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剖析.docx
- 文档编号:3469246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63.72KB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剖析.docx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剖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剖析
1.如何认识生产运作管理及其目标?
(1)生产运作管理,简称生产管理,又称生产与运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的和重要的职能管理;是有关生产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过程的管理;是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的过程管理。
(2)生产管理称谓变化
◆生产管理——物质产品生产的传统称呼。
◆运作管理——服务业兴起,与传统物质产品生产存在明显区别,西方改称运作管理。
◆生产与运作管理——基本原理仍然适用,国内折中称为生产与运作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目标
(1)构建先进的生产系统——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
(2)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产品或提供满意服务。
(3)生产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其三大基本要素为性能(Property)、质量(Quality)、价格(Price)。
2.大批量生产具有哪些主要优势?
大批量生产:
产品品种单一,产量大,生产重复程度高,如小汽车、彩电、空调生产。
(1)生产周期短:
从设计到出产的整个生产周期短,资金周转加快,成本下降。
大批量生产一般采用备货型生产,生产周期短使得用户的订货提前期短,从而加快了整个社会的生产速度。
(2)生产效率高:
流水线生产按节拍进行,设备利用率高、生产连续性强,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高,生产效率高。
(3)生产成本低:
生产效率高,不合格品率低,生产成本低。
(4)产品质量稳定:
产品质量由设备和工装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3.简述服务运作的基本特点。
(1)服务运作的生产率难以测定;
(2)服务运作的质量标准难以建立;
(3)与顾客接触,运作和消费合二为一;
(4)纯服务性运作不能通过库存来调节。
4.试举例说明生产系统的转换功能。
◆上海通用公司生产系统转换功能模型见图1-1。
1.谈谈你对现代企业所处环境的认识。
1经济全球化
(1)交通和通讯(互联网)使地域和文化差距缩短,导致“地球村”的出现;
(2)企业在全球范围寻求市场和资源;
——时装设计商布莱斯:
羊毛是澳大利亚的,设计在意大利,图样传真到香港,生产在大陆,空运到纽约,分销给各百货公司;
——书籍:
用美国的软件写作,用加拿大的纸张,韩国的油墨,德国的印刷机,销售到世界各地。
(3)中国大陆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工厂,影响加大。
(4)强强联合,跨越国界寻找合伙人
——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公司的合并;
——福特与日产共同设计小型汽车;
——AT&T、松下、苹果、摩托罗拉、菲利普和索尼联合为下一代计算机技术创立2个通讯标准——“通用魔术”计划。
(5)全球公司
——沃尔玛从墨西哥、加拿大向阿根廷、巴西、印尼和中国发展,要为全世界提供低价商品。
2技术进步加速
(1)任何可行的新点子几天内就被模仿,电子行业专利难以保护
(2)信息技术翻天覆地的变化
——互联网、电子邮件以光速传递信息;
——光纤电缆每根细如发丝的缆线传送速度每秒钟6个兆位元,拿实际事物比喻,表示一份地方报纸的内容,累计出版1800年之后,只要一秒钟就传递完毕;
——时间单位由天变成分秒,全日全时工作。
(3)新技术的快速扩散使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进入市场的速度几乎成为唯一的竞争优势来源;
——电话发明后经过75年,全球使用者才达到5000万人;移动电话与电视只经过12年,因特网仅4年,就达到同样数量的使用人数;
——著名经济学家Little的研究表明,一种新产品推向市场每晚6周,这将导致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利润下降15—27%,而且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相对的损失还将增加。
3基于时间的竞争
(1)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商场上没有不受挫折的公司
——20世纪初美国前100家大公司,现在只剩16家;
——1986年,IBM在《财富》上连续第4年名列榜首,1995年跌到281位;
——英特尔(Intel)1998年曾输给竞争者;
——1995年,康柏(Compaq)坐上了个人电脑销售头把交椅,1998年收购DEC,1999年跌落下来。
(2)交货期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2.1.4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1)企业在制造各种产品的过程中,要消耗自然资源和能源,产出有用物(产品)和有害物——废水、废气、废渣、热量和噪音等。
——污染物排放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灾难。
——污染物排放损害公共利益,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
(2)世界各国加大环境保护治理力度。
——1997年149个国家首脑签订《京都议定书》;
——1989年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法》;
——排污权交易和碳排放交易制度;
——欧盟的环保指令——耗能产品环境化设计指令(EUP)。
2.企业战略管理有哪些基本特征?
——长远性:
关注企业长远利益;
——全局性:
关系企业全局发展;
——动态性:
强调权变和环境适应;
——关键性:
事关企业的前途命运。
3.生产系统设计包含哪些内容?
企业选址、设施/设备布置、岗位设计、工作考核和激励。
4.试举例说明战略选择对企业发展的重大影响。
日本HDTV运作战略的教训
上世纪70年代,日本为继续保持在彩色电视机制造领域的绝对优势,面对不可估量的高清晰电视机市场的巨大诱惑,决定开发HDTV。
日本企业界在政府的支持下,决定以原有彩色电视机制造体系为基础,采用模拟电子技术设计和开发HDTV。
经过不懈的开发试验,当在90年代向市场推出1.5万美元一台的高清晰彩电时,遭遇市场的拒绝,成为HDTV的“滑铁卢”,从而彻底宣告了日本开发HDTV开发战略的失败。
而上世纪80年代,美国选择了有别于日本的HDTV开发战略。
主要措施是充分利用与前苏联“军事竞赛”发展起来的先进数字电子技术,在“冷战时代”结束后适时地实现“军转民”用于开发HDTV,并于90年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失败分析:
1.严重受到原有生产系统的束缚:
认为现有产业优势明显、基础雄厚、工艺成熟、投资省。
2.数字电子技术开发滞后:
日本对先进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估计不足,习惯采用成熟的模拟电子技术,数字技术研究和开发水平相对落后。
3.对市场前景过分乐观:
一味陶醉于HDTV巨大市场潜力的展望,对消费者的市场价格承受能力缺乏科学严谨的预测。
4.对产品开发成本投入缺乏严格的计划:
由于产品开发的全新性和原创性,财力投入无法估计,导致投资经济性含糊不清。
1.简述预测对生产管理的作用。
(1)帮助管理者设计生产系统。
生产什么产品?
系统产能多大?
在何处建立生产/服务设施?
采用什么样的流程生产产品?
供应链如何组织?
(2)帮助管理者制定生产系统运行计划。
计划期生产什么产品?
生产多少产品?
如何利用现有设施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
2.定性预测与定量预测各有哪些基本方法?
1.谈谈新产品开发对现代企业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产品更新换代,满足市场结构的变化,提升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2)有利于企业进入新的市场,拓展经营领域,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3)有利于调整产品结构、经营结构和投资结构:
优化企业发展方向和经营状态,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2.新产品定义及其分类。
——新产品是指在技术、功能、性能、结构、材质等一方面或几方面具有先进性或独创性的产品。
(1)改进型产品:
对老产品的改进与完善,创新程度最小的一类新产品。
(2)换代产品:
产品基本原理不变,因部分采用新技术使产品性能有重大突破,如电视机技术的不断升级。
(3)创新产品:
采用科学技术的新发明所开发的产品,它是创新程度最高的一类新产品,如互联网、iPAD、太空旅游等。
3.简述新产品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的内容。
(1)产品结构设计过程:
包括从明确设计任务开始,到确定产品的具体结构为止的一系列活动。
(2)设计阶段地位:
决定产品的性能、质量和主要成本。
(3)产品设计内容:
一般分为总体设计、技术设计和详细设计(工作图)三个阶段。
(一)工艺设计
(1)工艺设计:
指按产品设计要求,安排或规划出将原材料加工成产品所需要的一系列加工过程、工时消耗、设备和工艺装备需求等的规定与说明。
(2)工艺设计作用:
是结构设计过程和制造过程之间的桥梁。
(3)工艺设计结果:
一方面反馈给产品设计用以改进产品设计;另一方法作为生产的依据。
4.产品设计并行工程法有哪些优点。
(1)集思广益:
产品设计的各阶段是一个交叉渐进的连续过程。
(2)逐步逼近:
产品设计过程和产品信息模型经历从定性到定量、从模糊到清晰的演进。
(3)齐头并进:
结构设计过程和工艺设计过程并行展开,同时推进。
1.简述厂址选择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选址是生产战略决策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环节。
(1)影响投资回报:
直接关系固定资产投资额,从而影响投资回报和投资回收期。
(2)影响产品成本:
关系到生产资源的获得和生产系统的运行效率,进而影响产品成本、价格和竞争力。
(3)影响人才聚集:
事关吸引、激励和留住优秀人才,影响企业员工的生活便利和工作积极性。
(4)产生深远影响:
选址一旦决定,工厂建成后就是企业一项巨大的永久性投资。
工厂选址合理,就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而厂址选择失误,将“铸成大错”,难以补救。
2.浙江拥有众多各具特色的“块状经济”,试分析企业乐于进入当地专业化产业园区投资建厂的理由。
3.企业厂址决策一般要经历哪几个步骤?
4.P145,习题1。
5.厂址选择因素
(一)经济因素
(1)运输条件和费用
(2)劳动力可获性与费用
(3)能源及水资源可获性与费用
(4)土地条件、可获性和费用
(5)产业协作和集聚条件
(二)政治因素
(三)社会因素
(四)自然因素
6.盈亏平衡分析法
利用量本利分析法可用来评价不同选址方案的经济性。
(1)任何选址方案都有一定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2)不同的选址方案,不仅直接影响产品的固定成本,还会影响产品的变动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例见图5-4。
1.制造性企业生产单位分哪些类型?
(一)基本生产单位——直接从事产品制造的单位。
(1)准备车间:
为加工产品准备毛坯料,如铸造、锻造和下料车间等;
(2)加工车间:
使用设备将毛坯料加工(达到设计的形状、尺寸及精度)成零件,如机械加工(车、钻、铣、磨、刨、镗、锻、冲、电火花、线切割)、铆接、焊接、电镀和热处理车间等。
(3)装配车间:
将零件组装成部件或完整的成品,如部件装配车间和总装车间等。
(二)辅助生产单位——为基本生产单位提供辅助产品或服务的单位
(1)辅助车间:
工具车间、模具车间和机修车间等;
(2)动力车间:
发电站、变电站、锅炉房、压缩气站和乙炔气站等。
(三)生产服务部门——为基本生产单位和辅助生产单位提供服务的单位
(1)运输部门:
车队、装卸队和起重队;
(2)仓储部门:
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和工具库。
(四)生产技术准备部门——为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单位
(1)研发中心、设计部:
技术开发、产品设计;
(2)工艺部:
工艺审查、工艺规程编制;
(3)试制车间——样品或样机制造。
2.生产单位组织有哪2种形式?
(一)工艺专业化(PROCESSFOCUSED):
将工艺相同或相似的加工作业放在一起,组成一个生产单位。
见图6-18。
(1)优点:
生产单位的柔性或通用性较强;设备工艺相同,便于管理。
(2)缺点:
零件加工路线复杂,费用高;零件在不同车间之间运动,周期长、资金占用多;不同车间联系密切,对管理要求高。
(二)对象(产品)专业化(PRODUCTFOCUSED):
将相同的加工对象(产品)放在一起,组成生产单位。
见图6-19。
(1)优点:
在一个生产单位内完成所有作业,产品工艺线路短、周期短,可减少产品的在制品数量和资金占用;生产单位具有相对独立性,管理简化,效率提高。
(2)缺点:
生产单位的生产刚性强,对产品变化的应变能力差;设备工艺的专业化程度高,管理相对困难。
3.按作业相关图法进行生产单位平面布置的原则是什么?
由生产管理学者穆德提出,它根据企业各个生产单位之间的活动关系密切程度布置其相互位置。
将企业待布置的车间一一列出关系重要等级,按重要等级越高的部门越相邻布置的原则,安排出最合理的布置方案,从而使生产运行效率最高、费用最低。
4.什么是流水线平衡
指通过技术组织措施,调整流水线各道工序的时间定额ti,使各道工序时间ti等于流水线节拍r或是节拍r的倍数。
目的:
提高流水线设备的利用率,保证流水线生产的连续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1.岗位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1.技术可行性
每个岗位都要将输入转化为输出,适当选择生产过程和设备,挑选合适的员工并培训。
2.经济可行性
生产要有竞争力,完成一项工作的成本不能太高。
3.行为可行性
岗位会影响人的感受,如果员工感受到自己是组织的重要部分,可受到激励而努力工作。
工作还有团队效应,直接影响组织的业绩。
2.如何克服专业化分工的弊端?
1.工作丰富化:
工作内容水平和垂直方向扩展,如由单纯加工零件的某道工序到完成整个零件、甚至产品;或参与事前的计划、事后的检查等。
2.工作小组化:
为一组员工或为一个工作小组设计一项工作或作业;或由小组自行完成计划、检查和分配工作。
3.工作岗位轮换:
培养柔性化员工、提高职业成就感。
3.试比较三种常用劳动定额方法的特点。
1.经验估工法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存在主观随意性,其合理性主要取决于估算人员的业务素质。
2.比较类推法
这种方法较适合于制造同类产品的企业。
3.统计分析法
将平均先进工时作为新的劳动定额。
4.岗位设计的分工要素
1.分工不能过于集中
2.不X满足顾客需求更要激励员工
3.创造更好地员工物理环境
5.劳动定额流的含义与表现形式。
指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为生产一定量的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规定的员工劳动消耗量的标准。
(1)时间定额:
完成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工时,单位为:
分钟/件。
(2)产量定额:
单位时间内应完成的产品数量,单位为:
件/每班次。
两者互为倒数。
1.简述库存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一)主要作用
——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在生产过程的相关环节和岗位设立库存,储备一定量的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满足生产过程在规定时间取得足够生产资源的供应需求。
(二)次要作用
——利用库存将各工艺阶段分隔开来,降低生产过程的刚性;
——利用库存缓冲生产意外带来的不利影响;
——利用库存避开高价格的冲击。
2.库存决策取决于哪4项因素?
(一)影响库存决策四大要素
1.需求:
库存首先要满足需求,需求是第一位的。
——需求分类:
按发生时间特征还可分为
(1)连续性需求:
需求随时间连续地发生,则库存随时间连续地减少。
(2)间断性需求:
需求是间断性发生的,则库存呈阶梯式减少。
2.订货或生产
——通过订货或生产来补充因需求而减少的库存。
——从开始订货(或下达生产指令)到制品入库需经历一段时间(备货时间)。
(1)拖后时间:
从订货后看何时开始补充考察,这一时间称为拖后时间。
(2)提前时间:
从按时补充看需何时订货考察,这一时间称为提前时间。
3.库存费用
——生产实际中,常以一个计划期的总费用来衡量。
库存费用分为4项。
(1)存储费用:
维持库存费用,包括仓库使用费、物质保管费、物质损失费和投资机会成本等。
存储费用与库存物质的数量和存储时间成正比。
(2)订货费用:
向外采购物资费用,包括物资进货成本(货款和运费)和订购费(差旅费、应酬费等)。
(3)生产费用:
自制产品费用,包括设备调整费和生产制品直接费(原材料、外购件和人工费)。
(4)缺货费用:
因库存不能满足需求带来的损失,如停工待料和失去市场造成的损失等。
4.库存策略:
指决定在何种条件下对库存进行补充?
何时补充?
补充多少物质的行动方案。
(1)固定量库存策略:
当库存量降到订货点ROP及以下时,库存控制系统就向供应厂商发出订货,每次订货量为一个固定量Q,经一段时间(LT)备货,即向仓库补货。
(2)双仓(箱)系统(Two-BinSystem)策略:
用两个仓(箱)存放货物,当第一个仓(箱)内存放的物品用完时,即发出订货,在订货提前期内使用第二仓(箱)的存货,直到下一批订单到货,再将货物按两仓存放。
这样可简化管理,适应连续性需求。
(3)固定间隔期库存策略,又称(t,S)策略:
每隔一个固定的时间t向库存补货一次Q,使库存量达到固定的最大数额S为止。
(4)最大最小策略,又称(s,S)策略:
为库存设一订货点s和最大库存量S。
当经时间间隔t时,如库存余额L1≤s,则补货Q,且Q=S-L1;再经时间间隔t时,如库存余额L2≥s,则不补货。
3.简述ABC分类法及其在库存控制中的应用
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Pareto)在统计社会财富的分配时,发现了大约占总人口20%左右的人,占有80%左右社会财富的规律。
1.A类物资:
严密控制,包括最完整、精确的记录,最高的作业优先权,高层管理人员经常检查,小心精确地确定订货量和订货点,紧密的跟踪措施,使库存时间最短。
因此采用连续型库存观测系统控制方法。
2.B类物资:
正常控制,包括做记录和固定时间的检查;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赋予较高的优先权;可按经济批量定货。
因此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可在综合型、或定期型、或连续型三种系统中作出选择。
3.C类物资:
简单控制,如设立简单的记录或不设立记录,可通过半年或一年一次的盘存来补充大量的库存,给予最低的优先作业次序等。
因此采用定期型库存观测系统控制方法。
4.经济的定额批量
经济订货批量(EconomicOrderQuantity,EOQ)模型:
最早是由F.W.Harris于1915年提出的。
1.外部对库存系统的需求率已知、需求率均匀且为常量。
年需求量以D表示,单位时间需求率以d表示。
2.一次订货量无最大最小限制;
3.采购、运输均无价格折扣;
4.订货提前期LT已知,且为常量;
5.订货费与订货批量无关;
6.维持库存费是库存量的线性函数;
7.不允许缺货;
8.补充率为无限大,全部订货一次交付;
9.采用固定量库存系统。
1.简述作业计划编制的目标。
由于每台设备都可能被分配完成多项任务,而这些任务受到加工路线的约束,这就带来了零件在设备上加工的顺序问题。
作业排序的目标就是使完成所有零件加工任务的时间最短,从而成本最优。
2.为什么要进行作业计划控制。
1.生产环境的变化:
市场需求、生产能力等。
2.计划的失误:
加工时间估计不准确、加工路线的多样性等。
3.执行的原因:
操作人员执行不力、效率不高和工作态度等现象。
4.随机因素的影响:
设备故障、停电等。
3.约翰逊排序法的应用步骤。
1.从加工时间ai矩阵中找出最短加工时间aimin;
2.若最短加工时间aimin出现在机器M1上,则对应工件优先排序加工;若最短加工时间aimin出现在机器M2上,则对应工件应排在最后加工。
3.从加工时间矩阵中划去已排序工件的加工时间。
若最短加工时间有多个,则任挑一个。
4.对余下工件重复上述步骤1和2,完成所有工件排序。
4.关键工件法
关键工件法属于一般n/m/P/Fmax问题的启发式算法,是一种实用的简化排序法。
基本步骤
1.计算每个工件的总加工时间pi,将加工时间最长的工件作为关键工件C;
2.对于余下的工件,若pi1≤pim则按pi1不减的顺序排成一个序列Sa;若pi1>pim则按pim不增的顺序排成一个序列Sb;
3.顺序为Sa-C-Sb,即为所求排序。
1.简述服务业基本特征。
2.处理服务业非均匀需求有哪些策略?
1.改善人员班次安排:
按需求密集程度安排员工,如交警上下班高峰值勤、晚间咖啡店上班等。
2.利用半时工作人员(钟点工):
雇佣半时员工。
3.由顾客选择不同水平的服务:
如邮件服务、音乐会座位、交通方式等。
4.利用外单位设施:
建筑公司租赁设备、医院清扫外包等。
5.雇佣多技能工人:
培养柔性员工,以承担多项服务。
6.采用顾客自助服务:
如超市、自助银行、自助餐。
7.采用生产线方法:
标准化服务项目采用生产线提供服务产品,如办理房产证、麦当劳快餐等。
3.服务业的区别
与有形产品生产的区别
生产与营销难以分离,生产与顾客直接打交道,如医疗诊治、房产中介等;
纯服务产品不能储存,生产与消费合二为一,如导游、美容等。
1.简述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横向一体化”(HorizontalIntegration),即把原来由企业自己生产的零部件外包出去,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于是就跟这些企业构成一种水平关系,形象地称为“横向一体化”。
2.供应链系统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原则
——企业高层决策与中层、基层实施决策相结合。
简洁性原则
——每一个节点应简洁,具有灵活的市场响应能力。
互补性原则
——每一个节点的选择应体现强强联合和协作。
协调性原则
——发挥系统成员的能动性、创造性,实现协调运作。
动态性原则
——保持信息、库存等的透明度,提高预测的精确性和适应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
战略性原则
——制定供应链发展规划,并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
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方法。
1.VMI管理系统
2.联合库存管理
3.第三方物流系统
4.如何认识供应商管理的双赢关系模式。
A.制造商对供应商给予协助,帮助供应商降低成本、改进质量等。
B.通过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提高效率,降低交易和管理成本。
C.长期的信任合作。
D.比较多的信息交流。
双赢关系对企业运作管理的意义
1.供应商方面
A.增加对整个供应链业务活动的共同责任感和利益分享;
B.增加对未来需求的可预见性和可控能力;
C.成功的客户有助于供应商的成功;
D.高质量的产品增强了供应商的竞争力。
2.制造商方面
A.增加对采购业务的控制能力;
B.通过长期的、有信任保证的订货合同,保证了满足采购的要求;
C.减少和消除了不必要的进购产品的检查活动。
1.简述项目特性及管理目标。
项目特性
1.内容的一次性:
项目的特定任务一旦完成,或情况变化不再继续,项目也就结束了。
2.目标和约束的明确性:
项目都有明确反映其功能要求的成果性目标,以及项目时间——工期、项目成本——预算、项目质量等级等的约束性要求。
3.管理对象的整体性: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系统工程。
项目的计划、组织、控制及评价等管理职能均以项目整体优化作为标准。
项目管理目标
1.质量: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项目的生命。
项目的质量管理必须贯穿于全方位、全过程和全体人员中。
2.费用:
控制项目的寿命周期费用,包括研制费、建设费和运行(使用)费三大部分,这三部分的费用的比例大致为1:
3:
6。
3.进度:
项目的完工期限一旦确定下来,项目管理者的任务就是以此为目标,通过控制各项活动的进度,确保整个工程按期完成。
2.绘制箭线网络图有哪些规则?
1.不允许出现箭线循环;
2.两节点之间只允许一条箭线相连;
3.箭头事件编号大于箭尾事件编号,编号可以不连续;
4.完整的网络图只能有一个起始节点和一个终止节点。
3.简述网络计划优化的基本方法?
1.通过网络图,可使整个项目及其各组成部分一目了然。
2.可足够准确地估计项目的完成时间,并指明哪些活动一定要按期完成。
3.使参加项目的各单位和有关人员了解他们各自的工作及其在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4.便于跟踪项目进度,抓住关键环节。
5.可简化管理,使领导者的注意力集中到可能出问题的活动上。
4.P411,习题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产 运作 管理 复习 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