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汇编word版.docx
- 文档编号:3422905
- 上传时间:2022-11-22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42.21KB
安全事故汇编word版.docx
《安全事故汇编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事故汇编word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事故汇编word版
编者的话
二十多年前,不到二十岁的我就来到安全管理岗位上。
多年的安全工作,一次次勘察事故现场,一次次与死者伤者打交道。
面对死者,面对伤者,面对他们的亲人,我真想让死者复活,让伤残者康复,但我无能。
我能做的是:
把死亡、伤残的教训及亲人的希望、呼唤告诉人们。
借鉴别人事故的教训,可以避免自己流血、痛苦;借前车之鉴,能避免自己重蹈覆辙。
亲爱的员工,生命只有一次,不能拿人的生命进行冒险;不能持侥幸的心理,省一时之事,而冒生命的代价。
一次次违规违章,事故就一天天逼近。
血的教训,残痛的事实,不能不小心、谨慎。
本事故案例选编,是本人近年来收集到的事故案例的一部分。
请员工在空闲之余翻一翻这本小册子,这里一定有对你有用的东西。
编者
二○○六年八月一日
忽视小节酿成大祸
——一起常规作业中的急性中毒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6年7月27日是,×厂×作业区在×井区实施A井—B配水间—C井注水管线清洗作业。
13时30分,用水泥车将10桶清洗剂从A井口注入管线,16时注入完毕。
19时30分,技术员带领副井区长、大班员工3人在C井场进行管线放喷作业。
在井口房内,因井口放空管线堵头卸不下,就在取样考可(管线)上接胶皮管线(有打纽、且未捆扎)。
一开取样考可,管线顶掉,喷出的气液混合物喷出,操作人员随即倒下,站在井口房门口的2人进来救援,又倒在井口房内。
井口房外的驾驶员开车到井区驻地,叫来井区长和其它5名员工。
井区长与另外一名员工捂着鼻子和口抬晕倒在井房内的员工。
当晕倒员工全部被抬出井房后,井区长和救护员工又相继昏倒。
在井房外配合的另两位员工在井场救援结束也有中毒情况。
井口房内中毒的3人实际上当场死亡。
救援过程中中毒的4人,经过抢救,相继脱险。
二、事故原因
1、注入的清洗剂(酸性强于氢硫酸)与管线内的硫化亚铁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的失控,人体吸入后中毒。
当时,空间很小,浓度较高,短时间内操作员工失取知觉——昏倒——中毒身亡。
2、作业太随意,不重细节。
不按作业程序,打开堵头,连接管线。
随意改变作业程序。
在连接管线处不捆扎、固定。
3、未从以往的事故中吸取教训(此前某公司发生过10.12硫化氢中毒事故,以前清洗注水井管线也曾发生过此类事故)。
4、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不进行危害辨识,不检测,不审批,凭经验。
5、作业现场未配备应急器材。
6、盲目施救,伤亡扩大。
7、化学危险品没有配方(化学组成),没有危险化学品说明书(没有危害提示)。
8、公司有制度,员工不落实。
三、事故教训
1、污水中的硫化亚铁在强酸性环境下还原成硫化氢,作业中忽视硫化亚铁的存在和硫化氢气体的生成。
2、危害辨识与风险控制是作业的必要环节,尤其是高危险作业。
员工应当自问:
我的作业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意外?
最坏的情况又是什么?
3、执行规范、落实制度是安全生产最基本的保障措施,抓落实仍然是当前防止事故发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管理举措。
4、检测是确认有害物质的科学方法,经验和感觉是不可靠的。
5、应急器材应配备到现场,用在应急。
6、切忌盲目施救。
7、严格化学危险品管理,没有配方(化学组成),没有危险化学品说明书的产品绝对不用。
施工挖破天然气管线陕京一线天然气大量泄漏
一、事故经过
2006年6月3日,榆林市长海则村苗家伙场村民小组取土整修道路,装载机铲破陕京一线榆林压气站出站530米处的天然气管线,造成天然气严重泄漏。
在铲破处,有三道划痕,其中一道长达70mm、宽4mm。
此次事故造成陕京一线压气站与下游阀室之间截断放空,损失天然气22万方,停输15小时。
二、事故原因
1、村民擅自在管道保护区内动用机械取土,将管道挖破。
2、破损点附近管道标志太少。
3、管线埋深不够。
4、承包商对管线运行检查不够。
5、生产单位在管道保护和承包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
对第三方破坏风险的识别和消减措施未完全落实。
对措施的落实和跟踪检查不够,对风险的实时动态识别不充分,使风险的消减措施未及时落实,风险的事前预控没有实现;对承包管线运行工作的承包单位管理措施不够完善;未对巡线工进行培训、考核、监督。
作业现场管理混乱
苯蒸汽遇火爆炸四名工人搭上生命
一、事故经过
2006年5月29日,×公司有机厂苯胺车间在废酸提浓单元室内进行酸冷凝液贮罐拆除作业,含苯酸性水从酸冷凝液贮罐封头法兰流出,酸性水中的苯在该罐围堰内聚积,其挥发物遇到在该厂房东侧电焊作业的明火,发生爆炸着火,并引燃电缆、门窗及架板,导致在厂房内作业的施工人员4人死亡、11受伤。
二、事故原因
1、苯蒸汽遇电焊作业的明火,发生爆炸。
2、检修作业中风险控制措施不落实:
没有进行彻底的清洗、置换;现场交底走形式;交叉施工作业现场管理混乱,缺乏统一的指挥协调;对外来施工队伍的管理不严,安全教育不到位;安全监督不利。
三、事故教训
1、施工作业要仔细查找薄弱环节,层层传递安全生产的压力,把安全生产的措施落实到基层各项生产活动中去。
2、坚决抑制“麻痹大意”的思想。
做到:
没有计划不施工,没有方案不施工,没有进行危害辨识不施工,没有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不施工,没有检查确认不施工。
3、施工动火要对设施、管道进行有效隔离,彻底置换、清洗、吹扫,检测合格。
4、施工单位与生产单位要共同管理作业的安全生产风险:
对施工作业现场共同管理;对现场风险共同识别;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共同确认;对专业技术培训共同组织。
高能气体压裂一氧化碳中毒
——一起新技术应用作业中的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5年3月29日,×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试油×队×机组在×油田×井区的×井进行射孔、高能气体压裂施工。
压裂成功后,抽吸。
23时40分,发现井口有溢流,按照作业规程要将井口溢流引入计量罐内。
由于水龙带与计量罐之间的连接由壬丢失,慕×安排王×、左×在罐顶将导流水龙带从罐口引入罐内,马×在井口配合开关闸门。
第一次打开闸门后,水龙带摆动幅度大,关闭闸门,王×进入罐内用棕绳将水龙带绑在罐内直梯上,然后出罐。
第二次打开闸门,水龙带仍然摆动,再次关闭闸门,王×又进入罐内,用铁丝加固水龙带时昏倒在罐内。
左×在罐上呼叫王×,没有回应,立即呼救,马×和慕×戴过滤式防硫化氢面具,先后进入罐内救人,相继晕倒在罐内。
左×与其他两名试油工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准备入罐救助。
左×从后罐口进入罐内,用绳子绑住马×救出。
为便于抢救,司钻王×用通井机拖倒大罐,使罐口接近地面,救出王×和慕×。
3月30日凌晨1时20分将3人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法医鉴定,3人均为一氧化碳中毒。
二、事故原因
1、计量罐内含有井口溢流出的高浓度一氧化碳气体,造成进入计量罐内的王×、慕×、马×中毒。
2、高能气体压裂后井筒内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有毒气体。
本次高能气体压裂施工所使用的主要原料是火箭推进剂,在组分上氧化剂组成相对较少,爆燃时碳组分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气体。
在高能气体压裂后,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从井筒射孔段随井内液体返至井口,通过水龙带进入计量罐,导致计量罐含有高浓度一氧化碳气体。
3、在未对大罐进行气体检测的情况下,员工违章进罐作业。
4、出现险情后,错误佩戴过滤式防硫化氢面具,盲目进入罐内救人,导致事故扩大。
5、没有对高能气体压裂工艺进行风险评估,没有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而是沿用液体压裂工艺的操作规程组织施工。
地质设计没提供地层中有毒有害气体种类、含量。
工程设计没有制定导流过程中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措施,现场人员没对井筒溢出流体出口、罐口及时检测。
同时没有编制专门的防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井下作业施工操作规程和高能气体压裂安全操作规程,使职工无章可循。
6、设备管理不严,没有及时补配丢失的由壬,设备设施有缺陷。
连接由壬在2004年12月时丢失,冬休时停工。
开工前,项目部组织了开工前验收,没发现水龙带与计量罐由壬丢失,但签发了开工令。
该机组施工作业违反关于“油井压裂后放喷时,水龙带必须用由壬与计量罐闸门连接”的规定,导致职工习惯违章用水龙带绑在大罐顶部罐口进行放喷。
7、基层干部违章指挥。
副队长慕×违反《安全管理须知》第6条“安全施工七不准”中“大罐未经检查、允许,不准进入大罐内施工”的规定,指挥王×进入罐内作业。
而“大罐未经检查、允许,不准进入大罐内施工”的规定,在执行上流于形式,没有制定相关的操作程序,长期以来习惯性违章。
8、对员工培训不到位。
未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和培训指导,机组人员对一氧化碳气体的毒性认识不到位,防范措施掌握不够。
没有对防毒面具和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使用条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选择和使用方法进行培训,造成职工救援时防护用具选择不当。
三、事故教训
1、一起恶性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一连串的不安全因素导致:
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制度缺失,培训不足,无风险评价,作业时间与环境选择不当等。
切断事故发生的链条是确保安全的有效措施。
2、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的使用,要做首次评价与检验。
违章进罐氮气窒息
盲目施救死亡扩大
——一起多名管理人员死于施工现场的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6年1月1日,×公司合成氨装置停车,系统进行吹扫、置换,并充氮气保护。
2月19日,合成氨车间在检查装置过程中,发现火炬系统部分伴热管线有冻堵、泄漏情况。
2月20日上午,×局建设集团×公司经理马×等4名员工,查看卧式阻火器水封罐内是否有泄漏。
10时20分左右,卸开水封罐人孔盖后,球罐公司项目副经理余×在既不知道罐内有何介质,又没有检测分析的情况下,违章进入罐中,当即晕倒在罐内。
在人孔处的技术员赵×发现后,立即下到罐内救人,随即也晕倒在罐内。
此时在罐上的马×大喊快救人,并拿起绳子又进入罐内救人,也晕倒在罐内。
电焊工史×见状立即跑去找人,拨打“120”和“119”电话,并向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汇报。
消防队员和120救护人员将马×等3人从罐内救出,抢救无效死亡。
经法医鉴定,3人均为氮气窒息。
二、事故原因
1、卧式阻火器水封罐内充满氮气,施工单位项目副经理余×在未得到许可、未对罐内介质进行检测的情况下,违章进入罐内作业,造成缺氧昏迷,并窒息死亡。
2、出现险情后,在未采取有效措施的情况下,马×、赵×盲目进罐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3、临时性检维修项目生产组织混乱,安全责任不清。
没有下达书面检维修项目任务通知单,没有对现场进行技术交底,也没有告知安全注意事项。
生产组织混乱,双方安全责任不清。
施工单位施工作业前未编制“两书一表”,建设单位也没有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及“两书一表”进行审查。
4、建设单位现场管理混乱。
合成氨车间对进入化工装置区人员管理不严;火炬系统大门不锁,外来人员随意进入,对外来人员无人登记、阻拦,整个施工作业无人监管,现场没有明显安全标识。
5、施工单位执行规章制度不严。
球罐公司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施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害没有进行识别、评估,未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没有对易燃、易爆、有害气体进行检测分析,没有办理作业许可证,没有采取防护措施,冒险进入罐内作业。
6、基层干部集体违章。
球罐公司领导违章组织生产,违规进入罐内作业,盲目进行施救,导致事故的发生和扩大。
7、对职工安全培训不到位:
球罐公司有关人员虽然经过安全培训,其中项目经理马×经过黑龙江省建筑施工企业三类人员安全培训,持有《建筑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但针对性的安全培训不到位,相关安全知识欠缺.由于对施工作业现场的情况不了解,对罐内介质情况不明,进罐作业和救援过程中都没有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
三、事故教训
1、必须加大对基层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切实提高基层干部的安全生产素质。
2、危险区域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
生产单位必须加强对外来人员进入危险区域的管理,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做出入登记,对施工作业现场专人进行安全监管。
3、在涉及甲乙双方或多方的作业施工,必须签订安全合同。
4、在施工作业前,必须切实加强风险评估管理、检维修方案管理,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及作业风险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辨识分析,制定施工方案、事故应急预案。
5、生产单位要向施工作业方进行详细的安全交底。
6、高危险作业必须严格落实作业审批制度。
7、生产单位要履行责任主体的义务,监管施工作业过程安全规章的落实。
8、加强对员工的应急防护知识培训,大力提高员工的应急能力。
洗管线除垢硫化氢中毒
一、事故经过
2005年10月5日至12日,×公司×队按照甲方设计要求在×井进行换管柱和除垢作业。
10月12日下午,将40袋除垢剂搬至罐顶平台上,副队长带领其他3名员工站在平台上向罐内倒除垢剂。
19时50分,当倒至第24袋(每袋25千克)时,罐顶4人突然晕倒,其中3人掉入罐内,1人倒在平台上。
现场人员发现后,立即将倒在平台上的人员抢救到安全地带。
感觉有难闻气味,怀疑是有害气体中毒,未贸然入罐抢救,立即向分公司汇报,并向周边作业队求救。
×分公司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20时20分应急抢险人员到达事故现场,戴正压呼吸器将掉入罐内的3人救出,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经医院抢救,倒在罐内3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倒在罐顶平台上的1人脱离危险。
二、事故原因
1、本次作业使用的除垢剂主要成分氨基磺酸与储液罐内残泥中的硫化亚铁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导致人员中毒。
(井筒中大量的硫酸根离子在大量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由正6价硫离子被还原成负2价硫离子,负2价硫离子与钢制管线内的亚铁离子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硫化亚铁。
硫化亚铁在洗井时返出地面,滞留在配液罐中。
该井洗井深度1512米,井温66摄氏度,为硫酸盐还原菌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该井2004年3月21日到2005年10月5日未进行修井作业,油管与套管环形空间长期静止稳定,形成无氧环境,为硫酸盐还原菌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
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环境下,产生大量硫酸盐还原菌。
2、配液罐底未清理干净。
3、配液罐结构不合理。
罐底内侧有三道凸起加强筋,且仅有一个排放口,不便于清理干净;罐顶工作面小,未安装防护格栅,致使四人晕倒后三人掉入罐内。
4、现场人员对异常情况没有警觉。
在配液过程中,现场作业人员对异常气味没有分析判断其来源及是否有害,没有立即停止作业,也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
5、现场环境不利于有毒气体扩散。
天气阴沉、空气潮湿、无风,硫化氢气体不易扩散,导致浓度急剧增高,人员在短时间内中毒晕倒。
6、风险识别不全面。
对成熟工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识别出配液作业会产生硫化氢的风险。
7、规章制度不落实。
井下作业公司制定的《井场配置修井液质量控制办法》、《井下小修作业指导书》和《施工设计书》等明确规定配液作业前要将配液罐清理干净,但作业人员没有认真执行。
8、培训教育不到位。
员工对硫化氢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对配液过程中产生的异味,没有引起足够的警觉。
9、基层干部带头违章。
在配液罐没有彻底清理干净的情况下,副队长带领作业人员向罐内倒除垢剂;在罐顶平台工作面小,无防护格栅的情况下,带领作业人员在罐顶作业。
10、设备管理存在漏洞。
该井配液时使用的是储液罐,井下作业公司对储液罐当配液罐使用没有规定。
罐本身设计不合理的现象多年就存在,一直没有得到及时改进。
三、事故教训
1、必须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规章制度是员工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管理基础,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严格执行。
2、必须提高设备设施本质安全性能。
由于罐底结构不合理,不便于清理残泥;工作面小,罐顶没有防护格栅,人员昏倒时掉入罐内。
因此,必须提高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性能,才能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
3、成熟生产工艺在使用条件变化时也要进行安全评估。
风险是随时间、条件等变化而产生的,风险识别不可能一劳永逸,即使是成熟工艺也要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
4、必须进一步提高基层员工的素质。
基层员工的素质和行为直接决定着现场的安全水平。
抓基层安全工作,应该首先从提高基层员工的基本素质抓起。
项目建设缺陷生产过程爆炸
——一起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5年6月3日,×公司组织投运第6套脱水脱烃装置。
10时50分左右检查正常后开始进气建压。
11时30分,低温分离器升压至6.24MPa,打开第6套装置干气外输阀,此时,J-T阀前端压力9.4MPa,系统压力正常。
12时42分,第6套装置低温分离器温度逐渐降至-21℃(设计工作温度为-41℃),装置运行正常。
15时10分左右,发生爆炸,其爆炸碎片击中干气聚集器,引起连锁爆炸后发生火灾。
操作主岗立即启动全厂紧急停车程序,实施火灾爆炸应急预案。
对正在生产的4口气井全部关井,进站气源切断。
值班副岗立即启动消防喷淋系统,对凝析油储罐进行喷淋降温。
由于自动控制电缆在爆炸时已烧坏,出站外输切断阀不能实现自动关断,但出站外输切断阀处于着火的下风口,抢救人员曾几次试图靠近外输切断阀实行手动关闭,终因火势太大,热辐射温度过高无法靠近,只能在输气干线1#阀室(距处理厂约14公里),进行人工切断输气干线气源。
16时左右关闭了1#阀室切断阀,16时30分左右装置区火势逐步减弱,17时50分装置区火焰完全熄灭。
事故发生后,中央处理厂四套低温分离器全部进行了更换,并投入运行。
事故共造成2人死亡,中央处理厂第6套脱水脱烃装置低温分离器损坏,周围部分管线电缆、照明设备受损,直接经济损失928.17万元。
事故导致×气田从6月3日至8日供气停止,影响供气126小时。
二、事故原因
1、低温分离器爆炸是在正常操作条件下发生的物理爆炸,其爆炸裂片击穿附近的干气聚集器,导致干气聚集器发生连锁爆炸后着火。
2、低温分离器开裂的主要原因是焊接缺陷。
低温分离器在制造过程存在“焊接质量差,焊缝存在未融合区和夹渣缺陷”等问题。
3、制造厂管理松懈。
西安核设备有限公司在低温分离器制造过程中的焊接工艺不完善,制造工艺不成熟,造成焊缝中产生裂纹及其它焊接缺陷,导致筒节冷卷和热校圆过程中材料脆化程度加剧;探伤检测和审核等过程把关不严,造成低温分离器存在较多质量问题。
4、制造过程中,复材和基材两种材料制造工艺存在差异,焊接时造成基材产生一定程度的脆化,导致已开裂的低温分离器发生破碎解体。
5、设计选材不当。
在材料选用上对低温分离器复材和基材两种材料制造工艺了解不够,导致制造过程中基材产生一定程度的脆化。
6、监检把关不严。
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负责低温分离器的驻厂监检,未按《压力容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规则》要求,对新型材料的焊接工艺评定进行确认,却发放了压力容器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证书[编号(2002)量认(陕)字(L0032)]。
7、监造质量把关不严。
监造单位没有认真履行监造职责,对制造缺陷没有及时发现,没有督促制造厂对缺陷及时处理。
地面管线解堵天然气严重泄漏
一、事故经过
1999年4月,××厂××井地面管线水化物堵后,几位员工上井对管线进行解堵作业。
员工关井口阀门后,打开地面管线放空、泄压。
压力降完后,在现场等到中午,管线仍没有化通,即回驻地吃饭。
下午2时,当地村民报告井口漏气。
经查:
管线内的水化物化后,管线通,站内天然气(压力4.5MPa)倒流至井口,造成天然气大量泄漏。
接到报告后,采气厂迅速采取措施,关闭×井进站阀门,切断气源。
二、事故原因
1、员工不遵守操作规程,没关闭进站阀门。
2、员工安全责任心差,多人作业,在回家吃饭前竟然没有一个人操心关闭井口阀门。
违章作业井口失火
一、事故经过
1999年7月,××厂产能建设项目组计划第二天对×井进行动火连头,作业区第一天办理了动火手续。
第二天上午十时许,动火作业票、动火监督人员未到现场。
施工单位作业人员就开始作业。
在卸8号阀门螺栓时,有4条螺栓卸不下来时,就用氧气割螺栓。
此时法兰间着火(火苗不高),误认为有余气,暂停割。
用氧气割5号阀门螺栓(没有着火)。
割完后,再次割8号阀门螺栓,其过程中火越着越大,当割断1条螺栓后火势大增。
××厂接到报警后,与众兄弟单位全力扑救。
最后在消防水的保护下,强行关闭井口阀门,将火扑灭。
二、事故原因
1、施工单位违章动火,在没有查清井口阀门开关状态的情况下(严重的侥幸心理)就违章用氧气割螺栓,是发生火灾事故最直接的原因。
2、动火作业前,作业区有关人员不及时到现场配合、监督作业,管理上存在一定问题。
3、作业区在完井后,没有将井口外圈阀门关闭,又把阀门手轮取回,给井口作业及应急抢险造成困难。
井喷失控硫化氢扩散243人中毒身亡
一、事故经过
2003年12月23日,×公司H16天然气井,在侧钻过程中,发生重大井喷事故,大量油气、硫化氢气体喷出。
硫化氢气体的喷出、扩散,至243人中毒死亡,损失残重。
二、事故原因
1、高含硫气井井喷失控,硫化氢扩散,致人畜中毒死亡、环境污染。
2、操作员工安全生产意识淡漠,有章不循,在钻高含硫气井没有认真落实防井喷的措施(旋塞阀没有安装,没有坐岗观察)。
3、在进行高危作业过程中没有切实的应急预案。
4、钻井设计的审批不严格,设计有缺陷。
5、事故发生后,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
射孔作业井喷失火
一、事故经过
2004年2月4日3时05分,×局×处×队在×井调层作业施工时,发生一起井喷着火事故,经现场清障,抢接压井管线。
当日20时开始实施压井作业,于20时23分一次压井成功,事故解除。
从井喷着火到事故解除,历时17小时18分钟。
2时30分,射孔队开始施工准备,电缆车摆放在井口北部,距井口20多米,计划共7炮。
准备完毕,开始下第一炮,井段2095.2m,枪身长3米。
2时54分,点火起爆,开始上提电缆。
电缆提出100多米,开始出现井涌,准备剪断电缆,抢关放炮闸门,同时通井机熄火,切断电源,这时井内喷出液柱高达2米左右。
剪断电缆后,抢关放炮闸门,此时液柱高度约10米左右,随着喷势越来越大,放炮闸门难以关闭。
打开南侧套管闸门进行分流,此时井口周围弥漫水雾并伴有天然气。
3时05分左右,井口南侧着火,现场人员撤离井口,到集合点后,随即井口也着火,清点人数,确认全班工人已经撤出井口。
消防队接到火警,于3时18分到达井喷现场,检测井口附近喷出气体不含硫化氢和有毒害气体。
按照应急预案组织抢险工作,组织抢险物资,加工抢险工具。
抢拖出作业机和油管、抽油杆。
成功关闭套管南侧闸门,南部地面火焰熄灭,拖出靠南侧抽油机组,井场清障基本完成。
三台压裂车组用60m3压井液,携带橡胶球80个(直径15mm)和胶皮等堵塞物进行压井,最大压力14MPa,最小压力1MPa。
完成压井作业,火焰熄灭全部熄灭,成功制服井喷。
二、事故原因
1、客观上对地质情况认识不足,所射开的层位实际上是油田未开采过的层位,保持着较高的原始地层压力,测井解释为油层,射开后该层为气层。
2、井控安全意识不强。
未按照设计要求用密度为1.05g/cm3的卤水15m3替入井内),没有确保井筒内液柱压力符合设计要求。
3、施工作业人员未履行岗位职责,配合不力。
一是射孔过程中没有指派专人观察井口液面变化;二是井喷预兆出现后,施工操作人员配合不协调,行为不果断,未能及时剪断射孔电缆。
4、井口装置安装不标准,保障措施不到位。
一是射前没有对射孔闸门进行检验测试;二是没有连接压井管线和放喷管线,在井喷后不能及时压井、放喷,导致控制井口不力。
5、执行制度不落实。
一是未执行施工许可批准书制度;二是未建立作业施工方案设计与分级审批程序,没有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三是井控日常演练没有落到实处,井控培训效果没有体现出来。
6、队伍素质不高。
一是作业系统员工井控知识掌握不够,对处理井喷突发事件的经验和应变能力不强,导致井喷初起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酿成事故扩大;二是基层技术骨干、管理干部素质未达到要求。
7、监督不到位。
基层安全监督管理干部配备不足,存在一人多职现象,致使有些现场监督不到位。
妇女穿马路避让不及出事故
——一起忽视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事故 汇编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