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1 古诗三首.docx
- 文档编号:3420480
- 上传时间:2022-11-22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5.27KB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1 古诗三首.docx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1 古诗三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1 古诗三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1古诗三首
1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
请大家把你喜欢的古诗,展示给大家,好吗?
(学生背诵,交流7、8首诗)
师:
同学们积累的真多呀!
你能不能把你学古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交流方法)
师:
对!
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今天,我们就用大家总结的学习古诗的方法,一起来学习的也是——
生:
《古诗三首》
师:
今天这堂课呢,我们首先一起去学习一首古代诗人范成大的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二、介绍作者,解读诗题
1.介绍作者
(1)师:
范成大你们通过预习了解多少呢?
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
(2)出示资料“范成大的简介”。
课件出示: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南宋四大家”。
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
淳熙十年,因病58岁病故。
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
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读诗题,解题意。
师:
请同学来读课题。
师: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指导“四时田园杂兴”的“兴”在这儿读第四声。
《现代汉语词典》“即兴”解释道:
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
即兴之作/即兴表演。
这里的“兴”,兴致,兴趣,引申为即兴创作,这里指即兴创作的作品。
“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四时田园杂兴”,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
师:
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
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出示: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
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师:
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三、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师:
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
有什么要求?
(生交流,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
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
(2)听范读
(3)个人自由朗读。
(4)指名试读,评议。
师:
请大家把这首诗的生字,画出来,自己学习一下。
(学生自学)我们交流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
出示生字:
昼 耘 桑
(读音、组词、书写)
师:
生字,大家学习真棒!
2.师:
请同学们,小声自读诗文,边想边画:
出示:
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
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季节:
从哪个词读到的?
理解“桑阴”)
师:
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阴了,当桑树成阴时,那就是——夏天。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织布 童孙────学种瓜
3.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四、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交流学法
师:
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
(交流学习方法)
师:
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
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
请大家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2.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师:
现在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诗句的意思。
4.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1)出示: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师:
昼:
白天。
耘:
除草。
耘田:
在田里除草。
“绩”,在这儿是指一个动作,搓;“夜绩麻”就是指——夜里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
指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事做,“村庄儿女各当家”就是——出示诗句的意思:
白天锄草在田里,夜晚搓麻在家中,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
(2)师:
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句诗
出示: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师:
“童孙”指那些孩子们;未解:
不懂。
供;从事;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 “傍”,表示靠近的意思;“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意思是——出示诗句的意思: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
师:
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
(生交流)
教师随机点拨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师:
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
(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了;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
五、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过渡)师: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请大家再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除了刚才读懂的画面,还出现了哪些画面?
(生自由读诗,想象)
2.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
(劳动的辛劳,繁忙及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
(3)想象:
昼和夜分别指什么?
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
交流:
(插秧、收割、犁地、积肥……)。
(4)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
(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心里有什么感受?
明确:
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5)师:
请同学们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 那好,请你来读一、二两行诗。
(指名读) 刚才你在读的时候,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谁再来读?
你的感受呢?
生1:
辛苦。
师:
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生读)
师评:
你读出了时间很长,是从“昼”到“夜”。
你把他们的劳动内容读出来了。
生2:
忙碌。
各当家,男的——,女的——,各有个的活儿干,除了耘田,绩麻,还有那做不完的活啊!
就这样日夜忙碌着。
师:
多勤劳的人们呀,你能把这种感受带进朗读中去吗?
师评:
听你那么一读,我仿佛已经看到那繁忙的劳动场面了。
生3:
和谐。
师:
怎样和谐的画面?
看插图里人们的表情,再读读句子,还有什么感受?
(反复读:
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
)
3.师归结:
刚才大家的感受真丰富,从短短的诗句里读出了那么多!
这样的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劳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
想到今天的辛苦,将换来的是那——,回到家,看到妻儿各做着各的事情,那种温馨,使劳动的疲倦,劳累一扫而光。
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呀!
把这种满足与快乐感受送进诗句,你再来读读(指名读)
师:
这种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真好!
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劳动场面时,不禁感叹——“昼出……,村庄……”(齐读)
师:
大人这么忙碌,孩子们在忙些什么呢?
请看。
4.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出示:
插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
描述画面内容。
(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师:
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
这些孩子真------
生:
天真、勤劳、好学、可爱、爱劳动。
师:
不光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事,就连那小孩也——
(指名3个学生,读诗句三.四行)
师:
从小孩一个小小的学种瓜这个动作,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的吗?
(交流)
生1:
懂事。
父母勤劳的品质感染了村庄的孙童,小孩也喜欢上劳动了。
生2:
快乐。
他们学种瓜,心理想的也是收瓜时丰收的场面呀……
生3:
可爱。
瞧,他的神情,动作,一手——,充满了童真童趣,多么俏皮的孩子呀!
师:
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了,感到非常自豪;听出来了,劳动着也是快乐的。
我们都来当当爱劳动的孩子,一起快乐地读读吧。
来,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
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
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指名读)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1.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2.指名读。
3.升华
师:
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是快乐的,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
这样和谐、恬适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
(配乐读)
4.你们也来读。
学生入情入境的齐读,朗读中自然成颂。
5.我们把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里。
(背诵)
《稚子弄冰》课堂实录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
上节课我们穿越到了宋代,在诗人范成大的描绘中,我们感受到了农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和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勤劳好学。
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再次感受农忙时节农家孩子们的天真快乐。
2.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另一位诗人杨万里,去感受一下冬日里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吧!
(板书诗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
杨万里(公元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南宋著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
当时人称“诚斋体”。
2.字词理解
①稚子:
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晓冰:
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铮:
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④磬(qìng):
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⑤玻璃:
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3.划分节奏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4.自由读诗,读正确,读通顺
5.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自学要求:
生自由组合,合作学习。
6.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7.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三、感悟童心,走近诗人
1.出示第一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师:
同学们,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一行,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生:
冬天的早晨,盆里的水结成了厚厚的冰,一个“脱”字写出了孩子剜冰时的样子,充满了乐趣。
师:
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孩呢?
课件出示:
一个___________的小孩
师:
孩子是怎样从盆里剜出冰的?
剜冰时的表情和动作是什么样的呢?
(想象表情、动作、过程等)
课件出示:
冬天的早晨,天刚刚亮,一个___________的小孩急急忙忙地来到院子里,他看到铜盆里结满了厚厚的冰,他________(剜冰的动作)脱出来的冰也许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件出示:
冬天的早晨,天刚刚亮,一个________(外貌)的小孩急急忙忙地来到院子里,看到铜盆里结满了厚厚的冰,他________(剜冰的动作),脱出来的冰多么______,多么_______,漂亮极了!
师:
这样的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呢?
多么有趣的画面啊,你能读一读吗?
指生读,全班读。
2.师:
我们刚才通过想象孩子的神态、动作、心理等,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剜冰的有趣画面,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其他三行诗,在小组说一说你的眼前还呈现出怎样有趣的画面。
生小组交流。
(1)彩丝穿取当银钲
他不但剜出了冰,而且他还用彩线穿起来当作锣来敲,儿童的天真顽皮展现的淋漓尽致,看他自娱自乐,玩得多高兴、多有趣啊!
师:
多么聪明的小孩啊,你能读一读吗?
指生读,全班读。
(2)敲成玉磬穿林响
声音像玉磬般穿过树林,传到了很远的地方。
师:
多么动听的声音啊,指生读,全班读。
(3)忽作玻璃碎地声
孩子越敲越起劲,只顾高兴,没想到把冰敲碎了。
师:
此时此刻你觉得孩子的心里会是什么感觉呢?
此时此刻,“啪啦”一声,圆冰迸碎落地,发出像玻璃破碎一样的声响。
小家伙高兴地拍手雀跃,咯咯地笑起来。
于是,村落的上空,又荡起串串稚气的笑声……
师: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句话吧!
师:
多么天真的小孩,多么有趣的画面啊,现在谁愿意把稚子弄冰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呢,我们再来体会其中的乐趣。
指生复述故事。
3.师:
诗人把这么多富有童趣的画面浓缩成了这样一首诗,给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
让我们再次感受这一幕吧(齐读全诗)
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1.师:
孩子的天真无邪深深感染着诗人杨万里,通过诗歌我们可以感受他就像个顽皮的孩子一样,他以孩子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去寻找灵感,和他们共享喜乐,这就是杨万里,这就是杨万里的童趣诗。
现在谁来读读你找到的杨万里的童趣诗。
生交流。
2.师总结:
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
课下请同学们将杨万里的童趣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留住我们这一份美好的回忆。
五、结合学生的积累,拓展阅读
1.交流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
六、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稚子弄冰》。
2.以“散落在诗词里的童年”为主题画张手抄报。
《村晚》课堂实录
师:
同学们好!
看我在黑板上写一个字。
(板书:
牛)(小篆)这是个什么字?
生:
这是一个牛字。
师: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
我看这个字的第一笔两头弯弯的,就像牛角。
师:
你真厉害!
这是一个小篆“牛”字。
今天,我们先来看一首牧童诗《村晚》。
这是宋朝诗人雷震在夏天的傍晚看到的一幅画面。
自己朗读,先读准字音,再理解诗意,不理解的词义可以看下面的注释或查字典,最后把诗的大体意思说给同桌听听。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 ①池塘:
池子的堤岸。
②陂:
池塘。
③衔:
叼、咬。
④浸:
这里指“倒映”
⑤寒漪(yī):
带有凉意的水波。
⑥无腔:
不成曲调。
⑦信口:
随口。
学生自读,理解,同桌互说诗的意思。
师:
先来看这几个字:
“陂”“衔”“漪”,谁来读?
生:
(朗读得很正确)
师:
谁愿意朗读整首诗?
生:
(朗读)。
师:
读诗歌的时候,要做到字正腔圆。
我们一起来读。
生:
集体朗读。
师:
谁来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生:
池塘里的水很多,快要溢出来了。
池塘边上的草长得很茂盛,绿油油的。
太阳快要落山了,他和山一起倒映在池塘里,很漂亮。
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回家了,他吹着短笛,是那么的自由快乐。
师:
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这首诗很美!
一般读诗时,脑海里一定会浮现一幅画面。
正所谓诗是无形画。
多读读,画面的印象更深。
大家放开声音自由朗读,映入你脑海里的是怎样的画面呢?
生:
自由朗读。
师:
浮现画面了吗?
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
我看到一幅很美的画面,晚霞倒映在池塘里,泛出一片金黄,一位可爱的小男孩骑着黄牛,慢慢地走回家去。
生:
我看到的画面十分惬意,温柔的晚霞照耀着小山坡,照耀着清澈的池塘,一个小男孩横坐在牛背上,被这美丽的画面陶醉了,不禁拿起牧笛吹起了优美的小曲。
生:
一幅欢快的画面令人十分喜欢,草一个劲地长着,花儿尽吐自己的芬芳,池塘里的水满满的,好象快要流出来了。
山在夕阳的照耀下披上了一件金黄的外衣。
骑着黄牛的小男孩快乐地笑着,也欣赏着美丽的景色。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现形象,不出现牧童)
师:
同学们,你们比一开始读诗时还要棒,看,你们已经把文字变成一幅美丽的乡村晚景图了。
这“草、水、池塘”,“山、日、寒漪”,“牧童、老牛、短笛”,这就是乡村田园的宁静和悠远。
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读出这种意境。
谁先来?
生:
个人朗读。
生:
集体朗读,读出乡村田园的宁静悠远。
师:
难道我们读的就是这静静的画面吗?
肯定不止这些。
现在大家静静地读诗,品味咀嚼文字,除了读出静静的草、水、山、落日,还品味出什么呢?
生:
自己朗读品味。
师:
谁来说?
生:
我品味出了快乐。
生:
我品味出的是乡村景色的美丽。
师:
你呢?
生:
我品味到了乡村的傍晚很宁静。
师:
第一句连用了两个“满”字,“草满池塘水满陂”,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涨满了水。
两个“满”字,品出了什么?
生:
草儿茂盛,在微风中摇摆着自己的身子。
水多得快要溢出来了。
师:
这是夏天的勃勃生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呀!
谁来读出这生机一片!
生1:
朗读第一句。
生2:
朗读第一句。
师:
“衔”字多妙!
西沉的落日,夹在两座山之间,山好像也有嘴了,把落日叼住了。
(简笔画了两座山)“山衔落日”,落日怎么画呢?
生:
上黑板在板画上添画落日。
师:
你们看,一个“衔”字,让山也有了生命的灵动!
再来看“浸”字,它把远处的山、落日和池塘融在一起了。
山仿佛拉着落日一起浸到了水里,多么形象生动!
谁来读出这生命的灵动?
生1:
朗读第二句。
生2:
朗读第二句。
师:
读诗就是这样,能从一个个字中品出许许多多的意味。
就在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田园晚景中,在这样一个自由自在的环境中,放了一天牛的孩子出场了。
听——牧笛悠悠从远方传来了!
(动画)
师:
牧童归来“横牛背”。
怎样坐就是横牛背坐呢?
生:
就是这样坐,(到教室前面示范动作)
师:
牧童骑牛横坐在牛背上,有什么感觉?
生:
很快乐。
生:
很自由。
生:
很舒服。
生:
无拘无束。
师:
牧童不仅横坐牛背,还在随意地不成曲调的乱吹一气。
你知道“信口吹”是什么意思吗?
生:
就是“随便吹”。
生:
就是“随心所欲地吹”。
师:
现在就让我们来当一回牧童,感受一下“信口吹”的感觉,我们手边没有笛子,不能“信口吹”,但是我们可以“信口哼”。
(指名一学生)来,你来信口哼一哼。
生:
(难为情地起立,脸红耳赤,非常尴尬,哼不出来)
师:
(拍拍学生的肩膀,不以为然地)没有关系,我们随便哼一曲,哼你们教过的歌曲也行,哼自编的也行,哼口哨也行。
(向学生投去鼓励的眼神),来,你试一试,只要你哼出第一句,你的感觉马上不同。
生:
(依然低垂着头,更加尴尬,张口结舌,就是哼不出来)
师:
(灵机一动),你知道你为什么哼不出来吗?
因为你现在站在这里,我们都盯着你,看着你,你感到不自在,只要你坐下,肯定感觉不一样,(示意学生坐下,教师转向全体同学)同学们,现在我们都来当一回牧童,你们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信口哼吧!
(那位学生如释重负地坐下,而教室顿时响起了一片美妙的童声,那位同学情不自禁地也随着大家哼唱起来。
)
师:
(示意同学停止哼唱)同学们,刚才我听到了你们愉快的哼唱,你们能否告诉我,你们在信口哼的时候,心中是怎样的感觉?
生:
我感觉特别轻松。
生:
我感觉很愉快。
生:
我感觉无忧无虑,似乎忘记了一切烦恼。
生:
我感觉自己就成了牧童,似乎手上就举着一枝短笛。
师:
同学们,你们的感受很准确,这种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就是牧童的生活啊!
这样的生活是多么令人向往啊!
大家读着读着,一些词被我们发现了,是哪些词?
生:
满、衔、浸、横牛背、信口吹。
师:
可见,田园是静谧的,但不是死寂的,它充满了盎然生机,充满了生命活力。
乡村、池塘、牧童、短笛,这就是天人合一,怡然自得呀。
田园真是伟大!
大家再放声朗读,浮现在我们眼前的一切画面是不是都动起来了?
生:
自由朗读。
集体朗读。
师:
就在这样一个乡村傍晚,牧童横坐牛背倾心吹笛的画面已经深深映入我们的脑海中。
师:
我们读着《村晚》,自己仿佛也来到了乡村田园,成了天真浪漫无忧无虑的牧童了。
我们就来当一回牧童。
清晨,红太阳从东山爬上来了,我们骑着牛儿吹着短笛,来到山坡上、草地里或者河岸边,把牛一放,任它吃草,这时你们可以快活的嬉戏、玩耍。
你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干什么呢?
生:
躺在草地上晒太阳。
生:
从一个山坡上滚下去,那种感觉肯定十分美妙。
生:
还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去小河里捞鱼。
师:
牧童的生活就是这样丰富多彩!
傍晚,夕阳西下,贪玩的牧童还没回家,妈妈在田头喊着:
山娃,该回家吃饭了——
生:
(扮演山娃回答)好的,妈妈,我马上回家了。
师:
山妹,该回家吃饭了——
生:
再等一等,我还没玩够呢!
师:
牧童的心境就是这样安然自乐呀!
看,夕阳西下,牧童骑着牛,吹着短笛回家了!
(播放动画)
师:
诗人雷震看到牧童这样的生活,会有什么感受呢?
生:
很喜欢。
生:
很羡慕。
师:
自古以来,牧童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悠然自乐的心境引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向往。
牧童诗也就越来越多。
除了这首《村晚》,你还读过什么?
我们讲义上有一些,选择一首读给大家听听。
生:
朗读: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扶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唐 ·栖蟾
师:
快乐时就大声地说“我好快乐”。
来,再读一遍,读出这种安然自乐的心境,读出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生:
第二遍朗读。
师:
当学生读到“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时问:
唐代栖蟾的这首牧童诗中说“何人得似尔,无事亦无非”,意思就是说——
生:
能够像你这样自由地生活,那是多么快乐的事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1 古诗三首 最新 部编版五 年级 下册 语文课堂 实录 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