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专培训参考教材路基三.docx
- 文档编号:3476937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140.22KB
客专培训参考教材路基三.docx
《客专培训参考教材路基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专培训参考教材路基三.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客专培训参考教材路基三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
干部培训教材
(仅供参考)
沈阳铁路局工务处编制
2013年3月20日
第一节客运专线路基设计标准
一、无砟轨道路基设计要求
1、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2、满足耐久性要求;
3、与相邻构筑物的变形与刚度协调统一。
二、无砟轨道路基关键特点
1、路基变形控制标准高
普速铁路Ⅰ级干线路基:
不大于20cm,过渡段不大于10cm;
高速铁路有砟轨道路基:
不大于5cm,过渡段不大于3cm;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
不大于15mm,严格控制不均匀变形。
2、路基强度高刚度大且均匀性要求高
要求路基的刚度越大,弹性变形小,且刚度变化均匀。
从路基基床厚度、填料要求、压实标准以及检测方法等方面加以保证。
3、在高速运行以及自然条件下长期稳定
要求路基在列车动荷载的长期反复作用,以及各种不良自然环境的影响(气温、雨雪、地震、洪涝等)下,路基整体稳固,路基强度保持不变,弹性不改变,不变形等,做到寿命长、少维修。
三、无砟轨道路基采取高标准控制措施
客专无砟轨道路基采取高标准控制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路基结构;
(2)填筑材料;
(3)路基施工工艺;
(4)质量控制标准;
(5)工后沉降控制;
(6)抵御不良环境的加固防护。
为此,需在勘测、设计、施工各个阶段共同采取措施,严格控制。
四、控制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1、纵向不均匀沉降:
客运专线路基设计中进行了整体变形分析,以控制不均匀沉降的出现。
特殊地段须检算相邻断面,或按每50m进行工后沉降的检算。
2、横向不均匀沉降:
陡坡路堤地段,当路堤基底无法通过挖台阶,使基底水平时,应进行横向不均匀沉降差的检算。
沉降差控制在5mm内。
3、过渡段不均匀沉降:
过渡段范围,桥台台尾路基进行工后沉降分析,且与桥台工后沉降差不超过5mm,同时应考虑相邻断面的不均匀沉降的检算。
对于桥桥、桥隧、桥堑之间小于60m的过渡段,按5~8mm工后沉降控制设计。
五、路基沉降监测系统与评估控制指标
1、路基沉降监测系统
①路基沉降极其复杂,沉降计算只是路基沉降粗略估算,与其实际的沉降量存在较大差别,仅如此不能适应无砟轨道对路基沉降要求。
②采用路基沉降监测是控制路基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最可靠的方法。
为此,建立全路段路基沉降监测网络监控路基沉降和不均匀沉降。
③路基沉降监测通过在路基面或地基中埋设仪器元件,精确地测量路基的竖向和横向变形。
通过大量监测数据整理分析路基的沉降大小、速率、与施工填土高度的关系以及沉降的趋势,分析与评估路基沉降数值,预测沉降完成时间,确定无砟轨道施工时间并指导无砟轨道的施工。
2、路基沉降评估控制指标
路基沉降评估控制指标
指标类别
具体指标
说明
核心指标
工后沉降
容许工后沉降量为15mm
定性
后期沉降是否趋于稳定
相系数
相关系数≥0.92,预测认为是不可靠的
控制性指标
观测期
观测期≥6个月,是取得较为完整的沉降过程曲线,即足够观测数据的基本保证
可靠性
间隔不少于3个月的两次预测最终沉降的差值小于8mm
SO/S(∞)≥75%
对沉降预测时间的基本要求,说明主要沉降已经完成
计总沉降量和预测总沉降量的吻合性
二者的差值不宜大于10mm
一般指标
观测频次
主体工程完成后不同阶段的观测频次
最终沉降量
主要用于考察S(t)/S(∞)≥75%是否满足和地基处理的有效性
观测数据的合理性
不同观测手段所反映的路基沉降变化趋势是否一致(单点沉降计、沉降板、路面观测桩等),以及不同观测桩数据的
六、路基过渡段设计
1、桥路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中掺入3~5%水泥材料填筑。
2、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箱涵)过渡段,当涵顶距路肩高度小于1.5m时,涵顶以上填筑级配碎石+5%水泥,过渡段填筑级配碎石。
3、路堤路堑过渡段:
当两者连接处为坚硬岩石路堑时,在路堑一侧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台阶。
在路堤一侧设置过渡段,以级配碎石填筑。
4、路堤路堑过渡段:
当两者连接处为软质岩石或土质路堑时,应顺原地面纵向挖成1:
2的坡面,坡面上开挖台阶,按路堤填筑要求填筑。
5、隧路、桥桥及桥隧过渡段:
当桥隧间距小于150m,以及隧道洞口土质为黏性土、易风化软岩、强风化硬质岩时,路基段应设置C20砼刚性过渡段。
第二节客运专线路基处理与填筑
一、地基处理
1.一般规定
在一般规定中提出了5条有关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的要求和验收标准等方面的内容,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1)从事地基基础工程检测和试验的单位资质问题;
(2)施工中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或出现异常时的如何处理;
(3)地基施工前的试夯、试桩的要求以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2.换填地基
换填是软弱土层加固的一种形式。
换填材料种类较多,如土石混填、灰土、砂或砂砾、碎石或卵石以及粉煤灰等。
一般根据结构物、地质和施工条件选定,但换填仅用于浅层地基处理。
3.重锤夯实
重锤夯实试夯需要确定的试夯参数为:
锤重、底面直径、落距、夯击遍数,最后下沉量和总下沉量。
4.强夯
强夯法加固地基,应根据现场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正确选用强夯参数,方能有效而又经济地达到目的。
重要参数为:
锤重、落距、单点夯击能、夯击遍数、相邻两次夯击遍数的间歇时间、夯击点布置、加固深度等。
5.挤密桩
挤密桩的填料多为:
灰土、石灰、水泥、粉煤灰。
桩体检验可用环刀取土,或洛阳铲深层取样,直接挖桩检验也是一种方法。
由于挤密桩系复合地基,地基承载力一般用平板载荷试验确定。
6.碎石桩
碎石桩施工必须严格控制密实电流、水压、留振时间和填石量,以保证桩的质量。
水压是成孔的保证;密实电流是碎石振密的反映;留振时间是振密桩体和扩大桩径的重要因素;填石量是检验施工的标准。
7.粉喷桩
影响粉喷桩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加固料的喷入量和加固料与土的搅拌均匀程度,因此要求加固料喷入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为提高桩身上部1/3桩长范围内桩身强度,应在桩的上部重复搅拌,以提高加固料与土的搅拌均匀程度。
加固料多为水泥、石灰粉或钢渣粉等,其技术指标和质量标准一般由设计文件具体规定。
⒏旋喷桩
影响旋喷桩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加固料的喷入量和加固料与土的搅拌均匀程度,因此要求加固料喷入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为提高桩身强度,应在桩长翻胃内重复搅拌,以提高加固料与土的搅拌均匀程度。
二、路基处理
客运专线路基地基处理加固是通过桩网复合地基、垫层、基础置换、振动挤密、加筋法、胶结法等地基加固措施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和控制地基工后沉降。
1.CFG桩施工
CFG桩用于处理厚层黏性土、粉土和松软土地基,特别是当具有较厚的硬壳或硬层夹软弱层地基。
CFG桩按C15砼强度要求配制,桩径0.5m,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拌和形成高粘结强度桩,与桩间土、褥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
成孔工艺有长螺旋、震动沉管、冲击等。
现场施工检验,长螺旋泵灌混凝土,每天成桩600~800m,检测施工质量合格率在95%以上。
2.管桩施工
桩体采用厂家的定型产品,分类标准见GB13476-1999,设计对使用的型号会有明确规定。
连接方式采用端头板焊接。
3.旋喷桩施工
旋喷注浆法是把底部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装置入土层中预定深度,利用高压水泥浆切割原状土,借助注浆管的旋转和提升运动,使高压水泥浆与土充分搅拌混合,在土体中形成圆柱状固结体。
从而提高土的强度加固边坡.根据注浆的方法,分为单管法、双管法和多重法,我管段旋喷桩桩径0.8m,使用双管旋喷注浆法。
4.岩溶注浆
一定压力的水泥浆(或双液浆)对基岩面附近一定厚度的地层进行充填注浆,对加固范围内的断层、溶洞、大的裂隙等视具体情况充填中粗砂等,使之对岩层的岩溶管道、岩溶、裂隙,以及土层孔隙及可能的土洞进行充填封堵。
三、客运专线路基填固
1.客运专线路基填固要求
客运专线将无砟轨道路基作为工程结构物对待,对路基的耐久性和长期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满足这两个要求:
⑴必须选择合适的填料(填料必须具有水稳性和长期的耐久性)。
⑵严格要求路基的填筑,控制路基的密实度。
即路堤填筑关键在于路堤填料的选择及如何组织进行高质量的路基填筑。
填筑过程全员参与、注重细节管理、加强过程控制,确保路基填筑施工质量。
2.路堑开挖
路堑施工首先进行地貌核对,当设计与现场不符时,必须及时与设计联系,确定边坡相应的防护及支挡结构时方可开工。
否则,一个是容易造成原地貌破坏,工程量无法确认;另一个是给施工可能带来麻烦,如坡顶无法开挖或边坡防护不好施工。
另一个很重要的一点是边坡防护要及时施工,不能长期暴露,避免雨水冲刷、浸泡边坡,导致边坡垮塌。
3.路桥过渡段(路堤段)填筑
⑴桥台先施工时,
(2)、(3)区同时施工
⑵路基先施工时,(3)区施工后,施工
(1)区,然后回填缺口
(2)区。
⑶桥台基坑底板底面以上1m范围内回填C15砼,台背施工排水系统后,继配碎石和两侧包边土同步填筑。
台背排水施工时,注意透水管的标高,必须要有出水口。
四、客运专线路基防排水
1.地表排水
⑴统一核对全线的排水系统是否完备和妥善。
排水设施与相邻结构和地貌衔接是否顺畅,组成完整的排水系统。
⑵排水沟、侧沟、天沟的基底开挖后要夯填密实,平整,无树根、草皮等杂物,尽量边开挖,边施工,减少降雨积水对路基的浸泡
⑶预制构件的强度和结构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
⑷预制块砌筑水沟基础与基坑应密实、平整;与边坡的接缝灌砂浆填塞密实。
⑸浆砌砼工程材料要合格,砌筑采用挤浆法。
2.地下排水
⑴盲沟施工
①施工顺序:
与路堑式路堤同步施工或路堤填筑后,反拉槽施工。
②盲沟排水方向核对,看是单向排水还是双向排水。
半壁打孔波纹管透水孔朝下。
③分段施工时,先低后高,减少积水对路堤浸泡。
⑵防水土工膜施工
①基地清砟碾压,留出4%的排水横坡,石质基底要对坑洼地方要找平。
②土工膜纵向铺设,不宜拉紧,自然松铺。
③土工膜连接采用胶粘,经过5道工序“一扫、二抹、三胶、四摸、五压”
④上层砂垫层由人工铺设。
3.过渡段排水
⑴渗水墙
⑵横向排水槽
4.临时排水
路基填筑过程中,边坡没有防护,为防止雨水的冲刷边坡,浸泡冲蚀路基,施工过程中在路基边坡上每20~30m修筑临时引水槽,填筑一层后长时不填时,在路基两侧修筑临时拦水埂将雨水导至引水槽排出路基。
引水槽可采用土工膜铺底修筑,修筑边坡防护时拆除。
第三节客运专线路基检测、沉降观测与评估
一、概述
1.路基沉降监测与分析评估
客运专线高速行车要求轨道具有高平顺性,而无砟轨道铺设后线下构筑物有可能发生不均匀沉降,这不但导致线路维修成本的增加,而且有可能使轨道板开裂从而导致轨道构件的更换及重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客运专线无砟轨道对路基、桥涵、隧道等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必须严格控制线下构筑物的不均匀沉降。
所以设计中对土质路基、桥梁墩台基础等均进行了沉降变形计算,并采取了相应的设计措施,而影响沉降的因素较多,特别是地基在荷载的作用下沉降随时间发展,其沉降变化一般通过土体固结原理进行分析计算,但沉降计算的精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结果只能是一个估算值,这就导致设计阶段沉降变形计算的精度不足以控制无砟轨道工后沉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施工期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系统的沉降变形动态观测,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系统综合分析评估,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路基、桥涵、隧道工程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确保客运专线无砟轨道结构铺设质量及运营安全。
⒉沉降变形观测要求
⑴严格执行《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以及《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暂行规定》,采用二等变形观测测量技术要求。
⑵应建立沉降变形观测网,布设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
高程应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并与施工高程控制网联测。
全线二等水准测量贯通后,将沉降变形观测网与二等水准点联测,统一归化为二等水准基点上。
⑶根据建设、勘察设计等单位提出的相关要求,设置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并及时提交观测数据。
⑷沉降观测点位各分部除按照要求进行观测外,还要对观测设施进行保护,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受干扰或破坏。
3.客运专线路基沉降监测系统与分析评估
⑴路基沉降极其复杂,沉降计算只是路基沉降粗略估算,与其实际的沉降量存在较大差别,仅如此不能适应无砟轨道对路基沉降要求。
采用路基沉降监测是控制路基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最可靠的方法。
为此,建立全路段路基沉降监测网络监控路基沉降和不均匀沉降。
路基沉降监测通过在路基面或地基中埋设仪器元件,精确地测量路基的竖向和横向变形。
通过大量监测数据整理分析路基的沉降大小、速率、与施工填土高度的关系以及沉降的趋势,分析与评估路基沉降数值,预测沉降完成时间,确定无砟轨道施工时间并指导无砟轨道的施工。
⑵沉降观测
①沉降观测应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观测精度不低于±1mm。
②边桩及沉降在施工期间一般每一填筑层应进行一次观测,在沉降量突变的情况下,每天应观测2~3次。
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每3d至少观测一次。
路堤经过分层填筑达到预压高程后,在预压期的前2~3个月内,每5d观测一次,三个月后7~15d观测一次;半年后一个月观测一次,一直观测到设计要求的时间。
③观测断面数量及每一断面观测点布设数量、观测频次和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线下结构沉降观测
⒈路基沉降观测
路基沉降观测主要观测路基基底沉降和路基面沉降。
路基面沉降观测断面与路基基底沉降观测断面设在同一横断面上,以便于各观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路基沉降观测一般不少于6个月。
⑴观测点位的布置
①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为50m;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放宽到10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适当增加观测断面。
②路基基底观测断面一般纵向间距为50-100m;路堤高度<3m且地基压缩层厚<5m地段可放宽到100m。
③路基面每个断面设左、中、右(左右点距路基中心3.2m)3个观测桩;路基基底观测点设在路基断面中间的基底上。
一般采用沉降板,部分地方采用单点沉降计。
路基沉降观测断面见附图
图1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示例图
⑵沉降观测元器件
图2沉降板
①路基基底沉降观测:
路基基底地基沉降观测采用两种观测手段进行。
一种为沉降板,如图2示:
由钢底板、金属测杆(φ40mm厚壁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直径不小于φ75mm、壁厚不小于4mm的硬PVC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1cm。
一种为单点沉降计,是一种埋入式电感调频类智能位移计,如图3示:
由沉降板、电测位移传感器、测杆及金属软管、锚头、加长杆、灌浆管、底层锚头组成整体。
②路基面沉降观测
在路基基床表层的第一层施工完成以后,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点位的埋设,路基面采用的是观测桩观测,如图4所示。
图3单点沉降计图4路基面观测桩
⒉设备精度及观测频率
⑴观测设备
①路基基底地基沉降观测中沉降板、路基面沉降观测桩采用高精度水准仪进行观测,要求测量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
②单点沉降计采用厂家配备的读数仪器进行直接读取,要求精度0.01mm。
⑵观测频率
路基(含过渡段)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表1的规定。
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测。
⒊过渡段
过渡段主要有路桥、路涵、路堑与路隧过渡段等。
过渡段沉降观测以路基面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观测为主,观测期与一般路基相同,一般不少于6个月。
⑴路桥过渡段分别在结构物端头处:
距结构物起点1-3m处;15-25m处,50m处各设一个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设左、中、右(左、右距路基中心3.2m)三个路基面观测桩。
⑵路涵过渡段在涵洞中心里程路基面、距中心两侧15-25m、50m处各设一个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设左、中、右三个观测桩。
⑶路堤路堑过渡段,在分界处设路基面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设3个观测桩。
第四节路基工程验收要点
一 路基工程质量验收
验收是依据客专线路工程铺设技术及工艺设计方案要求,结合工艺流程特点,参照国家、铁道部的有关规范标准,按照“依据科学、方法恰当、标准合理、内容适合、质量可控、职责明确”的原则组织开展。
1路基工程验收总体要求
⑴突出施工工序质量及关键工序核查要求,
⑵强调施工质量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使用安全和功能,满足设计要求的使用期限。
⑶明确施工质量管理各方在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具体质量职责;
⑷规定线路轨道板铺设应采用的材料、设备、工艺和各道工序应执行的标准;
⑸规定质量检测应采用方法和手段,质量数据要求做到全面、真实、可靠;
⑹统一施工质量及工序质量验收记录等资料填写、管理与保存的要求;
⑺提出对参加轨道板铺设及验收的各方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的要求。
⒉验收程序及单元划分
⑴验收程序和组织;
①单位工程验收是在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的。
验收执行铁建设《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②检验批应由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专职质量检查员等进行验收。
③分项工程应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
④分部工程应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等进行验收。
⑵工程质量验收单元划分;
单位工程
应按一个完整工程或一个相当规模的施工范围划分,并按下列原则确定:
①长度小于10km的一段区间路基或一个车站的正线路基为一个单位工程。
②一个施工单位担负的路基施工长度为一个单位工程。
③特别大型的支挡结构可作为一个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
应按一个完整部位或主要结构及施工阶段划分。
分项工程应按工种、工序、材料、施工工艺等划分。
检验批
可依据施工及质量控制和验收需要按施工段或部位等划分。
⑶地基处理检验批划分;
①原地面处理:
连续路基长度每200m或≤200m的单个工点
②换填:
沿线路纵向连续路基长度每200m或≤200m的单个工点。
③堆载预压:
沿线路纵向连续路基长度每200m或≤200m的单个工点。
④CFG桩:
沿线路纵向连续路基长度每100m或≤100m的单个工点。
⑤桩板帽:
沿线路纵向连续路基长度每100m或≤100m的单个工点。
⑥洞穴处理:
沿线路纵向连续路基长度每50m或≤50m范围内的单个工点。
⑷基床以下路堤;
①普通填料填筑:
同一压实工作班的单个压实区段的每一检测层。
②路堤边坡:
连续路堤长度每200m或≤200m的单个工点。
⑸过渡段;
①过渡段基底处理:
每个过渡段。
②基坑回填:
每个过渡段。
③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
每个过渡段的每一检测层。
④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填料填层:
每个过渡段的每一检测层。
⑤路堤与路堑过渡段基床以下填土层:
每个过渡段的每一检测层。
⑹路堑
路堑:
沿线路纵向连续路堑长度每200m或≤200m的单个工点。
⑺基床
①基床底层:
同一压实工作班的单个压实区段的每一检测层。
②基床表层:
同一压实工作班的单个压实区段的每一检测层。
③路基面:
沿线路纵向连续路堑长度每200m或≤200m的单个工点。
⑻路基排水
①地表排水:
地表排水设施连续长度每100m或≤100m。
②路堤横向排水沟:
沿线路连续路基长度每100m或≤100m范围内的横向排水沟。
③地下排水:
地下排水设施连续长度每100m或≤100m。
④过渡段排水:
每1个过渡段。
⑼路基边坡防护
①浆砌片石防护:
单侧连续护坡长度每100m或≤100m的单个工点。
②干砌片石防护:
单侧连续护坡长度每100m或≤100m的单个工点。
③骨架护坡防护:
单侧连续护坡长度每100m或≤100m的单个工点。
④混凝土预制块防护:
单侧连续护坡长度每100m或≤100m的单个工点。
⑤边坡固土网垫防护:
单侧连续护坡长度每100m或≤100m的单个工点。
⑥喷射混凝土防护:
单侧连续护坡长度每50m或≤50m的单个工点。
⑦植物防护:
单侧连续护坡长度每200m或≤200m的单个工点。
⑽路基相关工程
①电缆槽:
沿线路连续长度每1000m或≤1000m范围内的电缆槽。
②接触网支柱基础:
沿线路连续长度每1000m或≤1000m范围内的接触网支柱基础。
③声屏障基础:
沿线路连续长度每1000m或≤1000m范围内的声屏障基础。
④预埋管线、综合接地:
沿线路连续长度每1000m或≤1000m范围内的预埋管线、综合接地。
⑾路基附属设施
①检查设备:
沿线路连续长度每1000m或≤1000m范围内的检查设备。
②防护栅栏:
沿线路连续长度每1000m或≤1000m范围内的防护栅栏。
③取、弃土场:
每个取、弃土场。
二、工程质量验收条件
1、检验批合格质量验收
⑴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全部合格。
⑵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全部合格;其中,有允许偏差的抽查点,除有专门要求外,80%及以上的抽查点应控制在规定允许偏差内,最大偏差不得大于规定允许偏差的1.5倍。
⑶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
2、分项工程质量验收
⑴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应符合合格质量的规定。
⑵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
3、分部工程质量验收
⑴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⑵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⑶地基处理、基床以下路堤、基床、路堑边坡等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项目检验和抽样检测结果应符合有关规定。
4、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条件
⑴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⑵质量控制资料完整。
⑶实体质量和主要功能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⑷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三、检验批验收
1、原地面处理
⑴检验:
施工单位沿线路纵向每100m检验2点,监理单位100%见证检验,勘察设计单位现场确认。
⑵检验方法:
静力触探试验等。
③如下为现场静力触探试验
2、换填
⑴换填顶面高程、横坡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⑵检验方法:
顶面高程±50mm,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
⑶横坡:
±0.5%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个断面坡度。
⑷铺设范围:
不小于设计值,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
⑸厚度:
不小于设计值,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
3、CFG桩基础处理
⑴CFG桩的桩身质量、完整性应满足设计要求。
⑵检验数量:
检验总桩数的10%。
监理单位按检验桩数的20%见证检验。
⑶检验方法:
低应变检测。
⑷CFG桩按复合地基设计时,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应满足设计要求;按柱桩设计时,处理后的单桩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⑸检验数量:
总桩数的2‰,且每检验批不少于3根。
监理单位见证检验,勘察设计单位现场确认。
⑹检验方法:
平板载荷试验。
四、基床以下路堤
1、路堤填筑材料的使用要求
⑴填料中碎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5cm。
⑵路堤浸水部分应采用水稳性高的渗水性材料填筑,严禁填筑易风化的软岩石。
⑶振动液化土地基上路堤的填料应具有较好的抗震稳定性。
不得采用细砂或中砂。
浸水部分填料应选用抗震稳定性较好的渗水性材料。
2、基床以下路堤压实标准
⑴改良细粒土;地基系数K30(MPa/m)≥90,压实系数K≥0.90。
⑵砂类土及细砾土;地基系数K30(MPa/m)≥110,孔隙率n(%)<31。
⑶碎石类及粗砾土;地基系数K30(MPa/m)≥130,孔隙率n(%)<31。
3、基床底层
⑴填筑
①在进行大面积填筑前,应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培训 参考 教材 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