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手册质量管理手册修改稿.docx
- 文档编号:3470239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47
- 大小:58.11KB
实务手册质量管理手册修改稿.docx
《实务手册质量管理手册修改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务手册质量管理手册修改稿.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务手册质量管理手册修改稿
第一节质量管理制度
1、为保证企业溶解乙炔产品质量达到GB6819-2004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2、产品质量的监督控制单位为质检科,其他科室车间,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工作。
3、主要原料电石必须达到GB10065-2004规定的合格品及其以上等级。
4、主要辅助材料工业丙酮必须达到GB6026-1998规定的一级品及其以上等级。
5、生产岗位化验物品要按中控分析规程,搞发各控制点的分析,填写中控分析记录,中控指标不合格不能进入下道生产工序。
6、产品按照充装规定充装完毕,静置8小时后进入成品库,经质检料检定人员检定合格,贴上规定的产品标签方可销售。
第二节工艺管理制度
本制度规定了工艺管理制度的组织职责、工艺流程、岗位操作规程、工艺变更管理、生产过程工艺管理、工艺事故管理、工艺质量记录管理、技术开发、工艺考核等内容。
本制度适合于我公司生产中的工艺管理。
一、组织职责
1、全公司工艺管理由生产设备科管理,其它各部门配合,副经理主管。
2、生产车间严格执行工艺纪律,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车间技术员对车间工艺管理负责。
3、对生产中工艺异常问题,由生产设备科和车间共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车间进行实施,鼓励车间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所进行的技改等活动。
4、生产设备科负责全厂对涉及生产技改工艺辅材采购计划进行审核。
二、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
1、本公司各工段都应有工艺规程和生产操作规程。
2、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及产品标准由项目负责人或主管人员组织编写试行稿,由生产设备科审核,副经理批准实施。
3、对原产品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的修改由生产设备科组织,车间技术员配合进行。
4、生产设备科对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实施进行监控,对工序质量偏离控制范围的情况及时进行纠正。
三、工艺变更
1、工艺变更范围包括:
生产能力变更,管理区域的改动,主要操作方法改变,工艺参数改变,指标测试手段改变,阀门的增减,控制方案的改变以及化工设备、生产原料的改变等。
2、工艺变更程序
2.1进行工艺变更时,需由车间技术负责人(技术员或车间主任)提出详细方案,必要时须有物料衡算和工艺流程图,以书面形式报生产设备科。
2.2生产设备科接到方案后,组织车间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验证,并根据验证报告报副经理审批。
2.3工艺变更后,由生产设备科负责对有关技术标准及时进行修订。
2.4对重大工艺变更,直接由生产设备科制定技术方案,并由公司各部门论证,报经理批准后组织实施。
四、生产过程管理
1、生产设备科为不合格品的归口管理部门。
2、生产车间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对生产中出现的不合格品时,由生产设备科负责查找原因,由生产车间进行跟踪落实。
3、对生产中的不合格情况,车间应查明原因,并制订有效纠正和预防措施,生产设备科为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管理部门
4、关键过程管理
4.1关键过程包括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或不稳定的过程。
4.2质量不稳定在必要时,由生产设备科设置关键过程,由车间对工艺参数实行连续监控,车间定期对过程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生产设备科定期检查。
4.3关键过程的能力达不到要求时,由生产设备科和生产车间组织人员查明原因,及时建立纠正措施,提高过程能力,短期查不出原因的应组织人员进行技术攻关,确定过程能力处于受控状态。
五、工艺事故的管理
1、工艺事故的分级按公司有关规定。
2、事故处理应遵循的三不放过原则:
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及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预防措施不放过,具体执行公司安全管理相差制度。
3、事故一旦发生,应立即电告公司调度室及有关领导,并组织抢险。
4、对工艺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应在三天内写出事故报告报公司。
六、工艺质量记录管理
1、工艺记录主要包括岗位操作记录,生产交接班记录,巡回检查记录(工艺、设备、机修)等。
2、工艺质量记录要求
2.1记录要求真实、准确、及时,无涂改、无超前和滞后现象。
2.2原始记录必须字体清楚,仿宋化。
2.3记录有误时允许及时更改,更改率≤3%。
2.4记录保持清洁、完整,并按要求及时装订。
3、工艺质量记录的保管
工艺记录由车间技术员负责收集保管。
七、工艺指标控制
1、发生器工艺规程:
1)型式:
ZFS-Ⅲ10-60型中压法溶解乙炔
2)产量:
60M3/h
3)发生器正常工作压力:
7~11KPa(700~1100mmH2O)
4)电石粒度:
Ф30~Ф250mm
5)发生器水温:
≤80℃
6)排渣方法:
定时、定温、溢流
2、净化工艺规程:
7)净化方法:
次氯酸钠、湿法净化
8)净化剂配比:
次氯酸钠氯含量0.06-0.08﹪
9)净化能量:
≤80M3/h
10)净化出口压力:
11)净化器温度:
常温
12)净化效果:
用10﹪硝酸银试纸测试不变色
3、压缩机工艺规程:
13)型号:
M2V-20/1-25型膜式压缩机
14)排气量:
20M3/h
15)吸入压力:
≥0.05MPa
16)排气压力:
一级:
0.05~0.07MPa二级:
2.5MPa
17)吸入温度:
<35℃
18)送气温度:
≤90℃
19)冷却器前各级排气温度≤90℃
20)冷却水进水温度≤28℃
21)冷却水出水温度≤35℃
22)冷却水耗量:
0.4吨/小时
23)润滑油牌号:
10号或20号机械油
24)润滑油消耗量:
25)油压:
一级:
0.8-0.9MPa二级:
2.8~3.0MPa
26)活塞行程:
95mm
27)主轴转速:
400转/分
28)各级气缸直径:
一级:
98mm二级:
52mm
29)电机型号:
YB132S-4
30)电机动率:
5.5千瓦
31)压缩机旋转方向:
从油泵端看为逆时针方向
32)电机转速:
1430转/分
4、充装规程:
1)乙炔充装纯度:
≥98﹪用10﹪硝酸银试纸测试不变色
2)充装流速:
采用一次充装<0.6m3/h采用二次充装<0.8m3/h
3)最高充装压力:
2.5MPa
4)乙炔充装量:
4~6公斤/瓶
5)乙炔充装后静置时间:
8小时以上
6)试漏方法:
采用GB12137中涂液法
7)充装最高温度:
≤40℃
8)冷却方法:
水喷淋法
第三节设备管理制度
一、生产设备管理制度
(1)生产设备是进行生产的必备条件,必须配备齐全,严格管理。
大力开展“设备完好”及“无泄漏”等活动,实行专机责任制或包机制,做到台台设备、条条管线、个个阀门、块块仪表均有人负责。
操作人员必须以严格的态度和科学方法正确使用和维护好设备;
(2)本公司应配备足够数量、适合产品特点、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生产设备,对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1)(溶解乙炔产品部分)5.2必备的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中规定的必备生产设备必须配置齐全;
(3)按岗位操作规程进行设备启动、运行与停车,严禁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
(4)坚守岗位,严格按巡检制度对所属岗位的设备进行巡检;认真执行五字操作法(听、摸、嗅、擦、看);定时定点按巡检线路对设备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5)生产车间负责生产设备的使用。
设备一般应定人定机使用。
多人操作的设备,生产车间应指定专人负责保管。
认真填写运行记录,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6)设备的使用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独立操作。
操作人员通过岗位练兵和培训,对所使用的设备,做到“四懂”、“三会”。
经考试合格,发给证书才能持证单独操作设备。
使用人员必须严格按设备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7)操作人员在巡检过程中发现设备状况不正常,要立即查找原因,进行排除,并及时向本单位领导反映。
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紧急措施或立即停车,并报告值班长和厂调度及相关岗位。
没弄清原因,没排除故障不得随意开车,当班对已处理或未处理的设备缺陷必须做好运行记录,并向下班交接清楚;操作人员必须做到下列主要工作:
a、严格操作规程进行设备的启动、运行和停车。
b、必须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认真填写运行记录。
c、认真做好设备润滑工作。
d、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e、保持设备整洁,及时消除跑、冒、滴、漏,操作人员发现设备有不正常情况,应立即查原因,及时反映,在紧急情况,能果断采取措施或停车,不弄清情况,不排除故障,不得盲目开车,原因要记在运行记录上,向下一班交待清楚情况。
f、维修工对分工负责的设备,负有保维修质量的责任,做到定时、定点检查,主动向操作工了解设备运行情况。
j、车间内设备管理人员应对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认真总结操作和维护保养经验,改进设备管理工作。
h、严格执行检修技术规程,做好设备大修、中修、小修,逐步延长设备使用周期。
(8)起草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经经理批准,按批准的计划及时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处于完好状态。
编制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认真填写记录;
(9)设备维护保养:
班前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和润滑;班内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设备,并注意设备的运转情况,发现有小故障时,及时排除,及时调整
紧固松动的机件;下班前对设备要进行清扫;
(10)设备检修:
生产车间确定检修的日期、内容和人员,报经理批准后组织实施。
检修人员要对设备进行预检。
阅读设备说明书,熟悉设备结构和性能;进行外观检查、运转检查,找出存在的问题;
(11)备用设备应指定专人负责维护保养,做到不潮、不冻、不腐蚀、保持清洁卫生,经常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保证应急使用;
(12)严格控制备用设备的使用。
动用时由车间设备副主任或设备管理员批准,夜间动用备用设备由值班长批准,并在次日向本单位领导汇报;
(13)设备、管道、支架、厂房、建筑物、构筑物、设备基础、接地线要保持完整,定期检查测定,并采取防潮、防冻、防尘、防腐蚀措施。
设备管道上的安全装置要齐全完好,并按时定检、校验;
(14)维修工人(机、电、仪)对分管范围内的设备认真负责,坚持按“巡回检查制度”进行检查,主动向操作人员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发现设备缺陷要及时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缺陷要及时报告,由车间采取措施解决;
(15)车间小组严禁将配套设备拆卸使用,闲置设备要按规定办理退库手续,若未退库的闲置设备,由设备所在车间负责维护保养;
二、生产和检验工作场所设施管理制度
为保证产品生产和检验所需要的工作场所和设施完好,充分发挥安全防护设备、生产设施效能、检验工作场所符合要求,特做以下规定:
(1)严格交接班制度,对生产和检验工作场所设施要严格进行交接班,当班存在的问题当班一定要处理,决不能交给下班,如当班一时难以处理的,在交接班时交接清楚,及时联系有关部门和人员处理。
(2)使用单位应定期检查设备防护装置是否齐全、可靠。
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保证设备完好稳定运行。
(3)各使用单位对其所有安全设备、设施的自动上料、连锁、限位、互锁等保险装置,每月必须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设备电器箱、柜、线路应规范、完整,动作可靠,接地良好。
(5)严格按设备管理制度对生产安全设备、设施进行日常和定期保养,保持外观清洁、整齐、润滑、安全等四项要求。
(6)严格执行设备管理制度,若因管理不善,造成设备、人身事故的,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7)生产设施、设备要责任到人,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
(8)生产设备、设施属国家强制性检测检验的,一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定期检测检验。
安环科负责各种安全设施、设备的建档管理。
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安全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其安全可靠。
三、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有专人管理,在用仪器设备完好率达100%;
2、主要仪器仪表和计量器具要建立技术档案,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故障维修记录、计量检定合格证、操作规程、使用记录。
3、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必须由专人负责,循章操作,并认真做好使用记录。
4、仪器设备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机,查明原因,经专业人员修复,核准后方可继续使用。
5、报废或检验不需要的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
四、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1、计量器具使用保管制度
(1)正确使用计量检定证书的修正值,使用计量器具要保管好器具的标准值,不得自己随意改变;
(2)不懂使用仪器的人不得操作,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计量厂方提供的使用说明书进行细致使用以免损坏;
(3)对仪器设备各项指标按时观察,在数值不稳定或有其他问题时,要随时请计量检定部门重新检定,以免产生误差;
(4)计量器具使用中表面要保持清洁卫生;
(5)要随时对计量器具做好保养工作;
2、计量器具定期检定制度
(1)计量器具必须送法定检测机构进行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2)所有计量器具必须建立详细技术档案,按规定定期送检。
并建立使用台帐记录;
(3)周期检定的计量器具要在前期检定的使用期内使用,如使用周期超过,必须立即送法定检测机构重新进行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4)如出现计量器具有问题,要送计量部门重新修复、检定合格后再投入使用;
(5)所有检定后的计量器具均应进行适当的标识;
(6)计量器具使用人必须经统一培训学习后方可使用计量器具。
五、化验设备管理制度
(1)化验室所有的药品、标样、试剂、溶液都应有标签,绝对不能在容器内盛装与标签不符合的药品,应由专人负责保管;
(2)化验室的各种精密仪器、器皿应有专人负责保管,未经保管人许可,不准随意拿取;
(3)配制药品、溶液,首先要弄清药品的性质,不能盲目操作,如有挥发性气体应在通风罩内进行,对于腐蚀性的药品使用时应带好防腐手套;
(4)所有的化验项目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不得随心所欲;
(5)禁止使用化验室的器皿盛装食物,室内禁止吸烟、饮食,化验完毕立即洗手;
(6)化验完毕,应把仪器刷洗干净,放回原处;药品、试剂应摆放在原来的位置;
(7)水、电、气闸,一经停止使用,立即关闭;
(8)根据危险化学药品、品种特性,抽取的未检样品、合格品、不合格品应分别放置,实施隔离储存、隔开储存、分离储存;
(9)危险化学药品出入库时,应严格检验药品质量、数量、包装情况,有无泄漏现象。
库存化学药品时,应定期检查,做到一日两检,并做好检查记录,发现其药品质变、包装破损、渗漏、短缺等,应及时处理;
(10)领用药品时,应当对药品领用人及数量、流向和用途如实记录详细,并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11)工作人员应按规定穿戴防毒用具,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有毒药品;
(12)危险化学药品库应有中毒急救、清洗、中和、消毒用的药物等备用。
第四节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一、采购控制制度
1、控制制度
(1)、供方进行评价选择合格的供方,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所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并监督和控制不必要的开支,保证企业的采购工作正常化、规范化;
(2)、销售科负责原材料的采购与管理;
(3)、车间主任负责提出采购物质的质量要求,制定主要原辅材料的采购文件,并报厂长批准;
(4)、购销售科根据批准的采购文件实施采购,采购的原辅材料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规定;
(5)、物质一律经化验室检验或验证合格,所需部门认可,库房验收签字后,才能办理入库手续;
(6)、化验室负责对采购原料的质量进行检验或试验;
(7)、办公室负责采购监督价格的制订、采购前计划的审核、采购物资验证的监督及采购票据的审查;
(8)、质量负责人负责物资采购实施过程中有关事项的审查、考核与奖惩。
2、供方评价制度
对原材料供应商必须进行综合评价择优选择,应按如下条件选择。
采购单位根据历年采购情况及收集到的需购物资有关质量、价格、信誉等方面的信息,选择供货单位。
(1)价格因素:
应优先选用质优价廉者;
(2)质量因素:
供应商应具备相应资质及质量证明,所供物质符合标准要求;
(3)交货准确及时因素:
供应商应及时交货;
(4)产品更新因素:
供应商要不断推出新品种,以丰富下游产品;
(5)其他影响因素:
如管理能力,供应商的地理位置,供应商的经营规模和库存水平;
(6)供应商应具有良好的信誉及服务质量;
(7)采购物资应采取多家供货单位,竞标采购的形式,比较多家单位产品的性价比;
3、采购文件
(1)、对所有能按计划批量采购的物资,由采购单位根据审定的采购价格签订采购合同,并报有关领导审批;
(2)、供应处按照批准的计划和清单,在合格供方范围内进行采购;
(3)、采购尽量使用合同作为采购文件,合同中必需约定所购原材料的质量要求、数量、价格、验收方法和履行日期等;
4、检验或验证
(1)、所有采购的原材料必需进行检验或验证。
采购物资到货后,按有关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采样、检验或试验;
(2)、对不具备检测条件需验证的采购物资,由采购单位进行自检,并签字认可;必要时,由部门委托外单位检测;
(3)、采样人员、检验或验证人员要严格按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采样、检验或验证,并对检验、验证结果承担责任;
(4)、检验人员对采购物资进行质量检验或验证时,采购单位、供货单位及相关的员不得介入;
(5)、化验室按有关规定对检验结果出具《检验报告单》,报送采购单位、生产单位。
对不合格采购物资、原料,检验员要把《检验报告单》报送生产技术部、采购部;
(6)、采购单位对检验或验证合格后的采购物资可办理入库手续,并按《物资仓库管理规定》进行保管;对检验或验证不合格的采购物资、原料,按规定进行退货或降价处理;
(7)、检验或验证要有记录;
二、过程质量控制制度
1、关键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
(1)工艺流程中影响产品质量因素较多,其中影响最显著的工序称为关键质
量控制点,对关键点要实行强化管理,使其处于受控状态,确保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2)关键质量控制点由生产设备科确定,并在工艺流程图上标出,要编制关键质量控制点操作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
(3)生产车间按关键质量控制点操作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进行质量控制,做好操作记录;
(4)化验室对关键质量控制点实施质量检验;
(5)生产设备科对关键质量控制点实施质量监督;
2、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1)目的:
过程管理是实现产品设计、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必须加强过程管理,使之协调有效进行,以确保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生产效率;
(2)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
确保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材料和能源消耗;改善劳动条件和文明生产;
(3)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A、强化质量意识;
B、化验室和生产车间应有机配合,确保生产现场物流和信息流的顺利畅通,实现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由化验室监督检验;
(4)生产设备科负责制定工艺文件,及时将工艺文件发放到生产车间;
(5)生产过程中的控制由生产车间承担,生产设备科和化验室监督检验。
生产车间正确实施工艺文件,搞好文明生产和现场定置管理;生产工人必须严格按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进行生产操作,做好工艺操作记录;
(6)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不合格不准投入下道工序。
各类物质应标识清晰、正确。
(7)生产车间对流程性材料要采用工序控制手段,查找问题、消除异因,保持系统平衡稳定;
(8)生产设备科工艺技术人员,每周至少检查一次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情况,对工序管理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消除,使工序管理点处于受控状态;
(9)化验室按产品生产特点及要求。
定期进行抽检。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公司有关领导、生产部、相关车间、相关部室,并协助车间、部室进行处理;
(10)生产过程发现设备或控制系统异常,由生产车间或发现者及时通知相关单位采取措施;
(11)生产车间主任定期检查,每月考核一次。
若发现1次违规行为的,给予口头警告,发现2次以上违规程为的,处违纪者100元/次罚款。
第五节产、品管理制度
一、标识管理制度
(1)化验室规定产品标识方法,并对其进行控制;产品标识的内容应当依据产品执行标准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确定;
(2)化验室规定检验状态的标识方法,并对其进行控制。
检验状态标识分为:
合格、不合格、待检三种,标注在相应的物料识别卡上或相应的标识位置;
(3)原材料、外供品使用物料识别卡进行标识,检验状况的标识由化验人员在识别卡的相应栏目内标注;最终产品采用产品合格证印章加盖的方法标识其检验状态,采用产品的不同包装形式和外箱的不同类别来标识产品本身;
(4)各相关部门负责所属区域内产品的标识,不同产品应分区放置,并按规定对标识进行维护;
二、产品质量管理
(1)产品出厂必须经化验室按标准采样、检验,合格后出具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书,加盖检验合格专用章后放行;
(2)不合格的产品不准入厂,能返工、返修的产品进行返工、返修处理,检验合格后按合格对待。
三、售后服务的质量管理
(1)采购销售科要召开用户座谈会,不定期进行客户调查,了解客户需求。
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公司领导,由公司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协调处理;
(2)客户投诉应及时反馈给公司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协调处理,处理结果反馈给客户,尽量满足客户需要;
四、追溯制度
(1)原材料的追溯应能溯及原材料的供应商信息、检验信息、进货的数量和日期等;产成品的追溯应能溯及产品的生产日期、生产班组、生产时的质量状况的记录、相关产品的流向、仓库的收发货记录、检验记录等相关信息;
(2)当产品有追溯性要求时,应按如下顺序和途径进行:
第一步:
查清产品的生产日期和包装班组;
第二步:
检查产品生产当日的生产日志和相关的生产记录报表,找出当时的值班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记录;检查当日仓库的出入库记录,查清同类产品的市场流向和数量,查清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并根据相关记录查出原料的供应厂商;检查产品生产当日的控制记录,找出质量问题点,分析原因;检查当日的其他相关记录,找出与同类产品的相关信息;
第三步:
对比分析上述收集到的信息,以产品、原料和供方三者为主线,以生产加工过程的记录和检验控制的记录为辅线,逐一排摸,查找产品不同状态下的唯一性的标识,做到产品的可追溯性不能向上可溯及到原料的供方,而且要做到向下能溯及到产品的市场流向和在市场上的信息反馈;
第六节不格品管理制度
(1)目的:
对不合格品实施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
(2)职责:
公司质量负责人负责对不合格品组织评审、考核和管理,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作出隔离要求,将处理要求通知各有关部门并监督处置。
并对返修或返工后的产品按规定进行重新检验;
(3)原、辅材料质量不合格时,分别按换货和退货的方式处理;
(4)对不合格半成品的处理,可返工得到纠正的,加工者应按要求进行返工,返工后重新检验合格放行;
(5)对不合格成品的处理:
问题不严重的进入次品处理程序;不可返工的直接报废处理;
第七节产品销售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使销售行为符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范公司销售业务管理,做到安全合法销售。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厂乙炔销售业务活动的控制与管理,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3、采购销售科职责
1)负责跟踪掌握乙炔市场行情和价格信息,编制年、季、月度销售计划;
2)负责乙炔销售合同的签约、执行、过程跟踪及外部协调;
3)负责传递产品外发信息;
4)负责产品市场询价,牵头产品外销招、议标工作;
5)负责货款结算与资金回笼;
6)负责顾客沟通及服务工作;
7)负责处理质量、合同纠纷的异议;
8)负责建立健全销售台帐,做好销售月报、年报工作;
9)负责建立销售对象的用户档案,用户档案包括:
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或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销售合同等。
运输车辆的危险化学品准运证件、行车证、驾驶证等证件。
10)签订销售合同,应充分考虑市场价格波动频繁的因素,尽可能规避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务 手册 质量管理 修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