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 导学案.docx
- 文档编号:3446763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820.58KB
大气环境 导学案.docx
《大气环境 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环境 导学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气环境导学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课标解析
课标: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知道这里的“大气”仅指低层大气。
理解大气的热量来源和大气的受热过程,掌握大气运动的主要原因、热力环流的形成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二、主干知识点梳理
能量来源:
(特点:
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形式:
、等。
大气的受
热过程
影响因素:
、等。
基本过程
地面辐射:
地面吸收大部分而产生。
大气对地面的作用大气辐射:
大气吸收绝大部分而产生。
辐射:
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结论: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概念:
。
热力环流
形成:
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差异,形
成大气的运动。
举例并图示:
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高空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
受力:
风向:
近地面风
受力:
风向:
三、典题解析
1、读图,判断A、B两处的温度差异。
解析:
在垂直方向上,高度高则气压低,高度
低则气压高。
故a>c,b<d,而c=d,所以a>b。
根据高空气压状况与地面相反的特点,可以确定A
处气压较低(注意,A处气压低不是与其高空的a处相比,而是与近地面的B相比而言的),B处气压较高。
而AB两处的气压差异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上升或下沉运动所致。
因此,可以根据地面气压高低,反推地面的冷热状况。
A处近地面气压低,说明空气受热上升,从而判断出A处温度较高,B处温度较低。
2、如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
飞机左侧是高压,判断()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
C、风以南侧吹来
D、风从北侧吹来
解析:
飞机在高空飞行故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空气在此二力作用下,风向右偏成与等压线平行,吹西风。
与飞机飞行方向相反,逆风飞行。
风向的判断依据是气压差异状况和所在半球,若不考虑摩擦力,则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偏转90°,与等压线平行;若考虑摩擦力则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偏转一锐角,与等压线相交。
四、课堂练习
1、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月4日平均气温最高B、10月5日昼夜温差最大
C、10月6日最易出现霜冻D、10月5日恰逢冷锋过境
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做2-3题。
2、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
3、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
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④b处大气的保温效应差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4、下图中,符合南极大陆极地东风、南半球气旋、我国台风、我国江淮地区的伏旱示意图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④③②①D、②④①③
5、关于右图的错误叙述是()
A、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B、丁处的气压高于丙
C、若丙处气温为1℃,则乙处气温一般低于25℃
D、甲、乙、丙、丁之间形成的热力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读甲、乙两幅等压线分布图,判断下题。
6、有关甲、乙两点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点盛行西南风B、乙点盛行东北风
C、甲、乙两点风力大小相等D、甲点风力小于乙点
7、根据城市环流原理,上海市今后的造林重点区应在()
A、农村
B、近郊
C、郊区
D、市区
8、根据如图所示垂直剖面气压变化判定热力环流方向()
A、①→②→③→④→①
B、①→③→④→②→①
C、①→②→④→③→①
D、②→④→③→①→②
9.假设在北半球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内,风力的变化情况为()
A.风速变小,风向不变
B.风速变大,风向不变
C.风速加大,风向逆时针方向偏转
D.风速加大,风向顺时针方向偏转
二、综合题
1、右图是我国某地阴天和晴天
时气温日变化示意图,读后回答:
(1)表示阴天气温日变化曲线
的是(A、B),形成这种变化
的原因是。
(2)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天夜里?
。
2、读北半球因热力原因造成的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如图所示,回答:
(1)在A、B、C、D四处用箭头表示出热力环流的方向
(2)B地的气温比A地。
(3)C处气压比D处。
(4)高空的气压高低往往与近地面。
(5)若A在B的西方,则AB之间的地方吹风。
3、读下面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
①,②,
③,④。
(2)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
其方向是。
(3)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此时①与③的关系是。
(4)实际大气中的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此图表示的地区在(南或北)半球,理由是。
(5)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地,原因是。
五、能力提高
1、读“北京市某年3月8日和3月9日的气
温变化曲线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3月9日白天与黑夜的气温都比3月8日低
B、3月8日是晴天,3月9日是阴天
C、云层对大气不一定具有保温作用D、体现了云层对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
2、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等温线,其中表示7月份等温线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如图所示中数字表示的地区,七月份气温按由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图5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
回答4-6题。
4.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
A.4℃B.3℃C.2℃D.1℃
5.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6.图6中与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A.①B.②C.③D.④
图1示意某一等高面。
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回答7-9题。
7、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B.②或⑥C.④或⑧D.③或④
8、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A.③或④B.②或⑧C.③或⑦D.⑥或⑦
9、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六、课后学习反思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课标解析
课标: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掌握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重点理解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对气压带和分带分布的影响;重点掌握影响气候的五大因素和世界主要气候的特点、分布状况,并能够
阅读和绘制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示意图。
学会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判断气候类型。
二、主干知识点梳理
概念:
大气环流成因:
意义:
假设条件:
形成过程:
先是赤道与极地间的,再是,最后近地面形成了个气
压带和个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
移动:
随南北移动而移动。
北半球夏季移,冬季移。
成因:
对气压带的影响
亚欧大陆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1月
7月
北半球气压中心表现:
成因
冬季风向
夏季风向
东亚季风
南亚、东南亚季风
季风:
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
气候的影响因素:
、、、、等。
三、典题解析
1、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月。
图中
A处的气压名称,气候类型是。
(2)图中B盛行季风,附近洋流
名称为。
(3)图中C处盛行季风,此时洋
流呈时针方向流动。
(4)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
(5)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是。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是看图中的高低气压中心和风向箭头,以此来确定月份和相应的高低气压中心名称,并分析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
从图上可以看出,亚欧大陆为低压中心,风从印度洋、太平洋向大陆吹,可以判断出该图表示的是7月份。
再从印度所处的位置可判断其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印度洋海水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向东运动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东亚吹东南季风,附近为日本暖流。
答案:
(1)7月印度低压(或亚洲低压)热带季风气候
(2)东南日本暖流
(3)西南顺(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5)因东亚背靠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对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其热力差异明显,季风环流最典型。
2、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解析:
本题关键是选好“突破口”,如从甲、乙两处入手,比较困难,只有从60°处入手,仔细观察,该处有①②两支气流相遇,①气流爬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上,由此可见①气流是中纬西风,②气流是极地东风。
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三圈环流图是解题关键。
答案:
A
四、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四幅图表示极地东风,正确的画法应是()
2、当地球公转至轨道上的远日点附近时()
A、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B、亚洲大陆被亚洲高压控制
C、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D、印度盛行东北季风
3、假设黄赤交角为0°,下列气候类型不存在的是()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
4、读右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海昼短夜长
B、地球绕日公转速度较慢
C、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D、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5、有关右图所含地理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图表示的是7月份
B、此时蒙古高压势力正强
C、北半球此时昼长夜短D、塔里木河正逢汛期
6、关于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气压带基本成带状B、1月份,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海洋冷高压切断
C、7月份,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热低压切断
D、南半球气压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7、图所示为等压线图,a、b、c代表各线的值,其中a>b>c,若图中所示为北半球等压线,则甲乙两地风向和风力相比正确的是()
①甲处盛行偏北风②乙处盛行偏北风
③甲处盛行偏南风④甲处风力大于乙处
⑤甲处风力小于乙处
A、①②⑤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⑤
8、读我国福建某地等压面示意图,当图中高压强盛时,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里斯本正受到寒潮的袭击
B、北京地区沙尘暴天气频繁
C、北印度洋洋流自东向西流动
D、孟买进入多雨季节
读右图,回答9-10题;
9、下面的四幅图中,与右图中甲地
气候类型相符的是()
10、有关甲地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成因是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C、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D、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两岸
11、下列地区中,气候较为湿润的是()
①信风带的大洋东岸②信风带的大洋西岸
③西风带的大陆东岸④西风带的大陆西岸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
二、综合题:
1、读图所示,回答问题。
(1)图中A表示的气压中心叫做;该气压区域形成的气流运动形式叫做。
(2)图中以B为中心的气压区域叫做,它属于被分裂为块状的某气压带,该气压带叫做。
(3)请在图中标出甲地的风向;此时甲地盛行的气团叫做,在该气团控制下的地区的气候特点是;这个时期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2、读图回答:
(1)气候类型:
甲气候,
乙气候。
(2)甲气候区的气候特点:
夏季
,冬季。
(3)乙气候类型在世界上的分布规律是,形成原因是,气候特点是。
五、能力提高
1、如图所示阴影部分表示林地,空白部分表示均质裸地。
若此时反映的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的冬季情况,据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B、D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A、西北风和东南风
B、西风和东风
C、东南风和西北风
D、西南风和东北风
(2)下列是图A、B、C、D四点对应的四种等压面的画法,正确的是()
2、如图所示为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箭头气流方向,空间高度为对流层厚度,据图判断下列各题。
(1)设A、B、C、D四处的气压值分别为PA、PB、PC、PD,则()
A、PA>PB>PC>PD
B、PD>PC>PA>PB
C、PC>PD>PB>PA
D、PB>PA>PD>PC
(2)若C处气压中心位于北太平洋上,且达到强盛之时,下列错误的是()
A、我国北方农村正值使用沼气的最佳季节B、开普敦是多雨季节
C、南美洲温带森林枝叶繁茂时节D、日地距离大于150000000km
3.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判断,
图12中M地的气候成因及特征是
A.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B.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
C.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
D.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温和多雨
用模拟某一天气系统(见图):
在塑料合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
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
4.在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冷暖水之间
A.出现水平交界面,蓝色水在上B.出现水平交界面,红色水在上
C.出现倾斜交界面,蓝色水在上D.出现倾斜交界面,红色水在上
5.该实验模拟在天气系统是
A.气旋B.锋C.高气压D.低气压
6.该模拟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①没能模拟出主导气流的运动方向②没能模拟出成云致雨的天气现象
③没能模拟出冷锋与暖锋④没能模拟出冷暖空气的密度差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埃及的亚历山在、伊拉克的巴格达、我国的拉萨和上海四城市都位于北纬30°附近,但气候却有明显的差异。
7.判断下列表格中的“气温线与降水量柱
状图”,将亚历山大、巴格达、拉萨、上
海四城市的名称填写在相应的空格中。
气温曲线
与降水量
柱状图
城市名称
8.读“亚历山大等四城市位置简图”及“气温曲线与隆水量柱状图”,比较四城市的降水差
异,并分析其原因。
。
六、课后学习反思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一、课标解析
课标: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解析:
本节旨在使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锋面(包括冷锋和暖锋)、低压(包括低压槽)、高压(包括高压脊)等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及移动前后的天气变化;重点掌握影响我国和山东省的主要天气系统。
二、主干知识点梳理
概念:
。
锋
类型: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概念
天气圈
常见天气系统
雨区
天
气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举例
低压(气旋)
暖锋(反气旋)
水平气流
北半球
南半球
垂直气流
天气
示意图(北半球)
举例
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
三、典题解析
1、如图所示为1991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间环流形势(a)和降水量分布(b)图。
(1)a图所示的高压中心名称是。
此时我国北方地区通常的天气状况是,常出现的气象气候灾害有和等。
(2)b图所示,长江中下游最可能出现的气象气候灾害是,经常引发等灾害,反映了自然灾害的特点。
(3)如图a图中的高压系统加强,中心移动到江淮一带,则江淮地区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常会出现等气象气候灾害。
原因是。
此时我国华北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通常是等。
解析:
主要考查过程思维。
解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副热带高压在我国的移动过程以及相应的天气与气候变化状况。
当副热带高压控制南岭一带时,我国江淮地区进入梅雨季节,正是如图所示情况。
此时,我国北方夏季风还没有到达,但因为白昼时间变长,气温迅速上升,表现为干旱、多风、暖热的天气特征,温度上升促使农作物快速生长,需要大量水分,因此往往出现干旱灾害;而长江中下游则因为梅雨的持续性降水,有时也会暴雨频发,容易引发洪涝等自然灾害。
当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国江淮地区时,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此时北方各地容易出现暴雨和洪涝灾害;而长江流域,因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炎热干旱,出现伏旱。
答案:
(1)副热带高压(或夏威夷高压)晴朗干燥干旱沙尘暴
(2)暴雨灾害洪涝关联性(3)晴朗干热伏旱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盛行高空下沉气流,天气晴、热、干燥暴雨和洪涝灾害
2、阅读下列材料,探究分析北京、武汉2004年4月上旬天气变化的形成原因。
解析:
从表中天气变化资料分析,北京4月6日冷锋过境,武汉4月7日冷锋过境,绘出简易冷锋移动示意图,可以分析北京、武汉4月5日至4月8日所处冷锋过境前或过境后的位置。
总结:
锋面两侧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都有明显的差别,与暖气团相比,冷气团温度低,湿度小,气压高。
冷锋过境时,较重的冷气团插入暖气团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空气逐渐冷却,水汽容易凝结成云,如果暖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汽,会带来雨雪天气;如果暖气团干燥,冷锋移动速度快,出现大风,往往形成沙尘暴。
四、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所示四幅图中,表示冷锋天气的是()
2、右图是某地某段时间内气温和气压的变化曲线,该地在这段时间内经历了()
A、快行冷锋
B、慢行冷锋
C、暖锋
D、准静止锋
3、我国与冷锋活动有关的天气现象是()
①江准地区的梅雨②冬季的寒潮③北方夏季的暴雨④北方的春旱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某地云层加厚,接着形成连续性降水,两天后雨过天晴,气温上升,气压降低,该地是()
A、慢行冷锋过境B、快行冷锋过境
C、暖锋过境D、受准静止锋控制
5、赤道上没有气旋和反气旋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B、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C、没有地转偏向力D、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6、右图为北半球某地锋面气旋图(其中数值为气压值P1>P2>P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锋面甲为暖锋、乙为冷锋
B、①范围为冷气团控制,②为暖气团控制
C、甲锋降水在锋前,乙锋降水在锋后
D、甲过境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出现雨雪天气
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7-9题。
7、关于AO、BO两条锋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AO为冷锋,BO为暖锋
B、AO为暖锋,BO为冷锋
C、AO、BO都是暖锋
D、AO、BO都是冷锋
8、若空气中水汽比较充足,①②③④⑤⑥各处正处在降水过程的是()
A、①②B、①④C、②⑥D、③⑤
9、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周围气流呈逆时针方向B、乙地周围气流呈顺时针方向
C、甲地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大D、甲、乙两地海陆性质不同,形成气团性质不同
10、当上海地区出现图中的天气系统时()
A、该系统给上海地区带来狂风暴雨天气
B、上海阴雨连绵,出现梅雨天气
C、罗马温和多雨
D、潘帕斯草原温和少雨
11、当台风中心位于舟山群岛附近洋面时,上海市区的风向是(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二)综合题
1、
、读“某年4月5日8时地面天气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
(1)图中除C处为低压中心外,还有一处低压中心在附近,该低压中心气压的最低值小于百帕。
(2)此时日本九州岛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风速较,理由是。
(3)C、D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原因是
。
(4)图中A、B两锋面属于冷锋的是,理由是
。
(5)南昌此时吹风,未来的天气变化是。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2002年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其主题是“降低对天气和气象极端事件的脆弱性”。
该主题表达了对越来越频繁的天气、气候灾害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的强烈关注和加强对天气、气候的监测和预报,最大限度地降低天气、气候极端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减轻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社会的危害的愿望。
材料二下表是某年8月浙江舟山某地某日的气象观测资料:
时间
气温(℃)
气压(百帕)
降水(毫米)
风速(千米/小时)
12时前后
25
1002
10
30
18时前后
30
990
50
240
24时前后
27
1004
10
50
(1)我国主要的气象气候灾害有、旱涝和等。
(2)与材料二相对应的气压系统和天气系统分别是()
A、低气压、伏旱B、低气压、寒潮
C、高气压、伏旱D、低气压、台风
(3)该天气系统多形成于地区,其灾害主要由、和风暴潮组成,在季节影响我国的地区。
(4)在该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特点是()
A、狂风暴雨B、阴雨连绵C、高温晴好D、寒冷少雨
(5)该日18时前后上海的风向为()
A、东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
五、能力提高
下图是中纬度某地剖面示意图,
分析回答下题
1、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读相对湿度同温度的关系图,回答2-4题。
2、有关气温与湿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湿度从凌晨4时起逐渐增大B、湿度随气温的升高而降低
C、湿度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D、气温在正午12时达到最大值
3、该地可能是下列城市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气环境 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