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子井煤矿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docx
- 文档编号:3469516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47.87KB
沙子井煤矿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docx
《沙子井煤矿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沙子井煤矿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沙子井煤矿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
沙子井煤矿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
一、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二、沙子井煤矿概况
三、地质条件
四、主斜井工程概况
五、施工组织
六、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后勤经理
安全经理
生产经理
项目经理
机电矿长
安全矿长
总工程师
生产矿长
矿长
二、沙子井煤矿概况
织金县以那镇沙子井煤矿紧邻以那镇,位于织金县城NW方位直线距离为21km,织纳公路从矿区大门通过,距织金县城运距为37km。
2006年经毕节地区八县(市)煤矿整合,调整布局方案后设置矿权的矿井,由原沙子井煤矿(3万t/a)、小拱桥煤矿(3万t/a)整合而成,井田面积1.16km2,根据黔国土资矿管函[2008]278号文件开采标高为1430至1050m,可采储量为194.37万t,保有资源量为553.2万t,生产规模15万t/a,服务年限为9.26a,建设项目总投资3859万元。
沙子井煤矿现采14#、16#两层煤,采用斜井开拓、中央并列式通风,井下划分为两个水平,现有两个井筒:
副斜井,全长375米,方位角1740,坡度280,拱形断面,锚杆支护,井筒内铺设600mm、轨距15kg/m的钢轨,用JTP-1000绞车,串车提升,主要负担提煤(矸)、下放材料、敷设管线、进风的任务,同时为矿井的一个安全出口;风井:
全长110米,方位角1310,倾角280,拱形断面,锚喷支护,浅部岩层不稳定处用砌碹支护,井筒不铺设道轨,筑有行人阶梯,担负行人、回风的任务,同时为矿井的另一个安全出口。
采区设2条下山,分别为运输下山和回风下山,现准备的1403工作面设计长度为100米,工作面采用炮采工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
煤电钻打眼,放炮落煤,人工装煤,刮板运输机运输,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和金属铰接梁支护顶,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三、地质条件
矿区位于张维背斜与三塘向斜之间的次级褶皱,板桥向斜的南西翼,为一单构造,地层走向总体为东西向,倾向为南北向,地层倾角为8-120。
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区域范围内地下水主要分为裂隙水、碳酸盐岩溶水、部分为滑坡水。
裂隙水为大气降水渗入风化裂隙、构造裂隙而形成,泉水流量小;碳酸盐岩溶水分布于裸露及半裸露岩溶山区,泉水流量大。
㈡、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地层富水性
矿区面积1.16km2,直接充水含水段是大隆组、长兴组、龙潭组等地层组成的复合含水段,其岩性:
上部为碳酸岩与碎屑岩互层,下为碎屑岩夹薄层碳酸岩。
煤矿床间接充水含水段是飞仙关组2、4段及茅口组,岩性是碳酸岩类。
地层富水性(由下至上)简述如下:
①、茅口组
由石灰岩、燧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及少量硅质灰岩、白云岩组成,厚一般380m左右。
出露于矿区边界外南部,该段地层岩溶遍布,地下岩溶管道发育,垂直循环带厚,溶洞成层性明显,泉点稀少。
流量约0.3~0.9l/s,富水性强。
是开采下部煤层的主要充水含水层。
②、玄武岩组
由玄武岩及少量、拉斑玄武岩、火山角砾岩组成,厚一般120m左右。
出露于矿区边界外南部,该段地层泉点稀少,泉水动态变化剧烈,暴雨之后流量较大,平水期流量约0.15l/s,旱季绝大部分断流。
富水性弱,为含煤地层与茅口组含水层间的隔水层。
③、龙潭组
分布于矿区南部。
一般厚度231m左右。
岩性以深灰色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煤层。
含水段由细砂岩、粉砂岩及少许碳酸盐岩组成,其分层厚度0.50~20m,上、下由于泥质岩、煤层相隔,使地下水具承压性。
一般泉水流量为0.01~1.53l/s。
个别点流量较大,季节性泉亦较多。
富水性弱。
④、大隆、长兴组
分布于矿区南部,厚约22m。
岩性为硅质岩、燧石灰岩、石灰岩和碎屑岩互层组成。
该层段溶洞、裂隙发育,泉点出露较多,流量0.028~1.65l/s,富水性强,属裂隙含水层,为开采上部煤层时的主要充水含水层。
⑤、飞仙关组第一段
分布于矿区的中部,厚约66m,以灰绿色钙质粉砂岩、钙质泥岩为主,夹数层薄层状灰岩、泥灰岩,泉眼稀少,流量0.18~0.46l/s,富水性弱,属浅层风化裂隙水。
⑥、飞仙关组第二段
分布于矿区南部,厚约82m,以薄层状泥灰岩、石灰岩为主,夹数层泥岩、泥质粉砂岩,溶蚀洼地、溶斗、溶洞、落水洞等发育,地下水补给条件好,泉眼较多,总流量25.6~259.4l/s,富水性强,属裂隙溶洞水。
⑦、飞仙关组第三、四段
矿区内仅南部有小部分出露,厚约193m,由灰色、浅灰色石灰岩组成,夹数层泥岩、泥质粉砂岩。
该段溶洞、落水洞及地下伏流发育,泉眼较多,总流量9.8~168.7l/s,富水性强,属裂隙溶洞水。
⑧、第四系孔隙水
矿区内覆盖的第四系,为孔隙水,含水较弱,厚度0~12m,在矿区内分布较广,有一定的蓄水量,总流量0.01~14.36l/s,对煤矿开采有影响。
2、断层带水文地质特征
在矿区南部有两条正断层F11断距约110m,倾向西北,倾角约60°、F19断距约30m,倾向西北,倾角约70°,在矿区北部有1条正断层F12断距约30m,倾向西北,倾角约65°。
区内无褶曲。
断层破碎带均为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砂质泥岩及其碎屑紧密充填而胶结,透水性较弱。
局部出露季节性泉水,对矿床充水有一定影响。
3、地表水、地下水动态变化
本区地表水、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影响,其流量、水质变化均与降水的季节和强度相对应,雨季流量增大,矿化度减少,枯季则相反。
地下水以泉或分散流形式补给溪沟,各含水层无直接的水力联系,且地下水动态变化显著,周期性较明显,并具滞后现象。
4、水文地质类型
根据各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断层导水性及动态变化特征,区内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及地下水排泄条件良好,根据矿区地形及水文地质情况最低侵蚀基准面位于矿区西南部矿界外一冲沟内,标高约+1400m。
本矿山大部分矿床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1400m)以下。
直接充水水源主要为龙潭组裂隙水、小煤矿和老窑采空区积水、地表冲沟水,开采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的煤层时,间接充水水源为飞仙关组二段强岩溶水及茅口组强岩溶水
综上所述,本区水文地质类型属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5、充水因素分析
①、大气降水:
是主要的充水水源。
含煤地层裸露,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充水强度和降水的强度及持续时间有着密切联系。
②、地表水:
区内冲沟发育,切割较深。
有些冲沟常年有水,枯季流量较小,雨季暴涨。
因此,在上述地表水体下采煤应注意地表水溃入。
③、老窑水:
矿区内老窑较多,开采历史悠久,大部分都被关闭。
老窑采空区冒落带会造成地表开裂、塌陷,致使地表水及降雨由裂隙渗入老窑蓄积。
因此,老窑大多有积水。
开采浅部煤层时,应预防老窑突水。
④、第四系孔隙水:
岩石破碎,透水性较强,特别在雨季水量猛增,
⑤、断层带水:
断层破坏了地层的完整性、连续性,降低了岩石的力学强度。
含煤地层主要以塑性岩石为主,受力后发生塑性变形,破坏以剪断为主,常形成微张开甚至闭合的裂隙,断层带岩石胶结性中等,缺少对地下水储存和运动的有效空间,含水性和导水性不强,但上覆地层断层带有一定含水性,导水性较好,可能连通含煤地层上部的中强含水层或地表水,加之未来矿床开采中,人工采矿裂隙大量出现,改变了断层带附近应力场和地下水的天然流场,地表水、地下水就有可能沿断裂带流入矿井。
⑥、下伏茅口组强含水层:
与含煤地层有百余米的玄武岩相隔,一般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但当断层切割使其与含煤地层直接接触时,开采煤层应进行探防水。
㈢、工程地质条件
1、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
矿区内工程地质岩组可划分为软弱岩组及松散岩组二类。
软弱岩组: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碎屑岩、煤层等,遇水易软化,工程性质不良。
松散岩组:
主要包括第四系碳酸盐残积红粘土,第四系碎屑岩残积、坡积土。
2、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①、土体工程地质条件
第四系碎屑岩残积、坡积土层,一般具可塑性,厚度薄厚不一,分布不均。
主要分布于含煤地层露头区,零星分布。
由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等经长期风化、剥蚀后的残积、坡积物,土层厚度不大,缓坡及沟谷中稍厚,土质多为碎石土、砂土、粉质粘土,土体呈松散或半固结状,较松散,分选性、胶结性差,透水性较好,强度弱,压缩性高,其受力后沉降量大,边坡容易失稳,不适宜直接作工程建筑地基,只有采取加固措施后才可作为工程建筑地基。
3、岩体工程地质条件
多以碎屑岩为主,局部夹碳酸盐岩。
碎屑岩以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铝土岩、煤层为主,多为层状结构,少量碎裂结构;碳酸盐岩以灰岩、硅质灰岩、菱铁质灰岩为主,厚度普遍较小,多为块状结构,少量碎裂结构。
该组地层中硅质灰岩、灰岩、菱铁质灰岩属坚硬岩类,机械强度高,遇水不易软化,少量块状,岩石完整性较好,岩体稳定性较好;钙质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铝土岩属中等坚硬岩组,力学强度中等,有一定遇水软化性,因节理裂隙较发育,完整性呈中等,岩体稳定性中等;粉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煤层属软弱岩组,力学强度很低,遇水时极易软化,塑性强,岩石完整性不好,岩体稳定性差,巷道掘至该层段时,易产生顶部塌陷及底鼓、片帮等现象,钻孔揭露岩芯多呈短柱状、薄饼状、碎块状。
该地层在地表浅部为中风化及强风化带,岩石容易碎裂,并伴有浅层风化裂隙水出露,而随着深度的增加,风化程度逐渐减弱。
总的说来,该组地层岩体稳定性差,工程地质条件不好。
㈣、矿区环境地质条件
1.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矿区地震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本区及其邻近区域近年来未发现有强地震活动,区域稳定性良好。
2.地质灾害现状
矿区范围内未发现大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工业广场及其周边也未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矿区及工业广场遭受现有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地质环境条件中等。
3.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现状
矿区内地层主要为含煤地层、第四系地层和部分飞仙关地层,多以冲沟排泄为主,地表水不甚发育,对地下水污染较少。
4、大气污染现状
煤矿目前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为煤矿燃煤煤烟、矿井废气及当地民用燃煤,区域内主要的污染物是粉尘,SO2次之,烟尘最小。
四、主斜井工程概况
1、主斜井在工业广场北部副斜井中线向东平移19.2m(中对中)向北开掘,方位角1740,坡度220,设计全长340m,半圆拱断面,净宽2.4m,净高3m,净断面6.6m2。
浅部表土层及不稳定岩层采用料石砌碹支护,进入稳定基岩5m后采用锚网喷浆支护,料石砌碹时墙体厚度不小于400mm。
锚喷支护时,采用锚杆规格ф22×2200,排间距800×800,金属棱形网搭接长度不小于150mm,掘进工程量2380m3,施工时间4月;运输下山、回风下山、轨道下山、区段车场、水仓以及副斜井的改造等其他巷道的工程量为1631m,预计工期须要15.5个月,整个新系统的工期共须19.5个月(详见主井工程量及工期安排表)。
主井工程量及工期安排表
序号
井筒名称
煤岩类别
支护形式
及形状
长度
(m)
断面(m2)
月进尺
预计工期
(天)
完工日期
备注
毛
净
m
1
主
斜
井
表土
表土层砌碹半圆
25
10.7
6.6
100
15
08年11月13日
新
建
岩
主井筒(锚喷)
半圆
315
7.0
6.6
80
110
09年3月3日
2
副斜井
岩
锚喷
半圆
254
5.5
5.2
150
50
09年4月20日
改造
3
运输下山
岩
锚喷
梯形
290
7.0
6.6
120
108
09年8月8日
新建
4
回风下山
岩
锚喷
梯形
314
5.9
5.6
120
78
09年10月18日
新建
5
轨道下山
岩
锚喷
梯形
353
5.5
5.2
120
89
2010年1月17日
新建
6
区段车场
岩
锚喷
圆弧拱
110
9.3
8.9
120
33
2010年2月20日
新建
7
水仓
岩
锚喷
圆弧拱
109
4.8
4.3
120
27
2010年3月17日
新建
8
引风道
岩
砌碹
半圆
10
4.8
4.3
`120
3
2010年3月20日
新建
9
水泵房
岩
锚喷
圆弧拱
77
9.3
8.9
120
23
2010年4月13日
新建
10
区段上车场
岩
锚喷
圆弧拱
57
9.3
8.9
120
15
2010年4月28日
新建
11
区段下车场
岩
锚喷
圆弧拱
57
9.3
8.9
120
15
2010年5月15日
新建
12
小计
1971
19.5月
说明:
沙子井煤矿总回风井全长320m,在2008上半年已全部整改好。
整改后净断面为7.0m2,
2、新主斜井在掘进过程中,通风、行人、运输均不与原生产系统发生任何关系。
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了与原生产系统不相关联的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安全员、瓦检员、放炮员、电钳工、绞车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并严格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做到所有人员持证上岗。
五、施工组织
(一)、劳动组织实行“三八”作业制。
详见附:
1、正规循环图表。
工序
时间
1
2
3
4
5
6
7
8
中班
晚班
交接班及安全检查
10
同
上
班
同
上
班
打炮眼
180
装药联线
40
放炮通风
30
敲邦问顶
10
打锚杆
60
出矸
90
喷浆
60
2、劳动组织表:
工种
出勤人数
合计
0点班
8点班
4点班
跟班矿长
1
1
1
3
班长
1
1
1
3
打眼工
3
3
3
9
爆破工
1
1
1
3
绞车司机
1
1
1
3
扒装司机
1
1
1
3
瓦检员
1
1
1
3
安全员
1
1
1
3
机电工
3
3
3
9
锚喷工
2
2
2
6
把钩工
小计
15
15
15
45
(二)、人员组织
1、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相关人员,配足特种作业人员(跟班矿长3人、瓦检员4人、安全员4人、放炮员3人、电钳工2人、绞车工3人),从业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并满足所有人员持证上岗的要求。
主斜井开掘工程,由温州建峰工程有限公司组织施工,其项目经理为卢孔营。
2、特殊工种矿上组织配齐,并进行日常管理。
3、矿领导及矿相关部门对其分管范围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具体如下:
a、矿长全面负责主斜井的安全、质量、施工进度及设备、资金的监管保障。
b、生产矿长负责监督主斜井施工过程中的人员组织及开掘进度的保证。
c、总工程师负责监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及各项技术指标的达标。
d、安全矿长负责监督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进行日常的隐患排查治理,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保证施工的安全。
e、机电矿长负责监督施工过程中的机电设备的管理并保证正常供电。
f、技术科负责施工过程中的中线、腰线、方位等技术指标的给定及校验校正。
g、项目经理主要负责人员的组织、安全管理及保质保量地完成矿方下达的任务。
(三)、资金组织
1、矿上先支付给施工项目部50万元用于前期的施工准备。
2、每月施工工程当月验收,当月结算支付90%,其余10%作为质保金,待全部工程施工完毕验收合格后一并支付。
(四)、施工进度及质量组织
1、施工从开工之日起,每月进度任务为80m,每月每超1m矿上奖励500元,每欠1m罚500元。
2、施工过程中,中腰线每出现一次偏差超过0~50mm,罚500元,并责令返工。
3、锚杆排间距每超100mm,处罚50元,锚杆拉力不合格处罚50元,联网不足150mm一处罚50元,喷射厚度不足100mm一处、面积大于0.5m2罚100元。
六、安全技术措施
㈠、防止瓦斯积聚
1、加强通风
①、局部通风机等通风设备、设施和通风构筑物要按标准安装好、构筑好、维护好,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②、风量计算的配风依据要充分,风量计算确定的通风能力要合理;
③、建立测风制度,每10天进行一次全面测风。
对采掘工作面和其它用风地点,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测风,将每次测风结果记录并写在测风地点的记录牌上,并根据测风结果调节风量。
④、贯通巷道要编制专门安全措施,两巷道贯通20m前,停止一个工作面作业,做好调整通风系统的准备工作。
贯通时,由专人在现场统一指挥,停掘的工作面保持正常通风,设置栅栏及警标,经常检查风筒的完好状况和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瓦斯浓度超限时,立即处理。
掘进的工作面每次爆破前,派专人和瓦斯检查工共同到停掘的工作面检查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瓦斯浓度超限时,先停止在掘工作面的工作,然后处理瓦斯,只有在2个工作面入口派专人警戒。
贯通后,停止采区内的一切工作,立即调整通风系统,待风流稳定后,方可恢复工作。
⑤、局部通风机由专人负责管理,保证正常运转;局部通风机和启动装置安装在进风巷道中,并距掘进巷道回风口不得小于10米;风筒采用抗静电、阻燃风筒;局部通风机要有可靠供电;严禁使用1台局部通风机同时向2个以上(含2个)作业的掘进工作面供风;局部通风机不得随意停风,因检修、停电等原因停风时,要撤出人员和切断电源。
⑥、矿井必须有可靠的双回路供电,一路断电即合上另一路开关,以保证井下供电的连续性。
⑦、井下通风设施要保持完好,要有专人检查和维修。
井下通风设施的施工质量要满足有关规定和要求。
⑧、加强对高顶瓦斯、“死角”瓦斯的检查。
⑨、临时停工地点不许停风,采掘工作接近老巷时必须先排除积聚的瓦斯。
⑩、建立健全全矿井瓦斯、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检查制度。
2、及时安全地排除积聚瓦斯
⑴、从采掘工作、生产管理上采取措施,防止瓦斯积聚,当发生瓦斯积聚时,必须立即安全地处理好,不留任何隐患。
⑵、加大瓦斯积聚地点的风速和风量,按矿技术负责人批准的安全措施排放积聚斯,强制冲淡瓦斯到允许浓度后排到回风流中。
⑶、切实加强瓦斯排放、巷道贯通和盲巷管理工作,排放瓦斯和巷道贯通要认真编制安全措施并执行有关规定。
瓦斯排放采用逐段排放法,严格控制排出的瓦斯与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都不得超过1.5%,且回风系统内停电撤人。
井下盲巷和临时停风地点设置密闭和栅栏,定期检测瓦斯和氧化浓度,并严禁任何人违章进入。
⑷、局部通风机恢复通风前,首先检查瓦斯,当在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米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不超过0.5%时,且停风区中最高瓦斯浓度不超过1%时,方可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
⑸、开掘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时,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停止用电煤钻打眼和使用综采、综掘设备;爆破地点附近20米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严禁爆破;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电动机或其开关安设地点附近20米以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采掘工作面及其他巷道内,体积大于0.5m3的空间内积聚的瓦斯浓度达到2%时,附近20米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对因瓦斯浓度超过规定被切断电源或因停电、检修等原因而断电的电气设备,当附近20米内瓦斯浓度降到1%以下时,方可通电开动。
⑹、临时停工不得停风;停风区要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进入,并向矿调度室报告;停工区瓦斯浓度达到3%,不能立即处理时,在24小时内予以封闭;停风区恢复通风、排放瓦斯和送电时,要有安全措施,必要时应采取封闭抽放瓦斯等措施。
⑺、开启密闭必须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要由专职救护队员打开密闭。
3、加强瓦斯检查
⑴、主斜井开工掘进时,必须至少配足3个专职瓦检员,每班现场跟班检查瓦斯,并建立严格的风量、风速、瓦斯及其它有害气体的检查制度。
瓦检员、安全员、测风员必须经过县以上煤炭管理部门的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⑵、按照规程要求,在采掘工作面配备瓦斯探头、瓦斯断电仪和悬挂便携式瓦斯仪。
⑶、配备足够数量的通风安全检测仪表、仪表必须由国家授权的安全仪表计量检验单位进行检验。
⑷、矿长、矿技术负责人、爆破工、采掘队长、工程技术人员、班长、流动电钳工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仪。
瓦斯检查工必须携带便携式光学甲烷检测仪。
安全监测工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或便携式光学甲烷检测仪。
⑸、所有采掘工作面、硐室、使用中的机电设备的设置地点、有人员作业的地点都应纳入检查范围。
⑹、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浓度检查次数为每班至少3次,有煤(岩)与瓦斯突出危险或瓦斯涌出较大、变化异常的采掘工作面,瓦斯员要经常检查,并安设甲烷断电仪。
⑺、瓦斯检查人员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并认真填写瓦斯检查班报。
每次检查结果必须记入瓦斯检查班报手册和检查地点的记录牌上,并通知现场工作人员。
瓦斯浓度超过《煤矿安全规程》有关条文的规定时,瓦斯检查工有权责令现场人员停止工作,并撤到安全地点。
⑻、井下停风地点栅栏外风流中的瓦斯浓度每天至少检查1次,挡风墙外的瓦斯浓度每周至少检查一次。
⑼、其它瓦斯检查地点和次数按《煤矿安全规程》第149条执行。
⑽、通风值班人员必须审阅瓦斯班报,掌握瓦斯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向矿调度室汇报。
通风瓦斯日报必须送矿长、矿技术负责人审查并签字。
⑾、在井巷施工接近煤层时,应进一步测定煤层瓦斯含量及有关参数,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㈡、防止瓦斯引爆引燃
1、防止一般及电气火源措施
⑴、防止瓦斯引燃的原则,是对一切非生产必须的热源,要坚决禁绝。
生产中可能产生的热源,必须严格管理和控制,防止它的发生或限制其引燃瓦斯的能力。
⑵、矿井实行入井检查制度,设专职人员检身,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下井,严禁穿着化纤衣服。
⑶、井下电话选用本质安全型电话,并使用矿用电话电缆。
⑷、普通型便携带式电气测量仪表,只准在瓦斯浓度小于1%以下的地点使用,并实时监测使用环境的瓦斯浓度。
⑸、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
如果必须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进风井巷和井口房内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时,每次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并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2006)中第二百二十三条规定执行。
⑹、井下严格禁止使用灯炮取暖和使用电炉。
⑺、井口房及通风机房周围20米内禁止使用明火。
⑻、井下电气设备的选用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井下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包括电线、电缆);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修理工作,要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项技术要求。
⑼、井下供电做到:
无鸡爪子、无羊尾巴、无明接头;有过电流和漏电保护,有接地装置;电缆悬挂整齐,设备硐室清洁整齐。
⑽、掘进工作面实行“三专两闭锁”(专用开关、专用变压器、专用电缆、风电、瓦斯电闭锁)和“综保”掘进配套设备。
⑾、防止机械摩擦火花和冲击火花的产生,采取安设过热保护装置、使用难引火性合金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沙子 煤矿 斜井 施工组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