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
- 文档编号:3492892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95.72KB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13夜莺的歌声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教具准备
准备自学题目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幸福地学习、生活着。
而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孩子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快速读下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 初读课文,自学交流
1.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1)字音。
木屑(xiè) 削(xiāo)苹果 尘埃(āi)
(2)字形。
喂:
不多一撇。
滚:
不少撇。
毁:
左上是“臼”,笔顺是“
”。
惯:
右上是“
”笔顺是“
”。
2.说说你对课文题目及课文内容的理解。
(1)课文题目。
“夜莺”指为游击队报信的孩子,他用歌声向游击队报告敌人的消息。
(2)课文内容。
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夜莺的孩子,巧妙地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消灭了很多德国侵略军。
3.质疑问难。
三 默读课文
1.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描写的?
(夜莺的歌声。
)
2.还可以说是按什么顺序?
(事情的发展。
)
3.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分四部分,迅速浏览,看每部分都写了什么。
(歌声引敌
以歌声传情报
转身钻入树林,消灭敌人
又响起歌声)
四 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精神。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制作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
1.齐读课文题目,老师问: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
(因为课文写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一个小孩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包围圈,并用夜莺的歌声向游击队报信,最终消灭了敌人的故事。
)
2.导入新课:
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面对一群德国鬼子兵,表现得沉着、机智。
通过读课文,你感受到这位“小夜莺”机智、勇敢的精神了吗?
二 默读课文,体会情感
1.默读含义深刻的句子,想象当时是怎样的情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边读边想边标注。
2.班内交流。
(1)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在空无一人的村子里,到处是黑色的碎瓦,烧焦的树木,然而“小夜莺”却悠闲地唱着歌。
他唱一阵,停一会儿,好像在喘息,其实是在观察周围的动静、侦察敌情。
发现敌人后,他唱得更起劲儿了,他已经做好引敌上钩的准备了。
(2)“我自己学的。
我还会学杜鹃叫呢。
”
“小夜莺”很自然地告诉敌人会学杜鹃叫,这样为给游击队报信做了准备。
可见他与敌人周旋很有经验,十分巧妙。
(3)“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
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
这是在暗暗地骂鬼子,既不使德国鬼子有觉察,又表达了他心中对敌人的憎恨。
(4)“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
‘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
“小夜莺”面对鬼子不能直接骂他们是鬼子,把他们称为野兽,表现了他的机智勇敢。
(5)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欢快的鸟鸣,无所顾忌的游戏,多么顽皮的小孩啊!
其实他是在麻痹敌人,进一步让敌人确信自己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
同时,学不同的鸟叫也为同游击队联络做了准备。
(6)“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
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
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
“小夜莺”不着边际的回答,使敌人完全相信了他什么都不懂,只是个顽皮的孩子,巧妙地掩护了自己。
(7)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小夜莺”又投入了新的战斗。
他又在坚守岗位,察看敌情,以便通知游击队再次歼灭敌人。
三 有感情地朗读,深入体会
1.找出你最受感动的地方读读,读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读出你的敬佩之情。
2.自读或分角色朗读。
3.指名朗读。
四 总结全文,体会领悟
1.“小夜莺”活泼可爱、机智勇敢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们啧啧称赞,值得我们学习。
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将“小夜莺”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
(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按事情的发展顺序,一一介绍了“小夜莺”的外貌、语言、神态和动作。
)
2.“小夜莺”的一些语言、动作、神态,从表面来看,他是活泼顽皮,不懂事理,可这正是他与敌人周旋、引敌上钩的手段。
这些句子都有深一层的意思,我们应该怎样体会呢?
(画、读、想情境,思考原因,有感情地朗读。
)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以读、说、悟、思为主要手段,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深刻的思想熏陶。
让学生进入丰富的语言世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从对话中去体会、品味,真正做到“口而诵,心而惟”。
课堂作业
1.看拼音,写字词。
口胸备精会神
子好烧兴致
2.比一比,再组词。
3.读第20自然段,摘录描写“小夜莺”动作的词语,说说你的体会。
学 甩 打 弯 拾 踢 这些动作从表面来看,让人感觉“小夜莺”不过是个顽皮、淘气的孩子,可这正是他机智勇敢的表现。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让敌人相信他只是个顽童,为消灭敌人做了很好的掩护。
4.缩句。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歌声打破沉寂。
(2)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杂草丛生的空地。
小路穿过空地。
(3)机灵的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
孩子回答。
5.你还知道哪些抗战小英雄的故事?
给同学们讲一讲吧。
14小英雄雨来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2.认识本课生字。
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本侵略者英勇斗争的故事。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重点难点
1.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品质。
2.快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清脉络,给课文每个部分写个小标题。
教具准备
制作课文每部分小标题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作者简介,揭示背景
本文选自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
管桦,原名鲍化普。
河北丰润人。
著名作家、诗人、画家。
他的作品《小英雄雨来》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当时日本侵略军集中主要兵力向我抗日根据地残酷扫荡,妄图消灭我军抗日力量。
根据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这篇课文就展现了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地与日本侵略军斗争的故事。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字音。
“还”“弹”“扎”“拧”在本课读“huán”“dàn”“zhᔓníng”。
(2)新词。
晋察冀地区:
晋,山西省的简称。
察,察哈尔省(1952年撤销,分别并入河北、山西两省)的简称。
冀,河北省简称,晋察冀地区是我军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劫难:
灾难。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芦花村有一个小孩叫雨来,他游泳本领高,为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最终逃脱了敌人的魔爪。
3.说说初读后的感受。
4.质疑问难。
三 快速阅读每部分,给每部分加小标题(出示幻灯片)
(即浓缩段意,可以是词语、短语、句子)
第一部分:
游泳高手
第二部分:
夜校上课
第三部分:
掩护交通员
第四部分:
宁死不屈
第五部分:
河沿枪声
第六部分:
死里逃生
四 读读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军英勇做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2.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教具准备
把体现雨来英雄气概的句子制成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老师点拨,突破难点
1.你认为哪几部分最能体现雨来是个小英雄?
(第三、四、五、六部分。
)
2.快速地阅读这几部分,找出能体现雨来英雄气概的句子,画画,读读,体会一下。
(1)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表面来看像是雨来怕敌人的刺刀,实际上他是为了把敌人引开,保护交通员。
(2)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表现了雨来为了祖国,为了保护交通员,宁肯流血牺牲也决不屈服的革命意志。
既写出了当时的场景,又将鲜血与爱国联系起来,令人回味。
(3)有志不在年高。
志:
志气、志向。
年高:
年纪大。
指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纪大小来衡量。
只要有志气,年轻也能做出优异的成绩。
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3.你认为课文的第一、二部分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部分:
介绍雨来游泳本领强,为后文他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跳水逃脱做了必要的铺垫。
第二部分:
写雨来上夜校,受到身为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的教育,为他能有机智勇敢地掩护革命干部的行动打下基础。
正是因为他对祖国深切的爱,才有了后文勇救交通员、勇斗鬼子的事迹。
二 快速浏览,体会写法
读课文,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写得好?
(1)课文三处写景写得好。
开头写景:
描绘了芦花村的美景,展示雨来家乡的可爱,预示着它神圣不可侵犯。
第五部分写景:
描绘还乡河的独特景色,烘托雨来宁死不屈的英雄行为。
第六部分写景:
又写还乡河,烘托出人们失去小英雄的悲愤而暂时沉默的心情。
(2)课文四次写雨来的识字课本。
第一次:
表现了雨来对学文化、学革命道理的认真态度。
第二次:
写雨来接受爱国教育。
第三次:
写雨来对课本爱不释手。
说明他喜爱课本,深信革命道理。
第四次:
写雨来用鲜血实践着革命道理。
(3)拟声词使用多,具体、形象、声情并茂。
(4)通过对敌人阴险狡猾、凶恶残暴的描写,反衬出雨来的勇敢。
三 总结扩展
1.全文条理清楚,描写生动具体,雨来机智勇敢的形象刻画得鲜明而突出。
2.试着讲讲这个故事。
3.搜集一些感人的抗战英雄的故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在突出人物形象方面是很值得学生效仿的。
《暴风骤雨》的作者周立波先生曾评价说:
“这篇文章写得有骨有肉,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很好地领悟这种写作方法。
在分析、理解课文的同时,把这个写作特点的要点把握住。
课堂作业
1.连一连。
2.再写几个拟声词。
哐啷 呜呜 嘎嘎 轰隆
3.用两个字概括每部分的小标题。
(1)游泳
(2)念书 (3)掩护 (4)斗敌
(5)枪声 (6)脱险
4.谈谈你读了《小英雄雨来》后的感受。
有志不在年高,自古英雄出少年,等等。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要求
1.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
3.理清层次。
教具准备
课前请同学搜集国内国际大事,尤其是关注一下动荡不安、硝烟弥漫的地区的局势。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外两位小英雄的故事,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他们勇敢机智,令人敬佩;战争残酷,不能正常生活……)
小结:
是啊,战争是残酷的,它充满了血腥,充满了亲人离散的悲伤。
我们虽然不能阻止战争的发生,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
不信,听一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
(板书课文题目)
二 审题质疑
1.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谁?
为什么发出呼声?
什么样的呼声?
)
2.请你走进课文,置身于“我”的内心世界中,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三 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思考:
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 汇报交流
1.字音。
卓越(zhuó) 蓝盔(kuī) 呼吁(yù) 给予(jǐ) 鲜血(xuè)
2.字形。
牺:
右边是个“西”,不要多一横。
凯:
山下山旁两个“jǐ”(己、几),右边不要写成“攵”。
姨:
右侧笔顺是“
”。
3.新词。
卓越:
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凯旋:
战胜归来。
灵柩:
死者已经入殓的棺材。
蓝盔:
联合国维和部队士兵统一戴的蓝色盔帽,上有联合国的英文缩写“UN”。
4.主要内容:
“我”一个中国孩子在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中,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谢意,并回忆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和崇敬中表示要向爸爸学习,最后呼吁国际社会共同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五 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信的正文共有7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
回忆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信的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领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痛失父亲”这部分的录音。
2.世界不安定局势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如果在阳光明媚的春日,我们和爸爸妈妈携手去郊外旅游,在溪边散步,在草地上嬉戏,在青山间攀爬,那将是多么快乐、多么惬意的事啊!
可这一切,对于文中的小朋友来说,将永远永远地失去了,留下的只是失去父亲的悲痛。
二 体会“失去父亲的悲痛”
1.默读有关段落,找出“我”痛失父亲的句子,画出来。
2.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抓住重点词,体会其中的含义。
3.汇报交流:
(1)“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
既表明爸爸对这次行动充满信心,也表达他对和平的向往,还表现出他对孩子的关爱,是个好父亲。
(2)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爸爸以身殉职,壮烈牺牲,“我”万分悲痛。
爸爸在呼唤和平,表现了爸爸对和平的渴望。
4.老师小结:
失去父亲,悲痛不已,这悲痛中有对亲人深深的怀念、崇敬,也有对和平的深切呼唤。
让我们用心、用情来体会吧。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放录音。
)
三 体会“世界不太平”
1.导入:
小作者经历了失去亲人的苦与痛之后,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想到世界上那些饱尝战争苦难的人们,想到当今世界不和平的局势。
而这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2.学生读这一部分,找出有关的句子。
(1)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2)“和平之花”虽然美丽,但它是很容易被破坏的。
(说明世界只要有战争,就会难保太平。
“和平之花”容易被摧残。
)
3.是啊,无数事实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你们能说说吗?
(出示图片。
)
“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贸大厦遭到恐怖袭击,死伤无数。
阿富汗战争让无数的妇女、儿童无家可归。
伊拉克战争,使伊拉克人民至今都生活在恐惧之中。
……”
4.在无数事实面前,你有何感想呢?
(制止战争,维护和平。
)
四 体会作者的心声
小作者是战争的受害者,他更是和平的呼唤者,我们要和他一起向国际社会呼吁!
齐读第7自然段。
五 小结拓展
1.我们期望和平,渴望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世界上的硝烟,让我们心中总有一丝不安。
尽管我们不可能完全制止战争,但让我们一齐为维护和平做点儿事吧。
请说说你的打算。
2.请你给那些饱尝战争苦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们的同情与关怀。
课后反思
这篇文章感人至深,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融入文章的情境,融入作者的心境,激起共鸣的火花。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板书设计
悲痛——父亲在维和行动中牺牲
忧虑——世界弥漫硝烟
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课堂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xīshēng(牺牲) kǎixuán(凯旋) āyí(阿姨)
jīngtōng(精通) gòngxiàn(贡献) zuìè(罪恶)
jiànkāng(健康) yǒngzhùrénjiān(永驻人间)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画“”。
鲜血(xuè xuě) 呼吁(xū yù)
卓越(zhuō zhuó)给予(jǐ gěi)
蓝盔(kuī huī)丧钟(sāng sàng)
3.修改下面的病句。
(1)同学们唱着欢乐的歌声走向校园。
同学们唱着欢乐的歌走向校园。
(2)老师经常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和读书。
老师经常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
4.填写词语。
(1)千变万化 千难万险 千差万别千军万马
(2)谈天说地 惊天动地 翻天覆地昏天黑地
5.请你组织同学们一起以“热爱和平”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吧。
16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教学要求
1.了解诗的内容,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认识本课生字。
3.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伊拉克战争和巴以冲突中有关妇女儿童悲惨遭遇的资料及图片。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然而,世界上各种战争连续不断地发生,战争中平民百姓的生活状况怎样呢?
请看看下面这些资料及图片。
(出示幻灯片)你还知道近年来有哪些战争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吗?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听了这些血的事实,了解了硝烟中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你又有何感想呢?
让他们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吧!
(出示课文题目。
)
二 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轰隆隆,在这儿读lōnglōng 祈盼qí,不读qǐ
2.思考:
每小节诗写了什么内容?
第1小节:
大海是海鸥的乐园,战舰水雷却成了不速之客。
第2小节:
沙漠是蜥蜴、甲虫的天下,可这里来了坦克和大炮。
第3小节:
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可导弹搅得它很不安宁。
第4小节:
草地是小孩子的运动场,可这里散落着地雷碎片。
第5小节:
希望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3.针对这种人类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作者发出质问:
“这究竟是为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和平的呼唤,对战火中的人们的同情。
)
三 汇报交流
四 小组朗读,交流体会
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
把感受读出来。
五 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六 自己朗读,体会情感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表述美好的春天,当学生沉浸在对美丽事物的遐想中时,再逐渐把残酷的战争展现给学生。
这种强烈的反差,可以使学生产生痛惜、愤恨之情,充分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2.教师可通过四个连续的“再也不是”的引读,将美景与战争的场面重现在学生的面前。
此时此刻,痛惜、伤感、愤恨、惋惜、难过等多样的情感在学生的心间升腾,使学生的情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课堂作业
1.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望无际)的大海 (月朗星稀)的夜空
(广阔无垠)的沙漠 (碧绿宽阔)的草地
(奇异美妙)的梦幻 (宽敞明亮)的教室
2.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战争让孩子们失去了亲人,失去了食物,失去了学校,失去了运动场,我们希望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3.请你仿照第1至第4小节的写法,写一节诗,表达你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
美丽的校园,
本来是我们读书的地方,
可是如今到处是断壁残垣,
炮火斩断了琅琅的读书声,
这究竟是为什么?
语文园地四
教学要求
1.关心国家大事,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
对战争带来的灾难有更深刻的认识。
2.了解新闻的内容。
了解比喻句的特点。
3.提高搜集、组织信息的能力。
提高口头、书面的表达能力。
积累一组描写战争的成语。
重点难点
1.口语交际的指导与训练。
2.看图作文的指导与修改。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2.训练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具准备
1.让学生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可以是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多方面的。
2.黑板布置:
写好“新闻发布会”的专题。
3.请同学们准备好串联词,主持会议。
教学过程
一 开场白
同学们,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我们生活在幸福祥和的环境中,享受着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爱。
然而,社会并不是处处都有阳光雨露,还有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无论怎样,它们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有责任去关心,去了解周围发生的事,以便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看着同学们手中的资料,就知道他们早已行动了,正迫不及待地准备交流呢!
二 小组交流
1.每人将自己搜集的新闻在组内讲述。
2.其他同学可以质疑,可以评价指导。
3.选出组内的最佳新闻。
4.老师巡视指导。
三 全班汇报
1.各组的最佳新闻发布人选上场。
2.班内同学进行评价,质疑。
3.选出班内“最佳新闻”“头条新闻”“热点新闻”等。
四 小结提升
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新闻发布,我很有感慨,你们能以自己独到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去搜集各类你们感兴趣的信息,不仅范围广,而且内容新。
同时,你们能进行较为合理的加工整理,展现给大家,你们已经成为班级内的“新闻工作者”了。
今后每天早晨的十分钟,就作为发布你们搜集的新闻的时间,让我们在这里继续增长见识,好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习作练习。
2.提高写作能力。
3.激发对战争中遭受苦难的儿童的同情。
教具准备
习作挂图,1937年日本入侵我国的纪录片。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导入:
同学们,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他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这段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请看录像。
2.放日本入侵的纪录片。
看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 引导观察
1.无数的中国人民在日军的铁蹄下,惨遭杀害,多少个家庭流离失所,多少个儿童失去亲人!
请看,(出示图画)这个小孩正在废墟中号啕大哭!
2.读“习作”,弄清楚这是一张什么照片,这次习作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
(2)要求:
①仔细观察,想一想:
小孩为什么哭?
他的父母在哪儿?
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如何?
②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③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观察想象。
(1)画面上的情景怎样?
(2)小孩的外貌、年龄及哭的原因是什么?
(3)他的父母在哪儿,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4)孩子将来的命运怎样?
(5)你此时此刻的心情怎样?
三 交流评价
将看到的、想象到的进行交流,师生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四年级 下册 语文 第四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