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教案第十七章拉丁美洲第三节巴西第二课时.docx
- 文档编号:3462932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126.18KB
初一地理教案第十七章拉丁美洲第三节巴西第二课时.docx
《初一地理教案第十七章拉丁美洲第三节巴西第二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地理教案第十七章拉丁美洲第三节巴西第二课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地理教案第十七章拉丁美洲第三节巴西第二课时
初一地理教案第十七章拉丁美洲第三节巴西(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运用资料认识殖民统治对巴西政治、经济、文化的深远影响,知道南美拉丁文化的形成过程及其鲜明的文化特点。
2.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巴西经济的发展历程,并从中认识单一经济的弊端,进一步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建立独立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3.举例说出热带雨林的作用及其现状、遭受破坏的原因和保护的措施。
4.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巴西城市化问题,认识当今世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及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
能力目标
1.学会综合分析自然、经济、人口、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说明巴西工农业的发展与分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对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认识巴西,尊重多民族的巴西文化和传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和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2.通过了解巴西经济发展的成就,进一步明确发展中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建立、发展独立的民族经济的重要性。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加强学生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信念。
教学重点
1.巴西是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2.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验教训。
教学难点
1.巴西是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2.工农业、人口多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原因。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读图、对比、角色模拟等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有关录像、图片等资料。
2.绘制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法1:
请同学们看一段热带雨林录像,注意观察热带雨林的景观,倾听解说中有关热带雨林的作用及现状(没有条件可以展示一些热带雨林的景观图片)。
让学生对热带雨林有一个感性认识。
然后强调这一关系到全球生态环境的热带雨林正在不断缩小。
方法2:
同学们,请大家听一个故事:
在世界最大的亚马孙平原上,奔腾着世界上最大的亚马孙河,在亚马孙河流域又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它不仅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且还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环境资源,但是,目前这一片森林正遭到人类的严重破坏。
板书:
三、热带雨林的危机
[讲授新课]
三、热带雨林的危机教学活动设计
1.设疑比较:
被称为“河流之王”的是哪一条河流?
(学生议论:
亚马孙河)为什么被称为“河流之王”?
电脑展示下面资料,引导学生与世界其他大河比较得出结论: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
阅读材料:
世界四大河流的比较
亚马孙河
尼罗河
长江
密西西比河
河口平均流量(万m3/秒)
12
0.23
3.2
1.9
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
622
288
181
322
长度(千米)
6400
6600
6300
6200
板书:
一、世界上最大河流——亚马孙河
2.读图设问: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90图9.18“巴西的地形”,了解亚马孙河的源流概况。
继而指出亚马孙流域的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
因此这里生长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一望无际。
宛如绿色的海洋。
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而这片热带雨林就是这个总调度室的“心脏”,为什么?
3.读图分析:
电脑展示课本P95图9.25“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和下面的数据与示意图。
阅读材料:
森林作用的数据
①每天每公顷阔叶林可吸收1000千克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
②5万公顷森林所含蓄的水量相当于一座容量为100万立方米的小水库。
③每年每公顷松林能滞留粉尘34吨。
④有林地比无林地每亩多蓄水20立方米。
⑤夏季每天每公顷森林可以从地下汲取70~100吨水,化为水蒸气。
护田林带防风示意图 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
看图上护田林带是怎样降低大风和沙尘暴的危害的。
看图上护坡林带是怎样防止水土流失的。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观察,让学生总结出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人类的作用:
提供自然资源,有经济效益;保护改善环境,有环境效益。
教师要强调森林对保护改善环境作用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这片最大的热带雨林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4.阅读资料:
电脑展示下面资料(或印发给学生),指导学生阅读,进一步认识热带雨林的价值。
阅读材料:
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其面积比欧洲还要大,从安第斯山脉低坡延伸到巴西的大西洋海岸。
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于全世界以及生存在地球上的一切生物的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
亚马孙热带雨林产生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被称为“地球之肺”。
林区蕴藏的木材占全世界木材总蕴藏量的45%,蓄积着8亿立方米的木材价值超过了7000亿美元。
生物物种占全世界总数的1/5,是人类非常珍贵而丰富的生物资源宝库。
许多林区至今还是人迹罕至的处女地。
还有更多的物种正等待着人们去发现。
5.阅读分析:
电脑展示课本P95图9.26“热带雨林地区原始的迁移农业”。
引导学生分析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对热带雨林的影响,并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进一步总结出当今巴西国内有哪些破坏热带雨林的主要现象和原因。
如有外国的掠夺、无序采矿、修路的毁林、国家的贫困、环保意识的淡薄等。
使学生明确巴西的亚马孙热带雨林由于开发不当和保护不利,正在遭到严重的破坏。
热带雨林面积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
6.讨论探究: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96所设计的活动。
结合亚马孙雨林遭到破坏的现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1)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带来什么后果?
(2)巴西政府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
(3)谈谈你对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看法。
通过组织学生对亚马孙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相互探讨。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意识;又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发展经济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21世纪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使学生初步树立人、环境、经济、社会相互统一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7.点拨小结:
在学生探讨后,电脑展示下面的示意图。
教师边引导、边点拨、边用电脑演示:
板书:
三、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8.承转过渡:
巴西在摆脱殖民统治以后,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不仅遇到了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而且还面临着城市化的问题,这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
四、城市化问题
四、城市化问题教学活动设计
1.读图分析:
电脑展示课本P97图9.28“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
让学生找出巴西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找出巴西几个大城市的位置,总结出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
巴西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全国90%的人口居住在东部沿海地带,特别是东南部,为巴西人口最密集的地区,这里的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是拥有10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电脑闪烁)。
而北部、西部、中部人口稀少。
板书:
1.东南沿海是人口、城市的主要分布地区
2.小组讨论:
教师进而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90图9.18“巴西的地形”,以学习小组探讨巴西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的状态与巴西自然条件的密切关系。
巴西绝大部分国土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是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境内1/3为亚马孙平原,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平原,这里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开发困难。
巴西国土的2/3为巴西高原,其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比较温和。
通过观察讨论,使学生综合归纳出影响巴西人口分布不均的因素:
东部沿海,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稠密,主要原因是这里海上交通便利,气候温和湿润,资源丰富;加之欧洲殖民者利用便利的海上交通,从非洲劫掠黑人首先到达这里种植甘蔗、咖啡、开矿、杂居通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而人口稀少的中部、西部和北部地区,不仅交通不便,而且为山地高原和热带密林,自然条件均很差,只有印第安人散布其间,人口少,甚至无人。
3.读图思考:
电脑展示课本P97图9.29“圣保罗城市发展‘三步曲’”。
引导学生分析圣保罗在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的人口数量及其聚集的原因都有何不同。
(1)鼠标点击出第一阶段——建市阶段,圣保罗适宜的气候使2万印第安人定居于此。
(2)鼠标点击出第二阶段——咖啡繁荣阶段,主要是因为咖啡的生产与销售需要便捷的交通,也需要大量劳动力与商人。
使不同的人种汇集于此达24万人之多。
(3)鼠标点击出第三阶段——工业化阶段,主要因为圣保罗经济繁荣、城市发展扩大,吸引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最终达1600万人。
(4)引导学生分析三个阶段,确认出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是哪一个阶段?
(工业化阶段)
(5)请学生思考:
快速城市化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处于何种状况?
(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
4.提问列举:
巴西总人口的3/4居住在城市,由于城市的规模太大且过于集中而出现了哪些“城市病”?
请学生观察课本P97图9.29中的图片,并联系所生活的城市以及中国大城市的现状,讨论总结出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
如资源紧张、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污染严重、犯罪增多等。
5.实例分析: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和课本P98阅读材料“巴西利亚——新型首都”。
并以巴西迁都为例,了解巴西政府解决城市化问题的具体措施,了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现代建筑世界文化遗产的巴西利亚。
6.扩展探究:
请学生阅读课本P98活动2,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分析、讨论巴西在城市布局、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你能否针对城市化过程带来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或合理的建议。
(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改善城市环境、建立卫星城,城市中工业和人口向郊区分散,加强城市管理、重视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等等)
板书:
2.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课堂小结]
电脑展示本节知识要点与检测,引导学生共同边思考,边归纳。
第二节知识要点与检测
[反馈练习]
1.世界上最大的河流是( )
A.尼罗河B.长江
C.密西西比河D.亚马孙河
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在( )
A.东南亚地区B.巴西高原
C.亚马孙河流域D.刚果盆地
3.巴西政府向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提交的《巴西环境报告》表明重点保护的是( )
A.热带草原B.热带雨林
C.亚马孙河D.动、植物资源
4.世界最大的平原是( )
A.东北平原B.西欧平原
C.密西西比平原D.亚马孙平原
5.世界最大的高原是( )
A.巴西高原B.青藏高原
C.德干高原D.东非高原
6.巴西的人口、城市集中分布于( )
A.西部地区B.北部地区
C.东南沿海地区D.中部地区
7.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是( )
A.里约热内卢B.圣保罗
C.阿雷格里港D.巴西利亚
8.巴西城市人口要占到人口总数的( )
A.
B.
C.
D.
9.阅读下列示意图,并完成各题:
(1)亚马孙河流域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
但是,目前这块关系到全球生态环境的广阔的森林正在遭受人们的严重破坏。
因此,保护热带雨林已成为全人类普遍关心的问题。
图中为你提供了一幅合理开发良好的生态环境图和一幅乱砍毁林后的生态环境图,请运用你所学过的地理知识,将下列字母填到图中适当的方框中。
A.树木的根系落叶保护土层,枯枝、落叶腐烂为肥料
B.土层失去保护
C.森林面积缩小,动植物资源减少
D.全球生态环境良好发展保持平衡
E.森林面积扩大、生长茂盛,动植物资源丰富
F.土壤保持肥沃
G.水土流失严重,肥料减少,土壤贫瘠
H.全球生态环境受到威胁
(2)人类为什么要保护森林?
10.阅读“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图
(1)巴西和澳大利亚的人口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
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
(2)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是__________,由于人口过度集中,出现的“城市病”有__________。
(3)巴西把首都从沿海的__________迁至中部高原__________,迁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C 3.B 4.D 5.A 6.C 7.B 8.D
9.
(1)(见图)
(2)森林不仅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如木材、水果、药材等,有经济效益。
而且森林能够保护改善环境,有巨大的环境效益。
例如:
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调节全球气候。
因此,人类必须保护森林资源,以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0.
(1)分布都不均匀,主要集中分布在两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两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①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适于人们居住;②有较好的港口,海上交通便利;③工商业发展快,经济比较发达,重要城市也多分布在这一带
(2)圣保罗 城市资源供应紧缺、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就业紧张、环境污染加剧、犯罪增多、城乡差距加大等
(3)里约热内卢 巴西利亚 ①迁都前里约热内卢既是巴西的政治中心又是其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职能过多,人口分布过于集中,环境污染严重。
②为了缩小城市规模,分散城市职能,避免出现城市问题。
③是开发广大内陆地区的需要。
里约热内卢偏居东南一角,距内地遥远,对广大的内陆地区的管理和开发不便。
1956年,巴西决定将首都迁至中部高原上的巴西利亚
●板书设计
设计1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第二节巴西
三、热带雨林的危机
1.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
3.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四、城市化问题
1.东南沿海是人口、城市的主要分布地区
2.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设计2
设计3
●活动与探究
1.写一篇地理小论文《由热带雨林的危机想到的……》。
(教师提示分析思路,重点指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2.由巴西把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至中部高原巴西利亚,结合我国的西部大开发谈谈自己的体会。
●备课资料
一、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平原。
在地质变迁过程中,亚马孙平原地区曾为一巨大拗陷,经长期沉积,形成了平原。
亚马孙平原西宽东窄,西部宽达1300千米,东部一些地区宽仅240千米。
平原地势低平坦荡,大部分在海拔150米以下,一般仅60~80米。
亚马孙河干流及支流的两侧地带,地势特别低下,每当洪水季节,成为一片水乡泽国。
二、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巴西高原位于南纬5°~30°的南美大陆的东部,面积约5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高原。
整个高原由于近期上升,边缘部分都形成缓急不等的崖壁,河流穿过其间,多陡降成为瀑布或急流,并切成峡谷。
著名的伊泰普水电站,建立在巴西高原西南边缘的巴拉那河谷上。
巴西高原在长期外力作用下,表现为波状起伏,海拔300~1500米。
巴拉那河流域,高原上覆盖着90万平方千米的火山熔岩,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熔岩高原之一。
三、世界上最健康的河流——亚马孙河
亚马孙河是世界大河中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该河年径流量相当于世界上所有河流年径流的1/15,它拥有1000多条支流,最长的支流长达1600千米。
亚马孙河流域内,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达1500~2000毫米。
亚马孙河的水源终年供应充沛,洪水期流量极大。
众多的支流汇集起来,河口年平均流量在12万立方米/秒,每年泄入大西洋的水量有3800立方千米,相当于刚果河的3倍多,是密西西比河的12倍,其流域包含了9个国家的部分地区,面积达622万平方千米。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最宽的河流。
甚至从河口上溯到1600千米的地方,其宽度也达12千米。
在雨季其宽度则可达40多千米。
在河流入海处,其宽度达320千米,亚马孙河的巨大水流挟带着泥沙,“如汪洋大海般伸向地平线,渐渐与碧波万顷的大西洋融为一体。
浩淼的黄流覆盖的大陆架面积,超过12个欧洲国家的面积”。
海轮溯流而上,航行3680千米可直达秘鲁的伊基托斯港。
由于亚马孙平原地势低平、河口又呈喇叭状,大西洋的海潮可溯河流入内陆900~1300千米。
大潮时,常形成5米高的巨浪,呼啸而上,气势磅礴。
由于亚马孙河水量大且污染小,可以说是迄今世界上基本未被人类严重破坏的河流。
21世纪世界水资源委员会调查报告指出:
“目前世界上只有两条大河可以被列入健康河流之列。
这两条河流是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和非洲的刚果河。
因为亚马孙河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其沿岸的居民聚集地和工厂都很少。
刚果河周围地区也没有大规模的工业中心。
”
四、落叶最快的森林
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有60%在巴西境内。
由于雨林茂盛,土壤养分消耗多,因此土壤相当疏松,以至树木要能稳住,不得不借助其天然扶架——板状根。
几百万年的风吹雨淋,将表层土壤里的可溶性矿物质过滤的一干二净。
失去了肥沃的土壤,树木“学会了”自我求生,这里的树叶比温带树木的树叶掉得快,落地之后腐烂得也快。
这样,落叶中的营养成分可很快被周围的活树吸收。
五、亚马孙河流域猎奇
亚马孙河作为世界上流量、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与世界其他大河相比有许多特殊之处。
流域内人口稀少 世界上许多大河沿岸人口很稠密,有不少大中型城市或特大城市,唯独这条河很少,原因在于:
亚马孙河处在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全年高温多雨,这种环境会造成:
①天气闷热,人难以适应。
②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很容易流失,不利于耕作业的发展。
③细菌等微生物繁殖生长迅速,这些微生物严重地制约农牧业的发展。
④汛期时间长,河流易泛滥,造成流域内有大片沼泽地、湿地,人们生活很不方便。
动植物资源宝库 这里植物种类、鸟类各占世界的一半,其中树种有3000多种,森林面积有700万平方千米,木材蓄积量900多亿立方米,它维持着人类生命的氧气总量。
亚马孙河中有2000多种淡水鱼,其中以帕衣切鱼最有名。
农业相当原始 这里仍然处在刀耕火种年代。
先砍倒一片树木烧荒,然后在烧荒的土地上种植庄稼。
三四年后,土壤中的养分被雨水冲刷流失,不能再生长农作物,于是,垦荒者又迁往别处的林地砍树烧荒,重复这种迁移农业。
吊脚屋 这里的房屋都用木桩支撑着,至少露出地面2~3米,上面住人。
这样做的原因是:
亚马孙河流域降水丰富,洪水季节是一片汪洋,另外,还可以免受毒蛇、黑蚂蚁、毒蜘蛛等的危害。
六、浅说巴西地理中的“二”
两种气候类型 巴西有1/3的地方是热带雨林气候,有2/3的地方是热带草原气候,由此可见巴西是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湿热是该国气候的显著特征。
两种地形类型 巴西1/3的区域为亚马孙平原,2/3的区域为巴西高原,西北低东南高是该国地形的明显特点。
两条重要河流 主要流经巴西境内的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而巴拉那河则由于世界上最大的伊泰普水电站名扬天下。
两种丰富的资源 巴西拥有60%的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热带雨林最多的国家,保护热带雨林也是巴西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巴西的铁矿不仅储量大而且质地优良,是世界上重要的铁矿生产国和出口国。
两件令巴西人着迷的事 一年一度的狂欢节令巴西人兴高采烈、载歌载舞、彻夜难眠;而巴西的足球比赛则让国人如痴如醉、兴致勃勃、热情奔放。
七、巴西的足球和桑巴舞
巴西人热爱足球运动。
在街头、在海滩,到处都可看到各种肤色的青年和孩子们,穿着背心短裤,甚至赤着脚在踢球、抢球,行人和车辆要给球让路。
每逢重要的足球比赛,即使是大雨滂沱,球场上也是座无虚席,男女老幼淋着雨、打着伞兴致勃勃地观看。
桑巴舞是巴西人喜爱的一种舞蹈。
它是葡萄牙民歌、游戏同非洲鼓乐和舞蹈的结合。
音乐的调子愉快,粗犷、急促、乐观。
跳起舞来,手舞足蹈,以表达自己的欢快、兴奋和激动的心情。
巴西民间有许多“桑巴舞协会”,每逢节日,特别是一年一度盛大的狂欢节期间,人们通宵达旦在街头载歌载舞。
桑巴舞是其中主要的精彩节目。
现在这种舞蹈已流传到世界各地。
有人说,巴西的足球踢得好,脚法娴熟,配合默契,节奏明快,如同踏着桑巴舞的节奏一样,给人以一种在踢“艺术足球”的美的享受。
八、亚马孙“魔床”
在亚马孙河两岸的原始森林里,当地的土著居民建造了一个个奇异的“魔床”,每当夜晚,人们躺在上面倍感安然舒适,不一会就会进入甜蜜的梦乡。
而毒蛇猛兽却不敢近前一步。
可是,到了白天,人们即使再困,躺在床上也无法入眠,它会使你翻来覆去不能合眼。
对待孩子,它却格外青睐,只要你把大哭大闹的孩童往床上一放,顷刻,孩子就不哭了,乖乖地在那上面玩耍。
这种床原是由一种小灌木的枝叶编成的,到了夜间会发出一种特有的气味,对人有快速催眠作用,虫类猛兽闻之,则难受无比、不敢近前;到了白天,它还能放出类似薄荷的清香气味,大人们躺在上面会头脑清醒、困意顿消,而孩子们躺在上面会被扑鼻的清香所吸引,忘记哭闹。
九、城市和城市化
城市与乡村相对应,它包括市和镇,确切的含义是“城镇”。
一般认为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城市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它的兴起和发展受自然、经济、社会和人口等因素的影响。
“城市化”一词来自英文Urbanization,也有人建议译为“城镇化”。
城市化通常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也是生产发展的过程。
其含义有三:
一是城镇数量和城镇人口逐步增加,而乡村居民点和农业人口则相应减少;二是城镇的形态和分布由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状况,转为互相联系、日益密切的状况;三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逐步城市化。
其中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作为衡量城市化程度的基本指标。
城市化最先出现于近代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西欧。
嗣后在北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亚洲、大洋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都先后开始城市化过程,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
据统计,上世纪20年代,世界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0%,50年代占28.1%,80年代上升到41%。
近些年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表现出不同的进程。
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一般在60%至80%之间,目前,这些国家农业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已大大变慢,甚至停止。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速度超过发达国家,许多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因为农业提供不出剩余产品维持城市人口增长,城市也吸收不了那么多的劳动力,城市设施满足不了迅速增长的人口的需要,造成许多社会问题。
十、腾飞的建筑名城——巴西利亚
2003年4月21日,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度过43岁生日。
全世界的首都极少有像巴西现在的首都这样经过全面规划、设计后才建筑的,且有一个纪念日。
联合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一 地理 教案 第十七 拉丁美洲 三节 巴西 第二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