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级下艺术教案.docx
- 文档编号:3473386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28.04KB
最新二年级下艺术教案.docx
《最新二年级下艺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二年级下艺术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二年级下艺术教案
教学内容
七彩蝴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表演、学唱和听赏歌曲以及音乐作品,使学生在这些形式中感受美的存在,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并在审美活动中充分拓展他们的思维和相像力。
教学重点
听赏作品、学唱新歌,感受美,提高表现力。
教具准备
有关蝴蝶的图片、音乐带和打击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1教师提问:
春天花丛中经常飞舞着什么?
2出示各种蝴蝶标本,观赏。
找出蝴蝶共同特点——对称。
3蝴蝶给我们带来了美的色彩,美的生活。
导课揭题。
二活动1:
1提问:
美丽的蝴蝶是怎样变来的呢?
你知道吗?
2以戏剧表演,组织学生表现蝴蝶的生长变化过程:
毛毛虫的蠕动——结茧——蜕变化蝶——飞舞在花丛中
3师生共同评价。
三活动2:
1学生朗读表演童谣《蝴蝶飞》,这是乡村学生在田野中看到蝴蝶哼唱的童谣。
2将童谣表现的内容用肢体语言表演出来,以小组的形式组合表演。
四欣赏《扑蝶》
1倾听乐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乐曲。
2学生发表看法,请他们为乐曲命名,并说明为什么。
3引申到蝴蝶主题上,让学生根据感受说说乐曲是如何表现蝴蝶飞舞及儿童是怎样嬉戏的?
五学唱歌曲《蝴蝶花》
1听赏。
2读歌词,感受。
3听唱。
比较熟练地演唱歌曲。
4打击乐伴奏。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花风筝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对风筝文化的了解和感受,结合学生亲手放风的体验,引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浓厚兴趣。
在欣赏中,感受与风筝有关的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了解风筝文化,听赏歌曲《放风筝》
教具准备
有关风筝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与科学相联系的资料,音乐带。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1从蝴蝶飞舞的联想,思考回答还有那些会飞的花?
组织讨论。
2出示风筝图片,欣赏。
3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放飞风筝的经历,对风筝中的造型、形式、节奏、旋律、和谐美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探讨
1师:
人类在很早的时候就梦想着飞翔,去太空看看那个神秘的地方。
我们的祖先创造的风筝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雏形。
2师生共同探讨风筝与人类早期科学探索的关系。
3有关风筝文化的故事
(1)关于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利用风筝测试雷电的故事。
(2)应用风筝传播的第一人——韩信。
(3)画家达芬奇曾进行过飞行器的探索。
4把风筝的仿生与蝴蝶联系起来思考,拓展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三听赏河北民歌《放风筝》
1听赏,说说歌曲里是如何生动地描绘风筝的。
2模唱。
3在演唱中加入放风筝的表演活动,由学生分组饰演放风筝的孩子和放飞风筝。
4师生共同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蒲公英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对蒲公英这种植物的了解,知道它是一种花又是一种会飞的种子。
通过演唱和表演在学习中将其生态现象延伸到对自己生活的联想,思考更深刻的内涵。
在艺术学习中陶冶学生的心灵。
教学重点
在表演和演唱中延伸对自己生活的联想、思考。
教具准备
图片资料及音乐带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展示关于蒲公英生态的图片。
2简单介绍作品及表现形式,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配乐诗朗诵《蒲公英》
1以小组为单位,组织领诵与齐诵。
2教师启发讨论:
假如我是一粒种子,我想怎样飞?
3请几个同学说说感想。
4将感想写下。
三引申启发
1师:
通过对蒲公英生态的联想,体会和妈妈在一起的亲情。
2音乐语言的共同作用下,学生畅想。
3将主题升华。
四学唱歌曲《蒲公英》
1听唱。
2在师引导下学唱曲谱。
3填词演唱。
4歌表演。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队鼓咚咚响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歌唱、演奏、欣赏等艺术活动,结合队列行进中的步伐和大鼓、小鼓及钹的节奏,在律动中认识并体验二声部节奏的变化,训练听觉能力。
从不同的角度,提高艺术感受力。
教学重点
节奏的感知、听觉训练。
教具准备
打鼓、小鼓、小号、钹等乐器,音乐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共产儿童团歌》,做律动。
2引入歌曲节奏。
3用手划节拍及拍击节奏,体验歌曲节奏的变化。
二敲敲、画画
1提问:
大家对鼓号队中印象最深的乐器是什么?
你们最希望成为哪种器乐的演奏者?
2引发学生识记和了解鼓号队中的不同乐器。
3模仿鼓的敲击,进行不同节奏的练习。
4出示片段,让学生知道正确的演奏方法。
5学生上台表演,生评价。
6强调鼓号队是集体项目,要共同合作才能整齐划一。
三听听、演演
1模拟表演“我们班的鼓号队”。
2听唱《少先队员在前进》歌曲。
3在歌曲的伴奏下,学生讨论创编不同的行进动作和鼓点。
4小组合作,进行表演。
体验合作的重要。
5评选“最佳鼓号手”。
四学音阶、比手势
1复习三册的唱名手势。
2学习fa、xi之间的音高关系和其他的有什么不同。
3用较慢的速度配合手势唱音阶和《音阶歌》。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让我们荡起双浆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表演等活动,对固定节奏有所了解。
在多种艺术形式中,尤其是一领众唱演唱形式,体会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一领众唱的形式
教具准备
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音阶
1用较慢的速度唱音阶、比手势。
2唱《音阶歌》。
二快乐小队节奏
1出示节奏,分组练习。
2结合队列训练,需要和节奏相配合,体验节奏之间的多声变化。
三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浆》
1听录音。
2想像歌曲中表现的小队生活。
3提问:
小队曾开展什么活动、我们希望开展哪些活动、心中的小队是怎样的。
4讲讲小队生活,分角色扮演。
5听唱、学唱,老师指导。
6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意境,有感情演唱。
7用一领唱演唱形式进行演唱。
四活动
1在歌曲的伴奏下,进行扳手腕比赛。
2小队接力赛,记录下小队的活动。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可爱的小兔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兔的民间传说及与兔相关的成语故事,尝试用表演等艺术形式进行表演。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以及体验美、表现美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与兔有关的民间传说和成语故事,启发想像力。
教具准备
调动学生收集有关兔子的图片、画册、卡通作品、工艺等。
教学过程
一兔子的形象
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观察小兔的形象特征,师生说说。
2启发学生将小白兔的可爱形象用折纸的方法表现出来。
3把学生的作品拼成一副小兔的情景画。
二兔子传说
1最早的“兔二爷”大约诞生在明代,是神话、民俗与宗教在民间的产物。
2欣赏并朗读关于月亮的童谣和儿歌,将传统文化中关于月亮、玉兔等传说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启发想像。
3提问:
你知道哪些关于兔子的成语?
4启发学生绘声绘色讲述自己听到的记忆中的关于兔子的故事。
5师生共同输理、补充改编同学们的故事,并分组讨论如何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6各组排练节目,进行情景表演。
评价。
三听赏《龟兔赛跑》
1角色分析:
兔子灵巧、轻浮;乌龟迟钝、实干。
2听赏两个主题。
3启发学生音乐作品中表现动物,赋予动物人的性格特征。
4分角色表演,配乐。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龙的传人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演唱、欣赏、描述等艺术实践活动,感受和体验祖国文化的内涵和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意精神。
教学重点
知道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学唱《龙的传人》
教具准备
龙的传说故事、图片、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观察龙的形象
1出示建筑物、物品等中有关龙的形象的图片,欣赏。
2师生共同描述各部位的特征,引发学生对龙的思考和观察。
3引导学生从资料中获知:
龙是中国的吉祥物。
二讲述龙的故事
1龙的起源与传说
2与学生一起对龙的故事、文化进行探索和了解,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使学生对龙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寓意有初步的了解。
3讲《叶公好龙》的故事。
4分角色进行表演。
三歌曲《龙的传人》
1听唱、欣赏,感受其旋律特点。
2小组比赛演唱。
3小组讨论表演歌曲。
4集体评价,哪个小组表演得较好。
四作业
对本地的文物古迹进行参观,寻找其中龙的资料。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金蛇狂舞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听赏民乐《金蛇狂舞》及了解民间关于蛇的故事,了解民族乐曲丰富的表现力,学习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
教学重点
听赏《金蛇狂舞》。
教具准备
图片资料、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了解关于蛇的故事
1展示生肖邮票中的龙和蛇,及与蛇有关的文物、工艺作品,启发学生了解蛇的文化历史。
2介绍“蛇盘兔”的剪纸作品,如同年画中“连年有余”等具有祈盼生活美满幸福的用意。
3启发学生说说有关蛇的故事,及见过的工艺品。
4以小组为单位用肢体语言表演“农夫与蛇”的故事,展示个性设计。
二欣赏《金蛇狂舞》
1引导学生观赏正月十五的资料,感受节日舞狮耍龙的热闹场面。
2引导学生听赏乐曲,学习单三部曲式结构和欢腾的音乐特点。
3学生分两组,表演“狮子”的对话(两组节奏),有节奏、有表情地相互对话。
4倾听第二乐段,引导学生听出音乐中两只狮子是如何说话的及越来越短的乐句结构。
5在倾听第一段时,引导学生用双臂及身体上下浮动与相近的学生对舞,相互合作。
6完整倾听乐曲。
7复听全曲,并结成“龙灯”随音乐旋律自由走动,提示小组要协调、合作。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粽子情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歌唱和制作等艺术活动,使学生了解粽子与端午节的民俗文化内涵,感受和表现端午节热闹的气氛及浓厚的亲情。
教学重点
了解粽子与端午节的民俗文化内涵,学唱《包粽子》。
教具准备
相关的民俗文化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观察粽子
1引导学生从欣赏教材具有浓厚民俗风情的粽子图片,讨论,分享图片所带来的乐趣。
2讨论粽子的包法,回味它的特点。
3了解肉粽子是泉州的名小吃。
4小香包是从粽子的包法演变来的,明白香包包含祝福与吉祥。
二粽子与端午节的关系
1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从中了解到吃粽子、包粽子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活动内容。
2讨论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纪念谁?
3端午节还有哪些民俗活动?
讲给大家听。
三学唱《包粽子》
1听唱。
2进行指导。
3歌表演。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敲锣打鼓赛龙舟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歌唱、表演、律动等艺术活动,初步掌握二声部歌曲的演唱及简单的打击乐器,感受划龙舟时的热烈情景,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打击乐器的作用。
教具准备
图片、录音带、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感受体验
1观看有关端午节赛龙舟的场面,感受画面中热烈的气氛。
2结合自己的意见,讨论交流所表现出来的节日盛景。
3启发:
为什么要举行这样的活动?
这项活动包括哪些乐器?
二节奏
1听辨赛龙舟用的是什么节奏?
2在自己的课桌上试着敲打赛龙舟活动的节奏。
3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用颜色和笔墨在纸上用点的形式来表现这些节奏。
4认识锣鼓,尝试用锣鼓敲击不同的节奏。
明白锣鼓的用途。
5以小组为单位,以节奏律动的形式进行分组的划龙舟游戏。
三歌表演
1学习歌曲《划龙舟》,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感受。
2学习二声部的演唱。
3表现歌曲,用板凳组合成“龙舟”,体验这一活动带来的团队精神和快乐。
4学生分组表演,部分学生选择恰当的打击乐器进行助兴伴奏,部分学生参与赛龙舟活动。
5谈感受。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屈原与端午节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了解端午节与屈原的关联,感受屈原的爱国精神与不屈的性格。
在交流和讨论中认识古琴,学生分组进行戏剧表演。
教学重点
端午节与屈原的关联,激发爱国精神。
教具准备
古琴的图片、录音带、屈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关于屈原
1讲述屈原的故事,使学生了解在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及他感人至深的故事。
2朗诵屈原的著名诗句,加深屈原在孩子扪心中的形象。
3欣赏画家的作品,交流讨论:
自己从画中感受到了什么?
4屈原与端午节的关系,加深对端午节的深刻理解。
5小组分工,进行戏剧性的学习活动,表演屈原的故事。
二欣赏《满江红》
1初听乐曲,讲讲乐曲表现的内容。
2朗诵《满江红》,体验爱国之情。
3用古琴曲进行配乐,对古琴这种乐器进行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三制作龙船
指导学生按照折好的小部件,和同学合作插接一艘大龙船。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房子为我们遮风雨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培养学生爱心与亲情的同时,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并通过自然、甜美的歌声和有趣的游戏活动,充分表达热爱自己的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歌曲《好房子》
教具准备
录音带、表演工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游戏
1引导学生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两手高举搭起“小屋”。
2组织同学从中间穿过,顺次到每个同学搭起的“小屋”参观、做客。
3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表演工具搭起“建筑群”,设计问候语,邀请小朋友到自己的房屋做客。
二学唱《好房子》
1师生交谈,引导学生讲一讲自己家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特点,你喜欢自己家的哪些地方。
2听唱歌曲。
3朗读歌词,学生体会“家里就是好房子”的意思。
4唱歌曲旋律,填词演唱。
5歌表演。
三交流感受
1观看图像资料。
2谈谈对自己身边的居住方式和条件所发生的变化。
3讨论引申,从中感受社会发展的进程。
四动手拼拼
1用七巧板拼出一座房子。
2合作,创造性组合拼出新的房屋。
3集体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我的房,你的房,他的房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对各地民居的欣赏,让学生在对自己生存空间的感受中扩大文化视野,了解人类居住环境的演变过程,对祖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不同地域的居住有所认识。
教学重点
对不同地域的居住形式有所认识。
教具准备
民居系列资料,不同民居相关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欣赏民居
1讨论中国各地有代表性的民居式样。
2发现其主要特征和功能,发表看法。
3欣赏传统民居建筑,了解民居的丰富、多样,体会不同民居的时代背景有艺术特点。
4结合不同的建筑的文化风格,表演与之相应的歌舞、音乐。
二现代民居
1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房子,了解房子的外观和房子的作用,说说周围建筑的特点。
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造型的房子图片、照片,学生相互交流。
3引导学生概括房子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4讨论房子的顶、墙、门窗的作用。
5说说我家的房子,搬过家的同学把现在住的房子和原来的房子进行比较。
6房子是怎样建成的?
7引导学生了解建房子的基本步骤,说一说盖房子需要什么材料。
8讨论你希望有座什么样的房子?
启发学生想像。
三朗读诗歌
1讨论单元表现的主题:
房子为我们遮风避雨。
2朗读杜甫的著名诗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再次体会房子的作用。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多彩的裙摆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欣赏彝族相关的图片,通过讲述、模仿等活动初步了解彝族生活的地域、风俗等特点,欣赏彝族服饰的特点。
学唱彝族儿童歌曲,学习传统舞蹈“跳月”,表现欢快的情绪。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观察、模仿能力。
教学重点
欣赏彝族服饰,学唱彝族儿童歌曲,学跳传统舞蹈。
教具准备
录音带、与彝族相关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你知道云南有哪些少数民族吗?
火把节、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吗?
二了解云南
1出示图片,介绍云南的风光、地域、文化。
2学生展示有关云南的资料。
3彝族在云南。
三走近彝族
1观察教材中的石林、阿诗玛、自然风格图片。
2彝族的故事、传说。
3彝族的服饰——多褶长裙。
感受裙在舞蹈中的作用,舞动时线条的变化。
4模仿彝族舞蹈动作,感受长裙的摆动,体会做不同动作时裙摆的变化。
四学习彝族民间舞蹈——“阿细跳月”
1了解乐曲特有的强弱规律。
乐曲的欢乐情绪。
2学习彝族舞蹈的“顺摆和崴动”。
3鼓励学生即兴创作的动作表现乐曲的强弱。
4组成圆圈,我们也来庆祝“火把节”,感受节日的喜悦。
五学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1模唱旋律。
2用自然的声音进行演唱。
3伴随歌曲即兴舞蹈。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风花雪月看白族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白族生活的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
欣赏、学跳白族民间歌舞,表现欢乐的情绪,感受白族人民快乐的生活。
教学重点
对白族文化、风俗、服饰、舞蹈的了解
教具准备
磁带、白族相关的资料图片。
彩笔、剪刀、胶水、纸。
教学过程
一白族的“风花雪月”
1图片出示,简单了解白族的民俗
2欣赏教材图片,了解白族生活地区有四绝景点。
3师生交流,了解特色景观,加深四绝的感受。
4风、花、雪、月的民族服饰欣赏,加深民俗的了解和体会。
二白族的乐器
1图片,白族的舞蹈场面。
2观察舞蹈道具,知道名称:
霸王鞭、八角鼓。
3舞蹈及道具的含义、用法。
4指导学生制作一根“霸王鞭”。
5指导“霸王鞭”的用法。
三表演
1听不同的乐曲,感受节奏强弱的变化。
2学生在听到重音时,用制作的“霸王鞭”敲击身体。
3鼓励学生随音乐舞蹈,表现欢快的情绪。
四小结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欢乐的泼水节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重要节日,同时了解傣族人民生活的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
学唱儿童歌曲、学跳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感受傣族人民欢庆泼水节的欢快和喜悦的情绪。
教学重点
了解傣族的风俗、服饰、舞蹈、歌曲等。
教具准备
录音带、图片
教学过程
一介绍傣族
1提问:
跳孔雀舞的是哪一族的?
2出示图片,交流傣族人民的居住环境、风光。
3傣族的服饰,你有什么办法做一件傣族的服饰。
二傣族泼水节
1知道泼水节是傣族的重要节日,它的意义。
2主题图,师生交流,感受人物的神态,人民的喜悦心情。
三学习傣族歌舞
1学习《金孔雀》,感受歌曲的情绪。
2欣赏教材中的孔雀舞的表演造型。
3了解傣族传统的舞蹈是由男人表演的,鼓励男同学。
4模仿孔雀舞的动作造型,鼓励创编。
5在《金孔雀》的歌声中,载歌载舞。
四傣族乐器
1图片,象脚鼓。
引导观察它的外型。
2听赏独特的声音,模仿声音,感受节奏的强弱。
3葫芦丝也是傣族的特有的乐器。
4比较两种乐器,分别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5哪种乐器更适合在泼水节上使用,为什么?
6随着音乐,模仿象脚鼓的声音,跳起来。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我与卡通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从学生熟悉的卡通作品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了解卡通艺术的基本知识。
借助多种形式学习卡通形象,学唱卡通歌曲。
教学重点
卡通知识与卡通歌曲
教具准备
录像、图片、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玩卡通
1提问:
你喜欢卡通吗?
你知道哪些卡通作品?
你喜欢哪一部卡通作品?
2拿出你的卡通玩具,说说有什么特点,和同学交换玩一玩。
3小结:
你们知道为什么喜欢卡通吗?
交流感受、认识。
二看卡通
1播发卡通片段,回答:
人物、情节、音乐情绪。
2根据音乐模仿一个角色的动作。
3角色组合表演。
三唱卡通
1听唱歌曲。
2老师带领学生做动作。
3学生按节奏进行手、腿、肩、头的动作。
4老师与学生朗读歌词。
5钢琴伴奏演唱。
6在演唱中配合节奏进行律动。
四做卡通
1为什么电影胶片能够播放出活动的形象呢?
2出示翻动胶片的小制作,双手转动,出现动画图像。
3试着做一做。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神奇的宝莲灯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影片《宝莲灯》中卡通形象的欣赏,了解卡通艺术的基本特点。
借助表演、学唱等形式,丰富学生对古典神话故事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综合的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对《宝莲灯》的感性认识,了解卡通艺术的基本特点。
教具准备
《宝莲灯》影像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欣赏《宝莲灯》
1展示中国卡通经典图片,说出它属于哪部作品。
2定格《宝莲灯》图片,引出本课,提出本课教学内容。
3提问:
你看过《宝莲灯》吗?
你喜欢哪个角色。
4观看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卡通表现方法的兴趣,加深直观感觉。
5观察分析片中角色的不同形象特征。
6根据不同形象特征,你用动作表现一下。
二唱一唱
1欣赏主题音乐。
2师生交流歌词表达的内容。
3随音乐哼唱主题曲。
4学生利用听觉器官,结合肢体动作,进行节奏律动练习。
三演一演
1如果让你来演一演,你想演哪个角色。
2学做相关的道具。
3小组合作,表演小剧。
4评选最佳小组。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畅游“迪斯尼”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迪斯尼”的卡通艺术作品,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了解想像力和创造力在卡通创作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具准备
图片、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律动进教室,播放《真善美的小世界》。
2导言:
小世界会有哪些朋友,会带给我们什么感受。
3引出这小世界就是迪斯尼卡通世界。
4学唱这首主题歌。
二走近迪斯尼
1介绍迪斯尼。
2师生交流,学生了解迪斯尼是米老鼠和唐老鸭的诞生地,是卡通天堂。
3你还知道哪些迪斯尼明星,你喜欢哪部作品。
4观看卡通片段,感受明星性格特征。
5结合录像片,解释现代电脑动画,学生了解科技的魅力。
6师生交流,畅谈对欣赏迪斯尼经典作品的感受。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我就是你的眼睛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讲盲童的故事等艺术活动,让学生在表演中锻炼、学习角色的塑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体会盲童的心理世界,培养坚强的性格。
,2学唱《摘星星》,感受节奏规律和旋律的高低。
教学重点
通过艺术手段,学会人文关爱。
教具准备
录音带、花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通过你的眼睛,说说你在教室中看到的色彩。
2设想如果没有色彩,世界是怎样的。
/
3盲童的世界没有色彩。
二讲故事
1为学生介绍一位盲童自强不息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盲童。
2播放《光明行》,介绍作者是位盲人,他已经走向世界舞台。
3讨论:
这位盲童从不作画,为什么。
4体验盲童生活中的困难,蒙上纱布,四处摸摸。
5交流感受,你有哪些困难,心情怎样。
6中国有6万盲童,怎么办?
引入主题,我们要关爱他们:
我就是你的眼睛。
7讲《七色花》的故事,引导学生发扬关爱的人文精神。
8你想拥有这样的花瓣吗?
你准备怎么办?
三学唱歌曲
1听唱,感受旋律高低变化,三拍子的特点。
2随音乐划出线条。
3引导讨论歌词内容。
4完整演唱,打击乐伴奏。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七色光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诗歌、欣赏、舞蹈、游戏等艺术活动,让学生珍惜生活,表达爱的情感。
听赏歌曲《七色光之歌》,学跳二拍子节奏的儿童舞步,用集体舞愉快地表达。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学跳集体舞。
教具准备
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读诗歌
1生齐读。
2师读,生比较和老师读的有什么不同。
3配乐朗读。
思考:
为什么“心里开花”。
4师生交流感受。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二游戏《神奇的花瓣》
1运用形体动作感受不同的音乐特点并进行即兴表演。
2每个人都是一瓣花瓣,自由组合可以组成美丽的花朵。
3教师出示花样并提示花名,学生立即模仿花瓣形,组成不同的花儿。
三学唱歌曲
1听赏歌曲,模唱。
2根据内容,探究对光明的向往的故事。
体会光明的重要。
四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年级 艺术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