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练习.docx
- 文档编号:3466789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34.08KB
教育学练习.docx
《教育学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练习.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练习
教育学
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1节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概念:
广义:
狭义:
(学校教育)
2、教育学研究的教育主要是
教育的本质属性:
3、教育的最根本的任务是:
4、教育的基本要素:
5、教育的起源:
(三种)
6、《教育的语言》:
7、教育:
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
教育活动是的社会活动
是一种专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8、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是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所谓
“教育”活动的区别
9、教育是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
会实践活动
10、学校教育的特点:
11、学校教育最突出的目的:
12、大教育观的形成:
1965年,法国教育家《终身教育引论》
1972年,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13、终身教育:
14、大教育观就是基于
15、教育的历史形态:
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划分
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
,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相对制度化教育而言,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
更重要的是改变教育观念
依据实施教育的机构划分
社会教育的特点:
依据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划分
16、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原始形态教育、古代社会教育、现代社会教育)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2、古代社会的学校教育形态:
中国古代最早的学校是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
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古代教育的特点:
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内容:
四书:
七艺:
在西方,奴隶社会也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即
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要追溯到东汉末年的
3、现代教育形态:
、特点:
(1763年,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
夸美纽斯提出“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2、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教育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产学合作,一种是教育、生产、科学一体化)
我国于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问题是教育学研究发展的动力)
2、教育学的任务:
3、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中,主张”有教无类,孔子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主张“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内容的基本科目是等,其教学思想重视,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
墨子主张
主张回归自然
(战国后期,《礼记》中的是对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
(2)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
1、古罗马《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理想国》(问题法又为助产术)
3、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并提出教育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功能:
服务于社会与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
4、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教育学之父”,1657年发表的《大教育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法国思想家《爱弥尔》,被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英国哲学家《教育漫话》,提出了“白板说”
德国教育家的《人的教育》,英国教育家《教育论》,
俄国教育家《人是教育的对象》
《民本主义和教育》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学校即社会”
引导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两个要素:
德国教育家“科学教育学之父”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教育史上誉为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它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中心:
主编的《教育学》;《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的《教育过程》提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和“掌握学习”的理论,把教育目标分为:
苏联教育家的《教育与发展》,提出了“发展教育论”,理论核心是:
“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的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倡导“范例教学”理论。
法国的《终身教育引论》。
苏联教育家
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巴班斯基提出了“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思想。
等人提出的教育理论,被视为现代教育理论的三大流派。
第2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1、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在中央集权制国家是中央集权式的教育制度,如;在地方分权制的国家中,如,中央政府对各地方的教育事务只有建议和参谋;在中央和地方合作制的国家中,教育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合作管理,如)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第2节教育与生产力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
(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提出了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提出了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后,提出了的要求;信息革命以来,提出了的要求)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人力资本理论:
核心是
(美国经济学家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运用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并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第3节教育与科学技术
1、科学技术队教育的影响:
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科学知识再生产有多种途径,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
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以及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这被称为“”)
3、信息技术与教育:
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飞跃提供了平台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的等级教育,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传统学校教育的优秀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大人手中的“”,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第4节教育与文化
1、与是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
2、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对双胞胎
3、经济、政治对教育是一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教育与文化是互相包含、互相作用、互为目的与手段的
4、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5、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特别是
学校文化的特征:
是学校文化的深层结构,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最重要的内容
6、学生文化:
(1)学生文化的成因:
(,是学校生活中一个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
(2)学生文化的特征:
第5节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制度、组织形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继承性)
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
(滞后性;超前性:
教育的发展水平比现有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对要高,发展速度相对要快)
3、教育优先发展的理由:
第3章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
第1节个体身心发展概述
1、个体身心发展:
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尤指个体身心两方面的积极变化过程。
2、心理发展(认知因素、各种非认知因素)
3、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1)个体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典型代表;柏拉图则是西方古代内发论的代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发展的决定作用
(2)外铄论(人主要靠外在的力量,洛克的白板说)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因素通过个体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积极的实践活动是架通内因与外因的桥梁,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直接、现实的力量)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发展关键期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某方面能力,达到某种水平可能性最大的时期。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活动要善于捕捉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它决定了教育工作中应发现和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因材施教,实现教育的丰富化和多样化)
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