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宁夏银川市银川唐徕回民中学等三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3460120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4.86KB
语文宁夏银川市银川唐徕回民中学等三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语文宁夏银川市银川唐徕回民中学等三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宁夏银川市银川唐徕回民中学等三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宁夏银川市银川唐徕回民中学等三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
宁夏银川市银川唐徕回民中学等三校2018届高三下学期
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1、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那些基于个体选择而累计得来的数字,衡量着品质优劣,透露着市场反馈,反映着用户认可。
然而造假掺水却令数据应有的标尺作用打了折扣,用户“用脚投票”的权利成为摆设,让烂俗内容和劣质产品服务以次充好有了可乘之机。
互联网上向来不乏怪事。
一些网播剧播放量过百亿却讨论者寥寥,一些网购平台上的“销量第一”却差评不断,一些所谓“今日热门”的文章却完全不知所云。
问题何在?
互联网时代,网民选择相信数据背后代表的“公众眼睛”。
然而近年来,这些本应成为用户选择时重要参考的数据,却屡屡成为一些平台掺水造假的对象。
去年9月,不少平日里阅读量动辄“10万+”的微信大号迅速缩水,而起因竟是源于某些通过刷单来拉高阅读量的工具失效。
有监测数据显示,当晚有六成微信“大号”的阅读数下降,其中阅读量暴跌80%以上的公众号超过100个;同样在去年,国内某直播平台曾显示某热门直播间观看人数超过13亿,令人匪夷所思。
无据之数,难称数据。
那些基于个体选择而累计得来的数字,衡量着品质优劣,透露着市场反馈,反映着用户认可。
然而造假掺水却令数据应有的标尺作用打了折扣,用户“用脚投票”的权利成为摆设,造假者不仅令优质内容沉匿网海,更给了烂俗内容和劣质产品服务以次充好的可乘之机。
数据造假,受伤的不仅是手握“投票权”的网友和真正优质的内容,还可能在更广范围内威胁互联网产业生态系统。
“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遗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费。
”世界著名广告大师约翰·沃纳梅克的这句论断产生于纸质媒体时代,而在如今新闻门户、视频网站、手机应用成为广告主眼中香饽饽的时代,却更多了几分无奈和讽刺。
“只有当大潮退去,你才能知道谁在裸泳。
”在国内互联网行业屡被评价为“虚火正盛”的今天,被动等待显然不够。
一些互联网公司联合成立广告反欺诈大数据实验室,致力于发现和甄别虚假流量及其作弊模式。
除却引入足够的技术支持,企业应该在保证自身商业机密的前提下主动共享后台数据,打通“数据孤岛”,让政府、公众以及第三方监测机构能够合理有序地采集、存储、分析和使用数据,令各方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此外,行业内也亟待建立起一套通用的数据衡量指标和数据采集指标,这不仅能有效挤压数据造假者浑水摸鱼的空间,也有助于提高公众辨别数据造假的意识和能力。
唯有如此,量化数据才能继续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向网民陈述日益庞大的行业体量,陈述海量用户集合而成的行为选择,陈述各方褒贬多样的态度倾向,陈述那些网民选择继续相信的真相。
(摘编自钱一彬《数据造假销蚀网络诚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过刷单来拉高阅读量的失效,导致阅读量“10万+”的微信号都大幅缩水。
B.衡量品质优劣、透露市场反馈、反映用户认可的数字是基于个体选择累计得出的。
C.数据造假掺水使用户“用脚投票”的权利成为摆设,使数据应有的标尺作用消失。
D.互连网公司组成的广告反欺诈大数据实验室,能发现甄别虚假流量及作弊模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无据之数,难称数据”为立论依据,并由此指出了数据造假的危害。
B.文章从行业内和行业外两个角度论证了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如何遏制数据造假。
C.对于数据造假,文章先摆出现象,接着深入分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
D.作者引用约瀚·沃纳梅克的话讽刺新闻门户、视频网站、手几机应用吃香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网络数据坚守诚信,实事求是,那么劣质产品服务就没有以次充好的机会。
B.针对数据造假现象,企业应在保证自身商业机密的前提下主动共享后台数据。
C.建立一套通用的数据衡量指标和数据采集指标,将有助于公众辨别数据造假。
D.只有坚持网络诚信,量化数据才能真实陈述人们的态度倾向,陈述事实真相。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个潮湿的下午
曹文轩
时间到了一九六O年……
胡妈早已发现奶奶去当铺当家里的东西了。
半年前的一天晚上,她向奶奶说,她打算离开蓝屋了。
她说家里要她回去带孙子。
奶奶摇了摇头说:
“你说的不是实话。
”她安慰胡妈:
“这里的日子,自然不如从前了,但还能过下去。
你在这里,还能挣一点钱;这钱,对你乡下的家,也许很重要呢。
别再想着离开吧,我总会有办法的。
再说,阿梅还小,打她出生,就是你带的,她也离不开你。
”在奶奶的再三劝说下,胡妈才答应留下。
而现在,奶奶在踌躇了许多天后,却要对胡妈和宋妈开口说,她们两个人中间,得有一个人要离开了,未来的日子,已使奶奶寝食不安,若要每月再拿出一些钱来支付胡妈宋妈的工资,实在太困难了。
这一天下午,犹豫了好几天的奶奶终于把胡妈宋妈叫到了楼下客厅,说出了她心中的决定。
那时,奶奶显得极度不安,脸上满是愧疚,她甚至都不好意思看着她们。
胡妈和宋妈听罢,却都没有感到吃惊。
离去的想法早已在他们的心里翻来覆去。
蓝屋的窘迫,一天不如一天的衰落,她们都清清楚楚地看在眼里。
只是乡下的日子因为灾荒越过越紧巴,她们每月得到的报酬越来越显得重要了。
她们没有决然离开,还有一个原因:
她们实在舍不得离开蓝屋,离开这一家人。
她们熟悉这里的每一根筷子、每一把勺子,熟悉这蓝屋里所有人的喜好和脾气。
一年四季,她们手脚不停地劳作,把蓝屋收拾的井井有条、干干净净。
在日子越来越窘迫时,她们费尽心机,帮奶奶精细地计算着一家人的开销。
胡妈去小菜场买菜,要把菜场来回走好几遍,然后走向那个菜价最便宜的卖家。
开始买卖时,又是一番讨价还价。
那时,她脸上的表情,完全不像佣人,而像是这个人家精打细算的主人。
有剥好的、现成的毛豆卖,但胡妈不买,为了省那一斤五分钱。
当奶奶问起何不直接买剥好的毛豆时,胡妈说“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剥毛豆,热闹。
”她回头看了一眼阿梅,“我们家阿梅最喜欢剥毛豆了,是吧?
”阿梅就会说“我要剥毛豆!
”后来,奶奶也喜欢上了剥毛豆,一边剥,一边与胡妈宋妈说笑,或不时地夸阿梅:
“阿梅剥得又快又好。
”
厅里的气氛有点儿特别。
先是胡妈开始说话。
胡妈笑着说:
“夫人,您不要为难。
您留我又多待了这么久,我心里已万分过意不去了,蓝屋不比从前了,我和宋妈心里都清楚。
夫人您整天是一张笑脸,可我们知道,您心里苦着呢。
在这里多待一天,就让您多一天负担。
夫人您不必为我们担心。
我们是乡下人,什么苦都吃过,回到乡下去种地,饿不死的,说不定还会好一些呢!
只是心里有点放不下这里,放不下老爷、夫人,放不下阿梅……”她朝阿梅拍拍手,阿梅连忙跑过来,胡妈弯腰捡阿梅抱到怀里,用她满是皱纹的脸用力贴住阿梅粉嫩的脸蛋儿,“就没有见过这么好看、这么让人疼的孩子……”
不一会儿,阿梅觉得自己的脸湿了----胡妈无声地哭了。
阿梅呆呆地看着。
接下来,宋妈也说了很多话,不停地安慰奶奶,希望奶奶心安。
她们用乡下人的语言,一遍一遍地赞美着奶奶----由衷地。
奶奶一直微笑着,那是胡妈和宋妈所熟悉的微笑:
安宁、温柔。
那微笑里,还永远有一片淡淡的羞涩-----是一个女孩的羞涩,虽然她已老了,但那羞涩依然。
说着往事、眼下和往后的日子,许多事,许多话,说着说着,三个人泪流满面。
阿梅见她们三个人哭,也哭了起来。
她不太能够明白,她们为什么泪流满面,但见她们三个人哭,她也想哭。
胡妈连忙用衣袖擦去阿梅的眼泪:
“这孩子,你哭什么呀!
”
阿梅却哭出了声。
三个人都笑了起来-----放声大笑,笑声里是流动在皱纹里的泪水。
那个下午,世界一片潮湿……
(节选自长篇小说《蜻蜓眼》)
4.下列对小说想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善于以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如奶奶宣布决定后,“不安”等神态,传神地体现了奶奶复杂的内心,而“微笑”更是她高贵精神的体现。
B.小说以1960年的自然灾害为背景,以奶奶辞退帮工为主要事件,并以第三者的视角展开,重点表现了奶奶操持一家老小生计的艰难。
C.小说书写的是苦难,但作者不是为写苦难而写苦难,而是借助苦难彰显人们在苦难中的相扶相助,进而彰显爱和人性美的主题。
D.小说语言清新典雅,具有古典美学的意味和色彩,
如来自乡下帮工胡妈,她她的语言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凸显着小
说的典雅意味。
5.有人主张删去剥毛豆的情节,但也有人认为不能删去。
你觉得不能删去的理由是什么?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分)
6.奶奶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人性之美?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近日,上海地铁上有一年轻男子以上班太累为由,拒绝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还抢夺乘客拍摄的手机。
随后,该男子回应称,原本是想让座的,但乘客再三指责让他很气愤,因此赌气不让。
争座事件频发,除了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缺乏,也与一些市民让座的公德意识缺失有关。
然而,公交车和地铁均是公共场所,车上的座位当属公共资源,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在照顾老弱病残孕等人群的基础上,一般讲究的是先来后到,顺位而坐,这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
必须给特殊人群让座,并非是法律规定,而仅是社会公德的一种价值取向。
现实情况却是,年轻者给年老者让座,变成应尽的职责和义务;而年老者给年轻者让座,被公认为违反了常规和伦理,这显然是一种道德的“错位”。
从某种程度上讲,发生在公交车和地铁上的“让座风波”,实际上是整个社会人文关怀的呼唤与诉求。
因此,与其道德绑架“让座”,不如增加公交车、地铁上的老幼病残孕专座。
(摘编自《让座不如增加专座》,2017年7月6日《北京晨报》)
材料二:
越是这种人人自觉、从善如流的时候,也越要防止出现那种过犹不及的“指教心态”—-有些人好为人师、越俎代疱地“做人情”。
有道是“让座是情分”,上海地铁中的“让座指导”之所以乏人认同、少有点赞,是因为时下确存这么一种文明的“陋习”:
一些人所谓的讲道德,不是为了约束自己,而常常是用作审判他人。
这里,还应该批评一下那个拍照的乘客,且不议随意偷拍传播是否有侵权之嫌,而动辄以曝光威胁他人让座,显然已跟文明修为背道而驰。
真正的文明引导者,一事当前,只会先想到“我能怎么做”,而不是手电筒照别人,习惯性地去指教“你该如何来”。
(摘编自《多做让座主角少当“让座指导”》,2017年7月6日光明网)
材料三:
在如何对待公交“让座”这类道德行为时,我们常常没有厘清、乃至有意无意问混淆了“道德高线”与“法律底线”之间的区别和界限,误将“道德高线”认作“法律底线”。
很明显,“让座”只是一种“道德高线”而非“法律底线”层面和意义上的行为。
只可以在道德上倡导,而不可以在法律上强制,即使“拒不让座”,也并不违反法律。
误将“道德高线”认作“法律底线”,强求甚至强制他人“让座”,势必不仅侵犯他人“不做什么”的法律自由,而且同时也会无形中矮化贬损“让座”等道德行为原本固有的高尚德性。
作为一种社会美德,“让座”非常值得提倡、追求,但如何去提倡、追求,显然也应以一种充分合乎道德的方式来进行,要想真正倡导这种美德,更道德的方式方法,显然不是“要求强求他人让座”“指责教训他人不让座”,而是“自己主动让座”“检讨自己何以没让座”。
(摘自《“让座纠纷”混淆了道德高线与法律底线》,2017年7月7日红网)
材料四:
“让座”这一行为没有法律的强制,没有硬性的处罚,让不让完全是“靠自觉”。
有一份关于“让座初衷”的调查显示,65.4%的受访者表示是发自内心,23.9%的受访者是受到“道德逼视”,8.9%的受访者是因站立者本人的逼视或其他行为。
由此可见,只有65.4%的人是靠自觉的,而32.8%的人正是受到通德约東才做出了让座行为。
(摘自《“让座”是道德绑架还是道德约束?
》,2017年7月19日长江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揭示了“让座纠纷”频发是由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缺乏和市民公德意识缺失所致,给老年人让座,是社会提倡的美德,也是年轻人的义务。
B.材料二指出了一些“让座指导员”所讲的道德不是为了约束自己,而往往是为了审视别人,动辄以曝光相威胁,这些行为与文明的修为背道而驰
。
C.材料三指出“让座”是一种道德层面上的行为,“不让座”也没有触碰到“法律底线”,若强制别人让座,势必侵犯了他人的法律自由和人身权益。
D.材料四主要使用数据说话,文中列举了一系到数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够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当今社会让座行为受到道德约束的状况。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每个公民都有平等享受公共资源的权利,而面对抱小孩的妇女不主动让座,年轻人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被认同。
B.让座是一种柔性的社会规范,在当下供不应求的格局下,座位要让给那些更需要的人,前提是让座者愿意“成人之美”。
C.文明重在自律,从某种角度说,“让座指导员”利用舆情压力,想为自己“道德贴金”的行为比不让座的性质更为恶劣。
D.在“让座”纷争中,“要求强求他人让座”“指责教训他人不让座”是导致中国式“让座”纠纷频繁发生的直接原因。
E.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足七成的受访者让座时是自觉自愿发自内心的,还有近三成的人是受到道德约束才让座的。
9.结合所给材料,谈谈如何解决让座纠纷问题?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宁字武子。
少笃学,多所通览。
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故终温之世,兄弟无在列位者。
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
乃著论日“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
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
”宁崇儒抑俗,率皆如此。
温薨之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
期年之后,风化大行。
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
征拜中书侍郎。
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
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
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
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乃相驱扇,因被疏隔。
求补豫章太守,帝曰:
“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
”宁不信卜占,固请行。
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
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
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
又起学台,功用弥广。
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
“豫章郡居此州之半。
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所为狼藉。
郡城先有六门,宁悉改作重楼,复更开二门,合前为八。
私立下舍七所……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
”诏曰:
“汉宣云:
可与共治天下者,良二千石也!
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
”以此抵罪。
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
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
会赦,免。
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
年六十三,卒于家。
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B.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C.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D.初/宁以春秋谷粱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解褐”,义与“释褐”相同,指开始担任官职,“褐”是指粗布或粗布衣服。
B.“庠”“序”二者皆为古时候学校的名称,后来“庠”“序”连用,泛指学校。
C.“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部经典,加《论语》为“六经”。
D.“太常”,官名,秦称“奉常”,掌宗庙礼仪,汉取“尊大”意,改名为“太常”。
12.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宁崇尚儒学。
范宁认为王弼、何晏二人的玄理之说导致儒学衰微、其罪孽超过了桀纣,于是专门写文章斥责他们。
B.范宁热心教育。
范宁崇尚儒学、重视教化,任地方官职时都积极兴办学校,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来资助求学之人。
C.范宁正直无私。
范宁敢于直言指斥朝臣的不端行为,对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亲外甥王国宝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指斥。
D.范宁勤于治学。
范宁在少年时期就专心于学问,博览群书,即使晚年免官闲居于丹阳,也仍然勤于经学,毫不松懈。
1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O分)
(1)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5分)
(2)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秋兴八首(其四)①
杜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②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③有所思。
【注】①《秋兴八首》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广德年间,吐蕃、回纥不断入侵,京师震撼,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
是时诏征天下兵,因宦官程元振专权,莫有至者。
由此首开始,主题转向回忆长安。
②羽书:
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
③平居:
这里指家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用“似弈棋”,说长安政局如同弈棋之变化,盛衰无常,进而反思国家和个人所经历的动乱与流亡,委婉曲折,而又从小处落墨,笔带感情。
B.颔联感慨世道的变迁,时局的动荡,着重内忧,国运今非昔比,“文武衣冠异昔时”运用借代,写出长安世道的变迁,文武百官都换了新人。
C.颔联中运用“皆新”和“异昔”,一方面映照己身之寂寞潦倒,一方面揭露政局黑暗腐朽。
D.颈联从长安跳出,写全国“时世”之不胜
悲,“直北关山”指吐蕃内侵,“征西车马”指回纥入寇。
E.尾联“鱼龙寂寞秋江冷”情景交融,写出诗人在清秋之中感叹自己的飘零凄苦之情。
15.尾联“故国平居有所思”表达出作者的国家和家园之思,那么诗人为何会有国家、家园之思?
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离骚》中常用比喻的手法,用“,”写自己才能出众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
“”用鸟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
(2)人们在表达既善于从正面学习,又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常引用《论语》中的“,”两句。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剖析知名专家团队运行,看到的不光是救火队角色,他们在寻找曲突徙薪的治本之道。
专家团队的创新之处,恰恰暴露出医院内部分级诊疗的缺失。
②作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始作俑者,华为、格力等企业的掌门人一致表示:
中国的企业要构建自主品牌,进而使民族品牌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
③为了跟上时代步伐,确保工作有效开展,避免出现绠短汲深的局面,我们必须加强工作人员岗前培训。
④一个风雨飘摇的夜晚,晏殊独坐在灯光昏暗的书房,双目微闭,口中缓缓吟出:
“晚雨微微,待得空梁宿燕归”
⑤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短片小说《项链》,正因为有了充足的伏笔铺垫,有了出人意料结尾,故事情节才显得波澜壮阔,引人入胜。
⑥先秦哲学起源于对人生、社会的忧患,先秦诸子周游列国,大多席不暇暖,以谋求天下由“无道”转变为“有道”的格局。
A.①③⑥ B
.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目前,我国以反腐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除了加入少许艺术手段作为剧情衔接外,许多故事都取自真实案例进行创作。
B.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调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下,中国经济之路到底通向何方以及中国如何设定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备受关注。
C.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对方终于作出了让步,最终价格定在9000元,比原来的2万多元少了一倍还多。
D.《声临其境》中那些匠心独具的演员给浮躁的娱乐圈扎扎实实上了一课——为作品添彩增色的,不是浮华的形式,而是内在的魅力。
19.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3分)
A.“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对党员干部来说,走好为官从政的第一步很重要,但守住初心,自始至终坚守住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底线,则更为重要。
B.“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变革是发展的永恒推动力,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国家,都要努力冲破思想的藩篱,勇于创新,力争一流。
C.“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要趁着大好年华倍加努力去实现人生理想,等功成名就了,再回到原点看一看,回想过往的点点滴滴。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着他的学生,感动着无数人,也因此获得了无数赞誉。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校园霸凌在各个年龄段都存在,①。
家长总说孩子还小,可是小学与初中正是一个人形成正确价值观与道德观的重要时期,②
,放任孩子“不懂事”可能换来将来的“苦果”。
“孩子太小不懂事”是校园霸凌事件中最有代表性、也最让人诟病的一个借口。
许多霸凌事件便是被家长以这样的借口搪塞过去,仿佛孩子小就是尚方宝剑,③。
在这样的放纵下孩子怎么会意识到欺凌同学的严重性,又怎能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呢?
21.张强
的父亲忙于科研,疏于监督张强的学习。
高三那一年,张父委托好友李某帮忙监督张强学习,张强进步神速,最后考上了某著名高校。
张父打算八月一号十二点于家中宴请李某,当面致谢。
请你代张父在一星期前向李某发出邀请,写好请柬,并告诉李某有专车接送。
要求语言简明得体,符合人物身份,字数控制在80字左右。
(5分)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近日有媒体报道,浙江金华浦江县四年级小学生陈昕在冬夜见到仍在工作的环卫工后致信县长,希望能让环卫工人完成工作后提早回家。
1月8日,县长手写回信,称经过调研,在保证街道清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对环卫工人实施弹性工作制,安排好休息,并在每年6月到8月高温月份和12月、1月、2月寒冷月份给予每人每月200元补贴,同时每人加发600元年终奖励。
要求:
请针对陈昕、县长的作为,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要求:
(1)依照试题任务要求作文;
(2)文体自选,标题自拟;(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解析】A范围扩大,原文是“不少平日里阅读量动辄“10万+”的微信大号迅速缩水”C过于绝对,原文为“然而造假掺水却令数据应有的标尺作用打了折扣”。
D分析不当,原文为“致力于发现和甄别虚假流量及其作弊模式”。
2.D【解析】分析不当,作者引用约翰·沃纳梅克的话,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数据造假,受伤的不仅是手握“投票权”的网友和真正优质的内容,还可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威胁互连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宁夏 银川市 银川 回民 中学 三校届高三 下学 第三次 模拟考试 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