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五年上半部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部分汇编之七.docx
- 文档编号:3474232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1.58KB
政府工作报告五年上半部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部分汇编之七.docx
《政府工作报告五年上半部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部分汇编之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工作报告五年上半部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部分汇编之七.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府工作报告五年上半部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部分汇编之七
【政府工作报告五年】上半部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部分汇编之七
政府工作报告(五年)上半部分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部分)
1.这五年,是城乡面貌明显变化的五年。
中心城区形象改观。
成功获批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省级卫生城市。
累计投入城建资金73.6亿元,新建、改建和拓宽城市主次干道60条、124.7公里,深圳大道、上海大道、太湖大道、农高大道、天谷大道、庄王大道建成通车。
沙北、荆北、商务片区建设加快推进,新图书馆、公共检验检测平台、荆州中学和沙市中学新校区、荆州市中心医院迁建工程开工建设,荆州火车站、市体育中心成为城市新地标。
新建明月、临江仙、玉桥、范家渊和荆襄河湿地“五大公园”,升级中山、文湖等5个公园和20个街头游园,建成荆沙河、西干渠两个带状公园,新增绿地面积314公顷。
资源集成、重心下沉的大城管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管理水平逐步提升。
城乡统筹步伐加快。
松滋市、公安县通过国家园林城市评审,松滋市、石首市、监利县创成省级文明城市,监利县、洪湖市被评为省级卫生城市。
建制镇总规和村庄规划基本实现全覆盖,松滋市洈水镇等乡镇被纳入全国改革重点镇,荆州区弥市镇等13个乡镇成功创建国家重点镇,公安县斗湖堤镇等5个乡镇入选“全省百强乡镇”。
沙市区岑河镇、石首市新厂镇、江陵县三湖农场等11个“四化同步”发展试点镇建设加快,“福娃模式”成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典型。
新建通村公路5145公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增受益人口210万人。
连续开展五轮“三万”活动,农村基础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生态建设扎实推进。
全面开展“绿满荆州”行动,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20%,松滋市、公安县、石首市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市,洪湖湿地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荆州古城、洈水、崇湖、三菱湖、菱角湖成功申报国家湿地公园。
节能减排阶段性目标任务完成。
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中心城区内河补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工程有效实施,村级垃圾清运体系实现全覆盖。
“三禁两治”工作持续深化,空气质量得到改善。
成功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2.过去五年,是城乡面貌大变化的五年。
中心城区建成区拓展到1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到175万人。
宜昌新区累计完成投资1003亿元,东山大道BRT、峡州大道、点军大道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市规划展览馆等一批大型公建项目相继建成,至喜长江大桥、市博物馆新馆、市奥体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220平方公里新区骨架基本形成,“三年出形象”目标如期实现。
宜昌荣膺“世界可持续交通奖”。
实施城市整理和绿化美化行动,完成建筑综合整治项目550个、165万平方米,新增绿色建筑222万平方米;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29平方米。
运河公园整治、东山公园改造、磨基山公园一期等项目相继建成,“六大水系、八大公园”生态景观雏形初显。
蝉联六届全省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
五峰县城避险迁建基本完成。
14个镇跻身全国、全省重点镇行列。
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7%,比xxxx年提高7个百分点。
宜巴、保宜高速公路和汉宜城际铁路建成通车,宜张高速公路当枝段和宜五段、宜岳高速公路基本建成。
新增高速公路334公里、一级公路408公里、铁路36公里。
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国道,乡乡通省道,村村通客车,各县市区全面进入宜昌“一小时经济圈”。
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入国家战略。
三峡现代物流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获2亿美元世界银行贷款支持。
三峡枢纽港年吞吐量达到7776万吨;三峡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24万人次,跻身全国机场60强,开通直飞港台和韩国航班。
城乡统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三万”活动成效明显。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66万亩。
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2。
新增变电容量457万千伏安、35千伏以上线路1031公里。
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光纤“村村通”。
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点8个、宜居村庄100个、特色村庄82个。
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镇达到100个。
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6.3%,入选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建成并试运行。
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65.7%,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3.这五年,城市能级蝶变跃升,竞争优势显著扩大。
城市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一心四城”的空间形态基本形成;城市品质明显提升,“一城两文化”特色日益彰显,荣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速形成,区域性铁路枢纽、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的地位不断强化,航空港吞吐能力显著增强;城市影响力明显扩大,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跃居汉江流域城市第一位,跻身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竞争力百强”排行榜第74位。
4.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一体发展。
着力优化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四位一体”的市域城镇体系初步建立,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1%,比xxxx年提高7.1个百分点。
着力推进新区建设,东津新区核心区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起步区骨干路网基本形成,公共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各县(市)新区核心区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建成。
着力推进旧城更新,改造棚户区16.63万户,综合整治“三无”小区510个、惠及20万市民。
着力推动城市功能升级,完成了长虹路、襄樊大道改造,建成了卧龙大桥、东津大桥和胜利街立交桥,内环线全线贯通,城市快速路网体系初步建立,主次干道通行能力明显提升,公交线网覆盖面不断扩大,燃气普及率、公共供水普及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大幅提高,雨污分流管网覆盖面扩展到80平方公里。
着力打造山水园林名城,深入实施文化融入、“九水润城”、城市亮化和生态绿地建设工程,新建改建公园游园20个,新增绿地400万平方米、绿道120公里。
着力推进城管革命,建立健全“大城管”体制机制,大力开展“五城同创”,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宜城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扎实开展,“四化同步”示范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103个村镇成为全国、全省试点示范。
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蓝天碧水”、“绿满襄阳”工程深入实施,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城市污泥综合处置示范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5.这五年,城市建设规模空前,城市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地铁、快速路网、过江通道和城市有机更新改造引领城市蝶变,城建累计投入6870亿元,是“十一五”的2倍。
地铁从无到有,连续4年每年开通一条线路,运营里程达126公里。
中心城区快速路网基本形成,建成武汉大道、二七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开工建设四环线。
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巩固提升,“米”字形高铁中心正在形成;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纳入国家战略,阳逻港迈入世界内河集装箱港口第一方阵。
建成武汉市民之家、辛亥革命博物馆、光谷国际网球中心、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楚河汉街等一批城市新地标。
“城管革命”强力推进,城市环境显著改善。
6.这五年,我们的城市建设步伐加快。
中心城区建设稳步推进,新老城区面貌发生较大改变,特别是xxxx年1月省政府批准设立了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确立了周口新型城镇化的主攻方向,拉开了中心城区开发建设新一轮高潮,新区10余条主次干道全部畅通,五纵六横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市文化艺术中心、市体育中心、市行政中心、周口公园、和谐公园等项目相继建成,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华耀城、碧桂园、沙颍河生态建设等初具规模,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成为中心城区变化最大、最具发展活力的热土。
鼓励支持县城加快产业发展,促进人口集聚,所有县城都已成为产城互动、秩序优良、充满生机、初具规模的现代中小城市。
以重点镇建设为抓手,完善乡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部分重点城镇成为吸纳农村人口转移的重要载体。
7.城乡面貌呈现新气象。
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协调并进,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县城和中心镇加快发展,新型城镇化步伐持续加快,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2.7%,比“十一五”末提高8.3个百分点。
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文明城市和一批美丽乡村,连续七届蝉联中国十佳宜居城市,连续5届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8.这是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城乡面貌发生巨变的五年。
“十二五”期间,是南阳城乡建设投入最多、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大美南阳的新气象初步显现。
中心城区“两度两力”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20万人。
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成立运行,东北分区等板块成为城市新亮点。
县域城乡建设提速、功能完善、质量提升、环境改善。
全市城镇化率由33%提高到41.7%。
森林覆盖率由33.4%提高到35.1%。
9.这五年,城镇面貌得到显著改观。
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7.5%,比“十一五”末提高8.3个百分点。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全覆盖。
市区建成区由60平方公里扩大到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60万人增加到72万人。
新建改造了124条道路、7座沙澧河大桥和一批供气、供热、供水、排水、环卫等设施,市区背街小巷改造全面完成、老旧小区全部整治、旱厕全面消除,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40万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
城市旧城区、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稳步推进,累计完成房屋征收60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260万平方米。
城市绿化覆盖率39.7%、绿地率3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6平方米。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规划编制完成、机构组建到位,开发建设拉开序幕,各项工作全面展开。
经济技术开发区食品产业特色凸显,名企名牌加快集聚,软硬环境不断优化,国家级开发区形象得到提升。
西城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项目建设力度加大,持续掀起开发建设高潮,初步展现了漯河新城区形象。
沙澧河风景区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体育公园,生态休闲沿河景观带已成为漯河的一张靓丽名片。
临颍、舞阳两个县城建设成效明显,城区框架拉大、功能不断完善、形象大幅提升。
乡镇建设力度加大,7个乡撤乡建镇,4个乡镇进入全省百强。
10.过去的五年,城乡建设发展变化巨大。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7个百分点。
中心城区首位度明显提升,建成区面积102.6平方公里,人口91.6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形象品质进一步提升。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初具规模,县(市)城区和中心镇区快速发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以优异成绩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获批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跻身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城市等建设试点行列。
许昌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
11.城乡发展协调推进。
切实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社保、住房等问题,突出教育拉动,市县城区学校扩招238万人,带动近6万人进城。
我市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
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市域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综合提升建成区,加快发展示范区,加大“五网四厂两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绿系水系、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实施精细化管理,巩固了文明城市创建成果,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复检,完善了城市功能,提高了城市品位。
县域中心城市竞相发展,承载力、带动力明显提升。
清丰县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县城、园林县城。
范县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县城。
濮阳县、南乐县、台前县创建成为省级卫生县城。
小城镇建设取得新进展,濮阳县柳屯镇、文留镇、城关镇、范县濮城镇跻身全省百强乡镇,清丰县仙庄镇创建成为省级生态乡镇,濮阳县城关镇、柳屯镇跻身财政收入亿元镇行列。
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按照“通、净、绿、亮、文”要求,完善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机制,加强公共服务和文化设施建设,巩固提升了示范村整治成果,农村面貌大为改观。
西辛庄、单拐、毛楼等20个村庄入选河南最美乡村。
12.这五年,是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的五年。
城镇化率由47.1%提高到54.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
中心城市建成区由95平方公里扩大到116平方公里。
新建龙翔矿山、黎明脚步等公园,建成城市游园26个,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公共绿地达11.8平方米。
成为全省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
13.城乡发展趋于协调。
预计城镇化率达到55.66%、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单元组合型城市中心带动、协调联动能力持续提升,中心城区、老城区、两县县城面貌和功能持续改善,市区建成区面积增加到68.7平方公里。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成功创建一批省级以上重点镇、美丽乡村、传统村落、生态文化村、水美乡村。
实现了所有县区与中心城区、所有建制村之间都有一条等级公路连通,200辆新能源公交车和千余辆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市民出行更加方便。
被确定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全国首家国土空间优化发展实验区等。
14.城乡建设全面加强。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较xxxx年提高13.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5.7个百分点。
林长高速、京港澳高速文峰立交桥等“六桥一互通”全部竣工。
京广高铁、晋豫鲁铁路安阳段建成通车,“两纵一横”铁路枢纽基本形成。
安阳机场前期取得实质进展。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297公里。
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15.城乡面貌深刻变化。
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省文明城市,城镇化率达到51%,提高7.4个百分点。
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总体规划获批,完成投资274亿元,形成“五横十二纵”道路网络,建成区面积拓展到31平方公里,平顶山博物馆、城市规划展览馆、市民广场等项目建成投用。
老城区城中村开发和旧城改造主体完工1106.6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道路102.4公里,延伸市政管网622.6公里,更新公交车560辆。
湛河综合治理征迁安置、截污治污主干工程基本结束,支沟治理和景观绿化加快推进。
湛南新城建设取得新进展。
集中整治违法占地3073亩,拆除违章建筑222.8万平方米。
市数字化城管投入运行,成为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
郑万铁路在我市先期开工,三洋铁路郏县段开通运行,平宝、宝石、平郏快速通道建成通车。
南水北调平顶山段如期通水,移民安置工作受到省政府表彰。
新改建国省干线公路636公里、农村公路2530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
启动建设新农村293个,建设新民居5.1万套,26.5万人脱贫,解决120.1万农村居民和19.3万农村师生饮水安全,农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特别是xxxx年战胜了建市以来最严重旱情,有力保障了生产生活用水。
16.这五年,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基本完成,新型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率达到44%。
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初具规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开封西湖蓄水成景,CBD建设全面启动。
城市创建、环境整治和精细化管理成效显著,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扎实推进,城市和农村面貌明显改观。
17.城乡面貌发生质的飞跃。
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建设全面展开;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1号线二期、2号线一期、5号线、3号线一期加快建设;14个环城高速出入口、266条支线路网建成投用;“两环三十一放射”、10条市域快速通道等一大批交通道路工程建成通车,“井字+环线”快速路网初步成型。
市区85%的区域用上南水北调优质水源;新增天然气用户60万户,新增供热面积5588万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90%提高到95%,污水日处理能力由90万吨提高到170万吨,城市承载能力持续增强。
全市1994个行政村已有1107个被纳入“四类社区”建设,回迁群众100万人。
市县两级城市建成区面积5年增加22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63.6%提高到69.9%。
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和谐的现代田园城市风貌初步展现。
18.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乡面貌快速改变的五年。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35%提高到44.6%。
市区新建改造道路72条、136公里,新增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配套建设雨污管网240公里,环卫保洁面积新增19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0.9%,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
8个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44.6平方公里。
建成农村新型社区372个,新建改建农村公路7006公里、农村供电线路9864公里,新增农村饮水安全人口393.2万人,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府工作报告 上半 部分 城市规划 建设 管理 经营 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