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二年级上教案.docx
- 文档编号:3478247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54
- 大小:45.73KB
自然二年级上教案.docx
《自然二年级上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二年级上教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二年级上教案
游乐场
一、教学目标
1、能在游乐场和校园的平面图上用东、西、南、北等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帮助学生用语言来准确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认识各个不同的方位,并能在实践中学会运用它们来描述物体简单的位置关系。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
游览游乐场
活动目标:
能以游乐场某物体为参照物,用方位词来描述另一物体的位置。
活动器材:
游乐场活动平面图
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去过游乐场吗?
最喜欢玩哪个活动项目?
2、图片中有哪些游乐活动项目?
3、认识东、西、南、北在平面图中如何表示的。
4、用方位词来说说这些游乐项目在什么位置?
5、完成活动作业第一页。
让学生明确在平面图中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具体位置,可以先在平面图中找到最中间位置的某一场景,以此场景为中心,来确定大致的方向,这样便于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
活动二:
观察学校的平面图
活动目标:
进一步了解平面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能运用这些方位来具体描述校园中各建筑物的准确位置。
活动器材:
学校平面图
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认识平面图中八个方位。
2、观察学校平面图,你准备以哪个地方作为学校的中心点呢?
3、在学校平面图中标出各个建筑物的具体方位。
4、在黑板上大致画出自己学校的方位图,运用方位词来描述自己学校一些设施的大致方位。
让学生再次描述自己学校设施的位置,主要是训练学生应用东、西、南、北等一些方位词确定物体的位置。
学生能看懂图意即可,不必让学生将各个具体的方位落实在实际生活场景中,教师只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班级处在校园的大致位置就可以了。
四、设计说明
二年级学生对物体位置的前后左右是能够很快进行区分的,但是要辨别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用东、西、南、北等这些方位来区分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只能循序渐进。
从辨别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下手,先找到某一物体作为中心,在进行辨别四个方向在图中的具体位置,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
鉴于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空间概念,抽象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弱,所以不便于将学生放入实际的校园中进行大致方向的辨别。
游乐场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游乐场游乐设施运动路线的不同特点。
2、知道物体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和特点,能用简单的图画来表示物体运动的特点。
3、能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沿不同的路线运动。
二、教学重点
知道物体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和特点,能用简单的图画来表示物体运动的特点,能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沿不同的路线运动。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
欢乐游乐场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各种游乐设施的运动路线不同。
2、能用简单的图画来描述物体运动的特点。
活动器材:
游乐场各个项目活动的场景图
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观察游乐场活动图片,哪些项目你曾经玩过?
当时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2、你知道这些游乐设施是怎样运动的呢?
能不能用箭头图把它们怎样运动的画出来?
3、观察黑板上同学们画的各种运动的箭头图,你有什么发现吗?
(将这些物体的运动进行分类。
)
4、观看游乐场录像,讨论交流:
还有哪些物体它们是如何运动的?
用箭头图的形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和方式,比较简单易懂,学生根据这些运动图,能很快发现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从而了解物体运动的不同形式和特点。
观看游乐场录像,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的了解游乐场各个项目运动的情景,加深他们对各个项目运动特点的认识。
活动二:
不同形式的运动
活动目标:
能根据自己对运动形式特点的理解,让同一件物品沿不同的路线运动。
活动器材:
乒乓球
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探讨:
怎样让乒乓球运动起来?
有哪些方法?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乒乓球运动起来。
3、完成活动册第三页有关作业。
4、交流:
你还能让哪些物体用不同的方法让它运动起来?
通过尝试让乒乓球沿不同的路线进行运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物体运动的不同形式和特点,但是在学习时,教师不必出示直线运动、圆周运动或者摆动等术语,可以利用学生画的简单的箭头图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介绍即可。
四、设计说明
本课时是通过对游乐场设施的运动路线的探究,发现物体运动的不同形式和特点,但是不必要求学生非常规范的描述出这些运动是直线运动还是圆周运动,或者是摆动。
对于两年级学生只要求他们能够用图画形象地描述出这些游乐设施正确的运动路线,并能够在实践中尝试将身边的小物体(这里选取的是学生最熟悉的乒乓球)用不同的方法沿不同的运动路线运动起来,以此来巩固学生对物体运动的不同形式和特点的再认识。
第1课奇妙的种子
本课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知道许多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植物的种子各不相同。
2.通过交流,知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3.通过设计种子萌芽的方案,学会设想和实施种子发芽的实验,观察、比较种子发芽前后的变化。
4.通过让种子萌芽的实践活动,培养探究种子萌发的兴趣和持续观察、记录的耐心。
教学活动指导
课前准备
多种植物的种子,如稻谷、蚕豆、绿豆、黄豆、西瓜籽、南瓜籽等;水稻等植物的照片、幻灯片等;绿豆、黄豆、蚕豆等发出的豆芽;透明塑料盒、土、海绵、棉花、水、不透明杯子。
活动一辨认种子(p.6)
活动目标
1.体会到植物可以通过种子繁殖后代。
2.发现植物不同,种子也不同。
活动准备:
多种植物的种子,如稻谷、蚕豆、绿豆、黄豆、西瓜籽、南瓜籽等;水稻等植物的照片、幻灯片等;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观察:
认识黄豆、西瓜、南瓜等植物。
2.交流:
这些植物是怎么来的?
3.游戏:
植物妈妈找宝宝。
4.小结:
许多植物都是通过种子传后代的。
*指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农作物。
*在游戏过程中,指导学生认识不同植物的
种子,引发学生对种子产生兴趣。
*注意:
可以不出现“繁殖”一词。
活动二比较不同的豆芽(p.6)
活动目标
1.学会观察和比较种子发芽前后的变化。
2.发现种子不同,长出的豆芽也不同。
活动准备:
绿豆、黄豆、蚕豆等发出的豆芽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观察:
识别书上不同的三种豆芽。
2.交流:
这些豆芽有哪些不同?
3.记录:
在活动作业第6页上记录下观察到的不同之处。
4.交流:
三者在根、茎、叶等方面各有不同。
*指导学生用简单的词语,如长短、粗细等
进行记录。
*引导学生在交流时充分表达自己意见。
活动三发豆芽(p.7)
活动目标
1.知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2.学会设想和实施种子发芽的实验。
3.培养探究种子萌发的兴趣和持续观察、记录的耐心。
活动准备:
各种植物的种子,透明塑料盒、土、海绵、棉花、水、不透明杯子。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讨论:
怎样使种子变成豆芽?
2.设想:
让种子发芽的简单实验方案。
3.交流:
实验方案并予以完善。
4.课后实施:
实施自己设想的方案,并填写活动作业第6页和第7页的记录表。
*尊重学生的经验,并鼓励学生设法证明自
己的观点。
*交流时,鼓励学生提出质疑,不断完善方
案。
*督促学生检查发芽中的种子,并做好记录。
教学设计说明:
第1课时教材安排三个活动:
辨认种子、比较不同的豆芽、发豆芽等。
课从认识植物开始,呈现南瓜等植物的照片,请小朋友思考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基于一年级的经验,可以知道植物大多是从种子开始的。
因为植物繁殖的多样性,教师应强调大多植物是种子繁殖的。
通过植物妈妈找宝宝的游戏,让学生正确知道这些植物的种子特点,并了解植物不同种子不同,激发他们进一步认识的兴趣。
随后是对豆芽的观察,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根茎叶等方面去寻找不同,有一定的观察顺序,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最后是设计种子发芽的实验方案,首先是交流学生的看法,他们认为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师予以适当的点拨和指导。
请学生观察现有的材料,思考讨论怎样用这些材料来形成种子萌发的条件,并把方案记录下来。
教师可以多准备一些相关材料,以便学生的思考和发现。
对课后的萌芽实验要提出具体的要求,特别是要求学生对种子的变化做好记录,学会长期观察的方法。
第2课种子的萌发
本课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进一步确定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2.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种子萌发的一般过程,发现不同种子的萌发过程既有不同的地方,也有相似的地方。
3.通过交流活动,体会耐心的观察和记录对于科学研究很重要。
教学活动指导
课前准备
黄豆、绿豆、蚕豆萌发记录表及其实物;覆盖式投影片:
种子萌发的过程。
活动一说说种子萌发的过程(p.8)
活动目标
1.能比较完整地说出种子萌发的过程。
2.通过交流进一步确定种子萌发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3.体会生命成长的不易。
活动准备:
黄豆、绿豆、蚕豆萌发记录表及其实物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展览会:
种子萌发成果展览会。
2.交流:
黄豆、绿豆、蚕豆的萌发情况。
*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以何种方式举办成果展览会。
*引导学生关注别人的实验记录中有哪些地
方和自己的不同,以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活动二比较不同种子发芽的情况(p.9)
活动目标
1.发现黄豆、绿豆、蚕豆虽然有不同的萌发时间,但有着相似的萌发过程。
2.体会长期的耐心观察、记录对于科学研究很重要。
活动准备:
黄豆、绿豆、蚕豆萌发实物、覆盖式投影片:
种子萌发的过程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比较:
这些种子萌发过程的相同之处。
2.比较:
种子萌发过程的不同。
3.总结:
三类种子虽然萌发的时间不同,但有着相似的萌发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豆芽各部分分别对应植物的哪一部分。
*鼓励学生关注植物细微的变化,引导学生用所记录的数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鼓励学生课后尝试其他种子能否发芽。
教学设计说明
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是认识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步骤。
种子发芽像植物其他部分的生长发育一样,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又可以分成若干阶段。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并观察、记录种子的发芽,可以使他们对种子发芽的条件、过程有个初步的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长期系统地进行观察的能力和记录的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学生的种子可以萌发,在课中开展小小展览会活动,有利于学生提高探究兴趣,也是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交流种子萌发过程的观察记录。
本课的两个活动不用划分得很清楚,学生在交流中或许会先提到萌发的时间不同或者它们萌发的过程相似,实际上是第二个活动可以贯穿于第一个活动中,使整堂课都有展览会的感觉。
除了交流以上内容之外,教师还应请学生探究一些失败的原因,思考为什么同学的观察记录与自己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哪些是值得借鉴的,哪些是我可以向别人推荐的经验,初步养成学生资源共享的思想。
第3课动物宝宝
本课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常见动物有卵生和胎生这两种繁殖方式。
2.通过游戏活动,发现动物子代的形态通常与亲代既有相似又有不同。
3.通过多次观察、比较,进一步感受动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活动指导
课前准备
各种动物的繁殖录像;几种幼犬及对应成年犬的幻灯片;猫妈妈和小猫的幻灯片等。
活动一卵生和胎生(p.10)
活动目标
1.能举例说明常见动物有卵生、胎生两种繁殖方式。
2.能简单说出卵生和胎生的区别。
活动准备:
各种动物的繁殖录像;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观看录像:
不同的动物如何繁殖后代。
2.交流:
录像中的这些动物产下后代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3.记录:
根据产下后代的不同方式,在活动作业第8页上写下更多的动物名称。
*指导学生认识动物产生后代的方式有像鸡一样生蛋的,有像羊一样直接生小羊的。
活动二为狗宝宝找妈妈(p.11)
活动目标
1.多次观察、比较,发现动物子代有许多特性和亲代很相似。
2.能说出这些相似的特性是从亲代继承来的。
活动准备:
几种幼犬及对应成年犬的幻灯片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听故事:
狗宝宝和狗妈妈失散的故事。
2.帮一帮:
帮助狗宝宝找妈妈。
3.说一说:
你根据什么帮助狗宝宝找到妈妈的?
4.思考:
狗宝宝这些与狗妈妈相同的地方是怎么来的?
5.小结:
狗宝宝继承了妈妈的很多特点。
*设置故事情景,引发学生兴趣。
*指导学生指出小狗与狗妈妈之间的相同点。
*可以不出现“遗传”一词,用“继承”加以描述。
活动三找不同(p.11)
活动目标
1.多次观察、比较,发现动物子代和亲代之间有不同。
2.多次观察、比较,发现动物子代个体之间有不同。
3.进一步感受动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活动准备:
猫妈妈和小猫的幻灯片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观察:
书上三只猫在毛色、色斑位置、眼睛形状、耳朵形状等方面的特点。
2.说一说:
三者在以上这些方面有什么不同?
3.记录:
把不同点记录下来。
4.交流:
你还发现了哪些方面的不同?
*在了解小动物与其父母之间有相似处之后,着重指导学生寻找三只猫之间的不同点。
*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寻找更多的不同点。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可以由P10的图片引入,最好是能播放动物各种繁殖方法的录像,以引起学生的关注。
通过观看后的交流,把动物繁殖方法分成胎生和卵生两种,如果有学生问到“鲨鱼”等动物的繁殖时,教师可以适当介绍一下卵胎生的情况。
请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上的练习。
第二、三活动实际是让学生初步体会遗传的规律。
学生在帮小狗找完妈妈游戏后,要问他们为什么这么认为,讲出后代与亲代在外形特征上有一定的相似。
活动三的观察要求更为细致,在找猫后代亲代的相同不同时,教师应该适当引导,请学生在毛色、眼睛形状等方面思考,按这些要求完成活动记录并交流。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明确后代与亲代之间既有相似又有不同,为下节课打下基础。
第4课我像谁
本课教学目标
1.通过多次观察、比较,发现子女与父母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
2.通过小小展览会活动,发现自己的外貌特征基本遗传自父母,在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3.通过活动,产生探究遗传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善于观察的科学能力。
课前准备
家庭成员照片。
活动一慧眼识宝宝(p.12)
活动目标
1.能抓住肤色、眼睛的形状及颜色、头发的颜色等要素,仔细观察人的外貌特征。
2.多次观察、比较,发现子女有许多外貌特征和父母很相似。
3.能说出这些特征继承自父母。
活动准备:
父母和孩子的幻灯片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观察:
教材上父母和孩子的照片。
2.判断:
这些父母的孩子分别是哪一个?
3.交流:
你判断的根据是什么?
4.小结:
孩子有许多特性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
*指导学生从各方面观察父母和孩子的相同点。
*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判断的依据,比如根据肤色、头发颜色等。
活动二小小展览会(p.12)
活动目标
联系自己,进一步发现子女有很多特性遗传自父母。
活动准备:
课前请小朋友带来家人和自己的照片、实物投影仪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展览会:
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2.观察:
自己和父母哪些地方长得相似。
3.交流:
除了长相外,你还有什么方面像父母?
*在介绍家庭成员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自己家人的热爱。
活动三找不同(p.13)
活动目标
1.发现子女和父母之间还有很多地方不一样。
2.通过对比,发现人在头发曲直、酒窝有无等外貌特征方面存在个体差异。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观察:
图片上的小朋友不同的面部特
征。
2.说一说:
他们各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3.比较:
你和父母除了有相似之处,还有哪些不同之处?
4.记录:
把自己以及父母长相的特点记录在活动作业第9页上。
5.拓展:
在班级里调查四种遗传特征各类型的人数,找出哪种类型人数较多。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小朋友之间的不同之处,引发学生对个体差异的兴趣,鼓励学生说说个体之间还有哪些不同之处,比如:
卷舌、平舌,耳朵的不同,牙齿的不同等。
*由学生之间的差异,过渡到对比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差异,同时指导学生学会记录。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也可做张调查表,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发现班级成员之间的共同点。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之前要请学生搜集自己和父母的照片,要求他们观察一下自己和父母的相似和不同。
课中先观察教材图片,找到这些父母的孩子,并说出为什么。
一方面是对上堂课的回顾,另一方面是引入接下来的内容。
活动二是小小展览交流会,请学生介绍自己与父母在长相上的相似和不同,还应引导他们从性格、脾气、爱好等各方面与父母比较,更全方位地了解孩子与父母的相似和不同,体会自己的很多特性遗传自父母。
在此基础更进一步提高要求,请他们从细节方面去观察。
活动三无论是观察图片上的孩子,还是在班中统计小朋友的特点,都是强调细节的观察。
让学生学会这些方法,回到家再次观察父母与自己在各种细节上的区别和相似并作记录。
通过反复的观察训练,学生在观察能力上得到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学会了长期观察和细节观察的方法。
观测风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体验各种感知风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2、通过设计、制作测风工具,体验简单的设计过程,初步培养设计的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通过观测、记录风的变化的活动,感知风的大小、方向会发生变化,培养记录观察结果和耐心、细致观察的能力。
活动一:
感觉风(P.17)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各种感知风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2、通过体验各种感知风的方法,感知风有大小和方向,激发设计测风工具的兴趣。
所需器材:
红领巾、丝带、绳子、植物的枝条、纸条、头发、风筝、电风扇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讨论:
图片中的天气现象
✧交流:
感知风的方法
✧实验:
用各种方法感知风
✧交流:
实验中的感受
✧预想:
风除了方向会发生变化,还有什么方便也会发生变化
✧出示大风天的图片进行交流
✧准备好物品以便于学生一边交流一边演示
✧利用电风扇制造风并让电风扇的风向不断变化
✧引导学生讲出风的方向会发生变化
✧包括方向、大小、速度等
活动二:
制作测风工具(P.18)
活动目标:
1、通过设计测风工具,体验简单的设计过程,初步培养设计的能力。
2、通过制作测风工具,培养动手制作的能力以及为观测风的活动打下基础。
所需器材:
铅笔、尺、橡皮泥、纸条、双面胶、小棒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讨论:
如何证明自然界风的大小方向会发生变化
✧设计:
测风仪
✧制作:
简易测风仪
✧由对电风扇风的预想引出
✧直接用直尺代替小棒也很好,要请学生说出设计的道理
✧注意学生纸条的粘贴部位,最好在顶端
活动三:
观测风(P.1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测风的活动,感知风的大小、方向会发生变化。
2、通过记录风的变化,培养记录观察结果和耐心、细致观察的能力。
所需器材:
自制简易测风仪、活动作业、铅笔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讨论:
如何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观察:
风的大小与方向的变化
✧交流:
观察的结果
✧包括风的大小与方向的记录
✧由于要到室外操作,携带的物品较多,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
✧在证实预想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继续观察的兴趣,如果没有证实,可以请学生思考原因,鼓励学生经常去测一下,比较不同时间是否会有变化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的重点是感知风的大小、方向会发生变化,难点是设计测风仪。
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关注周围事物变化的探究习惯,教师要多准备一些可以感知风的物品供学生尝试。
设计测风仪是建立在“预想风的大小、方向会发生变化”的基础上的。
设计的时候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不一定利用学具中提供的物品,例如:
直尺上有刻度,用来代替小木棒也是不错的。
只要学生运用的有道理就可以鼓励其实施。
本课最好选择秋冬风较频繁的时间进行。
学生进行户外测试后不一定发现风的方向和大小发生变化。
这时,教师不必急于公布结果,可以让学生思考原因,并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分别测量比较一下,通过坚持不懈的观察寻找到答案。
观测气温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比较各种获知气温的方法,了解温度计的作用。
2、通过讨论、操作温度计,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表的方法,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气温是不同的。
活动一:
不同地点的气温(P.19)
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夏天在不同地点的感受,知道不同地点的气温是不同的。
2、通过交流、比较各种获知气温的方法,了解温度计的作用。
所需器材:
夏天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人的感受图片、温度计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交流:
夏天在树荫下和露天马路上的不同感受
✧讨论:
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某个地方的温度,哪种方法最准确
✧出示夏天树荫下和马路上的图片进行引导
✧主要是引出温度计,无须花费过多时间
活动二:
测量气温(P.20~21)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了解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2、通过使用温度计测量与记录不同地点的温度,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表的方法,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气温是不同的,培养观察、记录的能力。
3、通过对百叶箱的讨论,了解百叶箱的作用。
所需器材:
温度计、活动作业、百叶箱图片或者录像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观察:
温度计
✧交流:
如何使用温度计
✧总结:
正确使用温度计需要注意的几点
✧设计方案:
想测量的两个地点、方案
✧测量:
用温度计测两个地点的温度
✧交流:
测量的结果
✧讨论:
气温不同的原因
✧了解:
百叶箱的作用
✧每人一支温度计进行观察,注意安全
✧组织倾听、质疑
✧两个地点最好温差明显以作比较、观察要持续一段时间待液柱稳定后记录
✧关注学生是否在液柱稳定后记录
✧利用所有学生的测量结果总结出“不同地点气温不同”
✧引出百叶箱
✧播放相关媒体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的重点是用温度计测量气温,难点是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学生对于不同朝向的房间温度的差异不一定有深刻的体验,利用这个引出不同地点温度的差异会有难度。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利用夏季树荫下与马路上的温度差异进行讨论,学生的体验较深刻。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应让学生自己尝试然后演示,教师在学生掩饰的时候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提出质疑,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交流明确温度计如何正确使用,这样印象更加深刻。
在实践之前,教师对学生选择的地点要清楚,两个地点要有较明显的温差,帮助学生取得明显的探究成果。
以此激发学生持续观察、记录气温变化的兴趣。
观察天气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进一步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并能区分晴天、多云、雨天、阴天。
2、通过描述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和设计天气符号,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质疑、设计的能力。
3、通过两次连续地观察、比较同一朵云,发现云的形状、位置等都会发生变化,培养耐心、细致观察的能力,以及记录观察结果的能力。
4、体会天气与人的生活关系密切。
活动一:
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 年级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