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工作面放顶煤开采设计方案.docx
- 文档编号:3385383
- 上传时间:2022-11-22
- 格式:DOCX
- 页数:48
- 大小:276.67KB
325工作面放顶煤开采设计方案.docx
《325工作面放顶煤开采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5工作面放顶煤开采设计方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25工作面放顶煤开采设计方案
325工作面放顶煤开采设计方案
1方案设计编制依据、原则及要求
1.1编制依据
依据煤业《复采二区采区设计说明书》和相邻工作面开采技术资料。
1.2编制原则及要求
以保证安全生产为前提,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技术管理规定,最大限度回收煤炭资源,实现矿井安全高效开采。
2方案设计
2.1工作面概况
2.1.1工作面位置、周边关系及开采情况
325工作面位于二采区西北部,面积约11800m2,可采储量7.13万吨。
工作面边界:
北至采面设计停采线,与皮带机巷留设20米保护煤柱,南以F13-3断层保护煤柱为界,东以隔离煤柱为界与324工作面采空区相邻,西邻原3212采空区。
工作面上部及四周大部为采空区,工作面标高为:
-112~-155m。
水平名称
-100水平
采区名称
二采区
地面标高(m)
+65.35~+66.31
井下标高(m)
-112~-143.7m
地面的相对位置
南距沙河(季节性河流)80m,地表无任何建筑物
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
目前地表主要为农田,预计本工作面回采对地面影响不大
井下位置和相邻关系
北至采面设计停采线,与采区皮带机巷留设保护煤柱20米,南以F13-3断层保护煤柱为界,东以隔离煤柱为界与324采空区相邻
325面
走向长度
197m
倾斜宽(m)
60
面积(m2)
11800
2.1.2地形地物
此工作面地面标高+65.35~+66.31m,地形平坦,高程差异很小。
地表为农田,无任何建筑物。
2.1.3工作面参数、开采技术条件及煤层赋存特征
2.1.3.1工作面参数
325工作面平均长度60m,倾斜长度197m,煤层平均厚度5.0m。
2.1.3.2开采技术条件
1、瓦斯:
2011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
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89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06m3/t,矿井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2.29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7.87m3/t。
2、煤尘:
2012年6月27日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研究院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知,我矿现开采的3煤层具有爆炸性,爆炸指数34.42%;
3、煤的自燃倾向性:
根据自燃倾向性鉴定结果,属于Ⅱ类自燃,自然发火期围为102~243天。
4、地温:
我矿井下平均温度19~22°,属于正常温度。
5、煤与瓦斯突出:
矿井开采至今,没发现煤与瓦斯突出现象。
6、冲击地压:
根据井下采场和巷道实际情况无冲击地压,从煤层顶底板岩性和矿井开采深度分析,不存在冲击地压灾害。
2.1.3.3、煤层赋存特征
1、产状:
走向N60°W,倾向S30°E,倾角平均9°。
2、厚度:
根据地面钻孔勘探数据资料,该采区煤层实际厚度在4.84m~8.26m之间。
采区原采面沿3上底板只采过I分层,局部采过II分层,3下煤未开采,现普遍煤厚达到5.0m以上。
3、结构:
简单结构煤层。
4、煤质:
气煤Ⅲ号,中灰特低硫,原煤发热量28.87mj/kg。
5、煤层顶底板赋存特征:
(1)3上煤顶板:
直接顶为灰色泥质细砂岩,含带羊齿等植物化石,裂隙发育,易冒落,厚0.81~17.5m,平均4米左右,f=4,老顶为全区稳定发育的灰白色中粗砂岩,巨厚层状,见水易粉化,厚几米至几十米,f=6。
(2)3上煤底板:
即3下煤顶板,为灰色粘土质粉细砂岩,相变为粘土岩,根据掘进巷道揭露本工作面3上、3下之间夹矸厚度在0.1~0.8m之间,抗压强度降低,在推采过程中易随顶煤下落。
本工作面为3下煤开采,原上分层已回采,顶板为冒落的3上顶板岩石胶结而成,原分层开采铺设的假顶已被破坏,所以本工作面顶板的特点是岩石易松动、破碎,容易下沉。
(3)3下煤均厚约1.9m,煤层倾角在7~10°之间,f=1.5。
煤层为气煤,多为条带状的半亮煤、半暗煤及暗淡煤。
颜色多为黑色及褐黑色,条痕为褐色,光泽暗淡,断口呈贝壳状及不平整状。
条带状及线理状结构,波层状构造。
煤质坚硬、性脆,节理较发育,裂隙有次生方解石脉充填。
(4)3下煤底板:
一般为粘土质中细粒砂岩,厚1.18~11.04m,灰-灰白色,泥质、钙质胶结,斜层理发育,含植物根部化石,f=6。
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表见表二。
表二
顶底板名称
岩石名称
平均厚度m
岩性特征
老顶
中粗砂岩
8
灰白色、中粗砂岩,致密坚硬,裂隙发育,易冒落,厚层状,成份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局部含少量水。
直接顶
细(粉)砂岩
4
深灰色、灰黑色,泥质胶结,水平层理发育,含带羊齿等植物化石。
伪顶
直接底
中细砂岩
13
灰-灰白色,粘土质胶结,致密坚硬,含植物根部化石。
老底
2.1.4储量情况及采煤工作面年生产能力
2.1.4.1面积计算
因煤层倾角小于15°,故以煤层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其计算围为:
西南至切眼,西北至材料道,东南至溜子道,东北至停采线。
2.1.4.2容重
根据生产矿井地质报告,3下煤容重1.30t/m3。
2.1.4.3储量
Q=m·d·s
式中:
Q-工作面储量(万t)
m-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5.0m
d-煤的容重,1.30t/m3
s-块段的水平投影面积,11800m2
经计算,Q=7.67万吨,工作面回采率按93%计算,可采储量7.13万吨。
2.1.4.4采煤工作面年生产能力
Ac=10-4l*h*r*b*n*N*c(万t/a)
式中:
Ac-采煤工作面年生产能力,万t/a
l-采煤工作面平均长度,60m;
h-采煤工作面煤层平均采高5.0m;
r-原煤视密度,1.30t/m3;
b-采煤工作面平均日推进度,0.8m;
n-年工作日数,d,取330d;
N-正规循环作业系数,%,一般取0.8;
c-工作面回采率,按矿井设计规取93%。
经计算,Ac=7.66(万t/a),工作面服务年限:
7.67/7.66=1.0(a)。
2.2地质构造
2.2.1断层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
根据相邻工作面实际揭露和原回采资料分析,工作面南部为落差较大的F13-3断层,按照规要求严禁在断层保护煤柱掘进。
从上分层回采工作面实际揭露的地质构造分析,预计此工作面地质构造较为简单,对工作面回采影响较小。
断层情况表
断层名称
走向(°)
倾向(°)
倾角(°)
断层性质
断层落差(m)
对回采的影响
F13-3
NW
NE
50
正
250
小
2.2.2褶曲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
本工作面无褶曲。
2.2.3其他因素对回采的影响(陷落柱、火成岩等)
本矿井田围无陷落柱、火成岩。
2.3水文地质及水害评价
2.3.1含水层
2.3.1.1顶板含水层
3上煤顶板砂岩厚度4.42~33.28m,为灰白色中粒砂岩,有时为细及粗粒砂岩,致密坚硬,裂隙不发育,成分以石英为主,斜长石次之,斜长石多因次生蚀变而高岭石化,构成灰白色。
其单位涌水量q为0.074L/s.m。
该含水层的含水性、富水性极不均匀,补给量少,初见水量大,易于疏干。
2.3.1.2底板含水层
三灰位于组上部,厚约3~4米,层位稳定,全区发育,致密坚硬。
三灰为裂隙承压水,以静储量为主,易于疏干。
工作面下距三灰45~50m左右,三灰为弱含水层,在本矿东区揭露均无水,无三灰突水危险。
奥陶系石灰岩简称奥灰,其岩性为褐灰色、灰白色,厚层状,夹有薄层灰绿粘土岩,多见缝合线,裂隙发育,一般被方解石充填,少量未被充填裂隙发育成小溶洞,属溶穴裂隙承压水。
工作面下距奥灰约160m左右,由于工作面距离奥灰较远,远大于安全隔水层厚度,因而无奥灰突水危险。
2.3.2地表水的补给关系
工作面地表向东南80m有沙河通过,该河为季节性河流,只有大气降水对该河流补给,对开采无影响。
2.3.3老空水
本采区为上行开采方式,通过对已推采的321、322、323、324工作面资料分析,在掘进过程中按规定采用钻探方法进行了超前探放水,均未发现老空积水现象。
但为确保推采安全,必须在工作面低洼处设置临时水仓,并配备一台排水泵备用。
2.3.4隔水层
隔水层主要是:
第三系粘土质砂岩、石盒子组粉砂岩、煤系中砂质泥岩、泥岩等,均能起到隔水作用。
2.3.5水害评价
该工作面水文地质简单,直接充水水源为顶板砂岩水,易于疏干,与其它含水层无直接补给关系,对回采影响较小。
底部含水层对本工作面的回采无影响。
预计该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为0.1m3/h,最大涌水量0.2m3/h,本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按规定采用钻探方法进行了探放水,未发现老空积水现象,在相邻的321、322、323、324工作面的采掘过程中也未发现老空积水现象。
但为确保采掘安全,工作面仍需要配备一台排水泵备用。
2.4防水煤(岩)柱的计算与留设
325回采工作面3下煤底板下距奥灰约152米,大于安全隔水层厚度,均为安全开采煤层,无奥灰突水危险。
底板安全隔水层厚度计算:
1、突水系数法
根据公式
Ts=P/(M0-Cp)
式中:
Ts—突水系数
P—水压值,MPa;
M—隔水层厚度,m;
Cp—底板破坏深度,m。
根据开采深度,水压最大值为2.0Mpa,底板破坏深度Cp为10.0m,则要满足突水系数Ts≤0.06,则
M=P/Ts+Cp=43.3(m)
2、安全隔水厚度法
t安={L[(r2L2+8KpH)-2-rL]}/4Kp+h
t安—隔水层的安全厚度,m
L—工作面最大控顶距,m
r—煤层底板岩层容重,t/m3
Kp—隔水层岩石的抗强度,t/m2
H—隔水层底板承受的水压,t/m2
h—底板破坏深度,m
取:
L=3.06m,r=2.5t/m2,H=400t/m2,Kp=108t/m2,h=14.5m
计算后得出t安=14.4m
所以,根据安全隔水厚度法和突水系数法计算结果可知,要保证安全开采,其安全隔水层厚度必须大于43.3m。
325工作面3下煤与奥灰间距约为152m,大于等效隔水层厚度43.3m,符合安全可采距离要求。
2.5工作面巷道布置
2.5.1材料道、溜子道、切眼、停采线等位置的确定及依据
2.5.1.1工作面材料道、溜子道、切眼
材料道根据留设保护大巷煤柱围确定;溜子道位置根据FD13-3断层切割围及与325工作面留设区段煤柱确定;切眼位置根据断层保护煤柱围确定。
2.5.1.2停采线
为最大限度地回收煤炭资源,减少煤炭资源损失,同时又要留足护巷煤柱,减少巷道维修,按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相应条款的规定要求,参考以往工作面停采线位置,确定留设20m煤柱作为工作面停采位置。
附图一:
325采煤工作面巷道布置图
2.5.2巷道断面形状、几何参数及支护形式
材料道、溜子道均采用11#矿用工字钢支护,材料规格:
2.2m腿,2.0m梁;支护规格:
上宽1.7m,下宽2.4m,净高1.9m,允许误差±0.1m;棚距1.0±0.1m。
巷道采用梯形断面,荒断面积5.8m2,净断面积3.90m2。
采用塑料网铺顶,塑料网规格2.5m×1.1m,扣扣相连,20公分系一死扣,网铺平拉紧,杜绝网兜,板梁、木楔腰邦背顶,顶五帮三。
切眼采用11#矿用工字钢支护,材料规格:
2.2m腿,2.2m梁;支护规格:
上宽2.0m,下宽2.8m,净高2.0m,允许误差±0.1m;棚距1.2±0.1m。
巷道亦采用梯形断面,荒断面积7.0m2,净断面积4.8m2。
采用塑料网铺顶,塑料网规格2.5m×1.3m,扣扣相连,20公分系一死扣,网铺平拉紧,杜绝网兜,板梁、木楔腰邦背顶,顶五帮三。
2.6采煤方法及工作面装备
2.6.1采煤方法、生产工艺等容
1、采煤方法
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悬移支架配合单体液压支柱与背铺塑料网支护顶板。
落煤方式为钻眼爆破落煤,人工攉煤,可弯曲刮板输送机接力运煤。
2、采煤工艺过程
打眼→清理工作面→移溜子→放炮→联网探梁→攉煤→移架→剪网放顶煤→补网→清理工作面。
工作面平均煤厚5.0m,采高2.0m,放顶煤3.0m,采放比1:
1.5。
工作面最大控顶距3.06m,最小控顶距2.26m,放顶步距0.8m。
3、采煤工艺
悬移支架炮采放顶煤。
4、落煤方式及要求
本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落煤方式为放炮落煤。
采用ZQHS-30/2.5型风煤钻打眼,木炮棍装药,黄泥、水炮泥封孔,FD-100D煤矿用电容式发爆器引爆,使用二级煤矿许用乳化炸药,煤矿许用瞬发电雷管进行正向装药爆破落煤。
(打眼时沿工作面自下而上依次打眼,炮眼布置均为五花眼,眼距1.0m,顶眼、腰眼、底眼的深度分别为0.75m、0.85m、0.95m,采用一次打眼,分次装药,分次爆破的操作程序,串联自下而上依次爆破,不准欲留隔离炮,一次分段开帮的长度不能超过5m,放炮间隔距离不少于5m。
采煤工作面放炮母线必须使用专用小电缆,放炮拉线长度不小于50m,其距离从最近的炮眼算起。
开帮高度为2.0m,放顶煤高度3.0m左右,采放比1:
1.5,循环步距0.8m。
悬移支架支护顶板,顶网以上的顶煤靠顶板压力和支架撑力破碎下落剪网放出。
放顶煤采用连剪连放顺序折返补放方式,采用倒"T"型剪网口形式,长400mm,高400mm,剪网口距底板300mm。
采用爆破与人工装煤相结合,工作面运煤采用SGB-30B型刮板输送机,溜子道采用SGB-30B型刮板输送机及SPJ-650型皮带运输机联合运输。
2.6.2工作面设备总体配套
1、液压支架的主要技术特征
支架选用:
XDY-ZH1200/15/27型悬移支架
支架长度:
2260mm
支撑高度:
1.6~2.4m
支撑宽度:
630mm
移架步距:
800mm
初撑力:
392.4KN
工作阻力:
1200KN
支撑强度:
600KN/m2
底板比压:
46.17MPa
2、端头支护主要技术特征
矿用11#花边π型钢,长度3.0m,4对8根
铰接顶梁型号HDJA-1000型,一梁一柱
单体支柱型号DZ22-30/100。
3、液压支架支护强度验算
(1)经验计算支护强度
据公式:
式中:
h-采高2.0m;
r-顶板岩石容重2.5t/m3;
Pt=392.4kN/m2
(2)参考同煤层矿压观测资料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209(kN/m2)
(3)选择工作面支护强度
392.4(kN/m2)>209(kN/m2),因此工作面支护强度应大于392.4(kN/m2)。
(4)支护设备选择
工作面选用XDY-ZH1200/15/27型悬移支架,共50–70架,上下两端头采用单体支柱配铰接顶梁及矿用11#花边π型钢及端头悬移支架进行支护。
根据工作面条件与支架适应条件对照表可以看出,选用XDY-ZH1200/15/27型悬移支架,在满足顶板管理支护强度需要的同时,也能满足底板比压值要求。
通过对比、验算,证明选用XDY-ZH1200/15/27型悬移支架能满足要求。
工作面条件与支架适应对照表
项目
工作面条件
支架适应条件
采高
2.0m
1.6~2.4m
倾角
3°-13°
不大于35°
煤厚
5m
1.5-7m
煤硬度
1.5
最大4.0
底板比压
46.17Mpa
大于1.5Mpa
支护强度
392.4(kN/m2)
600(kN/m2)
顶板种类
二级二类
4、运输设备
⑴刮板运输机5部:
型号SGB-30B
电机功率:
15KW×2五部
运输能力:
70t/h
刮板链速0.86米/秒
溜槽尺寸:
宽400mm长度1200mm高度180mm
(2)其它辅助运输设备
选用:
JD-11.4型调度绞车两部
型号:
JD-11.4
静拉力:
9.8KN
绳径:
12.5mm
绳速:
1.0m/s
绳容量:
400m
滚筒直径:
550mm
外型尺寸:
1100×765×730mm
5、气动钻机:
材料道和溜子道各配一台ZQHS-30/2.5型风煤钻,用于打眼爆破落煤。
风煤钻机技术参数:
额定压力0.5Mpa
额定转矩30NM
额定转速800r/min
钻孔直径35-45mm
进气管直径0.6-1.2mm
重量10kg
6、乳化液泵站
⑴泵站及管路选型、数量
乳化泵选用RBW80/20II型两台。
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型号:
RBW80/20II
公称流量:
80L/min
公称压力:
20MPa
电动机型号:
DYB-37
功率:
37KW
电机转速1470r/min
曲轴转速517r/min
输液管路选用直径10mm高压胶管和直径25mm的无缝钢管,耐压45MPa。
⑵泵站设置位置
泵站安设在-100轨道巷,距离采面300m。
⑶泵站使用规定
要保证泵站压力大于19.6MPa,乳化液浓度2%--3%。
要加强高压管路与泵站的维修,杜绝系统的漏液。
2.6.3其它工作面设备总体配套
胶带输送机:
SPJ-650型1部,选用ZSZ-S(D)型带式输送机综合保护装置。
单体液压支柱:
DZ22-30/100型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阻力2500KN)480棵,50棵备用。
铰接顶梁:
选用HDJA-1000型铰接顶梁140棵,20棵备用。
辅助设备:
选用1.0吨U型矿车和材料车运送材料、设备。
通讯:
在工作面材料道安装防爆一部,型号KTH108,带班队长配有KJ399-F型移动一部,保证井上下通讯。
2.7生产系统
2.7.1煤炭运输系统
工作面人工攉煤配合SGB-30B型刮板输送机运煤,溜子道使用SGB-30B型刮板输送机、SPJ-650型皮带运输机接力运煤,把煤通过SPJ-800皮带运输机运至-100煤仓,通过暗斜井绞车配合一吨矿车运至-37车场,再通过ZK7-6/250型架线电机车配合一吨矿车到延伸底车场提升上井。
运输系统路线:
325工作面→325工作面溜子道→皮带上山→-100皮带机巷→-100漏斗→II号主下山→-37大巷→延伸→地面。
2.7.2辅助运输系统
辅助运输系统:
地面→延伸→-37大巷→II号主下山→-100进风巷→-100轨道巷→325工作面材料道→工作面料场
附图二:
325采煤工作面运输系统图
2.7.3防尘供水系统
矿井在地面建永久性的静压水池,水池容积为220m3,防尘管路由4寸管路自地面供至-37水平,经-37大巷、II号副下山至-100水平,然后由两路2寸防尘管路经-100轨道巷和-100皮带机巷供往325采煤工作面材料道、溜子道和工作面。
工作面运输、溜子道供水管路直径不得小于2寸,每隔50m设一个三通阀门,并分别安装水质过滤器。
井下所有运煤点必须安装完善的喷雾装置,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主要进风大巷及进风斜井必须安装自动净化风流水幕,距上下出口不超过30m,采煤工作面回风巷至少安设两道,进风巷安设一道,水幕应封闭全断面,自动开停、灵活可靠,雾化好,使用正常。
附图三:
325采煤工作面防尘系统图
2.7.4压风系统
1、压风自救装置应符合《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MT390-1995)的要求,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应取得产品合格证;相关入井设备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电器设备必须符合防爆要求。
2、压风自救系统主要组成:
空气压缩机、送气管路、阀门、汽水分离器、压风自救装置(包括减压、节流、消噪声、过滤、开关等部件及防护袋或面罩)。
3、空气压缩机设置在地面井口房附近。
机房安装两台KG-75A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额定风量为10m3/min,额定风压为0.8Mpa,电动机额定功率为55kW。
4、压风自救系统的主管路不小于φ100mm;采掘工作面不小于φ50mm。
5、压风自救系统零、部件的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得存在无风、漏风或自救袋破损长度超过5mm的现象。
6、井下压风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灾变破坏。
7、加强压风自救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定期检查系统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系统运行可靠、安全稳定。
8、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监察,重点监察地面压风泵站、系统功能运行情况,以及井下管路、阀门安装地点、数量、运行情况等。
9、矿井压风自救系统,设备有产品合格证,有系统保护断油、断水、超温等保护装置,安全阀、压力调节器安全可靠,定期检验机油标号闪点不低于215°。
10、325工作面压风管路的末端距工作面不得大于30米,并设置供气阀门,间隔不大于200米。
11、主送气管路应装集水放水器。
在供气管路与自救装置连接处,要加装开关和气水分离器。
压风自救系统阀门应安装齐全,阀门扳手要在同一方向,以保证系统正常使用。
12、压风自救装置的操作应简单、快捷、可靠。
避灾人员在使用压风自救装置时,应感到舒适、无刺痛和压迫感。
压风自救系统适用的压风管道供气压力为0.3~0.7兆帕;在0.3兆帕压力时,压风自救装置的供气量应在100~150升/分钟围。
压风自救装置工作时的噪声应小于85分贝。
13、压风自救装置安装在采掘工作面巷道的压缩空气管道上,设置在宽敞、支护良好、没有杂物堆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应保持在0.5米以上,管路敷设高度应便于现场人员自救应用。
附图四:
325采煤工作面压风系统图
2.7.5排水系统
1、设备选型
该工作面水文地质较简单,预计该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为0.1m3/h,最大涌水量为0.2m3/h。
工作面须配备一台排水泵,型号IS80-50-200,流量50m3/h,扬程50m,满足排水需求。
2、排水系统路线
工作面积水经二采区泄水巷,排至-200水仓,再经二级排水,即依次经过-200水仓、-37水仓,最后排至地面。
附图五:
325采煤工作面排水系统图
2.7.6通风系统、风量计算
1、通风系统
该采煤工作面进风由二采区皮带机巷经325溜子道供给,通风系统较为简单。
为保障325采煤工作面的供风需要,在二采区联络巷安设了两道能够闭锁的调节风门。
上述风门、调节风窗等通风设施均设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修,确保完好和正常使用。
工作面新鲜风流:
地面→主斜井→-37大巷→II号主下山→-100轨道巷→-100皮带机巷→二采区皮带上山→325溜子道→工作面
工作面乏风流:
工作面→325材料道→-100轨道巷→II号副下山→总回风巷→风井→地面
2、工作面需要风量计算
每个采煤工作面的实际需要风量,应按工作面气象条件、瓦斯涌出量、二氧化碳涌出量、人员和爆破后的有害气体产生量等规定分别计算,然后取其中的最大值。
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为33人;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21m3/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0.35m3/min;采面空气温度为19℃;采面平均面长为60m;采高平均为2.0m;平均控顶距为2.66m。
按采煤工作面气象条件进行计算:
Qcf≥60×70%×Vcf×Scf×Kch×Kcl
Qcf--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m³/min;
Vcf—采煤工作面的风速,采煤工作面进风流的温度与对应风速调整系数取值(见附表1);温度19℃,采煤工作面风速取1.0(m/s);
Scf—采煤工作面的有效断面积,按最大和最小控顶有效断面的平均值计算,取2.66×2㎡;
Kch—采煤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查表采高2.5—5.0及放顶煤调整系数取1.2;(325采煤工作面实际采高平均为2.0m);(见附表2);
Kcl—采煤工作面面长调整系数,325采煤工作面面长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25 工作面 放顶煤 开采 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