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部分省市中考古诗文真题.docx
- 文档编号:3492747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46
- 大小:61.44KB
全国部分省市中考古诗文真题.docx
《全国部分省市中考古诗文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部分省市中考古诗文真题.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部分省市中考古诗文真题
2018年全国部分省市古诗文中考真题
【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赏析
一、古诗文阅读
(一)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上阙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塞下风景与中原地带风景的大不相同。
B、上阙后半部分景物描写极具感染力,边声、号角声写动,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写静,动静结合,生动地展现出一副充满祥和之气的战地画面。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正面揭示了词人与征夫们的一种矛盾心理:
他们思念家乡,却又因战功未见,不能如愿而归。
D、整首词意境苍凉悲壮,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
词中描写的是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词人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读来真切感人。
(二)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伐竹取道策之不以其道
B、全石以为底一食或尽粟一石
C、日光下澈主人日再食
D、不可知其源林尽水源
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调素琴
B、似与游者相乐至于负者歌于途
C、潭西南而望思而不学则殆
D、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
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第②段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讲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有小丘西行到看见篁竹,听闻水声,寻得小石潭,移动变化中景致不同,极具动态画面感。
B、第②段特写游鱼的形神姿态,动静之间,游鱼形象丰满灵动,体现由于游鱼怡然自得的同时,也侧面凸显潭水的空明澄澈,二者各尽其妙。
C、第④段描述作者在小石潭停留的感受,突出一个“清”字,环境之清深深入人心,作者顿感悠闲宁静,直接反应他纵情山水的精神追求。
D、作者写小石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把自身遭遇、个人心境融入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悲凉之情。
16、把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三)田猎之获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①。
惟②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
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
于是还疾③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
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注释】①州里:
乡里。
②惟:
思,考虑。
③疾:
奋力,用力。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儿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2分)
(1)齐人有好猎者好:
(2)家富则有以求良狗则:
18、把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9、齐人“田猎之获,常过人矣”的原因是什么?
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2分)
【答案】
12、B
13、D
14、B
15、C
16、
(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或:
(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或:
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17、
(1)喜爱,喜欢
(2)连词,就
18、不只是打猎,许多事情都这样。
19、齐人“田猎之获,常过人矣”的原因是得良狗助猎。
由此得到的启示是:
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善于创造和利用有利条件。
(意思对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甲】(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乙】(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
“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王生不说,曰:
“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李生说之曰:
“孔子云‘学其而不思则惘’,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
盍改之乎?
不然。
待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王生惊觉,谢曰:
“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
10、下列各组加点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主人日再食B、同舍生皆被绮绣
食之不能尽其材将军身被坚执锐
C、或谓君不善学,信乎D、岂善学者所应有邪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以咨诹善道
11、下列各组加点儿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足肤皲裂而不知B、今诸生学于太学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余将告于莅事者
C、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D、而君变色以去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12、下列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中的“太学”是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司业”、“博士”是官名,国子间的老师。
B、【乙】段选文中包含的熟语主要有“不耻下问”“拒人千里”“万事蹉跎”“择善而从之”等。
C、【甲】文通过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习要“专心”,【乙】文通过人物对话强调了学习要“思考”。
D【甲乙】两段选文都阐明了要“学有所成”,就必须勤学不懈,刻苦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道理。
13、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3分,共6分)
(1)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2)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二)古诗鉴赏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4、本词中“孙郎”指的是①。
上阙描写的是②的场景。
(2分)
15、赏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一句。
(2分)
【答案】
10、B
11、A
12、D
13、
(1)不必像我那样动手抄录,要向别人借书才看得到。
(2)你只是记住了老师说的,却没有思考它。
14、①孙权②冬季打猎(或:
壮观的出猎、狩猎)
15、示例: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活用典故,作者拿魏尚自比,表达了词人希望能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立功报国的思想情感。
三、古诗文阅读(2018.桂林)
(一)文言文阅读。
(12分)
【甲】《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
①刻露:
鲜明地显露。
②本:
根据
③上:
皇上
④刺史:
即作者
12、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A、面山而居
B、吾恂恂而起
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而不知人之乐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树林阴翳(阴影)
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C、宣上恩德(宣扬)
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
1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晦明/变化者
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
15、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16、将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
(二)古诗词鉴赏。
(6分)
【甲】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7、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
甲词用典故,表达了;乙诗则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
(每空1分,共3分)
18、甲词委婉曲折,乙诗豪迈奔放。
请选择其中一首,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3分)
【答案】
12、D13、A14、D15、D
16、
(1)醉后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
是太守啊。
(2)我来到这个地方,喜欢这里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
17、窦宪勒石燕然
表达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志向
18、示例一:
甲词借鸿雁南飞之坚决,借浊酒一杯之苦楚衬托征人思乡之深切,借“燕然未勒”表达功业未成之遗憾,委婉曲折地表达了戍边将士欲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四、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6分)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甲】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①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②予至扶风②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③之阳,其占为有年④。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⑤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⑥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苏轼《喜雨亭记》节选)
【注释】①志:
记。
②③扶风、岐山:
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境内。
④占:
占卜。
有年:
指丰收。
⑤乙卯:
古代用干支纪日。
文中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
⑥忭(biài):
高兴,快乐。
10、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醉翁之意不在酒意:
情趣
B、佳木秀而繁阴秀:
草木茂盛
C、民方以为忧方:
刚才
D、甲子又雨雨:
下雨
11、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名之者谁雨麦于岐山之阳
B、而不知人之乐而凿池其南
C、醉能同其乐其真无马邪(《马说》)
D、以为休息之所以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用一个“乐”字为主线,把众多的内容连缀在一起。
而这些“乐”都是为了突出作者的自我陶醉之乐。
B、甲、乙两文中亭子止命名的由来:
甲文以作者的号命名,乙文以一件久旱逢甘霖的喜事命名。
C、甲文第①段是交代醉翁亭的环境位置,由群山到琅琊山,由山及泉,由泉及亭,又由亭名引出太守的醉翁之意,内在的脉络是连贯的。
D、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寄情于山水的忧乐之意和愁苦之情。
13、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官吏相与庆于庭。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14、读了甲乙两文,你从欧阳修和苏轼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请结合实际谈谈。
(3分)
(二)古诗词鉴赏。
(4分)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5、
(1)诗歌的一、二两句中以“”(0.5分)“”(0.5分)来烘托离愁,可见诗人辞官后心情的。
(1分)
(2)第三、四句诗这首诗的精华,请你作简要赏析。
(2分)
【答案】
10、C
11、A
12、D
13、
(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2)官员们一起在庭院中庆贺。
14、示例一:
从欧阳修和苏轼身上我明白了,不管在学习上、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或挫折,我们都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做到挑战自我,克服困难,乐观前行。
示例二:
从欧阳修和苏轼身上我看到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他们告诉我在学习上、生活中要有抗挫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奋发为人民办实事,谋福利。
15、
(1)白日斜天涯痛苦或愁苦
(2)示例一: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示例二:
诗歌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
“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五、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2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宣城太守济阳江淹少时,尝梦人授以五色笔,故文采俊发。
后梦一丈夫,自称郭景纯,谓淹曰:
“前借卿笔,可以见还。
”探怀得五色笔与之自尔淹文章踬矣,故时人有“才尽”之论。
(节选自王汝涛《太平广记选》)
【注释】①济阳:
地名,在今河南省。
②江淹:
南朝文学家。
③郭景纯:
即郭璞,文学家。
④踬:
被东西绊倒,这里指没有起色。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世隶耕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B、且为众人年且九十
C、后梦一丈夫匹夫不可夺志也
D、可以见还此人可就见
5、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节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探怀得五色笔/与之/自尔/淹文章踬矣/”
C、【甲】文中“先人”这里指祖先,古人;【乙】文中“卿”是指古代对别人的尊重。
D、【甲】文中的“不使学”与【乙】文中“故文采俊发”这连个句子均为省略句。
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余闻之也久”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泯然众人矣”点明方仲永的结局。
B、【乙】文成语“江郎才尽”指江淹的诗文无起色,后来泛指人的才思枯竭。
C、【甲】【乙】文中方仲永与江淹两个人都是少儿天才,但他们最终都才华衰退。
D、【甲】【乙】文中方仲永与江淹由聪明变平庸的主要原因都是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稍稍宾客其父.(3分)
(2)尝梦人授以五色笔。
(3分)
(二)古诗词阅读。
(6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了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8、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从语言风格上看是。
所以,词作者在题目中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3分)
9、赏析句子“醉里挑灯看剑”。
(3分)
【答案】
4、C
5、C
6、D
7、
(1)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
(2)曾经梦见有人送给(他)一支五色笔。
8、军旅生活(军营生活、战斗场面)
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爱国激情、雄壮、悲壮、壮志难酬)
刚健(豪放、壮美、壮丽)
9、动作描写(神态、细节描写),写出词人在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表达词人渴望早日奔赴杀敌战场的急切心情。
六、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4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
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
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乙】《宜都记》曰: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①,多所象类②;林木高茂,略尽冬春③。
(2)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宜都记》节选)
【注释】①形容:
形体和状态。
②所像类:
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
③冬春:
冬春之交。
11、下列句子从加点儿慈济时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互相轩邈(高)
B、鸢飞戾天者(代词,……的人)
C、而两岸高山重嶂(连词,不译)
D、其石采色形容(通“彩”,颜色)
1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统领全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描摹,脉络分明。
B、【乙】文中作者描写了长江三峡中长达100多里的西陵峡的壮观景象。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C、【甲】【乙】两文内容上均写景,但两文的文体却不相同,一文为“书”,一文为“记”。
D、【甲】【乙】两文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分别描摹富春江、长江两岸的峡谷奇观,寄托了作者厌恶官场政务,纵情山水的高雅志趣。
13、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分)
(2)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2分)
14、甲乙两文都属于写景美文,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请从【乙】文中找出侧面烘托的句子加以赏析。
(2分)
(二)诗词赏析。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5、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
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2分)
(2)有人认为画线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你认为如何?
请简要分析。
(2分)
【答案】
11、A
12、D
13、①(那)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有如奔马。
②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
14、示例:
“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从侧面表现出峡口两岸高地连绵不绝的特点。
15、
(1)这首词写的是夏季,从“鸣蝉”“稻花香”“蛙声”这几个词语中可以看出。
(2)示例:
同意这一看法,茅店原是静止的事物,词人把它当成人来写,它就像一位老朋友在路转溪桥时突然出现在词人的眼前,表现出了词人此时欣喜的心情。
七、古诗文阅读(2018.玉林)
(一)阅读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3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部分 省市 中考 古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