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的构建与边远民族地区初中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docx
- 文档编号:3477235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2.80KB
理念的构建与边远民族地区初中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docx
《理念的构建与边远民族地区初中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念的构建与边远民族地区初中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理念的构建与边远民族地区初中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
课题名称:
“研究性教学”理念的构建与边远民族地区初中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课题批准号:
DMA010390
课题级别:
教育部重点课题
课题拨付经费:
1.4万元
学科分类:
民族教育
课题鉴定时间:
2007年4月
课题负责人:
钱明辉云南师范大学
主要成员:
刘丽琼、张曙晖、谭咏国、马慈峻、刘汉尧
研究总报告
说明:
“研究性教学”这一概念自1999年提出之初,就是作为促进教师能力提高和职业发展的思想理念来理解和运用的。
首先是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找到某种“研究性教学”的感觉,积累了某些“研究性教学”的经验,然后对“研究性教学”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化、系统化加工,并用之于指导研究者本人的教学工作实践和职业发展道路,同时用之于影响师范大学生这些未来教师和参加函授学习的中小学教师。
这个过程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一个循环往复而没有止境的过程。
因此,“研究性教学”的研究不是单一不变的某个短暂过程,而是一连串探索性研究构成的动态持续的整体,就是说,在总结分析“研究性教学”的课题研究工作的时候,笔者以“研究性教学”为核心理念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已不可分离地渗透在一起,故本报告论及的范围不局限于标题所示的课题范围。
特别是边疆地区的师范大学生不久就会成为一名边疆地区的职业教师,因此他们作为研究的参与者,与“‘研究性教学’理念的构建与边远民族地区初中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这样的研究课题要求无疑是基本吻合的。
“研究性教学”的研究工作自1999年至今,持续达8年之久,其中得到不同级别的项目立项支持。
这些项目包括:
2000年获云南省教育厅立项的“‘研究性教学’理念的构建与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2002年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立项的“‘研究性教学’理念的构建与边远地区初中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获云南省教育科研“十五”计划课题立项的“‘研究性教学’理念的构建与教师实际教学能力的提高”,获全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五”课题立项的“‘研究性教学’理念与高素质师资的培养”,以及2003年获云南师范大学“新一轮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12358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以上项目获准立项,极大地鼓舞着研究者坚持不懈地探索教师提高素质教育能力水平促进职业生涯健康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力地推动了“研究性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的深入展开。
回顾8年研究的艰辛历程,可以具体分析阐述以下一些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
8年研究的实践得出这样一个总的结论: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指导教师成功地从事职业活动的“内在的教学理论”,是发展性教师有效从事职业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各个环节有机构成的一个素质系统,是推动教师实现观念更新、课堂改革、师生发展三位一体发展目标的素质教育新思路。
教师队伍建设正处在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历史时期,教师群体受到的社会压力空前巨大,调查显示的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48%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育部师范司领导在一个谈话中指出的教师队伍存在的“三个不适应”,即教育观念不适应,知识结构不适应,教育教学能力不适应。
如何引导和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学习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成为教育改革极为紧迫的任务。
正是在如何帮助教师获得职业发展,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等方面,本研究的以下主要观点和结论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1.从教学思想的大教育视角阐述和使用“研究性教学”的概念。
成果完成人1999年12月撰写《怎样做一个好教师》(该文2000年1月获第三届“师魂杯”论文大赛优秀奖,2000年6月被评为国际优秀论文)一文、2000年3月以“‘研究性教学’理念的构建与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为题申报云南省教育厅课题(已于2003年1月验收,被评为优秀项目)时,直接使用和阐述了“研究性教学”这一概念,并明确指出:
“我们提出的‘研究性教学’这一核心概念,其主要含义是指:
教师要以研究的心态和眼光对待自己从事的教学活动,要从宏观到微观,从总的教学指导思想到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深刻的思考和策划,时时加以总结和研究,不断发现和解决自己教学中存在的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新的教学环节和要素,推进自己的教学活动向着时代要求的方向发展。
”这是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新要求而提出的一种教师教学新理念。
依据这一理念,教师只要对包括自身在内的各种教学要素想一想,改一改,做一做,创一创,观念更新便可启动,职业发展便可改观。
2.“12358教学法”的设计、研究和实践。
如前所述,成果完成人提出“研究性教学”的观点,开始就赋予它一种特殊的双重价值意义:
它是一种教学思想理念,但只有当它进入教学实践才富有价值;它是一种教学理论,但只有当它开始构建教学实践的具体框架时才能获得生机。
无疑这一切,还必须始终以师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从2000年3月申报获准立项的省教育厅课题“‘研究性教学’理念的构建与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中间经过2002年获准立项的国家和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到2003年5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12358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获云南师范大学立项,这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教学改革与师生发展协同推进的素质教育格局已积累了较为成型的经验。
“12358教学法”的观点发表于《云南高教研究》2002年第24期,其探索实践的总结报告于2004年9月在云南省教育厅“五个一”评选中被评为一等奖。
其中的“1”是一个理念,即“研究性教学”理念;“2”是两个阶段,即根据学生知识和能力素质的现实情况,把教学过程分为基础教学和提高教学两个阶段进行;“3”是三个内容,即根据课程特点,把教学内容进行新的构建,使之突出知识的科学体系、形成过程和精神方法这三个层次上的内容;“5”是五个板块,即根据课堂教学的知识特点和价值功能,把课堂教学活动分为研看、研读、研写、研讨、研考五个板块;“8”是八个环节,即根据新的人才观和教学质量观,教学中始终渗透思、做、读、看、说、讲、写、创这八个要素。
这样,由“1”而引导教师观念更新,并进而生成“235”的课堂动态结构和“8”的过程渗透性价值取向和目标,从而把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乃至创业精神的培养真正落到了实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风格的形成和教育能力的提高。
3.“研究性教学”思想及实践的扩展性探索和实践。
一是“研究性教学”整体教学改革扩展到函授教学工作及《教师德能专题研究》等其他课程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教育对象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二是把“研究性教学”直接与教师能力和素质培养联系起来进行探索和研究,这一具有创新特点的素质教育思想与实践受到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关注和支持,前述的5项以“研究性教学”为核心思想的课题获准立项即是这方面的证明。
三是向如何通过改革提高其他教师课程教学艺术水平和育人质量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这方面主要是参加者从审美视角和接受理论方面具体展开,探索通过揭示美的教学内容,采用美的教学手段,运用美的教学语言,展示美的教师风范来营造一个特殊的审美氛围,在引导学生感受美的过程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并增强教育教学实效,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果受到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关注和支持,“‘两课’教学中的接受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课题分别被评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和云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
二、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在研究方法上,计划的设计常常不能满足现实研究的需要,“研究性教学”本身的综合性特点,使其必须涉足多种研究方法,但规范性要求就存在一些问题了。
因此,从总体上看,本研究要证实“通过进行若干实验处理以帮助研究对象构建‘研究性教学’理念,可以有效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这具有实验研究的性质;而研究者是以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作为实验变量的,他不仅要影响研究对象,也要不断改变自己,这使本研究带有行动研究的特色;本研究数据获得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写下的论文、感想、作业等,统计和分析这些文献成为本研究采取的一个重要方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又运用了历史研究的方法。
但具体来看,以下特点则体现了本研究方法上的一些新特质。
1.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的高度合一。
由于“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教师内在的教学理论”,研究者一方面试图通过“构建研究性教学理念”的方法帮助参与者获得观念转变和能力提高,另一方面自己也在不断地体验、尝试“构建研究性教学理念”的实践,从而使自己成为“研究主体”自己的“研究客体”。
这是本研究方法上极富特色和创新之处。
众所周知,一般研究者总是以某种客观的外在的存在物(或人)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但“研究性教学”作为教师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多方面的细节和要素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更为真实地认识和感受,因此,研究者在着力研究别人的同时,也注重“自己研究自己”,这成为本研究方法上的显著特征。
这种研究特色决定了本研究工作所具有的原创性价值及其操作上的难度。
2.宏观审视与微观反思的辩证互动。
本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在于帮助教师构建自己的“研究性教学”理念,这首先发端于研究者对自身教学理念和思想的自我审视和反思。
由于复杂的原因所致,教师这种自我意识相当淡薄,那种顽强、被动和消极地维护“为人师表”高尚形象的习惯心理,使教师难于接受自己的缺点和差错。
本课题提出并开展的“研究性教学”的研究,就是要引导和启发教师去作这方面的思考和探究,发现自己有差错和缺点的常识和真理,从而获得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现实着力点和内在动力。
因此,本研究特别强调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的宏观审视入手,启发教师对生活环境突飞猛进的变化状态产生心灵震憾,从而撼动其原有的思维方式和自我意识,并转而对自己个体的知识状态和能力状态作出科学理性的估计。
正是在这种宏观审视与微观反思的辩证互动过程中,“研究性教学”理念的构建成为可能,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落到了实处。
3.厉行创新与示范感染的双向传输。
“研究性教学”的特殊规定性及其内在特质,决定了其“操作性”上的不确定性特点。
本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者在教学和交流、示范过程中贯穿这一理念,展示“研究性教学”风格,交流其中感受,在对参与者产生示范和感染作用的过程中,使其获得一定程度的“研究性教学”的“理念建构”。
因此,研究者保持在“研究性教学”理念指导下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理性心态和理论自觉,成为此项研究在方法上的另一个重要特色。
三、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本研究假设“构建‘研究性教学’理念对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有重要推动作用”。
研究初期,在如何“构建”“研究性教学”理念问题上尚处在理论的逻辑推断上,即是通过实施“构建研究理念,保持研究冲动,学习研究方法,开展研究活动”的构建方法,坚持“破除一点迷信,多转一点念头,采取一点行动,补充一点知识”的构建原则来进行的。
研究过程中发现,对于“研究性教学”这样一种“理念”的“构建”问题来说,研究者最好能给出某种“模式性”的东西,并且这种“模式性”的东西带有具体的操作性特点。
由此来看,“12358教学法”的形成无疑成为本研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研究性教学”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指导下形成并在实践中展开研究的,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初步形成了“12358教学法”的整体推进格局,在这一格局中渗透“研究性、进步性、实践性、创新性”四个基本要素,使素质教育所要求的观念更新、课堂改革、师生发展三位一体的过程和目标在辩证互动中得到较好实现。
一方面是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通过在“5个板块”的教学中贯彻“拓宽一点知识,感受一点道理,深思一点问题,增加一点智慧,收获一点成果”的“五个一点”的要求,扬弃了重形式轻内容的传统教学法,如在“参观考察块”中,让学生到参观点后各自行动,各取所需,记录、采访、探究、感悟,各有所感,各有所得,参观后写出1000字左右的感受性、研究性小论文,这种安排充分调动了学生参观学习的积极性,在较好地实现“五个一点”的要求过程中,也较为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另一方面是提出了素质教育条件下教师发展的五大原则:
坦然面对并努力改变自己某些方面的无知无能;断定一切课堂事件及其他事件都有原因并给予理解;从一道学生做错的作业题开始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尊重学生与谅解学生就能赢得学生;小经验的升华就成为大智慧。
还提出了五大教学法:
宏观学习指导法、影视资料轰炸法、随机偶然启示法、幽默智慧民主法、务实求真行动法。
以在思想理论教育实效性提高问题为例,创造了通过营造审美氛围来提高接受实效性的重要方法。
在充分挖掘政治理论教育内容中宁致高远的政治胆略、感人至深的政治情怀、独特精妙的政治智慧、光彩照人的政治人格等要素基础上,教师通过揭示美的教学内容,采用美的教学手段,运用美的教学语言,展示美的教师风范来营造特殊的审美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研究性教学”探索实践研究的理论成果,《研究性教学—发展性教师的内在教学理论》一书系笔者对自己30年教师职业实践经验所作的理论总结和智慧提升。
自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表后,笔者在感悟和反思的过程中形成了“研究性教学”的思想理念,迄今,“研究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历时8年。
实践表明,“研究性教学”的思想理念不仅对笔者产生了推进职业发展的巨大作用,而且对一般教师和师范学生也有智慧启迪功能。
在教师教育与发展的学术领域,教师的“内在教学理论”是极具价值的重要范畴,它从内因这一决定因素的视角揭示了教师职业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内在动力。
但这种“内因”或“内在动力”的客观描述和分析,“局外”的研究者们是难以真切感受并具体进行的。
因此,本书成为国内首次从“内在教学理论”视角分析教师职业发展问题的学术著作。
目前创新教育发展困难,素质教育阻力重重,盖因包括教育行政人员与教学人员在内的教育主体尚未有意识地研究和建构自己的“内在教学理论”的缘故。
“研究性教学”这一“内在教学理论”将为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发挥影响作用。
本书的内容范围集中分析教师以“研究的心态和眼光”从事自己的教学工作所必须审视的各个根本要素。
在阐述了“研究性教学”的一般理论和“研究方法”后,分别考察教师必须关注和研究的时代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课程问题、评价问题,这些都是教师专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关注焦点,以正确的理念和立场给予关注,就能化解矛盾,注入活力,发展自己。
本书以“研究性教学”这一基本范畴的分析为逻辑起点,然后循着“我”“带研究性地从事自己的教学工作”所必须逐一关注和思考的问题线索进行分析和阐述,最后通过“我”“带研究性地从事自己的教学工作”形成“12358教学法”这一案例,佐证“研究性教学”的价值实效性,并给普通教师提供某些创造自己教学模式所必需的经验借鉴和思维启迪。
本书在写作上注重向读者交流“我”“带研究性地从事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实践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得,力求在交流的过程中让读者感受“研究性”那种既非“专业的研究”又非“习惯的浑噩”的特点和风格,为普通教师更好地获得职业的科学发展助一臂之力。
四、学术价值的自我评价
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来说,学术界对教师职业发展方面的关注点多在外部,如继续教育、职后教育、新课程培训等等,大都是从外部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提供帮助,而没有更多地关注教师内在动机的挖掘以及他们内在教学思想框架的建构。
而“研究性教学”则专门针对教师内在动机的挖掘和内在教学思想框架的建构展开研究,从而形成了自己学术研究的社会实践价值。
在教师“内在的教学理论”这一研究领域,即便是专业的教育研究者的研究都相当缺乏,而“研究性教学”系教师自己进行的研究,更为不易,标志性成果《研究性教学——发展性教师的内在教学理论》也将更具独特价值。
在经历多年的改革实践之后,回过头来作一些评价性的思考,有利于不断改进和完善理论和实践视野中的“研究性教学”。
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一些阐述。
第一,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效度问题。
所谓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效度,就是指教学改革与研究是有效的,是基于事实或证据的,是能够被证明的。
纵观主要以《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为实验载体的“12358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该研究始终是基于事实或证据的。
笔者在实践中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从1999级新生入学后开始的。
在上学期的《中国革命史》(稍后改为《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中,鉴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在中国革命史中的重要地位(注:
除辛亥革命时期云南重九起义、护国运动与讲武堂关系密切外,中国人民解放军朱总司令、叶剑英元帅及周保忠等重要领导人曾在这里学习和工作过),笔者首先把参观考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的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来要求,考虑到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要求,笔者有时别出心裁地以“不组织”为组织形式,让学生自己“找”着去参观,并在参观后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的感受性材料(体裁不限)。
同时,考虑到专业学习是教师各种素质提高的基本载体,又把读教材和读原著作为重要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安排和布置,不过为了消除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读书实践能力,就要引导学生从教材的框架结构上读,从原著的论文写作角度去读,要求大家开动脑筋,调动自己中学积累起来的所有知识和能力去读,总之是要用心去精细地“研读”而不是泛读。
另外,考虑到师范大学应是培养“教书育人专家”的重要基地,故还以笔者的教学改革为现实对象,引导学生关注教学改革形势,研究教学改革问题。
这样,便初步形成了板块式的课堂教学思路。
在2000年春季,学院对笔者所教课程投入600多元资金,购置了17部资料片(共49张光盘),经与校团委协商,借用他们管理的录像室,资料片得以在教学中使用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这又为板块式教学增加了重要的“研看”一块。
再者,以研究的眼光来审视初步改革的实践,笔者认识到在所有板块中,都应该并已经渗透和贯穿了“思、读、看、听、说、讲、写、创”这八个非常实在的环节。
所有这些课程教学中尝试运用的教学方法,逐步整合为“12358教学法”。
至今已在相当程度上说明其客观的实际效果。
第二,教学改革的信度问题。
在教育研究理论上,研究的可靠性即信度,它是指研究的前后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的问题。
信度可以区分出内在信度和外在信度。
内在信度指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
如果使用多个人收集资料,内在信度的问题便是:
收集人之间能达成一致吗?
如果对教师行为进行研究,使用课堂观察方法收集资料,内在信度的问题便是:
两个或更多的观察者在看待同一教师的表现时,能达成一致意见吗?
外在信度涉及的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
如果能的话,那么结果是否前后一致?
如果研究是可靠的,一个使用相同方法、相同条件的研究者应得到与先前研究相同的结果。
“研究性教学”理念指导下的“12358教学法”改革实践,其目的旨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触动学生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加强学生行动学习,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德能协同发展,提升师生精神境界。
对此,每一个班的学生,他们作为观察者和感受者,均有80%以上的学生能达成一致的肯定意见,他们都感受到了思维在激活,兴趣在增强,能力在提高,思想在成熟的明显效果;不同观察者——教学督导分别听课时,看待本教学法的实施也能达成一致的肯定意见,这种观察者之间较高的协同程度,表明本研究具有较高的内在信度。
至于“12358教学法”改革的重复进行,已有近8年的经历,在全日制学生和函授学生这两个不同学生群体中实施,反馈资料都较为一致地反映了相同的研究结果,说明这一教学改革有着较高的外在信度。
第三,教学改革的前景问题。
对于教育研究来说,信度是效度的一个必要的保证,一项研究不可能没有信度却具有效度。
信度和效度共同构成了研究的可靠性。
上述分析表明,“12358教学法”改革是有实效的,研究者有信心继续把这一工作进行下去,不断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和完善,特别需要从具体教学实际出发,全面而不简单化地处理相关问题,着眼时代发展需要和教学全局的要求,抓住关键,着力于创新和实践。
要在教学中更多地思考和研究各个相关环节,以“研究性教学”理念为指导展开自己的教学活动。
至于“2个阶段”、“3个内容”、“5个板块”、“8个环节”,特别需要在具体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和处理,突出体现“研究性教学”反思性、探索性、创新性、生成性的思想理念。
要注意树立新的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学质量观、教学观,坚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教学过程中实践性、创新性和进步性三位一体,坚持把开启学生心灵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贯穿始终。
总的来看,师生双方的生命性特点,以及教学过程的变动性特征,决定了有效科学的教学法所具有的研究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特质,需要我们教师以勇于开拓探索求真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五、成果的社会影响
(一)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1.“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自1999级学生开始,已在全日制和函授本、专科的25个班进行,还在2001年首届云南省中学政治骨干教师培训班中贯彻,收集到的大量反馈性资料,生动具体地反映了学生和教师对“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工作的广泛好评和对他们心灵和思维的巨大冲击和影响。
2.获准从国家级到校级立项的直接以“研究性教学”为核心思想内容的课题共5项,项目实施对参与者思想观念的更新、课堂改革的启动、职业能力的提高产生较大的影响作用。
3.“研究性教学”的研究论文发表在《云南高教研究》等杂志,多项成果获厅级或省级奖励;撰写《研究性教学入门指要》书稿一部,有选修《教师德能专题研究》的200多名学生和40多位教师阅读使用,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4.在2004年重庆召开的高校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在2003年12月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建设研讨会上分别作了交流,引起与会人员强烈关注的浓厚兴趣。
(二)对研究者产生的影响
一是在转变教学观念上实现了较早的突破,在教学中采取问答式、谈话式、启发式的授课方式,贯穿“研究理念”、“成功意识”、“创新意识”、“自主意识”以及“民族精神”等现代精神的应用与教育,尝试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于教学过程,着力解决教学的“精、趣、信、用”问题。
在探索“观念更新、课堂改革、师生发展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有效途径上取得丰富成果和经验。
二是提出并有特色地在思想理论课教学中贯彻四个原则和五个结合,前者即史论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原则、知识学习和心灵感悟相结合的原则、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后者指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结合、毛泽东思想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史结合、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结合、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精神和崇高风范结合、毛泽东思想与学生思想实际结合。
三是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与技巧。
能熟练地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包括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资料片的处理和应用),从2001年9月开始,在《邓小平理论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等教学中系统全面地使用多媒体,应用效果较好,受到同行和学生的好评。
四是把育人过程提到科研高度进行潜心的挖掘和实践创新,最早提出政治理论教育与审美教育相统一的观点,认为政治理论教育从本质上看是严肃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必然缺少美感,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不乏宁致高远的政治胆略、感人至深的政治情怀、独特精妙的政治智慧、光彩照人的政治人格,这些都为产生震撼心灵的审美效应提供了坚实丰厚的基础。
教学要使学生在接受深刻的政治启迪的同时,还得到特殊的美的熏陶和美感体验。
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是通过揭示美的教学内容,采用美的教学手段,运用美的教学语言,展示美的教师风范来营造一个特殊的审美氛围,在引导学生感受美的过程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并增强教育教学实效性。
(三)对参与者产生的影响
前已述及,“研究性教学”理念的“构建”首先是通过研究者“12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理念 构建 边远 民族地区 初中 教师 实施 素质教育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