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j62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吴璇马克思.docx
- 文档编号:3478557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43.17KB
xj62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吴璇马克思.docx
《xj62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吴璇马克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j62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吴璇马克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j62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吴璇马克思
第六届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申报表
项目名称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现实路径——以湘潭地区高校为例
项目类别
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
项目主持人
吴璇
学生所在学院
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班级
11级哲学班
指导老师
李国华黎益君
填表日期
2013年3月15日
湘潭大学教务处制
项目名称: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现实路径
——以湘潭地区高校为例
学生姓名
专业名称
性别
学号
吴璇
哲学
女
2011070110
王许朋
社会学
男
2010070328
张敬晓
社会学
女
2010070317
乔华杉
哲学
男
2012070128
杨文
公共事业管理
男
2010190728
指导教师
李国华
职称
教授
学科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黎益君
职称
讲师
学科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生曾经参与科研或创业的情况
1.杨文,作品《中华孝行银行》荣获2012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创新商务应用大赛”华中赛区冠军;作品《中华孝行银行》荣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创新商务应用大赛”主题赛全国一等奖,参与2012年湖南省大学生德育实践项目获得省级项目立项(湖南省教育厅)。
2.王许朋,2012年4月参加“湘潭市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以新长龙小学为例”调查活动;2012年6月参加“走读湖南乡村文化”活动,参与“古村落的文化遗存——以张谷英村为例”调查活动;2012年以“创业组织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为课题,申请参加“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业性试验”,并于2013年3月最终立项为国家级课题。
3.张敬晓,2010年11月关于参与“大学生无偿献血意愿及行为的社会学分析”调研活动;2011年6月参与关于“湘潭大学通识教育课现状”调研活动;2011年11月参与关于“城市社区服务现状”调研活动;2012年3月参与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研活动;2012年6月参与关于“乡村职业文化现状”调研活动,获湖南省三等奖;
4.吴璇,撰写《剩余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水洞底镇为例》调研报告荣获湖南省大学生孝文化节优秀调研报告、湘潭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二等奖课题,并参加2012年湘潭大学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课技作品竞赛。
5.吴璇,参与湘潭大学2012年暑期“吉林地区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与法律知识普及”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被评为“先进个人”。
指导教师承担科研课题情况
指导教师李国华承担科研课题情况
李国华,哲学博士,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湖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研究会会长,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省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现更改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负责人,湖南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人学、社会发展理论和西方社会哲学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2部,主编、参编教材5部,发表论文近40篇。
曾被湖南省委、省政府评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两课’先进教师”(200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优秀教师”(1996年);“湘潭大学优秀教师”(2002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合著)一书被评为第十届全国优秀党建读物(2007年);专著《社会发展论》(合著)获“一九九八年度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一等奖”(1999年);“湖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主持完成的《经济全球化、网络化、数字化时代人的发展问题研究》被湖南省高校工委、湖南省教育厅评为“优秀课题”(2002年);主持并完成的教改课题《湘潭大学“两课”复合教学模式及具体实施方案》荣获“湘潭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6年);“两课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获“湘潭大学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04年)。
指导教师黎益君承担科研课题情况
黎益君,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团委书记,从事学生管理尤其是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骨干,本人也获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工会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优秀专职团干部,湘潭市优秀团干部、湖南省优秀团干部(记省人民政府三等功)等荣誉称号,先后参与省教育厅课题1项、横向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3篇。
项目研究和实验的目的、内容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本项目研究的目的
十八大报告提出: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系统扎实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教育,在广大青年中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使他们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国家的兴旺发达,事关青年的健康成长,是高校的首要政治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央十分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近几年相继出台有关文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指导性意见。
为了在广大青年群体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团中央于2007年5月就已正式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同年10月颁布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
对青马工程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有效途径等一系列问题做了充分的论述,并给出了极具前瞻性的指导意见。
因此,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首先应该在大学生中“大众化”。
本项目积极探索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形势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适应大学生需求、迎合大学生喜好的现实路径,促使其不断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发展,最终形成长效机制,并通过以湘潭地区高校为实例,进一步实现对全国各高校“青马工程”的示范和辐射效应。
二、本项目研究的内容
本项目立足时代背景,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现实路径,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认真学习研讨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正确把握课题
研究内容;学习研讨团中央《青少年分类引导大纲》,明确中央对青年工作的新要求。
●发放《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知的调查问卷》、《青马工程培养路径和载体调
研问卷》,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情况,了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以及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成长成才引导路径和载体。
●走访湘潭地区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学院班级(兼顾文科、理工科)、学生组织、理
论社团,访问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团学系统干部、学生组织负责人,以及具有异质性差异的大学生个体,了解马克思主义教育在湘潭地区各高校的开展及普及情况,掌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程度,调研在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有效路径,听取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下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看法及建议。
●综合运用调查问卷法、深度访问法、观察法、专题讨论法,深入挖掘高校“青马
工程”与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成材之间的联系。
针对调查报告结果,研讨确定青马工程培训的路径,初步制定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路径和载体,并发动青年学生组织或参加多层次、多类型、多风格的培训活动,以活动教育青年,以活动引导青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
●总结分析青马工程系统培训工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战略意义,发挥的
功能和作用的类型及大小,评估考察活动的实践价值,深入探究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和社会时代需求的路径,构建青马工程培训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功能的长效机制。
利用“毛主席家乡”湘潭市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氛围,以湘潭地区高校“青马工程”为试点工程,加强其在全国范围内的示范和辐射效应。
三、本项目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掌握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1.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政治信仰现状,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情况和态度;
2.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看法;
3.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在高校中教育现状的看法及建议;
(二)剖析高校“青马工程”的实施现状
1.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高校实际开展中的现状;
2.新时期高校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3.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对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有何影响;
(三)探索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路径
1.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原理运用到高校“青马工程”的实践当中;
2.“青马工程”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大众化;
3.如何促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内容的全面发展;
4.如何实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的多样化与生活化;
5.如何实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过程的与时俱进;
6.如何运用新媒体推动“青马工程”在高校的创新发展;
7.如何构建高校“青马工程”的长效机制;
8.如何实现“青马工程”的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发展;
9.如何进一步实现“青马工程”在全国范围内的示范和辐射效应;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一、理论奠基时期
1997年6月,中组部、中宣部和原国家教委党组联合召开了第六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拉开了新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序幕,从较深的层次上给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在此之后相关的论文、著作开始丰富起来。
2006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
“要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抓好大学生理论学习,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胡锦涛总书记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工作做出了明确定位。
为了在广大青年群体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团中央于2007年5月就已正式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同年10月颁布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
二、萌芽探索时期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社会思想观念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广大青年思想活动的自主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在此背景下,各省、自区、直辖市相继启动了该工程,各高校采取措施推进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落实,逐步探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三、初步发展时期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开展了不少研究,各高校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不同层面的理论成果,开始步入新的发展时期。
笔者在CNKI中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题名跨库检索,共得出152篇文献。
年度篇数见下表。
表1:
CNKI中关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文献篇幅
年份
2000之前
2007-2001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篇数
9
10
15
26
25
42
25
(1)在学术论文方面
●《论高职院校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要意义》,《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与党的执政资源配置》,《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年第9期;
●《研读原著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第10期;
●《态度三要素视角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情境的创设》,《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第11期。
(2)在学术专著和学位论文方面
●2000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水弟、王家芳的著作《做一个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经过检索,发现这方面的博士学位论文目前还没有出现,硕士学位论文目前有4篇,分别是:
●2009年,哈尔滨理工大学王琦的《实施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2011年,安徽大学苏本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
●长春理工大学姜美鹤的《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研究》;
●安徽医科大学单永强的《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研究》。
四、深化实施时期
十八大报告提出: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时代主题而言,其研究多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梳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内涵阐释、如何推动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问题上,而专门针对在大学生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较少,故该项目选题有独创性。
针对高校“青马工程”已有的研究成果整体较为空泛,缺乏实证个案研究。
本项目选择以湘潭地区高校“青马工程”的实施与发展为实例,深入探索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下“青马工程”的现实路径,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本项目学生有关的研究积累和已取得的成绩
一、课题研究准备工作
1.参考并借助网络媒体查阅文献、期刊、报纸、网络资料等,为课题研究做好信息和资料的收集准备;
2.制作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知的调查问卷》、《青马工程培养路径和载体调研问卷》。
二、项目成员自身素质
(1)专业优势:
本课题组成员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受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知识积累,并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身的信仰;对本项目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善于在与调查对象的交谈过程中捕捉线索,发现问题;同时,撰写出来的调研报告比较具有专业水准。
(2)学生工作经历:
成员中多为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共青团工作的学生干部,有着过硬的政治素质、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工作业绩,并形成了良好的团队互助、科研实践的氛围。
其中,杨文任湘潭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吴璇任执行委员,张敬晓任湘潭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社会调查研究协会会长,王许朋任副会长,在学生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经验;团队成员均参加过课题的研究或调研,并在自身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学术成果,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3)优势互补:
吴璇,精通专业知识,能够良好地把握课题的学术性方向;杨文,阅读广泛,擅于处理语言文字方面的工作,行动果断坚决;王许朋、乔华杉,湘潭大学辩论队优秀辩手,思维敏锐,善于在细节中获取关键信息;张敬晓,湘潭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社会调查研究协会会长,思维全面,社会工作经验丰富,善于交际,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强。
小组成员各有所长,在研究中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做到优势互补。
项目的创新点和特色
本项目的运行实践将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出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指导,以共青团中央、湖南省、湘潭市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安排为目标,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相关工作为平台,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教育和实践活动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
通过参与各种形式多样、有群体针对性的互动式活动,使学生在参加青马工程的培训过程中了解国情,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各种培训项目的开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温馨、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启发和感悟,并获得帮助和互助,成长成才,从而使其成长为坚定不移的马克思主义者。
第一,率先探索在新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大变动的浪潮下,在国际形势的变动,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社会思想观念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的背景下开展青马工程项目系统培训的战略意义,探索青马工程对于高校育人的阵地建设和人才储备的人才库建设对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
第二,本选题突破原有的研究模式,通过调查和实证分析、对比、总结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观取向,针对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实际需求,进一步探索青马工程项目培训功能发挥的表现、限制因素,以及培训开展的有效途径。
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年学生,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学生,围绕“政治坚定、德才兼备、素质全面、模范表率、堪当重任”的培养目标,坚持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培养与自主教育相结合、阶段培训与长期培养、教育引导与满足需求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总结行之有效的培养途径。
第三,从多个维度来分析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情况也是本研究的主要特色之一,在将调研主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共性特征及其他相关问题的同时,并不能忽略青年学生的个体因素、专业因素或知识水平构成不同所产生的群体内部的异质性差异。
事实上,由于群体异质性的存在,不同类型的青年学生主体无论是在参与意识还是参与行为上都会存在很大差异。
在研究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大众化现实途径和制定相应政策时,只有考虑到学生参与主体的异质性差异和参与问题的多元性,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更具有针对性。
第四,本选题紧跟时代步伐,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研读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出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使得本项目所探究的高校“青马工程”的现实路径,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阈下具有了时代意义。
项目的技术路线、进度安排及预期成果
一、技术路线
团队成员在李国华老师、黎益君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头脑风暴法、文献研究法、访问调查法等方法,确定了项目的研究方向。
在资料收集阶段,团队将采用调查问卷法、深度访问法,辅之以文献研究等方法收集大量数据,并运用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交叉分析法来分析数据,最终形成调查研究总结材料。
二、进度安排
本项目大致分为前期准备阶段、中期调研阶段、后期研究总结阶段三个阶段。
前期阶段包括项目研究方向的确立、调查问卷及访谈资料的准备;中期调查阶段通过走访湘潭地区高校、调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等收集项目研究所必需的重要数据资料;后期阶段主要进行数据的汇总分析、专题讨论会议的召开等,针对湘潭地区高校青年学生思想现状及实施“青马工程”的校园文化环境,在老师指导下,提出一套系统、完整、具有现实意义的实施方案。
(一)前期准备阶段
1.起止时间:
2013年1月—2013年5月
2.主要任务
①项目小组成员充分沟通,确定研究目的。
②对本课题进行理论研究,查阅分析《政治教育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引导大纲》等相关文献资料和书籍,收集国内外研究的系统信息。
③设计针对湘潭地区不同高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调查问卷,准备针对马
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团学系统干部、学生组织负责人的访谈资料。
(二)中期调研阶段
1.起止时间:
2013年6月—2013年9月
2.主要任务
①组织发放《大学生价值观取向情况调查问卷》、《青马工程培养路径和载体调研
问卷》,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了解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成长成才引导路径和载体。
②走访湘潭地区高校不同学院班级、学生组织、理论社团,访问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团学系统干部、学生组织负责人,以及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教育在湘潭地区高校的开展及普及情况,掌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程度,调研在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有效路径,听取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下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看法及建议。
③综合运用调查问卷法、深度访问法、观察法、专题讨论法,深入挖掘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下高校“青马工程”的实施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成材之间的联系。
(三)后期总结阶段
1.起止时间:
2013年10月—2014年5月
2.主要任务
①针对调查报告结果,研讨确定青马工程培训的路径,初步制定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路径和载体,并发动青年学生组织或参加多层次、多类型、多风格的培训活动,以活动教育青年,以活动引导青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②总结分析青马工程系统培训工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战略意义,发挥的功能和作用的类型及大小,评估考察活动的实践价值,深入探究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阈下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和社会时代需求的路径,探究促使其不断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发展的制度保障。
③结合湘潭地区高校开展的“青马工程”,开展相关主题思想教育和实践活动,为本课题做好充分的实证研究。
④针对本课题拟解决的有关问题进行总结整理,撰写研究总结报告。
⑤总结项目成果,进行成果鉴定。
三、预期成果
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下,总结、创造和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引导路径及载体,以大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开展生动活泼、富有思想内涵的各类引导活动,向青年有效传递思想引导内容,使高校“青马工程”成为新时期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适用性、普遍性和实效性的有效抓手。
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让大学生真正掌握并运用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切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自觉追求,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青年学生的有效凝聚和成长成才的引导。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日期:
学院推荐意见
签字:
日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j62 哲学 历史文化 学院 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