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自主创新产品交易的逆向选择和激励机制研究.docx
- 文档编号:3468199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68.69KB
企业自主创新产品交易的逆向选择和激励机制研究.docx
《企业自主创新产品交易的逆向选择和激励机制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自主创新产品交易的逆向选择和激励机制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自主创新产品交易的逆向选择和激励机制研究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企业自主创新产品交易的逆向选择和激励机制研究
系部名称:
经济管理系专业班级:
工商071班
学生姓名:
学号:
200780113
指导教师:
程玺教师职称:
教授
2013年5月26日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科技创新,特别是科技的自主创新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越来越关键和核心的作用。
企业自主创新行为虽然能给自己带来超出“完全竞争”状态的利润,但由于目前市场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内在缺陷,企业往往难以收回创新带来的全部益处,进而呈现逆向选择问题。
分析研究企业自主创新产品交易中逆向选择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企业自主创新的概念、内涵的理论界定,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的逆向选择的成因分析,激励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阐释等问题的研究,揭示自主创新与激励机制的内在关系。
通过选择典型案例的系统分析,探索得出企业自主创新与激励机制相互作用的方式与方法,为企业有效进行自主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字:
自主创新逆向选择激励机制
AnalysesofAdverseSelectionandIncentiveMechanisminEnterpriseIndependentInnovativeProductsTrading
Abstract
Withtheadvancementoftechnologyandsocialdevelopment,knowledge-basedeconomybegantotakeshape,andthemarketisincreasinglycompetitive.Scientificinnovation,particularlyindependentinnovationhasbecomeanincreasingnationalattention.Enterprisesasthemainbodyofindependentinnovationplaysanincreasinglycriticalandcentralroletoacountry'seconomicdevelopmentandsocialprogress,andtheyshouldgreatlyenhancethecapabilityofindependentinnovation.Althoughactsofindependentinnovationofenterprisesbroughtout"fullcompetition"stateprofits,butduetothecurrentmarket’sseriousinherentflaws,theenterpriseisoftendifficulttobringbackallthebenefitsofinnovation,thusrenderingtheproblemofadverseselection.Therefore,itisassociatedwithimportanttheoreticalandpracticalsignificancetoanalyzethecausesofadverseselectionincentiveforself-directedinnovation,andtodevelopandimprovetheincentivemechanismandcountermeasuresonthisbasis.
Thisarticlethroughdefiningindependentinnovation,analyzingthecausesofadverseselectionincentiveforself-directedinnovation,explaininghowtheincentivemechanismworks,revealstheinnerrelationshipbetweenindependentinnovationandincentivemechanism.Bysystematicanalysisoftypicalcases,thisarticleexploresinteractionwayandmethodbetweenindependentinnovationandincentivemechanism,andtriestoofferbeneficialreferenceforenterpriseindependentinnovation.
Keywords:
IndependentInnovation;AdverseSelection;IncentiveMechanism
目录
1引言1
1.1选题背景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1
1.3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的述评2
1.4本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2
2自主创新的内涵及相关问题3
2.1自主创新的含义及特点3
2.2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及存在问题3
3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的逆向选择及相关问题评述6
3.1逆向选择的内涵界定6
3.2自主创新产品市场交易的特征7
3.3企业自主创新产品逆向选择形成机理7
4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与政策的研究:
以奇瑞为例10
4.1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研究10
4.2自主创新的激励政策11
结论14
致谢15
参考文献16
1引言
1.1选题背景
国内外成功企业尽管成功的具体原因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前进的不懈动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人也逐渐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学术界研究认为,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与企业的自主创新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目前理论界已经界定了自主创新的涵义、作用、一般实施方法等,并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进行了研究。
本文旨在对自主创新基本范畴进行理论分析和评述的基础上,重点从逆向选择分析解剖自主创新的本质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1)从理论上界定企业自主创新的概念及内涵;
(2)分析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的逆向选择的成因;(3)阐释激励机制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机制;(4)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和提出有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模式。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我国企业已经逐步进入自主创新的时代。
通过研究,希望达到以下目的:
(1)界定企业自主创新的概念和理论内涵;洞察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的逆向选择的成因;阐释激励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揭示自主创新与激励机制的内在关系。
(2)通过选择典型案例的系统分析,探索企业自主创新与激励机制相互作用的方式与方法,为企业有效进行自主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1.2.2研究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在于:
(1)通过界定企业自主创新的内涵及自主创新产品交易的特征和面临的危机,有助于企业更准确地理解自主创新的逆向选择的成因;
(2)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在实施自主创新时主要存在的问题,使其激励机制更具有针对性;(3)本研究将企业自主创新、逆向选择、激励机制、激励政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企业自主创新的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1.3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的述评
自主创新是指创新主体独立地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而进行的一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
新核心技术来源于内部的技术突破,摆脱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其本质就是牢牢把握创新核心环节的主动权,掌握核心技术的所有权。
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等等。
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
自主创新为企业的前进提供了不竭的动力[3]。
国外对于自主创新有自己的一套独特方式。
从外部环境看,虽然各国支持自主创新的措施和机制各有特色,侧重点也不同,但是均会从财税、金融、组织机构等方面对自主创新加以支持。
从内部运行机制看,除建立健全各类研究开发机构外,最重要的就是为自主创新提供充足的经费。
周敦卿(2007)比较系统提出国家激励政策,包括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促进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政策、科技人才政策、支持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支持自主创新的国家产业政策、促进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政策等。
1.4本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1)从理论上界定企业自主创新的概念及内涵;
(2)分析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的逆向选择的成因;(3)阐释激励机制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机制;(4)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和提出有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模式。
本论文写作过程中采用了下述研究方法:
(1)集成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逻辑学的研究方法。
(2)理论研究与专家咨询、企业咨询相结合。
理论研究与专家咨询主要用于企业自主创新产品交易的逆向选择和激励机制的研究。
企业咨询主要用于说明自主创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等。
(3)主要是从理论上界定企业自主创新的逆向选择、激励机制等基础范畴的概念与涵义。
2自主创新的内涵及相关问题
2.1自主创新的含义及特点
刘先明(2006)认为,自主创新是指创新主体独立地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而进行的一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
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内部的技术突破,摆脱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其本质就是牢牢把握创新核心环节的主动权,掌握核心技术的所有权。
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
从一般意义上认为,自主创新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2]。
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再创新。
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4]。
理论界一般认为,自主创新具备四个特点:
(1)自主是前提。
作为创新的现实主体,都应当具有创新投入、技术选择、创新活动、创新收入分配的自主权。
(2)创新是目的。
自主创新的落脚点在创新,没有自主权不可能有创新,有了自主权如果不从事创新活动也不能称为自主创新。
(3)获取核心技术、掌握知识产权是关键。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核心。
创新的现实主体能否创新、创新的程度大小,除了机制以外,说到底取决于创新能力的培育。
2.2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及存在问题
Schumpeter.A(2010)认为,随着全球产业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现代企业的自主创新进程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核引擎。
由于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我国不少行业存在产业技术空心化的危险。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总体说来比较薄弱,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1)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
据资料统计,世界500强用于研究与开发(R&D)的费用占全球R&D费用的65%以上,平均每个企业的技术开发费用占其销售额的10%~20%。
而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开发费用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1.4%左右。
另外,国外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总额5%~10%,在我国,据部分统计,很多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只占年销售收入的百分之零点几,1%都不到,有些企业甚至根本没有研发投入。
这两个方面的数据都表明了我国企业基础研发费用投入不足是目前国企技术创新的软肋[4]。
(2)企业高级科技人员不足、流失严重。
科技人才的匮乏与流失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1]。
(3)发达国家技术垄断,企业消化吸收能力弱。
目前,发达国家500家大跨国公司拥有全世界90%的生产技术和75%的技术贸易,呈现明显的科研“二八律”:
20%的大企业研发对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为80%。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
(4)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形成。
发达国家80%的科研工作在大企业中完成。
但我国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较少,研发能力不足。
以上四种情况严重制约着我国的自主创新进程。
从理性上分析,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体制约束,动力不足。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创新无可替代,只有千千万万个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才能使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得到增强。
由于产权制度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培育的不到位,在企业中还普遍缺乏进行自主创新的内在机制,缺少自觉从事创新的内在动力和激励机制。
多年来,一些企业未能妥善处理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对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创新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以致出现了无休止的“引进、引进、再引进”现象,有的甚至陷入“引进-落伍-再引进-更落伍”的恶性循环。
同时,鼓励科技自主创新的经济政策体系有待完善。
技术政策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各部门的政策措施上还存在不少不明确、不协调、不配套的问题,使企业的创新行为无所适从。
(2)企业缺乏创新的社会环境。
应该承认,我国整体的社会环境自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向好的方向发展,推动自主创新的基本社会环境是具备的。
但目前的社会环境还不完善,在许多方面还制约着自主创新的有效展开。
首先是缺少一部有关国家创新体系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法,目前的科技进步法已经不能适应自主创新活动对法律的需求。
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不能适应自主创新的需求,如政府采购法中没有体现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
其次,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在市场运行规则、价格体系和调节机制、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以及为企业创新提供服务的市场中介组织等方面,还远没有形成。
再次,法律保证制度还明显不足。
自主创新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有效保护知识产权,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没有一个以知识产权保护法为核心的支持企业创新的法律体系,任何创新活动都是难以进行和持久的。
最后,国际经济中的产业壁垒和技术封锁仍然存在,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继续寻求在竞争中的垄断地位,对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他们是决不会出卖和转让的。
加之某些行业和技术领域因为存在严重的垄断而导致竞争不足等创新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企业自主创新内在动力最大的问题。
(3)财税制度、金融制度、共性技术制度等制度的束缚和约束这些制度也是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原因如下:
首先,税收制度不合理。
目前,我国合资企业的税率为15%,而且企业所得税是“两免三减半”,即从盈利之日起,两年内免交所得税,第三年到第五年缴纳7.5%的所得税,如第六年再增加投资,接着享受“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而国产自主品牌的企业,从盈利之日起,就必须缴纳33%的所得税。
其次,缺少规范的融资制度。
一项自主的技术创新,从最初的构想开始到形成产业,是一个风险很大的过程,银行通常不愿提供贷款,一般投资者也不愿出资支持。
目前我国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除了不符合生产需要或技术不成熟外,主要是缺乏风险投资的支持,融资难的问题始终缺少化解的良方。
相对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多年来通过立法和改革金融、证券市场制度,为高科技企业融资创造了各种便利条件,诸如政府担保贷款、初级股票市场融资、代理融通公司融资、租赁融资以及各种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等。
再次,共性技术的研究需要很多的资金投入,不是企业能完成的,而且共性技术可能会失败,所以就要求由政府来做共性技术的研究。
对不同层次的共性技术研究,政府的支持力度、组织方式和资金比例应各不相同。
要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服务于产业为原则,政府应建立能够调动企业积极性和有利于成果扩散的组织形式,从而更有效地利用政府资金,最大程度促进共性技术的研究、扩散和应用。
我国总体研发投入比例远低于工业化国家,但政府科技计划涉及的领域和深度远远超过总体研发投入。
由此导致的矛盾是:
一方面,政府大量资助竞争性领域的产品开发和生产项目;另一方面,一些关键性技术由于资金不足一直不能突破,关键产业的竞争力长期得不到根本提升。
制度的改革从经济角度讲,原来主要由政府来配置资源,今后应该由市场来配置资源。
3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的逆向选择及相关问题评述
3.1逆向选择的内涵界定
所谓“逆向选择”,有学者认为它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7]。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一致的现象。
本来按常规,降低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提高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
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时候会出现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的现象。
所以称为“逆向选择”,而且还经常普遍存在。
这是因为,“完全信息假定”作为主流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定是无法成立的。
这个论断并不是说这个“完全”二字过于理想化,而是这种假定根本就不是一个科学的简约。
在私有制度选择的大前提之下,凡是有价值的东西都有被私有化的倾向[8]。
因此,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而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也是一种被私有化的对象。
因此,“完全信息”从根本上否认了信息是一种生产要素,也从根本上和私有化的制度前提相冲突。
关于逆向选择的研究中一个思维误区还在于没有使用中立的2+2思维方式,而是把选择局限在消费者对保险商品的选择方面。
用2+2的观点来看,任何交换都是两个选择者+两种商品,选择是双向的,甲乙双方都在对对方的商品进行着价值的选择。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现实存在,双方的选择都是所谓逆向的,并不局限于持有货币商品的一方。
买和卖是相互的,只看到持币买方的逆向选择而看不到卖方的逆向选择,不能不说是受到了狭隘的1+1思维方式左右。
因此,从2+2的视角看,所谓逆向,不过是逆交换对方之向,而对于选择者自己来说,趋利避害的原则和理性人特征从来都没有被违逆过。
L.Edivinsion和PSullivan(2009)提出“完全信息假定”包含着错误的客观价值论思维。
交换之所以可以发生,就是因为价值的主观性造成的价值认知的差异所在,如果双方对同一事物的价值认知完全是客观的,那么就是相同的,也就没有了交换的动力所在[9]。
理性人是趋利避害之人,等价交换就等于是交换中就没有了所趋之利了。
综上分析,本文认为“逆向选择”应该定义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6]。
虽然“逆向选择”的含义与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有关,但在实践中却超出了这两者所能够涵盖的范围之外,“逆向选择”是制度安排不合理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扭曲的现象,而不是任何一个市场参与方的事前选择。
3.2自主创新产品市场交易的特征
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
自主创新产品参与市场交易时较之于其它产品而言,具有几个显著特征:
(1)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过程中,合约当事人一方拥有另一方不知道或者无法验证的信息和知识。
尤对自主产品而言,由于内涵信息的多维性,更加大了信息不对称。
(2)信息不完全。
自主创新产品在市场交易中的信息不完全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技术研发过程和结果的不确定性;市场需求和市场行为主体行为的不确定性;经济环境和政策的不确定性。
(3)风险递增性。
自主创新产品从研发到销售和被市场认可的各个阶段,呈现出很强的纵向时序性,整个技术创新过程表现出风险递增性。
上述特征表明自主创新初期往往遭遇较大风险[12]。
3.3企业自主创新产品逆向选择形成机理
阿克洛夫(1970)开创了逆向选择理论的先河,他在《旧车市场:
质量,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一文率先提出逆向选择问题。
阿克洛夫研究认为,在旧车市场上,由于买主与卖主关于旧车的质量信息不对称,将使旧车的平均质量进一步下降。
同时由于旧车价格受正常汽车市场价格的限制,其售价不可能无限制地上升或下降,市场最终将在较低水平上实现均衡。
本文认为,企业自主创新初期也将面临旧车交易市场的情形而遭遇逆向选择风险。
为了便于分析,在不影响研究结论的条件下,本文对产品交易市场先作如下基本假设:
(1)市场只存在自主创新产品(指获得国家自主创新认证的国内产品)与非自主产品(指未获得国家自主创新认证的其他国内产品)两类,两类产品共同面对外国品牌产品及中外合资产品等的挑战;
(2)市场只存在买卖两个参与人,两者都是理性的“经济人”;(3)市场各主体对产品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即每一个生产者(供应者/经营者)清楚地知道自己出售的是什么产品,而需求方(消费者)在购买或消费之前却不知道所购买的是什么样的产品,而只知道购买到两类产品的概率分布;(4)市场参与者都是风险中性的;(5)自主创新产品的边际效用高于非自主创新产品的边际效用;(6)消费者对市场上同类产品需求弹性相同;(7)没有政府干预,参与人做出决策之前都不知道对方的行动,可以认为他们的行动是同时进行的[13]。
自主创新具体交易情形及消费者感知状态为:
相对于国外名牌产品,在国内产品市场感知程度还不够高的状态下,具有特定购买能力的消费者,首先表现为青睐那些价格更为低廉的国产一般产品,而对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自主创新产品不愿出较高价购买。
这与旧车市场上买主不能区别旧车质量高低,只愿以合理的价格期望购买平均质量的旧车十分类似。
逆向选择问题还表现为许多企业因消费者的购买量不能达到足够的规模以形成竞争优势,这与买主在旧车市场上买到低质量旧车也是一样的。
同时,科研机构作为技术的研发方比企业更清楚一项先进技术的价值,当企业出价过低,难以和预期价位吻合时,他们自然会退出交易,将先进技术暂时搁置,等待出价更高的买主,这与旧车市场上旧车质量最高的卖主选择退出市场也十分类似。
但毕竟技术具有时效性,不加以开发利用,其“精神”磨损是十分严重的,许多先进技术便在搁置中逐渐失去价值,白白浪费研发时耗费的人力、物力。
显然,逆向选择对技术市场交易的危害程度高于旧车市场。
当然,国产商品交易市场和旧车市场的信息结构毕竟不完全相同。
由于我国产学研价值链未根本形成,科研机构并不完全清楚到底要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下达到多大的规模才能使特定的技术产生足够的收益。
也就是说,科研机构也不拥有技术生产和市场前景的完全信息,这与旧车市场卖主拥有旧车的完全信息很不相同,国产商品市场的复杂性超过旧车市场。
旧车市场与国产商品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就个体而言都是理性的,但整体上却降低了市场的运行效率,显现出集体的非理性[13]。
按假设
(1)市场存在自主创新和与非自主创新两类产品,份额各占
和
。
同时假设,
和
分别为自主创新企业产品和非自主创新产品的供给量或市场投放量,消费者估计购买一件产品的预期效用(或实际效用)
,则有:
>
(1)
消费者购买一件产品的期望效用和价格分别为:
(2)
(3)
不管购买到自主创新产品抑或是非自主创新产品,对于风险中性的消费者来说都将获得相同的满意度,
称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短期均衡价格。
但在
时,两类生产者获得的利润是不一样的,这将进一步导致价格
的变化。
假设两类生产者所在行业的正常利润率为
,自主创新产品成本为
,非自主创新产品成本为
;自主创新产品价格为
,非自主创新产品价格为
,同时,从理性上,自主创新产品成本总是高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自主 创新 产品 交易 逆向 选择 激励机制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