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情测试四历史.docx
- 文档编号:3456260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55.34KB
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情测试四历史.docx
《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情测试四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情测试四历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情测试四历史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情测试四(历史)
一.选择题。
(共30题,70分)
1.据史料记载,隋亡4年后,太原的官仓还存放着10多万匹布帛,贮藏的粮食可供当地几万军队吃上10年。
长安的储备物资,直到隋亡20年后仍在使用。
这说明隋朝
A.北方仍然是全国的经济中心B.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C.社会财富都集中到国家手中D.贫富分化加剧导致灭亡
2.据史书记载:
武则天时期,绫锦坊中就有“巧儿”365人,内作使绫匠83人,掖庭绫匠150人。
唐玄宗时期,宫中专门织锦刺绣的女工就达700多人。
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有效信息是
A.坊市界限已经被打破B.官营纺织业的规模比较大
C.棉花种植已广泛推广D.绫锦坊可能使用了花楼机
3.明朝小说《二刻拍案惊奇》中写到:
一个徽商事先将一女子“认做自己女儿,不争财物,反赔嫁妆,只贪个纱帽往来,便心满意足”。
这反映了明朝
A.商帮热衷于“认干女儿”B.商人通过联姻取得与官员联盟
C.小说创作的想象力丰富D.徽商采用金钱行贿获得乌纱帽
4.康熙年间,广州西郊迁入大量来白海边的渔民、乡民,这些地方逐渐成为摆卖鱼虾、桨橹等商品的圩市,房屋店铺逐渐成行成市,称力“移民市”。
后来清廷为安抚民心,改“移”为“宜”,并刻“宜民市”石匾(如下图)。
宜民市的设置源于
A.南方工商业市镇全面繁荣B.康熙帝重视缓和满汉矛盾
C.海禁政策使大量渔民内迁D.广州的经济地位逐步提高
5.有学者说:
“持续不断而又存在于不同层次的封建,需要源源不断的土地供应作为制度实施的前提条件。
一旦土地资源紧张乃至枯竭,封建制便难以维系。
”对这一观点的准确理解是:
A.该学者认为封建王朝的衰亡源于土地兼并
B.该学者认为土地国有是封建制的基础
C.该学者总结了西周封建制走向瓦解的原因
D.该学者认为维系封建制需要不断的开疆辟土
6..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
”这一变化
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B.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7..越南黎朝绍平元年(1434年)诏曰:
“第一场,经义一道,四书各一道,并限300字。
第二场,制、诏、表。
第三场,诗赋。
第四场,策一道,1000字以上。
”由此可见
A.越南的科举考试仿效中国B.越南人可参与明朝科举考试
C.八股取士制度推广到越南D.明政府在越南开设科举考场
8.唐代三省制实现了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通过文书的起草、审核和执行的运作流程来实现权力的分割与制约。
据此可知,唐代三省制
A.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皇权B.它一直被后世所沿用
C.剥夺了丞相的决策权D.提高了行政机构的办事效率
9.最近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引发了收视热潮。
1723年,雍正帝曾推行“养廉银”制度,即政府给予官员足够高的俸禄,以此杜绝官场贪污腐败现象。
但事实上最终只剩下“高薪”而没有实现“养廉”。
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惩治腐败不能仅靠制度建设B.雍正“养廉”制度不够完善
C.“人治”之下的腐败难以根治D.自古至今腐败现象不能根除
10.(英)约翰·汤姆逊曾记述:
“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
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
”该“敌对”行为发生在
A.鸦片战争中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C.甲午中日战争中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11.《天朝田亩制度》规定:
“凡滥保举人及滥奏贬人者,黜为农”“凡天下诸官……颂赞天父上主皇上帝,讲圣书,有敢怠慢者,黜为农”“官或违反十款天条及逆命令受贿弄弊者……黜为农”。
这些内容突出表明《天朝田亩制度》
A.对官员管理赏罚分明B.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
C.包含着对农民的歧视D.存在不切实际的一面
12.某同学在査阅《申报》时,发现一篇文章写道:
“俄国派兵舰五十艘出地中海……不准日人割辽东地面。
”俄国的军事行动是针对
A.《南京条约》签订B.《马关条约》签订C.《辛丑条约》签订D.“二十一条”签订
13.光绪朝的荒政(是中国古代政府灾荒而采取的救灾政策)集前代之大成,可以称得上是比较完备周密的。
但《申报》的报道中记载,1906年湖南水灾,江西各地出现阻挠本地粮食救济湖南事件,而1910年湖南巡抚也下令限制省内粮食流入邻省灾区。
这反映出
A.清朝荒政政策导致粮食紧张B.官场腐败加速革命形势发展
C.地方与中央分庭抗礼D.清廷的权威面临挑战
14.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这些省份的社会群体参与公推本省都督的情况见下表。
由此可见
省别
参与公推的群体
省别
参与公推的群体
湖北
革命党人、部分咨议员及绅商代表
浙江
各界代表
湖南
革命代表、省城士绅、商警各界代表
江苏
党人代表、新军、官绅
陕西
革命党人、新军
广西
咨议员、革命党人、新军
贵州
省城各机关及团体代表
安徽
咨议员
山西
起义领导人、学界、警界代表
广东
各界代表
云南
军、政、学、商各界代表
福建
福建同盟会分会
江西
新军、绅学各界
四川
士绅和军官
A.共和制度正式确立B.地方势力割据自立C.民主政治渐成潮流D.南方力量走向联合
15.下列歌谣与下图相关的是
A.“东洋鬼子恶魔王,烧杀奸淫像虎狼.叫咱同胞做牛马,叫咱儿孙做猪羊”
B.“亲爱的工友们呀啊,亲爱的工友们呀啊,唱一曲国际歌,庆祝苏维埃”
C.“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
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齐奋斗”
D.“刘邓大军过黄河,大军打俺门前过.俺给大军端碗水,大军还俺一条河”
16.1927年11月初,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在上海召开扩大会议。
会议狠批毛泽东放弃进攻长沙、转向井冈山是“完全违背中央策略”,是“单纯的军事投机”,应予开除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
这次会议
A.是王明“左”倾错误理论突出例证B.力图压制工农运动避免国共新冲突
C.直接促发了毛泽东创立苏维埃政权D.反映当时党中央缺乏灵活务实方针
17.美国《华盛顿星报》在评价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某一军事行动时称:
“中国在山东方面的胜利,已经打胜日本四十年来军事胜利的记录,为欧战后军事上又一伟绩。
”该军事行动
A.有力地支援欧洲战场B.是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C.为中国军队主动出击D.使日本军队首尝败绩
18.“这次会战虽然由于国民政府当局在作战指导上有严重错误,导致娘子关作战失利,使日军得以由被动转为主动,但仍不失为华北战区抵抗最坚决、坚持最久、战绩显著的会战之役,而且是国共双方军队配合得最好的一个战役。
”该战役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武汉会战D.徐州会战
19.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载:
“当时,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主要集中在两翼:
陕北战场有21个旅,共20万人;山东战场有56个旅,共40万人。
两翼之间的兵力十分薄弱,想依仗黄河天险阻挡住解放军南下。
”为此,解放军实施了
A.全面防御,打退敌人围剿B.重点防御,粉碎敌人进攻
C.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D.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
20.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两项政治制度,其共同点有
①都实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②都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③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④都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1.据媒体报道,江西省某市原人大代表熊某纠集多名同族兄弟称霸乡里,威胁当地党委政府工作人员,干扰基层组织选举。
材料中“村霸”现象的存在
A.中断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B.违背了农村基层民主制度
C.影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D.摧毁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2.以下为某论文的摘要提纲。
据此判断该论文的标题为
A.论述两岸关系问题形成的原因B.浅谈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
C.试述两岸关系的曲折发展历程D.探讨影响两岸关系的国际因素
23.下表为周恩来某一天的行程安排,这些外交活动的内容表明当时他正在参加
时间(7月17日)
外交活动
上午10点
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狄普芳
中午11:
40
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
下午1点起
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外长范文同会谈
下午16:
50
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联合国大会D.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24.1950年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1970年,中英两国互换大使的问题被再度提上议程,1972年3月中英两国正式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英国
A.追随美国而不断调整外交政策B.对华外交采取灵活务实的策略
C.冷战思维下帝国主义的傲慢D.外交政策受制于中国的“一边倒”
25.德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罗莎•卢森堡说:
“雇佣工人由于他们在资产阶级社会中有共同的社会条件生存条件而团结起来,摸索摆脱他们处境的出路,一部分人则寻找一条通向社会主义乐土的坚实桥梁。
但到了马克思才用……这个特别的历史任务把他们联合起来,使他们上升为阶级。
”材料所指的“特别的历史任务”是
A.通过议会斗争颠覆资产阶级政权B.通过国际联合破坏资本主义经济
C.通过暴力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D.通过行业改造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26.在世界上所有古老的文明中,希腊制度确实相当特别,它形成了公民参与的政治制度,出现“民众的政治”,但由于它不提供集中的权力,“民众的政治”在希腊城邦的内乱中寿终正寝。
材料意在强调古希腊民主
A.因自身缺陷而消亡B.导致古希腊内乱
C.易导致权力的滥用D.是少数人的民主
27.伴随着国家疆域的渐次扩张,罗马法也经历了历史的演进。
下图所示疆域的历史时期,罗马实施的法律是
A.《十二铜表法》B.《万民法》C.《公民法》D.《民法大全》
28.依照英国政治学家的权威性表述,英王有被咨询权、鼓励权和警告权。
当政治斗争发展到引起政府危机时,英王能够充当仲裁人,起到恢复民主程序、稳定政局的作用.这意味着英国君主
A.议会与首相之间起协调作用B.“统而不治”局面已被打破
C.成为推动民主发展的关键人物D.对维系政局稳定有一定作用
29.美国宪法关于战争权力的模期规定,首先表现为宣战权。
宪法规定宣战权属于国会。
但在美国历史上发生的大小数十场战争中.正式由国会宣战的只有5次:
l812年美英战争,1846年美西战争,I898年美西战争,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且关且战争和美西战争还是先战后宣的。
材料反映了
A.国会的权力转向总统B.分权与制衡原则瓦解
C.总统的权力不断扩大D.最高权力中心在总统
30.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第一届议会选举中,真正参加投票的选民占全部选民的51%,宰相俾斯麦所在的自由保守党获得议会中37个席位,占议会总席位不到10%。
当议会开始运转时,皇帝身边簇拥的亲王和将军们都穿着华丽的制服,与之相比,衣着普通的议员们倒成了可有可无的听众。
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选民的参政权力受到政府限制B.德意志政治体制有其两面性
C.俾斯麦因竞选失败而解散内阁D.联邦议会立法权被皇帝控制
31.十月革命后,西方国家的劳动人民在摆脱贫困、文盲、缺乏公民权和经济权的道路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他们争取到了40小时工作周、妇女选举权、增加工资、强制性社会保险、罢工和工会组织合法化。
材料主要表明
A.十月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B.十月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现代化
C.十月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国际化D.十月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化进程
32.中美正式建交后,美国收到了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的信件,其内容要求美国阻止其盟国向中国出售武器。
卡特总统回复说:
“既不向中国也不向苏联出售武器,但是我们不会试图去影响别的主权国家向中国人出售武器问题上的政策。
”卡特总统的意图是
A.准备向中国出售核武器B.增强中国实力牵制苏联
C.拟对苏联采取积极攻势D.牺牲盟国利益维护霸权
33.1982年,在第三世界国家的长期努力下,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国际海洋公约》;到1984年,先后有159个国家在公约上签字,但美英等国拒绝签字。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消除历史矛盾B.“公约”有损美英等国霸权利益
C.第三世界国家崛起阻碍了美英发展D.第三世界国家冲击了两极格局
34.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约翰·齐普曼认为:
“美国的权力虽然强大到能设定国际行动日程,但却无力有效地在全球执行这样的日程,其他强权无论是国家还是次国家都有力量足以对抗美国的日程,但是却无力塑造有吸引力的替代品或推行不受外界影响而又能持久的地区日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多极化趋势日渐加强B.地区性力量逐步崛起
C.美国建立起单极世界D.一超与多强局面并存
35.勃兰特任联邦德国总理期间(1969—1974年),在外交方面推行“新东方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实现与苏联、波兰和其他东欧国家关系正常化,承认欧洲现存边界不可侵犯,与中国建交等。
其意在
A.加强东西欧的政治经济联系B.缓和紧张的东西方关系
C.消除东西方意识形态的矛盾D.摆脱美国的控制与束缚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50分)
36.(11分)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政府的经济政策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无论商王或周王室,都有大批商贾为之采购珍奇物品。
如商王室设有“多贾”管理王室商业。
……多贾还供献香酒,参与商王祭祀祖先的仪式。
“丁已小雨,佑多贾以鬯[chàng,祭祀用的香酒]”……,可见多贾在王室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二:
末作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意为工商业一日之利,可供五日之需)。
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
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材料三: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宋)陈亮《四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商周时期的商业状况。
由此看出当时政府的商业政策是什么?
(2分)
(2)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管仲提出了怎样的经济政策?
依据材料二分析管仲提出这种经济政策的理由。
(4分)
(3)材料三反映的主要经济观点是什么?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此观点的原因。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业发展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2分)
37.(12分)民主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告诉我们:
权力过于集中于一人或一个机构手中容易孚致政治上的腐败。
唯有分权,才能使民主权利不致流于形式。
雅典人首开分权之先河.确实难能可贵。
——贾科、刘树利《谈雅典的民主与法制》
材料二
托克维尔将它评为美利坚民族“自豪的想象力的荣誉顶点”,并且解释说:
“看到一个伟大民族在立法者通知他们政府的车轮已经停止运转后,仍能稳稳当当,不慌不忙地进行自省,深入检查故障的原因,足足用了几年时间去寻找医治办法,而在找到医治办法时又能不流一滴泪、不流一滴血地自愿服从它,倒使人们觉得这是社会历史上的一件新事。
”
——林国荣《托克维尔眼中的美国1787年宪法与古罗马十二铜袁法之比较》
材料三
毛泽东在谈到我国的宪法草案时指出:
“现在能实行的我们就写,不能实行的就不写。
”“这个宪法所以得人心,是什么理由呢’就是起草宪法采取了领导机关的意见和广大群众的意见相结合的方法。
这个宪法草案结合了少数领导者的意见和八千多人的意见,公布以后,还要由全国人民讨论,使中央的意见和全国人民的意见相结合。
…我们的宪法规定,立法权集中在中央。
但是在不违背中央方针的条件下,按照情况和工作需要,地方可以搞章程、条例、办法,宪法并没有约束,我们要统一,也要特殊。
——张件涛《“三代领导集体”与我目民主与法制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人首开分权之先河”的表现及意义。
(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利坚民族“自豪的想象力的荣誉顶点”指
的是什么,并论证托克维尔的观点。
(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我国立法原则有哪些?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5分)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7分)
材料一“洪氏之覆灭,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
——孙中山《袁太平天国》
材料二“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
”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从上述材料中提炼一个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观点并表明态度,结合史实加以评析。
(要求:
观点明确,可以赞成、反对、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0字左右,7分)
3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1分)
材料一秦始皇既并天下,分为三十六郡。
郡置材官(地方预备兵兵种),聚天下兵器于成阳,铸为钟镣,罢为角抵(摔跤).是时北筑长城四十余万,南戍五岭五十余万,骊山、阿房之役各七十余万,兵不足用而后发谪矣。
其后里门之左,一切发之,而胜、广起。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兵考一》
材料二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了胜利,使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真正成为独立的州,并联合起来建立了一个新国家;取消了英王直辖殖民地和业主殖民地的政府形式,实行了民主的、科学的资产阶级共和制;……但是美国独立战争作为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是不彻底的,革命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和奴隶制问题;没有根本改变殖民时期的选举权情况。
——张友伦《美国通史》第二卷
材料三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在短短的时间内,孙中山制定了很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面对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袁世凯故意制造事端,逼迫革命派让步.帝国主义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公开出面支持袁世凯,对革命派进行恫吓。
在帝国主义的威胁下,多数革命党人屈服了,随后,南北双方达成协议:
革命党人同意让出政府,袁世凯则同意宣布赞成“共和”,并且逼迫清帝退位。
2月12日,清帝退位。
第二天,袁世凯声明赞同“共和”,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朱育和等著《辛亥革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秦始皇的功过。
(2分)
(2)材料二中“民主的、科学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没有根本改变殖民时期的选举权情况”指的是什么?
(3分)
(3)材料三中孙中山“制定了很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4分)
(4)上述材料中三位伟大人物对本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功绩是什么?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2分)
40.[中外历史人物评述](9分)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勇于创新,对推动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规则Ⅰ寻求自然事物的原因,不得超出真实并足以解释其现象者。
……
规则Ⅲ物体的性质,它们既不能被增强又不能被减弱,并且属于所能做的实验中所有物体的,应被认为是物体的普遍性质。
……
规则Ⅳ在实验哲学中,由现象归纳得出的命题,在其他现象使这些命题更加精确或出现例外之前,都应被视为完全正确或基本正确的,而不管相反的假设。
……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材料二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性从上帝重新回归到人本身。
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性”主要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等自然本性。
……到17、18世纪,英国知识界围绕三个重大思想主题进行了知识体系创新。
这三个思想主题是:
第一,宇宙和物质世界的本质和支配法则是什么?
第二,作为人类社会核心组织的国家和政府的起源、范围和目的是什么?
第三,人类知识的起源、范围和限度是什么?
——摘编自邓云清《思想的时代——牛顿、洛克的思想及其生成》
材料三科学技术除了是对客观世界的系统认识,是正确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之外,同时也是技术与管理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石,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路甬祥《全面认识科学的价值及其时代特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的创新成就。
(2分)
(2)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中,以牛顿为代表的英国科学家深度诠释的思想主题。
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文化两个角度,分析英国知识界“三个思想主题”生成的原因。
(4分)
(3)据材料三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顿创新成果的历史影响。
(3分)
第四次考试答案
1.【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隋亡4年后,太原的官仓还存放着10多万匹布帛,贮藏的粮食可供当地几万军队吃上10年。
长安的储备物资,直到隋亡20年后仍在使用”,说明隋朝时期社会经济有较大发展,物资丰富,从而储备太多。
故答案为B项。
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CD项。
2.【答案】B【解析】唐朝时,坊与市严格分开,政府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
宋朝时期,坊与市界限被打破。
故A项错误。
棉花种植广泛推广是在明朝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
故C项错误。
由材料可知,唐朝时官营纺织业中人数众多,已有相当大的规模。
故B项正确。
花楼机西汉就发明了,但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故选C。
3.【答案】B【解析】“认做自己女儿,不争财物,反赔嫁妆,只贪个纱帽往来,便心满意足”反映商人通过联姻取得与官员联盟,提高政治地位,故B正确;A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文学作品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表述不恰当;D项不符合材料。
4.【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广州西郊迁入大量来白海边的渔民、乡民”,是由于清政府厉行海禁,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
因此宜民市的设置源于海禁政策使大量渔民内迁。
故答案为C项。
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项不符合“源于”的要求,排除;D项结论材料无法得出,排除。
点睛: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影响深远,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这是回头来看从历史发展进程得出的结论。
本题考查的是当时实行这种政策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反映的符合海禁政策的现象来解答。
5.【答案】C
【解析】依据题意可知该学者认为源源不断的土地供应是封土建国(即分封制)的前提条件,土地资源紧张和枯竭导致了分封制难以维系,故C项正确。
A项对题中“封建制”的理解错误,题中“封建制”是封土建国(分封制)之意;B项不符合题意,题文中没有土地国有的相关表述;D项不符合题意,该学者在探讨分封制瓦解的原因而不是影响。
6.【答案】D
【解析】依据题意结合所学可知史学家钱穆认为封建时代施行世官制,家国一体,比较容易形成地方门阀和割据势力,而秦统一全国后施行郡县制,郡县长官都由皇帝任免,很难形成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
7.【答案】A
【解析】据材料“越南黎朝……经义一道,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度 第二 学期 测试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