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试题.docx
- 文档编号:3456406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8.77KB
哲学试题.docx
《哲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哲学试题
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写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4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B )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认识论思想
2.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是( A )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3.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C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 D.客观性
4.“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5.“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是一种( A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激变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6.一切唯物主义都是( C )
A.不可知论 B.唯实论 C.可知论 D.辩证法
7.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D )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真理是客观的。
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8.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 B )
A.普遍有用性的优点 B.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C.主观能动性的优点 D.客观物质性的优点
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 B )
A.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
10.社会形态是( B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体 D国体和政体的统一体
11.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D )
A.人和人的关系 B.人与工具的关系
C.物和物的关系 D.人同自然界的关系
12.上层建筑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是( A )
A.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C.国体和政体 D.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思想
13.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C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14.剩余价值率是( D )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比 B.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之比
C.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之比 D.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
15.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 B )
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D.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16.金融寡头实现其经济上统治的主要途径是( A )
A.“参与制” B.公私合营
C.建立垄断银行 D.相互联合
17.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 C )
A.劳动时间和产品销售时间 B。
产品的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
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D。
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18.垄断统治的实质是( A )
A.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 B。
制定和执行垄断价格
C.垄断市场和生产领域 D。
吞并竞争对手
19.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 B )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B。
劳动和劳动力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20.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 C )
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B。
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C.自身也有价值 D。
具有支付手段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把它填入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每题2分,共10分)
1.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ABC )
A.都是一元论 B.都反对多元论
C.本质是相反的 D.本质是相同的
2.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 ABD)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3.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是( BC )
A没有研究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C没有考察人们思想动机的物质根源 D忽视了历史人物的社会作用
4.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 AD )
A.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 D.流动资本
5.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的发展( ABC )
A.反映了生产社会化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
B.能允许生产力的一定程度的发展
C.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的必然结果
D.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三、辨析题(先判断下列问题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共20分)
1. 真理是有用的,因此一切有用的认识都是真理。
错误。
因为:
一,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它对实践又具有指导作用,真理和有用有联系,但有用的并不一定是真理,二者又有本质区别;第二,上述命题将真理与有用等同,犯了实用主义真理观的错误。
2.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一切社会历史观在根本上都是错误的。
3.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4.资本就是一定数量的货币。
错误。
资本的现象形态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即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
资本的本质既不是物,也不是货币,而是解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它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所以资本和货币不能等同
四、简答题(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共20分)
1.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1)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这是根本性的方面
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 什么是辩证的否定观?
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否定就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
3. 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企业。
第二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
第四种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4. 简述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第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达到了可以满足整个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程度。
第二,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彻底摆脱了私有制的束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社会公共所有。
第三,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第四,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产生剥削阶级的社会条件不复存在,阶级和阶级差别都将消灭,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这些重大社会差别也将消失。
第五,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
第六,随着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彻底消灭,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将完全消亡。
那时,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虽然存在,但它的社会职能已经失去其阶级性质。
五、论述题(10分)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论述党中央提出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
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写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40分)
1.在实际工作中害怕矛盾、回避矛盾的表现违背了( A )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
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2.“宿命论”在物质和意识关系上的错误观点上( A )
A.夸大了人的自觉能动性 B。
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C.否认了精神的作用 D。
否认了人的自觉能动性
3.生产关系体现了( C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
人与物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
物与物的关系
4.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C )
A。
劳动对象 B。
劳动资料 C。
劳动者 D。
生产资料
5.国家是代表( B )
A.统治阶级利益的 B.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
C.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 D.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
6.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D )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7.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D )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意识的本质问题
C.世界的本原问题 D。
实践的本质问题
8.某人得病住院,想吃水果,子女们给他买了苹果、樱桃、梨送去,他说他要吃水果而不是这些苹果等,他犯的错误是( B )
A.把个别当作是独立的存在 B。
把一般当作是独立的存在
C.认为个别就是一般 D。
认为一般就是个别
9.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 B )
A.根本动力 B.直接动力
C.最终动力 D.唯一动力
1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 B )
A.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B。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阶级关系 D。
人的理性
11.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会导致( A )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二元论 D不可知论
12.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或出发点是( D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3.生产资料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A )
A.机器设备 B。
原材料 C。
燃料 D。
辅助材料
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D )
A.国内市场竞争激化的结果 B。
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
C.垄断经济加强的结果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1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特定的两重性,它是( C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生产资料旧价值转移和新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劳动力价值转移和剩余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16.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D )
A.银行资本 B。
工业资本 C。
商业资本 D金融资本
17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生产商品中所( C )
A.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 B。
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C.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D。
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根源是( C )
A社会化大生产 B资本积累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
19.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 D )
A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B生产资本和货币资本的比例
C 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比例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20.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 B )
A全国人民的政党 B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C农民阶级的政党 D被压迫人民的政党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把它填入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每题2分,共10分)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BD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剩余价值学说 D.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2.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AB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
3.同一劳动时间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 ACD )
A.单位商品的数量增加 B。
价值总量增加
C.价值总量不变 D。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4.下列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的是( ACD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语言学 C。
文学 D。
道德
5.垄断利润是 ( ABD )
A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高额利润
B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最终来源于本国劳动者和世界其他各国的劳动者的劳动
D通过垄断价格而实现的高额利润
三、辨析题(先判断下列问题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共20分)
1. “仁者见仁,智者见着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错误。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当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不同的看待同一事物,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侧重于强调由于知识构成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反映,但有一点“仁”和“智”都是正确的;指一个人看待某件事物,从自己的认知体系出发,以自我客观的方式,得到某种结论。
2. 中国古代认为,“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是说万事万物都是对立面的统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3.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必要前提
正确。
资本指的是能够产生剩余价值的价值
货币转化为资本意味着货币要能够产生剩余价值
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所以货币只有购买到了劳动力才能产生剩余价值从而成为资本
要购买到劳动力必须要劳动力成为商品
4. 资本主义工人的工资就是工人劳动的报酬。
错误。
资本主义工资:
其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资本家购买劳动力付给工人的工资,也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四、简答题(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共20分)
1.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有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1)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真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而能是把二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的,只有实践。
(2)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即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
所以,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
2、逻辑证明对检验真理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1)原因:
实践规律转化为思维的逻辑,再用“逻辑的式”把它固定下来,就成为人的逻辑思维的有效工具,并逐步具有了公理的性质
(2)表现:
在实践中,人们常常对所提出的计划、方案进行理论论证,一确认其可行性,当论证通过后便可认为是一套可付诸实际的正确的计划、方案。
(3)地位:
不能取代实践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必须服从实践检验的最后结果。
2. 什么是生产关系?
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定义:
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主要内容:
①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根本特征:
生产资料为劳动者共同占有,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处于平等地位,产品分配上不存在剥削。
②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根本特征:
生产资料归少数非劳动者占有,劳动者占有很少或根本没有生产资料并在生产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人与人的关系包含剥削关系。
3. 什么是价值规律?
其表现形式是什么?
定义:
其一,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其二,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表现形式:
价格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从较长时间看,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一致的
4. 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其实质是什么?
定义:
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它可以通过国家调节经济生活,加强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更好地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更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无论采取国有经济的形式和国有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结合的形式,还是国家在私人垄断企业外部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总之,所有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其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五、论述题(10分)
试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来说明我国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的必要性
-----------------------------------------------
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写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40分)
1.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诞生的标志是(B)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共产党宣言》 C《资本论》
D《哥达纲领批判》
2.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运动性 D普遍联系性
3.一切认识,即使是荒诞的认识,在世界中也有其客观原型的。
这说明(B)
A人的认识具有主观差异性 B人的认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C人的认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D人的认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D)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
量变质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
对立统一规律
5.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诸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是(C)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生产关系
6.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D)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科学技术 D生产工具
7.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是(A)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生产关系的发展程度
C社会制度的进步程度 D国家政权的性质
8.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或出发点是(D)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9.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B)
A人们思维中的自相矛盾 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
C对立面的相互排斥 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
10.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D)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B.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
C.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 D.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1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意识作用问题上的错误在于( D )
A.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B.强调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否定物质和意识的统一性 D.否定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
12.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实践具有(D)
A.普遍性 B.绝对性 C.客观实在性 D.直接现实性
13.马克思说:
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 D )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不可能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14.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B )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B。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15.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B )
A.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
B.顾客用10元钱购买了5斤苹果
C.顾客购买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
D。
顾客向水果店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定5斤苹果
16.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B )
A.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的结果 B社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普遍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结果 D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
17.金融资本在经济领域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 B )
A.直接投资兴办企业实现的 B.参与制实现的
C.自身资本积累实现的 D.个人联合实现的
18.12.当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是 ( A )
A.市场经济 B.发达国家 C.跨国公司 D.发展中国家
19.某资本家投入资本200万元,其中用于购买生产要素(生产资料150万元,劳动力50万元),经过生产过程生产出的商品价值300万元,其剩余价值率为( C )
A.100% B.50% C.200% D.150%
20.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是工人的(B )
A.全部劳动的报酬 B.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C. 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D.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把它填入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每题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哲学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