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
- 文档编号:3457239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38.85KB
版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
《版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学习目标] 1.领悟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理解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实践。
3.充分认识公众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我国基本国情:
发展中的大国,当前肩负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
2.我国在协调人地关系上面临的挑战
(1)人口众多:
庞大的人口数量,尤其是低素质的人口过多。
(2)资源相对短缺:
人均占有量较少,利用率较低。
(3)极大的环境危机
3.行动:
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循环经济
(1)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2)手段:
环境无害化技术。
(3)核心:
提高生态效益。
(4)资源利用方式:
环境友好方式。
(5)原则:
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6)目的:
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2.工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清洁生产
(1)环境效益: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工业污染的来源。
(2)经济效益:
有利于技术改造和调整工业结构。
3.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农业
原理
生态系统的观点
方式
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目的
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思考
清洁生产全部过程中是不是没有废弃物的产生?
答案 清洁生产并不是完全没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产生。
清洁生产的基本思想是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控制和治理,由终端处理转变为对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的处理,从而尽可能少产生环境污染。
与末端处理相比,清洁生产的产污量明显减少,治理污染的费用明显降低,并消除了污染转移。
探究点一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由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五个支持系统组成。
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有关,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
下图是1995~2007年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下表是2007年我国东、中、西部发展支持系统评估表。
地区
发展支持系统
东部地区
121.2
中部地区
113.3
西部地区
110.2
注:
1995年全国为100.0。
(1)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的?
(2)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
试从农业角度简析其原因。
(3)中国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
简析其原因。
(4)中国东、中、西部的发展支持系统存在着差异,请从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角度给予说明。
答案
(1)呈上升态势。
发展、智力和社会三个支持系统。
(2)2003年前徘徊波动,2003年上升较快,2004年后发展平稳。
农业投入水平增加,资源转化效率提高,农业政策调控取得成效。
(3)变化缓慢,近几年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或尚未持续恶化)。
原因:
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冲击部分得到缓解和遏制(或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取得一定的成效)。
(4)三次产业结构差异:
东部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农业占较大的比重。
工业结构:
东部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西部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呈过渡性特征。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和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有关,具体如下:
(1)庞大的人口基数
(2)严重的资源短缺
(3)深刻的环境危机
2016年12月23日,“2016绿色中国发展论坛”在京举行,本次论坛旨在总结中国节能环保领域发展与创新成果。
结合材料,回答1~3题。
1.我国工业生产中资源利用虽然有明显的进步,但是问题依然突出,下列属于当前我国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是( )
①资源利用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②国家资源政策不利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共同行动
③全社会尤其是地方政府对国家政策不理解、不支持
④环境污染严重,没有完全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2.我国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
①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
②资源利用率低,存在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
③人口基数过大,新增人口数量仍较多
④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3.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困境是( )
①人口增长趋向零,老龄人口比重大,就业人口日趋不足
②农业资源日趋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
③环境污染局部得到控制,但自然生态日趋恶化
④粮食需求迅速增加,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1.C 2.B 3.D
解析 第1题,我国由于技术相对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目前尚没有完全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第2题,我国走节约型发展道路,是由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以及资源利用存在不合理现象所决定的。
第3题,当前我国的人口压力主要表现为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净增长,就业人口压力大;农业资源日趋紧张,但尚未接近资源承载极限。
探究点二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江苏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常熟市大豆产业循环是其中一个典型。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仅用低温榨油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有________种;用循环利用的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至少有________种。
(2)按循环经济的方法生产出的服装产品,在欧美市场上非常畅销,原因是什么?
(3)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与普通的生产方式相比,其突出的好处有哪些?
答案
(1)1 8
(2)其产品来自天然植物蛋白纤维,属于绿色产品,对皮肤无刺激。
(3)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有利于节约资源;实现了“变废为宝”,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了农、工、商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深度,丰富了产品种类,拓宽了产品的市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指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等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生态农业
(1)生态农业是指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
(2)生态农业具有以下特点:
①农业资源得到再生:
生态农业利用生态学理论调整了农业结构,保护了农业资源,使资源再生、永续利用。
②综合效益突出:
生态农业科学地增加物质和技术投入,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③实现良性循环:
生态农业可以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五业合理发展,并可调节局部气候,减少灾害。
3.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
下图示意某雏形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
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
读图完成4~6题。
4.图中a、b、c分别代表( )
A.电厂、化工厂、盐场B.盐场、电厂、化工厂
C.电厂、盐场、化工厂D.盐场、化工厂、电厂
5.该生态工业园区中( )
A.发电厂的废水、废气与废渣得到有效利用
B.制盐的副产品得到利用
C.建材厂有效利用了盐场的废弃物
D.化工厂的废弃物得到利用
6.该生态工业园区可能位于( )
A.晋南B.粤北
C.冀东D.闽西
答案 4.C 5.B 6.C
解析 第4题,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明确产业链中a、b、c代表的企业类型,从产业链中a企业与建材厂的关系知建材厂既利用了a企业的物质、能量,又利用了其副产品或废弃物,可推断a企业是电厂,建材厂利用电厂的电能及废渣。
b企业是盐场,利用太阳辐射晒盐,其中海水淡化后的浓盐水也可以被盐场利用。
c企业是化工厂,利用电厂的电能及盐场废弃的浓盐水。
第5题,通过上题判断,A项中发电厂的废水被海水淡化站利用,废渣被建材厂利用,但废气没有被有效利用;图中制盐的副产品被化工厂利用;从图示可知建材厂没有利用盐场的废弃物;化工厂的废弃物排放到生态链之外,没有得到利用。
第6题,选项中只有冀东临海,有条件建设海水淡化站、盐场等。
《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框架,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人口压力B.深刻的环境危机
C.资源短缺D.经济发展速度快
2.下列关于我国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灾害多发使我国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
B.从全国看以大气污染、海洋污染、食品污染、噪声污染为重点
C.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由城市向农村扩散
D.生态破坏的范围、程度在减小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是庞大的人口压力、深刻的环境危机和资源短缺。
第2题,从全国看以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为重点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
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
读图,回答3~4题。
3.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河套平原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D.闽浙丘陵
4.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根据农产品的分布进行空间定位。
从图上看,该地区种植甘蔗、水稻,还能养鱼,应位于较低纬度的水乡。
选项中的河套平原、黄淮平原、辽东丘陵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热量不能满足甘蔗种植的需求。
第4题,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循环实现了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图中有沼气提供能源,沼气属于清洁能源。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目前煤炭仍为我国的主要能源,针对煤炭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鄂尔多斯地区某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筑了如下产业链。
(1)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煤为主,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煤炭的开采与使用过程中,分别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材料中的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答案
(1)我国煤炭储量大;煤炭开采和使用成本低,技术难度小
(2)开采中——植被破坏、地表塌陷、水土流失;使用中——酸雨、粉尘等大气污染,水体和土壤污染等。
措施:
矿区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发展清洁煤技术或脱硫技术;加强硫氧化物的综合利用;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采取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进行治理。
(3)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投入,经济效益提高;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
课时作业
下图是“我国人口数、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反映出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是( )
A.深刻的环境危机B.生活贫困
C.资源相对短缺D.人口素质过低
2.下列农业生产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
①将能种植粮食的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浇灌技术 ③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 ④在一些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读出,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是资源相对短缺问题。
第2题,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会破坏生态环境,可以将部分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林地、草地开垦为耕地,但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陡坡开垦耕地、修梯田,会造成水土流失。
(2017·河北邢台月考)人口和资源问题能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
下表为“我国1750~1850年人口和耕地面积相关数据表”。
读表,完成3~4题。
年份
人口(亿)
耕地(亿公顷)
人均耕地(公顷/人)
1750
2~2.5
0.6
0.3~0.24
1850
4.1
0.81
0.2
3.这一时期我国耕地面积总数增加了,人均耕地面积却减少了,其主要原因是( )
A.土地兼并严重B.人口剧增
C.自然灾害频繁D.战乱频发
4.表中人口与耕地之间的变化说明一个国家要持续发展( )
A.只有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B.必须保持安定统一的国内环境
C.必须处理好人口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D.只有发展人口、增加劳动力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人均耕地面积=耕地总面积÷人口数量,读图分析可知,从1750~1850年我国耕地面积总数由0.6亿公顷增加到了0.81亿公顷,同时人口数量从2亿左右增加到了4.1亿,人口增加幅度大大高于耕地的增加幅度,因此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故答案选B项。
第4题,由上题现象说明,一个国家要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人口与自然资源的关系,要求人口的增长以环境与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故答案选C项。
2016中国(广州)国际新能源、节能及智能汽车展览会于7月15至17日在广州举行。
据此完成5~6题。
5.若新能源汽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B.减轻大气污染
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D.提高能源利用率
6.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
A.缓解土地荒漠化
B.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C.减轻耕地压力
D.增强二氧化碳排放量
答案 5.B 6.B
解析 第5题,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减轻大气污染。
第6题,生产乙醇需要大量粮食,在当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的形势下,大量使用乙醇作为汽车燃料,会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进而加大对耕地的压力。
读“某生态工业园区示意图”,完成7~8题。
7.据图判断,甲、乙、丙三工厂分别是( )
A.板材厂、水泥厂、硫酸厂
B.板材厂、硫酸厂、水泥厂
C.水泥厂、硫酸厂、板材厂
D.硫酸厂、板材厂、水泥厂
8.关于该生态工业园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心生产企业是火电厂
B.园区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C.制药厂原料可再生
D.废弃物均实现了循环利用
答案 7.B 8.C
解析 第7题,炼油厂产生的废弃物硫磺,被回收利用后,可用来制作硫酸,故乙为硫酸厂;火电厂产生的灰渣,可用来制作水泥,故丙为水泥厂;石膏是制作板材的原料之一,故甲为板材厂。
第8题,该生态工业园区主要工业产品不是电能,所以火电厂不是核心生产企业,A项错误;该工业园区减少了部分废弃物的排放,而居民区等仍会产生废弃物,且这部分废弃物并没有经过循环利用,因此B、D项错误;制药厂用农产品作原料,农产品属于生物资源,为可再生资源,C项正确。
读“山东省某市某农业产业化模式图”,完成9~10题。
9.玉米深加工后直接销往市场的产品有( )
A.畜产品、谷氨酸、饲料
B.谷氨酸、味精、多糖
C.淀粉、复合肥、多糖
D.味精、畜产品、复合肥
10.该市农业产业化模式实现了( )
A.防洪、抗旱能力的提高
B.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
C.新能源的合理开发
D.物质的综合循环利用
答案 9.B 10.D
解析 第9题,读图可知,玉米深加工后直接销往市场的产品有谷氨酸、味精、多糖等。
第10题,该市农业产业化模式使物质得到了循环利用。
下图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
①保障城镇用水 ②开发水能资源 ③蓄水灌溉农田④发展水产养殖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2.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①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 ②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③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④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11.C 12.B
解析 第11题,绿洲地区的水资源十分珍贵,需要合理利用现有的水资源。
图中水库离山地较近,地势较高,可以有效调蓄山地冰雪融水,保障城镇用水和灌溉用水的供给。
此外,由于水量有限,水库水域小,水能蕴藏量小,养殖业发展空间小,因而发电和发展水产养殖不是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
第12题,绿洲地区主要面临水资源短缺和土地荒漠化问题,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为节水灌溉和营造防护林网等。
开发山地会破坏森林、草原生态系统,引发土地荒漠化;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会造成土壤盐碱化。
13.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7%,年平均土壤侵蚀量高达45亿吨,损失耕地约666.67平方千米。
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高达263.62万平方千米,荒漠化防治工作是一项紧迫任务,需长期努力。
(1)将选项的代号填入对应的空白框内。
A.毁林开荒B.土壤污染
C.土地荒漠化D.过度施用化肥
(2)图中“对现有土地过度使用”主要指(多选)( )
A.半干旱地区农田的不合理灌溉
B.半湿润地区的陡坡开垦
C.草原地区过度放牧
D.林区的超量采伐
(3)该图反映了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非常大,表现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自上而下、自左向右:
A C D B
(2)ABCD (3)人口压力 深刻的环境危机
14.结合文字材料和“我国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部正在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重点建设以农村家用沼气为纽带的各类生态农业模式。
其中“四位一体”模式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将沼气池、猪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1)流程图所显示的生产过程中,生产过程________的环境效益最大。
(2)简要分析在我国农村推广和实施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
答案
(1)2
(2)建立良性生态系统(或形成良性生态循环),达到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和农产品无害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第六 人类 地理环境 协调发展 第二 中国 可持续发展 实践 新人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