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分析报告.docx
- 文档编号:34147
- 上传时间:2022-10-01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1.39MB
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分析报告.docx
《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分析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4月
一、行业概况
1、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的概念
(1)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有的功能与面貌。
(2)景观建设
景观建设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艺术手段和工程技术,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园林景观是融合了设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艺术,是对人类居住环境进行建设和优化,通过合理地安排自然和人工因素,借助科学技术和人文素养,创造对人有益、身心愉悦的美好环境。
2、行业分类及特点
根据施工对象、施工技术、生态功能、植物种类和后期养护的不同,生态环境与景观建设可以分为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两大类别。
(1)生态修复
①生态修复涵盖领域
生态修复行业涵盖湿地生态修复、盐碱地生态修复、道路边坡生态修复、矿山生态修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沙漠化治理以及其他生态修复工程等领域。
随着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景观建设领域也呈现生态化的发展趋势,所以部分地产景观、公园广场景观、市政道路景观项目也具有不同程度的生态修复属性。
②生态修复产业链
生态修复行业的上游主要为苗木种植业,如绿化苗木和生态型苗木。
生态修复的下游产业主要是各级政府建设单位、铁路与公路等基础建设业主方、矿业公司、房地产公司等。
(2)景观建设
①景观建设的类型
在园林景观行业的经济实践中,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大致分为市政类园林和地产类园林。
其中,市政类园林主要指由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的城市公共绿地、市政道路绿化、广场、公园等;地产类园林主要包括地产景观、旅游度假景观等。
②景观建设产业链
景观建设的产业链包括园林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所有环节。
上游企业包括苗木生产商和建筑材料供应商,前者向景观建设承包商出售绿色苗木,后者出售建筑材料;中游企业包括景观设计、工程施工以及后期养护,景观设计单位为景观建设项目提供设计和咨询服务,施工企业按照设计要求施工,项目完成后移交给园林养护单位进行养护或者移交发包方。
当前景观建设企业正朝着业务涵盖全产业链的方向发展,即同时具备苗木生产、景观设计、工程施工及养护的能力。
3、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1)周期性
一般来说,在经济总体发展态势良好时,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具体应用领域投资主体的投资规模较高,在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方面的投资也相对较大。
所以,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周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具体到每一类型的生态环境与景观建设工程项目,周期性的表现并不相同。
地产景观建设受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地产景观的投资建设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公园广场景观建设与市政道路景观建设主要受到城市化进程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影响。
生态修复主要受到政府对退化或者受到污染的湿地、流域、荒山、沙漠投资规模的影响,尽管近年来经济呈现下行趋势,但政府对生态修复的投资持续加大,目前尚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特点。
(2)区域性
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的发达程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气候和水资源条件、地方政府的投入密切相关。
我国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的发达程度在东部、中部、西部之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如以沪、浙、苏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京、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和以广深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及其他沿海省份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居全国前列,相应的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投资规模也较大。
同时,由于各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对生态景观设计施工的风格要求也有所不同。
此外,在苗木的种植和使用上也体现出了区域性的特点,不同苗木适应的生长环境不同,与当地的土壤、气候、水源都有直接的关系。
(3)季节性
由于生态景观项目需要进行植物配置,而进入冬季后,寒冷气候不利于植物种植,直接影响项目施工进度和效率。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属于园林工程施工业务的淡季;南方地区因冬季温度相对较高,生态景观施工业务基本不受季节影响。
此外,气候、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也直接影响生态景观工程的施工周期,如雨水天气将影响绿化施工的进度。
4、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的发展概况
我国生态景观建设行业的发展与城市建设紧密相关,主要为城市绿化与园林建设。
随着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的持续发展,广场绿地、道路景观、地产景观等逐渐成为生态景观建设的重要部分。
此阶段生态景观建设着重以景观建设为主。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生态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涉及湿地修复、水环境治理、矿山生态修复等建设内容的项目逐渐增多,生态景观建设从着重景观向注重生态功能恢复、生物物种多样性、自然资源保护与节能高效应用等方面发展。
二、行业管理体制及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属于《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中的第八类“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中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类”。
1、行业管理体制
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涉及领域众多,涉及的主要主管部门与监管体制如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生态环境建设行业进行资质管理;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对湿地开发修复与保护具有相关管理职责;国家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对水环境生态治理具有相关管理职责;国家水利部对水土保持具有相关管理职责;生态景观建设领域的工程施工主管部门为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
在行业自律组织方面,在园林景观建设领域,全国成立了以学术研究为主要目的的风景园林学会,部分省市也建立了地方性行业协会;在工程施工环节,中国工程建设行业协会对行业进行自律管理。
目前尚未形成专门的同时包含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的全国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行业协会。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1)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
此外,其他与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还包括: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
(2)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的相关规定
①生态景观建设企业资质管理
根据《城市绿化条例》和《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从事各类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组织承担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养护管理,城市园林绿化苗木、花卉、盆景、草坪生产、养护和经营,提供有关城市园林绿化技术咨询、培训、服务等业务的所有企业,均应纳入城市园林绿化行业管理范围,进行资质审查管理。
工程施工资质管理。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城市园林绿化企业的资质管理工作。
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审查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分级进行,并统一印制《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证书》。
城市园林绿化资质的等级划分、审批机构和经营范围如下表所示:
工程设计资质管理。
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和《工程设计资质标准》等规章的相关规定,从事工程设计活动的企业,应当在取得工程设计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设工程设计活动。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工程设计资质的统一监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程设计资质的统一监督管理。
工程设计资质分为工程设计综合资质、工程设计行业资质、工程设计专业资质和工程设计专项资质。
其中,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资质的等级划分、审批机构和经营范围如下表所示:
②生态景观工程项目管理
我国政府对生态景观工程项目管理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园林绿化招投标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
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一些地方政府还针对生态景观工程项目专门制定了招投标管理办法,对招标投标活动进行规范。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
作为生态景观工程领域的行业标准,《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范了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城市风景林地、城市道路绿化等绿化工程及其附属设施的施工及验收,对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全过程实施工程监理和质量控制。
③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动以PPP形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投资的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与PPP相关的主要政策法律如下表所示:
三、行业发展现状
1、生态修复行业发展现状
(1)环境的破坏与污染要求生态修复行业快速发展
分析报告显示,生态环境恶化表现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等方面。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地侵蚀遥感调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全国113,108座矿山中,采空区面积约为134.9万公顷,采矿活动占用或破坏的土地面积238.3万公顷,植被破坏严重。
生态环境恶化对人类不良影响的表现越来越明显,加大生态修复投入以保护越来越脆弱的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并改善生态环境,我国政府提出了202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20%提高到23%,205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的目标。
有关部门已开始重点投入矿山生态修复和沙漠化治理等方面的国土整治工作。
生态修复已成为一个新兴的发展领域。
(2)国家立法层面的大力支持
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以保护生态,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0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制定了接下来十年城市绿化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是行业标志性政策,由此揭开生态环境行业高速发展序幕。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凸显决策层对生态环保的重视已上升到空前高度。
“十八大”后关于生态建设的规划与政策陆续推出,生态修复行业进入以生态建设为主导的新一轮快速发展期。
同月,住建部发布了《关于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国设市城市要对照《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完成等级评定工作,达到国家Ⅱ级标准,其中已获得命名的国家园林城市要达到国家Ⅰ级标准。
意见认为,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要积极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工作。
政策的高度重视将对生态修复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十八大”开启了生态修复行业新一轮发展,生态修复行业将迎来良好发展机遇。
(3)生态修复行业各领域的发展情况
①湿地保护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我国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
根据《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11-2015年),“十一五”规划建设总投资90.04亿元,其中中央投资42.36亿元,地方配套47.68亿元。
实际实施批准实施各类湿地保护项目205个,完成项目总投资30.3亿元。
“十二五”期间,全国湿地保护工程总体投资129.39亿元,其中中央投资55.85亿元,其他属于地方配套。
规划的方向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湿地保护工程,二是湿地综合治理工程,三是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四是能力建设工程。
各类湿地保护项目总共738个,包括湿地保护工程项目590个,湿地恢复工程项目110个,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项目26个,能力建设工程1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 修复 景观 建设 行业 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