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二年级第一讲.docx
- 文档编号:3479658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8.96KB
家长学校二年级第一讲.docx
《家长学校二年级第一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学校二年级第一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长学校二年级第一讲
第一类表现做任何事都是慢吞吞的,老是跟不上别人的速度,起床、穿衣、穿鞋、收玩具等,总是拖三落四,那怕大人发脾气也做不快。
原因天生如此,这类孩子对事物常常表现出畏缩、害怕、害羞沉默,且不愿意与别人互动。
解决之道这一类宝宝处事磨蹭,是因为性格使然,所以要想从根源上改变这类宝宝磨蹭的习惯是不现实的。
但爸爸妈妈一定要坚持给予宝宝帮助与鼓励,不要嘲笑宝宝的慢,而是对他的每一点进步予以最大的表场,从而激发宝宝做事加快速度。
第二类表现做事并不每件都落后于别的孩子,仔细观察发现,这类宝宝通常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或有较大诱惑时做事动作较快,若所做或将做的事是他不情愿的,动作就变得慢吞吞。
原因1、注意力不集中:
这类宝宝通常在爸妈吩咐做某事时,并没有集中注意力听到并随之去做,或心里想着其他事,做爸妈要求的事情就显得“漫不经心”,在爸妈眼里这种行为就是“慢吞吞”。
解决之道:
可以选择孩子平时最爱东西,比如最爱玩的游戏、最爱看的动画片等等,激发孩子做事的注意力,还可以做一些练习,来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持续时间。
尽量不要把孩子跟其他小朋友做比较,但可以跟他以前的表现比,也可以跟爸爸妈妈比,这样处理是为了保护孩子的自信心。
2、爸妈指令太多,孩子无从应付:
爸妈有时往往一个指令出去,就要孩子马上做出响应。
然而每个孩子发展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动作发展较快,有的是思考方面较快,当孩子的思考动作协调不是很好时,而家长却又要求严格,超出孩子动作能力时,爸妈就会认为孩子慢吞吞,而孩子则会认为他已经很快了。
爸爸妈妈和孩子的标准不一样,常是孩子被认为慢吞吞的主要原因。
解决之道:
爸爸妈妈做事也不能急于求成,孩子做事慢并非说改就改,要孩子改掉一种坏毛病,养成一种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通过反复的、多次的练习,才能实现。
因此,第一,家长要有耐心、有信心,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比人家的差;第二,多给孩子练习的机会,但要视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不能操之过急;第三,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第四,要持之以恒,注意在求快的同时,依然要以做得好为最终标准。
3、缺乏兴趣:
孩子面对他感兴趣的事,动作就很快,没兴趣的事就在那里磨蹭,如今天要去动物园玩,他可以在3分钟内穿好衣服、袜子,还反过来催大人。
如果换成要他去收拾地上的玩具的话,他就开始慢吞吞,任你喊破嗓子,他的动作还是依然故我的慢。
解决之道:
激发孩子的兴趣。
爸爸妈妈试着观察一下孩子对什么比较感兴趣,试着用孩子喜欢的事物去激发孩子做事的积极性,例如答应孩子做完事可以看十分钟电视,又或者答应孩子可以买一样玩具等等,只要注意观察,有十足的耐心,孩子磨蹭的坏习惯一定是可以根治的。
4、家庭氛围:
爸爸妈妈都是慢性子,叫宝宝如何快得起来。
解决之道:
先改变一下自己,再想着改变宝宝吧。
又或者来一个家庭比赛,看看谁的动作快。
5、缺乏信心:
通常这类孩子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要求比较高,孩子的行为常常有指责之处,令孩子无端失去信心,认为少做少错,自然动作迟缓。
解决之道:
对于这样的孩子,爸爸妈妈一定要改变以往追求完美的教育方法,“金无足金,人无完人”,试着把责备改成鼓励。
例如:
孩子喝牛奶时把杯子弄翻了,如果妈妈能换一个角度问他:
“你把牛妈妈的奶洒了,要怎么办?
”可能就容易引发孩子对立时解决问题的兴趣,如果只是一味责怪,会搞得孩子不知所措。
6、依赖性过强:
“反正我慢吞吞也不要紧,爸爸妈妈会给我做的。
”孩子们的普通心理。
解决之道:
爸爸妈妈先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照顾孩子过分细致了,是不是为孩子安排了一切,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对于一些需要独立处理的事无法自理,处处依赖成人,等待成人替他做,所以做事喜欢磨磨蹭蹭。
如果发现自己的宝宝有这样的倾向,爸爸妈妈可千万要注意坚持原则,该是宝宝的事情一定要认他自己做,不要让他养成投机取巧的心理。
例如:
本来是要求孩子自己收拾玩具的,但孩子在那里磨蹭想等着妈妈做,结果妈妈看不下去骂几句之后,还是帮他收拾,这样是不会有任何教育效果的。
因此,父母坚持原则是很重要的。
帮孩子改掉做作业磨蹭的习惯孩子做作业是不是磨蹭?
那是许多父母的一块心病。
学几招应对办法吧——规定时间,闹钟提醒。
根据作业量给孩子规定完成的时间,到时间就不准再做了,完不成就等着挨老师的批评。
可以把时间分成三四段,分别上好闹钟,每隔一段时间闹钟就会提醒孩子:
过去多长时间了,还有多少时间,如不抓紧做恐怕就来不及了。
有了这个压力,几次下来,孩子就变得迅速了。
任务适度,留有空闲。
孩子希望完成任务后就马上去玩,但许多父母却让他们接下来做其他练习,让他们看不到玩的曙光,所以孩子们就想出了磨蹭的招数。
如果告诉孩子:
“就这些题,做完了你就自由安排。
”任务适度,保证孩子会加快速度。
多激励,少催促。
有些孩子做作业的确慢,但可能是作业的难度大,或者孩子已经养成了磨蹭的习惯,或者是智力有一定问题。
如果是这些情况,父母越催,孩子越惊慌失措,反而更慢了。
如果父母说:
“你如果再快一点儿就更出色了。
”“如果考试时你更快一点儿,你可能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检查。
”孩子受到正面的激励,就会在下次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快点儿。
多教方法,培养习惯。
孩子做作业慢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知识掌握得不牢、方法不多、思路不清晰,这种慢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磨蹭。
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给孩子复习一下功课,捋清知识点,并教孩子一些解题的方法。
另外,要培养孩子做作业时专注的习惯和及时做的习惯。
专注的程度也决定快慢。
家长学校二年级第一讲
1)营造一个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学习环境。
孩子写作业时,家里不要有其它的噪音,这利于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题目上。
父母可安静地坐在那儿干自己的事,给孩子一个榜样示范作用。
(2)尽量减少对孩子的唠叨和训斥的次数。
唠叨和训斥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让孩子采取一种消极应对方式,如上文中的芳芳。
父母发现孩子作业拖拉,可建议孩子把作业分成几部分,分几个时间段来完成,从中学会规划和管理时间。
(3)平时多鼓励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
当孩子专注他的玩具设计或观察小动物时,父母千万不要干扰,耐心等他完成“工作”,这在无意中培养了孩子的注意力。
事后进行肯定并及时和孩子分享他的感受,让孩子有意识把做这件事情的注意力和心理过程迁移到其他事情中。
(4)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让他学会在一定时期内集中注意力。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一次集中的时间为10-20分钟,中年级为30分钟左右,高年级可增至40分钟以上。
父母可让孩子“量力而行”,不可打“疲劳战”,疲劳后注意力易分散,而且在一个时间段只干一件事。
对于这类孩子,我们老师不能再以批评、当众提醒、甚至挖苦来强化他“磨蹭”的形象,因为那样的消极心理暗示只会加剧孩子的消极心理,只会雪上加霜,强化他们的消极心理:
既然你们都说我磨蹭,看来自己真是个磨蹭的人,那就磨蹭下去吧!
心理学认为:
要克服消极的心理暗示,必须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做任何事情都磨蹭的孩子并不是没有,但十分少见。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抓住磨蹭学生的闪光点,增加“快、利索”的诱因来刺激他们不断地“压迫”自己集中注意力,提高办事效率,帮助他们尽早走出磨蹭的阴影。
二、过度依赖型。
案例:
明明,三年级的男孩,他妈说孩子什么都好,就是爱磨,吃饭磨、刷牙磨,只要是他做的事没有一样不磨。
每天早上在家里起得很早,可到学校还常迟到,爸妈怕他挨教师批评就编不同的理由。
长期下去怎么办?
有什么方法能让他不磨呢?
和明明妈的进一步交谈中发现:
明明磨蹭表面上看是“动作慢”,实际上是因多种原因造成的。
(1)缺乏适当的训练。
明明穿衣脱鞋,清理抽屉、书包等,奶奶全部包干,甚至几点钟该上学也是大人督促,有时怕他自己吃饭太慢还喂。
明明丧失了许多锻炼动作灵活性的协调性的机会,对时间也无明确的概念,责任心严重缺失。
(2)父母承担太多的责任。
上学迟到帮着找理由,明明的行为、心理还停滞在幼儿期。
不知道“磨蹭”会带来什么,更不知道“迟到”意味着什么。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这类型的孩子可用下列两种方法去训练:
(1)放手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制定一张详细作息时间表,上面列举一天的时间安排,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事,父母决不能再为他代劳。
如:
规定时间内不吃完饭,就坚决收拾餐桌,使得下次进餐必须抓紧时间;规定时间完成规定内容的作业,哪怕是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果超时,就必须停止。
(2)用自然惩罚法,让孩子尝尝苦果。
不再催促孩子早上起床、穿衣、吃饭、上学,让他对着时间表自己看着办,若迟到叫他自己进去面对老师的批评。
事后,家长可帮着一起分析原因,让孩子明白:
不加快节奏、不安排好时间,就必须为此尝苦果。
有一位家长这样介绍他的经验:
“以前,我的孩子总是拖拉磨蹭,还常常要把学习用品落在家里,我也常常为了他奔波于工作单位、家和学校之间。
为了让他改正这个毛病,我和他约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作业,并且整理好自己的书包。
为了让他有一个缓冲,我和他约定,可以给他三次机会,超过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也可以最后帮他送三次学习用品。
刚开始,孩子做得有点牵强,但为了鼓励他的进步,我没有过多地去批评他。
一个星期后,他故伎重演,连着两天拖拉作业,我没有说什么,只是意味深长地看看他;第三次时,我郑重地告诉他,再也不会给他机会拖拉作业了。
如果再有一次,那自己去找时间补做作业。
自那以后,孩子就再也没有拖拉过作业,再也没有让我帮他送过作业本。
”我想,正是因为家长给了孩子一个负责任的机会,给了孩子一份责任感,让孩子的内心涌起了一种独立,这份独立感,让孩子慢慢地成长起来,不再想着自由散漫,不再有“依赖家人”的念头。
三、学习困难型。
案例:
东东,个头挺高,和人说话不敢正眼看,脸上没有多少表情。
他的班主任反映:
作业从来没做完整过,连题意也抄不通顺,磨蹭半天,三个字错两个,问他哪儿搞不懂半天不吭声。
]东东的“磨蹭”是因学习或行为困难,完成该年级学习任务的能力欠缺。
实际上,一般学习困难生都存在下列原因:
(1)人际关系障碍。
学习困难生的人际关系障碍与他自身的性格特征相关,他们的情绪大多不够稳定,容易情绪化,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这是产生学习困难的内在因素。
人际关系障碍主要表现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上,他们大多不能很好与老师交流,不能很好与同学相处。
因此,经常会处于孤独的状态。
上文中的东东面对老师的关切询问不知如何表达,也不知从同学那儿寻求帮助。
(2)将学习失败归因于像能力这种不可控制的因素。
那么,他们就听任失败,表现冷漠、压抑、自暴自弃或“丧失动机”,心理学家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习得性自弃”。
皮亚杰说: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
”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把感知、记忆、注意、思维等智力活动指向或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
因此,对于学习困难型的孩子,家长、老师和社会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理解。
家长必须要多一点耐心,蹲下身子,用孩子的视角、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你会发现他也是很痛苦着急的。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这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一定要帮助学生补习相关学科知识,扫除作业时的障碍,掌握所学的内容,理解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知识要点——这是做好作业的前提。
如果没有听懂课,没有掌握作业必须的技能和思维方式,孩子面对作业是无法下手的。
对所学的知识理解不透,一知半解,做作业自然没有效率。
所以,老师一定要对这类学生加强专时专用、提高效率的训练。
首先使学生学有所得,激发学习兴趣。
其次,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再次,开展多媒体教学,调动多种感官的配合,激发学习兴趣。
最后,教师还要调动全班同学在互帮互助的活动中特别关注他们,降低学习标准,先不用统一的要求,别人做4题,他们可只做1-2题能力范围之内的题目,让他们也有“成功”的体验,尝到学习的甜头。
这样,学习困难的学生就有可能产生“要学习”的动机,就有了学习的欲望,就有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案例:
红红,10岁的小女孩,衣服特别干净整洁。
她的妈妈诉说:
孩子几乎每天做作业到12点,写一个字擦两三遍,做完一题看半天,有时还重做一遍,甚至几遍。
这般磨蹭,到了初中、高中,哪有时间睡觉?
红红的“磨蹭”和她的人格特征有关,心理学上称之为“临床完美主义”。
即个体过度追求高标准而不顾严重的消极后果。
它将会导致个体情绪(低落、紧张……)认知(注意损伤)或行为(反复检查、反复考虑……)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对塑造儿童与青少年的健康心理十分不利。
“临床完美主义”特征主要表现为:
(1)自我加强的高标准。
(2)自我评价过度信赖成功和成就。
(3)较高的自我批评。
(4)自信心不够,恐惧失败。
对这类型的儿童,营造“宽松”的氛围为上策。
(1)多鼓励,少指责。
这类儿童自信心不足,总担心事情做不好。
作为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要求不要过高,他们做得好的要及时表扬,不好的要鼓励,做错了采用“疏忽法”,因为他们的内心已经开始了自责。
对上文中的红红,父母或老师在她做作业时要真诚赞美(完美主义的人敏感)“你的字写得真好,完全不用修改!
”在她速度加快后,又及时鼓励“比以前快多了”,并将类似的鼓励迁移到生活中去,有意引导她忽视生活细节。
如:
衣服上污渍,父母可一脸平静地说:
“弄脏一点点没事,你看妈妈衣服上也有脏点。
”
(2)多协助,少竞争。
过于追求完美的人,在竞争中有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的理念是:
“我必须成功!
”。
因此,对于这一类学生,我们必须在指导、督促他们的过程中杜绝“竞赛”的字眼。
因为他们对失败有恐惧感,哪怕一点小过失,也会导致他们的“自我信任”一泻千里,跌入低谷。
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强的动机只会导致水平无法正常发挥,而“竞赛”这种充满紧张气氛的字眼,只会使“必须成功型”不断地压迫自己,使过度的动机导致行为效果的下降。
竞赛结果的不尽人意又使这类人产生了极大的自卑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样的恶性循环,使追求完美型的人越加“抬不起头”,无法树立自信心。
因此,我们需要为“完美主义”者创设一个团结协助的环境,这样会使他们降低心理压力,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并促使他们发挥得出应有的水平,尝试到成功的快乐。
五、畏难怠工型。
案例:
小羽,一个眉清目秀的男孩,思维敏捷,口语表达能力较强。
但是书写态度总是非常糟糕,所写的每一个字,只能看清楚三个基本笔画就不错了。
但是如果能坚持认真书写,字迹却又相当清晰。
为此,他的作业常常被要求重做,有时擦上三四遍后才能勉强过关。
这样,完成一次作业需要别人三四倍的时间,怎么可能按时完成作业呢?
]小羽的磨蹭与他的意志品质有关,看得出他是一个只能适应顺境的孩子。
他不能正视自己书写糟糕的弱点,反而主观地认为老师家长要求他把字写工整是不合理的要求,让他重新书写是针对他的一种“折磨”。
为此,他采取了表面害怕实则无所谓的态度,有时甚至没有大人盯住就不再写字。
生活中,像小羽这样的孩子还真不少。
他们,对老师彬彬有礼,上课也能大胆发言,下课与同学们一起游戏、聊天,操场上经常出现他矫健的身影。
如果让他做别的事都能较快的完成,唯独怕做作业,每当做作业就常常磨蹭,几乎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懒惰的坏习气,只要看到动笔的作业,就东张西望、抓耳挠腮。
与家长接触后,家长也反映,以前做作业还好,但升入三年级后,要做一段时间的家庭作业,就不愿意了。
刚开始时,不认真写,让他重做还能马马虎虎做好。
后来,在家做作业就不太愿意了,一点点作业,别的孩子只要三四十分钟,而他却要做到两三个小时,天天磨蹭到很晚才睡觉。
马克思曾说: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但从实际情况看,这类孩子,是最难改变的孩子。
他们的自主意识很强,但又没有正确的观点。
在日常教学中和学校各项活动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这类学生积极的性格,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这样可以提高其学习和工作能力,增强克服困难,勇于探索和不断进取之心,形成耐心、细致、勤奋和谦虚的优良品质。
首先,要进行挫折、磨难教育。
教师应有意创设一些逆境,适当地给学生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使其身临其境,受到艰难困苦的磨练,同时,予以积极的引导、严格的要求,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以提高他们抗挫折,耐磨难的能力。
其次,要教育他们正确地对待挫折,学习上遇到困难不低头,受到挫折不灰心,让他们有足够的勇气去迎接困难,克服困难,顽强坚持学习。
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孩子的情况,帮助孩子确定不同的学习时间、任务、目标要求,到时完成,评价结果。
每次学习,都把三者结合起来,多维多元、发展性地评价,从而让他们尝到提高效率、增加玩乐时间的甜头。
有些孩子的磨蹭不是单一属于哪一类型,可能是几个类型的综合;而且,磨蹭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具有长期性、反复性。
我们决不能盲目着急、批评、惩罚,一定要弄清“磨”的原因,分析“磨”的类型,再对“症”下药;更不能因他们出现动摇就放弃,而应该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断强化他们的学习意志,减少问题克服过程中的波动性。
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地适应高强度、快节奏的时代车轮!
儿童习惯与学习的关系
教学重点:
习惯的培养是家长的任务,习惯决定学习的效果
教学难点:
怎样培养习惯和培养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与思考
授课对象:
二年级家长
建议授课时间:
第一学期第一---二个月
教学内容:
一、导课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
孩子进入学校一年的时间了,大家经过第一学年的学习,从孩子如何适应幼儿园升小学的具体实践中,了解了家长、家庭在孩子成长经历中的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可能发现了孩子的学习习惯不是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好,也可能常常为孩子不能很好的写完作业而无奈,孩子的字写得不规范而不知所措,我们开始面对很多来自学校的要求、孩子之间的比较、老师的不断发来的短信、反映孩子在学校表现的不如人意等等问题,我们应该从什么方面入手,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成长的更好?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情绪和欲望走进课程,希望今天的学习能让你收获一些观点,了解一些方法,回到家里,请你带着欣赏孩子长大的心情和情绪,把今天学习的方法用适合你家孩子的动作,和孩子一起实验一段时间吧。
二、授课
(一)本节课程的要求
●请大家先了解一下我们学习的课程标准: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关于7—12岁年龄段的家庭教育指导中是这样说的:
7—12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是整个儿童期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
该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
儿童身高和体重处于比较迅速的发展阶段;外部器官有了较快发展,但感知能力还不够完善;儿童处于从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阶段;情绪情感方面表现得比较外显。
●教育指导内容要点第六条说:
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创设安静的环境,引导儿童专心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正确对待儿童的学习成绩。
(二)我们来讲讲习惯是什么?
●习惯的定义
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其实是说习惯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是不假思索就自觉地、经常地、反复去做了。
比如每天要刷牙、洗脸等。
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
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
例如,儿童养成在饭前、便后或游戏后一定要洗手的习惯后,完成这种动作已成为他们的需要。
他指出,习惯形成就是指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
习惯形成是学习的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并臻至自动化的结果。
结合《现代汉语词典》对“习惯”一词的解释,“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不难看出,习惯具有个体和社会群体两个层面的意义,从个体层面来看,习惯是个体后天习得的自动化了的动作、反应倾向和行为方式,它是条件反射在个体身上的积淀。
从社会群体层面看,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反应倾向。
●习惯的特征
1、简单:
天下大事必成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
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东西。
习惯并不深奥,常常很简单。
比如按时作息、遵守规则等等,其实都是做起来一点都不难的事情,难是难在坚持。
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并且把最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了,就是不简单。
2、自然:
自然就是不假思索、不用思想去控制的行为,这是习惯的一个重要特点。
如果做一件事情还需要专门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表明习惯并未真正养成。
比如每天晨练30分钟,孩子要是在父母的提醒下才去,只能算是一种行为,而非习惯;孩子要是想都没想,自动地去锻炼,一天不锻炼就感到别扭,觉得浑身不舒服,这就叫养成习惯了。
3、后天性:
习惯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
有的习惯是很自然、不费什么功夫就形成的,有的则需要长期、反复的训练。
而养成同一种习惯需要花费的时间,也会因个体的不同而产生明显的差异。
4、可变:
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一般形成后就很难改变,但这并不是绝对的。
即使是已经形成的很牢固的不良习惯,只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和影响,也能发生改变。
当然,这需要极强的意志力和自信心来克服惯性的作用力。
5、情境性:
习惯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现的相同反应。
养成某种习惯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场合,习惯就会表现出来。
比如有的孩子只在学校爱劳动,在家里就懒了,就是受到情境的制约。
(三)我们想想时常要面对孩子的习惯现象
●孩子的磨蹭现象
对于一年级六七岁的孩子来讲,“磨蹭”现象非常普遍,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有体现。
从早上起床、洗手、吃饭到晚上做作业、收拾书包、洗漱休息等一系列活动都需要父母不断催促……
●注意力飘浮不定,专注的目标会经常转移;心不在焉,常沉浸于白曰梦而忘记眼前的事情。
●写作业总是缠着家长,不看着他就写的一塌糊涂
●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时,总爱与别人打架。
你还能说上几十条吧……
(四)这些现象是谁造成的?
我们应该怎么面对?
不好习惯的养成并不一定全是父母的错,也可能压根就不是父母的错。
你也不能完全靠自己去改掉孩子的一些坏习惯。
重要的及时的发现、观察孩子的行为,用积极的事情逐步理顺孩子的好习惯。
你决定着手改变孩子的不好习惯时,一定要先花一段时间观察他们的这种行为,同时也要审视你自己的态度:
为什么你觉得这种行为很烦人?
你的孩子这种行为,他(她)的同龄人没有出现吗?
以你的孩子现在的年龄,这种行为真的是应该得到控制的吗?
这种行为如果持续下去,会给你的孩子带来伤害吗?
这种习惯有没有给你的孩子带来一些益处?
如果你的孩子改掉了这个习惯,你会用什么来代替这个习惯所给他?
不好的习惯是别人看出来的。
你可能倾向于把孩子的一些行为归为“坏习惯”,但实际上,这些只是典型的学龄前儿童的行为,可能只是稍稍过分了一点点,这些行为让你烦恼、气愤甚至厌恶。
要直面这些行为。
孩子在学龄前会给你带来愉快和乐趣,但他们也可以使你很痛苦。
大多数三、四岁的孩子天生不注意卫生、粗心大意、吵吵闹闹。
他们想要即时的满足感,他们三分钟之后就会忘了你的话,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照顾他们。
而且,他们永远不会走开。
但是这些典型的学龄前儿童的行为就属于坏习惯吗?
那么就要看是谁在下这个结论了。
家长在这个时候并不懂得家庭教育,让孩子的行为出现了一些偏差,这就是严重的问题了吗?
不要自责,我们还有时间影响孩子做事的动机的方法!
在你考察了孩子的行为和你的态度之后,如果你还认为那是不好的习惯,那么就应该谨慎对待了。
方法是:
尽量不要很自然地以为坏习惯是孩子人生的必经之路。
有些习惯可能是疾病。
例如尿床,就有可能是膀胱异常所引起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是早发现,早治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家长学校 年级 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