矫:
假托(命令)
D.时又将弛茶禁而收其征征:
赋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①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②断续。
机心③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①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作。
②微:
指泉声细微。
③机心:
机巧的·心计。
《庄子·天地》: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
8.第二联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请结合诗句简析。
(5分)
9.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最大特点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而或长烟一空,,浮光跃金,,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范仲淹《岳阳楼记》)
(2)___?
杜鹃啼血猿哀鸣。
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琵琶行》)
(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___,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诸葛亮《出师表》)
乙选考题
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交字,完成
(1)-(4)题。
(25分)
放水
王往
放水最好是白天。
才下去一锨,渠里的水就挤进了田埂,挤进了稻田,顺着交叉的裂缝跑去。
等到水口子开大了,放水的人把水口子修得方方正正的了,水反而不急了,四平八稳地流向秧苗深处去了。
这时候,放水的人也胸有成竹了,扶着铁锨柄,看着一大片秧田,一脸的知足。
太阳烤着田野,烤着他赤裸的上身,烤得他冒油、冒汗,可是烤不干他的稻田了,他一点不在乎太阳的炽热。
他顺着田埂走,把田埂上的杂草铲铲,把秧苗间的稗子拔拔,凡是妨碍秧苗生长的,他都容不得。
水在秧苗间流着,“咝哗咝哗”的响着,细细的,像小鱼在打闹。
有时,也真会有小鱼小虾溜进来的,慌里慌张地乱冲乱撞。
放水的人听着这声音,感觉凉快,充实。
要是刮来一阵风,他一定会一边搓着胸脯的灰,一边往稻田的尽头看去,想着秋天披金戴银的样子。
这全是水带来的好心情。
水,是流动的米。
可是,白天的水紧张。
上游总是有人拦起坝子,或者堵住桥洞。
小永子家的田在下游,而且地势高,要放水,往往要选择在晚上。
晚饭过后,地势高的几家人就扛了铁锨,往上游的肖庄方向去了。
肖庄那一段渠道,有两个桥洞,都是直径七八十厘米的水泥筒子,十有八回是塞着杂草的,他侗掏了杂草,再往上走,看看有没有人打泥坝子。
有时,他们会遇到肖庄的人,他们看着桥洞看着泥坝子,不准掏不准挖。
前几年,为了这事,上游和下游的打过,上游的一个人被打断了腿,成了残疾,下游的一个人被抓进了大牢。
后来,下游的人就不跟上游的人争了,有人守着,就等,不说等他们放好了水,起码也要趁他们不在才下手。
那个致人残疾的人就是小永子他爸。
他爸一蹲牢,小永子书就读不成了,在家帮他妈做些杂事。
他爸回家后,也出去打工了。
这样等啊等的,要到上游的田显吃饱喝足了,水才能到下游。
这时候往往是下半夜了。
水在渠里奔涌着,他们在岸上急走着。
水比他们走得快,可是到了自家田头,水也不是一下子能放进去的,他们先挖好水口子,等水位涨高了。
这个过程是折磨人的,他们互相走动着,看别人家的水进去了没有。
要是别人家的水进去了,就急着往自家田头跑。
终于,水位涨高了,田野里响起了快活的声音:
“我家田进水了,你家呢?
”
“进了!
也进了!
”
于是,他们又聚到了一起,有人铺下塑料薄膜,大家坐到一起,烟头子就亮了起来。
小永子家的田进水了,他还要去帮三婶子家的田挖好水口子。
二婶子的两个女儿小玉子和小彩子都在昆山打工,二叔也在外打工,二婶子一个妇道人,忙了一天,哪里经得住深更半夜的熬?
.夜里的水声听着比白天响,流进田里,也流选人的心里。
他们说着村里的事,不时地拍一下蚊子,笑着。
小永子很少说话,他们的话都很粗,以男男女女的事为多,小永子插不上嘴;笑的也少,他常装着没听见。
坐累了,小永子就拿了手电,沿着田埂,看看自己家的稻田进了多少水,然后再击看看二婶家的。
在二婶家田头,他总是想到她家的小彩子。
小彩子没打工的时候,经常和他来放水。
两家的田地势都高,白天很难放上水。
放不上,他们俩也要来看看。
有一回,他去稻田尽头的芦苇丛里小便,小彩予以为他去摘野果的,溜到他后面大叫一声,“小永子”,他吓得一抖,小彩子这才晓得他做什么的,红着脸跑了。
也没跑多远,就在田埂上等他。
他却不好意思走近她,对小彩子说,你回去吧,我晚上和人家来放水,给你家也放上。
小彩子说,那我们一起回家吧。
小彩子大大方方地看着他,眼睛清亮亮的,像阳光照着的水一样。
小彩子脸不红了,他却红~脸,跟在她后头。
那天晚上,他放水一直放到天亮,回去告诉二婶,说给她家的水也放上了。
二婶子说,难为你了,小彩子早和我说了,一早就跑你家两趟,看你回来没回来,这会正在锅屋里给你煎鸡蛋呢。
他说,不吃不吃,我回家了。
说完就跑了。
哪知,二婶找上门来,说你去不去,小彩子在家掉眼泪呢。
他只好去了二婶家,小彩一见他就别过身子,眼睛像沾着露水……
天快亮了,稻田的水和渠里的水一样平了,他们打起水口子,回家了,一个个身上都是湿漉漉的露水。
小永子先去二婶家,隔着窗户喊:
“二婶子,水放上了。
”‘
屋里头回应:
“小永予啊,难为你了,我这就起来。
”
“二婶子,不要起来哟,我还要回家睡觉呢。
”
屋里灯亮了,小永子已经走了。
到了家,往床上一躺,睡不着了,心里有什么东西在响,听听,还是渠水流进稻田的声音。
秋天,稻子泛黄了。
小永子家的稻子长得不错,二婶家的稻子长得也好。
二婶子说,小永子,全亏你呀,摸着黑给我家稻田放水。
小永子笑了。
二婶子又说,我打电话跟小玉子小彩子都说了,稻子长得不错,全亏小永子放水呢。
小永予脸红了,过了一会问二婶子:
“小彩子回不回来收稻子?
还有小玉子?
”
二婶子说:
“不回来,不回来就算,你二叔要回来的。
”
小永子说:
“哦……”
小永子他爸回来收稻子了。
父亲说,收了稻子,就带他出去,他在苏州打工时碰见了以前的狱友,那人修摩托车,他叫人家收小永为徒。
小永子说:
“要是我也不在家了,明年谁去稻田放水哟?
”
父亲说:
“随它去,种这二亩田有什么指望。
”
小永予不作声了。
一旁的二婶子说:
“小永子,你爸说的对,还是学个手艺好哦。
就是你这一走,不晓得哪个还会帮我放水哟…...”
二婶子说完,眼圈就红了。
小永子默默离开了父亲和二婶子,去了稻田里。
稻子更黄了,平原上所有的穗子都在他的泪水里垂了下去。
(选自《短小说》2010年第8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写上游“总是有人拦起坝子,或者堵住桥洞”是为了表现肖庄人的自私自利和小永子他们的愤怒与无奈。
B.小永子家的田进水了,他还要去帮二婶子家的田挖好水口子,主要是因为他喜欢着小彩子,这是他向小彩子表达好感的一种方式。
c.小永子的父亲认为儿子种田不会有什么出息,儿子应该跟随自己去外面闯荡一番,学点手艺,将来才可以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
D.这篇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美好,平凡普通的乡村生活充满艰辛,透着淡淡的伤感和酸涩,但也充满一种诗意的味道。
E.小永子听父亲说要带他去苏州,感到很不开心甚至十分悲伤,不仅是因放心不下二婶子,更因他舍不得虽则辛苦却也充满劳动乐趣的乡村生活。
(2)小说第一、二段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作用是什么?
(6分)
(3)小说中的“小永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4)这篇小说结尾留有悬念,你认为小永子会不会窝开乡村去城市打工学手艺?
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25分)
周有光:
周全而有光
王乾荣
周有光,江苏常州人,中国语言学家、文字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青年和中年时期主要从事经济、金融工作,当过经济学教授,1955年,他的学术方向改变,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曾参加并主持拟定《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大陆的语文改革。
跟周有光老人首次见面,在2006年7月14日全国政协礼堂《群言》杂志创刊20周年座谈会上。
周有光是与会者中最年长者。
中等个子,穿着朴素,风姿儒雅,戴黑色上缘框框的眼镜,面容滋润,目光睿智,头发稀疏而白,乍看,六七十岁模样,只迈步稍稍蹒跚。
周老曾遭遇“被下放”诸种坎坷,他都平和豁达以对。
他也不求什么世俗的荣华富贵。
天长地自久,人道有亏盈。
对人生真谛通透的体味,自足达观,随时“锻炼筋骨”,也许正是这位文化老人长寿的“秘诀”。
他说了:
“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
”作为学人,善于思考,“伏案太勤”,周先生一生著述等身,百岁过后,仍然关注社会民生,笔耕不辍.尚能一年写一本书,可谓奇迹中的奇迹。
年轻时留美攻读经济,一个偶然机遇,改变了周老的后半生。
他说自己的人生,原是个“错位”。
可正是这个错位,使他成就了一个著名语言学家和文化大师,成为新中国文字改革方面的重磅专家。
周老幼年即具语言天赋,他那颗语言中抠敏感发达的大脑,对这门学问的奥妙魅力,更加充满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求学期间,他即选修《语言学》,热衷于参加“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并且发过相关论文。
这个“拉丁化运动”,简单说就是先用拉丁字母——或称罗马字母,周老笑说“有人指它是“帝国主义的字母”’——给汉字注音,进而以拄丁字母拼写汉语,使汉语成为世界通用的“蝌蚪文”。
这是咱们老祖宗几千年来从未涉猎过的先锋学术活动,始于100多年之前。
周老语言、文改方面专著以及与之相关的论述,达20多部,广为人称道;而经济学著作仅三两部,鲜为人知。
周老在语言学方面的卓越建树,对中国文字改革的巨大贡献,学界和坊间众口一词,赞誉有加。
但是近年众多媒体一味尊之为“汉语拼音之父”,他却敬谢不敏,诚道“不敢当”。
“丝绸西去,字母东来”(周有光语)。
来干吗?
采拼音。
汉语拼音又不是他周有先“生”的,他怎能当人家“老爸”呢!
今天,凡中国人,以及学习和使用汉语的外国人,谁离得开《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的拼音法?
联合国也要用它呢。
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开辟了汉语和中国文化走向国际社会的一条便捷通道,功不可没。
倪从这一点看,周有光其名,便将彪炳青史。
改革开放初期,为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通晓四国语言的周有光,又被邀参与英文《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汉译,为中方三专家之一,因此人称“周百科”;中方另二人,一是新闻巨子兼大学者刘尊棋,一是被誉为“万能科学家”的钱伟长教授。
《百科全书》号称“没有围墙的大学”,翻译这书,是一个硕大工程,对于不管多大的学者来说,也是一个学习、重温百科知识的过程。
而这于周老,又是一个机遇。
也许正是这一工作,激发了他研究全球化、信息化、语文现代化和世界多国文化的热情,使他晚年的学术生活,在更广阔的领域大放异彩。
这时的周育光,就不只是翻译百科垒书意义上的“周百科”了,而堪称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杰出学者。
周老学问大,但他不是只会躲在象牙塔里啃本本的书呆子。
他研究语言,搞拼音,也没有被一串串字母,将自己纠缠在一个狭小天地里。
大学者雕小虫忙,近年《群言》杂志,几乎每期都刊登他议论社会现象的短文。
他其实是一个温文尔雅的斗士,其人具有杂文家惯于挖掘社会病的特质,但不赤膊上阵。
他把自己的“愤”,化在平实睿智之中,常以机智独特的方式针砭时弊,文字读来别有不愠不火、绵里藏针风味。
周老说:
“我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思考到老,快乐到老。
”但愿,在《群言》40周年庆祝会上,还能聆听这位极其独特老人的宏论。
(选自《北京日报》2011年11月22日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表现了周老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与世无争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这也是他长寿的秘诀之一。
B.人称“周百科”,因为周老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而且又被邀参与英文《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汉译工作。
C.因为当时中国没有自己的拼音,出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所以周有光放弃经济领域研究,改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
D.周有光原来学习的并非语言学,因此他不得不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才能实现“使汉语成为世界通用的‘蝌蚪文”’的理想。
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详略有序地叙述了周有光的艰辛经历,读者从中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
。
(2)从全文来看,第二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
(3)这篇传记主要写了周有光哪些事迹?
请简要概括。
【6分)
(4)周有光人生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
请缝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卡扎菲政权存在时,反对派尚能够结成统一战线;卡扎菲政权垮台后,反对派则大有祸起萧墙之可能,未来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稳过渡”,实难预料。
B.“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新闻、理论、文艺界空前活跃,鲜活的新闻、理论、文艺佳作层出不穷,令人耳目一新。
C小悦悦事件给人巨大震撼,人们在声讨,在反思,在热烈讨论……也许我们从中看到的只是一鳞半爪,但借此“切片”完全可以观照自我乃至观察社会。
D昨天,王教授在学校礼堂的一番即席演讲,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那场面真可以说
是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啊!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被人们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政策调控实施10个月了,许多大中城市的楼市调控收到了明显效果,住房消费趋于合理,投机性购房已大幅度减少。
B.山东省青州市实验中学的初三学生郑彩颖,患了一种非常罕见的血液病,她在病床上忍着化疗的剧烈疼痛,先后创作发表了3部20多万字的网络小说。
c.现在的中国女排是一支年轻的队伍,虽然在技战术、实力等方面还不能与老女排相提并论,但事实证明,老女排的拼搏精神并没有在年轻队员身上消失。
D.新浪、XX、网易等各大网站的代表纷纷表示,要培养抵制互联网上假恶丑、弘扬真善美的社会氛围,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引领互联网健康快速发展。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近年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在一些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找准了工作的着力点。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一,我国文化发展就会失去生机活
力,就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①不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
②这就是把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科学发展作为主题
③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不破除体制、机制的弊端
⑤当前,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⑥把加快文化体制机制的创新作为重点
A.②⑥③⑤①④B.⑤①③④⑥②C.③⑥②④①⑤D.②③⑥⑤④①
16.根据以下信息,请你写一则简短的新闻,要求:
①信息不得遗漏;②简明扼要;③画线信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述。
时间:
12月15日。
地点:
巴格达
事件:
美国驻伊拉克部队举行降旗仪式结果:
美军撤离伊拉克
意义:
美伊战争结束(这场战争历时近九年)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段话,句式与示例相同,宇数可略有增减。
(6分)
示例:
人生是需要有荣誉的。
没有荣誉的人生,是漆黑黯淡的,无声无息的;有荣誉的人生,是光华四射的,有滋有味的。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
(60分)
1939年,26岁的冯亦代在香港与戴望舒不期而遇,他取出一大沓自己酌习作向戴望舒求教。
数日后,戴望舒对他说:
“你的稿子我都看过了。
你写的诗大部分是模仿的,没有新意。
不是从古典作品里来的,便是从外国来的,也有从我这里来的。
我说句直率的话,你成不了诗人。
不过,你的散文还可以,译文也可以,你该把海明威的那篇小说翻译完。
”这话无疑给冯亦代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但恰恰是一句“你成不了诗人”,让冯亦代走上了散文与翻译之路,成了卓有成就的散文家与翻译家。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2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1卷阅读题甲必考题
一、(9分)
1(3分)B[解析】“美国国会对这项i砟提出许多质疑”不合文意。
美国国会质疑的是“空间望远镜的预算需求”,而不是质疑研制空间望远镜的{作。
2(3分)D【解析】最后两个分句的意思不合文意。
原文说的是哈勃“每月观测产生的数据……”,该项误作所有观测产生的数据,缺少“每月”这一关键词.参r/第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 宝鸡市 第一次 教学质量 检测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