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七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
- 文档编号:3446766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162.40KB
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七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
《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七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七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七化学反应与能量
[考纲要求] 1.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有关计算。
2.能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原因,知道化学变化中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焓变)等概念。
4.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能根据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5.了解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化学电源的重要性。
认识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 从宏观、微观角度认识反应热
1.理解化学反应热效应的两种角度
(1)从微观的角度说,是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热量的差值,如下图所示:
a表示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
b表示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热量;
c表示反应热。
(2)从宏观的角度说,是反应物自身的能量与生成物能量的差值,在上图中:
a表示活化能;
b表示活化分子结合成生成物所释放的能量;
c表示反应热。
2.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
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
反应热:
ΔH=E1-E2或ΔH=E4-E3,即ΔH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或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减去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题组一 对比分析“三热”,跳出认识误区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向汽油中添加甲醇后,该混合燃料的热值不变(×)
(2014·浙江理综,7D)
(2)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2012·江苏,4B改编)
(3)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2012·江苏,4C改编)
(4)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2010·山东理综,10D)
2.下列关于反应热和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 ΔH=-57.3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1
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1,则2CO2(g)===2CO(g)+O2(g)反应的ΔH=+2×283.0kJ·mol-1
C.氢气的燃烧热为285.5kJ·mol-1,则电解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
2H2(g)+O2(g) ΔH=+285.5kJ·mol-1
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答案 B
解析 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H2O时的反应热叫作中和热,中和热是以生成1mol液态H2O为基准的,A项错误;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1,则CO(g)+
O2(g)===CO2(g) ΔH=-283.0kJ·mol-1,则2CO(g)+O2(g)===2CO2(g) ΔH=-2×283.0kJ·mol-1,逆向反应时反应热的数值相等,符号相反,B项正确;电解2mol水吸收的热量和2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相等,C项中的ΔH应为+571.0kJ·mol-1;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水应为液态)所放出的热量是该物质的燃烧热,D项错误。
“三热”是指反应热、燃烧热与中和热,可以用对比法深化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明确它们的区别和联系,避免认识错误。
(1)化学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应热,符号为ΔH,单位常用kJ·mol-1,它只与化学反应的计量系数、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而与反应条件无关。
中学阶段研究的反应热主要是燃烧热和中和热。
(2)燃烧热:
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单位:
kJ·mol-1。
需注意:
①燃烧热是以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一般以燃烧1mol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②燃烧产物必须是稳定的氧化物,如C→CO2、H2→H2O(l)等。
(3)中和热:
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H2O时的反应热。
需注意:
①稀溶液是指物质溶于大量水中;②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时的热效应;③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H2O,即H+(aq)+OH-(aq)===H2O(l) ΔH=-57.3kJ·mol-1。
题组二 依据图像理解反应热的变化
3.[2014·北京理综,26(3)①]已知:
2NO2(g)N2O4(g) ΔH1
2NO2(g)N2O4(l) ΔH2
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中,正确的是(选填字母)______。
答案 A
解析 等质量的N2O4(g)具有的能量高于N2O4(l),因此等量的NO2(g)生成N2O4(l)放出的热量多,只有A项符合题意。
题组三 “一式”解决反应热的计算
4.(2014·重庆理综,6)已知:
C(s)+H2O(g)===CO(g)+H2(g) ΔH=akJ·mol-1
2C(s)+O2(g)===2CO(g) ΔH=-220kJ·mol-1
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kJ·mol-1,则a为( )
A.-332B.-118
C.+350D.+130
答案 D
解析 根据盖斯定律和焓变与键能的关系解答。
根据题中给出的键能可得出热化学方程式:
③2H2(g)+O2(g)===2H2O(g) ΔH3=(2×436+496-4×462)kJ·mol-1,即③2H2(g)+O2(g)===2H2O(g) ΔH3=-480kJ·mol-1,题中②2C(s)+O2(g)===2CO(g) ΔH2=-220kJ·mol-1,(②-③)×
得①C(s)+H2O(g)===CO(g)+H2(g) ΔH1=(ΔH2-ΔH3)×
,即a=(-220+480)×
=130,选项D正确。
5.(2013·重庆理综,6)已知:
P4(g)+6Cl2(g)===4PCl3(g)
ΔH=akJ·mol-1
P4(g)+10Cl2(g)===4PCl5(g) ΔH=bkJ·mol-1
P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5中P—Cl键的键能为ckJ·mol-1,PCl3中P—Cl键的键能为1.2ckJ·mol-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P键的键能大于P—Cl键的键能
B.可求Cl2(g)+PCl3(g)===PCl5(s)的反应热ΔH
C.Cl—Cl键的键能
kJ·mol-1
D.P—P键的键能为
kJ·mol-1
答案 C
解析 A项,由于氯原子半径小于磷原子半径,所以P—P键的键能应小于P—Cl键的键能,错误;B项,由于不知PCl5(g)===PCl5(s)对应的ΔH,所以无法根据盖斯定律求得该反应的ΔH,错误;
C项,P4(g)+10Cl2(g)===4PCl5(g)
ΔH=bkJ·mol-1①
P4(g)+6Cl2(g)===4PCl3(g) ΔH=akJ·mol-1②
(①-②)×
得
Cl2(g)+PCl3(g)===PCl5(g) ΔH=
kJ·mol-1
ECl-Cl+3×1.2ckJ·mol-1-5×ckJ·mol-1=
kJ·mol-1
ECl-Cl=
kJ·mol-1,正确;
D项,根据P4(g)+10Cl2(g)===4PCl5(g)
ΔH=bkJ·mol-1得
6EP-P+10×
kJ·mol-1-4×5ckJ·mol-1=bkJ·mol-1
EP-P=
kJ·mol-1,错误。
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要熟记公式:
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其关键是弄清物质中化学键的数目。
在中学阶段要掌握常见单质、化合物中所含共价键的数目。
原子晶体:
1mol金刚石中含2molC—C键,1mol硅中含2molSi—Si键,1molSiO2晶体中含4molSi—O键;分子晶体:
1molP4中含有6molP—P键,1molP4O10(即五氧化二磷)中,含有12molP—O键、4molP===O键,1molC2H6中含有6molC—H键和1molC—C键。
考点二 “两模板,两注意”解决热化学方程式
1.两个模板
(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模板
步骤1 写方程
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2 标状态
用s、l、g、aq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步骤3 标条件
标明反应物的温度和压强(101kPa、25℃时可不标注);
步骤4 标ΔH
在方程式后写出ΔH,并根据信息注明ΔH的“+”或“-”;
步骤5 标数值
根据化学计量数计算写出ΔH的数值。
(2)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模板
步骤1 审“+”“-”
放热反应一定为“-”,吸热反应一定为“+”。
步骤2 审单位
单位一定为“kJ·mol-1”,易漏写或错写成“mol”。
步骤3 审状态
物质的状态必须正确,特别是溶液中的反应易写错。
步骤4 审数值的对应性
反应热的数值必须与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即化学计量数与ΔH成正比。
当反应逆向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步骤5 审是否符合概念
如注意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概念以及与此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
2.两个注意
(1)注意同素异形体转化的名称问题
对于具有同素异形体的物质,除了要注明聚集状态之外,还要注明物质的名称。
如①S(单斜,s)+O2(g)===SO2(g)
ΔH1=-297.16kJ·mol-1
②S(正交,s)+O2(g)===SO2(g)
ΔH2=-296.83kJ·mol-1
③S(单斜,s)===S(正交,s)
ΔH3=-0.33kJ·mol-1
(2)注意可逆反应中的反应热及热量变化问题
由于反应热是指反应完全时的热效应,所以对于可逆反应,其热量要小于反应完全时的热量。
题组一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
(1)[2014·大纲全国卷,28
(1)]化合物AX3和单质X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化合物AX5。
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AX3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93.6℃和76℃,AX5的熔点为167℃。
室温时AX3与气体X2反应生成1molAX5,放出热量123.8kJ。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4·天津理综,7(4)]晶体硅(熔点1410℃)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由粗硅制纯硅过程如下:
Si(粗)
SiCl4
SiCl4(纯)
Si(硅)
写出SiCl4的电子式:
________;在上述由SiCl4制纯硅的反应中,测得每生成1.12kg纯硅需吸收a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X3(l)+X2(g)===AX5(s)
ΔH=-123.8kJ·mol-1
(2)
SiCl4(g)+2H2(g)
Si(s)+4HCl(g) ΔH=+0.025akJ·mol-1
题组二 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2.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kJ·mol-1(×)
(2010·浙江理综,12A)
(2)500℃、30MPa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ΔH=-38.6kJ·mol-1(×)
(2010·浙江理综,12B)
(3)C2H5OH(l)+3O2(g)===2CO2(g)+3H2O(g)
ΔH=-1367.0kJ·mol-1(燃烧热)(×)
(4)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kJ·mol-1(中和热)(×)
(5)25℃,101kPa时,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1,则
2H+(aq)+SO
(aq)+Ba2+(aq)+2OH-(aq)===BaSO4(s)+2H2O(l) ΔH=-114.6kJ·mol-1(×)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或判断易出现的错误
1.未标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而造成错误。
2.反应热的符号使用不正确,即吸热反应未标出“+”号,放热反应未标出“-”号,从而导致错误。
3.漏写ΔH的单位,或者将ΔH的单位写为kJ,从而造成错误。
4.反应热的数值与方程式的计量数不对应而造成错误。
5.对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理解不到位,忽略其标准是1mol可燃物或生成1molH2O(l)而造成错误。
考点三 盖斯定律的多角度应用
1.定律内容
一定条件下,一个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反应的总热效应相同,即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途径无关,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
2.常用关系式
热化学方程式
焓变之间的关系
aA===B ΔH1A===
B ΔH2
ΔH2=
ΔH1或
ΔH1=aΔH2
aA===B ΔH1
B===aA ΔH2
ΔH1=-ΔH2
ΔH=ΔH1+ΔH2
题组一 利用盖斯定律求焓变
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12)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
H2S(g)+
O2(g)===SO2(g)+H2O(g)ΔH1
2H2S(g)+SO2(g)===
S2(g)+2H2O(g)ΔH2
H2S(g)+
O2(g)===S(g)+H2O(g)ΔH3
2S(g)===S2(g)ΔH4
则ΔH4的正确表达式为( )
A.ΔH4=
(ΔH1+ΔH2-3ΔH3)
B.ΔH4=
(3ΔH3-ΔH1-ΔH2)
C.ΔH4=
(ΔH1+ΔH2-3ΔH3)
D.ΔH4=
(ΔH1-ΔH2-3ΔH3)
答案 A
解析 给题中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③、④,①+②-③×3得 3S(g)===
S2(g) (ΔH1+ΔH2-3ΔH3)
故2S(g)===S2(g) ΔH4=
(ΔH1+ΔH2-3ΔH3)
2.[2012·江苏,20
(1)]真空碳热还原氯化法可实现由铝土矿制备金属铝,其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Al2O3(s)+AlCl3(g)+3C(s)===3AlCl(g)+3CO(g)
ΔH=akJ·mol-1
3AlCl(g)===2Al(l)+AlCl3(g) ΔH=bkJ·mol-1
反应Al2O3(s)+3C(s)===2Al(l)+3CO(g)的ΔH=__________kJ·mol-1(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 a+b
解析 两式相加即得Al2O3(s)+3C(s)===2Al(l)+3CO(g) ΔH=(a+b)kJ·mol-1。
3.[2014·广东理综,31
(1)]用CaSO4代替O2与燃料CO反应,既可提高燃烧效率,又能得到高纯CO2,是一种高效、清洁、经济的新型燃烧技术,反应①为主反应,反应②和③为副反应。
①1/4CaSO4(s)+CO(g)1/4CaS(s)+CO2(g)
ΔH1=-47.3kJ·mol-1
②CaSO4(s)+CO(g)CaO(s)+CO2(g)+SO2(g) ΔH2=+210.5kJ·mol-1
③CO(g)1/2C(s)+1/2CO2(g)
ΔH3=-86.2kJ·mol-1
反应2CaSO4(s)+7CO(g)CaS(s)+CaO(s)+6CO2(g)+C(s)+SO2(g)的ΔH=____________(用ΔH1、ΔH2和ΔH3表示)。
答案 4ΔH1+ΔH2+2ΔH3
叠加法求焓变
步骤1 “倒”
为了将方程式相加得到目标方程式,可将方程式颠倒过来,反应热的数值不变,但符号相反。
这样,就不用再做减法运算了,实践证明,方程式相减时往往容易出错。
步骤2 “乘”
为了将方程式相加得到目标方程式,可将方程式乘以某个倍数,反应热也要相乘。
步骤3 “加”
上面的两个方面做好了,只要将方程式相加即可得目标方程式,反应热也要相加。
题组二 多角度比较焓变大小
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13)室温下,将1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ΔH1,将1mol的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ΔH2;CuS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
CuSO4(s)+5H2O(l),热效应为ΔH3。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ΔH2>ΔH3
B.ΔH1<ΔH3
C.ΔH1+ΔH3=ΔH2
D.ΔH1+ΔH2>ΔH3
答案 B
解析 1mol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为吸热反应,故ΔH1>0,1mol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为放热过程,故ΔH2<0,1molCuSO4·5H2O(s)溶于水可以分为两个过程,先分解成1molCuSO4(s)和5mol水,然后1molCuSO4(s)再溶于水,CuSO4·5H2O的分解为吸热反应,即ΔH3>0,根据盖斯定律得到关系式ΔH1=ΔH2+ΔH3,分析得到答案:
ΔH1<ΔH3。
5.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
O2(g)===H2O(g) ΔH1=akJ·mol-1
②2H2(g)+O2(g)===2H2O(g) ΔH2=bkJ·mol-1
③H2(g)+
O2(g)===H2O(l) ΔH3=ckJ·mol-1
④2H2(g)+O2(g)===2H2O(l) ΔH4=dkJ·mol-1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c<a<0B.b>d>0
C.2a=b<0D.2c=d>0
答案 AC
解析 H2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ΔH<0,故a、b、c、d都小于0,B、D错;反应③与反应①相比较,产物的状态不同,H2O(g)转化为H2O(l)为放热反应,所以a>c,A对;反应②的化学计量数是①的2倍,②的反应热也是①的2倍,b=2a<0,C对。
6.(2014·江苏,10)已知:
C(s)+O2(g)===CO2(g) ΔH1
CO2(g)+C(s)===2CO(g) ΔH2
2CO(g)+O2(g)===2CO2(g) ΔH3
4Fe(s)+3O2(g)===2Fe2O3(s) ΔH4
3CO(g)+Fe2O3(s)===3CO2(g)+2Fe(s) ΔH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
A.ΔH1>0,ΔH3<0B.ΔH2>0,ΔH4>0
C.ΔH1=ΔH2+ΔH3D.ΔH3=ΔH4+ΔH5
答案 C
解析 A项,C(s)、CO(g)在O2(g)中燃烧生成CO2,均为放热反应,则有ΔH1<0、ΔH3<0;B项,CO2(g)与C(s)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CO(g),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有ΔH2>0,Fe(s)与O2(g)反应生成Fe2O3(s)为放热反应,则有ΔH4<0;C项,将五个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③、④、⑤,根据盖斯定律,由②+③可得①,则有ΔH1=ΔH2+ΔH3;D项,将五个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③、④、⑤,根据盖斯定律,由③×3-⑤×2可得④,则有ΔH4=3ΔH3-2ΔH5。
反应热大小比较
1.利用盖斯定律比较。
2.同一反应的生成物状态不同时,如A(g)+B(g)===C(g) ΔH1,A(g)+B(g)===C(l) ΔH2,则ΔH1>ΔH2。
3.同一反应物状态不同时,如A(s)+B(g)===C(g) ΔH1,A(g)+B(g)===C(g) ΔH2,则ΔH1>ΔH2。
4.两个有联系的反应相比较时,如C(s)+O2(g)===CO2(g) ΔH1①,C(s)+1/2O2(g)===CO(g) ΔH2②。
比较方法:
利用反应①(包括ΔH1)乘以某计量数减去反应②(包括ΔH2)乘以某计量数,即得出ΔH3=ΔH1×某计量数-ΔH2×某计量数,根据ΔH3大于0或小于0进行比较。
总之,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时要注意:
①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②ΔH有正负之分,比较时要连同“+”、“-”一起比较,类似数学中的正、负数大小的比较;③若只比较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多少,则只比较数值的大小,不考虑正、负号。
专题突破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小烧杯放在一块沾有水的玻璃片上,加入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并用玻璃棒搅拌,玻璃片上的水结成了冰。
由此可知( )
A.该反应中,化学能转变成热能
B.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氯化铵与氢氧化钡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H4Cl+Ba(OH)2===BaCl2+2NH3·H2O ΔH>0
答案 B
2.已知H2(g)+Br2(l)===2HBr(g) ΔH=-72kJ·mol-1,蒸发1molBr2(l)需要的能量为30kJ,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
则表中a的值为( )
H2(g)
Br2(g)
HBr(g)
1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
436
a
369
A.200B.230C.260D.404
答案 A
解析 H2(g)+Br2(l)===2HBr(g)
ΔH=-72kJ·mol-1
Br2(g)===Br2(l) ΔH=-30kJ·mol-1
所以H2(g)+Br2(g)===2HBr(g)
ΔH=-102kJ·mol-1
436kJ·mol-1+akJ·mol-1-369kJ·mol-1×2=-102kJ·mol-1
a=200。
3.关于右图所示转化关系(X代表卤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H(g)+2X(g)===2HX(g) ΔH3<0
B.生成HX的反应热与途径无关,所以ΔH1=ΔH2+ΔH3
C.Cl、Br、I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途径Ⅱ吸收的热量依次增多
D.生成HCl放出的热量比生成HBr的多,说明HCl比HBr稳定
答案 C
解析 C项,非金属性越弱,X2越不稳定,破坏化学键吸收的能量越少,错误。
4.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
H+(aq)+OH-(aq)===H2O(l)
ΔH=-57.3kJ·mol-1
向1L0.5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ΔH1、ΔH2、ΔH3的关系正确的是( )
A.ΔH1<ΔH2<ΔH3B.ΔH1>ΔH3>ΔH2
C.ΔH2>ΔH1>ΔH3D.ΔH1<ΔH3<ΔH2
答案 B
解析 与浓硫酸反应放出的热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化学 江苏 专用 二轮 专题 复习 讲义 化学反应 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