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
- 文档编号:3497783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35.68KB
镇江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
《镇江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江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镇江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镇江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二○○六年一月
镇江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第一章“十五”期间全市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4
一、旅游发展指标大幅攀升……………………………………4
二、旅游产业规模迅速壮大……………………………………5
三、旅游大市的地位初步确立…………………………………5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6
一、旅游业发展的环境背景……………………………………6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8
第三章旅游资源空间布局与产品开发……………………………9
一、空间布局……………………………………………………9
(一)市区城市旅游综合功能区……………………………10
(二)句容市旅游综合功能区………………………………10
(三)丹阳市旅游综合功能区………………………………12
(四)扬中市旅游综合功能区………………………………13
二、旅游产品………………………………………………………13
(一)观光旅游………………………………………………13
(二)休闲度假旅游…………………………………………13
(三)生态旅游………………………………………………14
(四)宗教旅游………………………………………………14
(五)文化旅游………………………………………………15
(六)红色旅游………………………………………………15
(七)体育旅游………………………………………………15
(八)工业商务旅游…………………………………………16
(九)美食旅游………………………………………………16
(十)节庆旅游………………………………………………16
三、主题旅游线路策划………………………………………17
(一)镇江旅游精华A线……………………………………17
(二)镇江旅游精华B线……………………………………17
(三)镇江旅游精华C线……………………………………17
(四)镇江旅游精华D线……………………………………17
(五)宗教文化游线路………………………………………17
(六)大江风貌游线路………………………………………17
(七)绿色生态游线路………………………………………17
(八)欢乐农家游线路………………………………………18
(九)红色景区游线路………………………………………18
(十)“宁镇扬”精华五日游………………………………18
四、重大旅游项目………………………………………………18
(一)“十五”结转项目……………………………………19
(二)“十一五”新开工项目………………………………20
第四章旅游市场开发……………………………………………22
一、旅游市场定位……………………………………………22
二、旅游市场开发……………………………………………22
(一)入境旅游客源市场……………………………………22
(二)国内旅游客源市场……………………………………23
三、区域旅游合作………………………………………………23
四、旅游信息技术的应用………………………………………24
第五章旅游产业……………………………………………………25
一、总体发展思路………………………………………………25
二、旅游产业体系………………………………………………25
(一)旅游交通…………………………………………………25
(二)旅游住宿接待设施………………………………………26
(三)旅行社……………………………………………………27
(四)旅游餐饮业………………………………………………27
(五)旅游购物…………………………………………………28
(六)旅游文化娱乐业…………………………………………28
(七)旅游教育培训……………………………………………29
(八)旅游综合服务……………………………………………29
第六章旅游发展政策保障…………………………………………29
一、旅游政策支持…………………………………………………29
二、旅游行政能力建设……………………………………………30
三、旅游法治建设…………………………………………………30
第一章“十五”期间全市旅游业
发展基本情况
“十五”时期,我市旅游业走过了一个持续发展的道路。
全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发展旅游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精神,抢抓机遇、奋力开拓,积极实施政府主导的“旅游兴市”战略,使镇江旅游经济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全市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来镇游客连年增长,旅游消费不断扩大,旅游市场体系逐渐发育完善。
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在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和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我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产业之一。
一、旅游发展指标大幅攀升
“十五”期间全市旅游发展各项主要指标比“九五”期末增长了近两倍(见表一)。
表一:
指标年份
计算
单位
“九五“末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十五“年均递增
接待海外旅游者
万人次
10.49
11.46
14.96
15.72
25.43
30.65
23.39
接待国内旅游者
万人次
442.75
485.68
610.05
670.32
970.89
1166.97
22.07
旅游总收入
亿元
41.92
43.05
47.48
54.2
96.13
117.87
62.01
其中:
旅游创汇
万美元
4987.67
5333.45
6713.83
7360.5
12300
17987.79
83.7
“十五”期间,全市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不断提升(见表二)。
表二:
指标年份
计算单位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全市旅游总收入
亿元
43.05
47.48
54.2
96.15
117.87
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比重
%
8.56
8.46
8.45
12.31
13.26
旅游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
%
4.3
4.23
4.31
5.1
6.84
二、旅游产业规模迅速壮大
“十五”期间,我市围绕“十五”计划确定的“一线四片”、“市县联动”的总体布局,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力度,据初步统计,仅2005年金山旅游文化节期间,集中签约的旅游投资项目就达3.89亿元人民币。
“十五”以来,分别包装、整合、提升、推出了“三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业洲旅游度假区、镇江博物馆、西津渡古街等一批具有镇江特色和个性的新老文化旅游精品景区(点),其他旅游服务设施也得到全面改善。
全市拥有旅游星级饭店29家(其中四星级2家),旅行社57家(其中国际社3家),规模旅游商品生产、销售单位40家,旅游定点单位12家。
三、旅游大市的地位初步确立
“十五”以来,全市旅游行业充分利用我市经济优势、区位优势等各种有利条件,团结协作、抢抓机遇、奋力开拓,大力推动旅游发展,确保主要指标位置列全省前列。
到2005年底,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国家级AAAA级旅游区(点)个数、导游人员数等指标均居全省第四至五位,其他旅游指标也超全省平均水平。
与“九五”期末相比,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国家级AAAA级旅游区(点)个数、导游人员数等位次提前,对全市旅游发展的贡献加大,旅游大市的地位初步确立。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旅游业发展的环境背景
“十一五”期间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阶段。
旅游作为和谐社会生活形态的重要需求,将对加深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旅游业在“十一五”期间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镇江作为苏南版块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重要一员,倾力发展和谐社会旅游业,积极融入区域旅游一体化成为必然。
(一)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高度重视旅游工作,社会各行各业关心支持旅游业的热情高涨。
2005年初,在贯彻全省现代服务业会议精神时,市委明确提出发展大旅游、大物流、大市场,又一次把发展“大旅游”放在首位,为我市旅游大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扶持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提出了许多好的议案、提案和意见,竞相为镇江市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我市旅游发展具备多方面的优势。
一是区域位置独特。
我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区域,与沪宁杭铁路沿线城市组成中国最密集的历史文化名城群落,居民具有较强的旅游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客源市场丰富。
二是交通条件优越。
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给发展旅游业创造了快速便捷的交通条件,尤其是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建成通车,缩短了与长江以北城市的沟通和联系。
三是自然、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全市16处旅游资源(点)被评为国家级旅游景区景点(见表三)。
3000年悠久的历史产生出一批推动中国历史文化进程的名人、名著,如《梦溪笔谈》、《昭明文选》、《文心雕龙》、《马氏文通》等;水漫金山、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甘露寺刘备招亲等美好传说享誉全国;民间文化、饮食文化更是资源丰富。
表三:
类别
名称或数量
国家级重点风景区
“三山“国家重点风景区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茅山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南山农庄风景点
国家级森林公园
2个
全国重点文文物保护单位
3个
国家级AAAA级旅游区(点)
5个
全国重点开放寺观
4座
(三)镇江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旅游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截止2005年,镇江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394元和5916元,工业化已进入中后期发展阶段,城市化率达59.1%以上。
近年来,市政府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加强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优化城市旅游功能,改善交通条件,特别是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建成通车,必将促进来镇游客的快速增长。
随着消费领域的扩大,“十五”时期来镇旅游者的消费实现了翻番,为“十一五”时期提升旅游业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市政府“两率先、两步走”发展战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构筑旅游支柱产业为目标,以多业并举、构筑市县联动大旅游为方略,以做美、做精、做强旅游品牌景区为重点,依托山水和人文资源,抢抓沿江开发机遇,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速市场经济转轨步伐,实施突出城市特色和旅游个性的旅游“三品”(精品、独品、名品)战略,通过有效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强化宣传促销,加大人才培训,推进依法治旅进程,加强区域旅游联合,为建设旅游强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目标
1.产业地位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市建成国家园林城市、旅游强市。
句容市创建旅游强市,丹阳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扬中市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市。
茅山风景区建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业洲旅游度假区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南山、宝华山风景区建成知名生态旅游目的地景区,九龙山创成省级风景名胜区。
构建辐射华东、服务全国的知名旅游目的地。
2.旅游经济目标
到2010年接待海外旅游者60万人次,年均增长20%;创汇2.5亿美元,年均增长10.76%;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500万人次,年均增长15.81%;国内旅游收入320亿元,年均增长24.27%。
旅游业总收入在2005年基础上增加1.83倍,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确保达到9%力争10%,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见表四)。
表四:
镇江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主要目标
指标
海外游客数(万人次)
国内游客数(万人次)
全市旅游总收入(亿元)
其中:
外汇收入(万美元)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
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
2005年
30.65
1166.97
117.87
17987.79
103.48
13.26
6.84
2010年计划
60
2500
340
25000
320
20.0
9-10
“十一五”年均递增%
14.87
15.81
23.16
10.76
24.27
-
-
第三章旅游资源空间布局与产品开发
一、空间布局
“十一五”期间,镇江旅游总体发展格局是:
“一体三线、一轴四区”。
“一体”即以市区为主体;“三线”即打造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线路,宗教旅游与文化旅游线路,商务旅游与美食旅游线路;“一轴”即以“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润扬长江公路大桥为为轴心;“四区”即镇江市区城市旅游综合功能区,丹阳市旅游综合功能区,句容市旅游综合功能区,扬中市旅游综合功能区。
(一)市区城市旅游综合功能区
计划构建三个功能区:
1.“三山—长江”风光带的规划建设。
把金山、焦山、北固山、长江风光带及西津渡古街区、博物馆、大西路购物一条街有机融合,形成集观光、游览、餐饮、购物消费为一体的特色旅游精品。
2.世业洲国家级休闲度假旅游区建设。
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开通为契机,深度开发世业洲旅游度假区,使之成为融现代度假、休闲、娱乐和自然生态观光于一体、长江中下游地区极具吸引力的新型景区之一。
3.南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区建设。
到2010年建成生态旅游目的地景区。
同时,推进古运河风光带历史人文、古商市井等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推进金山江天禅寺、焦山定慧寺等宗教旅游区(点)建设,推进伯先路近代建筑一条街、梦溪园、镇江博物馆等文化旅游区(点)开发,加快圌山、韦岗温泉等一批特色生态旅游产品建设。
(二)句容市旅游综合功能区
计划构建五个功能区:
1、茅山——九龙山风光旅游线。
改善茅山——九龙山之间的交通条件,开发交相辉映的佛教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和相得益彰的真山真水,形成集“红色老区、金色寺院、绿色山水、特色田园”的多元旅游产品体系,并作为句容旅游的拳头产品精心打造,形成“灵山秀水、福地句容”的整体形象。
2、宝华山自然生态和宗教文化游览区。
发挥宝华山自然生态和佛教文化的优势,开发杨柳泉农家乐民俗文化村,为完善景区经营机制,改善经营环境,实现富民优先,作出积极尝试;开发秦淮源头景点,打造宝华山新的亮点;开发佛教文化长廊项目,以隆昌寺为核心,建设以展示佛教文化为理念的碑、塔及雕塑,同时与后期开发的黄花洞、乌龙洞及见月墓群相连接;开发北大门功能区和南大门服务中心,建成集访客中心、会所、拓展训练基地、服务接待中心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区。
3、城区及近郊风光旅游区。
城区葛仙湖公园内大圣塔、三台阁、华阳书院等景点的建成;河滨北路风光带的绿化;新世纪广场的不断完善;城郊南朝石刻辟邪的开发等集休闲、观光、文娱于一体,丰富城区的休闲、观光、娱乐功能。
4、仑山湖、赤山湖、二圣湖旅游度假区。
深度挖掘水文化,充分运用句容水资源独特的魅力,开发边城仑山湖,在仑山湖一期别墅区建成的基础上,实施二期开发工程;开工建设赤山湖百岛生态观光园、甲山农庄内高尔夫球场、五星级宾馆、赤山顶滑翔伞运动项目;开发二圣湖半岛生态园、别墅群和会议中心等工程;融三个湖的特色项目,形成集度假、娱乐、观光、餐饮、会议及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旅游度假区。
5、南山农庄、行香、白兔农业旅游区。
发挥全国农业示范点、国家AA级旅游区南山农庄的示范带头作用,大力开发行香“万山红遍”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白兔草莓基地等农业旅游项目,形成参与性强、带动性广泛的特色农业旅游产品。
(三)丹阳市旅游综合功能区
依托“江南文物之邦”、“帝王故里”、“姓氏文化”等资源优势,计划构建丹阳“一区两翼”三个功能区。
1.“一区”——曲阿古文化观光休闲风景区。
由“古练湖”、“内城河风光带”、“海会寺”、“玉乳泉”、“万善园”、“总前委旧址”、“吕氏三杰(吕凤子、吕叔湘、吕澂)故居”、“西门古街区”、“中国眼镜城”等组成的集观光、游览、餐饮、购物消费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区。
2.“东翼”——南朝齐梁文化休闲度假风景区。
以南朝齐梁帝王陵墓石刻等人文资源、水晶山凤凰湖等自然资源为主体,重点开发凤凰湖(泰山水库)区域,在环湖岸线建设度假旅游景点、开发农家旅游景点,构建凤凰湖风景名胜区;衔接六朝古都南京,挖掘六朝文化资源,打造六朝文化品牌,规划建设六朝文化主题公园。
3.“西翼”——古吴文化、姓氏文化风景区。
完成九里季子庙景区二期工程建设,展示“古吴文化”、“吴地文化”和“吴宗文化”,打造“中国吴文化博物苑”品牌,衔接季子庙文化与茅山道院文化,拓展“上茅山,回九里”品牌;加快挖掘延陵地方民俗文化,创建“柳茹”贡氏文化村,展现地方民俗、开发农家旅游;衔接“柳茹”贡氏文化,完成培棠村岳氏“报本祠”二期工程;规划建设包氏宗祠;利用农业产业及生态资源优势,增设农业观光旅游景点,完善区域旅游功能。
(四)扬中市旅游综合功能区
按照建设生态绿岛水上花园城市的方向,构建三个旅游观光区:
1.新坝农业观光园。
以双新村现代民居和治安村生态农业区为重点,完善观光区内服务设施建设。
创办“民俗村”,配套餐饮、住宿接待设施。
2.沿江风景游览带。
以国土公园和沿江大堤建设为主体,做活“水”的文章,开发建设大型水族馆和沿江风景带,使之成为市民节日休闲旅游区。
3.雷公岛湿地生态园。
以长江湿地公园为背景,以生态农业、青少年生态教育基地为内容,以江鲜美食为品牌,建设形成集休闲、度假、会议、娱乐为一体的长江湿地生态园。
二、旅游产品体系
(一)观光旅游
“十一五”期间观光旅游产品仍是我市旅游的主打产品。
而特色、拳头产品是旅游产业提高档次,占领市场,形成综合效益的关键。
依托和整合我市丰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旅游资源,培育以“三山”风景区、世业洲风景区为核心的城市主城区观光旅游精品,挖掘“山”、“水”文化,做响“桥”文章;完善一批名人、名居等文化旅游观光景区(点),开发乡村观光旅游产品,并将此产品与周边地区相关产品有机串联组合,形成镇江观光旅游产品品牌。
(二)休闲度假旅游
“十一五”期间,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是重点。
大力发展世业洲、句容茅山、扬中雷公岛、韦岗温泉等专题旅游度假村,新建国家级或省级旅游度假区。
发展生态度假、观光度假、商务度假、康体度假、温泉度假等多种类型,形式多样的休闲度假产品体系。
(三)生态旅游
充分发挥全市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科学有效地保护、开发。
推动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沿江、京杭古运河、城市湿地、森林生态旅游,重点包装南山、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长江—北湖湿地、句容九龙山、丹阳凤凰湖等生态旅游资源点;开发建设句容九龙山风景区;包装、开发丹阳九里和柳茹“田园水乡农家游”,扬中环岛沿江风光带和农村民居的“田园风光游”,句容仑山湖和二圣湖的“水上游”,句容春城、后白、“南山农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丹徒江心洲、龙山村的“农家游”等一批农业旅游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镇江特色旅游产品,创建一批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培育形成市县联动的大生态旅游体系。
(四)宗教旅游
镇江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寺庙众多,佛事兴隆,名扬海内外。
金山江天禅寺以佛事胜,焦山定慧寺以佛学胜,宝华山隆昌寺是律宗第一山,茅山又是道教的“第一福地”、“第八洞天”。
精心打造金山江天禅寺、焦山定慧寺、宝华山隆昌寺、茅山道院和九里季子庙等“山林寺院”宗教文化旅游特色品牌,挖掘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开辟沟通寺观的旅游专线,形成深度宗教旅游产品,吸引国内和东南亚国家的游客前来参禅、朝拜。
(五)文化旅游
保护并开发利用各级文保单位和各类历史文化遗存,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富内涵,形成多个文化旅游点,并串联成线。
基本完成伯先路近代建筑一条街的保护建设,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的西津渡街形成有机整体;保护利用南山南朝文化和丹阳南朝陵墓石刻;制定以挖掘“季子文化”和“古吴文化”为主体的丹阳九里旅游景区规划,打造“中国吴文化博物苑”文化品牌;加快市区梦溪园的开发和镇江博物馆建设;打造焦山“大字之祖”瘗鹤铭书法品牌;制定以完善赛珍珠故居为主体的研究活动规划,开拓赛珍珠“大地之旅”旅游线路,制做赛珍珠系列旅游纪念品,并向海内外推介。
(六)红色旅游
深入挖掘、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完善红色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开发、包装包括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纪念碑,新四军指挥所及后方医院,丹阳总前委旧址、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丹徒韦岗战役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建设、完善一批国家、省级红色旅游景区,打造镇江红色旅游精品。
(七)体育旅游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为契机,发挥我市“全国乒乓球重点城市”、“全国象棋之乡”和丹阳市“全国篮球城市”优势,积极推进体育旅游。
(八)工业商务旅游
重点包装开发恒顺香醋之旅,丹阳的眼镜市场和灯具市场,句容的玩具市场和扬中竹编工艺品市场等旅游资源,形成成熟的工业商务旅游产品。
(九)美食旅游
把“江鲜一条街”打造成精品餐饮品牌,培育1—2个省内外知名餐饮品牌,建设1—2个特色美食街或美食广场,研究挖掘和开发丹阳九里“季氏家宴”。
(十)节庆旅游
“十一五”期间,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每年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培育完善1—2个国内外知名节庆品牌(见表五)。
表五:
镇江市重点节庆活动一览表
活动名称
活动时间(每年)
承办单位
“春风又绿江南岸”旅游文化节
3—4月
镇江市旅游局
古吴季子旅游文化节
5—6月
丹阳九里季子庙景区管委会
金山旅游文化节
9—10月
镇江市旅游局
茅山旅游文化节
9—10月
茅山风景区管委会
京口街头文化节
9—10月
京口区政府
扬子江鲜美食节
9—10月
润州区政府
《瘗鹤铭》书法交流活动
10月
镇江市文化局
焦山桂花节
9—10月
镇江市园林局
南山杜鹃花节
9—10月
镇江市园林局
中日友好梅樱园纪念活动
9—10月
镇江市园林局
金山寺新年祈福撞钟活动
12月
镇江市旅游局、园林局
三、主题旅游线路策划
(一)镇江旅游精华A线:
D1:
金山——西津古渡——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焦山——沈括故居梦溪园;
D2:
南山——“中国醋王”博物馆——北固山——赛珍珠故居。
(二)镇江旅游精华B线:
D1:
金山——润扬大桥及桥头公园——焦山——北固山;
D2:
句容茅山(含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点新四军纪念馆、苏南抗战纪念碑)——宝华山。
(三)镇江旅游精华C线:
D1:
金山——西津古渡——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南山;
D2:
丹阳南朝陵墓石刻——延陵季子庙——眼镜城工业旅游点。
(四)镇江旅游精华D线:
D1:
金山——北固山——圌山;
D2:
扬中生态渔乐园旅游度假村——银河竹艺陈列馆——民间民族乐器陈列馆。
(五)宗教文化游线路:
D1:
金山江天禅寺——焦山定慧寺;
D2:
茅山道院——宝华山隆昌寺。
(六)大江风貌游线路:
乘豪华游船沿长江游金山——润扬大桥——北固山——焦山——江河交汇处。
(七)绿色生态游线路:
游览句容瓦屋山风景区、镇江万山红遍农业园、句容南山农庄、扬中生态渔乐园旅游度假村等,集采摘、垂钓、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
(八)欢乐农家游线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镇江市 旅游业 发展 十一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