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论文.docx
- 文档编号:3431234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8.89KB
数学论文.docx
《数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论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论文
“初中生数学主动学习方法与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科学知识正以前新未有的速度剧增。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渐明显,知识的激增和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学生在学校里获得的知识、技能等日益显得有限和陈旧,必须要求他们走出学校后能通过自主学习来不断拓展知识和技能,以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身价值。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师们为了更好进行数学教学,多管齐下,积极引导,重视学生主动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积极进行"互动生成教学"、"学法指导"、"分层教学"等课改课题研究,改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努力拓宽学生数学知识面,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许多教师积极开发课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切实深化数学科课改工作,从而力求达到下列目标:
1.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师的数学教学素养。
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课改队伍,培养一批研究型的教师。
2.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的本领。
3.促进教材发展,有效实践新课程。
通过课程专家、数学教材编写专家、实验老师的密切接触互动,努力使教师成为新课程的执行者、创造性使用者与开发者。
4.促进学校文化的发展,形成校本教研的开拓创新氛围。
通过个人反思、同伴交流与专家引领,使校园充满着生动、热烈、有效的教学教研气氛。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将包含下列几个方面内容:
1、互动生成策略---弹性备课,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互动生成策略,是指实际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关注学生的自主建构,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一种策略。
1)弹性备课---加强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力度,使教师在设计中就有结构意识,形成弹性化方案,思考师生活动的合理配置与目标。
要求教师对学生学科知识有着深刻、完整的认识和把握,对自己设计的方案、思路、目标、过程在课前就娴熟于心。
2)动态生成---上课教师要学会倾听,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生成性的智慧有敏锐的感觉,并及时做出合适的应答,包括评价、追问、启发、判断、组织等。
教师不仅要把学生当作“主体”看待,还要把学生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
2、学法指导策略---授之以渔,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法指导策略,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自觉渗透学法,积极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方式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转变的一种策略。
例如,如何设定目标,如何预习,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何复习等等。
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可以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目标定位法---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所以,要学习好,首先要为自己设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的努力方向,能有效激励学生学习。
2)主动预习法---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心可独立地进行自学,并做到初步理解新课内容,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学习方法。
3)积极思维法---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悟,有悟才能进。
在做好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目的性往往比预习的要强。
因为预习中不仅会初步明确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而且更会遗留一些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这是学生会带着解决问题的渴望,走进课堂。
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能更为主动灵活地学习思考。
4)积极复习法---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5)独立作业法---独立浊也使学生经过自己头脑的独立思考,自觉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的过程。
6)课外拓展法---课外拓展学习活动(包括阅读课外书籍和报刊、社会调查、竞赛活动等)是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的灵活运用,学生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积蓄,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
以上六种学习方法,是学习过程中的几个环节,他们前后呼应,环环相扣,
层层推进,彼此紧密相连。
但是方法的学习时的有个过程的。
因此,摘引导学生运用上述方法的时候,岂不不要要求过高、过急,不要脱离学生的实际,应注意按每个学习环节的要求,循序渐进,逐步渗透。
3、分层教学策略---尊重差异,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分层教学策略,是指教学中,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教师有求区别地制定教学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促使每位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的发展取得一种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首先对国内处已有的自主学习理论和成功经验进行概括和梳理,同时对我国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说明自主学习在英语阅读中应用的迫切性、必要性。
其次,根据理论和实践,从中归纳总结出一套自主学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模式。
第三,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实验。
最后,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出这一模式的有效性。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涉及对已有自主学习研究文献的分析、数学现状研究、自主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指导等主要过程,因此,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手段和方法,在研究的不同阶段,本研究将分别彩如下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方法
以各种客观的现实材料和已有的理论材料为研究起点,借助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对教育现象背后隐含的本质和规律,以一种理论体系的方式来加以反映。
2、调查法
编制中学生学习自主性调查阅卷表,为后继实验研究提供一个科学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指标,弥补当前相关的教学实验中仅仅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评价指标的不足。
3、测验法
本研究将使用学绩测验和能力测验两种形式,具体说来,运用学绩测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自主学习在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变化情况;运用能力测验的目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测验,是为了考察在自主学习运用数学教学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否有明显的变化。
4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就是这样一种通过研究个体反映总体的方法。
它是以某个具体的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解剖麻雀的方法,考察其具体的状态、发展变化的过程,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作为研究相同、相似或相对的问题的范本或借鉴。
这样被考察的具体单位就是一个个案,它可以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包含若干人数的特殊群体(这时候整体就形成了一个个案);它也可以是一种事物,如一所学校,或者一种特殊的现象,如一所学校的某项教育措施。
从研究手段上来说,个案研究其实就是一种调查研究的方法。
好的个案研究应具备如下特征。
⒈典型性。
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全面反映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或事物发展趋势的特殊个体。
典型可区分为一般性典型、特殊性典型、全面性典型、先进典型、落后典型等等。
个案研究的典型性就是要通过对该个案的调查研究,找出它与同类事物共有的一般规律,通过个别认识一般,实现从个别到一般的飞跃。
⒉深入性。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通过深入的解剖和分析,搞清楚典型个案的方方面面,事情的来龙去脉,问题的前因后果,就可以对一系列问题有集中的了解,从而为同类的人和事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要做到深入,关键是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和细致的作风。
比如,有这样一份研究报告,“‘老拐子’的故事:
一份关于恐吓教育法的研究报告”,就要从什么是“老拐子”,“老拐子”的作用及其机制,成人采用“老拐子”进行恐吓教育的动机与实质,恐吓教育法的文化渊源,恐吓教育法对儿童产生的影响,如何改变“老拐子”式的教育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的挖掘。
⒊有借鉴意义。
个案研究的目的就是从个别提升到一般,以个别指导一般,即使是负面的特殊个案,其研究的目的也是要给人提供经验和教训。
实施个案研究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⑴要排除主观干扰。
典型个案的选择往往会受到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干扰,因而不好把握;典型个案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也只具有相对的含义,此时此地的典型换到彼时彼地就不一定是典型了。
⑵不要轻率地将结论推及总体。
不管怎样,个案研究考察的毕竟只是同类事物的局部,其研究结果富有代表意义但绝不能代表全部,所以不能轻率地将结论推广到全体。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的设计
1、第一阶段:
2007.3—2007.12为研究前的准备阶段。
①组建课题小组,论证课题价值,申报课题;
②完成课题研究方案(开题报告),让方案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
③确定实验研究对象,完成实验前的测试;从理论上对自主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培养的途径作初步探索;
④开展研究人员的培训活动。
2、第二阶段:
2007.12—2008.12为实验研究阶段,原则上按本方案实施研究。
①将研究内容进行分工,并落实到具体个人;
互动生成策略---姚庆华,朱春妹
学法指导策略----王玉凤,朱威,胡伟,王海丽
分层教学策略---王少荣,蔡玉莉,张丽丽
②按本课题研究方案的要求有序地开展研究;
③在实验研究中注意资料、数据多方收集和整理,每次研究活动均有详细的记载;
④在研究过程中要及时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讨会,经验总结会,以及上好示范课,以便及时总结,有效地为下一步工作进行正确地决策。
3、第三阶段:
2008.12—2009.9为结题阶段。
本阶段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汇总,从中总结出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任务是否完成,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方法是否恰当,研究的成果是否科学等等。
在分析、研究中,实事求是写出课题实验研究结题报告和实验研究工作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形式预期成果
1、 课题实验总报告;调查报告。
2、 具体研究成果展示:
①校本阅读教材,系列研究分报告、论文、资料库;
②实施案例和课例集汇编;
③公开教学汇报、课堂教学实践视频实录;
④各类论文、经验总结等各种文字材料;反映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情报资料汇编;以及围绕本课题研究获得的各种荣誉奖励等。
《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一、 课题提出背景及重要意义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出台的今天,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的旧观念仍然影响着一部分教师。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时代的呼唤,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处于课程改革的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初中数学教学要领悟改革的真谛,顺应改革的思路,以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课标》的精神为指导,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改革课堂教学,探寻一种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我校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受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存在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的现象,妨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为此我校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并逐步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出发,选择了此课题研究,要求以科研为先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鉴于以上认识,我们于2006年9月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递交了《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申请报告,于2006年10月份被正式批准立项,确定为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重点课题,我们认为,这一课题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实现自主学习方式的主体当然是学生。
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只是作为教师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教师是通过学生来实现教学目标的,因此,真正的课堂主体不是学生,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被动的,无论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学生并不能改变这种教学方式。
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地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感受到自己的权力、自由。
未来的强者是会不断汲取知识,勇于开拓创新的人。
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需要。
因此,引导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优化学习过程,比掌握学习结果更为重要。
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中就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实现由被动受知向主动学习转变,使其乐学善学,并为其终身学习和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
符合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旨在促进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中发展。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
”教会学生学习不是一个口号,而是教学的指导思想,更是一种教学目标。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做到动力系统和情感系统,智慧系统和行为系统的有机整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各学科的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3、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就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这过程中,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探索,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整体优化,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课堂教学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课题的实施就是要促使参加课题研究的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方面有明显的提高,逐渐成为教育科研和实践的带头人。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内容和主要方法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来自: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和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要求。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探索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途径、内容及评价标准;探索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途径及措施。
构建课题研究的有效机制及管理体系。
课题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
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
三、课题实验基本结构
问题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运用——拓展创新——评价体验。
问题情境:
创设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欲望,同时是学生明确探索目标。
自主探索:
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索的问题,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也就是说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合作交流:
学生在个体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互通独立地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小组相互讨论、分析与交流,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与全面,最后形成共识,进一步归纳、验证,形成数学结论。
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实践运用:
将探索学习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要特别关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关注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拓展创新:
通过发展性、开放性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评价体验: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探索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让他们体验成功,有成功感,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四、实验的策略
1、激活性策略。
首先,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消除探索学习的恐惧心理,有一个心理安全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探索与创造之中。
其次,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探索学习的潜能,激励学生探索学习。
2、研究性策略。
要为学生提供利于观察与实践、猜测与验证、收集与处理、选择与判断、推理与交流等可探索的研究性学习材料。
3、弹性学习的策略。
适时放权,适时启发。
努力实现“两个凡是”:
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
教师作为引导者、指导者、基本任务是适时启发诱导;学生作为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学习新知识。
4、开放性策略
讲究探索时空的开放性,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
倡导课外的探索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使学生从中体验数学的应用意识和数学的实际价值。
五、实验过程
1、2010、9——2010、12准备阶段,搜集有关材料,前期实验阶段,初步探索一些适应教学实际、可操作的方法。
2、2011、1——2011、3中期实验阶段,汇集资料,设计多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
3、2011、4——2011、9后期实验阶段。
总结研究成果,汇编资料,完善研究报告,总结模式。
六、课题组织成员及开题时间
1、课题组织成员
组 长:
宋莉娟
组 员:
宋勃发梁志红 张建东 马银生 王彩云 邢有亮
2、开题时间:
2006年9月20日
七、实验保证
1、人力资源管理
开题之前,教导处组织得力教师进行课题有关问题的调查研究。
开题之后,学校成立了课题组,对参与这一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严格把关,将业务能力强、有教学研究专长的教师宋勃发、吸纳为课题研究成员。
并对人员进行培训,分工负责。
定期交流,使课题组人力资源稳定有力,保证课题的研究。
2、加强实验过程管理,强化实验过程监控,坚持定期召开实验交流会,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请专家诊断会等。
3、经费的管理
学校支持和教师自筹资金作为课题组研究经费,保障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学校提供图书资料、音像资料、实验设备等。
本课题组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大力关心支持下,人力和财力、物质和技术均得到充分保障。
《初中生英语预习能力养成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新疆精河县初级中学英语课题组执笔田庆能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
一位哲人曾说过:
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预习则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学的过程。
因此,预习是上好英语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然而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60%以上为农村和打工子女。
打工家庭的流动性大,条件较差,孩子没有安静的学习空间,家长为了生计忽视了孩子的学习。
农村的父母文化素质相比较低,半年忙碌半年闲,忙时顾不了孩子的学习,闲时很多家长忙于“摞长城”、“斗地主”。
子女在性格、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与城镇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加之我校的生源来自三所城乡小学,小学英语开课不足,重视不够等因素,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这些因素都对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有较大的影响。
仔细审思我们的教学,也存有以下问题:
1、预习目标不明确。
课前教师下发预习学案,布置学生循案学习,而事实上对学生该预习什么、怎么预习、为什么要预习,并没有仔细琢磨,当然也谈不上布置明确的预习任务,只是让学生通过看教材,完成几个简单的填空,预习质量怎样,无从知晓。
甚至学生是否预习,教师也没有办法落实,更无法对学生的预习进行反馈。
2、预习内容单调。
布置学生预习时只要求通过看教材,完成简单的预习学案内容,而不要求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其他资料。
预习时没有针对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归纳,更没有来自与生活的链接。
因为预习内容单调,使得预习缺乏针对性,制约了学生的思维。
3、预习形式缺乏变化。
教师布置学生预习,内容基本是旧知回顾和新知预习两部分内容,形式一般也是填空题与思考题,较少涉及质疑问难和开放性问题,更谈不上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来带动或促进预习。
这种预习既没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也没有灵活多样的形式,学生缺乏兴趣。
这种预习,教师是设置式样,学生是应付了事,收效甚微。
4、预习缺少方法指导。
预习也是一种学习活动,既然是活动就要有方法的指导。
学生预习的内容涉及到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组成与结构、元素化合物等,不同的内容都有自己的预习规律,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形式,就预习的内容、预习的方法、预习的方向等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使学生形成自学能力,以后遇到同类知识就可以自主独立预习。
所以我们大多数的学生的学习活动以被动接受居多,主动参与不够,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基本的预习习惯,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探索知识,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二、课题的实施意义
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课前预习,对学生学习英语有着积极的意义:
1、《新课程标准》提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英语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而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习,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讲课前学生先行自学的一个阶段。
(1)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复习、掌握一些旧有的知识,初步认识知识的构架和网络,为完成由旧到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迁移奠定基础。
也就是说,课前预习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掌握新知识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
(2)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
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
(3)通过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
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预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长期坚持便形成习惯,它不仅是学习的第一步,更是成功的起点。
预习阶段最能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学习的精神。
其最大的好处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习惯,同时也为老师上课做好准备。
正如乌申斯基所言:
“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一生所储存的资本,这个人一生便享用它的利息。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发现学习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积极创导的发现学习法,是让学生按教师提供的材料自己探究和主动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相应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
这种学习法其实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预习阶段应经常使用。
长期运用此种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自主走进学习,独立去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始终保持一颗敏锐的心面对学习。
2、建构主义学习观:
学习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加工而建成的。
由此可以看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这里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也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或重组。
预习可使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使学生对新知在思想上有所准备;能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教材中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同时又起到巩固旧知的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
3、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主体的、能动的。
学生是个性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
学生成长关键在于自身的积极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
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