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九中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 文档编号:3390591
- 上传时间:2022-11-22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1.88KB
宁夏银川九中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宁夏银川九中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银川九中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夏银川九中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宁夏银川九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高三
2014-02-2608:
47
宁夏银川九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陶瓷之路
丝绸与陶瓷是中国人民奉献给世界的两件宝物,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所用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伊斯兰民族用中国的大青花瓷盘盛饭装菜,菲律宾等民族将中国陶瓷作为神物顶礼膜拜,非洲人将中国瓷器装饰于清真寺、宫殿等建筑上;古罗马人将中国的丝绸奉为上流社会和贵妇的奢侈品,并在公元一世纪前后引发了一场丝绸与道德之间的争论。
丝绸与陶瓷作为物质产品出现,其意义不仅只作为可用、可穿之物,由此而延伸出来的两条大道,彻底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陶瓷之路”发端于唐代中后期,是中世纪中外交往的海上大动脉,也有人将这条海上商路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唐代中后期,由于土耳其帝国的崛起等原因,“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开始削弱。
“陶瓷之路”的起点在中国的东南沿海,沿东海、南海经印度洋、阿拉伯海到非洲的东海岸或经红海、地中海到埃及等地;或从东南沿海直通日本和朝鲜。
唐代史书记载,唐代与外国的交通有七条路,但主要是两条:
安西入西域道、广州通海夷道,即“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陶瓷之路”。
唐代商业的繁荣不仅从长安体现出来,在东南的扬州也更是如此,扬州时有“雄富甲天下”之美名,否则就不会有李白之“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
如果说陆上“丝绸之路”给中国带来了宗教的虔诚,那么“陶瓷之路”则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商业财富,同时也为殖民掠夺打开了方便之门。
“陶瓷之路”是日本古陶瓷学者三上次男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作为日本中东文化调查团的重要成员,在埃及福斯塔特(今开罗)的考古发掘,彻底启开了这位对中国陶瓷有迷恋情结的人的心扉。
于是他将多年来在世界各地对中国陶瓷的考古成果,著就了《陶瓷之路》这本影响世界的陶瓷著作。
他在日本和世界陶瓷学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陶瓷之路》同时也让世人再一次了解和认识了这个与中国同名的“china”。
陶瓷与丝绸作为中国两大物宝,也为中国赢得了“瓷之国”与“丝之国”的美名,然而这两条路的命名都为西方学者所为,的确值得国人好好思索一番。
在国外, 瓷器、景德镇与中国是一个概念,可见中国的瓷器在世界上的地位。
但到了近代,与国外相比,陶瓷业却落后了许多。
近几年,由于景德镇的陶瓷艺人和艺术家们的努力,现代艺术瓷开始被海外收藏家关注,成为不容忽视的新的收藏热点。
瓷器收藏历来是国内外收藏的重头戏,但大都局限在古代瓷器和官窑陶瓷。
那么如何选择现代艺术瓷呢?
好的现代艺术瓷应该有好的造型,而造型往往被陶瓷艺人和收藏家忽视。
因为人们最易被色彩打动。
作为一种三维空间的艺术形式,造型的本身就能体现出一种精神。
或圆润、或挺拔、或纤秀、或雄强、或文儒、或豪放。
造型虽是由简单的线条组成,但提供给人们的想像力却是无穷无尽的。
现代艺术瓷,既要看装饰是否与造型统一,更要看装饰本身是否新颖和有创造性,瓷质材料的精美决定了装饰也应是唯美的。
现在有些陶瓷艺人,简单地将国画画面移入瓷器装饰,效果未必很好。
好的瓷器装饰应是在任何一个角度都能给人以效果的完整性,而不是有些画面太挤,有些画面太空。
现代瓷器的色泽不容忽视,青花是否纯净幽远,丰富润泽,釉里红是否红而不俗,层次多变,釉色是否亮丽莹透,无斑点瑕疵。
1.根据文意,下列对“陶瓷之路”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瓷之路”兴起的时间是唐代中后期,兴起的主要原因是瓷器不宜在陆上运输,“陶瓷之路”是中世纪中外交往的海上大动脉。
B.“陶瓷之路”的起点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共有两条通往海外的线路,一条是沿东海、南海经印度洋、阿拉伯海到非洲的东海岸或经红海、地中海到埃及等地;另一条是从东南沿海直通日本和朝鲜。
C.“陶瓷之路”是日本古陶瓷学者三上次男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他是日本中东文化调查团的重要成员。
D.“陶瓷之路”的命名和“丝绸之路”命名均为西方学者所为,这的确值得国人好好思索一番。
2.下列对丝绸与陶瓷“延伸出来的两条大道,彻底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丝绸与陶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所用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B.唐代中后期,受土耳其帝国崛起的影响,“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开始削弱,“海上丝绸之路”应运而生。
C.陆上“丝绸之路”给中国带来了宗教的虔诚,“陶瓷之路”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商业财富。
D.陶瓷与丝绸,为中国赢得了“瓷之国”与“丝之国”的美名,但同时也为殖民掠夺打开了方便之门。
3.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最能体现唐代商业繁荣的城市是国都长安和东南的扬州,从李白、杜牧的诗句中可以看出这两个城市的繁荣。
B.三上次男先生之所以能著就《陶瓷之路》这本影响世界的陶瓷著作,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在埃及福斯塔特(今开罗)的考古发掘的启迪。
C.在国外,瓷器、景德镇与中国是一个概念,说明中国的古瓷器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地位。
到了近代,中国的陶瓷业越来越落后,甚至出现了倒退现象。
D.瓷器收藏历来是国内外收藏的重头戏,但只局限在古代瓷器和官窑陶瓷。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褒,字弘业,颍川颍阳人也。
褒少有志尚,好学而不守章句。
其师怪问之,对曰:
“文字之间,常奉训诱,至于商较异同,请从所好。
”师因此奇之。
及长,涉猎经史,深沉有远略。
时周文帝为刺史,素闻其名,待以客礼。
及贺拔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诸将遣使迎周文。
周文问以去留之计,褒曰:
“此天授也,何可疑乎!
”周文纳焉。
大统初,迁行台左丞。
出为北雍州刺史。
州带北山,多有盗贼。
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
厚加礼遇,谓曰:
“刺史起自书生,安知督盗?
所赖卿等共分其忧耳。
”乃悉召凶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分其地界,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论。
于是诸被署者莫不惶惧,皆首伏曰:
“前盗发者,并某等为之。
”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或亡命隐匿者,亦悉言其所在。
褒乃取盗名簿藏之,因大榜州门曰:
“自知行盗者,可急来首,即除其罪。
尽今月不首者,显戮其身,籍没妻子,以赏前首者。
”旬日之间,诸盗咸悉首尽。
褒取名簿勘之,一无差异,并原其罪,许以自新,由是群盗屏息。
入为给事黄门侍郎,迁侍中。
累迁汾州刺史。
先是,齐寇数入,人废耕桑,前后刺史,莫能防扞。
褒至,适会寇来,乃不下属县。
人既不备,以故多被抄掠。
齐人喜于不觉,以为州先未集兵,今还必不能追蹑,由是益懈,不为营垒。
褒已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邀其归路。
乘其众怠,纵伏击之,尽获其众。
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褒因是奏曰:
“所获贼众,不足为多,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
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
”有诏许焉。
褒历事三帝,以忠厚见知。
武帝深相敬重,常以师道处之,每入朝见,必有诏令坐,然始论政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八)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阳不之知 阳:
通“佯”,假装
B.褒取名簿勘之 勘:
校对
C.许以自新,由是群盗屏息 屏息:
此处指不敢作乱
D.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 故事:
先例,成法
5.下面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韩褒“深沉有远略”的一组是( )(3分)
①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 ②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
③褒至,适会寇来,乃不下属县 ④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
⑤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 ⑥每入朝见,必有诏令坐,然始论政事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少年韩褒就有志向与追求,对于学习也有不凡的见解。
在恭谨地接受老师教诲的同时,也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有所偏好。
B.北雍州多盗贼出没,韩褒任刺史期间,先深入调查摸清了情况,又明榜昭告公布自首期限,再采用以毒攻毒的方法,最终制服盗贼。
C.宽以待人是韩褒为官的特点,为人的品质。
在北雍州做刺史期间,他能宽恕诸盗贼的罪过,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在汾州,更是以德报怨,放还俘虏。
D.韩褒历经北朝三个君主时期,以忠诚厚道而闻名。
武帝每每朝见时,先下诏让他坐下,然后才议论朝政,恭敬如执弟子礼。
7.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乃悉召凶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分其地界,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论。
(5分)
(2)所获贼众,不足为多,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
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
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
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8.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
请作具体说明。
词人写“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什么手法?
(5分)
9.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又是如何表现的?
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余立侍左右, ,俯身倾耳以请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2)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
《关雎》[诗经]
(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
《观沧海》[曹操]
(4) ?
心远地自偏。
《饮酒》[陶潜]
(5) ,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6)海日生残夜, 。
《次北固山下》[王湾]
(7) ,归雁入胡天。
《使至塞上》[王维]
(8)我寄愁心与明月,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9)床头屋漏无干处,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0) ,去时雪满天山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1)停杯投箸不能食, 。
《行路难》(其一)[李白]
(12) ,阴阳割昏晓。
《望岳》[杜甫]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刚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骑自行车去拉萨
王奎山
罗西在送儿子上大学的一个星期之后,在晚报上刊登了征集驴友一起骑自行车去拉萨的启事。
罗西喜欢旅游,特别是喜爱骑自行车旅游。
罗西早就想骑自行车去拉萨了。
妻子问他,为什么要去拉萨?
罗西说,有人问一个登山家,你为什么要去登山?
登山家说,因为那座山在那里存在着。
罗西的妻子想了半天,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罗西。
罗西的启事登出来后,很快就收到了几个驴友的电话,表示愿意和罗西一起骑自行车去拉萨。
几个人还一起推举罗西为召集人。
罗西非常高兴,拟定了具体的计划,并且开始付诸行动。
罗西的妻子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
罗西的妻子知道这件事后,和罗西大吵大闹起来。
罗西的妻子说,儿子才刚刚考上大学,光本科就得四年,得花多少钱?
罗西说,儿子上大学的钱不是早就存在那里了么?
妻子说,读完本科还要读研究生,读完硕士还要读博士。
再说,读完博士还要找工作,还要结婚,还要买房,你想没想过,这些事得多少钱?
罗西笑了,说,结过婚还要生儿子呢,生了儿子还要生孙子呢,你累不累呀?
妻子说,我不跟你耍嘴皮子!
只要儿子大学没毕业,只要儿子工作没找好,房没买,婚没结,你休想离开这个家。
等儿子大学毕业找了工作,买了房,结了婚,你爱上哪上哪儿,你哪怕是去阿拉斯加呢,我也不拦你。
罗西哈哈地笑了,照你这样说,我一辈子不是卖给你啦?
妻子说,我还卖给你呢!
人家马丽早就住上了别墅,开上私家车了。
马丽是妻子闺中密友。
妻子还把双方的父母都叫到一起,说,你要走也中,咱先把婚离掉再说。
于是,骑自行车去拉萨的事只好泡汤。
这事本来就是罗西挑起来的。
罗西去不成,那几个驴友也一时有些泄气。
但驴友中的一个晚报社的首席记者叫杜平的,不服气,说,咱离了罗西就去不成拉萨了?
咱非去不行。
咱不但要去,还要搞得轰轰烈烈的。
于是,杜平接替了罗西,成了驴友们的头头。
杜平到底是晚报社的首席记者,懂得舆论的重要性。
驴友队出发那天,在世纪广场那里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连市委宣传部部长都到了场。
不仅如此,晚报特意辟出了专门的版面,刊登杜平撰写的旅途见闻的文章。
这个专栏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有的人甚至跑到报社说,我买晚报就是冲着这专栏的。
这个专栏在晚报上一直持续了半年多时间。
驴友队从拉萨回来之后,杜平还把那些文章汇集成一本书,书的名字就叫《骑自行车去拉萨》。
再说罗西,不管怎么说,骑自行车去拉萨这件事是由罗西挑起来的。
没有罗西就没有驴友队的拉萨之行。
驴友队出发那天的欢送仪式,罗西是参加了的。
不仅参加了,还发了言。
罗西的发言十分简单。
只有短短的几句话。
罗西是这样说的:
骑自行车去拉萨,是我多年来的梦想。
今天,我的这个梦想,就要由你们付诸实施了。
我非常羡慕你们。
但是,我要说,只要我不死,我还活着,总有一天,我也要骑自行车去拉萨!
说罢,罗西的眼泪“哗哗”地流下来了。
罗西的话,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而且,从那天开始,罗西在家里该干啥干啥,但就是不说话,一句话也不说了。
妻子知道罗西在赌气,也不理他。
驴友队从拉萨凯旋归来的第二天,罗西失踪了。
罗西的妻子知道罗西肯定是去拉萨了,就找到罗西的爸爸,问怎么办?
罗西的爸爸说,还能怎么办,我权当是没有他这个儿子。
罗西的妻子问,找不找?
罗西的爸爸说,找个啥,不找!
我生的儿子我知道,王八蛋是个犟种,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于是,就不找。
谁也没有想到,罗西这一去竟是八年。
八年后,当罗西出现在家人面前的时候,他已经变成了一个纯粹的西藏人,头发胡子都很长,脸色也黑红,身上有一股浓烈的羊膻味儿。
那时,罗西的儿子已经念完了博士,并且已经娶妻生子。
罗西说,儿子,爸爸对不住你。
说这话的时候,罗西流出了眼泪。
没想到,儿子哈哈地笑了。
儿子说,爸爸,你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爸爸。
我要告诉你我的一个决定,等我的儿子考上大学以后,我也要骑自行车去拉萨!
说完这句话,罗西父子两个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妻子对罗西去拉萨的强烈反对,反映了现实社会中广泛存在着的保守观念——安于现状,不求探索,还能讲出充分的理由。
B.市委宣传部长也参加了欢送仪式,表明党的领导机关对民间自发旅游的重视和支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罗西去拉萨的决心变得愈发坚定。
C.罗西在欢送仪式上的简短讲话,表现了他对拉萨的向往和去拉萨的决心,也为后文他的失踪埋下伏笔。
D.八年后的罗西,已经变成了一个纯粹的西藏人,这样的变化,表明了罗西已经在拉萨获得野性,回归了本源。
E.小说以罗西去拉萨为线索,穿起了准备去拉萨、去不成拉萨、送别人去拉萨、终于去拉萨等情节,构成了完整紧凑的故事。
(2)小说中写了驴友、晚报记者、晚报读者、儿子这些人对罗西“去拉萨”的态度,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3)主人公罗西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4)对于骑自行车去拉萨这种现象,诸如登山、漂流、环球航行等,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人类向自然挑战,也有人认为是人类向自身挑战,当然还有一些别的观点,你同意哪种看法?
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文章,完成12题
(1)-(4)小题(25分)
回忆雨僧先生
季羡林
①雨僧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
作为他的受业弟子,我同其他弟子一样,始终在忆念着他。
②雨僧先生是一个奇特的人,身上也有不少的矛盾。
他古貌古心,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
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
别人写白话,写新诗;他偏写古文,写旧诗,所以奇特。
他反对白话文,但又十分推崇用白话文写成的《红楼梦》,所以矛盾。
他看似严肃、古板,但又颇有一些恋爱的浪漫史,所以矛盾。
他能同青年学生来往,但又凛然、俨然,所以矛盾。
③总之,他是一个既奇特又矛盾的人。
④我这样说,不但丝毫没有贬意,而且是充满了敬意。
雨僧先生在旧社会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奇人,是一个真正的人。
⑤当年在清华读书的时候,我听过他几门课:
“英国浪漫诗人”、“中西诗之比较”等。
他讲课认真、严肃,有时候也用英文讲,议论时有警策之处。
高兴时,他也把自己新写成的旧诗印发给听课的同学,《空轩》十二首就是其中之一。
这引得编《清华周刊》的学生秀才们把他的诗译成白话,给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而又无伤大雅的玩笑。
他一笑置之,不以为忤。
他的旧诗确有很深的造诣,同当今想附庸风雅的、写一些根本不像旧诗的“诗人”,决不能同日而语。
他的“中西诗之比较”实际上讲的就是比较文学。
当时这个名词还不像现在这样流行。
他实际上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
⑥他坦诚率真,十分怜才。
学生有一技之长,他决不掩没,对同事更是不懂得什么叫忌妒。
他在美国时,邂逅结识了陈寅恪先生。
他立即驰书国内,说:
“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
”也许就是由于这个缘故,他在清华作为西洋文学系的教授而一度兼国学研究院的主任。
⑦他当时给天津《大公报》主编一个《文学副刊》。
我们几个喜欢舞笔弄墨的青年学生,常常给副刊写点书评一类的短文,因而无形中就形成了一个小团体。
我们曾多次应邀到他那在工字厅的住处:
藤影荷声之馆去作客,也曾被请在工字厅的教授们的西餐餐厅去吃饭。
这在当时教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条看不见但感觉到的鸿沟的情况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至今回忆起来还感到温暖。
⑧我离开清华以后,到欧洲去住了将近十一年。
回到国内时,清华和北大刚刚从云南复员回到北平。
雨僧先生留在四川,没有回来。
其中原因,我不清楚,也没有认真去打听。
但是,我心中却有一点疑团:
这难道会同他那耿直的为人有某些联系吗?
是不是有人早就把他看做眼中钉了呢?
在这漫长的几十年内,我只在六十年代初期,在燕东园李赋宁先生家中拜见过他。
以后就再没有见过面。
⑨在十年浩劫中,他当然不会幸免。
听说,他受过惨无人道的折磨,挨了打,还摔断了什么地方,我对此丝毫也不感到奇怪。
以他那种奇特的特立独行的性格,他决不会投机说谎,决不会媚俗取巧,受到折磨,倒是合乎规律的。
反正知识久已不值一文钱,知识分子被视为“老九”。
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代,我有意不去仔细打听,不知道反而能减轻良心上的负担。
至于他有什么想法,我更是无从得知。
现在,他终于离开我们,走了。
从此人天隔离,永无相见之日了。
⑩雨僧先生这样一个奇特的人,这样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人,是会受到他的朋友们和弟子们的爱戴和怀念的。
现在编集的这一本《回忆吴宓先生》就是一个充分的证明。
⑾他的弟子和朋友都对他有自己的一份怀念之情,自己的一份回忆。
这些回忆不可能完全一样,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观察事物和人物的角度和特点。
但是又不可能完全不一样。
因为回忆的毕竟是同一个人——我们敬爱的雨僧先生。
这一部回忆录就是这样一部既不一样又不不一样的汇合体。
从这个一样又不一样的汇合体中可以反照出雨僧先生整个的性格和人格。
⑿我是雨僧先生的弟子之一,在贡献上我自己那一份回忆之余,又应编者的邀请写了这一篇序。
这两件事都是我衷心愿意去做的。
也算是我献给雨僧先生的心香一瓣吧。
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二日
(选自《季羡林小品》)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叙评结合,既有对雨僧先生生平琐事的详细叙述,也有高度的评价、赞赏,二者相辅相成,自然流畅地表达了对雨僧先生的爱戴、怀念之情。
B.文章第⑤段写雨僧先生开设“英国浪漫诗人”、“中西诗之比较”等几门课程,主要目的是赞颂他在中国比较文学领域的奠基作用。
C.作者认为《回忆吴宓先生》是一个饱含了弟子、朋友怀念之情的“一样又不一样的汇合体”,它能够反映雨僧先生整个的性格和人格。
D.文章⑧、⑨两段的回忆包含了很多作者的听闻和主观的揣测,并没有写到自己亲见的事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真实性。
E.本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全篇详细地记述了作者在多个不同历史时期与雨僧先生交往的生活琐事,细腻动人,含蓄深沉。
(2)作者在文章第②段概述了雨僧先生“既奇特又矛盾”的多方面表现,但在下文并未全都谈及,请你列举作者在回忆中详细叙述的雨僧先生“既奇特又矛盾”的具体表现?
(6分)
(3)在十年浩劫中,作者并未与雨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夏银川 九中届高三 第一次 模拟考试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