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三单元备课.docx
- 文档编号:3449676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8.38KB
六下三单元备课.docx
《六下三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三单元备课.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下三单元备课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一、单元整体概述
本单元围绕“诗文精粹”这一主题安排了3篇精读课文——《三打白骨精》《词两首》《螳螂捕蝉》,一篇独立阅读课文。
编写的意图是吸收祖国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打白骨精》描述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
《词两首》中的第一首词《如梦令》,词人李清照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
《渔歌子》则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垂钓图”。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借助“螳螂捕蝉”的故事来说明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
《读书要有选择》则向我们介绍了如何在茫茫书海中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课外读物的方法。
二、单元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因此本单元教学重点还应该落实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上去,依然得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以“目标导向教学”为设计理念,以开展“学生语言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体现“学——练——用”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三、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生字,认识二类字,会用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情感。
3.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将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于实践,提高阅读能力。
4.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资源共享的合作交流意识。
5.在自主阅读过程中,能运用批注式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感悟,并在自主读书过程中随时记下自己的收获,能与同桌交流、汇报。
6.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背诵课文。
四、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是儿童成长中的一个关键期,即将进入青春期,学生情感的内容进一步扩大、丰富,他们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情感表现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且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也逐步加强。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六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加强,自己有能力独立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样可以很好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
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锤炼、运用,实现六年级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学习的主体转变,以逐步提升学习的实效性。
五、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课时
教学内容
基本课型
教学目标
主要教学活动
第1课时
学习本单元生字新词。
单元导读课
(一)
1.读准本单元组教材出现的生字新词,并会规范书写“鉴、徘、徊、翔”等易错字,正确识别多音字“为”的读音及运用,能结合语境或运用字典的方法初步理解“能者为师、婆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开展游戏,将词语进行分类整合,实现从读准字音到规范书写,再到深入理解与运用的“进化”,层层深化对汉字的认知,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4.在读写结合中,提升学生的识写能力,感悟到中华汉字所蕴含的无穷魅力,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从而树立从小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贡献意识。
1.下发预习单,学生课前预习
2.学生交流读书收获,懂得勤查字典是扫除拦路虎的有效方法。
3.初步识读生字词。
4.开展游戏,识写汉字。
5.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实践(汉字归类整理或做一期以汉字为主题的手抄报)。
第2课时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质疑问难
单元
导读课
(二)
1.能正确、流利地通读本组教材。
2.能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运用所学方法概括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概括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并对课文内涵有初步的认知和理解。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类型,自主感知课文。
2.熟读课文,在自主理解的基础上,按照提示的方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质疑问难,结合预习单,小组内解决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第3课时
词两首
方法指导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3.通过指导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朗读诗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将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于实践,提高阅读能力。
1.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4.总结方法。
5.语言积累。
第4课时
螳螂捕蝉
方法实践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品味课文特点,体会文章的写法”;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1.回顾学法,引导学习《螳螂捕蝉》。
2.联系生活,加深对议论文的理解。
3.语言积累,迁移写话。
第5课时
三打白骨精
方法
指导
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熟读课文,了解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过程。
比较三次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
3.抓住故事结果,揣摩人物内心,明白其中道理:
不能只看外表,而要透过外表看内心。
4.搜集四大名著感受书中蕴含的丰厚文化。
1.谈话导入,目标导学
2.分析探究,把握课文的脉络。
(了解课文结构)
3、品读、美读,赏析语言,理解重点。
(了解说明语言)4.联系大量历史故事,体味古典名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将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于实践,提高阅读能力。
4、写读拓展延伸,激发兴趣,训练能力。
(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热情)
第6课时
读书要有选择
方法
实践
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意思,在今后的生活中逐步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2.通过本文的阅读,认识读书的重要性,了解读书的基本方法。
3.在自主阅读过程中,能运用批注式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感悟,并在自主读书过程中随时记下自己的收获,能与同桌交流、汇报
1.激情导入
2.回顾学法,指导学习
3.精读课文,了解读报的基本方法。
4.巩固训练,拓展练笔
搜集并阅读课外读物,写一篇读后感。
第7课时
回顾、复习本单元内容
回顾展示课
1.明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回顾知识。
能够自主、认真完成本单元学习任务。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会独立思考、探究学习。
学会有计划、有层次、有重点、有系统的完善知识体系。
3.运用学习方法进行拓展阅读,练习写作,修改完善习作。
1.复习回顾,激发挑战兴趣
2.汇报交流,分享展示
汇报:
易错字,读过的成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阅读课外读物,完成小练笔。
3.拓展延伸,阅读积累
第1课时单元导读课
(一)
一、教学目标
1.读准本单元组教材出现的生字新词,并会规范书写“妖、瞒、藕、禀”等易错字,能结合语境或运用查字典的方法初步理解“夺、闪、笑道、处死、死命令”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开展游戏,将词语进行分类整合,实现从读准字音到规范书写,再到深入理解与运用的“进化”,层层深化对汉字的认知,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4.在读写结合中,提升学生的识写能力,感悟到中华汉字所蕴含的无穷魅力,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从而树立从小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贡献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对本单元组教材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读准读音,规范书写,并能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难点:
对本单元组的生词进行分类整合,实现从读到写,由理解到运用的“进化”,提升学生的识写能力,为深入理解古诗词奠定基础。
三、前置学习活动
学生:
1.正确熟练地认读本单元这几课中出现的生字词。
2.在教材中描红仿写,并把容易错的字在预习单中再写一遍。
3.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记下不理解的词语,并通过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等方法解决。
教师:
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时,通过举例给学生渗透汉字本身所蕴含的能量,以提升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生字词的关注度,下发预习单,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听读书吗?
那你都读过哪些书呢?
(学生纷纷举手说。
)同学们读过的书真多呀!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走进第七单元的课文,看一看应怎样读书呢?
(板书:
单元导读一)
请同学们看板书,(读书莫放“拦路虎”)同学们很聪明。
(二)略读课文,学习扫除“拦路虎”的方法
1.过渡:
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时,你是怎么做的呢?
(查字典、查词典、向别人请教……)
2.交流读书所得:
指名汇报,教师和学生适时补充。
预设学生交流的体会
3.小结:
看来,要扫除“拦路虎”,勤查字典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板书:
勤查字典)老师编了一首小儿歌想送个大家,希望能帮助大家记得更牢。
(自由读两遍,试着背诵。
齐读或背。
)
出示儿歌:
读书莫放“拦路虎”,
勤查字典生字无,
扫除障碍读流畅,
诵文识字好处多!
(三)初步识读生字词
1.刚才我们学会了扫除“拦路虎”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标画易错音的汉字、词语,老师巡视,掌握学情。
2.同位交流,全班展示
预设:
“斋、咒、”是翘舌音
3.小组交流。
依托预习单交流字词方面的收获。
老师巡视检查预习单,针对个别情况做有效的指导。
4.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进行练习朗读,指名读。
(四)开展游戏,识写汉字
1.“生字我会读”
课件逐一出示本单元教材中的生字,学生自由读、开火车读、指名读,优胜者可以获得一颗星。
2.“读词语我最棒”
课件逐一出示本单元课文中的词语,学生自由读、同位间互相读、指名读,正确无误者可获得两颗星。
重点强调恍然大悟自由在在
3.“词语我理解”
课件出示“恍然大悟、沉醉、兴尽”,结合语境或借助字典初步理解这几个词语的意思,指名说,获胜者可得四颗星。
(在感悟课文时还要进一步理解)
重点强调:
躬行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4.“生字我会写”
(1)学生书写前,重点强调:
“螳”“螂”“禀”等字的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把字写得匀称大方。
(2)学生练习书写本单元组中的生字,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3)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学生互评、师生互评,教师再次强调重点字词的书写规范。
6.“词语我会默”
(1)教师选取易读错与写错的生字词,连读两遍,学生默写后矫正,要求学生做到规范、美观,正确率高者获得五颗星。
(2)小组合作,欣赏优胜者作品,会有什么新发现?
指名说。
7.小结:
规范、美观的汉字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五)为赢得游戏的“汉字英雄”颁奖。
(六)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实践
同学们,通过上面的游戏,我们充分感受到汉字的无穷乐趣,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学习的主人。
课下,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的生字、词语、有趣的谐音现象整理归类,还可以做一期以汉字为主题的手抄报,我们会把优秀的手抄报张贴在教室的后黑板。
(七)总结全课
同学们,汉字不光神奇、有趣,有着悠久的历史,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只要我们主动地了解,积极地搜集资料,相信大家一定会更多地了解汉字。
而在学习中,要想深刻领悟文本的内涵,就必须抓住重点字词进行识读,规范汉字结构,美观汉字书写。
相信在接下来几节课的学习中,大家会有更多的体会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
单元导读一
莫放“拦路虎”勤查字典
游戏活动汉字英雄
规范汉字美观书写
(界河镇丁庄小学古连华)
第2课时单元导读课
(二)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通读本组教材。
2.能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运用所学方法概括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概括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并对课文内涵有初步的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类型,自主感知课文。
难点:
熟读课文,在自主理解的基础上,按照提示的方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质疑问难,结合预习单,小组内解决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三、前置学习活动
学生:
1.自主朗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做出标记,并自己尝试解决。
2、查资料,故事及出处。
教师:
准备课件。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走进第三单元的课文,精彩的故事特别多,里面的哪个故事给你印象特别深刻?
(板书:
单元导读二)
请同学们看板书,(读书莫放“拦路虎”)同学们很聪明。
(二)略读课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方法的方法
1.通读全文,知道文章的大致内容,并标出自然段序号,以及简单的类型,比如让孩子知道这是写景的,写事的,还是写人的,让学生从文章的题材内容分类。
2.交流读书所得:
指名汇报,教师和学生适时补充。
预设学生交流的体会《三打白骨精》描述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
《词两首》中的第一首词《如梦令》,词人李清照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
《渔歌子》则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垂钓图”。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借助“螳螂捕蝉”的故事来说明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
(三)再次读课文
再次读一读课文,在解决了生字词的难点后,这次的阅读,则让学生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
并可以根据对课文的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一部分简单的,则可以通过再次、多次读书,进行答疑;对于那些比较困难的问题,那些自己无法解答的问题,则抄下来,留做以后课上,老师讲的时候,认真听,仔细想,通过课上听讲来消除问题。
(四)总结全课
同学们,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咨询爸爸妈妈,或者查询书籍、上网浏览,去搜索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不见得打印下来,只是听听、看看,明白了,装在脑子里,和以后老师课上讲的知识相融合,更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与拓展。
六、板书设计
单元导读二
《三打白骨精》
《词两首》
《螳螂捕蝉》
(界河镇后枣小学张凤英)
第3课时方法指导课
一、教学目标
1、学校本课生字“藕”,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能用节拍读、配乐吟诵等多种方式读词,感受词的节奏美和韵侓美,并熟读成诵。
2、能在“溪亭日幕”“藕花深处”“一滩鸥鹭”“桃花流水”“斜风细雨”等这些此语的引领下联想画面。
3、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自主学词,理解两首词的意思。
3、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两首词的资料;教师准备朗读和创设情境用的曲子,制作课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并揭示课题。
同学们,大家会不会唱《童年》这首歌?
我们请一位同学起来为大家唱一唱这首歌,好不好?
(指名学生唱歌)
这首歌非常的动听,多年来,它不知道打动过多少人的心。
特别是那朴实优美的歌词,让人回忆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说“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词却是情感的载体。
”现代是这样,在古代就更是这样。
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怎样用歌词来表达情感的。
(二)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如梦令》和我们学过的古代诗歌有一点不同,这是一首词。
那么,什么叫做词呢?
关于词的知识你知道多少?
(什么叫词牌?
2、词怎样进行分类的?
)
《如梦令》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什么?
介绍作者
(三)借助预习单,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的识、写。
出示预习单,读准字音。
溪亭日暮沉醉兴尽误入藕花
习寨山鳜鱼青箬笠绿蓑衣不须归鸥鹭
指名读词语,强调多音字“兴”“塞”的读音。
齐读词语。
(2)、指导书写生字。
2、初读课文,感受词韵。
(1)检查学生朗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知道学生读好停顿,读出词的节奏,感受词的韵侓美。
如梦令渔歌子
常记\溪亭\日暮,西塞\山前\白鹭飞,
沉醉\不知\归路。
桃花\流水\鳜鱼肥。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青箬笠,绿蓑衣,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斜风\细雨\不须归。
(3)指名朗读,说说停顿的方法与押韵。
(4)指名展示读。
3、再读课文,初读感知词意。
(1)《如梦令》:
自由朗读。
画出《如梦令》中的哪些词语交代了这次郊游的地点、时间、季节?
说说词的大意。
(2)《渔歌子》:
自由朗读。
结合预习单说说《渔歌子》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色?
哪里的景色?
描写了哪些景物?
指名说说。
说说词的大意。
美读全词,想象画面,进一步整体感知
古诗词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副画,咱们自己再来读读这两首词,你能读出哪些画面?
A、《如梦令》三个画面:
(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
B、《渔歌子》两个画面:
(江南美景渔翁垂钓)
1、《如梦令》
画面1:
“溪亭日暮”
(1)什么事让李清照常常想起、念念不忘?
(交流:
呼朋唤友,命舟备酒,赏景畅游,美酒做伴。
)
(2)看到“溪亭日暮”这个词,你脑海当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引导学生有情感的朗读。
(4)在这时、这地,词人他们会干什么?
李清照大醉成了何样?
学生交流。
画面2:
藕花深处
(1)“藕花深处”我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会想到了哪句诗?
(交流想像到的画面,背诵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2)能找出与“误入)相照应的词语吗?
(日暮沉醉晚)
(3)体会”尽兴”的意境。
画面3:
一滩鸥鹭
(1)蒙蒙隆隆的“藕花深处”,清香四溢、碧叶红花,词人醉意更浓,急促的桨声“惊起一滩鸥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2)齐声诵读。
环节二、部分理解——京都感悟,重读突破
(四)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
1、请大家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在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老师的停顿节奏。
2、按照停顿反复朗读。
3、借助课文的注释和作者的有关知识初步的理解本首词的内容
问题提示:
(1)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词人的一次郊游)
(2)这件事是发生在词人写作的当天吗?
(不是,“常记”)
(3)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
(夏天,“藕花深处”)
(4)她是一个人去的吗?
(不是,“争渡”)为什么要争渡?
(“误入藕花深处”)
(5)为什么会误入?
(“沉醉”)既误入,慢慢划出来不行吗?
(不行,因为“日暮”)
(6)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
(有趣,值得回味)
4、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错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处才发觉。
尽管这景色迷人,还是急着寻找归路。
怎么渡怎么渡的声音在静夜里格外清越,惊动了栖息的沙鸥白鹭,鸣叫起来,扑腾腾飞起来,这时,人声,鸟声,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情趣横生的意境。
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一下,夕阳的余晖,清清的池塘,娇美的荷花,惊飞的鸥鹭,争渡的船只……这幅画面美不美?
请你边读边想象画面。
5、古人说:
诗言志。
意思就是写诗歌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意愿或心境。
那么,在这首词中,作者描绘了这么一种美妙的场景,表达了她的什么意愿呢?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明确:
表达了作者郊游以后无限愉悦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
(五)背诵、默写整首词。
(界河镇东曹小学邱婉琳)
第4课时方法实践课
一、教学目标
1、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2、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都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楚念头的原因。
3、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内容,并领会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难点: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了解吴王为什么会听进少年的话而对众臣下死命令,体会少年的计谋巧在何处。
三、前置学习活动
学生:
1.自主朗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做出标记,并自己尝试解决。
2、查资料,了解螳螂捕蝉的故事及初处。
3.搜集并阅读一些名人寓言故事成语,并了解其意义。
教师:
准备课件。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教师板题).同学们,观察板书的课题,你发现了什么?
(课题中游三个字带虫旁),可见这故事和两种昆虫有关,这题目是一个成语,你们知道这成语还可以用八个字来表达吗?
补充(黄雀在后),看来这小故事中还涉及到——黄雀这一动物,八个字的成语能将成语的意思说得更明白更形象,课前你们都搜集了哪些八字成语呢?
我们来交流交流。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课件出示系列八字成语: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3.你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吗?
请你给大家讲一讲。
这个故事汉代刘向是这样表述的(出示文言文《螳螂捕蝉》),引导学生朗读,品味其意义。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一)初步感知,复述故事。
①少年讲了件有意思的什么事呢?
请大家先读一读课文9—11小节,再想一想能不能也讲一讲这个故事。
②指名讲这一故事。
(二)理清关系,领悟道理。
①少年通过这一挺有意思的事,要告诉吴王什么道理呢?
请在文中找出直接说明的一句话。
②(出示“蝉、螳螂、黄雀……祸患呢!
”)指名读。
围绕这句话,有什么问题要提?
③它们“眼前的利益”分别是什么?
“隐伏着的祸患”又分别是什么呢?
先结合课文,根据表格提示自学,再分小小组交流讨论。
人物
前利
后患
(欲)取前利时的表现
蝉
露
螳螂在其后
高居悲鸣
螳螂
蝉
黄雀在其傍
委身曲附
黄雀
螳螂
弹丸在其下
延颈
吴王
荆
越国等的威胁
敢有谏者死
④指名交流(边说边操作演示多媒体)。
⑤“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完全没有顾到自己身后隐伏的祸患,他们可真大意啊!
人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那么作为旁观者的你们,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
〔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入手,对课文进行重组,直接切入第一个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理清了蝉、螳螂、黄雀和少年之间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利用表格辅助课堂教学,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关系,掌握重点。
而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对它们进行忠告,则从另一个角度加深了学生对“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忽视了身后隐伏的祸患”这个道理的认识。
〕
⑥练读“蝉、螳螂……祸患呢!
”
⑦吴王明白了少年要告诉他的道理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理解:
“恍然大悟”;练读吴王说的话)
⑧你能说说吴王明白了什么吗?
(重点抓住“乘虚而入”“不堪设想”两个词)
⑨这样看来大臣们一开始对吴王的劝告并没有错啊,那吴王为什么不听大臣们的劝告,却听了少年的话了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可以在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写在旁边。
a小组讨论交流
b品读课文体会从课文的哪些细节描写让你感受到少年的计谋巧妙
3.“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此时的吴王明白了少年的意思了吗?
从哪儿看出?
(恍然大悟)读好吴王的话。
(出示吴王的话)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他做出了什么决定?
4.大臣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下三 单元 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