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特有的短语形式.docx
- 文档编号:3429051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5KB
成语特有的短语形式.docx
《成语特有的短语形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特有的短语形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语特有的短语形式
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特有的短语形式。
成语语义形象感鲜明,将“象、言、意”完美融合,将其用于创作,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提高作品的层次和人们的审美情趣。
成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就目前语文教学中成语教学部分的教学方式,本文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1 汉语成语的确定及其范围 成语是汉语中特有的短语,是具有特定内涵的约定俗成的语言。
对于它的界定,至今学术界仍众说纷纭,尚无明确定论。
主要分歧在于成语和惯用语之间的划定。
刘叔新先生认为凭借“表意的双层性”可以区分成语和惯用语,并认为 “穿小鞋”、 “碰一鼻子灰”和“三长两短” 、“七上八下”、“甚嚣尘上”等都具有成语的资格。
而目前国内有学者则认为它们属于惯用语范畴,周荐认为,“穿小鞋”等之类常被人们视为惯用语的单位实际上应属于词,而“三长两短”、“七上八下”、“碰一鼻子灰”等俗语单位为惯用语。
2 成语是汉语的独特的组成部分 成语是汉语的一大特色,是汉语独有的语言,其他民族的语言中是没有成语的。
汉语是世界上独有的表意性语言,而成语又是汉语中最璀璨的明珠。
它浓缩了历史,融进了文化,经过了千百年的演变而形成丰富。
可以说,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都包涵在浩瀚的成语之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
它的独特性在于:
第一,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
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
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
各朝各代的文化和历史保存在成语之中,这使成语具有各朝各代鲜明的文化特点和时代特色。
熟知成语典故之人,一读到成语,那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就鲜活生动的再现眼前;对历史不太熟悉之人,也会明白成语中引申的内涵。
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给人的教育启迪,通过成语这种方式,就把它的精神实质流传了下来。
第二,成语用它强烈的情感、价值观和鲜明的形象感向人们传递细腻而准确的信息。
成语中有褒有贬,扬善抑恶的价值取向十分明显。
有些抽象的感情、概念,用语言很难描绘,但一个普普通通的成语,就可以把人的感受完整而准确的表达出来,这是成语特有的魅力。
比如“哀声叹气、哀哀欲绝、哀思如潮”就把人悲痛的感觉栩栩如生的描绘出来; “目中无人、昂首向天、昂首阔步”就把一个人的骄傲自大活灵活现的刻画了出来;“三顾茅庐”表达了刘备的求贤若渴;“鞠躬尽瘁”表达了诸葛亮为国操劳的精神。
仁、义、礼、智、信等这些具有重要内涵的概念,在成语中都有形象和生动的表述。
成语是包罗万象的,任何事物都有相应的成语准确的表达出来。
3 汉语成语产生的原因 语言是思想和文化的载体,没有语言就没有文明、就没有智慧和创造,就没有一切。
成语的产生形成,和汉语的特点有直接关系。
古汉语文字洗炼、惜墨如金、高度提炼,这是成语产生的原因之一。
古代的文人墨客喜欢作诗,习惯用诗歌这种艺术形式言志抒情,而诗歌创作有着很严格的韵律要求,要求文字非常精炼,在严格的韵律下,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情感和最大的内涵,因此古人在诗歌的创作中,产生了大量的成语。
如“煮豆燃箕”、“老骥伏志”、“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成语,都来源于诗歌。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神传文化。
释、道、儒三教交相辉映,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石。
所以,三教思想在成语中都有大量的反映,是成语的主要来源。
中华文化中,儒教是主流,读书人也称儒生。
所以,反映儒家思想的成语是最多的,体现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的成语俯拾皆是,数不胜数。
反映佛家思想的成语也很多,如“大彻大悟”、“三生有幸”、“顽石点头”、“天女散花”、“回头是岸”、“明心见性”、“慈悲为怀”、“指点迷津”等成语,都是反映的佛家思想。
反映道家思想的成语也不少,如“水滴石穿”、“清静无为”、“鲲鹏展翅”、“道法自然”、“弄玉吹萧”、“上善若水”等等。
三教思想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大大丰富了成语宝库。
小学成语趣味教学法
古人云:
“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
”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教学的首要任务。
那么,小学成语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以下几种方法值得尝试。
一、动作表演法
主要使用形体语言展示成语内涵。
对一些富于表演性的成语宜用此法,如牛头马面、闻鸡起舞等。
动作表演法可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选人表演,其他人猜。
如牛头马面、闻鸡起舞的成语,事先教师辅导四位学生分别表演成语中的一个字,四人的表演连接在一起即能表达出该成语的内涵。
另一种形式为先让学生揣摩成语的内容,再根据其意进行恰当的动作表演,即自已揣摩,自已表演。
二、图画展示法
主要是根据成语内涵用漫画(简笔画)的形式将其意展示出来。
例如成语坐井观天,可画一口井,井中一个人仰头张望,为加强形象性,井上上空画几朵飘荡的云。
此法可同样采用两种方式进行:
一是教师出示相关的图画,让学生根据其意说出成语;二是让学生根据成语的内涵,自已用图画表达出来。
三、故事讲解法
有些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或寓言故事等,这类成语教师事先可声情并茂的讲述这些故事内容,然后要学生说出该成语。
再在此基础上以竞赛的形式激励学生复述本成语的故事。
如指鹿为马、程门立雪等。
这一教法既能陶冶学生情操,又利于学生的口头训练。
四、动画展播法
即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播放成语动画片。
这也能有效的刺激学生,而且,利用图声并茂的形式能强有力的展示成语的内涵。
如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教学时,教师可隐去标题,直接播放成语动画片,播完后再让学生说出该成语。
也可教师事先讲解该成语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观看动画片。
但使用此法要注意一点,即每次不宜播放三个以上的成语动画片,否则易造成学生的疲劳,影响教学效果。
五、成语接力法
此法主要指让学生进行成语接力游戏,即老师先讲一个成语,要求学生以老师所讲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作为自已所讲成语的第一个字。
如指鹿为马——马到成功——功成身退——退避三舍——舍己为人——人见人爱——爱不释手——手到擒来等。
此法可在小组间展开竞赛。
此法主要巩固所学成语,但只宜在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成语的基础上进行。
成语因其具备简洁精辟的形式、形象生动的文字、深厚丰富的内涵等,故在教学中应该特别重视。
实践证明,以上教学不仅能使学生陶冶情操、丰富词汇、积累知识,而且,也利于开拓思维。
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
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
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
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
汉语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22222
摘要:
调查表明,小学生在成语的语音、书写和使用等方面存在一些偏误。
了解这些偏误,有助于了解当今小学生成语掌握与运用的实际水平,对小学成语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小学生;成语能力;偏误分析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志码:
A
2004年5月17日《安徽日报》刊登了薛来彩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小学生语言贫乏令人忧》。
文中提到他参加某市的一次作文竞赛的评选工作,发现其中一篇700字左右的初中生作文竟用了20个“十分”,如“天气十分好”、“母亲对我十分好”等等;不少文章整篇所使用的词语都非常简单,毫无文采可言,更别说使用一些生动的成语、俗语和个性化的语言了;而且,参加竞赛的都是各校推荐的所谓“好学生”。
另有一位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对50篇以“我的一天”为题的学生作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学生所使用的词汇不超过200个,有的通篇都是“热死了”、“烦死了”、“高兴死了”等等,语言贫乏,内容简单,而且词不达意现象较为严重。
在2005年的高考中,广东考生的作文获50分的不足7%;一些学生照抄某些流行歌曲的歌词或作文说明中的文字了事,而在古文翻译题中竟有1万多人得零分;在一道采用比喻手法仿写句子的试题中,有25%也就是10万多考生得零分。
江苏省扬州市一位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育的老师对媒体说,他大学三年级的儿子,文字水平差得让他这个当语文老师的父亲蒙羞,因为一则百余字的申请书,竟有28个错别字。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诸多迹象表明,目前有很多学生,包括小学生、中学生甚至大学生都患上了“语言贫血症”。
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各级各类学生的语言能力,需要社会、学校、家庭、教师、学生以及所有语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小学作为人生正式受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对提高人的语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成语是我们民族语言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是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形式精炼,内容丰富,表现力强,适用于各种语体。
在谈话、演讲、写文章时恰当地使用成语,一方面可以突显汉语在语义表达和语音上的特点,另一方面还可以使所用的词汇显得丰富多彩。
如果在小学阶段,就注意提高学生的成语积累,增强他们的成语运用意识,对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一定大有裨益。
鉴于以上原因,本文以人教新版小学语文教材1-10册中的成语为考察材料,以安徽省安庆市枞阳中心小学的424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希望通过调查他们对成语语音、形式、意义及应用的掌握,了解当今小学生的实际成语水平以及他们在成语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偏误,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成语提供一些建议。
一、被试情况与问卷设计 为了了解现在小学生的成语能力,我们以安徽省安庆市枞阳中心小学三、四、五年级共六个班424名学生作为被试,每个年级两个班,三年级每班72人,四、五年级每班70人,各平行班水平大抵相当。
本次问卷的目的在于考察小学生对课本中出现的成语的掌握情况和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各年级的考察范围以低一年级学过的成语为主,同时包括本学期学过的部分内容。
问卷由四大题组成。
第一题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成语语音的掌握,要求给成语中加点的汉字注音,加点的字有多音字,也有形体比较复杂的字。
三年级的问卷中包含46个成语50个加点汉字,四年级的问卷中包含44个成语50个加点汉字,五年级的问卷中包含32个成语40个加点汉字。
第二题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对于成语书写的掌握,题型是把成语补充完整。
三年级的问卷中包含49个成语50个空格,四年级的问卷中包含50个成语50个空格,五年级的问卷中包含80个成语80个空格。
为了了解成语的意义和语法结构对学生掌握成语是否存在影响,本题三个年级均设计了A、B卷。
A卷中的词语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譬如相同结构的成语排在一起、描绘同类事物的成语排在一起、与数字相关的成语排在一起。
B卷中选用的成语与A卷完全相同,只是打乱了A卷的排列顺序。
第三、四题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成语意义的掌握情况和运用情况。
第三题要求学生从第一题中自由选出若干个成语写一句完整的话。
三年级要求选5个,四、五年级均要求选6个。
第四题是要求学生从第二题中自由选用若干个成语写一段话。
三年级要求选6个,四年级要求选8个,五年级要求选10个。
前两题中选用的成语既有来自课文的,也有来自非课文的。
二、问卷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424份,共回收有效问卷424份。
据各班语文老师反映,此次问卷基本能反映被试的真实水平。
1.成语语音掌握情况分析 对问卷中第一题的答题情况进行统计以后,可以看出,从三年级到五年级,不及格学生的比例逐渐增大,分别为2.78%、12.14%、23.57%。
三年级由于所测内容以一、二年级所学内容为主,成语绝对数量不大,所以不及格比例较小,越往后,需要掌握的内容越多,学生的学习任务越重,不及格的比例明显增大。
值得注意的是,本题四年级的优良率为37.86%(80分以上为优良,60~80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及格),远远低于三年级的65.97%和五年级的54.28%。
估计主要原因是进入中年级以后,成语数量猛增,学生一时无法完全掌握。
五年级学生的优良率超过了50%,但不及格的比例也较三四年级大了不少,说明随着识字量、词汇量的增大,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较为严重。
此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做好复习巩固工作。
2.成语书写掌握情况分析 第二题中,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不及格的比例分别为11.27%、12.86%、11.43%。
三年级的不及格比例高于前一题中不及格的比例,这说明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写汉字仍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
四年级学生的掌握水平和第一题相当。
五年级学生的不及格比例远远低于第一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年级学生在成语书写方面的掌握情况可能要优于成语语音的掌握。
三、四、五年级本题的优良率分别为38.19%、37.14%、48.57%,均低于第一题的优良率,说明就学生整体而言,对成语书写的掌握情况没有语音情况好。
3.成语运用情况分析 从问卷结果看,各班第三题的答题情况均明显优于第四题。
三、四、五年级第三题的优良率分别为50.69%、56.43%、71.43%,大大超过了第四题的36.81%、39.29%、29.29%。
毕竟,写一句话要比写一段话容易。
写一段话要考虑围绕中心、要注意内容的前后照应等等,选择成语的范围相对来说要窄一些。
从三年级到五年级,第三题的优良率呈增加趋势,说明随着年级的增长,自由选用成语造句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
从学生所选用的高频成语中,能看出学生选用成语的三个倾向:
(1)选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成语 学生经常选用与生活关系密切的成语。
譬如描写人的动作、神情的,如自言自语、蹑手蹑脚、摇头晃脑、垂头丧气、得意洋洋、欢蹦乱跳、和颜悦色、大惊失色、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等等;描写人的心情的,如恋恋不舍、闷闷不乐、垂头丧气、焦急不安、提心吊胆、兴致勃勃、兴高采烈、情不自禁等等;描绘自然环境的,如阳光明媚、景色宜人、山清水秀、一望无际、绿草成茵、风雨交加等等。
对于这一部分成语,他们有较为丰富的感性经验,使用时正确率也比较高。
(2)选用能从字面部分地推出整体意义的成语 大部分成语的意义具有两重性,即从字面上不能推出整个成语的含义。
有些成语如九牛一毛、坐井观天、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即使每个字他们都会读,会写,也不代表他们能正确理解并运用这些成语。
但也有部分成语的意义从字面就可以推测出来。
譬如不约而同、不假思索、一望无际、一举两得、高楼大厦、应有尽有、人山人海、回味无穷、专心致志、毫不犹豫、鸦雀无声、多姿多彩、五彩缤纷、丰富多彩、小心翼翼、一举两得、争分夺秒、相提并论等等。
学生运用时,选用后一类的成语较多。
(3)对复杂的成语采取回避策略 第一、二题的成语中,既有包含复杂字形的成语,也有包含深层意义的成语。
这两类,学生选用的很少。
此外,来源于神话寓言、诗文语句的成语也较少选用。
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相对来说字形简单、意义简单的成语。
三、小学生成语偏误分析
(一)成语语音偏误分析 小学生在掌握成语的语音方面出现错误,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1.一些字不属于常用汉字有些字例如“娲”、“栩”、“遐”、“迩”、“帷”、“幄”、“唳”、“椟”、“裘”、“踌”、“躇”等,不属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3500个常用汉字范围之内。
这些字在课本上出现次数不多,平时使用频率也较小,所以学生容易遗忘。
2.受方言影响
(1)舌尖前音(z、c、s)与舌尖后音(zh、ch、sh)混淆:
“满载而归”的“载”、“咫尺为邻”的“咫”、“崇山峻岭”的“崇”、“灯光闪烁”的“烁”等等。
(2)前鼻音与后鼻音混淆:
“山崩地裂”的“崩”、“风景如画”的“景”、“五彩缤纷”的“缤”、“人声鼎沸”的“鼎”等等。
(3)鼻音(n)和边音(l)混淆:
“层峦叠翠”的“峦”、“坚韧不拔”的“韧”等等。
3.不能确定多音字在具体成语中的正确读法“轻重倒置”的“倒”、“秋收冬藏”的“藏”、“喷薄欲出”的“薄”、“调虎离山”的“调”等汉字有多种读音,学生拿不准在这个具体环境中,应该读哪一个音。
4.形声字中声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新版教材很注意发挥形声字的声符在认识生字时的作用,但是由于语音演变、字形变化等各种原因,相当一部分形声字的声符读音与该字读音有一定的差距,这给学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把“皓月当空”的“皓”注成“告”音、“千里迢迢”的“迢”注成“召”音、“欣然怒放”的“欣”注成常用的“掀”音、“锲而不舍”的“锲”注成“契”音等等。
(二)成语书写偏误分析 成语书写形式方面出现错误,主要原因如下:
1.同音字互相替代:
“小题大做”的“做”与“作”、“奇形怪状”的“状”与“壮”、“不可思议”的“议”与“意”、“提心吊胆”的“吊”与“掉”、“专心致志”的“志”与“致”等。
2.形近字引起混淆:
“目不转睛”的“睛”与“晴”、“神秘莫测”的“测”与“侧”、“南辕北辙”的“辙”与“撤”、“迫在眉睫”的“睫”与“捷”等。
3.形体复杂导致错误:
“和蔼可亲”的“蔼”、“学问渊博”的“渊”、“黯然神伤”的“黯”、“翻来覆去”的“覆”等,这些字笔画较多,大部分也不在3500个常用汉字之列。
学生会出现缺笔、缺部件、形近部件替换、同音字替换等情况。
4.平时接触较少记忆不清的:
如“夸父逐日”、“头头是道”、“舍本逐末”、“枉费心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等等,这些成语平时很少接触到,最后一个成语,很多学生受“尺、寸”表长度的影响,很多补充成“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三)成语运用偏误分析 分析学生使用成语错误的实例,我们发现,学生的偏误主要表现在如下十个方面:
1.使用成语的本身指代意义 成语在句子中体现出来的不是成语的意义,而是指这个成语本身。
例如:
你知道“春华秋实”这个成语的意思吗 又如:
我不理解“画龙点睛、里应外合、运筹帷幄”这三个成语的意思。
实际上,在指成语本身的时候,任何成语都可以代入上述两个句子。
2.类比失当 例如:
美丽的花朵争着要人们摘呢!
就像百鸟争鸣。
又如:
这里边的知识就像万丈深渊!
3.提取了事物的其他特征 例如:
春雨像九牛一毛。
(此处该生的本意是比喻春雨的细密,而牛毛本也有细密的特点。
) 又如:
他费了九牛一毛之劲,终于看完了。
(此处该生的本意是表达费力的程度就像在“九牛”里寻找“一毛”。
)4.提取了成语的部分含义 例如:
我来到风尘仆仆的垃圾堆,小心翼翼地丢下垃圾就回去了。
又如:
放学了,他们俩同归于尽地回到家。
还有:
在家里,爸爸最辛苦,日夜兼程地工作着。
这三句分别提取的是“风尘、同归、日夜”等词语的含义。
5.提取了成语的字面含义 例如:
我们迷路了,怎么办头头是道,该往哪里走呢 又如:
我们奔流不息地跑,玩得不可开交。
6.对象用错
例如:
公园里有琳琅满目的花草。
(“琳琅满目”多用于修饰商品、书籍或工艺美术品等。
) 又如:
小华的成绩所向披靡。
(“所向披靡”多用于军队的战斗或个人的比赛。
) 再如:
北京的夜晚金碧辉煌。
(“金碧辉煌”多用于修饰建筑物及其陈设。
)7.忽视了成语的感情色彩 例如:
我有一个两岁的弟弟,他非常可爱,喜欢指手画脚。
又如:
老师对他百般呵护,拔苗助长。
“指手画脚”、“拔苗助长”都是带有贬义的成语,用在这两句中不合适。
8.重复和堆砌 例如:
今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晴天;看着皓月当空的天空,感觉已经筋疲力尽了;我站在长城上向下看,到处都是崇山峻岭的山。
又如:
我们争分夺秒、不假思索地整理好自己的书包,来到人山人海、鹊桥相会的大剧场;他在学习中坚持不懈、横行霸道地闯过了许多困难;商店里货物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灯红酒绿。
前三例是成语与句内其他词语重复,后三例是在一个句子中堆砌两个或多个成语。
9.形近成语引起混淆 例如:
黄山的风景真美呀,我锲而不舍地离开了黄山;这条小河一丝不苟地向前流淌;这时,弟弟从抽屉里拿出了那本书,小明庞然大物,原来是他拿了呀。
“锲而不舍”与“恋恋不舍”、“一丝不苟”与“一刻不停”、“庞然大物”与“恍然大悟”三组成语中部分组成成分相同而误。
10.句子组织有误 例如:
他们把葡萄满载而归才回家;我一直在思考那道题,连妈妈喊我都废寝忘食了。
“满载而归”、“废寝忘食”可以用于上述两个环境,但在句子组织方面却出现了问题。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小学各年级教材中,精读、略读、选读课文加起来超过了300课,五年制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
按说在如此的阅读量的基础上,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应该基本可以过关。
但为什么很多学生小学毕业了,可无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用来用去都是一些干巴巴的、毫无文采的词句昵这不由人不深思。
我们认为,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不善于利用成语、俗语、惯用语等语言材料。
虽然本次问卷只是针对安徽省安庆市枞阳中心小学的部分学生,由于地区差异、教学水平、个体独特性等诸多原因,不能认为本次问卷完全反映了当今小学生的普遍成语水平,但是作为一个样本而言,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大致地了解小学生的成语能力以及他们在学习成语、使用成语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少偏误的产生,由此也可以减轻学生的词语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成语运用水平和语言应用能力。
越汉成语对比研究
蔡心交
【摘要】:
“成语”是既与词、名言、警句相区别,又与俗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等熟语相区别的语言文化单位。
今人所谓“成语”之义,可以周祖谟先生1954年《汉语成语概说》中的界定为代表:
“成语就是人民口里多少年来用的定型短语或短句。
其中大部分都是从古代文学语言中当作一个意义完整的单位承续下来的。
……成语的结构是固定的,一般都是四个字。
它是相沿已久、约定俗成的具有固定性的东西,所以称为‘成语’。
”随着人们对成语认识的逐步深入,对成语研究的领域也不断扩大。
关于成语的研究可以分为成语的整体性研究、成语的语音研究、成语的结构研究、成语的释义研究、成语的语源研究、成语的运用研究、成语的文化研究、成语和其他熟语的比较研究、专书成语研究、不同语言成语的对比研究等。
其中,双语或多语的成语对比研究相当少,特别是汉语成语和越语成语之间的对比。
因此,我们想为成语研究补上这点空缺。
本研究属于具体应用对比语言学,相当系统地、准确地把四千多条越语成语翻译成汉语,指出并分析越语成语和汉语成语的不同及其语言文化成因,提出与越汉成语教学和越-汉成语翻译相关之建议。
实践研究目标为帮助越南学生在汉语学习和使用过程中更加容易地、准确地将越语成语翻译成汉语成语或直接使用汉语成语。
理论研究目标为通过越汉成语对比来进一步完善越语成语体系以及成语对比方法理论框架。
至于研究方法,我们采用结合描写、翻译对照、分析统计等手段的对比方法,对照分析越汉两种语言在同一时期相对应的成语单位,基本上按照对比研究的五个步骤来进行:
1.确定对比范围:
4715条越语成语和汉译之后所得到的1760条相应的汉语成语。
2.文献搜集与研究:
包括与越汉语成语相关的材料和前人所做过的成语对比研究等两
部分。
3.搜集语言材料:
因为目前未有越-汉成语词典,所以我们要将4715条越语成语翻译成汉语,以此材料库为本研究的语言材料。
4.分析对比:
分析成语结构形式、内容意义以及文化蕴涵等方面。
5.归纳总结:
阐述对比研究的成果,讨论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先将越语成语译成汉语,再再在语言形式和文化内涵两方面上进行对比,我们已获得下列结果:
1.越语成语中目前仍有301条完全借用于汉语的汉源成语,给越汉语翻译者和学习者带来极大的方便。
比如:
baccothongkim/博古通今、danhchinhngonthuan/名正言顺等。
2.利用汉语言或中国文化因素创造出来的汉源成语有245条,译回汉语时要特别留意。
比如:
cuaKhongsanTrinh(孔子的大门,程颐的院子)/庠序之地、danghiTaoThao(像曹操一样多疑)/生性多疑等。
3.虽然以四个音节为外壳形式的越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语 特有 短语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