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 上册3课爬天都峰.docx
- 文档编号:3449968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1.23KB
小学语文三年级 上册3课爬天都峰.docx
《小学语文三年级 上册3课爬天都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三年级 上册3课爬天都峰.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3课爬天都峰
3、《爬天都峰》
一、目标分解依据
细化的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步:
解析内容标准,确定关键词,寻找课标与本节教学的相关要求
课标对识字和写字的要求: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关键词:
认识、会写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关键词:
朗读、体会、感受
第二步:
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梳理教材知识体系、知识点)
概念体系
知识地位
基本内容
6个生字
一般
11个生字
重点,一般
词句内涵
重点
课文内容
一般
情感延伸
重点,难点
第三步:
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
概念体系
行为动词
学生经验
基本
内容
6个生字
认读
有一定前备经验
11个生字
会写
有一定前备经验
词句内涵
感受
有一定前备经验
课文内容
朗读
无前备经验
情感延伸
体会
无前备经验
第四步:
确定行为条件(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
概念体系
行为条件
学生经验
基本内容
6个生字
借助教材注音和字典
有前备经验
11个生字
借助教材注音和字典
有一定前备经验
词句内涵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有一定前备经验
课文内容
通过词句理解、反复朗读
无前备经验
情感延伸
通过反复朗读,借助生活实例,体会
无前备经验
第五步:
确定行为表现程度(因材施教)
概念体系
行为动词
行为表现程度
学生经验
基本内容
6个生字
认读
正确
有前备经验
11个生字
会写
正确
有一定前备经验
词句内涵
感受
初步
有一定前备经验
课文内容
复述
正确
无前备经验
情感延伸
体会
初步
无前备经验
第六步:
综合上述思考,写出学习目标
二.学习目标
1、借助教材注音和字典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
能正确抄写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借助拼音、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笔陡,似乎、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的意思,并通过列举形近字的方式区分“辩”,“瓣”“辨”等形近字,区别多音字“似”。
3、通过反复朗读,借助自己的积累准确感受语句的内涵,准确复述课文内容、概括课文大意。
4、通过反复朗读,借助生活实例体会文章所传达出的深刻含义。
三、学习重点:
1、借助拼音、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犹豫,奋力、发颤、攀着、汲取、白发苍苍”等词语的意思,并通过列举形近字的方式区分“辩”、“辨”、“瓣”等形近字,区别多音字“似”。
2、通过讨论、朗读、讲解的方式,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会概括课文大意。
3.通过反复朗读,借助生活实例体会文章所传达出的深刻含义。
四、学习难点:
通过反复朗读,借助自己的积累准确感受语句的内涵,准确复述课文内容、概括课文大意。
通过朗读,能体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意识。
五、教学设想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抓住课题,梳理线索:
1.图片欣赏,介绍天都峰。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抓住题眼“怕”,进行议论:
(1)爬山的“怕”是什么意思?
你认为用“爬山”好还是用“登山”好?
为什么呢?
(2)你爬过山吗?
请说说你是怎么爬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运用多种方法记住文中部分生字的字形。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
(2)考一考字形:
鱼+即=鲫口+可=呵爪+巴=爬
尸+古=居大+田=奋口+自=咱
(3)猜一猜:
大手抓住双木树杈(攀)
一点一回头,一日一日一页树(颤)
3.比较组词:
陡——徒莲——链峰——锋辩——瓣
钓——钩耍——要装——妆冒——昌
4.再次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完成目标一)
5.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陡攀决辩勇。
(2)字形难点:
颤:
左右结构,第十三笔是“-”
(3)理解词语:
犹豫:
拿不定主意。
奋力:
充分鼓起劲来。
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终于:
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文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攀上顶峰。
居然:
表示出乎意料。
本文指什么事出乎意料?
(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佩。
)
汲取:
吸取。
(4)注意区别多音字:
似。
(5)注意区分形近字:
辩,瓣,辨。
(完成目标二)
6.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初步了解事情的经过。
(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以为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相互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爬上了天都峰。
)
7.这篇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第1自然段:
鞋子暑假里爸爸带我爬天都峰。
第2自然段:
写天都峰的高与陡。
第3,4,5自然段:
讲“我”与以为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并约定一区爬天都峰。
第6,7自然段:
写“我”与老爷爷,还有爸爸,一起奋力向上爬,
终于爬上了天都峰。
第8,9自然段:
写“我”与老爷爷爬上天都峰之后,相互道谢。
第10自然段,讲爸爸总结的话:
“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
8.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在指名读课文的有关自然段。
爬山前(1~2),爬山时(3~7),爬山后(8~10)。
(三)研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朗读课文1,2自然段,讨论:
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
(为什么怕?
——也就是作者爬山的原因,假日游览黄山)
2.天都峰有哪些特点?
它的高和陡课文是怎么写的?
找出课文中描写天都峰“高”和“陡”的句子来读一读。
出示句子,探究天都峰的“高”和“陡”。
高:
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陡:
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3.指名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并用自己话来说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4.你认为这两个句子写的好吗?
好在哪里?
(描写天都峰险峻写得好。
写出了天都峰的高,高的如上青天。
陡的直上直下,“挂”字用的妙,形象的把天都峰的陡体现出来了)。
5.作者这么写有什么作用你知道吗?
(为下文爬天都峰准备,突出作者表达的思想:
在困难面前,善于与人合作,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6.你能读出天都峰的险峻吗?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完成目标三)
(四)课堂小结:
这么高,这么陡的天都峰,我和爸爸能爬上去吗?
(能或不能)看来同学们还是相信我和爸爸能爬山天都峰,老师也相信他们一定能爬上这又高又陡的山峰。
那么在爬山的过程中,我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本科生字,词语,同桌之间相互批改。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可以怎么分段?
3.作者和爸爸究竟是怎么克服困难,爬上天都峰的呢?
下面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到黄山的天都峰去感受它的高,陡。
二.研读课文第3~5自然段:
1.自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3.思考:
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
他们是互相怀疑吗?
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4.学生分组讨论后,集体汇报,总结: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天都峰呢?
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相互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5.你们从“你”和“您”中体会到什么?
(作者对老爷爷的尊敬和爱,是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6.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三.研读课文第6~7自然段
1.提问:
“我”是怎么爬天都峰的?
画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我()向峰顶爬去。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
(“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
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
3.想象老爷爷怎么攀登的,用“一会儿……一会儿……”“使劲”“竭尽全力”“像……似的……”说话。
4.想象一老一小怎么样用语言互相鼓励。
5.朗读课文——读出险峻,峭拔,难以攀登,难以上青天的感觉。
四.研读课文第8~9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相互道谢?
2.老爷爷为什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
3.“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
(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4.小朋友为什么说“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
5.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
(勇气)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怕天都峰呢?
)
6.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了什么?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7.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说说爬天都峰对于这一老一小是很难的事,他们为什么能做到呢?
8.读一读他们相互道谢的话。
(讨论后明白:
一是他们个人努力,奋斗,二是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
五.学习课文第10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要互相学习,互相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
4.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完成目标四)
六.课堂小结:
1.在本课中,任务的对话描写精彩,从对话中可以看出“我”不自信受到鼓舞,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过程。
2.“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第一次对话中“一起”“也”要读出彼此称赞的语气,第二次对话:
抓住词语“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体会爬天都峰的艰难。
朗读时要抓住体会“我”和老爷爷的激动心情,突出“勇气”“居然”。
3.全班同学份角色朗读课文中人物的对话部分,感受品质。
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我←→老爷爷
发颤下不了决心
“您也来爬?
”“你也来爬?
”
“我看您…才…”要不是你,我还…
汲取
终于↓居然
力量
六:
目标达成方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Dǒuqiàofēngdǐngyǎngwǎng
()()()
Jǖránpāndēngzánmen
()()()
(二)比一比,在组词:
鲫()链()似()
即()连()拟()
(三)读一读,写一写:
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
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望:
啊,峰顶这么高,在上面哩!
我爬的上去吗?
在看看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
1.这段话写天都峰的。
2.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地在于突出,暗示
。
教学反思:
本篇语文具有丰富的情感性,情可以感人,情可以育人,同时能给人以很多的启迪。
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以读促思,以思促说,以说促情。
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时,我让学生对第二段进行多次形式多样地朗读,在读中让学生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
如:
“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体会天都峰的高;通过“挂”等词体会天都峰的陡。
并且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揣摩“我”和老爷爷各自的内心的复杂心情,想像他们的思想起伏和斗争,体会他们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
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再抓住“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反复朗读体会,让学生联想“我”和老爷爷登山的艰难,他们是怎样互相鼓励和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三年级 上册 3课 爬天都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