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二年级品德与生活 做游戏守规则 教案.docx
- 文档编号:3458922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1.59KB
配套K12二年级品德与生活 做游戏守规则 教案.docx
《配套K12二年级品德与生活 做游戏守规则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二年级品德与生活 做游戏守规则 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配套K12二年级品德与生活做游戏守规则教案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做游戏守规则教案
做游戏守规则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要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展开,力求充分体现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活动型综合课程)、特点(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基本理念(理念一: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理念二:
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作人是课程的核心)。
2.遵循教学设计的一般思路和要求,围绕“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而设计”的中心指导思想;遵循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征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探究、学习、交流讨论创造宽阔的空间,营造宽松的氛围。
3.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观、学生观等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活动化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积极观念,真正体现新课改德育课程新型的教育目的观,实现课程生活化。
4.灵活多样地选用符合学生兴趣、需要和认知特点的教学和学习方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课堂有生成的空间。
学习与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理论依据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关于课程的性质、特点、基本理念、教学方式、教师角色等的要求和阐述。
2.教学设计理论中的系统理论为本教学设计提供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传播理论提供了选用教学媒体的技术;学习理论使教学设计符合学习规律;教学理论指导了设计的具体操作。
3.儿童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理论。
提供了小学生品德发展的一般特征和学生道德情感发展以及心理的特点。
4.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教与学的双边交往活动中,学习者发挥着主体作用,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者是有意识的人,学习的内在动力源于学习者。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做游戏
守规则》是《品德与生活》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第二单元是《懂规矩
守规则》,旨在引领学生了解各个领域的规矩、规则。
使学生懂得在人们共同生活和集体合作中,有很多约定俗成的规矩,渐渐成了这些领域内的规则,需要人们认真遵守。
引导学生从小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和学习。
本单元从儿童熟悉的游戏入手,理解什么是规则?
规则对于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娱乐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规则意识。
再由浅入深的逐步推向家庭、校园、社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模式。
所以本课看似简单,但对于全单元的学习、理解起着很好的铺垫和引路作用。
本课从游戏入手帮助学生在体验中认识什么是游戏规则?
游戏中都有哪些规则?
为什么游戏要有规则?
通过对游戏规则的体验,把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融入到自己的行动上。
本课有三个活动,活动一和活动二,旨在通过探究性游戏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理解各种游戏都有规则,规则在游戏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大家自觉遵守规则,游戏才能玩的快活;第三个活动是创新活动,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创编新的游戏活动,强化“规则”意识,发展创新思维。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时间的限制,此课计划用两课时完成,这个教学设计呈现的是以活动一和活动二为主要内容的第一课时。
(二)学生情况分析:
.知识方面:
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快乐生活的源泉。
学生在以往的游戏活动中初步知道各种游戏都有规则,能够说出一些游戏的规则条款;能够初步感受到不守规则,大家会不喜欢和你玩,游戏就会玩不好。
但是对游戏带给自身的好处认识不深,对游戏中规则的重要性认识肤浅。
2.能力方面:
(1)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能说几句完整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
(2)能观察生活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在教师引导下讲述自己的经历和做法,有初步的表达能力和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
(3)不具备自主制定规则的能力,对规则的制定过程和方法不熟悉。
(4)具有初步的判断能力、辨析能力和评价能力。
(5)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初步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但是思维相对狭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
(三)教学方式:
主要采用体验探究式教学方式。
(四)教学手段:
谈话,图片引导,现场游戏,探究讨论,录像,童谣。
(五)技术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制作教学演示文稿。
三、教学目标
.知道游戏规则是参加游戏的人共同制定的在游戏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做游戏的人必须共同遵守,游戏才能玩好。
2.在游戏、讨论等活动中,知道游戏要有规则,感受、体验规则在游戏中的重要作用。
初步感知什么是规则,树立规则意识。
3.初步了解和体验游戏规则的制定,懂得规则是大家共同制定的,人人必须自觉遵守。
4.在游戏中愿意遵守规则,能自觉要求自己守规则。
5.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你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
(提前板书:
做游戏)
2.你为什么那么喜欢做游戏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教师可以随机提示学生。
(板书:
健康,快乐等)
设计意图:
唤起学生对以往游戏生活经历的快乐回顾,并且引导学生认识到游戏的好处,激起对游戏的快乐体验和渴望。
课堂实录描述:
学生能说出十几种喜爱的游戏名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情绪很高,对于“为什么那么喜欢做游戏?
”的问题第一反应就是好玩,快乐,在老师的启发下想到了可以锻炼身体,老师适时补充了做游戏的其他好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3.小结过渡:
游戏带给我们的好处太多了。
今天,侯老师也带大家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二)玩游戏,发现问题。
.揭示游戏:
(1)出示姚明两张篮球比赛的照片,提问:
你们认识他吗?
想不想也感受一下投篮的乐趣?
设计意图:
姚明是有名的篮球明星,学生一定非常熟悉,利用他的形象引出我们的投篮游戏,使游戏更有挑战性和期待感,学生参与的热情会更高。
(2)出示游戏名称:
《30秒投篮接力》。
2.介绍游戏玩法,布置场地。
(1)游戏玩法:
每次有两个组参加比赛,排成两列在准备线后等待,在投球线后投球,每组一筐球,一组红色,二组黄色,从投球线处的筐中拿球,再将球投进一米半左右以外的空筐内,哪组进球数多,哪组获胜,时间30秒,以老师的哨声为准。
(2)场地布置:
在课前将场地布置好,球、筐、两条线位置全部放好。
为了有效的生成问题,教师在准备时有一些预设:
黄球多,红球少;参加玩的同学一组人多,二组人少;空筐的位置一组近,二组远些,准备线和投球线可以活动。
3.布置其他学生当啦啦队员和裁判,提示要注意观察。
4.游戏开始。
(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便于接下来的探究分析)
5,宣布比赛结果。
请裁判裁定有没有意见。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当时的表情和态度引出对游戏结果和游戏过程的质疑)
设计意图:
本课设计的游戏是《30秒投篮接力》,设计这个游戏是因为它可预设的空间比较大,又可以在室内玩。
游戏在第一轮玩的时候教师没有给出更多明确的规则,目的是想出现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则,部分学生出现不遵守规则,导致大家玩的不高兴,游戏不公平的结果。
所以教师在准备和操控游戏时有一些预设的东西,比如:
人数不一样多,球数不一样多,距离不一样,时间不准确等等。
布置其他学生当啦啦队员和裁判,也是为了能发现游戏中的问题。
比赛的结果是不可预测的,也许球多的不一定会胜,教师要灵活抓住当时的情况引发学生对游戏产生质疑,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
教师还要在学生游戏时认真观察抓住问题,引导学生找出问题、分析问题。
课堂实录描述:
在游戏时,两队的第一个学生把球都投没了,后面的同学都没有玩上。
由于黄球多,所以到时间时还剩下3个。
老师请小助手数球后,宣布黄队获胜,请同学们向黄队表示祝贺,但是鼓掌的同学不多,尤其是一些黄队的同学也不高兴。
老师及时抓住这个情况,提出问题:
你们队赢了,为什么你还不高兴?
学生回答说:
“因为我没有玩上。
”老师引导学生体验没有玩上的感受,顺势引导同学们对游戏产生质疑。
6.引导学生发现出现的问题。
(教师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实在发现不了的教师引导,并随时附简单板书)
设计意图:
引发学生对游戏中要有规则,才能玩得快乐的认识和感受。
知道游戏要有规则,感受、体验规则在游戏中的重要作用,知道游戏玩不好,主要原因是没有规则。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探究学习能力。
课堂实录描述:
首先请各队没有玩上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现在的心情。
其次请小裁判说一说:
你认为大家在玩这个游戏时还有哪些问题?
教师随时板书出现的问题:
没轮流,一人投多次,距离不一样,球数不一样。
由于学生年龄特点,观察不全面,一大部分学生只关注投球的同学怎样玩的,而没有在意其他学生的表现。
所以在分析发现什么问题时有一些重复现象,因此,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对游戏现场进行观察,对两种球进行观察,对游戏的名称进行思考,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这个过程使用的时间相对较长。
7.过渡提问:
看来,我们刚才的游戏出现的问题还真不少,那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玩的更快乐呢?
课堂实录描述:
学生通过前面的发现、分析和交流,以及生活经验,马上回答出:
要遵守游戏规则。
老师顺势指出在游戏之前要首先制定规则。
(板书:
规则)
(三)定规则,对比体验。
.老师引领学生根据出现的问题和你的经验逐一制定规则,并随机板书:
距离一样,轮流玩,人球数一样,一人一次,不超时。
2.小结:
这些就是我们这个游戏的规则。
3.提问:
这个规则是谁制定的?
(板书:
大家制定)那么我们在玩的时候应该怎样?
(板书:
共同遵守)
4.完全揭示课题:
这就叫做游戏,守规则。
(板书:
守)
5.让我们一起再把规则读一读,全班齐读规则。
设计意图:
体验游戏规则是参加游戏的人共同制定的在游戏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初步了解和体验游戏规则的制定过程和方法,懂得规则是大家共同制定的,人人必须自觉遵守。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学习能力。
课堂实录描述:
学生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反应比较快,比较准确,老师也在不断的引导,并且随时按学生发现的问题和制定出的规则,师生共同整理、布置场地。
6.继续按规则游戏,重申裁判的监督责任。
设计意图:
感受、体验遵守规则游戏才能玩的快乐,增加学生对游戏规则重要性的体验。
培养学生在游戏中自觉要求自己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发现问题,进一步规范游戏行为。
课堂实录描述:
这一次同学们基本都能按规则玩,观看的小裁判一方面给他们加油,一方面关注大家遵守规则的情况。
但是,在游戏中还是有部分学生由于沉浸在比赛的激烈中,出现了超越、踩踏等待线的犯规行为;30妙时间到的时候,黄队有两名同学没有投上。
7.这次你们玩的怎样?
小裁判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老师引导学生简单讨论出现的问题)
小结:
由于我们是第一次玩这个游戏,对规则可能还不是很熟悉,所以还是出现了犯规的现象。
没关系,我们下午课活的时候还可以继续玩,比一比谁表现的最棒!
规则让我们的游戏更公平、更合理;遵守规则会让我们大家玩的更快乐,小伙伴之间更亲密。
(四)联系生活,提升认识。
.你们以前玩的游戏都有规则吗?
请大家说一说。
(个别追问:
你遵守的怎样?
)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建立所有游戏都有规则的概念,只有遵守规则,游戏才能玩的好。
并且引导学生反思自己以前的游戏行为,为自己能够自觉守规感到自豪,激发愿意做一个遵守游戏规则的好孩子的良好愿望。
2.播放学生游戏的录像。
(引语:
正是大家能自觉的遵守游戏规则,所以在你们游戏时,老师拍到了这样欢乐的场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
设计意图:
这个游戏场面是在班主任带领学生参加课活的时候,老师有意拍下的,但是基本上是学生在游戏时的原生态。
在课堂上回放,将学生的视角带回他自己的生活中,激发学生去感受游戏的乐趣,感受遵守规则大家玩的高兴。
引语:
看到你们欢快的样子,老师好像都年轻了许多。
可是我也拍到了这样的一些画面。
3.播放2张学生游戏不守规的画面。
请你看一看,他们在游戏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
设计意图:
播放的照片是学生在玩的时候老师抓拍的真实情境,通过对这些情境的判断与分析,引导学生懂得在游戏时不守规则的害处,即大家都玩不好,而且还容易发生危险,不安全。
课堂实录描述:
老师在引导分析时抓住参加游戏同学的真实感受和想法,不断的追问:
你们玩的什么游戏?
开始玩的怎样?
出现这样的情况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你摔倒了有什么感受?
今后会怎样做?
小结:
不遵守游戏规则,不但大家玩不高兴,而且还有很大的危险。
所以我们在游戏时一定要遵守规则,保证安全。
(板书:
安全)
(五)学习儿歌,初步尝试创编游戏的乐趣。
引语:
老师把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编成了童谣,谁给大家读一读?
.出示《拍手歌》,指明领读。
《拍手歌》
做游戏
守规则,
健康安全又快乐。
游戏规则大家定,
共同遵守好处多!
2.全班拍手读。
3.提问:
还能怎样拍手读?
(学生初步创编,大家一起尝试。
)
4.创编游戏,课后延伸:
请你们以组为单位把这首儿歌,创编成各种游戏。
可以是踢毽的,也可以跳绳的,还可以跳皮筋的等等。
我们比一比哪组的游戏最新奇,最有创意,大家最喜欢。
设计意图:
儿歌、童谣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既简介明了,又琅琅上口,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道德观点,提升学生的总体认识;拍手游戏也是比较适合在室内玩,而且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游戏形式。
用这种形式既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创编游戏,激发创编游戏的兴趣,又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快乐。
(六)板书设计:
做游戏
守规则
快乐
健康
距离一样
安全
轮流玩
大家制定
人球数一样
一人一次
共同遵守
不超时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方式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在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对自己、同学、小组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活动情况、学习习惯和方法、学习能力提高、与他人合作、自主创新等5个方面进行评价。
在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的时候,引导学生要客观、公正的看待每一个同学,鼓励多发现他人优点,教给学生学会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相互促进。
(二)评价量规
.参与活动情况。
是否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能否与大家积极交流、努力探究,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积极参与所有的活动。
2.学习习惯和方法。
是否认真观察,独立思考,是否能倾听他人发言、尊重他人的意见,对问题情景的自觉关注等。
3.学习能力提高。
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等能力是否有提高,本节课有什么新收获?
4.与他人合作。
能否很好的和老师同学团结合作,合作时能否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能够倾听、协作、分享。
5.自主创新。
发散思维并提出自己独到见解和思路,善于运用已有探究成果解决新问题,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能质疑问题;
六、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的教学设计相比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第一,完全遵循“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而设计”的新课程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发展的源泉,所以将新课程理念与品德与生活教学策略用系统的观念融合到教学设计中,力求科学性、突出实效性,以期获得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有效地提高品德与生活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第二,采用对比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在游戏活动后探究,再将探究的结论(即游戏规则)应用到下面的游戏活动中。
带领学生完成了一个“实践——提升理论——再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学习过程,恰当的渗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第三,具有更大的开放性,更依赖于生成的资源,对教师课堂的教育机智有更大的考验。
教师虽然在课前对游戏进行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学生可以发现的问题有多少?
这些问题是什么?
教师需要进行怎样的引导?
等等,在课前几乎都是未知数,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及时抓住有效的教育资源进行开发,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配套K12二年级品德与生活 做游戏守规则 教案 配套 K12 年级 品德 生活 游戏 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