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之路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生态系统与环保阶段考查 新人教版.docx
- 文档编号:3427218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457.04KB
状元之路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生态系统与环保阶段考查 新人教版.docx
《状元之路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生态系统与环保阶段考查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状元之路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生态系统与环保阶段考查 新人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状元之路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与环保阶段考查新人教版
阶段考查六 生态系统与环保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水稻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稻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
B.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要研究水稻田的范围和边界
C.除草等人为活动能影响群落的自然演替
D.水稻田内不规则分布的杂草,属于群落水平结构上的差异
解析:
群落在垂直方向的分层现象是指不同种群占据不同空间,水稻只是一个种群,不是群落,无垂直分层现象。
答案:
A
2.如图所示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
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2个,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C.在该食物网中辛占有3个营养级
D.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只发生在丁和辛、丙和乙之间
解析:
由图可知:
除丁和辛、丙和乙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外,乙和丁之间也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答案:
D
3.以下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C.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D.农田弃耕后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解析:
群落演替除可由外部因素引发外,也可能因为种群的迁徙、种内和种间关系发生变化等引起,故B项错。
自然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有机物总量(能量)增加、稳定性增强的方向发展,而人类的活动可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项正确。
答案:
B
4.如图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蚕的同化效率和生长效率是影响养蚕效益的重要因素
B.一棵桑树上有成千上万条蚕,但它们的能量关系不会要成倒金字塔
C.图中C=A-B,C可表示桑树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
D.桑树→蚕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1+C1+D1)/C
解析:
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的数量可能形成倒金字塔,但能量关系不能形成倒金字塔,桑树到蚕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1+B1+C1+D1)/A。
答案:
D
5.[2011·长春模拟]如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处波动可能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B.“竭泽而渔”会使鱼的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
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的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
D.c处种群个体数量不再上升的原因与环境容纳量无关
解析:
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断变动,因此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A正确。
“竭泽而渔”会破坏鱼的生存环境,使K值降低造成生态系统遭到破坏,B正确。
仅杀死一半的老鼠,使种群数量维持在K/2,鼠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
c处种群数量不再上升是因为已达环境容纳量,D错误。
答案:
D
6.下列关于不同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生命历程包括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B.人体内环境稳态有赖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C.种群密度变化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D.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
解析:
细胞的生命历程,包括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并不包括癌变,则A错。
答案:
A
7.下列有关生态学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解析:
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即间接价值,D项错。
答案:
D
8.下列有关生态学观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假如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生物的能量关系肯定会构成倒金字塔形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之后,仍可能从分解者身体再流向消费者体内
C.两个无人为干扰的天然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能量输入和输出的比值越大,分解者的数量越少
D.与适当放牧的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没有放牧的草原的植物间的竞争激烈程度更大
解析:
在食物网中,能量逐级递减,因此生物的能量金字塔一定是正置的;若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数量金字塔可能出现倒置,A项错。
分解者中有些可被人类或其他动物所食,如蘑菇、木耳等真菌,这时能量从分解者流向消费者,B项正确。
能量输入和输出的比值越大,说明输出的能量占总能量的比值越小,即分解者的数量越少,C项正确。
与适当放牧的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没有放牧的草原植物数量较多,故植物间的竞争激烈程度更大,D项正确。
答案:
A
9.如图所示,A、B、C、D、E、F各代表一种生物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
①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 ②图中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 ③E和F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④若D种群为增长型年龄组成,则E种群密度有可能逐渐增大
A.有一种说法错误 B.有两种说法错误
C.有三种说法错误D.以上说法都错误
解析:
图中包含无机环境和生产者及消费者,缺乏分解者,既不表示一个生态系统,也不表示一个生物群落,①错。
能量在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第二营养级除包括种群C外还有种群B和F,故②错。
E和F为两个不同物种的生物,存在生殖隔离;但两种群在一个群落内,不存在地理隔离,③错。
若D种群密度增加,则为E种群提供的食物增多,E种群密度有可能逐渐增大,④正确。
答案:
C
10.如图所示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B.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能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解析:
①表示由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即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A项错。
②为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故②为①的10%~20%;其去向包括流入三级消费者(③)、被分解者分解(④)和自身的呼吸消耗,故②>(③+④),B、C项正确。
在长期自然选择中形成的捕食关系不能逆转,故能量单向流动,D项正确。
答案:
A
11.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
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灭绝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解析:
退耕还林后人的影响消失,作物减少,故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增大,A项正确。
在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甲、乙、丙依次作为优势种群,但在竞争中,前者的优势地位依次被后者替代;由图示可知,这种演替只是使前一优势物种的数量降至较低水平,但没有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故C项错;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因此垂直分层现象明显,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会逐渐提高,B、D项正确。
答案:
C
12.某种群死亡率如图中曲线Ⅱ,出生率如图中曲线Ⅰ,则( )
A.种群在c点之前呈J型增长,c点之后呈S型增长
B.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时期
C.c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
D.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
解析:
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由曲线可知,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曲线的开始,B项错;c点前种群增长率一直下降,故种群在c点之前呈S型增长,A项错;c点时种群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K值,故C项正确;c点之后种群增长率小于0,种群数量下降。
图中曲线不能反映食物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D项错。
答案:
C
13.如图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种群,一个种群主要以a为食,另一个种群以b为食,它们所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c表示(图B表示A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图A 图B
A.两个种群间存在着竞争的关系
B.自然选择使以c为食的个体逐渐减少
C.自然选择一定会使两种群中的一种灭亡
D.两个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
解析:
两个种群有共同的食物,故存在竞争关系,A项正确。
由图A到图B,c部分在减小,即以c为食的个体逐渐减少,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可以降低竞争强度,使两个种群在竞争中共存,故B、D项正确,C项错。
答案:
C
14.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图示中黑点表示统计的个体,下列各图中有关取样的方法统计有误的是( )
A BC D
解析:
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该统计样方内和相邻两条边上的植物个体数,对于样方外的不作统计,故D项不正确。
答案:
D
15.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
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
B.第4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
C.第8年的种群数量最少,第8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
D.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
解析:
根据题意,λ表示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可推知第10年种群数量最少。
答案:
C
16.下图表示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硬木林阶段找不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种类
B.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动物种类也会随之改变
C.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构未变
D.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增加,恢复力稳定性增强
解析:
在硬木林阶段仍可能找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种类。
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提供给动物的食物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动物的种类随之改变。
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将发生变化。
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稳定性降低。
答案:
B
17.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解析:
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项正确;防治稻田害虫,能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但不能改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项错误;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相比,因人为因素作用,演替速度及方向会有差异,C项正确;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卷叶螟的数量下降,就会有更多的褐飞虱被拟水狼蛛捕食,D项正确。
答案:
B
18.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t1—t3时间内甲、乙种群均呈“S”增长
B.t4—t5时间内乙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
C.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D.甲、乙两种群有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
解析:
t1-t3时间段,甲种群为S型增长,乙种群接近J型增长。
答案:
A
19.2009年9月25日,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广西梧州发现一处可谓植物中的“大熊猫”的万年野生水稻。
它生长在阴凉且缺少阳光的地方,但一穗就可以达千粒果实。
野生稻是水稻的祖先,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一种被称做“水稻杀手”的杂草稻已造成相关稻田平均减产10%左右。
严重的达60%~80%,因此该野生稻的发现具有重要价值。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对野生稻进行保护可以保护基因多样性
B.利用杂交技术可以改良现有栽培水稻的基因库
C.野生稻的光合效率很高,因此可以直接引种栽培
D.栽培水稻与“水稻杀手”杂草稻发生竞争,导致水稻产量下降
解析:
虽然野生稻的光合效率很高,但不可避免其有部分性状不符合人类的需要,故不能直接栽培。
答案:
C
20.动物为保证食物等生存资源而占据的空间叫领域。
下图表示各种鸟类的领域面积与体重、食性的关
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示中三种鸟类组成一条食物链
B.体重决定领域的大小
C.植食性鸟类能量同化效率高于主要食虫的鸟类
D.体重相等的鸟类领域面积越大,可能其营养级越高
解析:
图中没有反映出三种鸟类的食物关系;食物的种类决定领域的大小;根据能量的传递规律,传递效率一般都维持在10%~20%,与鸟的食性无关;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传递到该营养级的能量就越少,故体重相等的鸟类领域面积较大是为了获得较多的食物。
答案: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1.生态学家对某个水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调查。
下图为此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
请分析并回答:
(1)高等绿色植物慈姑与蓝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光合作用是否在____________中进行是二者的区别之一。
鲻鱼和拟龟都能够以蓝藻为食,它们之间存在着________关系。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千卡/(米2·年)。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中大部分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途径消耗掉,只有大约__________%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
(3)该生态系统在受到轻微污染时,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由此体现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能力,从而使系统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趋于相对稳定。
解析:
绿色植物慈姑是真核生物,蓝藻是原核生物,两者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发生场所不同。
鲻鱼和拟龟有相同的食物,两者间存在竞争。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其去向有三个:
自身呼吸消耗(14198-1890-316-15=11977)、流入第二营养级(3368)和被分解者分解(6612-1095-46-6=5465),共20810千卡/(米2·年)。
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83÷3368)×100%=11.37%。
答案:
(1)叶绿体 竞争
(2)20810 自身呼吸作用 被分解者分解 11.37 (3)自我调节 结构 功能
22.2009年,我国政府做出了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人关注。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甲
乙
(1)实现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无法回收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
____________。
(2)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进入大气圈。
根据甲图(碳循环示意图)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
____________。
(3)若图甲中的生物种群及相互间的食物关系如图乙所示,设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1010kJ;B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2×108kJ,D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是2.5×108kJ,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当A只捕食C时,则A的能量值是______________。
(4)某景区水域由于污染,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减小。
相关部门多次投放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虽然可取得明显效果,但存在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
专家建议:
①在水域内种植一些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利用这些植物与浮游藻类的__________关系,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增长;②在水域内投放鲢鱼、草鱼等草食性鱼类,利用这些草食性鱼类____________,制约浮游藻类数量增长。
解析:
(1)能对有机废物进行分解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2)碳进入无机环境的形式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可从减少排放和增大吸收两方面考虑。
(3)E传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最多为1×1010kJ×20%=2×109kJ,C获得的能量为2×109kJ-2×108kJ-2.5×108kJ=1.55×109kJ,由C传到A的能量为1.55×109kJ×20%=3.1×108kJ。
(4)化学杀藻剂容易造成污染,可利用竞争、捕食等种间关系进行生物防治。
答案:
(1)分解者
(2)CO2 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化学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合理即可)
(3)3.1×108kJ
(4)污染水体(污染环境、二次污染、持效短等) 竞争 捕食藻类
23.[2011·广东卷]人们使用含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化合物的油漆涂于船只、海洋建筑物等的表面,有效防止了海洋生物附着生长,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对多种生物造成毒害。
有关该污染物的部分研究如下,请回答:
(1)较低浓度的有机锡即能抑制软体动物雌性个体的雌性激素合成,这些雌性个体的繁殖功能有何变化?
____________。
小鼠在食用含较高剂量三丁基锡的食物后胸腺萎缩,请推测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各有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污染物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富集可能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
(2)有机锡污染导致某海域一种鱼的种群年龄组成发生改变(如图),请预测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海域受有机锡污染后,部分海藻以及多种软体动物的生物量显著下降,个别物种消亡,而沙蚕等多毛纲动物变为优势类群,这是在_________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4)以上资料表明,如果有机锡长期污染将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想探究海洋底泥中是否存在分解三丁基锡的细菌,以便用于今后的生态修复,筛选目标菌株的培养基成分为:
蛋白胨、______________________、NaCl、H2O和琼脂。
解析:
(1)考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物富集作用。
雌性激素分泌减少,会导致生殖功能下降。
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胸腺萎缩,T细胞不能生成,而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需要T细胞的参与,所以免疫功能降低。
生物富集作用的途径是食物链。
(2)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图表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
据图可知年龄组成由增长型变成了衰退型。
(3)考查群落的研究内容。
优势种群的研究属于群落水平。
(4)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微生物的培养。
据第(3)小题可知有机锡长期污染会导致某些物种消失,因此使生物多样性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把细菌放在含有三丁基锡的培养基中培养,可以筛选出能够分解三丁基锡的细菌。
答案:
(1)繁殖功能下降 失去细胞免疫以及部分体液免疫 食物链
(2)由增长型变成衰退型,种群数量下降
(3)群落
(4)生物多样性 抵抗力稳定性 三丁基锡
24.由东亚飞蝗引发的蝗灾会导致农作物的减产甚至绝收。
请分析并回答:
(1)甲图为某地区两年来气温、降水量变化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
甲图
乙图
①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受到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
②东亚飞蝗喜在坚实的土地中产卵,在其繁殖期及时疏松土壤,可以影响其种群的______________,以降低种群密度。
另外可适当引入与其有______________关系的生物,抑制其种群数量增长。
(2)蝗虫体内蛋白质含量较高,可以作为优质蛋白质食品的来源。
在某地乡村,有人利用局部荒地与耕地结合建立起如乙图所示的养殖和生产模式。
①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__,在此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_____条捕食食物链。
②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比较,该生态系统充分利用了______________中的能量,实现了物质的______________和能量的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温度、降水量 ②出生率 捕食、寄生、竞争(答出1个即可)
(2)①野草、小麦 6
②野草、蝗虫、粪便、秸秆(答出两种即可,或过去不被利用的物质) 循环再生 多级利用
25.如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图乙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1)图甲中雪兔和狼之间存在明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2)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需要植物的能量是__________kJ。
(3)图乙中C代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
(4)下表表示图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
同化总量(106J)
储存能量(106J)
呼吸消耗(106J)
A
900
200
700
B
100
15
85
C
15
2
13
D
18
6
12
分析上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J),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
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
__________。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雪兔和狼之间只有一个箭头联系,二者存在明显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北极狐的能量有三个来源,雷鸟提供1/2,植物提供1/8,雪兔提供3/8,若北极狐增加的能量为80kJ,则植物增加的能量为80×1/2÷20%÷10%+80×1/8÷10%+80×3/8÷20%÷10%=3600(kJ);从图乙中可以看出C为分解者,A为生产者,B、D分别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900×106)J,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8÷100×100%=18%;从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来看,能量的输入大于输出,因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正在增加。
答案:
(1)捕食
(2)3600 (3)分解者 (4)900×106 18% 增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状元之路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生态系统与环保阶段考查 新人教版 状元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生态系统 环保 阶段 考查 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