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docx
- 文档编号:3476389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138.53KB
配套K12学习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docx
《配套K12学习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学习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配套K12学习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
合肥一六八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
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生肖
对于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
清代学者赵翼则认为生肖最早源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有的学者甚至持生肖外来说的观点,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伦传入中国的,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有郭沫若,认为生肖为中东地区居民模仿巴比伦黄道十二宫而制定,其传入中国的时间,当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
以上观点见仁见智,作者不敢主观判断是非,但大量的文献资料证明,生肖的确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结晶。
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诗经》为最早。
《诗经•小雅•吉日》里有:
“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
可见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已经确立并流传。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竹简,进一步证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后已存在。
出土竹简中的《日书》中有一章标题为《盗者》,其内容为占卜盗者相貌特征,其中记载有:
“子,鼠也,盗者兑口希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寅,虎也,盗者状希须,面有黑焉……”《日书》中所记十二生肖大体近似于现在流行说法。
据考证,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墓下出土的竹简,记载了与十二生肖的兽名、排序等文字,竹简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因此十二生肖的产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时期。
学者们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关于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较系统的记载。
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说法完全一致的是东汉王充的记载,王充《论衡•物势》中,十二生肖动物谈到了十一种,唯独缺了辰龙。
该书《言毒篇》说:
“辰为龙,已为蛇。
辰、已之位在东南。
”如此,十二生肖便齐了,且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这的确算是古文献中关于生肖的较早的最完备的记载。
到了南北朝,生肖已普遍使用,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
沈炯(南朝•陈)曾创作了一首十二属相诗,明显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成的,说明当时十二生肖已为人们所熟悉。
依据生肖外来说的观点,生肖是汉代由中东传入中国,与佛教传入时间差不多,以上文献已证明早在春秋时期我国便有有关生肖的记载(《日书》、《诗经》),说明生肖的产生以及生肖与地支的相配是早在汉以前就产生了的,因此可以肯定生肖是产生于我国本土的一种古老文化。
那么生肖的由来究竟是怎样的呢?
部分学者认为生肖起源于原始时代的动物崇拜,中国科技大学张秉伦先生便持这一观点。
他认为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认识自然能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如马、羊、牛、鸡、犬等)产生一种依赖感,对危害自身安全的动物(如虎、蛇等)产生一种恐惧感,对一些超过人类的动物器官功能(如狗的嗅觉等)产生崇敬感,从而产生对动物崇拜。
十二生肖便是人们在动物崇拜的原始信仰影响下产生的用来纪年的兽历。
1.根据原文,下列材料能证明十二生肖起源于中国的一项是()
A.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日书》中有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
B.东汉王充《论衡•物势》一书中对十二生肖的记载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
C.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
D.南朝•陈•沈炯创作的十二属相诗,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学者们说法不一,作者虽然没有直接指出学者们的观点谁对谁错,但从下文看,作者的观点还是明确的。
B.据《诗经》和《日书》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十二生肖已经存在,而且与地支已经确立了对应关系,而《日书》中的说法与现在流行的说法大致相似。
C.持生肖外来说的郭沫若认为,生肖传入中国的时间,应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一致。
D.古人对动物产生的依赖感、恐惧感和动物某些器官功能的崇敬感,导致他们对动物产生崇拜,这是十二生肖产生的心理基础。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肖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十二生肖的起源,对研究早期天文学和民俗文化都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B.从《诗经》的记载来看,当时人们把生肖和吉凶联系在了一起;从《日书》的记载来看,当时人们用生肖来进行占卜活动。
C.作者据现有文献资料推断,十二生肖至少产生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那么,十二生肖也可能产生得更早,只是现在还没有发现确切的证据。
D.按照部分学者的观点,生肖起源于原始社会人们的动物崇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随着人类对自然了解的不断深入,生肖将会淡出人们的生活。
【答案】1.A2.C3.D
【解析】
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C项,“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一致”错误,原文第五段说的是“差不多”,不是“一致”。
3.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D项,“生肖将会淡出人们的生活”,无中生有,文中没有相关表述。
点睛:
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雪窗帘迟子建
坐在下铺靠窗位置的是一个老女人,我上车的时候她就生在那里了。
她的头发已经白了多半,看上去六十左右,穿灰棉袄,扎一块深蓝色的头巾,带着一只篮子。
她似乎怕别人不小心踢着那篮子,时常地往下望上几眼。
她大约是不常出门的,像小孩子一样用指甲刮开车窗上的霜花,不停地朝外张望着。
她的自言自语声引得我忍不住想笑。
比如她轻声嘀咕:
“这荒郊野外的还亮着灯,这不是给鬼照亮的嘛。
”这电线杆子可真多啊,隔不远就一个。
这电是从哪里走的呢?
”
一个胖乎乎、醉醺醺的中年男人说他要睡觉,让老女人赶快让开。
老女人从裤兜里掏出票来。
她的票是这张铺位的,千真万确。
很快,列车员过来了。
她听明了事情原委后,对老女人说:
“这事情怪不了别人,你不换票,火车开出半小时后,就等于放弃了对这铺的权利。
这铺已经卖给人家了。
”“那我上哪里坐着呀?
”她颤着声问。
“坐边座上吧。
”列车员说,“没别的办法了。
”
老女人落下了眼泪,提着篮子来到边座上。
她看了一眼那贴着车厢壁立着的座儿,说:
“它立着我可怎么坐呀?
七仙女的屁股也坐不稳定呀!
”她的话引来一片笑声。
列车员一伸手把那弹簧座拉了下来,说:
“这是可以活动的座,你一起身就自动立起来了!
”老女人把篮子放到窄窄的桌上,小心翼翼地坐下来,用手护着那只篮子。
一个年轻人叹了口气,说:
“唉,可惜我买的是上铺,您也爬不上去,要不我就让给您得了。
”
这时从靠近门口的地方走过来一个穿驼色毛衣的男人,他看上去有六十左右了,戴一副老花镜,手中提着一份报纸。
他对年轻人说:
“我是下铺的,我能爬到上铺去,你让老太太睡我的铺,我睡你的不就行了吗?
”
那年轻人听了老人的话连连摆着手说:
“你这么大岁数了,我可不能让你到上铺去,万一磕碰着怎么办?
”
“我天天早晨都打太极拳,什么毛病都没有,别说爬上铺了,就是上树都没问题!
”老人拍着胸脯说。
“那可不行,万一有闪失,我可负担不起!
”那人的脸涨红了,借口上厕所,逃之夭夭。
老头叹了一口气,说:
“不诚心让铺,装什么好人啊。
”说完,回自己的铺位了。
有个抱小孩的妇女说:
“我带着孩子睡在下铺,可是小孩子离不开我,不认别人,我要是在家,她奶奶搂着她睡都不行。
她不认生的话,我就让你和她睡一个铺了。
”我犹豫了一下,轻声对她说:
“要不你和我睡一个铺,你睡前半宿?
”“姑娘,不用你费心了,我能坐着,不就是一宿吗?
”先前我还有些紧张,她的话竟使我一阵轻松。
我说:
“要不我睡前半宿,后半宿你睡?
”车厢突然暗了下来。
我睡不着,不时地翻身探头看一眼老女人,她依然端端正正地坐着,样子就像一个用心听讲的学生。
我终于在黎明前连续睡了三四个小时。
醒来见她依然把手搭在篮子上,端正地坐着。
我不由得心生羞愧。
我跳下中铺,对她说:
“大娘,到我的铺上休息一会儿吧,篮子我帮您看着。
”
她用微弱的声音说:
“这一宿都挺过来了,就快到站了,不麻烦你了。
”她的话使我无地自容。
我觉得喉咙那里热辣辣的,仿佛着了火。
天色渐渐地亮了。
经过了一夜寒冷的旅行,车窗积满了厚厚的霜雪,仿佛挂了一幅严严实实的雪窗帘。
老女人又开始用指甲去刮霜花了,那声音“嚓嚓”响着,就像刀在割着我的心,让我感到阵阵疼痛。
抱小孩的妇女过来了,她对老女人满怀歉意地说:
“原想着和孩子早点起来让你去躺躺的,可是不知怎么的一觉就睡到天亮了。
这时,又有几个旅客过来让她去自己的铺位躺一会儿。
老女人回答大家的话总是一个内容:
“这一宿都挺过来了,就要到站了,不用了。
”
前方就要到青杨树车站了,那是老女人下车的地方。
她的腿已经麻木了,走得很迟钝,踉跄着,像是拼尽全力在拖着两条腿走。
她挎着的那只篮子,也跟着她踉跄着。
我坐在老女人坐过的边座上,透过她刮开的那道明净的玻璃,望着那个小小的站台。
她终于下了火车。
她把蓝围巾系到头上了,缩着身子在站台上张望着。
火车启动了,她的身影很快就被甩在车后,甩在一片苍茫的白雪中,模糊了,不见了。
而我所坐的座位,还残存着她的体温,那么的热,可我却觉得周身寒冷,从未有过的寒冷。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叙述了一个来自乡下的老女人,由卧铺票却因为不知换票流程,导致自己的铺位被一个中年人强行占据而无人相助的不幸遭遇。
B.小说除了用环境、动作、语言等描写手法外,还用了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如老女人和中年男人的对比,中年男人和列车员的对比等。
C.老女人喋喋不休地表达着自己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和疑问,比如窗外一闪而过的电线杆、车厢上的弹簧边座等,这表现了她幽默风趣的性格。
D.小说语言细腻,意蕴丰富,如结尾些老女人的座位“那么的热”,可我却觉得“周身寒冷”,在冷热对比中突出了“我”复杂的心理感受。
5.这篇小说以“雪窗帘”为题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有人说迟子建的小说在寒冷和恋伤中,总能让人体会到一种温暖,给人以希望。
这篇小说是如何通过人物表现“温暖”的?
请你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4.D5.①雪窗帘是比喻,把因寒冷而凝结在窗子上的霜层比作窗帘,生动形象,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②雪窗帘象征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隔阂,小说以此为题目,有助于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冷漠、自私的人性的批判,对温暖和真诚的呼唤;
6.①小说中的老女人虽然遭遇不公,依然真诚隐忍、体谅别人,表现出淳朴善良的美好人性,是小说“温暖”的体现;②“我”作为乘客之一,因为没有给老太太让铺而自责、羞愧,这种自我反省的精神也是人性温暖的体现;③车厢里的乘客们对老女人的不幸遭遇都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怜悯、同情,这是人性温暖的体现
【解析】
4.试题分析:
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
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
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
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
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
A项,“被一个中年人强行占据而无人相助”,曲解文意。
中年人是买了票的,不能算强行占据。
B项,“老女人和中年男人的对比,中年男人和列车员的对比”,手法分析错误。
中年男人仅出现了一次,并无过多塑造,谈不上对比。
C项,“表现了她幽默风趣的性格”,分析错误。
应该是表现她第一次出远门,对于新鲜事物的不能理解与好奇。
点睛: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
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线索,理清内容层次,概括主要内容。
第一步:
整体感知。
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
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
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
第二步:
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
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
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
6.试题分析:
该题要求考生分析小说是如何通过人物表现“温暖”的,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探究能力。
但探究的指向性很明确,要通过分析人物来探究“温暖”的表现。
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小说的内容。
小说的人物有坐车忘了换票的老女人,车厢里的众多乘客,还有“我”。
这些人物身上各有温暖。
老女人虽然只是忘了换票就失去了卧铺,遭遇不公,但她依然真诚隐忍、体谅别人,表现出淳朴善良的美好人性,“温暖”读者。
车厢里的乘客们对老女人的不幸遭遇都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同情,有真心想换的,有口头表示善意的,也能表现人性中温暖的一面。
我”作为乘客之一,因为没有给老太太让成铺而自责、羞愧,这种自我反省的精神温暖了读者。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宇文神举,太祖之族子也。
神举早岁而孤,有夙成之量,族兄安化公深器异之。
世宗初,起家中侍上士。
世宗留意翰林,而神举雅好篇什。
帝每有游幸,神举恒得侍从。
保定元年,袭爵长广县公,邑二千三百户。
寻授帅都督,迁大都督、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拜右大夫。
四年,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治小宫伯。
天和元年,迁右宫伯中大夫,进爵清河郡公,增邑一千户。
高祖将诛晋公护也,神举得预其谋。
建德元年,迁京兆尹。
三年,出为熊州刺史。
神举威名素重,齐人甚惮之。
五年,攻拔齐陆浑等五城。
及高祖东伐,诏神举从军。
并州平,即授并州刺史,加上开府仪同大将军。
州既齐氏别都,控带要重。
平定甫尔,民俗浇讹,豪右之家,多为奸猾。
神举励精为治,示以威恩,旬月之间,远迩悦服。
寻加上大将军,改封武德郡公,增邑二千户。
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神举以州兵讨平之。
宣政元年,转司武上大夫。
高祖亲戎北伐,令神举与原国公姬愿等率兵五道俱入。
高祖至云阳,疾甚,乃班师。
幽州人卢昌期、祖英伯等聚众据范阳反,诏神举率兵擒之。
齐黄门侍郎卢思道亦在反中,贼平见获,解衣将伏法。
神举素钦其才名,乃释而礼之,即令草露布。
其待士礼贤如此。
属稽胡反叛,入寇西河。
神举又率众与越王盛讨平。
时突厥与稽胡连和,遣骑赴救。
神举以奇兵击之,突厥败走,稽胡于是款服。
初。
神举见待于高祖,遂处心腹之任。
王轨、宇文孝伯等屡言皇太子之短,神举亦颇与焉。
及宣帝即位,荒淫无度,神举惧及于祸,怀不自安。
初定范阳之后,威声甚振。
帝亦忌其名望,兼以宿憾,遂使人赍鸩酒赐之,薨于马邑。
时年四十八。
(节选自《周书卷四十》)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
B.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
C.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
D.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宗初”“保定元年”“天和元年……‘建德元年”“宣政元年”都是以皇帝的年号纪年的方法。
此外,古代还有用干支纪年或年号与干支合起来纪年的。
B.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C.“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
著名人物有汉高祖刘邦、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世宗非常喜欢宇文神举,皇帝每有游幸,总是让他随从侍奉。
宇文神举继承了他父亲的长广县公的爵位,食邑二千三百户。
不久,宇文神举又被周世宗任命为帅都督。
B.宇文神举是一个治理有方的人。
在治理并州的时候,宇文神举针对此地的现实状况,励精图治,恩威并用,一月之间,远近心悦诚服。
C.宇文神举对待士人礼贤敬重,黄门侍郎卢思道曾参与反叛,被捉住后,将要被处死。
宇文神举早就钦佩他的才能名望,就把他释放,以礼对待,当即命令他起草文告。
D.周宣帝即位后荒淫而没有节制,宇文神举恐怕自己遭殃,心中不安。
后来被周宣帝派人赐毒酒而死,享年四十八岁。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神举早岁而孤,有夙成之量,族兄安化公深器异之。
②平定甫尔,民俗浇讹,豪右之家,多为奸猾。
【答案】7.D8.A9.A
10.①宇文神举在早年就死了父亲,有早成的气量,同族兄长安化公宇文深对他十分器重。
②刚平定没多久,民风浅薄奸诈,豪强大户,多为奸猾之人。
【解析】选自:
《周书》作者:
令狐德棻年代:
唐
7.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要注意结合上下文的文意理解文句,本句子的正确标点是“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
”
8.试题分析:
庙号、谥号、尊号及年号,在我国古籍中现身频频。
前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年号则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
本题“世宗”是皇帝的庙号。
点睛: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考查的就是皇帝的年号和庙号区别。
9.试题分析: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
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如此题“宇文神举又被周世宗任命为帅都督”错误,因为宇文神举被任命为帅都督是在“(武帝)保定元年”后。
属于事件时间的错配。
10.试题分析: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孤”“夙”“器”“浇讹”“豪右”“奸猾”。
文言文参考译文:
宇文神举是太祖同族兄弟的儿子。宇文神举在早年就死了父亲,有早成的气量,同族兄长安化公宇文深对他十分器重。世宗初年,开始担任中侍上士。世宗留意有知识的翰林,而宇文神举很爱诗文。皇帝每有游幸,总是让他随从侍奉。武帝保定元年,宇文神举继承了他父亲的长广县公的爵位,食邑二千三百户。不久被任命为帅都督,升任大都督、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被任命为右大夫。保定四年,升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主管小宫伯。天和元年,升右宫伯中大夫,晋封清河郡公,食邑增加一千户。高祖准备处死晋公宇文护时,宇文神举参与了筹划。建德元年,升京兆尹。三年,出任熊州刺史。宇文神举威名素来很高,齐人很害怕他。五年,攻克齐国的陆浑等五城。
高祖东征时,诏命宇文神举随军。平定并州后,当即任命他为并州刺史,加赠上开府仪同大将军。该州是齐室别都,控制着交通要道。刚平定没多久,民风轻薄狡诈,豪强大户,多为奸猾之人。宇文神举励精图治,恩威并用,一个月之内,远近心悦诚服。不久加赠上大将军,改封武德郡公,食邑增加二千户。不久,升任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加封邑加上以前的共计六千九百户。他管辖的东寿阳县的土人,纠集为盗,率领党徒五千人,前来袭击州城。宇文神举率领州兵将其讨平。
宣政元年,神举转任司武上大夫。高祖亲自北伐,命令宇文神举与原国公姬愿等人率兵,分五路攻入。高祖抵达云阳时,病势转重,于是撤军。幽州人卢昌期、祖英伯等人聚众占领范阳反叛,皇帝诏令宇文神举率兵把他们捉住。齐国的黄门侍郎卢思道也在反贼中,平定贼党后被捉住,准备处死。宇文神举早就钦佩他的才能名望,就把他释放,以礼对待,当即命令他起草文告。就是这样礼贤敬重文人。适逢稽胡反叛,侵入西河。宇文神举又率军会同越王宇文盛平定稽胡。当时突厥与稽胡结盟,派骑兵赴援。宇文神举出奇兵进击,突厥败逃,稽胡于是表示归附。
当初,宇文神举被高祖器重,当作心腹委任。王轨、宇文孝伯等人多次上言皇太子的短处,宇文神举也屡有参与。宣帝即位后,荒淫而没有节制,宇文神举害怕大祸临头,心中不安。刚平定范阳时,威名大振。皇帝忌妒他的名望,又有旧怨,就派人送毒酒赏赐给他,在马邑去世。时四十八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别元九后咏所怀
白居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注】①悰:
欢乐,乐趣。
②青门:
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为“青门”。
1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
B.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
C.“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两句紧承上几句的伤秋之情,写出了诗人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情景交融,十分感人。
D.友人问诗人“为何不相送”,而诗人以“心到青门东”回答友人,寥寥数笔,勾勒出离别时的大致场景。
E.最后四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知心人不在,心如空城般孤寂,言简意赅,却富含哲理。
12.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中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11.CD12.
(1)本诗表现了作者面对萧瑟之景时的伤秋之情,抒发了自己在长安再无心意相通之人的孤寂落寞之情。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有同病相怜的伤感,也有惜别之情,还有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情怀。
【解析】
11.试题分析:
题干“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配套 K12 学习 安徽省 合肥市 第一 中学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