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燕校本课程纲要.docx
- 文档编号:3375506
- 上传时间:2022-11-22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9.47KB
任海燕校本课程纲要.docx
《任海燕校本课程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海燕校本课程纲要.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任海燕校本课程纲要
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学校名称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中心小学
教师
任海燕
课程名称
文言文阅读
适用年级
六年级
总课时
72
课程类型
学校课程
课程简介(200字内)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
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背景分析
(500字内)
在小学阶段,大部分的文章都是现代的白话文,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也有为数不多的几篇文言文,如《学弈》、《两小儿辩日》等,与现代的白话文在词意和语法上有较大的差别,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引导起来也相当吃力。
那么,如何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小学的文言文进行教学呢?
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紧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初步总结出了“读、划、译、说、诵、写”的六步教学法,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文言文也叫古文,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言文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文言过渡到白话,是语文发展的规律。
给古文穿上新装,是顺应时代的潮流,也是无法逆转的趋势。
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二)具体目标
1、通读课文,读中自悟
俗话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因此,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文言文,在学习课文前,我先范读课文,再领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
然后,我让学生初步通读文言文,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顺,读流畅。
在读的过程中找出生字新词,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文言文的内容,自读谈体会,自悟文意。
这样,学生就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总的认识与理解,既培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为理解文言文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2、划出节奏,初步理解
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就必须掌握其内在的节奏。
只有画出正确的节奏,才能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试着划出朗读的节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如“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正确的节奏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样这句的意思是想着拉弓箭去射它(它,指天鹅),意思比较明显。
但有些学生却把节奏划成“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样意思就含混不清了,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
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划出朗读的节奏,教师应予以引导帮助,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划文言文节奏的方法。
3、对照注释,解释文句
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独立解释文句。
因为大多数比较难理解的字词的意思课后的注释中都有。
这样,大部分同学能够较为流畅地说出文句的意思,教师应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句子意思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
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帮助或让学生帮助。
对个别难句如果学生不能独立理解,教师应侧重指导或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解决。
4、相互交流,深化主题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文言文,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我让学生分小组或同桌自由交流解释课文,互说课文的意思,互相帮助,互相补充,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特别是对一些难句侧重讨论理解。
教师先让学生自由交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提出不好理解或解释不通的语句,全班交流质疑,教师重点指导难句的理解。
如: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句中“之”字的意思。
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再去理解文章的主题,教师适当指导点拨。
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也理解了文章的主题,理解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或寓意等。
5、熟读背诵,积累语言
俗话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就强调了熟读背诵的重要性。
学生掌握了文言文的内容,也理解了文言文所告诉的寓意或道理后,我让学生熟读文言文,要读出感情,先练读,指名试读,自己反复朗读,再让学生分角色演读,深入体会语言的意境,然后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这样学生会进一步体会文言文的内在意蕴,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方面的语言,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6、改写全文,知识延伸俗话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最后,我让学生把文言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文,可以加上一些自己认为应该增加的词语和句子,使得语句更加通顺,更加连贯。
或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言文的内容,然后再写下来,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这样不但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想像力、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延伸了知识,把知识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学习主题/活动安排(请列出教学进度,包括日期、周次、内容、实施要求)
学习主题安排:
第一周《学弈》…………………………………………………………2
第二周《两小儿辩日》…………………………………………………2
第三周.赵襄主学御………………………………………………………2
第四周.老马识途…………………………………………………………2
第五周.穿井得人…………………………………………………………2
第六周南辕北辙…………………………………………………………2
第七周千里之马…………………………………………………………2
第八周.赵威后问齐使……………………………………………………2
第九周.齐欲伐魏……………………………………………………………2
第十周.赵襄子饮酒2………………………………………………………2
第十一周沛公至咸阳………………………………………………………2
第十二周.四面楚歌…………………………………………………………2
第十三周.孙叔敖遇狐丘丈人………………………………………………2
第十四周孔子见罗雀者……………………………………………………2
第十五周教子………………………………………………………………2
第十六周石崇与王桤争豪…………………………………………………2
第十七周.覆巢之下安有完卵………………………………………………2
第十八周长安何如日远……………………………………………………2
实施要求
【原文】学奕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吾曰:
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
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
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
我说:
不是这样的。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
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两小儿辩日
《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以日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并比较古今义有何不同
日始出时去人近。
古义:
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及其日中如探汤。
古义:
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3.用原文回答“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此”指代什么?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5.两小儿提出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证明的根据分别是什么?
请从文中找出原话回答。
小儿甲:
观点:
论据:
小儿乙:
观点:
论据:
6.这个故事写得生动,形象而又寓意深刻。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用三言两语加以评说。
7.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8.文中“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六.对“两小儿笑曰”一句中“笑”的理解,有人认为这是“善意的笑”;有人则认为这是“恶意的讥笑,嘲笑”。
你同意哪一态度?
谈谈你的理由。
原文.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
①赵襄主:
赵襄子。
御:
驾车。
王子期:
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
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
更换。
后:
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
谐调。
⑤诱:
引导。
⑥此……所以:
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2.术未尽也( )
3.先则恐逮于臣( ) 4.夫诱道争远( )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
“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
①管仲、隰(x)朋:
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
古国名。
②迷惑失道:
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
挖。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3.遂得水( )
二、翻译
1.管仲曰:
“老马之智可用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
原文 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
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
①常一人居外:
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国人道之:
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③得一人之使:
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原文.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
“我欲之②楚。
”臣曰: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
“吾马良!
”臣曰: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用③多!
”臣曰:
“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御者④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
①持其驾:
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②之:
动词,往,到。
③ 用:
资用,即路费。
④御者:
驾车的仆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欲之楚( )2.将奚为北面( )3.吾马良( )4.此数者愈善( )
二、翻译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千里之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
“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
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
而捐②五百金!
”涓人对曰: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
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导读: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
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注释:
①安事死马:
要死马做什么?
②捐:
白白费掉。
③市:
买。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君遣之( ) 2.而捐五百金( ) 3.于是不能期年( )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
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3.而吾以捕蛇独存( )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
(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翻译
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
“岁亦无恙②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③,曰:
“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
“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
导读:
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
注释:
①发:
启封。
②恙:
灾害,忧患。
③说:
通“悦”,高兴。
④本:
根本的,重要的。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2.不然 ( )3.苟无岁( )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____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中包含有成语________,意义是_______________,形容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齐欲伐魏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
“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
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
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导读: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
注释:
①淳于髡(kn):
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
齐王:
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
②环山者三:
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
③无劳倦之苦:
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
④顿:
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
⑤弊:
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天下之疾犬也( ) 2.各死其处( )
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 ) 4.谢将休士也( ) ( )
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
二、翻译:
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寓言故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赵襄子饮酒
赵襄子①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②,谓侍者曰:
“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③,而殊不④病!
”优莫曰:
“君勉之!
不及纣二日耳!
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
”襄子惧,谓优莫曰:
“然则⑤吾亡乎?
”优莫曰:
“不亡。
”襄子曰:
“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优莫曰:
“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⑥!
然亦殆矣!
”
导读:
赵襄子日夜饮酒不止,还不知醒悟,优莫将其与殷纣相比,使赵襄子霍然顿悟,优莫可谓善于劝谏的了。
注释:
①赵襄子:
名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
②废酒:
停止饮酒。
③矣:
语气词,了,表示已经实现的事情。
④殊:
副词,很,极。
殊不,意思是,一点也不。
⑤然则:
(既然)如此,那么。
⑥焉: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相亡:
一块儿灭亡。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诚邦士也( ) 2.君勉之!
不及纣二日耳( )( )
3.今天下尽桀也( ) 4.不亡何待( )
二、选文“然亦殆矣!
”中“殆”的意思是______,我们还学过,_____,百战不殆。
三、翻译
1.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优莫把赵襄子饮酒五日同纣的行为作_______,语意深长。
原文 .沛公至咸阳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
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
汉王所以具①知天下隘塞,户口②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③。
导读:
“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一“皆”一“独”,将萧何的“深谋远虑”刻画得淋漓尽致,刘邦得萧何可谓天助也③。
注释:
①具:
通“俱”,全,都。
②户口:
人口。
③者……也:
裹判断。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 2.以何为丞相( )( )
3.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 )
二、翻译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萧何是刘邦的谋士,夺得天下的功臣之一,刘邦得天下,其功不可没,历史上还有一个关于萧何和韩信的著名典故,即___________。
原文 .四面楚歌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②,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账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③。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④!
”歌数阕⑤,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导读:
项王夜起悲歌,盖世英雄的穷途末路在形象地描写中呼之欲出。
注释:
①诸侯:
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
②楚歌:
楚人之歌,用楚国方言土语唱的歌。
③不逝:
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
逝,向前行进。
④奈若何:
把你怎么安排。
若,你。
⑤数阕:
几遍。
乐终叫阕。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 )2.项王则夜起( )
3.自为诗曰( )4.莫能仰视( )
二、翻译
1.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数阕,美人和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项王兵败垓下,在___自刎,有关历史上这一典故,李清照曾写诗: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对项王的_______________之情;毛泽东也写过一首诗,其中有:
宜将剩勇追穷寇,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
“仆闻之①,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
”孙叔敖蹴然易容曰:
“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
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
”狐丘丈人曰:
“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②。
此之谓也。
”孙叔敖曰:
“不然。
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可以免于患乎?
”狐丘丈人曰:
“善哉言乎!
尧、舜其犹病诸③。
”
导读:
狐丘丈人的“三利”“三患”之说,自古到今,很有道理,原因在于有些人得到“三利”之后纵情傲物,以至于物极必反,走向灭亡。
而孙叔敖清醒从政,因而能善始善终,真是明智之人。
世人在名誉、地位、金钱面前真要冷静小心啊!
注释:
①仆闻之:
我听说。
仆,谦称。
②怨归之:
怨恨会集中于他。
归,归结。
③尧、舜其犹病诸:
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
尧、舜,传说中的圣君。
病,患苦。
诸“之乎”的合音。
精练
评价活动/成绩评定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孙叔敖蹴(c)然易容曰(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燕 校本 课程 纲要